青海省师大二附中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5-2016学年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15-2016学年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15-2016学年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①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②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③Na+和Cl一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④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⑤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⑥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葡萄糖、胰岛素等A.①⑤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⑥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B.缓冲物质的存在使得机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pH稳态C.若某种病毒破坏吞噬细胞,则其只影响特异性免疫过程D.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3.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A.神经递质的合成B.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C. [H]+O2→H2OD.抗体与特定的抗原结合4.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是否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 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5.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b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引起e处反应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C.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D.I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将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构成B.动作电位的大小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大小和传导距离的远近而改变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韦尼克区受损后,病人不能说话不能理解语言7.其人因一次意外而导致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③血糖含量发生变化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⑤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A.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8.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

【全国百强校】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1.下图为生物种类的概念图,对a、b、c所代表的生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原核生物、b—细菌、c—流感病毒B.a—真核生物、b—真菌、c—大肠杆菌C.a—真核生物、b—植物、c—支原体D.a—原核生物、b—细菌、c—乳酸菌【答案】D【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名师点睛】本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原核和真核之间的比较,熟记一些种类的例子。

2.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B.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和系统C.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答案】D【解析】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其特有的生命活动,A错误;植物的生命系统中缺少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缺少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B错误;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C错误;蛋白质,核酸虽然属于构成生命的大分子物质,但它们都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所以它们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正确。

【考点定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名师点睛】注意各种生物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3.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C【答案】【名师点睛】注意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无答案)(3)

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无答案)(3)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2.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对题图叙述正确的是()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B.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C.③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或系统。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4.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5.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中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6.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下图中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B.②①③②C.③①②③D.②③①①7.人体能适应冬夏气温较大的变化,而单个细胞却只能在37 ℃左右很窄的幅度生活。

金鱼能在pH=10的水中生活较长时间,而金鱼的细胞在pH=10的培养液中培养很快死亡。

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师大二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一生物(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1.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 )A.HIV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C.草履虫会逃避有害刺激 D.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2.“面色苍白、身体削瘦、撕心裂肺的咳嗽”这是鲁迅的小说《药》中提及的“痨病”,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下列物质和结构中结核杆菌细胞具有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核③染色体④DNA ⑤细胞质⑥核糖体⑦细胞膜.A、①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⑥⑦D、①②⑤⑦3.1、2、3、4、5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步骤。

右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⑴到视野⑵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1)(2)1转动粗准焦螺旋 2转动细准焦螺旋 3调节光圈 4转动转换器 5移动波片A、1→2→3→4B、3→1→2C、5→4→3→2D、3→4→1→24.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化学元素,那么,牛和草在化学元素的种类以及相同化学元素的含量上分别是( )A.种类差异很大,含量上大体相同 B.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C.种类和含量都大体相同 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5.下面是一组探究生物体内主要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数字顺序下列各选项表示正确的是( )A.葡萄糖、苏丹III、紫色 B.蔗糖、苏丹IV、紫红色C.还原糖、苏丹IV、蓝紫色 D.果糖、苏丹IV、紫色6.现有100个氨基酸共含有116个羧基和106个氨基,这些氨基酸缩合成6条多肽链时共含有-NH2个数是( )A.6 B.12 C.22 D.1007.水稻叶肉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若将水稻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 )A.一种五碳糖B.五种含氮碱基C.四种核苷酸D.八种核苷酸8.组成DNA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①核糖②脱氧核糖③磷酸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⑤胸腺嘧啶⑥尿嘧啶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9.某生物体内能发生如下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10.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生物学问题,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脂质物质都会使人发胖,最好不要摄入B.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应该及时补充C.无糖八宝粥不添加蔗糖,添加木糖醇,所以不含糖类D.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多的是糖类,所以主食应该是粮食制品11.2009年11月,美国宇航局宣布,该局科学家对“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获得的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存在水。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师大二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生物(满分:100分)命题:三琳审题:王建巧、沈玉金、万守红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高鼻梁与塌鼻梁B 卷发与直发C 五指与多指D 眼大与眼角上翘2、牛的黑色对红色是显性,现有一头黑色公牛,若要判断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的杂交组合是( )A.黑色公牛×黑色母牛B.黑色公牛×红色母牛C.黑色公牛×杂色母牛D.黑色公牛×白色母牛3、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只能产生一种表现型的是A、BBSs×BBSsB、BbSs×bbSsC、BbSs×bbssD、BBss×bbSS4、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植株杂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比为( )A.9∶3∶3∶1 B.4∶4∶2∶2 C.1∶1∶1∶1 D.3∶15、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不连锁)的水稻自交,自交后代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的个体占总数的()A.2/16 B.4/16 C.6/16 D.8/16 6、已知某动物的体细胞内含2N条染色体,那么该动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染色体多少条()A.2N B.4N C.N D.3N 7、基因型为Dd的植物体,产生雌配子和雄配子之间的比例应该是( )A.l∶1 B.3∶1C.无一定比例,但雄多于雌D.无一定比例,但雌多于雄8、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导致成熟的生殖细胞比原始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B.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分裂过程中都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D.均属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细胞增殖的方式9、四分体是指()A.细胞核中有四条染色体B.细胞核中含有四条同源染色体C.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体D.联会后同源染色体中四条染色单体的总称10、某动物细胞减数分裂中含有6个四分体,那么该细胞四分体时期含DNA数为A.6个B.12个C.24个D.48个11、基因型为AaBbCc 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类型有A.1种B.2种C.8种D.16种12、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1 000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精子()A.2种B.4种C.8种D.16种1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 )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B.联会-复制-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分离-分裂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D.复制-联会-分离-分裂1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偶然原因,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没有分开.由此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应为()A。

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一次

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一次

师大二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测试卷高一年级生物(满分:100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有20题,每题2分,满分40分)评卷人得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病毒无细胞结构,专营寄生生活,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B.从生命系统的层次来看,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又是系统,同时还是个体C.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D.细胞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2.若以图甲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正确的是a b cA 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B 个体种群群落C 生态系统群落种群D 组织系统器官3.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B.草履虫、变形虫等均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C.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属于个体水平4.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是能够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所有生物个体都具备由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的系统层次C.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D.生态系统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5.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其中细胞学说创立的意义在于( )①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②揭示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③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统一起来④证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差异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 D.③④6.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其主要内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7.在细胞学说创立的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B.虎克第一次观察到了活的细胞并为之命名C.施莱登和施旺共同证明了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魏尔肖的著名论断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修正8.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①某池塘中的一条鲫鱼②某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某池塘中的全部鲫鱼④鲫鱼的表皮细胞⑤表皮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⑥整个池塘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⑧鲫鱼的心脏⑨鲫鱼的血液⑩鲫鱼的循环系统A.⑤④⑧⑨⑩①③②⑦B.⑤④⑨⑧⑩①③②⑦⑥C.④⑨⑧⑩①③⑦⑥D.④⑨⑧⑩①②⑦⑥9.下列关于HIV、幽门螺杆菌、人体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DNA B.都具有增殖能力C.都属于原核生物 D.都含有核糖体10.下列关于蓝藻的描述,正确的是()A.蓝藻能使水体呈现绿色,表明蓝藻是一种多细胞生物B.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C.蓝藻是原核生物中唯一一种自养型生物D.一池塘内所有蓝藻构成了一个生物种群11.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使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把其移到视野中央,再转至高倍镜下观察B.换高倍镜后先用显微镜上的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C.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观察的倍数D.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换用大一些的光圈或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12.在使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时()A.都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B.在高倍镜下比低倍镜下更容易找到要观察的细胞C.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反光镜D.在高倍镜观察视野不清晰,应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13.如图是我们在观察某种细胞时使用的一些镜头,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1、2、3是目镜,4、5、6是物镜B.1与6组合看到的细胞最大C.3与4组合看到的细胞最少D.3与4组合看到的视野最暗14.在细胞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A.Fe Mn Zn MgB.Zn Cu Mg CaC.Zn Cu B MnD.Mg Mn Cu Mo15.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中C、O、H、N的含量较多,其中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C B.OC.H D.N16.新鲜的胡萝卜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A.水 B.蛋白质C.β­胡萝卜素 D.糖17.在蓝藻和黑藻细胞中,都含有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B.内质网C.中心体D.高尔基体18.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步骤叙述中,正确的是()。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师大二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满分:100分)命题:祁延花审题:沈玉金、三琳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直接影响1.汞离子对生物膜具有破坏作用。

植物被汞污染后,不会..叶肉细胞()A.吸收K+ B. 水的光解C.CO2固定D.蛋白质加工2.在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并保温一段时间后,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的只有乙试管B.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溶液呈现砖红色的有甲试管和丙试管C。

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均变蓝色D。

温度、pH在本实验中均属于无关变量3.下列有关正常二倍体果蝇体内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有丝分裂间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B。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正常情况下,次级精母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4。

下图为原核细胞某个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示意图。

据图分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图中有6个mRNA与模板DNA形成的杂交双链B.该基因被转录多次,方向均由右向左进行C.转录结束后立即开始翻译,没有转录后加工的过程D.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起,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增加了翻译效率5.某实验小组将多株高粱的成熟花粉分别授给多株玉米成熟的雌蕊,结果一粒种子也没有产生.与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高粱和玉米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

此实验每一株高粱与玉米的杂交组合与其他杂交组合形成对照实验C。

此实验说明玉米卵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高粱精子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区别D。

此实验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排除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来影响生命活动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番茄花,可获得四倍体果实C.各种植物激素都是由植物特定的内分泌腺分泌的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7.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的是()性遗传病。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题(有答案)AqAqAK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题(有答案)AqAqAK

师大二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月考一测试卷高二年级生物(满分:100分)命题:沈玉金审核:三琳祁延花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有20题,每题2分,满分40分)1.下列有关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胡萝卜是做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B.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用法却不同C.脂肪鉴定过程中需要用到酒精进行消毒D.观察DNA与RNA分布的实验中,最终看到的都是活细胞2.幼小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增大时,植物体内新陈代谢活跃,生长迅速;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减小时,植物体内新陈代谢减弱,生长缓慢。

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①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一部分,不参与代谢反应②结合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③自由水是多种代谢活动的介质④自由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3.甲、乙两图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丙、丁两图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丁图⑤形成有关,则甲图过程在乙图中的结构完成B.丙图中的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③中C.乙图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D.若用35S标记丁图的大肠杆菌相应物质,用无放射性噬菌体侵染离心后沉淀中出现大量放射性4.下列为①②③④四类生物的部分特征,对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②具有核糖体和叶绿素,但没有形成叶绿体③出现染色体和各种细胞器④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A.SARS病毒最可能属于①B.肯定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②和④C.衣藻与洋葱根细胞都属于④D.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③5.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记忆细胞都是在受到抗原刺激后,由B细胞和T细胞增殖分化来的D.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酶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②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③酶在发挥作用后即被分解④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7.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其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在只供给含31P的原料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再各自进行减数分裂.则最终所产生的八个精子中,被32P标记的精子数可能有几个 ( )A.2或4个 B.2、4或6个 C.4、6或8个 D.4个8.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在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C.该细胞分裂至后期时含有4个染色体组D.该细胞分裂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子细胞9.下列甲、乙、丙三个与DNA分子相关图形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7/8,图中(A+T)/(G+C)比例可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B.甲图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可导致基因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乙图中有8种核苷酸C.形成丙图③的过程可发生在拟核中,人的神经细胞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只有细胞核D.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蓝藻细胞中可同时进行10.患过白喉的人,当白喉杆菌再次侵入人体时,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是 ( ) A.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结合B.B. 细胞→浆细胞→与白喉杆菌毒素特异性结合C.记忆细胞→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消灭白喉杆菌毒素D.B细胞→记忆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白喉杆菌毒素11.由一个DNA分子一条链转录出来的mRNA中碱基的构成是:20%U、30%C、10%A、40%G。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1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1

师大二附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二年级生物(满分:100分)命题:王建巧审核:沈玉金、万守红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有25题,每题2分,满分50分)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仅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物质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2.对下列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若在c点切断,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B.乙图人体物质交换中体内细胞与B间不能直接物质交换,体内细胞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D.图丁中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3.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

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Ⅰ中,A液与B液中的各种成分含量基本相同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血糖的含量有关C.图Ⅱ中甲所代表的结构名称是下丘脑,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④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目前PM 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

下列有关PM 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PM 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PM2.5进入人体后,被某细胞吞噬,导致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5.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不正确的分析是()A.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B.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C.若图中内分泌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D.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6.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b、c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C.若A代表燕麦胚芽鞘a为单侧光,则b、c分别代表生长素在尖端下部横向运输和向光弯曲生长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7.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55小题;共5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2.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

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A.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C.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D.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3.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4.(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

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它们依次属于( )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①②5..下图是一个种群的年龄分布图。

哪个种群绝灭的机会最大()A B C D6.右图所示,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的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C.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D.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7.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8.用人工方法繁殖鲤鱼,常取鲤鱼的垂体研磨后注入到亲体内,以提高产卵量,这主要是利用()A.生长激素 B.促肾上腺素C.促甲状腺素D.促性腺激素9.人体血糖浓度为80~120mg/dL,下列激素中能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C.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D.生长素和胰岛素10.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是几周以后,这个移植的肾脏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在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A.病原体 B.吞噬体 C.抗原 D.抗体11.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A.芽能发育成枝条 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D.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12.下列属于人体内分泌腺的是①甲状腺②唾液腺③肾上腺④脑垂体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3.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A.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籽果实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C.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加快生根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14.若一个人剧烈运动,但是却不感到口渴,这时()A.丢失的水的质量比盐的质量大 B.丢失的盐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C.丢失的水的比例比盐的比例大 D.丢失的盐的比例比水的比例大15.因血糖造成的惊厥和昏迷的直接原因是()A.胰岛素分泌过多B.脑细胞供能不足C.骨骼肌供能不足D.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16.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17.一个人若因出生前营养不良而使脑发育受到影响,而且体重较轻,在出生后加强营养,身高和体重能赶上同龄人,但智力却很难弥补,这一事实说明()A.脑细胞的分裂能力很弱 B.脑结构的发育时间很短C.突触很难形成和脑细胞增加数量的关键时期是胎儿期D.骨骼的发育时间很长和营养不良对骨骼和肌肉发育的影响是可逆的18.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是()①骨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吞噬细胞⑦抗原决定簇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⑥19恶苗病是由下列哪种植物激素引起的植物疯长现象:()A.脱落酸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20.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正确顺序是 (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21.下哪项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A.微量和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消耗能量22.对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相应反应B.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相应反应C.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D.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23.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D.当血液pH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24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青海省师大附属二中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青海省师大附属二中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青海省师大附属二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①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②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③Na+和Cl一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④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⑤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⑥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葡萄糖、胰岛素等.A.①⑤ 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⑥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B.缓冲物质对的存在使得机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pH稳态C.若某种病毒特异性的破坏吞噬细胞,则其只影响特异性免疫过程D.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3.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发生的是()A.神经递质的合成B.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C.[H]+O2→H2O D.抗体与特定的抗原结合4.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5.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b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引起e处反应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C.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D.I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将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构成B.动作电位的大小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大小和传导距离的远近而改变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韦尼克区受损后,病人不能说话不能理解语言7.其人因一次意外而导致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③血糖含量发生变化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⑤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A.①②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8.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D.寒冷刺激以电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9.下列有关动物体液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激素都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B.血浆渗透压升高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C.激素和酶相似,都是微量高效的物质,都能一次产生多次利用D.当血糖含量较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糖原合成,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10.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乙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物质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C.②过程比初次免疫要慢,但免疫效应较强D.②过程必须经过④过程的刺激11.在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是()A.只有体液免疫才需要抗体的参与,只有细胞免疫才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组成人体内防止病原体入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线C.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癌细胞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D.在抗病毒感染中,往往经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一体液免疫的作用过程12.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B.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13.下列各组植物激素中,其生理作用全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是()A.高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C.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D.低浓度的生长素和脱落酸14.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生,会发生的现象是()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15.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均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A.16.如图为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段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说明这一阶段没有死亡个体B.cd段曲线波动的原因可能是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变化C.过度捕捞会使鱼类种群数量降到b点以下,使该物种资源面临崩溃D.当监测到三北防护林中松毛虫的种群数量有超过a点接近b点的趋势时,必须要提出警报并加大治虫力度17.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18.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有()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的种群密度C.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19.如图a、b表示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c为b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类似a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B.在t时刻b曲线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C.b曲线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约D.c表示的种群增长速率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等20.如图(一)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A.①﹣甲B.②﹣甲C.③﹣丙D.④﹣乙21.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隐含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至少有()A.3个B.4个C.5个D.无法确定22.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兔、狐和狼,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如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生物草兔狐狼能量(×109kJ/km2﹒a)15.00 1.50 0.20 0.13A.狐属于初级消费者B.狼所占的营养级一定比狐高C.从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低于草所固定的太阳能23.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蝗虫是次级消费者B.鸟和田鼠具有相同的营养级C.该食物网共有2条食物链D.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的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24.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A.①② 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25.如图为生物圈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⑤、⑥表示细胞呼吸B.①和②的速率基本相等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D.③、④、⑦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二、非选择题(50分)26.(10分)(2014秋•东莞期中)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②、③代表的液体依次是、.(2)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4)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5)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HPO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的稳定有重要意义.27.(11分)(2015秋•青海校级期中)在寒意阵阵的隆冬季节人们既感觉到寒冷又容易感觉到饥饿,但人体的体温却基本稳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当低温刺激体表的冷觉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是,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形成冷觉.(2)当人体感受到寒冷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增加,导致血液、(2种激素)的含量也增加,物质氧化分解加快,释放大量热量以维持体温,从而容易形成饥饿感.(3)同时下丘脑发出信号,汗腺分泌,毛细血管,减少散热.由此可见体温恒定是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结果.(4)正常人饭后,胰静脉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该激素是由细胞分泌的.(5)已知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会被迅速分解.现有某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将会引起.28.(11分)(2015•邢台校级模拟)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1)由甲图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2)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mol/L,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Ⅰ、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Ⅱ、图丁表示的是该实验过程.Ⅲ、实验结果及解释:①装置内胚芽鞘生长,则表明:;②、③装置内胚芽鞘生长,表明:.29.种群数量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种群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总面积为2公顷(1公顷=10 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和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初捕32 32重捕32 4①这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称为②该草地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只/公顷.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高∕低)(2)某研究所对某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一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①图二中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②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答出两点即可)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型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水平.30.(10分)(2015秋•青海校级期中)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解表示一个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3)蛇占条食物链,占有的营养级有.(4)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5)黄雀和螳螂的关系是和.2015-2016学年青海省师大附属二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①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②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③Na+和Cl一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④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⑤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⑥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葡萄糖、胰岛素等.A.①⑤ 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⑥【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水平衡调节的综合性考查,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①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①错误;②淋巴细胞主要位于血浆和淋巴中,②正确;③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维持的,③正确;④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④正确;⑤由于人体内存在酸碱缓冲物质,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不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⑤错误;⑥CO2、尿素、神经递质等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是环境的组成成分,⑥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水平衡调节过程,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B.缓冲物质对的存在使得机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pH稳态C.若某种病毒特异性的破坏吞噬细胞,则其只影响特异性免疫过程D.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反馈调节:以激素为例,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或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节.若这种反馈作用是促进原来激素的分泌称正反馈(例如血液凝固),若这种反馈作用是抑制原来激素的分泌称负反馈(例如血糖调节),其中以负反馈较为常见.2、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答】解:A、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反馈调节为基础,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A错误;B、缓冲物质对的存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pH稳态,超过了限度会引起内环境pH失调,例如酸中毒,B错误;C、若某种病毒特异性的破坏吞噬细胞,则会影响非特异免疫和特异性免疫,C错误;D、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稳态维持的机制、稳态的调节、免疫调节等,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需要掌握稳态维持的机制、稳态的调节、免疫调节相关的知识点,逐项分析选项进行解答.3.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发生的是()A.神经递质的合成B.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C.[H]+O2→H2O D.抗体与特定的抗原结合【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生理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内的生理过程不能是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解答】解:A、神经递质的合成发生在突触前细胞内,A错误;B、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B错误;C、反应[H]+O2→H2O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错误;D、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内环境的组成,正确区分哪些结构和准确的判断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分析】神经中枢是神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由题可知,要确定此人神经中枢是否受损可检测反射是否能够完成.【解答】解: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与神经中枢受损的检查有关,如果有反应,此人神经中枢可能未受损,A正确;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与神经中枢受损的检查无关.血细胞的数量只是反映血液成分的变化,B错误;C、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与神经中枢受损的检查有关,C正确;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因此与神经中枢受损的检查有关,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人的神经调节,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与神经调节有关的一些特征,具体分析作答.5.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b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引起e处反应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C.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D.I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将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传入神经,e表示感受器.Ⅰ表示突触前神经元,Ⅱ表示突触后神经元.【解答】解:A、据图分析,Ⅰ表示突触前神经元,Ⅱ表示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只能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向突触后神经元,故在b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不能引起e处反应,A错误;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或化学信号的方式单向传递,B错误;C、据图分析,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形成两个突触结构,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C正确;D、Ⅰ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将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意在强化学生对反射弧及兴奋的传递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构成B.动作电位的大小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大小和传导距离的远近而改变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韦尼克区受损后,病人不能说话不能理解语言【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脑的高级功能.【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解答】解:A、人的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构成,A正确;B、动作电位的大小不会随传导距离的远近而改变,B错误;C、神经细胞外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D、韦尼克区受损伤后,病人可以讲话,但不能理解语言,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脑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识记脑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其人因一次意外而导致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③血糖含量发生变化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⑤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A.①②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解答】解:①由于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所以损伤到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①正确;②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②正确;③血糖中枢位于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血糖调节能力下降,会导致血糖含量变化,③正确;④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所以损伤下丘脑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④正确;⑤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在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抗利尿激素合成减少,但抗利尿激素不是垂体合成的,⑤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涉及到下丘脑在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过程中的作用,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的生理过程熟练掌握和理解;识记下丘脑血糖平衡、水平衡、体温平衡等的调节中枢;并且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8.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D.寒冷刺激以电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由题意可知,该反射弧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骨骼肌.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位于皮肤表层的冷觉感受器,神经中枢包括感知寒冷的大脑皮层,支配机体释放甲状腺激素的下丘脑和支配肌肉收缩的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寒冷刺激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间传递.【解答】解:A、该反射弧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骨骼肌,A正确;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位于皮肤表层的冷觉感受器,B正确;C、垂体不是反射弧的反射中枢,故C错误;D、寒冷刺激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间传递.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及神经调节.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人脑特有的功能及体液调节的作用机理.9.下列有关动物体液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激素都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B.血浆渗透压升高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C.激素和酶相似,都是微量高效的物质,都能一次产生多次利用D.当血糖含量较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糖原合成,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酶是所有活细胞都产生的,而激素只是机体内某些细胞才能产生的,如植物生长素主要是在幼芽、幼根、幼嫩的种子等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细胞合成的,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产生的.酶对机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激素对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起调控作用.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产生的,A正确;。

青海师大附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青海师大附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4-2015学年青海师大附属二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2分)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①~⑤的名称依次是()2.(2分)(2011•奉贤区模拟)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3.(2分)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4.(2分)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5.(2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除哪项外,下6.(2分)(2013•徐汇区一模)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滴注因能将药物迅速送到全身而疗效显著.下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与内环境名称对应正确的是()7.(2分)人体能适应冬夏气温较大的变化,而单个细胞却只能在37℃左右很窄的幅度生活.金鱼能在pH=10的水中生活较长时间,而金鱼的细胞在pH=10的培养液中培养很快死8.(2分)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血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10.(2分)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12.(2分)如图中阴影部分为神经纤维的挫伤部位,黑色部分为刺激后兴奋部位,图示表示正确的是()13.(2分)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若传出神经遭到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16.(2分)如图为测定A、B为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处,电流表的变化是()18.(2分)(2012•滨州一模)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19.(2分)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20.(2分)人体在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不合21.(2分)(2009•嘉兴一模)“5.12”汶川大地震时,许多不幸的人被长时间困在了废墟中.为23.(2分)(2002•上海)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24.(2分)某人因为严重呕吐,造成了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加,正确说明水盐丧25.(2分)某人悠闲地在乡间小道上散步,突然在不远处窜出一成年狗狂叫着向他扑来.此26.(2分)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27.(2分)(2014•虹口区一模)如图是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30.(2分)(2012•株洲一模)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二、非选择题31.(10分)请根据图回答问题:(l)图中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是[②]血浆、[③]组织液和[④]淋巴.(2)组织细胞产生的CO2进入血浆的途径是①→③→②(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一过程需通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3)蛋白质含量较多的细胞外液是[②]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生活的内环境是②③(填标号).(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5)人吃了酸性食物后,内环境的酸碱度不会有很大变化,是因为细胞外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可与酸或碱发生反应,维持PH值的相对稳定.32.(10分)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 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1)图2的结构名称是突触,结构②的名称是突触后膜.(2)图1中A结构叫做感受器,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反射.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内正外负.(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②处发生的变化是兴奋(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上膜电位的变化.(5)若在E点两侧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E靠近电流计左方),则电流计的指针偏转吗?如果偏转,偏转几次,方向如何?如果不偏转,请说明理由: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33.(10分)请根据图解内容回答问题:(1)图解中的A在人的幼年时期分泌不足时,就会引起“侏儒症”,则激素A是生长激素.(2)请根据图解回答: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②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产热量增多,维持体温恒定,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③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表现为协同作用;(3)图解中的①②是指由下丘脑分泌的两种促激素释放激素,③④是相应的促激素.如果①和③是对应的,则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34.(10分)如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的“刺激”可由哪些因素引起?如寒冷、过度紧张等.(2)图中的“激素Ⅰ”、“激素Ⅱ”和“激素Ⅲ”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3)图中的“(+)”和“(一)”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4)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受垂体、下丘脑的调节,这一过程叫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的作用称为反馈调节.。

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青海省西宁市师大二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青海省西宁市师大二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2015-2016学年青海省师大二附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有20题,每题2分,满分50分)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2.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有多方面表现,下列不能作为指标来反映稳态的是( )A.血浆PH和渗透压B.血压、心率和血红蛋白含量C.血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D.体温3.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B.剧烈运动一段时间产生的乳酸会使A液和C液酸性改变很多C.③中的氧浓度<C液氧浓度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4.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5.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时,游客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的现象,该生理现象的发生主要依赖于(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体液调节和环境调节C.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D.免疫调节和环境调节6.止痛药(阿托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7.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8.如图表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B.突触后膜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细胞体的膜C.神经递质发挥效应后被酶水解而迅速灭活D.神经元间传递信息方式与精子和卵细胞间相同9.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10.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1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12.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1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A.B.C.D.14.图中a、c与所在神经纤维上电极的距离相等,且小于b与电极的距离.电极连在膜外,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规定为:若电流从左侧接线柱进入,则指针向右侧偏转.分别在不同部位给予相同强度的适宜刺激,可得到的结果是( )A.单独刺激a点,电流表指针先偏右,后偏左B.单独刺激b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相反C.同时刺激a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将不发生偏转D.同时刺激b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15.如图表示正常人体内,部分内分泌腺的活动过程.此图可以说明( )A.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拮抗作用B.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D.促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是相对稳定的16.关于免疫细胞和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B.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C.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D.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17.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18.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和②表示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a是T细胞,c是B细胞B.③⑤⑥属于体液免疫过程,e是记忆细胞,d是浆细胞,X和Y分别是抗原和抗体C.④过程在初次免疫中就可以发生D.图解中没有细胞免疫过程1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20.免疫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免疫细胞的组成如下.下列关于免疫细胞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产生抗体的细胞是①B.②在细胞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C.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D.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淋巴细胞21.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22.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C.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D.细胞1、2、3、4、5都能识别外毒素23.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不可能的原因是( )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B.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C.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24.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的效应细胞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白细胞介素﹣2D.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5.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C.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减少D.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则尿量增多二、(非选择题)共7题,满分50分.26.如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的液体名称:a表示__________;b表示为组织间隙的__________;c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____;d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__.(2)以上b、c、d合称__________,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__.(3)从图中b进入c的细胞代谢产物是__________.(4)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__________.27.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__________,③称为__________.图甲中共有__________个突触.(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__________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__________.(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__________中释放的__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5)⑨释放的物质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__________,从而使神经冲动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28.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2)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__.(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上__________的变化.29.人体正常生命活动需要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并通过调节机制,维持身体的稳态.如图为血糖代谢图解,请根据图回答:(1)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__________mmol/L.(2)肝糖与葡萄糖相互转变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岛分泌的__________,促进(填图中标号)__________过程的进行,使血糖浓度升高;另一方面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分泌的__________,促进(填图中标号)__________过程的进行,抑制__________过程的进行,使血糖浓度降低.(3)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血糖仍能维持相对稳定,请从体液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4)图2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__曲线,表示健康人胰高血糖素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__曲线.30.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2)当体内缺乏___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人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3)人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调节机制.31.图示体液免疫过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D为__________细胞,由__________细胞分化形成.(2)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抗体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分泌抗体的过程要消耗__________(细胞器)提供的能量.32.请根据下列图解内容回答问题:(1)图解中的A在人的幼年时期分泌不足时,就会引起“侏儒症”,则合成A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图解中的B代__________.(2)请根据图解回答: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现为协同作用;②在寒冷环境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能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产热量增多,维持体温恒定,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3)图解中的①②是指由下丘脑分泌的两种促激素释放激素,③④是相应的促激素.如果①和③是对应的,则①是__________激素;③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2015-2016学年青海省师大二附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和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有20题,每题2分,满分50分)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内环境成分的判断,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解答】解:A、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呼吸氧化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Na+、O2、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因此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载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对内环境成分的判断.规律: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2.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有多方面表现,下列不能作为指标来反映稳态的是( )A.血浆PH和渗透压B.血压、心率和血红蛋白含量C.血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D.体温【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在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解答】解:A、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A错误;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成分,B正确;C、血氧和二氧化碳属于内环境成分,化学成分的物理、化学特性稳态属于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D、体温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它的相对稳定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稳态的含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于内环境组成成分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3.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B.剧烈运动一段时间产生的乳酸会使A液和C液酸性改变很多C.③中的氧浓度<C液氧浓度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其中A是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毛细淋巴管壁,③是组织细胞.【解答】解:A、结构①是毛细血管壁,该处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而结构②是毛细淋巴管壁,该处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A错误;B、由于细胞外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可维持pH值的稳定,故剧烈运动一段时间产生的乳酸不会使A液和C液酸性改变很多,B错误;C、氧气由血浆经组织液到达细胞内液,故③中的氧浓度<C液氧浓度,C正确;D、丙酮酸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而不是在C液中氧化分解,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考查内化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液体的名称和各结构的名称;还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识记体液调节的概念,识记有氧呼吸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人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和NaHCO3,所以碱性NaHCO3来缓冲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平衡状态.【解答】解:人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和NaHCO3,所以碱性NaHCO3来缓冲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平衡状态.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时,游客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的现象,该生理现象的发生主要依赖于(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体液调节和环境调节C.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D.免疫调节和环境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使各器官、系统协调起作用.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并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2、人在受到惊吓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使得心跳加快,效应循环加速,肺的通气量加大,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解答】解:受到惊吓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使得心跳加快,效应循环加速,肺的通气量加大,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加属于体液调节.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内环境温度的维持中的作用,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6.止痛药(阿托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止痛药不损伤神经元结构,则可能药物可以作用使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解答】解:A、神经递质的量不变,但兴奋不能传递,说明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导致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A正确;B、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说明该药物不是与神经递质结合,B错误;C、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说明没有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C错误;D、止痛药(阿托品)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说明没有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审清题意,运用排除法解题,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7.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的分化.【分析】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所以图中a是T细胞、b是B细胞、c是效应T细胞、d是浆细胞.【解答】解:A、只有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其他细胞均有识别抗原的能力,故A错误;B、产生抗体的细胞可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直接分化形成,故B错误;C、①和②过程属于反应阶段,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故C正确;D、c、d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的,所以它们的核DNA是相同的,而c、d的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故D错误.故选:C.【点评】题结合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图,考查免疫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8.如图表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B.突触后膜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细胞体的膜C.神经递质发挥效应后被酶水解而迅速灭活D.神经元间传递信息方式与精子和卵细胞间相同【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解答】解:A、神经递质的释放利用的是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方式的胞吐,不穿过细胞膜,A错误;B、突触后膜是由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形成的,B错误;C、神经递质发挥效应后被酶水解而迅速灭活,C正确;D、神经元间传递信息方式是由神经递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精子与卵细胞的信息传递是通过两个细胞的接触完成的,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9.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脑的高级功能.【分析】脊椎动物核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解答】解:跑步过程需要有平衡中枢参与、呼吸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参与.小脑有保持平衡功能,大脑能控制低级中枢,脑干有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脊髓是低级运动中枢,下丘脑有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故选:D.【点评】本题以跑步为背景,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能理论联系实际,准确判断跑步过程中参与调节的神经结构,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考点】突触的结构.【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分析示意图可知:a为突触小体,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能量.①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其释放至②突触间隙中是通过胞吐作用,依赖突触前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③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在没有传送到突触后膜之前就存在于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解答】解:A、在突触前膜中电信号转变为神经递质形式的化学信号,即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B、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C、②突触间隙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突出后膜特异性识别的物质神经递质,C正确;D、①突触前膜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以及突触结构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突触的结构;明确图中各标号所指名称;识记在突触上出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判断.1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青海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青海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青海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指()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体液D.组织液2.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葡萄糖B.血红蛋白C.呼吸酶D.解旋酶3.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求回答A.刺激a处,b处将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c处,可引起a和b处发生兴奋或抑制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4.下列各组病症中,由同一种激素分泌紊乱所引起的病症是()A.糖尿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B.侏儒症和巨人症C.呆小症和侏儒症D.巨人症和大脖子病5.下列关于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喝水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多B.喝水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多C.喝水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少D.出汗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少6.某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7.(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它们依次属于()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A.②③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③①②8.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对B细胞无作用9.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应该出现()①葡萄糖②尿素③无机盐④蛋白质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③④1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植物生长11.扦插时,保留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12.用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位(如图)一段时间后,弯向光源生长的是()A.①③⑤⑦B.①④⑥C.③⑤⑦D.②⑤⑦13.下图为燕麦幼苗向光性实验,此实验主要说明A.尖端感受光照刺激引起幼苗向光弯曲B.尖端向尖端下部背光一侧运输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多C.尖端向尖端下部向光一侧运输生长素多D.尖端产生的物质为吲哚乙酸14.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B.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D.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15.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A.单侧光使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抑制细胞伸长B.单侧光使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促进细胞伸长C.生长素在向光侧分布多,加快了光合作用D.生长素在向光侧分布多,抑制向光侧细胞伸长16.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2,4—D B.乙烯C.吲哚乙酸D.吲哚丁酸17.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青海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青海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青海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菌落特征常用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个菌落就是单个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繁殖,并以此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子细胞集团B.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菌落特征完全不一样C.同一种类的微生物其菌落特征完全一样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菌落差异是个体细胞形态差异的反映2.在酿酒生产上,常向发酵罐中加少量尿素,其目的是()A.作为碳源,为酵母菌提供能源物质B.作为碳源,用于酵母菌合成代谢产物C.作为氮源,用于酵母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D.作为氮源,用于酵母菌合成代谢产物3.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别分离出()①大肠杆菌②霉菌③放线菌④自生固氮菌A.④②③B.④③①C.④①②D.①②③4.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

甲、乙、丙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5.土壤中的微生物,大约70%~90%是()A.细菌B.真菌C.放线菌D.病毒6.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 ℃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从实验结果看,以下关于链霉素的哪一项叙述是不正确的()A.它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B.它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弧菌更有效C.它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D.它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7.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A.操作前不用做任何处理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8.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B.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C.临时保藏的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D.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4 ℃低温保藏的方法9.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培养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B.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C.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稀释度D.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10.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11.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C.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D.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12.某学者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一生物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一生物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C.果蝇红眼和果蝇棒眼 D.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2.下列基因型中不是配子的是()A、YRB、DdC、BVD、AB3.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

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A.纯种黑毛兔B.褐毛兔 C.杂种黑毛兔D.A、B、C都不对4.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

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A.全部变蓝B.全不变蓝 C.1/2变蓝 D.3/4变蓝5.如果绵羊的白色遗传因子(B)对黑色遗传因子(b)是显性,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绵羊,请问:白色公羊、白色母羊和黑色小绵羊的遗传组成分别()A.Bb、Bb、bb B.BB、Bb、bbC.BB、BB、Bb D.Bb、BB、bb6.人类多指畸形是一种显性遗传病。

若母亲为多指(Aa),父亲正常,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女儿的可能性是()A.50% B.25% C.75% D.100%7.在对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F1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和雄配子B.F2圆粒和皱粒之比较近于3:1,与分离定律相符C.F2出现4种遗传因子组成D.F2出现4种性状表现且比例为9:3:3:18.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

原因是()A.甜是显性性状B.非甜是显性性状C.相互混杂 D.环境影响9.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按自由组合规律推测双亲的遗传因子是()A.YYRR×YYRr B.YYRr×YyRrC.YyRr×YyRr D.Yyrr×YyRr10.两个杂合子交配,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这两上杂合子是()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11.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YR和YR B.Yr和Yr C.YY和Rr D.Yr和YR12.下列有关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D.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13.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14.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A.9:3:3:1 B.1:1:1:1 C.3:1:3:1 D.3:115.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只是细胞层次B.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都具有器官和系统层次C.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D.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具有完整的结构层次2.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胸腺嘧啶“T”的是()A.DNA聚合酶B.烟草花叶病毒C.A TPD.B淋巴细胞中的线粒体3.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D.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4.下图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c指细胞膜,f指细胞器B.图中d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C.图中g可以利用h释放的CO2D.该图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6.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与抗体的加工有关B.破坏根尖分生区的②,将会形成多核细胞C.③是叶绿体内膜D.④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7.下列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A.内环境中葡萄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B.胰岛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内环境C.DNA:细胞核→核孔→细胞质D.RNA聚合酶:核糖体→核孔→细胞核8.下图表示一个酶促反应,它所能反映酶的一个特性和A、B、C最可能代表的物质依次是()A.高效性蛋白酶蛋白质多肽B.专一性淀粉酶淀粉麦芽糖C.专一性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D.高效性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9.下列有关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 TP彻底水解可产生3种有机物B.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但也能合成ATPC.所有细胞合成A TP的途径都相同,消耗ATP的途径是不同的D.在植物光合作用时突然降低CO2浓度,叶绿体中单位时间内生成ATP的量增加10.下图表示用某种颜色的叶片作实验材料,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纸层析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青海省师大二附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有20题,每题2分,满分50分)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2.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有多方面表现,下列不能作为指标来反映稳态的是( )A.血浆PH和渗透压B.血压、心率和血红蛋白含量C.血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D.体温3.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B.剧烈运动一段时间产生的乳酸会使A液和C液酸性改变很多C.③中的氧浓度<C液氧浓度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4.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5.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时,游客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的现象,该生理现象的发生主要依赖于(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体液调节和环境调节C.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D.免疫调节和环境调节6.止痛药(阿托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7.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8.如图表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B.突触后膜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细胞体的膜C.神经递质发挥效应后被酶水解而迅速灭活D.神经元间传递信息方式与精子和卵细胞间相同9.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10.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1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12.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1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A.B.C.D.14.图中a、c与所在神经纤维上电极的距离相等,且小于b与电极的距离.电极连在膜外,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规定为:若电流从左侧接线柱进入,则指针向右侧偏转.分别在不同部位给予相同强度的适宜刺激,可得到的结果是( )A.单独刺激a点,电流表指针先偏右,后偏左B.单独刺激b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相反C.同时刺激a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将不发生偏转D.同时刺激b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15.如图表示正常人体内,部分内分泌腺的活动过程.此图可以说明( )A.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拮抗作用B.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D.促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是相对稳定的16.关于免疫细胞和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B.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C.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D.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17.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18.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和②表示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a是T细胞,c是B细胞B.③⑤⑥属于体液免疫过程,e是记忆细胞,d是浆细胞,X和Y分别是抗原和抗体C.④过程在初次免疫中就可以发生D.图解中没有细胞免疫过程1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20.免疫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免疫细胞的组成如下.下列关于免疫细胞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产生抗体的细胞是①B.②在细胞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C.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D.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淋巴细胞21.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22.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C.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D.细胞1、2、3、4、5都能识别外毒素23.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不可能的原因是( )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B.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C.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24.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的效应细胞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白细胞介素﹣2D.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5.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C.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减少D.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则尿量增多二、(非选择题)共7题,满分50分.26.如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的液体名称:a表示__________;b表示为组织间隙的__________;c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____;d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__.(2)以上b、c、d合称__________,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__.(3)从图中b进入c的细胞代谢产物是__________.(4)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__________.27.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__________,③称为__________.图甲中共有__________个突触.(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__________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__________.(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__________中释放的__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5)⑨释放的物质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__________,从而使神经冲动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28.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2)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__.(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上__________的变化.29.人体正常生命活动需要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并通过调节机制,维持身体的稳态.如图为血糖代谢图解,请根据图回答:(1)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__________mmol/L.(2)肝糖与葡萄糖相互转变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岛分泌的__________,促进(填图中标号)__________过程的进行,使血糖浓度升高;另一方面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分泌的__________,促进(填图中标号)__________过程的进行,抑制__________过程的进行,使血糖浓度降低.(3)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血糖仍能维持相对稳定,请从体液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4)图2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__曲线,表示健康人胰高血糖素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__曲线.30.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2)当体内缺乏___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人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3)人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调节机制.31.图示体液免疫过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D为__________细胞,由__________细胞分化形成.(2)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抗体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分泌抗体的过程要消耗__________(细胞器)提供的能量.32.请根据下列图解内容回答问题:(1)图解中的A在人的幼年时期分泌不足时,就会引起“侏儒症”,则合成A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图解中的B代__________.(2)请根据图解回答: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现为协同作用;②在寒冷环境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能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产热量增多,维持体温恒定,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3)图解中的①②是指由下丘脑分泌的两种促激素释放激素,③④是相应的促激素.如果①和③是对应的,则①是__________激素;③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2015-2016学年青海省师大二附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有20题,每题2分,满分50分)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内环境成分的判断,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解答】解:A、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呼吸氧化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Na+、O2、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因此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载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对内环境成分的判断.规律: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2.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有多方面表现,下列不能作为指标来反映稳态的是( )A.血浆PH和渗透压B.血压、心率和血红蛋白含量C.血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D.体温【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在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解答】解:A、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A错误;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成分,B正确;C、血氧和二氧化碳属于内环境成分,化学成分的物理、化学特性稳态属于内环境的稳态,C 错误;D、体温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它的相对稳定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稳态的含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于内环境组成成分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3.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B.剧烈运动一段时间产生的乳酸会使A液和C液酸性改变很多C.③中的氧浓度<C液氧浓度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其中A是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毛细淋巴管壁,③是组织细胞.【解答】解:A、结构①是毛细血管壁,该处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而结构②是毛细淋巴管壁,该处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A错误;B、由于细胞外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可维持pH值的稳定,故剧烈运动一段时间产生的乳酸不会使A液和C液酸性改变很多,B错误;C、氧气由血浆经组织液到达细胞内液,故③中的氧浓度<C液氧浓度,C正确;D、丙酮酸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而不是在C液中氧化分解,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考查内化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液体的名称和各结构的名称;还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识记体液调节的概念,识记有氧呼吸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人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和NaHCO3,所以碱性NaHCO3来缓冲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平衡状态.【解答】解:人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和NaHCO3,所以碱性NaHCO3来缓冲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平衡状态.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时,游客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的现象,该生理现象的发生主要依赖于(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体液调节和环境调节C.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D.免疫调节和环境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使各器官、系统协调起作用.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并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2、人在受到惊吓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使得心跳加快,效应循环加速,肺的通气量加大,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解答】解:受到惊吓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使得心跳加快,效应循环加速,肺的通气量加大,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加属于体液调节.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内环境温度的维持中的作用,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6.止痛药(阿托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止痛药不损伤神经元结构,则可能药物可以作用使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解答】解:A、神经递质的量不变,但兴奋不能传递,说明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导致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A正确;B、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说明该药物不是与神经递质结合,B 错误;C、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说明没有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C错误;D、止痛药(阿托品)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说明没有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审清题意,运用排除法解题,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7.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的分化.【分析】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所以图中a是T细胞、b是B细胞、c是效应T细胞、d是浆细胞.【解答】解:A、只有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其他细胞均有识别抗原的能力,故A错误;B、产生抗体的细胞可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直接分化形成,故B错误;C、①和②过程属于反应阶段,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故C正确;D、c、d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的,所以它们的核DNA是相同的,而c、d的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故D错误.故选:C.【点评】题结合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图,考查免疫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8.如图表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B.突触后膜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细胞体的膜C.神经递质发挥效应后被酶水解而迅速灭活D.神经元间传递信息方式与精子和卵细胞间相同【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解答】解:A、神经递质的释放利用的是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方式的胞吐,不穿过细胞膜,A错误;B、突触后膜是由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形成的,B错误;C、神经递质发挥效应后被酶水解而迅速灭活,C正确;D、神经元间传递信息方式是由神经递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精子与卵细胞的信息传递是通过两个细胞的接触完成的,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9.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脑的高级功能.【分析】脊椎动物核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解答】解:跑步过程需要有平衡中枢参与、呼吸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参与.小脑有保持平衡功能,大脑能控制低级中枢,脑干有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脊髓是低级运动中枢,下丘脑有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故选:D.【点评】本题以跑步为背景,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能理论联系实际,准确判断跑步过程中参与调节的神经结构,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考点】突触的结构.【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分析示意图可知:a为突触小体,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能量.①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其释放至②突触间隙中是通过胞吐作用,依赖突触前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③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在没有传送到突触后膜之前就存在于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解答】解:A、在突触前膜中电信号转变为神经递质形式的化学信号,即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B、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C、②突触间隙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突出后膜特异性识别的物质神经递质,C正确;D、①突触前膜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以及突触结构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突触的结构;明确图中各标号所指名称;识记在突触上出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