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论文
网络的议论文(通用10篇)
网络的议论文网络的议论文(通用10篇)相信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
那么优秀的议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的议论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你做好准备了吗?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
从年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蒜你狠”,到年的“正能量”。
这些网络流行语正冲击着我们的汉字文化区域。
面对这些,大多数人选择了接受并苯还承担着传播的角色,但仍有少部分人坚持着规范汉字的原则。
网络让世界变成一个村,在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让你的“天涯若比邻”的梦得以完成,但是,你确定作好准备了吗?当网络游戏让你迷失心智时;当电脑辐射危害你的健康时。
面对这些,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面对日益上涨的物价,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人们的不满与无奈。
前些日子,网上流行了一句:“古时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现如今,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小了蛋糕。
”这一极具调侃色彩的话语,在网络上一窜而红,成为广大网民对物价上涨的新的诠释。
这幽默的语言中,反映的是广大网民对物价的不满与无奈。
除此之外,还有前几年流行的“蒜你狠”、“糖高宗”等,恢谐地运用一语双关,极度表示对物价上涨的不满和恐慌。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与现下流行的事物挂钩的。
前不久的“神马都是浮云”则是根据现在人们压力过大,所衍生出来的一类流行体,用东北幽默的语言特点将其形象的描绘了出来。
我们不否定,网民们运用汉字来进行一系列对情感的宣泄。
但是这样一窜而红的网络用语真的好吗?前不久,曾有学校明确指出,在作文里不得出现网络流行语,如“神马”、“给力”在这里我们先不说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但是仍可反映规范汉字的重要性。
我们无法阻止网络流行语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我们必需规范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作为炎黄子孙的你我,不正应该维护我们民族的民血与荣耀吗?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去抵制网络流行语,因为这些能在日常生活之余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应当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网络流行体。
浅析国内电视剧的网络传播——以《古剑奇谭》等为例-毕业论文
浅析国内电视剧的网络传播——以《古剑奇谭》等为例摘要:目前网络越来越成为国产电视剧播放的必备平台,国产电视借力网络传播,在网络这个全新的平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不仅电视剧传播的渠道大大扩展,而且影响力也随着网络信息的传播呈爆炸式发展。
因此对于国内电视剧网络传播的研究对于我国网络传播的发展,以及国内电视剧产业的转型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当下热播电视剧《古剑奇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网络电视据的传播的传播平台和渠道、传播策略、传播特点和传播效果的分析,深入思考国产电视剧的网络热播对我国电视剧产业良性运行的启示,在研究分析中探寻国产电视剧在网络时代的出路,为国产电视剧在新的传播形式下更好的进行传播运作提供有利建议。
关键词:网络传播;国内电视剧;新媒体;目录绪论 (3)一、国内电视剧传播方式流变 (3)(二)传统媒体下的的电视剧传播方式 (3)(二)媒介融合语境中的电视剧传播 (4)二、以《古剑奇谭》为例分析国内电视剧网络传播策略 (5)(一)爆红于网络——《古剑奇谭》的网络传播效果 (5)(二)、多元化的传播模式 (6)(三)、多媒体融合下《古剑奇谭》网络营销推广的拓展 (7)(四)网络传播中《古剑奇谭》的分众传播 (8)1 、《古剑奇谭》的受众定位 (8)2、《古剑奇谭》的受众特征 (8)三、国产电视剧的网络热播对我国电视剧产业良性运行的启示 (10)(一)电视剧市场应加强与互联网的合作 (10)(二)电视剧文本内容的个性化 (11)(三)传播推广中应积极调动网络受众的能动性 (11)四、结语 (12)参考文献 (13)绪论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如今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工具,在网络中信息的传播呈现出新的趋势。
网络传播不同于传统的信息传播,它一方面有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的单向性特征,另一方面因其交互性具有人际传播模式的双向性特征。
这样使得网络时代的传播模式更加便捷,能够更迅速的生产和发布信息,在网络中的信息流能够以多种形式在网络上交互流通。
计算机病毒毕业论文
计算机病毒毕业论文范文一: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论文1计算机病毒的起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病毒的类型越来越多,对病毒的定义也越来越广义,即“为了达到特殊目的而制作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代码”,这又意味着凡是人为进行编译的程序,并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产生了干扰,造成了计算机软件或者硬件出现故障,甚至是一些能够破坏计算机数据自我复制的程序或者代码都归类于病毒,我国从法律上定义计算机病毒是在1994年2月正式提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直接嵌入到计算机程序中破坏计算机的功能或者破坏数据,让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程序或代码,根据这个定义,我国就将计算机木马、蠕虫等破坏性程序纳入到病毒的范畴中进行研究。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编译人员的编程能力也在不断的变化和进步,所以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多种多样,其特征也各不相同。
但总体来说,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传染性、可执行性、破坏性、隐蔽性、非授权性、可触发性等,随着计算机编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的计算机病毒还新增了许多特性,如:诱骗性、变形性、抗分析性、远程控制性、攻击手段多样性、攻击目标多元性等,以下简单分析几种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1非授权性我们知道正常的程序都是由用户主动进行调用然后在计算机上给用户操作提供软件和硬件上的支持,直到用户完成操作,所以正常程序是符合用户主观意愿的,可见并透明的,而对于计算机病毒来说,病毒首先是隐藏的,用户一般是不知情的,当用户使用被感染的正常程序时,实践上病毒优先得到了计算机的控制权,病毒执行的操作也是用户不知情的,其执行的结果用户也是无法得知的。
2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中就可以得知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不仅会感染正常程序,严重的还会损坏计算机软硬件,它是一种恶性的破坏性软件,首先受到攻击的必然是计算机整个系统,最先受到破坏的也是计算机系统。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分类计算机病毒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和理解也在加深,但是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计算来定义计算机病毒,我们也知道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但是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可以提现在不同的层次,所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其结果迥然不同。
网络传播传播学论文
网络传播的传播学浅析[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快捷、最便利的传播方式,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的传播方式。
本文探讨了网络传播对原有大众传播学理论的挑战。
[关键词] 网络时代传播学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络传媒是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的媒体,其传播内容包含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文字、声音和图像。
新媒介的使用,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手段,深刻改变了传播学研究的体系,也催生了新的研究方法。
网络以传播过程的交互性、多元融合的媒介功能和丰富的媒介信息构筑了新的视觉和文本空间,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阅读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传统的传播理论越来越难以合理地解释复杂的网络传播现象。
一、网络传播现状1.多种传播方式的融合网络改变了人类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方式。
网络既担任着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传授知识、引导舆论的任务,又充当着网上用户之间进行人际交往的工具。
因此,网络传播方式既是一种点对面和面对面的大众传播方式,又是点对点的人际传播方式。
网络传播将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等各种传播方式融为一体。
比如,门户网站新闻板块中的信息传达与传统媒体信息传达较为类似,属于大众传播,但很多网站在每条新闻之后都设有评论,直接点击之后就可以发表意见。
网友可以在评论的页面里互相讨论对本条新闻的看法,这种讨论将松散的网页浏览者暂时组合成了一个群体,他们的讨论也带有群体传播的性质。
这种群体讨论有的时候也有可能转变为固定两个人互动的交流,使群体传播又渐渐向人际传播靠拢。
而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这些人际传播的内容又成为大众传播的一个新的节点,对广大网民产生新的影响。
博客更是一种融合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多种传播类型为一体的一种新型传播模式,达到的是一种多重的传播效果。
2.传受角色限制的突破在传统传播理论中,传者与受者泾渭分明,传者传递信息,受者接受信息,受者只有通过反馈才能对传者产生影响。
网络的出现实现了以往传媒无法实现的传受双方实时的互动,传与受的界限模糊了。
网络传播论文 网络传播中的“马太效应”
网络传播中的“马太效应”——关于凤凰女跳楼事件的实证研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传播平台不仅以海量信息打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信息垄断,更以其传播的交互性构建出一种新型的舆论生成机制。
2010年发生的凤凰女跳楼事件使网络传播推动公众舆论的典型案例。
在此事件中,网络以其特有的方式不断促使议题升温,进而引导舆论的走向。
网络传播中的“马太效应”使其在舆论生成机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个案分析:凤凰女跳楼事件中的舆论生成过程2010年9月4日,湖南省凤凰县天下凤凰大酒店发生一起女青年(阿红)跳楼身亡事件。
网友第一时间在网上报道了此事,随之而来的疑问是,阿红为什么要跳楼?阿红随身携带着身份证,为什么她9月4日身亡,警方9月6日才通知家属?凤凰县政府、凤凰县公安局为何欺骗家属,强行而仓促地火化尸体,是否为了毁尸灭迹,逃避更高层级的尸检,故意毁灭证据?该事件经网络广泛传播以后,对阿红的死因真相立刻引起了公众和有关专家的质疑。
最后案件一审宣判,两被告被判死缓。
在这一追寻真相的过程中,公众舆论有力地推动了事态的发展,而在公众舆论背后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主要有三种:官方,主流媒体,网络。
它们在这一事件中呈现出了三种不同的状态。
1官方——由消极而走向被动以凤凰县政府为代表的官方基本上处于被舆论推动的被动地位。
9月4 日案发后,从9月7 日起陆续有零星消息在网上传播。
凤凰县公安局答复网友提问,正式回应证实了网传的“跳楼事件。
随着事件的疑点越来越多,官方对媒体的轮番追问采取回避态度,如27日凤凰县就此案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虽被推迟了18 个小时,但只开了8 分钟就匆匆收场。
会上央视、《中国青年报》与《楚天都市报》等十余家媒体记者就此案11 处疑点一路追问,两名发言人未予回应就匆匆离开。
官方回避的做法不仅没有将自己置身事外,反而以来了舆论更强烈的质疑。
2 主流媒体——由客观反映走向无法报道湖北媒体《楚天都市报》以《湖北16 岁烈女殒命凤凰古城》为题刊发详细报道。
论文: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作者:赵梦媛引言:网络直播是新兴的高互动性视频娱乐, 如今的直播平台已经进入了“随走、随看、随播”的 3.0 移动视频直播时代, 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参与其中,直播并分享自己的生活,全民直播渐成趋势。
(论述题引子)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随着视频直播门槛的降低和交互方式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传播形式,直播队伍逐步扩大,也预示着全民直播时代终将到来。
网络直播与其他的传播方式相比有其独有的传播优势,平台的开放性、传播及互动的实时性、不可篡改的真实性获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推崇,在名人自我包装宣传、企业营销、新闻传播、社交等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现状——从狭义角度来看,网络直播是新兴的高互动性视频娱乐方式。
当前,网络直播行业正呈现三方分化的形态,包括最为知名的秀场类直播、人气最高的游戏直播,以及新诞生并迅速崛起的泛生活类直播。
PC端的秀场直播,也就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以美女主播为核心的直播模式,主要代表平台是YY、9158、六间房等,此领域在新的直播格局下,内容生产由UGC 转化为PUGC,越来越趋于专业化、垂直化,用户黏性增强。
度高、以及其难以替代的赛事资源和人气主播,在直播领域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
而真正宣布进入全民直播时代的是移动泛生活直播领域的开启。
映秀、花椒等一批新的直播平台在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下异军突起,直播内容从游戏、比赛到吃饭、睡觉、聊天,似乎只要有个APP,人人都能成“网红”特征——1. 从随时发布到现场实时发布网络直播使用多种传播符号,例如图像、声音、文字等语言与非语言符号,观众受画面上特定现场和气氛的影响在情绪上也比其他形式更强烈。
而且时效的同步是观众对现场直播的第一感受,实时发布在空间上让发布主体同观众之间的距离缩减到最小,促使观众关注程度增加,对直播的各个环节都有新鲜感和身临其境感, 进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2. 从及时交流到实时互动网络直播的出现真正能够实现实时互动。
新闻学论文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角色转变
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角色转变摘要:网络以其信息的多向交互性,传播的多媒体性,公众参与的广泛性改写着大众传媒的历史,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传统大众传媒之后的“第四媒介”。
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自由,网络媒体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网络的互动性使人们自由转换角色,受众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提供传播信息,这种传播结构的变化,使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在网络世界遭遇巨大的挑战。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传统“把关人”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改变。
研究内容涉及对“把关人”角色定位的重新审视,以及面对网络传播过程中对传统“把关人”理论冲击,应如何面对。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从而深化对已有“把关人”理论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传统“把关人”理论,更好的为网络传播活动把好关,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关键字:网络传播;把关;把关人"People's role who spreads middle guarding thepass" changes a networkLiu Wen zheAbstract: Multi-media that the network spreads with whose the information multiway interactive nature,the universality that the public participates in is rewritten the history let masses summon a matchmaker , "fourth intermediaries " following newspaper and periodical ,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tradition masses biography matchmaker are called by people. Internet has been that human being has provided hitherto unknown facilitating and liberty , the network medium has broadened the extent and depth spreading, boundary having broken the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form, network interactive sex makes people change a role freely , accept numerous recipient no longer passive information , is to provide propagation information on self's own initiative but, this "the people who spreads architectural change , uses guarding the pass" on tradition significance encounters gigantic challenge in the network world.The primal problem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studied is: Tradition "guard the pass person " theory spreads hit the target changing in the network. The "person role who studies content involves in guarding the pass face to face" is localized again scan, person " theory pounds , should how to face as well as checking on tradition strictly in facing a network spreading process. By the research to above-mentioned problem, deepen a pair thereby already having "guarding the pass person " theory cognition, enrich composing in reply "person theory developing tradition guarding the pass", be that the network spreads an activity keeping good control on , purifies cyberspace more well, environment building the fine network.Key words:Network Communieatio;Gatekeepin;GatekeePe序言进入21世纪,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飞速扩张,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力之深广,都超出了人们的大胆预想。
移动无线网络技术的论文三篇1000字
移动无线网络技术的论文三篇1000字本文以移动无线网络工作实际为出发点,说明了移动无线网络的概念,分析了移动无线网络技术的构成,阐述了移动无线网络日常工作的内容,提出了未来移动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移动无线网络技术运用,提升移动无线网络质量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到的浅谈移动无线网络技术的论文,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浅谈移动无线网络技术的论文一:无线传播(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以手机为主要传播平台的第五媒体,直接向分众目标和受众定向精确地传递个性化即时信息,通过与消费者的信息互动达到市场沟通的目标[1],其基础实际上就是连接庞大的移动设备的网络。
由于网络应用前期受限于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传播的技术和群众基础不够,使得无线网络传播一直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对于无线网络传播的模式也还没形成一个比较规范、完整的结构形式。
一、目前常见的无线传播模式从传播的模式来看,国内的无线传播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种模式[2]:(一)大型独立WAP 网站模式。
主要指指企业利用本身拥有的用户资源和品牌优势,建立专门的无线应用协议为基础的WAP网站,开展第三方无线传播业务的一种模式。
(二)用户被动接受的SP模式。
是指利用现有的无线用户信息资源,向受众强制传播信息的模式。
其特点是,除非因为网络出现故障,否则受众肯定接收并且看到企业发送的信息。
(三)终端嵌入传播模式。
是指将传播信息以图片、屏保、铃声和游戏等形式植入到手机里面从而达到传播效果的一种模式,目前智能手机大量采用。
(四)各类WAP网站代理模式。
是指以手机门户网站的形式建立WAP网站,用免费的内容吸引用户访问,然后利用流量做类似目前互联网的传播,这种网站代理模式的关键在于对渠道的控制。
(五)小区短信广播模式。
是指进入小区里对用户进行广播发送,如商场的促销信息的场内传播,拉近了商场与顾客之间的距离。
目标顾客收到此类传播信息会感到满意,因为顾客来商场就是希望得到此类服务的。
核心期刊论文:网络舆情及社会性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网络舆情及社会性网络信息传播模式顾明毅1原文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11月刊(有修订),引用请标注来源摘要:针对新媒体信息革命催生的网络力量,本文分析了网络舆情形成的背景,概括了网络新媒体社会化特征和受众泛网络化行为,引入传播学前沿的参与体验理论,应用到网络舆情的受众体验中,提出了社会性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下的网络议题升级模型,从受众升级、媒体升级、舆情升级三个方面深入剖析议题的发展趋势,为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及媒体参与控制能力提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模式、社会性网络、受众体验、第二社会一、问题的提出技术融合和全球范围的媒体创新引起了一场信息和知识革命(阿尔文·托夫勒,1980),这场革命赋予大众媒介史无前例的日益庞大的权力。
人们在工作、生活和娱乐中,自觉地使用持续更新的互联网媒介,WEB2.0时代的创新媒介如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等,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动普通人的行为和认知向某个焦点集中,积聚巨大的能量,对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新媒体融合带来网络新闻及议题引发的传播效果深刻影响到社会权力格局,这已不仅是媒体间争夺眼球的战争。
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推动了大众传播向分众化、个人化方向发展,个体面临的媒体选择空间应该是越来越大,而网络舆情(特别在互联网上焦点议题上)又形成了一种新的信息垄断。
这种垄断权力来自于网络受众的共同创造和媒介聚类的集中传播。
因此,传统媒体独领风骚的时代已经远去,传媒必须要适应新形式,适应未来媒体受众的行为习惯,因此,对网络舆情的运行模式及传播方法的研究极为重要。
二、对网络舆情形成的分析2.1 网络舆情的产生广义的舆情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 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一种激进观点认为,舆情本身并不是对民1顾明毅,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新媒体经济与体验经济意规律的简单概括,而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
网络传播利弊论文
网络传播利弊论文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传播形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网络传播利弊论文,供大家参考。
网络传播利弊论文范文一:微视频网络传播优势和问题一、微视频的含义及现状(一)微视频的定义微视频是随着网络技术普及而产生的一个新名词。
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学术概念,人们多是从长度上给微视频定义为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的视频短片。
微视频从表现内容上看,有微电影、微纪录片、新闻报道、科普节目、动漫小品、自拍短片、公益广告、婚礼短片等等,涉及面很宽泛;从制作技术看,微视频既可以由专业的媒体或公司用专业设备来制作,也可以由普通百姓用智能手机、家用摄像机、照相机、摄像头等数码设备来摄制;从传播途径上看,微视频主要是依靠互联网、社交软件来实现传播共享;所以笔者给出的定义是,微视频是利用数码摄像设备和编辑技术,拍摄制作内容相对完整、适合网络传播分享的短小视频。
(二)微视频传播现状微视频的兴起得益于数码摄像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络的广泛覆盖。
现在信息生产和传播已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影响越来越大。
各门户网站像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都开设有视频频道,并把微视频作为热门进行推介;专业视频网站像土豆、优酷等更是不遗余力丰富微视频内容;社交网站也通过APP软件千方百计向移动终端进行推送。
还有一些组织、企业、团队频繁发起微视频创作比赛来推广产品或宣传某种理念。
可以说,目前微视频网络传播呈现出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
最近一个某试衣间的不雅微视频在微博、微信、空间几乎都被刷爆,除了不会上网的,估计都看过。
由此可见,微视频在网络传播的优势非常巨大,当然也暴露出其存在问题。
二、微视频的网络传播优势(一)微视频摄制方便快捷数码技术的发展和数码产品的普及,让视频制作变得普通平常。
一个带摄像头的手机就可以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活的导演。
甚至一个小小的自拍杆的出现,就能让一个电视记者完成出镜、采访等复杂的新闻采集任务。
关于的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沉默螺旋和反沉默螺旋现象论文.doc
关于的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沉默螺旋和反沉默螺旋现象论文X络传播环境下的沉默螺旋和反沉默螺旋现象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X络传播环境下的沉默螺旋和反沉默螺旋现象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态度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沉默的螺旋理论作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在传播学界关于舆论学的研究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随着互联X的普及,民众越来越多的通过X络表达意见,这一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出现了反沉默螺旋理论。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考察和分析,阐述了现代X络传播环境下沉默螺旋和反沉默螺旋并存的现象。
【关键词】X络传播沉默的螺旋反沉默螺旋内容分析近年来,X络传播高速发展,形成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信息传播模式。
在传统的传播环境中,大众媒介是最主要的信息源,受众被动的接受媒介内容,属于单向传播。
而在强调互动的X络传播时代,受众的能动性大大提升,受众可以更为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受众的主动传播,受众所支持的劣势或少数意见的影响力可能会大大提升,甚至会出现劣势或少数意见超越优势或多数意见的情况。
本文试图验证沉默的螺旋在X络传播中是否适用,并对新出现的反沉默螺旋现象进行分析。
一、沉默螺旋、反沉默螺旋现象1、沉默螺旋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内尔·纽曼提出的,最早见于其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名为《沉默的螺旋——一种舆论学理论》的论文。
随后,1980年,在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中,纽曼又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概括和阐述。
具体来说,“沉默的螺旋”理论描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人们会形成有关“意见气候”的认识,同时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多数意见”,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处于“优势”的时候,便倾向于大胆地表达这种意见;当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处于“劣势”的时候,遇到公开发表的机会,可能会为了防止“孤立”而保持“沉默”。
网络新媒体传播论文
网络新媒体传播论文网络新媒体传播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观点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特点以及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1. 实时性传播网络新媒体以其快速的传输速度和广泛的传播范围,使信息能够几乎实时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媒体可以更迅速地报道社会事件、突发新闻,满足人们对及时信息的需求。
2. 互动性传播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相比,网络新媒体更重视与用户的互动。
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功能,用户可以积极参与到新闻事件的讨论中,直接参与新闻的创作和传播,达到了一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共享。
二、网络新媒体的特点1. 多样化的传播内容网络新媒体涵盖了新闻、音乐、电影、游戏等各类内容,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同时,网络新媒体也给用户提供了自主创作的空间,使个人观点和创作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2. 精准度的传播目标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算法,网络新媒体可以更准确地将目标受众与适合他们的信息对接。
用户通过个人偏好的记录、历史浏览等方式,网络新媒体可以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推送,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三、网络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1. 竞争与融合网络新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压力。
传统媒体必须通过发展新技术、创新内容等方式来与网络新媒体展开融合,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2. 信息快速传播网络新媒体的迅速传播速度也加速了传统媒体信息的传递。
新闻事件往往在网络上首先被报道和讨论,然后再被传统媒体报道和评论。
这种方式使信息的传播更快捷、更广泛。
四、网络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1. 移动化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设备正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媒体的主要手段。
未来,网络新媒体将更加注重移动化发展,在移动终端上提供更便捷的传播方式。
2. 多媒体融合未来,网络新媒体将进一步融合各类媒体形式,如图像、视频、音频等。
2023关于网络谣言的议论文
2023关于网络谣言的议论文2023关于网络谣言的议论文(精选篇1)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也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谣言。
而许多人不明真相,便去相信这些谣言,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不久便人尽皆知了,这对个人,甚至对社会都会造成危害。
谣言是什么?谣言是没有事实根据而捏造的话,谣言是事不关己越乱越好的病态,谣言是对人,对事,对社会事件的一种不确切的信息传播,谣言它可以伤害个人,伤害集体,伤害社会,甚至伤害国家。
今天你传一句,明天我传一句,后天可能大家都知道,或许有人因为你随口的一句谣传而失去性命,又或许有人因为你的一句谣传而患上病症。
在我们现在这个特殊时期,可能你不经意间的一句话,散布某种谣言会产生巨大的,灾难性的后果。
可如果大家都参与了传播,后果,又该由谁来承担呢?作为个人,需要有辨别谣言与真相的勇气与能力,不信谣,不传谣。
那么我们生活中又该如何辨别谣言呢?首先便是要搞清概念。
传谣者常常用一些看似十分专业的词语来欺骗不懂专业知识的人。
看似十分合理,实则漏洞百出。
第二,人们总是十分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事,对于这类事人们特别上心,所以谣言传播也非常迅速,传谣者也正是看中了这点,十分积极与传播关于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社会矛盾,医疗疾病等类的谣言。
就比方我们现在人人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
第三,在我们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先不要去转发传播,去查一下官方有没有发布消息,了解事实情况。
第四,许多谣言中的内容完全不符合常理,我们只需要将谣言中相关的数据内容结合原理一查便知。
第五,我们可以去看看消息下方的评论区,很多朋友会提供不同的观点。
来自谣言事发地的朋友也会提供很多线索,这样更方便我们辨识谣言。
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传播了谣言,不仅会沦为朋友们的笑料,还会给传播者助长气焰,让事实埋没在灰尘里。
谣言止于智者,我们应该丰富自己的学识,好好学习,让自己拥有渊博的知识,这样那些有专业名词的谣言就骗不到我们了。
不信谣,不传谣,尤其是在这个特殊时期,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抵制谣言。
网络的利与弊学生议论文
网络的利与弊学生议论文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网络的利与弊学生议论文【十一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网络的利与弊学生议论文现在,电脑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
随着世界的科技发展,电脑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也越来越大,工作,生活,学习都离不开它。
会利用电脑网络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的人,当然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成绩出类拔萃;而那些利用网络游戏来占满自己的所有生活空间的人,当然各方面的成绩都一落千丈。
网络给了人类很大的帮助,但网络的不同作用,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想法,让我们变得有所不同,有好,有坏。
只有正确地认识电脑网络的利与弊就是网络的好与坏。
网络的好有很多,比如可以上网搜索学习资料,工作资料,科学资料等;还可以搜索图片,MP3音乐,MP4电影,动漫动画;可以了解时事新闻,股票趋势,医疗信息。
但有些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但不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优秀,反而会使我们变成他的奴隶,甚至会使我们作出更可怕的事。
所以大家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电脑网络利弊,不要被网络中的有些事物所迷惑。
第二篇: 网络的利与弊学生议论文(一)网络传播的优势:1.表现形式立体化:网络新闻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先进的传输技术,在新闻传播资料、形式、结构及便于阅读等方面,都很好地发挥了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收到了较强的立体化的新闻传播效果。
与传统新闻传播相比,网络新闻为读者带给了更为广阔的新闻信息量及阅读空间,它一方面透过资料安排、结构选取等方式,使新闻报道到达了“最佳状态”,便于读者获得立体认识,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新闻;另一方面,读者的意见或态度可及时反馈给传播者,读者与传播者之间构成了一种互动关系,从而使新闻的立体传播效果,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得到了更为深刻的演绎。
网络新闻顺应信息时代读者获取信息的心理,改变了传统媒体多年不变的新闻传播方式,把新闻展示方式变得更加立体化和层次化。
网络传播正能量议论文
从小,很多经典伴随着我们长大,我们吟诵着孔夫子的谆谆教导,我们纪念着岳飞的精忠报国,我们追随着莎士比亚的浪漫温情。
当我听到有很多00后的孩子大声叫着“孔夫子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小老头儿”的时候,我深深地震惊到了。
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因为这个社会上,对经典有太多的恶搞,颠覆了孩子们对经典人物的真正认识。
不可否认,对于烂熟于心的经典,适当的调侃会引得我们会心一笑,但是,毫无底线的恶搞将会对初次接触这些知识的孩子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他们会认为这已经被扭曲,被妖化的形象就是经典的本来面目。
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不利于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受众多宫廷剧的影响,在许多孩子的潜意识中乾隆就是一个沉迷女色的昏庸皇帝;受众多国内动画片影响,“美人鱼”作为一种反讽的形象出现在孩子们的视野中,甚至成了丑女的代名词。
调侃之风越来越盛行,真正的正能量得不到弘扬,只能屈身隐匿于尖酸刻薄的讽刺,挖苦中,甚至给全中国的青少年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必须努力进行。
我认为,国家应该整顿文化影视圈内不良的`文化。
对播放给孩子们的动画片,校园里面广泛传播的漫画以及小说要应该仔细审查。
这些东西应该以弘扬正能量为主,对于不健康的读本必须剔除。
毫无疑问,适度地调侃经典是一种减压、愉悦的方式,但过度的调侃甚至恶搞经典将会成为社会的灾难。
当孙悟空变成一个社会小混混,当唐僧变成一个四处招摇,勾搭美女的猥琐小生,当猪八戒成为整个时代的第一帅哥,这样的《西游记》你还看得下去吗?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是真实存在于某漫画里面的情节。
我们需要正能量,我们需要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希望以后这样的恶搞少一点,希望优秀的文化作品多一点,希望我们的作品不是为了博人眼球,而是能够博得世界赞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新篇章!所以,道歉是应该的。
传递正能量是我们每个国人的职责,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传播正能量议论文
网络传播正能量议论文一个小咖啡馆内,有两位客人进来:“五杯咖啡,两杯给我们,三杯待用。
一会,进来了一位老者,他轻声问服务员:“请问现在有待用咖啡吗?原来人们提前买咖啡,是给支付不起的人享受温暖。
“待用咖啡”开始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现在已传遍全世界。
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治安挺乱,但最黑的黑店都不会在预付咖啡上骗钱。
我想起了一个词——正能量。
起先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很是感动,尤其当看到那不勒斯治安很乱的时候,更是倍感吃惊。
一个地方的治安水平实际上可以很大程度上反应人民素质的高低,但在一个素质普遍不高的城市里,人们还能自觉遵守规则着实不易。
而这一切,只能归结于人们心中不变的“正能量”,它们即使生在最冷漠的社会里,也总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将目光放回国内,我们曾一度患上一种流行病:坏消息综合症。
整天被坏消息裹挟,“跌倒老人”、“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一系列极端事件让我们沉浸在坏消息之中不能自拔,我们开始不相信美好也不能愿意践行美好,我们怕做好事被诬陷,落个英雄流血又流泪,于是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就像碰着了干冰似的迅速冻结。
这时,每一个善良的人心中都隐藏着一种渴望,渴望这个社会少些冷漠,多些温暖;少些戒备,多些关怀—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平日里看不到的美好:我们看到了为乞丐遮雨的“撑伞女”,我们看到了跪地救人的“最美护士”,我们看到高空徒手接女童的“最美妈妈”,我们看到了为关爱老人而发起“一元计划”的广东老板…这每一份善举,都是正能量的体现,足以让我们明白,即使社会再怎么冷漠,正能量一直都在发光,它们从未消散。
这样的正能量就像星星一样,有的时候甚至会组成一个北斗七星—这就是正能量的传递。
最近,50岁的天津的哥在网络上爆红,他拒绝收一位盲人的车费,表示“我不伟大,我挣钱比你容易”,而下一位乘客又坚持多付费给他:“我也不伟大,我挣钱也比你容易点。
这位的哥后来说:“我就觉得,你给他这点光,让他觉得这个社会不黑。
如何用网络传播家乡文化议论文
如何用网络传播家乡文化议论文近日,以“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北京举办主论坛。
宣传网络文明理念,充分展现我国网络文明建设成果,凸显了文明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如今,互联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密不可分,因此更要以文明之准绳为网络空间注入更多正能量,增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
文明是发展的基础和底线,是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必要条件。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水平是一项永恒不变的事业,要持续为建设新时代网络文明环境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我们要倡导人人文明上网,以负责的态度和行动上的自觉来践行文明规范,共同开创充满时代感的网络文明新风尚。
通过追古索今展示道德风尚,拓展道德建设新空间。
着眼加强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广泛开展模范典型案例和事迹网上宣传活动。
弘扬网络诚信文化,努力构建人人参与、多元共治的网络诚信建设工作新格局。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网络公益活动,广泛开展网络文明志愿服务和网络公益活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网络文明环境,有力促进网络文明建设,共筑美好精神家园。
社交网络论文六篇
社交网络论文六篇社交网络论文范文1由于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从一个用户向另一个用户传播程,似于传染病从一个节点向另外一个节点的传播,本文采纳传染病讨论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程,幵一修改形成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
1.1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式在社交网络中,用户间的好友关系需要经双的认证才能够建立起,因此,社交网络可以看成是一个以用户为节点,以用户间的好友关系为边的无向无权网络,话题消息沿着节点间的边迚行传播,具如1所示[11]。
1.2传染病集中机制的网络舆情话题传播模型1.2.1网络舆情话题传播中各节点的定义将网络节点分为三类:易感染节点(S)、传播节点(I)和免疫节点(R),它们分定义如下:(1)易感染节点指未被传播状态,在t时刻未接收到某舆情话题信息的节点,处于S状态的节点很易由于接收到某话题状态转变为I状态。
(2)传播节点表示在t时刻已经开头不断向网络中収布舆情话题信息的节点,幵且由于此状态节点对信息的传播,可以使未被传播状态的节点转变自身状态,变成I状态节点开头转収这信息。
(3)免疫节点表示t时刻此节点处于免疫状态,不会被传播状态的节点传播的信息所影响[12]。
1.2.2网络舆情话题传播模型各节点转换觃则针对某则舆情话题,社交网络中每个节点状态会在易感状态、传播状态、免疫状态乊间迚行转换,节点状态转换觃则具如下:(1)在始的网络中全部节点都为S状态;(2)在话题传播程中,网络总用户数定不变;(2)S(k,t)、I(k,t)及R(k,t)分表示t时刻网络中的度为k的易感染节点、传播节点及免疫节点的密度,那么S(k,t)I(k,t)R(k,t)1;(3)若一个易感染节点S与一个传播节点I迚行接触,那么该易感染节点转变成为传播节点的概率为PSi,PSi叫内部感染概率;(4)若一个易感染节点S与一个传播节点I迚行接接触,但会通其它径得到了目标舆情话题,从而以概率α由易感状态转变成为传播状态,那么α叫外部感染概率;(5)一个传播节点I对某话题失去爱好而止传播,概率Pir转变为免疫节点,那么Pir叫免疫概率;(6)一个易感染节点S对话题内幵不感爱好,虽然知道了该话题,但不会传播该话题,幵将以概率Psr接转变成为免疫节点,那么Psr 叫接免疫概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播周涛汪秉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安徽合肥,230026)1.引言2.复杂网络上传播动力学的基本特征2.1 从网络的观点看传播动力学2.2 小世界网络的传播特性2.3 无标度网络的传播特性3.网络免疫技术3.1集中接种与随机免疫3.2优先免疫与目标免疫3.3环状接种与熟识者免疫4.结束语1.Introduction2.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epidemic spreading on complex networks2.1 Epidemic spreading in perspective of transmission networks2.2 Epidemic spreading on small-world networks2.3 Epidemic spreading on scale-free networks3. Immunization of complex networks3.1 Mass vaccination and random immunization3.2 Preferential immunization and target immunization3.3 Ring vaccination and acquaintance immunization4. Conclusion第一节引言自然界中存在的大量复杂系统都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网络加以描述[1-9]。
一个典型的网络是由许多节点与连接两个节点之间的一些边组成的,其中节点用来代表真实系统中不同的个体,而边则用来表示个体间的关系,往往是两个节点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关系则连一条边,反之则不连边,有边相连的两个节点在网络中被看作是相邻的。
例如,神经系统可以看作大量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纤维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10-11];计算机网络可以看作是自主工作的计算机通过通信介质如光缆、双绞线、同轴电缆等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12-15]。
类似的还有电力网络[16-18]、社会关系网络[19-20]、合作网络[21-23]、交通网络[24-25]等等。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在考虑网络的时候,往往只关心节点之间有没有边相连,至于节点到底在什么位置,边是长还是短,是弯曲还是平直,有没有相交等等都是他们不在意的。
在这里,我们把网络不依赖于节点的具体位置和边的具体形态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网络的拓扑性质,相应的结构叫做网络的拓扑结构。
那么,什么样的拓扑结构比较适合用来描述真实的系统呢?两百多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最初的一百多年里,科学家们认为真实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些规则的结构表示,例如二维平面上的欧几里德格网,它看起来像是格子体恤衫上的花纹;又或者最近邻环网,它总是会让你想到一群手牵着手围着篝火跳圆圈舞的姑娘。
有关这方面的理论是经典图论[26-28],它是研究复杂网络的基础理论之一。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Erdös和Rényi给出了一种新的构造网络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两个节点之间连边与否不再是确定的事情,而是根据一个概率决定[29-31]。
数学家把这样生成的网络叫做随机网络,它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一直被认为是描述真实网络最贴切的模型[32]。
直到最近几年,由于计算机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大量的真实网络既不是规则网络,也不是随机网络,而是具有与前两者皆不同的统计特征的网络。
这样的一些网络被科学家们叫做复杂网络,对于他们的研究标志着第三阶段的到来。
在网络中,两点间的距离被定义为连接两点的最短路所包含的边的数目,把所有节点对的距离求平均,就得到了网络的平均距离。
另外一个叫做簇系数的参数,专司衡量节点集聚成团的情况。
单个节点的簇系数被定义为它所有相邻节点之间连边的数目占可能的最大连边数目的比例。
类似的,网络的簇系数C是所有节点簇系数的平均值。
研究表明,规则网络具有大的簇系数和大的平均距离,随机网络则具有小的簇系数和小的平均距离。
1998年,Watts 和Strogatz 通过以某个很小的概率改变规则网络中边的连接方式构造出了一种介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之间的网络(WS 网络),它同时具有大的簇系数和小的平均距离,因此既不能当作规则网络处理,也不能被看作是随机网络[10]。
后来物理学家把大的簇系数和小的平均距离两个统计特征合在一起称为小世界效应,具有这种效应的网络就是小世界网络。
这里所谓的“小的平均距离”更严格的说法是:在网络平均顶点度固定的前提下,若网络平均距离L 随网络节点总数N 的增加以对数或慢于对数的速度增长,则称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10]或超小世界效应[33-34]。
ln L N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真实网络几乎都具有小世界效应,同时科学家还发现大量真实网络的节点度服从幂律分布[1-9,35-36],这里某节点的度是指该节点拥有相邻节点的数目,或者说与该节点关联的边的数目。
在网络中任意检测某个节点x 的度,并用表示其度恰为k 的概率,如果与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幂函数表示:()p k ()p k k ()p k k γ− ,我们就说该网络的节点度服从幂律分布,幂指数为γ。
幂函数曲线是一条下降相对缓慢的曲线,这使得度很大的节点可以在网络中存在。
因为幂函数具有标度不变性,因此我们把节点度服从幂律分布的网络叫做无标度网络,并称这种节点度的幂律分布为网络的无标度特性。
对于物理学家而言,研究复杂网络的终极目标之一是理解复杂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特别是理解网络拓扑结构对其上动力学的影响[4,9]。
譬如:高压输电网络结构对因级联故障而导致的大停电事故的影响[17-18,37-39];计算机互联网的拓扑对信息传输的影响[40-45];耦合振子之间的连接模式对于整体同步能力的影响[46-51];人际关系网络对于相应市场行为及博弈关系的影响[52-56];等等。
本文主要关注网络上的传播动力学问题。
一提到传播,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传染病的流行问题,事实上,计算机病毒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蔓延,谣言在社会中的扩散等都可以看做服从某种规律的网络传播行为。
和某个具体领域的工程学家不同,数理学家在研究疾病的传播行为时,往往并不区别他所研究的对象到底是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的传播还是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他们总是把这种可以在网络中传播开来的东西叫做传染病,哪怕它其实是一个谣言或是某种恐慌情绪。
由于以前的网络传播模型大都是基于规则网络的(后文会说明基于微分方程的经典传播模型可以等价为全连通网络上的传播问题),因此,复杂网络不同统计特征的发现使科学家面临更改既有结论的危险。
当然,如果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都说明复杂网络上的传播行为与规则网络别无二致,那么至少暂时还可以心安理得地使用以前的结论。
但不幸的是,复杂网络上的传播行为与规则网络相比确实存在根本上的不同。
为了清楚地了解这种不同及其意义,我们首先简要介绍经典的微分方程模型。
目前研究最为彻底,应用最为广泛的经典传染病模型是SIR 模型和SIS 模型,关于它们详细地讨论和较新的研究进展可以在文献[57-60]中找到。
SIR 模型适合于染病者在治愈后可以获得终生免疫力(如腮腺炎),或者染病者几乎不可避免走向死亡(如艾滋病)的情形。
在SIR 模型中,人群被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易感人群(S ),他们不会感染他人,但有可能被传染;第二类是染病人群(I ),他们已经患病,具有传染性;第三类是移除人群(R ),他们是被治愈并获得了免疫能力,或者已经死亡的人群——不具有传染性,也不会再次被感染,既不再对相应动力学行为产生任何影响,可以看做已经从系统中移除。
假设单位时间内每个染病个体独立传染一个易感个体的概率为β,而康复的概率是γ。
用分别标记群体中S, I, R 三类个体所占比例,则在SIR 模型中,疾病传播可以用下列微分方程组描述:,,s i r , , ds di dr is is i i dt dt dtββγγ=−=−= (1) 对于象感冒、淋病这类治愈后患者也没有办法获得免疫能力的疾病,使用SIR 模型是不适宜的,这时候往往采用SIS 模型,该模型与SIR 模型类似,只是患者被治愈后自动恢复为易感状态。
因此,对于SIS 模型,与(1)式对应的微分方程组的形式为:, ds di is i is i dt dtβγβ=−+=−γ (2) 除了上述SIR 和SIS 模型外,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特点,还有其他相应的传播模型。
比如,对于突然爆发的尚缺乏有效控制的流行病,如黑死病,非典型肺炎等,在疾病爆发早期常使用SI 模型进行分析;对于免疫期有限的疾病,往往利用SIRS 模型进行分析;对于潜伏期不可忽略的疾病,可以引入潜伏人群的概念。
这类模型写出相应微分方程的方法和SIS 、SIR 模型是类似的,此处不再赘述。
在接下来的一节中,我们首先将介绍如何从网络的观点看传播动力学,然后介绍小世界和无标度网络上独特而有趣的传播行为。
第二节 复杂网络上传播动力学的基本特征2.1 从网络的观点看传播动力学正如我们在方程(1)中看到的,传统的微分方程模型假设种群中个体是充分混合的,染病个体原则上有机会感染任何易感的个体。
这种感染总是通过某种“接触”完成的,因此如果两个个体可能接触就在相应的节点之间连一条边,那么传统的模型可以看做是对疾病在一个完全连通(两两相连)的传播网络上传播行为的描述。
尽管传统的传播模型能够在相当程度上表达真实传染病的主要特征,但是仍然有很多重要的真实传播现象,特别是与个体空间位置相关的现象[61],是矛盾于这种“完全连通假设”的。
举个例子,植物传染病研究中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只需要将易感植物群的周边进行免疫,就可以使位于免疫圈内(称作安全岛)的易感植物免遭传染病侵袭(如图1)[62-63]。
这种不改变个体易感性质而仅仅通过切断其于病原接触的途径就能实现的免疫手段,显然是不能通过包含“完全连通假设”的模型给予解释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引入传播网络的概念,特别是连接相对稀疏的传播网络,是自然而必要的。
图1:植物传染病免疫带示意图我们首先讨论网络上的SIR 模型。
事实上,早在1983年,Grassberger 就系统研究了一般网络上的SIR 模型,并证明该模型可以等价于网络上的逾渗问题[64]。
逾渗模型是Broadbent 提出的模拟流体在无序连通介质中流动的模型[65-67]。
最简单的逾渗模型是正方网格上的座逾渗,网格上的点以概率p 成为被占座,以概率1p −成为空座,在图2左图中分别用实心小球和空心小球表示。
相互连通的实心小球构成一个簇,图中给出了网格规模为25,逾渗概率为0.4p =的一次典型实验结果,共出现5个簇:两个规模为1,其余三个的规模分别为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