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0.1.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针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等知识点,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地讲解,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2)讨论法:在课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交流表达的能力。
-视频资源:《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科普文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保活动案例:《可持续发展在行动》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材料,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观看视频资源,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持机制。
-阅读科普文章,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使其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奇妙,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3)游戏:设计科普游戏,如“生物多样性大富翁”、“生态平衡保卫战”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小组竞赛:设置小组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3.培养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其在日常生活中履行环保责任的能力。
4.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5.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协作精神。
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上册的学生群体,以下从学生层次、知识、能力、素质及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他们对《探索奇妙的自然界》课程的学习情况。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1节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教案
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本节课是针对《科学》七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走近科学”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以书本上的内容为主,讲解五个自然现象,和学生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书本上的五个活动,因为由于可操作性较强,通过讲解一些要点,留给学生课后去做。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针对初一的新生,这些学生是刚开始步入初中科学的学习,还不清楚如何进行科学的学习。
通过一起看书本,试着让他们领悟怎么看书,看书时应该注意哪些。
1、对科学课程形成良好的印象和产生浓厚的兴趣。
2、了解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3、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喜悦。
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引言: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索了奇妙的自然界,也让大家一起经历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通过看书,再来进行探索一次奇妙的自然界。
老师:首先我们来看书上给我们举的第一个例子,“为什么树上熟透了的苹果会往下落,而天上月亮既不落向地球,也不飞向外空?”学生: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老师:很好,但是如果你奶奶问你这个问题,你也这样回答么?学生:不能。
老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来描述呢?学生:重力的作用。
(注:学生回答不出来)老师:其实万有引力指的就是,我们地球上的万物都在地球的吸引下,都会受到重力。
其实是因为重力的原因,才让苹果下落的。
老师: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个例子。
“为什么蝙蝠能在黑暗中自由飞行,而人在黑暗中为什么会举步维艰?”学生:因为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老师:很好,那么大家知不知道,蝙蝠是怎样通过超声波来判别方向的呢?学生:……老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书本上图,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蝙蝠,发出超声波后,发现超声波遇到物体他就会被障碍物返回回来。
我们把蝙蝠的这种定位方式,称作是回声定位方法。
老师:讲到这里,老师又想考考大家,那么我们一些科学家利用蝙蝠的这种特点,发明什么东西?学生:雷达,声纳老师:很好,那么老师还想问问大家,我们知道蝙蝠是通过发射超生波来定位的,那么雷达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来定位的么?学生:……老师:其实雷达发射的是电磁波,不是超声波。
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目标通过对列举的奇妙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有很多奥妙,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难点:启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
教具1.多媒体课件《天文》、《海底世界》、《熊猫》、《火山》等。
2.化学实验溶液酸、碱、酚酞等。
课时2节课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
导入新课:播放有关图片和录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
探究:1.你对宇宙了解有多少?2.海洋深处有生物吗?如果有,它们的能量来自何处?人能在那里生存吗?3.为什么熊猫是我们的国宝?你认为熊猫会灭绝吗?为什么?4.为什么地球表面会发生火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5.让学生提出问题。
讨论:1.你还对自然界的哪些其他现象感兴趣?2.为什么你对这些现象感兴趣?3.让学生提出可讨论的问题。
探究:1.恐龙为什么会灭绝?2.怎样能发现蝙蝠的定位本领?3.有些动物有迁徙的习性,它们是靠什么导航的?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茫茫宇宙,奇妙无穷,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一个美丽的星球——我们共同的家园,那里有人类及人类的朋友——各种动植物。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自然,学习科学,保护自己的美好家园。
作业:1.让学生提出一个关于科学的问题。
2.自主准备下一节课的有关实验。
(可参照课本也可自己设计)第二课时:以活动为主。
引入新课:展示科学家霍金的照片,介绍有关霍金的研究成果,提问:为什么霍金及爱因斯坦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的重视。
活动:1.让学生做明信片下落的实验,记录、讨论。
2.老师做液体颜色有变化实验、要求学生做记录、讨论。
3.参观实验室和了解实验室的各种仪器。
4.学生演示自己准备的实验,老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总结:让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学会观察、记录、讨论科学的方法。
华东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走进科学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课件
课堂练习
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 于观察的是( C ) A.上网搜索资料 B.去图书馆查阅书刊 C.用放大镜看蚂蚁 D.进行人口普查
课堂练习
5、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 于观察的是( D ) A.用直尺测量肾厥的高度 B.用金鱼藻来研究植物在光下产生氧气 C.调查校园内的种子植物 D.用放大镜观察葫芦藓孢蒴里的孢子
如,燃烧时,我们会观察到剧烈燃烧、产生光或火焰、 产生大量的热、生成某颜色的固体、闻到刺激性气味等等现 象。
观察
观察能使我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 观察是我们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观察与思考
1、手持一张明信片,使它平面处于竖直面内。 想一想:松手后,明信片会怎样运动?
明信片可能会直接向下掉落地面。
1、为什么树上熟透了的苹果会往下落,而天上的月 亮不落向地球,不飞向外空?
大自然的奥秘
2、蝙蝠是黑暗中的飞翔能手,科学家曾将它的又眼 蒙住,但它仍能在纵横交叉的细线间穿梭飞行,而 不会碰上细线。是什么原因它具有都有迁徙的习性,哪怕是历经万里飞行,也 能准确无误地返回自己的“故乡”。是什么原因使它们 能历经万里而不迷失方向?又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形成
做一做:观察并描述现象。
明信片会转动着下落。
议一议:是什么因素影响明信片的运动?
明信片会转动着下落是由于重力作用和空气阻力的影响造成的。
2、在倾斜的轨道(开口一头大一头小)上放一个滚动体。 猜一猜:释放以后它会往哪个方向运动?
向开口小处滚动。
做一做:观察并描述现象。 向开口大处滚,且速度越来越快。
课堂练习
6、下列实验器材的选用错误的是( D ) A.用毛笔挑选切下的叶薄片放在载玻片上 B.用放大镜观察桃花结构中的胚珠 C.用镊子夹几根水绵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中 D.用显微镜观察葫芦藓植株的高度
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前言第 1 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课程标准要求
1.对科学课程形成良好的印象和产生浓厚的兴趣。 2.了解观 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 方法。 3.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喜悦。 4.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教材内容全解
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都是一个从不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的探索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观 察和实验是我们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意想不 到的现象和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做几个实验,仔细观察奇妙的实验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吧。 学习探究活动 1 手持一张明信片,使它的平面处于竖直面的,松手以后,明信片将怎样运动? 如果它的平面与竖直面互相垂直呢,那么松手以后明信片又将如何运动呢? 学习探究活动 2 三种无色透明溶液 A(NaOH),B(酚酞),C(HCl) (1)在烧杯中注入 A,然后用滴管滴入 B,其颜色有什么 变化? (2)再将适量 C 滴入到烧杯中,颜色又有什么变化? (3)再注入适量 A 到烧杯中,其颜色还有什么变化 ? 学习探究活动 3 瓶中奇景,取两只塑料瓶,将它们的瓶盖取下粘合在一起,并在两盖的中央钻一直径约 8mm 的孔。往一个瓶中注入约一半的水,盖上瓶盖,空瓶在上,再小心地将两只瓶倒置过来,并 作一旋转式的摇晃,摇晃停止后仔细观察瓶内的现象,你看到了什么 学习探究活动 4 观察肥皂泡的形成和变化。 科学是神秘 的,科学是遥远而不可及的。科学家是怎样工作、怎样探索、怎样解决问题的? 我们必须调动起自己对学习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典型例题剖析
和
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
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通过 的条件下再现。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导学案《探索奇异的自然界》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探索奇异的自然界》,学生将能够了解自然界的奇异的地方,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一、导入1. 请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大自然奇异景观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美丽和奇奥的地方。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一次美好经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倾慕之情。
二、整体阅读1. 让学生阅读《探索奇异的自然界》,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奇异现象和生物。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然界会如此奇异?人类应该如何珍爱自然?三、重点阅读1. 选择一两个篇章进行重点阅读,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知识点和意义。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是如何形成的?人类应该如何珍爱这些奇异的地方?四、思考讨论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爱自然界,让自然的奇异的地方得以延续?五、实践应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奥。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珍爱自然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总结反思1. 结合进修和实践经验,让学生总结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珍爱自然界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更好地珍爱自然?七、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探索更多关于自然界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
2. 提供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的奇异的地方。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奇异的地方,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构建美丽的地球故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自然的守护者,共同珍爱这个美丽而奇奥的世界!。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0-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导学案
华师大版科学
HS版七上§0.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预学案
姓名
请您以教材为蓝本,完成下列问题:
一、知识点预习:
1、查阅资料,试着寻找答案:
1)为什么树上熟透了的苹果会往下落,而天上月亮既不落向地球,也不飞向外空?
2)蝙蝠是黑暗中的飞翔能手,曾经有科学家将它的眼睛蒙住,它仍能在布满纵横交错的细线间穿梭飞行,而不会碰上细线。
是什么原因使它具有如此高超的本领?
3)许多鸟类,如大雁等候鸟具有秋去春来、远程迁徙的习性,哪怕是历经万里飞行,也能准确无误地返回自己的“故乡”。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能历经万里而不迷失方向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形成了这种迁徙的习性?
4)企鹅为什么能在这样南极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而没有冻死?
2、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3、探索自然最重要的方法是和。
4、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二、知识点运用:
1、你喜欢《科学》吗?你觉得要进入科学世界,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
是()
华师大版科学。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0.1.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当堂检测班级姓名1、科学研究的前提是发现问题,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B、小明发现了西湖十大美景C、小王发现求蚯蚓有触角D、小东发现自己说得很好2、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昆虫蜕皮B、人造卫星上天C、刮风下雨D、雨后出现彩虹3.我们知道蝙蝠蒙住眼睛,在黑夜中也能飞行,这个事实能说明( )A、蝙蝠是用耳朵来辨别方向B、蝙蝠不是用眼睛来辨别方向C、蝙蝠的眼睛是没有用处的D、蝙蝠的耳朵特别发达4.能够在南极生存的生物必须( )A.会游泳 B.会飞翔 C.耐严寒 D.耐干旱5.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的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根据你的观点,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A.甲 B.乙 C.丙 D.丁6.请你仿照例子,针对现象提出一个恰当的问题。
例:鱼在水中游动。
问题:鱼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①天下雨了。
问题:②秋天,一些树开始落叶了。
问题:例: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
问题:钢铁在什么条件下易生锈?①种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易发芽。
问题:②湿衣服在有风的环境中易干。
问题:当堂检测班级姓名1、科学研究的前提是发现问题,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A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B、小明发现了西湖十大美景C、小王发现求蚯蚓有触角D、小东发现自己说得很好2、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B )A、昆虫蜕皮B、人造卫星上天C、刮风下雨D、雨后出现彩虹3.我们知道蝙蝠蒙住眼睛,在黑夜中也能飞行,这个事实能说明( B )A、蝙蝠是用耳朵来辨别方向B、蝙蝠不是用眼睛来辨别方向C、蝙蝠的眼睛是没有用处的D、蝙蝠的耳朵特别发达4.能够在南极生存的生物必须( C )A.会游泳 B.会飞翔 C.耐严寒 D.耐干旱5.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的看法。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零章第1节第1课时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零章第1节第1课时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华东师大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自然界的重要现象知道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分析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思考能力,学会提问,讨论与交流
说说自己看到的奇妙自然现象和提出想到的问题
培养对事物的观察,思考
小结
问题1:什么是科学?
问题2:学了本节课的感想。
思考,回答
知识,能力,情感深化;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作业
布置课外任务
思考,完成任务
观察生活环境,培养探索精神
知识迁移
探索
提问:蝙蝠靠什么飞行的?在科学上有什么作用?
而鸟类,如候鸟又是以什么来认路的?
思考,讨论
从已有的课外知识,唤起求知欲
介绍
南极的环境特点;生物种类;中国的考察队
提问,讨论
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猜想
播放影象,展现恐龙生活景象
观看,思考,分析
情景深化,拓展知识
拓展
举例:人文奥秘
玛雅人的消失;埃及金字塔;英国索尔滋伯平原上的石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学设计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
提问:什么是科学?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都有哪些事迹?
思考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绪
引入
本课主题: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介绍
简介牛顿的故事,引出苹果落地
讨论:月亮为什么不落地,也不向外空飞去
激发兴趣,感知科学家对事物的留心观察
【教学】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设计
【关键字】教学华师大版七上第0章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设计一、教材1、教材分析:本方案是《科学》七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走近科学”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内容,属于初中科学教学的起始课。
这节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根据教材内容,本节课虽然设计了众多的实验和活动,但不要求学生记住具体现象和结论,没必要向学生说明产生现象的原因,主要目的是用生动的现象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动机以及亲历科学探究的欲望,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的:根据初中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三点:(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受自然界现象的奇妙,激发对科学的猎奇心和求知欲。
(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初步体验观察的方法,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
(3)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有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2)培养学生重视实验以及养成细致有目标观察的习惯。
(3)使学生们对自然界保持新奇感、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浓厚兴趣。
二、教法心理学理论指出对事物的第一次印象是最深刻、最难忘的。
本节课的设计一节课完成。
紧凑的课堂活动力求生动活泼,使学生们一接触科学,就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美好的印象。
本节课采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本节课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共安排2个演示实验和2个学生分组活动,课外布置2个探究活动。
教师边演示、边导控,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学法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观看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出猜想,引导学生观察实现现象,不失时机的引导同学们讨论研究,启发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1节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教案 华东师大版
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针对《科学》七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走近科学”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以书本上的内容为主,讲解五个自然现象,和学生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书本上的五个活动,因为由于可操作性较强,通过讲解一些要点,留给学生课后去做。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针对初一的新生,这些学生是刚开始步入初中科学的学习,还不清楚如何进行科学的学习。
通过一起看书本,试着让他们领悟怎么看书,看书时应该注意哪些。
[教学目标]1、对科学课程形成良好的印象和产生浓厚的兴趣。
2、了解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3、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索了奇妙的自然界,也让大家一起经历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通过看书,再来进行探索一次奇妙的自然界。
老师:首先我们来看书上给我们举的第一个例子,“为什么树上熟透了的苹果会往下落,而天上月亮既不落向地球,也不飞向外空?”学生: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老师:很好,但是如果你奶奶问你这个问题,你也这样回答么?学生:不能。
老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来描述呢?学生:重力的作用。
(注:学生回答不出来)老师:其实万有引力指的就是,我们地球上的万物都在地球的吸引下,都会受到重力。
其实是因为重力的原因,才让苹果下落的。
老师: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个例子。
“为什么蝙蝠能在黑暗中自由飞行,而人在黑暗中为什么会举步维艰?”学生:因为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老师:很好,那么大家知不知道,蝙蝠是怎样通过超声波来判别方向的呢?学生:……老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书本上图,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蝙蝠,发出超声波后,发现超声波遇到物体他就会被障碍物返回回来。
我们把蝙蝠的这种定位方式,称作是回声定位方法。
老师:讲到这里,老师又想考考大家,那么我们一些科学家利用蝙蝠的这种特点,发明什么东西?学生:雷达,声纳老师:很好,那么老师还想问问大家,我们知道蝙蝠是通过发射超生波来定位的,那么雷达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来定位的么?学生:……老师:其实雷达发射的是电磁波,不是超声波。
《走近科学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七上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探索自然界的奇妙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利用周末时间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
观察对象可以是植物、动物、天气等自然现象。
观察时需记录下观察对象的特征、行为以及环境等细节,并拍摄相关照片或视频作为辅助材料。
2. 自然现象探究:学生需选择一个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深入探究。
可以是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研究,或是对动物行为的分析,亦或是对天气变化的观察记录。
学生需通过查阅资料、询问老师等方式,了解该自然现象的原理和成因。
3. 制作观察报告:学生需将观察记录、照片或视频以及探究结果整理成一份观察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观察目的、观察过程、观察结果、分析讨论以及个人感悟等部分。
4. 小组分享与讨论:学生需在班级内进行小组分享,将个人的观察报告与小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自然界的奥秘。
三、作业要求1. 观察记录要详细,照片或视频要清晰展示观察对象的特点。
2. 探究过程要科学,资料来源要可靠,不得抄袭。
3. 观察报告要条理清晰,字迹工整,用词准确。
4. 小组分享时要积极发言,尊重他人观点,友好交流。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照片或视频以及观察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
2. 小组分享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交流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积极参与。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个别指导或全班讲解,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竞赛或科学实验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观察、探究、制作和分享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的奇妙之处,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探索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平衡。
3. 学会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来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
导学内容:一、探索自然界的奇妙之处1. 什么是自然界?自然界包括了什么内容?2. 自然界中存在哪些奇妙的现象和规律?3. 为什么自然界如此多样和美丽?二、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至关重要?2. 自然界中有哪些不同类型的生物?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3. 什么是生态平衡?如何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三、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1. 为什么我们需要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2. 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认识和了解自然环境?3.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导学活动:1. 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记录下你所看到的各种生物和奇妙的景象。
2. 选择一个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并撰写观察报告。
3. 参与环保活动,积极倡导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传播正能量。
学习效果评估:1. 答题测试:回答导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检测对自然界及生态平衡的理解。
2. 实地考察报告:对进行的实地考察和观察所得的数据和结论进行总结和分析。
3. 参与活动总结:参与环保活动后,总结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分享对自然保护的理解和认识。
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奇妙之处以及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一起探索奇妙的自然界,共同呵护我们的美丽家园!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奥秘;2.认识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3.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导学内容:第一部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奥秘1. 介绍自然界的概念和范围;2. 探讨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和景观;3. 讲述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和规律。
七年级科学上册 走近科学 1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蝙蝠素材 (新版)华东师大版
蝙蝠一、简介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总称,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现生物种类共有19科185属962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
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憩息,夜间觅食。
蝙蝠的翼是在进化过程中由前肢演化而来,是由其修长的爪子之间相连的皮肤(翼膜)构成;蝙蝠的吻部像啮齿类或狐狸。
外耳向前突出,很大,而且活动非常灵活。
蝙蝠的颈短,胸及肩部宽大,胸肉发达,而髋及腿部细长。
除翼膜外,蝙蝠全身覆盖着毛,背部呈浓淡不同的灰色、棕黄色、褐色或黑色,而腹侧颜色较浅。
蝙蝠中的多数还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喉咙发出超声波然后再依据超声波回应来辨别方向的。
有一些种类的面部进化出特殊的增加声纳接收的结构,如鼻叶、脸上多褶皱和复杂的大耳朵。
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福气”。
除了狐蝠和果蝠完全食素外,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在昆虫繁殖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于控制害虫。
某些蝙蝠亦食果实、花粉、花蜜;热带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动物及大型鸟类甚至人的血液为食。
这些蝙蝠有时会传播狂犬病。
蝙蝠呈世界性分布。
在热带地区,蝙蝠的数量极为丰富,它们会在人们的房屋和公共建筑物内集成大群。
二、生理形态蝙蝠的体型大小差异极大。
最大的狐蝠翼展达1.5米,而基蒂氏猪鼻蝙蝠的翼展仅有15厘米。
蝙蝠的颜色、皮毛质地及脸相也千差万别。
蝙蝠的翼是进化过程中由前肢演化而来。
除拇指外,前肢各指极度伸长,有一片飞膜从前臂、上臂向下与体侧相连直至下肢的踝部。
拇指末端有爪。
多数蝙蝠于两腿之间亦有一片两层的膜,由深色裸露的皮肤构成。
蝙蝠的吻部似啮齿类或狐狸。
外耳向前突出,通常非常大,且活动灵活。
许多蝙蝠也有鼻叶,由皮肤和结缔组织构成,围绕着鼻孔或在鼻孔上方拍动。
据认为鼻叶影响发声及回声定位。
蝙蝠的胸肌十分发达,胸骨具有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这些均与其特殊的运动方式有关。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0.1.2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0.1.2探索奇妙的自然界》导学案整理栏:课型:实践活动课主备人:审核人:初一科学组班级组号: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常用的仪器,知道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3、通过对本堂课实验的观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二、课前尝试:试做,试练,试评【试做】(1)课外完成并记录P5活动1;想一想:松手后明信片将怎样运动?可能会沿竖直方向下落记录你看到的现象:一边下落,一边绕水平对称轴翻转想一想:明信片下落的情况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可能与重力作用有关,跟空气阻力有关。
(2)完成P6活动5;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3)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①你的猜想:水会流下来②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水不会流下来③你的问题:杯中的水靠什么托住的呢?(4)瓶中奇景:取两只塑料瓶,将它们的瓶盖取下粘合在一起,并在两盖的中央钻一直径约8mm的孔。
往一个瓶中注入约一半的水,盖上瓶盖,空瓶在上,再小心地将两只瓶倒置过来,并作一旋转式的摇晃,摇晃停止后仔细观察瓶内的现象,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想到与此类似的现象吗?(将你的小制作带上,别忘了)看到在上瓶中形成旋涡状水流,类似于水中的漩涡和龙卷风【试练】1、仔细观察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的镜片有哪些不同?2、A.B两条线直吗?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走近科学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七上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让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奇妙现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1. 自主学习:学生需预习《探索奇妙的自然界》第一课时内容,了解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如生物、环境、生态等。
并搜集关于自然界的现象或事物,如季节变化、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等,进行简要的整理。
2.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要利用周末时间,进行户外观察活动。
可以选择学校周边的公园、花园或乡村等地,观察自然界的现象。
记录观察到的动植物种类、特点、习性等,以及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等。
学生可以使用绘画或拍照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探究:学生需在家中进行简单的自然科学实验。
例如,通过改变光照、温度等因素,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或者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等。
学生需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尝试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
4. 制作展示:学生将户外观察和实验探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制作成PPT或海报等形式进行展示。
展示内容应包括观察和实验的过程、结果以及分析等。
三、作业要求1. 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需认真预习课程,积极搜集相关资料,整理成简要的笔记或清单。
2. 观察与记录阶段:学生需在户外观察活动中认真记录观察结果,绘画或拍照应尽量准确反映观察到的现象。
3. 实验探究阶段:学生需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实验结果应真实可靠,分析应合理。
4. 制作展示阶段:学生需将整理好的资料进行排版设计,制作成PPT或海报等形式进行展示。
展示内容应清晰明了,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户外观察与记录、实验探究以及制作展示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内容准确性、条理性、创新性以及展示的表达能力等。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在作业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探索奇妙的自然界》的学习内容。
《走近科学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七上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探索自然界的奇妙现象,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其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在家中或学校附近选择一个自然环境(如花园、公园等),进行为期一周的自然现象观察。
观察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天气变化、昆虫活动等。
学生需每日记录观察结果,并绘制简要的观察记录图。
2. 科学实验学生需完成一个与自然界相关的简单实验,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水的蒸发实验等。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并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
3. 知识点复习学生需复习本课时所学的科学知识,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等。
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小组合作学生需与小组内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共同讨论并总结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小组内需形成一份综合性的报告,包括每个成员的观察和实验内容,以及全组的讨论总结。
三、作业要求1. 观察与记录要求观察记录需真实、详细,包括时间、地点、天气等信息。
每日记录需用简要的文字和图表进行描述,以提高信息的可读性和分析的便捷性。
2. 科学实验要求实验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不得擅自改变实验条件或步骤。
实验结果需客观真实,能反映出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3. 知识点复习要求学生需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相联系,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复习过程中需注重理解而非死记硬背,以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4. 小组合作要求小组内成员需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综合报告需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能反映出小组成员的共同讨论和总结。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知识点复习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综合报告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内容的真实性、详实性、科学性以及小组合作的效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堂检测
班级姓名
1、科学研究的前提是发现问题,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B、小明发现了西湖十大美景
C、小王发现求蚯蚓有触角
D、小东发现自己说得很好
2、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昆虫蜕皮
B、人造卫星上天
C、刮风下雨
D、雨后出现彩虹
3.我们知道蝙蝠蒙住眼睛,在黑夜中也能飞行,这个事实能说明( )
A、蝙蝠是用耳朵来辨别方向
B、蝙蝠不是用眼睛来辨别方向
C、蝙蝠的眼睛是没有用处的
D、蝙蝠的耳朵特别发达
4.能够在南极生存的生物必须( )
A.会游泳 B.会飞翔 C.耐严寒 D.耐干旱5.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的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根据你的观点,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
A.甲 B.乙 C.丙 D.丁6.请你仿照例子,针对现象提出一个恰当的问题。
例:鱼在水中游动。
问题:鱼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
①天下雨了。
问题:
②秋天,一些树开始落叶了。
问题:
例: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
问题:钢铁在什么条件下易生锈?
①种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易发芽。
问题:
②湿衣服在有风的环境中易干。
问题:
当堂检测
班级姓名
1、科学研究的前提是发现问题,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A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B、小明发现了西湖十大美景
C、小王发现求蚯蚓有触角
D、小东发现自己说得很好
2、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B )
A、昆虫蜕皮
B、人造卫星上天
C、刮风下雨
D、雨后出现彩虹
3.我们知道蝙蝠蒙住眼睛,在黑夜中也能飞行,这个事实能说明( B )
A、蝙蝠是用耳朵来辨别方向
B、蝙蝠不是用眼睛来辨别方向
C、蝙蝠的眼睛是没有用处的
D、蝙蝠的耳朵特别发达
4.能够在南极生存的生物必须( C )
A.会游泳 B.会飞翔 C.耐严寒 D.耐干旱5.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的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根据你的观点,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D )
A.甲 B.乙 C.丙 D.丁6.请你仿照例子,针对现象提出一个恰当的问题。
例:鱼在水中游动。
问题:鱼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
①天下雨了。
问题:天为什么会下雨?
②秋天,一些树开始落叶了。
问题:秋天为什么有些树要落叶,有些树不落叶?例: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
问题:钢铁在什么条件下易生锈?
①种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易发芽。
问题:种子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芽?
②湿衣服在有风的环境中易干。
问题:湿衣服为什么在有风的环境中易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