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科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科版
科目版本
章节课名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学习目标
重难点
科学概念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下沉,比 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并转化为证据,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 积的液体轻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上浮
教学环节
1.情境导入
页码
1.1
具体环节设计
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把马铃薯放入 清水 杯中会下沉,但放入一定浓度的盐水中,马 铃薯则会浮上来。
•E
盐水
1.2
2.探索新知
1.3
大家能猜测下,是什么原因让马铃薯在不同 的液体中有不同的沉浮状态呢?是不是马铃薯在 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我们知道 浮力二重力-拉力
浮力
接下来,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比较同 一种物体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受到 的浮力大小吧!
测眈钩码在不同液中受到的浮力
A
尢fl询拯勒邸打
,g一*
1.4
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物品有:砝码、弹簧测力 计、烧杯、玻璃棒、清水、酒精、盐、糖。
/
1.5
首先,我们要测量并记录钩码在空气中的弹 簧拉力。

SD
a.5
Ol?
钩码冼空气中 的弹竇拉力_
1.6
然后,我们测量并记录钩码在清水中的弹簧 拉力。
0.4三
50
^40
0.5 f
0j6-E
钩码在清爪T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通过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分析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生活经验的局限,难以从多角度考虑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掌握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马铃薯沉浮的现象。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马铃薯、水、容器、称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关于马铃薯沉浮的有趣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马铃薯会沉浮吗?”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介绍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引导学生总结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吗?”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获奖教案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获奖教案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获奖教案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沉入水中,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漂浮在水中。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和验证活动获取数据,并将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事物的起伏是有规律的,我们也能认识到规律。

[教学要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被用来解释水中物体的起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教学过程】一、测量吊钩代码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2、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3.使用hook代码代替potato进行研究。

根据第6课学习的方法,测量吊钩代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的浮力。

然后比较数据以验证最初的推测。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是液体中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重量的浮力4、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学生原来的推测。

(建议:在这个分组实验中,测量钩码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动,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实验材料,又不影响验证的结果。

)二、推测与验证:1.思考:为什么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具有不同的浮力?影响土豆浮力的原因是什么?2、从马铃薯和液体的重量去比较会有什么结果?比较重量的前提条件。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知道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知道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的物體,在水中上浮。

3.知道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

過程與方法:1.通過簡單的推測、驗證活動獲得資料,並轉化為證據,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2.整理所學的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形成科學概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物體的沉浮現象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

教學重點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準備每組一個鉤碼、一個馬鈴薯、一個彈簧秤、一杯清水、濃鹽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教學過程一、測量鉤碼在不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1.討論:馬鈴薯在有的液體中下沉,在有的液體中上浮,是不是馬鈴薯在不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2.討論:怎樣用實驗驗證自己的推測。

3.用鉤碼代替馬鈴薯進行研究。

按照第6課學過的方法,分別測量鉤碼在清水、濃鹽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然後把資料進行比較,驗證原來的推測。

鉤碼在不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4.根據鉤碼受到的浮力大小,進一步類推馬鈴薯在不同的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況,從而驗證學生原來的推測。

(建議:在這個分組實驗中,測量鉤碼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動,只要有一個小組完成即可,這樣可以節約實驗材料,又不影響驗證的結果。

)二、推測與驗證:1.思考:物體在不同的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為什麼會不同呢?影響馬鈴薯浮力大小的原因是什麼?2.從馬鈴薯和液體的重量去比較會有什麼結果?比較重量的前提條件是什麼?(引導學生思考要在同體積的情況下比較重量。

)3.推測同體積的清水和濃鹽水重量是否相同,進一步推測與同體積的馬鈴薯比較,重量是否相同。

4.如果要驗證我們的推測,那麼怎樣比較同體積的馬鈴薯、清水和濃鹽水的輕重?5.用天平比較同體積的馬鈴薯、清水和濃鹽水的輕重,得出資料。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发现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好奇。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浮力的现象,对浮力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浮力的本质和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难点:使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并能运用浮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马铃薯、清水、容器、测量工具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实验小组所需的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将马铃薯放入容器中,让学生观察马铃薯的浮沉现象。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马铃薯会沉浮不定?”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word教案(3)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word教案(3)

第一单元沉与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一、教材分析:《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科学》五下《沉和浮》单元的第七、八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它是学生在了解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物体的沉浮还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

所以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上我把原两教时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作了一定的选择,如在本课中我让学生观察同一个马铃薯两种不同的沉浮表现来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直奔探究主题,在主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来调制两杯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让学生明白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再用弹簧秤测出浮力的大小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大小不同。

最后通过教师演示以及课件的帮助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并留下课外探索的作业让学生在一种自主探索的氛围里完成学习目标。

在整个教学中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调制液体来探索液体的性质,并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通过调制多种不同浓度的液体,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有效解决问题,懂得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愉快。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积极参与探究身边的科学活动。

三、教学重点:通过调制多种不同浓度的液体知道液体的性质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证明不同的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五、教学准备每组学生材料:一个马铃薯、食盐和白糖、3只杯子、两根筷子、一个弹簧秤和一个钩码等。

老师准备材料:课件、天平等。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第8课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第8课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教科版

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章节课名第一单元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学习目标科学概念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重难点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上浮具体环节设计教学环节页码内容1.情境导入 1.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把马铃薯放入清水杯中会下沉,但放入一定浓度的盐水中,马铃薯则会浮上来。

1.2 大家能猜测下,是什么原因让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有不同的沉浮状态呢?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探索新知 1.3 我们知道浮力=重力-拉力接下来,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比较同一种物体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吧!1.4 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物品有:砝码、弹簧测力计、烧杯、玻璃棒、清水、酒精、盐、糖。

1.5 首先,我们要测量并记录钩码在空气中的弹簧拉力。

1.6 然后,我们测量并记录钩码在清水中的弹簧拉力。

1.7 接着,我们使用烧杯和玻璃棒,利用盐和糖制作出浓盐水、浓糖水备用。

我们再用相同的方法,测量并记录钩码在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的弹簧拉力。

1.8 使用空气中的拉力减去在各种溶液中的拉力,我们就得到钩码在各种溶液中所受的浮力。

1.9 实验后我们发现,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各不相同,究竟是为什么呢?1.10 我们再用马铃薯和清水、浓盐水做一个实验,取同样容量的清水和浓盐水。

1.11 我们把马铃薯放入盐水溶液中,使马铃薯能在浓盐水中浮起来。

1.12 把放入马铃薯前与放入后的烧杯刻度做好标记。

前、后两次刻度之差就是这块马铃薯的体积。

1.13 为什么一定浓度的盐水能让马铃薯上浮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设计-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_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设计-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_教科版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
二、估量与验证:
1、摸索: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什么缘故会不同呢?阻碍马铃薯浮力大小的缘故是什么?
小结: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确实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缘故。
三、判定塑料块的沉浮:
四、沉浮原理的应用:
五、整个单元的总结:
板书设计
探究马铃薯沉浮的缘故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教后随记
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专门感爱好,我们预备充分,小组合作默契,学生实验成效好,探究马铃薯沉浮的缘故总结的准确,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确实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缘故。
过程与方法:
1、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体的沉出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
沉出现象是有规律的
教学预备
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学生真正会学习了,能在探究中把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今后在这方面多下功夫,给小孩们更多的空间来研究科学实验。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设计-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_教科版
编写者
王 清 凤
执教者
王 清 凤
执教时刻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重点实验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进行马铃薯沉浮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对物体浮沉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能设计实验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验、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体浮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马铃薯沉浮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数据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体浮沉的条件。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如物体形状、液体密度等。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浮沉条件–上浮:物体重力小于浮力–下沉:物体重力大于浮力–悬浮:物体重力等于浮力2.影响浮沉的因素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11-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11-教科版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浓糖水、一块抹布、一双筷子、酒精灯、火柴、木夹子、2个铁片、滴管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火柴、滴管、木夹子、2个铁片、浓糖水、40克食盐或40克白糖、2只烧杯、一双筷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揭示课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小小的魔术,魔术的道具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蔬菜——土豆,又叫马铃薯。

老师的桌上有标有1号和2号的两杯液体,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表演这个魔术,谁愿意到前面来试一试?师:请你拿起马铃薯先轻轻放入1号杯中,大家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把马铃薯放入1号杯中,它沉了下去。

师:(用夹子将马铃薯取出用抹布擦干)请你再将这个马铃薯轻轻放进2号杯中,大家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把马铃薯放入2号杯中,它浮了起来。

师:刚才我们观察到了:马铃薯在液体中有沉有浮。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板书课题)(播放PPT)师:为什么马铃薯在液体中出现沉浮两种情况呢?同一个马铃薯,液体的量是相同的,影响沉浮的因素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生:因为马铃薯是同一个,液体的量是相同的,影响沉浮的因素可能与杯中的液体有关。

(播放PPT)(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材料入手,使学生很容易接受。

不同的实验现象冲击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考角度从马铃薯转向液体,这是学生第一次思维的碰撞,也是学生亲自探究的开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 沉和浮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公开课教案_5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 沉和浮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公开课教案_5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也是本单元的总结课,它将直接揭示物体沉浮的秘密——密度。

它是在学生在了解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物体的沉浮还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鉴于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始终没有出现密度一词,而是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两个变量去描述密度概念,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本课从相同体积的物体的重量比较中,指向密度概念。

通过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比较,液体和液体的密度比较,最后把物体的沉浮现象归结为密度原因。

因此密度是本单元的核心科学概念。

至于用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来解释沉浮现象,最终也归结为物质密度的原因,因为液体的密度不同,才引起浮力的大小变化。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第二部分是“进行推测与验证”;第三部分是“沉浮原理的应用”;第四部分是“整个单元的总结”。

教学背景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可以在本课中让学生观察同一个马铃薯两种不同的沉浮表现来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直奔探究主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知道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知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一等奖

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一等奖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将直接提示物体沉浮了秘密――密度。

本课从相同体积的物体的重量比较中,指向密度概念。

通过固体与液体的密度比较,液体与液体的密度比较,最后把物体的沉浮现象归结为密度原因。

因此密度是本单元的核心科学概念。

至于用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来解释沉浮现象,最终也归结为物质密度的原因,因为液体的密度不同,才引起浮力的大小变化。

尽管如此,本课仍然没有出现密度一词,本单元也没有出现密度一词,统一用相同体积下的不同重量来描述隐含着的密度概念。

教学对象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沉浮现象都有生活感受,对于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也有一定的认识,在前面所学的内容中,已经隐含了有关物体的密度的概念,鉴于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绐终没有出现密度一词,而是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两个变量去描述密度的概念,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教学方法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一定的知识与经验,在学习方法上学生能自行研究的教师决不包办,教师只是在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处进行适当点拨,如同体积概念的初步形成、同体积物体的测量等处,结合学生的思考、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媒体的适时展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地进行学习,体现出新课程教学的课程整合性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不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化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5-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5-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5-教科版课题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的第八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目标与技能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组合作法等教学具准备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量筒、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个性修改一:复习旧知让学生回顾前一节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的内容,知道相同的马铃薯在清水和浓盐水中的沉浮状态不同,为本节课做准备。

二、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2.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3.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

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清水浓盐水浓糖水在液体中的重量受到的浮力4.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学生原来的推测。

实验记录单: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钩码在空气中重量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读数受到的浮力三、推测与验证1.思考: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影响马铃薯浮力大小的原因是什么2.从马铃薯和液体的重量去比较会有什么结果比较重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要在同体积的情况下比较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清水
浓盐水
浓糖水
酒精
在液体中的重量
受到的浮力
4、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学生原来的推测。(建议:在这个分组实验中,测量钩码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动,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实验材料,又不影响验证的结果。)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法、学法)
一、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
2、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3、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4、如果要验证我们的推测,那么怎样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
5、用天平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得出数据。
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
马铃薯
清水
浓盐水
重量
6、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知道马铃薯沉浮的秘密了吗?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
三、判断塑料块的沉浮:
1、观察教科书提供的资料,判断塑料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2、观察教科书第20页中间的2张图片,根据这些物体的沉浮关系,我们能判断这些物体的轻重吗?注意:判断轻重的前提条件是同体积。
四、沉浮原理的应用:
比重计的作用可以教师讲解为主,或者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3、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勾码、马铃薯、弹簧秤、清水、浓盐水、糖水、究竟、量筒、天平。
作业设计
A预习下一课B
板书
设计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测力计
教学
反思
二、推测与验证:
1、思考: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影响马铃薯浮力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2、从马铃薯和液体的重量去比较会有什么结果?比较重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要在同体积的情况下比较重量。)
3、推测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重量是否相同,进一步推测与同体积的马铃薯比较,重量是否相同。
教案
检印:
课题
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编号
20180508
授课时间
3月15日
课时
安排
1
第1节
教材分析
本课由五部分,一是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二是推测与验证,三是判断塑料快的沉浮,四是沉浮原理的应用,五是整个单元的总结。




(重点、
难点)
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