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途中学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方案

合集下载

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改革与发展作者:赵娜孔凡哲来源:《中国德育》2021年第10期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

《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要教育评价改革进程中,德育评价作为薄弱环节应予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德育评价先后经历了初建期、全面探索期、深化改革期。

新时代的中小学德育评价,需立足现代教育发展与评价需求进行“三破三立”,即德育评价地位要破“重智轻德”,立“以德为先”;德育评价标准要破“重行轻意”,立“以意为主”;德育评价方法要破“重测轻评”,立“以评为先”。

中小学德育评价要基于“育德更育人”的理念,照顾道德情意的开放标准,在对话情境中对道德行为与道德情意进行理解与解释,促成德育主体的道德生长。

关键词德育评价;中小学;主观主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作者简介赵娜,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孔凡哲,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湖北民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评价改革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德育评价一直是德育工作与教育评价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德育工作与教育评价的改革难点。

一、中小学德育评价及其发展脉络德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1]。

这是对德育评价的经典诠释。

许多研究者对德育评价内涵的揭示基本以此为基调。

例如,鲁洁、王逢贤认为:“德育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多方面搜集适当的事实性材料,对德育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基础教育 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 获奖案例

基础教育 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 获奖案例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获奖案例1. 概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

而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成为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为了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不少地方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行动方案,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获得奖项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案例,从而探讨这些案例的特点和成功经验。

2. 获奖案例一:某市“课程思政”改革项目该市教育局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形成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在内的“课程思政”改革项目。

在此项目下,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更具价值观引导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一项目不仅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认可,还获得了全国优秀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奖项。

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始终,通过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心灵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获奖案例二:某县“课程融合”改革项目该县教育局提出了“课程融合”改革项目,旨在打破学科之间的隔阂,促进跨学科的融合与交叉。

该项目在教学中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联系和应用。

在语文课程中引入了历史和地理知识,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了解历史和地理背景,帮助他们提高跨学科综合能力。

这一项目不仅在学生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还获得了全国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金奖。

该项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强调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互通,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 获奖案例三:某校“素质教育”改革项目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提倡,提出了“全面素质教育”改革项目。

该项目通过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素质教育课程,并将素质教育内容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在这一项目的推动下,该校学生成绩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新课改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新课改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新课改下的学校德育工作郭俊泽(陇西县通安中学甘肃陇西 748102)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务必贯彻“两全”。

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教育部新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作了七个方面的规定,而其中前四个方面均为德育内容。

教育部长周济指出: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

因此,德育工作应成为新形势下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从我们多年来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的经验,结合新课改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我们认为德育工作必须依赖于有效的形式。

如果德育形式新颖、别致,学校德育的成效必将事半功倍,而如果德育形式陈旧、乏味,则德育成效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我校近年来注重把德育内容赋予崭新的形式,把德育融入到各种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结合我们德育工作开展的情况谈谈新课改环境下学校德育形式的创新问题。

一、设置情景,摸拟知识竞赛和文艺节目表演确为一种较佳的德育形式。

中央电视台中的《开心词典》,电视中摸拟明星之类的节目为亿万观众所青睐,是因为它们融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于一体。

这种节目氛围热烈、欢快,形式别具一格。

学校借以这种新颖的形式,服务于学校的德育工作。

我校在开展学习《中学生守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活动中,以知识竟赛的形式,学校政教处把上述知识点进行归类,然后把知识点融入设置的具体情景中,让参与的各班学生代表在“必答”、“抢答”两组比赛中依答题情况累计得分,决出胜负。

学生代表答不完整的,台下的同学也可以补充;同时也设置一部分题目,让台下的同学抢答,正确的或言之有理者,均可获得一定奖品。

学校每学期均举办类似这样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享受德育教育的乐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融德育功能于创新的形式之中。

二、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考核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新课程里,要求教师贯彻“三维”目标。

因此,学校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贯彻“三维”目标,改变侧重“双基”的教学倾向。

德育发展三年规划

德育发展三年规划

一、规划背景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面对当下社会各种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越发重要。

因此,制定德育发展三年规划,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目标定位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2.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3.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4.培养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5.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三、规划内容1.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1)开设德育课程,注重道德教育知识和实践相结合;(2)组织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报告会,激发学生向优秀榜样学习;(3)举办品德竞赛,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2.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1)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进行反思和分享;(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承担责任的意识。

3.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1)开展思想道德讲座,探讨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和思辨能力;(2)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增长学生的人文涵养和审美意识;(3)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4.培养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1)开展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的培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

5.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1)开设团队合作课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实施措施1.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水平;2.设立德育工作专职岗位,负责德育发展计划的执行和评估;3.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参与学生的德育教育;4.制定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进行评估和反馈;5.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丰富德育实践活动;6.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例会,分享经验和变更工作方向。

五、预期成果1.学生道德修养和德育水平明显提高;2.学生具备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问题;3.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4.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能够融入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思政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思政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思政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1. 项目背景思政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 目标与任务(1)目标:通过实施思政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的扎实基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体系。

(2)任务:- 优化教材内容,紧扣时代主题和学生需求。

-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兴趣。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政教育水平。

- 深化实践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重点措施(1)优化教材内容:- 更新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和国情国策。

- 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学习。

- 加强价值观塑造、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

(2)创新教学方法:- 引入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 提倡案例教学、小组研讨等互动式教学模式。

- 注重启发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自身思政素养,定期进行培训和交流。

-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建立专家指导和经验分享机制。

- 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4)深化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环节,开展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等活动。

- 落实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推动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 实施计划(1)逐步更新教材内容,并配套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预计为期三年完成。

(2)每学期举办教师培训和经验交流会,提高师资队伍的思政教育水平,持续实施。

(3)明确每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安排,并与相关学科教师进行沟通协调,实现全面融合。

(4)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课程改革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5. 预期效果(1)学生思政素养和政治素质明显提升。

XX学校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案例(评价改革 五育并举)

XX学校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案例(评价改革 五育并举)

XX学校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案例(评价改革五育并举)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XX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清单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的精神,XX学校秉承着多年的教育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坚持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经过研究和实践,形成了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的“五育并举”多元综合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评价内容的转变:从“纸笔测试”到“五育并举”五育并举是以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本、美育为根、劳育为荣五项内容作为评价标准,学校以“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培育特长”为育人宗旨,按照“面向全体,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思路,坚持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知行合一的“XX少年二二、评价标准的转变:从“知识本位”到“核心素养”“五育并举”多元综合评价体系基于学校课程体系,从道德素养、学习素养、健康素养、美育素养、劳动素养五个维度入手,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评价,通过更加过程化、可视化和科学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重视习惯养成、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天赋、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让学生在多元评价中体验着收获的喜悦,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争做“知行合一”的好少年,使校园成为学生体验成长的美好场所。

三、评价方式的转变:从“终结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学校基于“五育并举”,大力推进教育创新,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本土化、实践活动生活化,在课程设置上全面体现、在学科活动上集中落实、在评价内容和方式上多元并重,给予学生自信,持续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德育评价一“以星促评”提升德育品质。

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德育“星级评价”为抓手,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工作路线,着力构建发展性德育评价模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

中学德育课程体系

中学德育课程体系

三十五中学德育课程体系三十五中学一直以来坚持“科研兴校”的发展策略,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落实《纲要》精神结合新课标要求,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在德育课程方面稍作尝试。

一、初中德育课程化的原因1.初中德育课程化,能体现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本质特征,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1)初中德育工作的本质特征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对学生施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制等影响,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2)课程一般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评价体系”构成,所以也只有将德育课程化,才能很好的避免德育的离散性、随机性,并能体现初中德育的本质特征,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初中德育课程化,有利于遵循规律实施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1)初中德育工作遵循的规律主要有: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初中生品德养成规律、德育过程中师生互动规律等。

(2)凡是规律的遵循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实施、发展的过程,而在学校里,只有以课程为载体才能保证德育能够持续不断的实施。

3.初中德育课程化,能够增加学生吸收德育的信息量,扩大德育学习和修炼的空间与时间,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根据7-9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构建德育课程体系1.构建德育课程目标体系一是确定学生14维品德行为发展目标:团结、助人、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尊师、孝敬、勤奋、节俭、遵纪、守法、公平、正义。

二是确定学生6维价值观发展目标:自我观、亲情观、友情观、幸福观、集体观、国家观。

2.构建德育课程内容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德育的主要内容,进行6个方面的教育,即(1)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心、荣誉心、责任心、合作心、奉献心”等“六心”的意识和精神,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并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学期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计划

新学期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我校实际,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全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2. 改进教育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强化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

3. 转变教育评价导向,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4. 提高教育评价质量,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公正、有效。

三、主要工作措施1.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1)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评价体系。

(2)制定科学、全面、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

(3)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记录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成长过程。

2. 改进教育评价方法(1)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

(2)强化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 转变教育评价导向(1)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4. 提高教育评价质量(1)加强评价队伍建设,提高评价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评价能力。

(2)建立健全评价质量监控机制,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3)定期开展评价工作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四、工作步骤1. 组织学习国家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政策文件,提高全体教师对教育评价改革的认识。

2. 制定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任务和措施。

3. 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教育评价改革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4. 组织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课程改革专项活动方案

课程改革专项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专项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升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2. 培养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 推动课程改革在我校的深入实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活动时间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四、活动内容1. 开设课程改革专题讲座邀请课程改革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未来发展趋势。

2. 开展课程改革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围绕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探讨解决策略。

3. 举办课程改革示范课选拔优秀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示范课展示,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推动课程改革在我校的深入实施。

4. 开展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比赛鼓励教师结合课程改革要求,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设计水平。

5. 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相关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6. 开展课程改革成果展示活动组织教师和学生展示课程改革成果,如优秀教学设计、学生作品等,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五、活动实施1. 成立课程改革专项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2.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安排等。

3. 加强宣传,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4. 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5. 对活动成果进行总结,为今后课程改革工作提供借鉴。

六、活动评价1. 对教师参与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如参与次数、研讨质量、教学设计水平等。

2. 对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如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综合素质提升等。

3. 对活动组织情况进行评价,如活动策划、实施、宣传、总结等。

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方案1. 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目标和具体的改革方案,以期引起教育部门的关注。

2. 需要改革的原因2.1 知识内容的过时性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时事政治等内容。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更新,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过时,无法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2.2 教育方式的单一性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导致他们对政治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降低。

3. 改革的目标3.1 更新课程内容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应该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

不仅要涵盖经典的思想政治理论,还要引入新的概念和热点议题,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和理解当代社会的政治现象。

3.2 多元化教育方式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辩论、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改革的具体方案4.1 课程内容更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增加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内容,如公民权益、法律知识和民主决策等。

同时,引入一些新的思想政治概念,如全球化和数字化对政治的影响等,以提高学生对当代政治问题的理解。

4.2 多元化学习方式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思想政治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同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和在线讨论等,以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和交流空间。

4.3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实践思想政治知识,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3篇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3篇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1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关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促进我校德育特色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德育效率,打造我校德育品牌,为我县奋力加快教育创强步伐,努力建设特色学校。

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关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指导,以理念生根、文化落地为着力点,以“厚德”、“弘善”、“感恩”、“励志”为主题文化要素,以落实“政德”、“师德”、“学德”三德建设,“办公、校园、教室”环境文化工程,“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同伴、感恩学校”四感品格,“用心服务、用心办学、用心育人、用心学习、用心育儿”五心之志等四个方面为重点,全方位推进我校德育特色创新与发展,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内涵,提升德育效率,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推动我校德育高品位、高质量地向前发展。

——德育特色创新与发展的核心理念内涵:依据韶关市学校德育特色与创新发展的核心理念“厚德弘善,感恩励志”,通过系列“正字”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师德、学生的学习品德,养成感恩的心态,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建设完善的德育体系,引领青少年儿童“写规范字,做有德人”,进而让“德”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行为习惯,塑造学校立用心办学之志、教师立用心育人之志、学生立用心学习之志、家长立用心育儿之志。

——德育特色创新与发展的核心理念的原由:汉字书法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的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情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

我校近几年以《我最爱写汉字》为校本课程开展了一些列的活动,有良好的基础。

通过写字教学,对学生进行自律、谦让、利他、包容、关爱等方面的教育,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修炼自己的良好心理品质,整合自己的综合素养,形成良好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与人交往和相处的生活习惯,固化正确、高尚的思想品德。

使之成为一个“走向世界的”“创造真善美的活人”。

教育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

教育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

教育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为了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特制定了该三年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

目标本行动计划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确保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主要目标包括:1. 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均衡性。

2. 加强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3. 提升教师的教育素质和专业发展。

4. 推动教育科研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5.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实施步骤第一年:- 完善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确保资源公平和均衡。

- 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学科的整合和创新。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 支持教育科研项目,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第二年:- 加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专业设置的优化和更新。

- 改进评价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

- 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 创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第三年:-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

- 推动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需求。

- 深化教师评职称制度改革,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

- 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预期效果经过三年的实施,教育改革行动计划预计会取得以下效果:1. 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和均衡,解决教育不平衡问题。

2. 教育体制更加灵活和适应时代需求。

3. 教师队伍水平显著提升,专业素养得到加强。

4. 教学方法创新和改进,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参与度。

5.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结论教育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旨在推动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我们相信在未来三年内,能够实现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创新,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

中学校教育评价改革方案

中学校教育评价改革方案

中学校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近期,教育部发布了《中学教育评价改革方案》。

该方案旨在推进中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并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教育评价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说,不仅是关乎教师和学生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未来发展。

那么中学校的教育评价改革有哪些看点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改革方案提出了“面向全面发展和质量提高、以发展为导向、关注个体及贡献度”的原则。

而在评价的具体内容方面,除了对学科基础知识进行测试,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学习态度、社会能力等方面。

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鼓励学生综合发展,而不是死板地注重分数、应试教育。

因此,该方案引起了家长和教育界的关注和赞赏。

改革教育课程教育评价改革方案也明确了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课程改革应注重开发立体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课程。

每个学生都应有适合自己的课程,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

除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也需要在课程中学到如何独立思考、创新、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该方案还强调了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方面。

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教育评价改革方案提倡课程创新和教学创新。

通过教学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式教育。

此外,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实践、研究和实验等,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因此,教育教学创新对于中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总结虽然只是一份政策文件,但其实实现的意义却非常重要。

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关乎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发展,而出色的教育评价制度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和完善。

我们期待教育界能够有效地实施这一重要政策,确保我国培养出更多拥有全面素质和优秀能力的学生。

学校德育培训方案(通用3篇)

学校德育培训方案(通用3篇)

德育教师培训计划篇一德育教师培训方案为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提高德育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我校将在全体班主任中全面实行德育队伍培训工作,以此培训我校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和发展。

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宗旨和意义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本培训个人计划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校本培训计划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加强班主任培训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校本培训个人计划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培训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实施本计划旨在将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全面提高班主任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

二、培训对象及校本培训个人计划(一)对今后即将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按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接受专题培训。

(二)对全校现任班主任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培训,成绩合格后,方可校本培训个人计划留在班主任岗位上。

三、培训原则1.针对性原则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研究设计培训内容。

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自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实效性原则3.创新性原则积极创新班主任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提高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培训内容根据学校德育队伍现状和培训对象及岗位要求,确定培训内容。

培训主要内容有: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科德育渗透与道德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预防和应对学生突发事件能力培养与德育案例研究、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的应用等主题。

五、培训形式1、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自学培训、分散自学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等培训形式。

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及措施

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及措施

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及措施
一、实施方案
1.明确目标: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途径,要明确思政课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

2.优化教材: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更新思政课教材,使其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

3.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加强师资培养: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思政理论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授思政知识。

二、措施
1.制定课程标准:制定中学思政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和培养要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

2.推广优秀教材:推广和使用经过科学编写和严格审定的优秀思政
课教材,确保教材质量和内容的科学性。

3.培养教师队伍: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增强他们的专业性和教育敬业精神。

4.建设实践基地:积极与社会机构和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加强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估学生在思政课上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可以有效推进中学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思政素养,培养更多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九中《中小学教育德行工作指南》实施方案

九中《中小学教育德行工作指南》实施方案

九中《中小学教育德行工作指南》实施方案I. 简介本实施方案旨在落实九中《中小学教育德行工作指南》的相关要求,指导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

II. 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3.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III. 实施步骤1. 制定年度德育工作计划。

- 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和重点。

- 设定具体的活动和时间表。

- 分配责任和资源。

2. 设置德育工作组织结构。

- 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 设立德育工作专责部门。

3.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 根据德育工作计划,组织各类主题活动,如德育讲座、德育大赛等。

- 鼓励教师、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

4. 建立德育档案管理系统。

- 设立学生德育档案。

- 记录学生的德育表现和奖惩情况。

5. 强化师生互动与社区合作。

- 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 发挥社区资源,促进校外德育活动的开展。

IV. 考核与评估1. 定期组织德育工作评估。

- 制定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

- 进行德育工作的自评和外评。

2. 统计德育成果和问题。

- 分析学生的德育表现和整体情况。

- 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V. 资源保障1. 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 配置德育工作所需的教师和工作人员。

- 确保必要的设施和器材。

2. 加强师资培训与专业发展。

- 提供德育相关培训和研讨机会。

-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

VI. 结束语本实施方案旨在推动九中的德育工作不断发展和优化,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同时,也希望家长、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请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计划。

2024年中学“文明三月 美丽沙中”德育活动方案

2024年中学“文明三月 美丽沙中”德育活动方案

2024年中学“文明三月美丽沙中”德育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和目标近年来,中学生在课业压力和各种诱惑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文明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我校拟定了“文明三月美丽沙中”德育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环境,并积极参与城市文明建设;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4、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活动主题和内容活动主题:“文明三月美丽沙中”活动内容:1、德育讲座:邀请校外专家开展德育讲座,让学生了解社会人文知识、学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以身作则的意识。

2、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植树造林、义务劳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公益事业,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

3、美化环境行动:鼓励学生认真对待周围环境,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环境整治行动,如清理垃圾、美化校园花坛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美好校园的责任心。

4、文明礼仪培训:安排专门的课程,教授学生正确的礼仪知识,并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文明礼貌意识。

5、文化创意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创意作品创作,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各种形式,通过展示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6、德育实践活动: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如学生社区调研、课堂文明行为观察等,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的意义。

7、德育主题班会:定期组织班级进行德育主题班会,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促进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

三、活动组织方式1、校级组织:校级组织负责整体规划、协调安排、资源调配、德育讲座、开展文艺演出、德育评选等工作。

2、班级组织:各班级负责落实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文化创意展示、德育实践活动等具体活动。

学校教育改革计划书:以全人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学校教育改革计划书:以全人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学校教育改革计划书:以全人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成长发展2023年学校教育改革计划书:以全人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成长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学校教育作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学校教育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重升学率、轻发展,重知识传授、轻素质提升等。

为此,我们提出学校教育改革计划书,以全人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一、教育目标我们的教育目标是:1.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长;2. 培养学生的健康素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3.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交往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品德,让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品德的人。

二、教育内容1. 推行“全人教育”: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他们正确的文化认知、审美评价和人类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品质。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推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加强学生的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学生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加强安全教育,引导学生远离违法犯罪、毒品等危害社会的事物。

4.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交往能力: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品德。

三、教学方法1. 打破课程壁垒:课程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实现知识内容的有机整合,突破专业界限,促进学科互动。

2. 推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发掘更多的价值和意义,达到“1+1>2”的效果。

3. 注重个性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让他们在个性化的成长过程中发掘自己的潜能。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网络研修成果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网络研修成果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网络研修成果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方案精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方案精神,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精神要求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1. 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德育评价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2. 坚持能力为本,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3. 坚持公平公正,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4. 坚持科学规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路径与方法为了实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要加强对传统课程的改革创新,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2. 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要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要积极推广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4. 加强学校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要加强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要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行。

三、网络研修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中的作用网络研修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网络研修,我们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网络研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 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

学生品德教育发展方案

学生品德教育发展方案

学生品德教育发展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品德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品德教育的发展方案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

一、明确目标和理念学生品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有用之才。

理念是通过优化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品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言行和行动中。

二、制定培养目标和重点学生品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包括个体培养和群体培养两个层面。

个体培养关注学生的品质、思维、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群体培养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社交技巧的培养。

三、注重课堂教育通过在课堂中注入品德教育元素,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传统文化、小品和讲座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加强教师培训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

教师应通过定期培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教育能力,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

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能够锻炼品德修养,提高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助人为乐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六、建立激励机制学生品德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激励机制的建立。

学校可以设立奖励制度,对表现出色、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予以奖励,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七、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和家庭应保持密切的互动和沟通。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开展交流会议,介绍学生的品德教育情况,并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品德教育中。

八、倡导阳光教育学校应注重阳光教育,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九、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学生品德教育的效果要求学生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学生自治会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坦途中学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方案
德育课程不仅仅是简单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最终使学生获得一种良好的素质,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德育课程一般强调简单的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实施德育课改,提高德育课的实效,让德育课充满活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为了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德育课程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改革和发展。

一、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应加强养成教育。

他们本身在行为习惯、举止及思想意识上大都有差距。

因此,新生一入校,就要开设“养成教育系列讲座”,使新生树立自信意识、是非意识、诚信意识、大局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从行为举止、文明礼仪、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等多方面进行行为养成教育,按照文明、道德、守纪的基本要求,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创造教育为核心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开发的课程应该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素质,发展创造思维,提高创造能力。

把创造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确立“育思想、重发展、求创造、出特色”的办学思想以及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有个性特长,有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

三、采用活教材,加快校本教材建设。

建设一套既有现实理论意义,又能结合本地案例的课本。

这样,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理论学习,同时在学习中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以
便毕业后为本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比如,作为我们校本教材,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编辑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德育课程中的经济、政治和法律等问题,增加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增添德育课程的实效性。

比如,在第一学期的“政治”教材中,就可以增添一些企业信息来说明相关经济基础知识的含义。

在政治课程中,增加一些政治组织介绍来更好的说明政治问题。

德育中的法律课程中,多增加一些法律案例,让学生切身体会法律的重大作用,以便更好的增强法律意识。

在相关人生观和价值教育中,增加一些本地成功人士或者反面人物的案例,让学生体会更加真实,以便更好地把各种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

四、大胆采用多种德育活动形式,丰富德育实践课程内容。

学校应主动地积极的创造德育环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校外;组织学生走向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道社区、养老院等,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现实中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中接受社会教育。

五、灵活把握德育课程进度设置,增加德育实效。

课程进度对于保障教学秩序顺利进行和监督教师的教学起到很好的
作用。

但是,课程进度是为了课程效果服务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注重课程进度。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学校的情况和国家的形势来随时开展各种德育主题教育。

比如,行为习惯教育,安全教育,网络教育,爱国教育,人生观教育等。

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对学生产生了
一定效果的德育主题活动可以进一步采取演讲会、辩论会和文艺演唱会的形式继续深化德育教育,从而使德育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活跃德育课堂教学,不要过于注重课程纪律。

教不定法,德育的目标主要思想的教育,死板的课堂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要努力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拘泥于常规的课堂秩序,要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只要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课程的兴趣,增加其对知识的理解的课堂氛围或秩序都是合理的。

因此,在德育教学上可以大胆创新。

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大纲为准则,活用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
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形式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灵活地选用讨论、自由发言等形式,让学生由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德育课堂上体会自身的参与的价值,体会参与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