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阅读小说
2010年各省高考文学阅读整理
2010年高考中文学作品阅读分析在2010年高考试卷文学作品阅读中,共考了小说8篇,散文11篇。
散文一:《海棠花》2010年北京卷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考查文章的结构)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考查对文章中语句的理解)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考查对文章中语句的理解)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考查对文章中语句的理解)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17.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7分)①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3分)(本题既考查了作品内容、情感,又考查了文本结构和作者思路)②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借物抒情类的散文中的“物”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多是行文线索和抒情线索。
)18.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4分)(第一问:画线句即是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所以直接整合、提取即可。
第二问:思考某句与下文的关联,通常有领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
)19.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
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拓展题:首先要准确解释季羡林的这句话的意思;取例恰当;语言有文采、有特色。
)散文二:《饮一口汨罗江》2010年江西卷16.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
(每种不超过15个字)(6分)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主要是理解这一概念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出的深层含义,但是首先要考虑概念自身的语义,再结合语境考虑深层含义。
2010年高考语文小小说鉴赏(试题归类,与分析、总结)
6.小说用哪几件事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的? 小说用哪几件事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的? 小说用哪几件事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的 福建2009年13题) (福建 年 题 分层总结概括。 分层总结概括。
考点之二:人物形象类题: 考点之二:人物形象类题:
题型归类: 题型归类:
一,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是么样的人物? 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是么样的人物? 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是么样的人物 答案示例:玛兰是一位自私虚伪的伪君子:他貌似热情, 答案示例:玛兰是一位自私虚伪的伪君子:他貌似热情,爱 帮助人,实质上是虚荣心在作怪,是为向别人炫耀自己, 帮助人,实质上是虚荣心在作怪,是为向别人炫耀自己,他 看起来有责任心,实质上是无原则; 看起来有责任心,实质上是无原则; 他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前后判若两人; 他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前后判若两人; 他伪善自私,当事态不利于自己的时候, 他伪善自私,当事态不利于自己的时候,他为了保全自己的 利益,推卸全部责任,甚至落井下石,企图澄清自己。 利益,推卸全部责任,甚至落井下石,企图澄清自己。 小说通过玛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玛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揭露了社会中那些爱慕权 虚荣、虚伪的人的丑恶本质。 贵、虚荣、虚伪的人的丑恶本质。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情节结构为表现人物服务; 情节结构为表现人物服务; 结合情节一般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结合情节一般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前后照应,侧面衬托,埋下伏笔, 前后照应,侧面衬托,埋下伏笔,总结上 点明题意,线索作用。) 文,点明题意,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进行解答。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进行解答。
3.文中某细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文中某细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文中某细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反映了他淡定平和的内心世界,为情节发展铺垫。 反映了他淡定平和的内心世界,为情节发展铺垫。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从内容(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 从内容(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 结构作用分析 一看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 分析, 从结构作用分析,一看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 二看对整个情节的作用( 二看对整个情节的作用(一般 是推动故事情节) 是推动故事情节)
2010年北京高考模拟文学作品阅读汇编(学生版)
2010年北京高考模拟文学作品阅读汇编(学生版)墓碑后面的字(西城)鲍尔吉原野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
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
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
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橘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
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
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荒地之间,遇到坟茔。
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
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
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妈妈我想……“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
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
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
字大,歪歪扭扭,如在奔跑、踉跄、直至摔倒。
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我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为1966-1995,活了29岁。
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
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
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
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
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
在节日,在有成绩或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
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
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妈妈我想你“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
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
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
2010年部分省市高考外国小说阅读答案
《保护人》(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
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
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
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解析】A不是“回报的方式”,而是炫耀的方式。
B不是“照应上文”,而是引起下文。
E 除了“犹豫”外,应该还有不安和恐惧,或说受宠若惊。
(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②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③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6分)【答案】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答案】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2010届高三语文小说阅读
四、主题类试题
常见题型 :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 谈你的一点体会); 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
环 境
往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对人物、 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对人物、对主题 三方面作用。 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 两个方面 往往要从主要人物、 往往要从主要人物 、 人物关系和性格 入手,甚至还要考虑到情节推进、 入手,甚至还要考虑到情节推进、社会 环境设计等。 环境设计等。
情 节 人 物 主 题
一、环境类试题
常见题型: 常见题型: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解题思路(四方面入手) 解题思路(四方面入手) 描写了……景,渲染……气氛等等 环境本身) 一、描写了 景 (环境本身) 推动情节发展, 指向情节) 二、推动情节发展,为……做铺垫等等 (指向情节) 做铺垫等等 三、烘托感情,表现性格;等等 烘托感情,表现性格; (指向人物) 指向人物) 突出……主题 指向主题) 四、突出 主题 (指向主题)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的环境氛围, 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 的环境氛围 , 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 ( 指向本身 情 节 人 物 -环境句) 环境句)
⑵烘托葛多年青时的英姿勃发、壮志满怀。
(指向人物) 指向人物)
⑶ 前后照应 , 触发主人公思想转变 , 推动情节 前后照应, 触发主人公思想转变,
2010高考题语文试题文学
2010高考题语文试题·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详解一、2010上海春季高考卷(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
(21分)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铁凝①那时在冀中乡村,我常在清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
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
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
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
②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
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在城市的雾里,我再也看不见雾中的草垛、墙头,再也想不到雾散后大地会是怎样一派玲珑剔透。
城市有了雾,会即刻不知所措起来。
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③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的前后左右只有不到一米远的清楚。
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
④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
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
原来雾不只染白了草垛、冻土,不只染湿了衣着肌肤,雾还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⑤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
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
你那被雾染着的发梢和围巾,你那由腹中升起的温暖的哈气。
⑥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
2010年全国高考真题文学作品阅读汇编(学生版)02
2010年全国高考真题文学作品阅读汇编(学生版)027.阅读(山东卷)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
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
敢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
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
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
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
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
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
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
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
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
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刘四爷是虎相。
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
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
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
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
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
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
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
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的办法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
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
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
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
“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
2010高考题语文阅读题详解
2010高考题语文试题分类详解(现代文阅读一)一、2010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静流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
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
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捉放蜻蜓是儿时最喜欢的游戏。
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
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
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
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
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
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
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生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
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
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
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我那时已在江南。
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
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巷闾烟火的不易。
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有了释然。
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
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
2010年陕西高考真题(含答案)语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臵。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小说教师版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学类文本之小说一、(10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面包沃尔夫冈?博歇尔特①她突然醒来。
两点半。
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
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
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
寂静无声。
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
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
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
在厨房两人相遇了。
表针指着两点半。
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
她打开灯。
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
深夜。
两点半。
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
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
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
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
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
每天晚上如此。
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
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
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
”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
”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这是老了。
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
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
他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
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
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
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
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
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________“我也听到了什么。
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
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
大概没什么事。
”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
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
“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
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
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
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
“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
2010年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分省解析汇编
2010年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汇编★★★★★全国Ⅰ卷五、(22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灯火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
2010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指导终极版2
• 试题中的两个“有人认为”的提示语,给考生提供了解答 问题的两个角度,考查考生能否选准角度自圆其说并说得 丰满的阅读鉴赏能力。 • 解题指津 解答探究题,首先必须看清设题要求探究的内 容及其所给的角度。既然题干已提示“有人认为”,那就 要求考生从中选择赞同的说法,并说出“我”之所以赞同 的理由。其次,回答的时候为了对应设题亮出自己的观点, 就要写上“我认为”或“我觉得”的字样以表明立场。这 道题抓住小说中的一个细节,给了考生两个答题的角度, 要求选择认同的一种进行探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答这 道题不能因为是完全个性化解读的探究而离开文本架空分 析,要求“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 /呼吁 了……
(2009海南、宁夏卷) 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文字,也不会写字, 却十分努力的描绘着它们,后来还感叹: “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 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 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来谈谈你 的观点和理由。(8分)
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1、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 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 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 物的身份境遇,显示人物的性格变化等。
2、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 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交 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心 理描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 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 可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 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
考点解读 语文试卷上有三篇阅读题,其中的第五大题是 文学作品阅读,这一道大题多是散文阅读,但有 时也会是小说或戏剧阅读。 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用作考试 命题材料的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 的限制,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 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 (即“微型小 说”)。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 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 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 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2012、2010年各省市高考小说阅读练习(学生版)
小说阅读练习一、(2012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
掐辫子刘心武一对白领情侣长假携游,去到一处近年开发出的山野景点,见到瀑布深潭,她高兴得跳起来欢呼,山风掠过,将她草帽吹落潭中,她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跃入潭中,捞起草帽,游回潭边,跃到岸上。
她还没做出反应,周边的游客已经响起掌声,还有人说:“跟电影镜头似的!”他们躲到僻静处,他把上衣脱下,晾到灌木上。
她说:“吓死我了。
知道你要表达,可也犯不着这么冒险。
”他说:“除了对你表达,其实,还有另外的内心秘密。
”她狐疑了:“什么另外的秘密?”他告诉她,掉在潭里的,是草帽。
草帽是用什么做的?她随口说:稻草。
他告诉她,不,是麦秸。
把麦秸用水泡过,然后用双手编成辫子,他们老家妇女几乎一年四季都会在做完别的活计后,来顺手干这个,叫做掐辫子。
一挂辫子大约弯成五圈,近年来的收购价,是一挂一元钱,一个能干的妇女,一天掐辫子能出五六挂……她听到这儿放心了,明白他内心里,有区别于她这样的城里生城里长的人的眼光和心思,草帽对她来说,不过是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可是对他来说,是他到城里来上大学以前,奶奶、妈妈、姐姐们日常掐辫子变化成的产品。
她引他聊得更多。
他细细叙说。
他告诉她,他们那个家乡,离交通枢纽远,历史上属于兵家必弃之地,如今则属于商家缓争之处,无山无水,开发不成旅游区,离最近的一处古迹也还有百里之遥,他也曾苦苦查阅过,竟找不出自古到今各方面的名人有出生在他们那个地方的,总之,那是一处平凡、平淡、平庸的所在。
但是平实之地也有平安之福,城市化的浸润,离得还远,村庄虽然盖起了新房,却仍有古朴风貌,有人问城市膨胀耕地减少,为什么粮食还有得吃?他说,那就是因为还有他家乡那样的存在,每年还种大片的小麦,小麦收过种大片的玉米。
而大田劳作之余,妇女们就维系着久远的传统,掐辫子。
她在秋阳下听他讲家乡,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
他没想到她爱听这些。
他进一步告诉她,他大学四年的费用,学费是爸爸供,生活费呢,全是奶奶、妈妈和姐姐掐辫子掐出来的。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纠谬
21 0 0年 高 考 语 文 全 国 卷 1 了萧 萧 的 一 篇 回忆 性 抒 情 散 选
文《 火 》给出的参考答案似是而非 , 不少严重谬误 . 示 出 灯 , 有 显
题 人 并 没有 真 正 读 懂 这 篇散 文 , 因而 在 一 些很 浅 显 的 问题 上 出 现 理 解偏 差 。 者 现 在 提 出 自己 的一 点 见 解 , 学 术 界 的有 识 之 笔 与
不起 眼 的 地 方 , 油灯 缺 油 的 时候 才提 出来 添 加 , 心 翼 翼 的 . 煤 小
一
开的 ? 喃 喃 自语 的 我 在 无 边 的夜 里 迷 失在 灯 与灯 之 间 。
四 十年 了 , 摇 曳 昏黄 的 煤 油 灯 下 . 从 我们 来到 一 个 全 新 的世
方 面怕 弄 脏 了衣物 、 桌子 .一 方 面 怕 易燃 的 煤 油 引 来祝 融肆
家 用的 煤 油 灯 主体 是 大约 十 公 分 高 的玻 璃 瓶 ,外 围 有 铝 片
界, 坐在 讲 求 爱 眼 照 明 的 桌 前 。 果祖 母 还 在 , 如 那会 是 什 么样 的
一
虐, 回禄 嚣张① 。
为套 , 口是 一 个 铅 皮 的盖 子 , 间钻 一 个 小 洞 , 纱捻 成 的 灯 瓶 中 棉 芯就 插 在 这 个 洞 里 , 芯 可 以 一 直 伸 向 瓶 底 , 煤 油 汲 吸 上 来 . 灯 将
王冕 的荷 花 ! 最温 暖 的 当然 不是 这 摇 曳 昏 黄 的 灯光 . 而是 灯 光 下 两 个相
夜 深 的 时候 , 对 这样 一盏 摇 曳 的 灯 火 。 面 仿佛 可 以跟 古人 促
【 】 注 ①祝融 、 回禄 : 传说中的火神 , 借指火灾。② 土埔厝 : 台
高三语文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经典训练篇目
2010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要江苏邳州于海高考小说阅读总说文学作品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同样可以考查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文体——小说,却由于受到高考试卷字数限制,很少在高考中亮相,这似乎有些不正常。
04北京春季高考卷《雁阵》,07海南、宁夏卷小说阅读《林冲见差拨》(《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07上海春季高考卷《父爱无价》;08年浙江,江苏,广东,宁夏海南考了小说(3篇外国,1篇中国);09年浙江,安徽,四川,宁夏海南,辽宁,福建,考了小说(2篇外国,4篇中国)。
这为小说成为高考阅读材料开了一个好头。
而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绝对地位的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小说阅读训练和解读能力提升。
因此认真研究小说的命题规律,协助整合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和应答技巧,对科学有效的应对江苏2010高考,意义重大。
08、09、10年江苏新考纲已经明确把小说与散文相提并论。
一.考纲解读(一)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考点见务实内部资料“现代文阅读总略”P1)(二)小说的考点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高考现代文阅读小说汇编
高考现代文阅读小说汇编高考现代文阅读小说汇编山东卷:2011年六(一)严歌苓《审丑》 2010年六(一)老舍《骆驼祥子》节选课程标准卷:2012年三老舍《马裤先生》2011年三林海音《血的故事》 2010年三【法】莫泊桑《保护人》2009年(宁夏海南卷)三铁凝《孕妇和牛》2008年(宁夏海南卷)三【法】欧?亨利《二十年以后》 2007年(宁夏海南卷)三《水浒传?林冲见差拨》节选江苏卷:2012年五师陀《邮差先生》2011年五宗璞《“这是你的战争~”》 2008年五汪曾祺《侯银匠》浙江卷:2011年二(二) 【俄罗斯】米哈伊尔?扎多尔诺夫《第9车厢》2010年二(二) 李丽娟《静流》2009年二(二) 【英】大卫?洛契弗特《魔盒》 2008年五【俄】阿?马?高尔基《乌米》 2006年五【法】米?图尼埃《平面的生活》辽宁卷:2012年三文学类文本王琼华《最后的黄豆》 2011年三文学类文本【乌拉圭】比亚纳《怪人》 2010年三文学类文本王安忆《洗澡》 2009年三文学类文本贾平凹《遗璞》广东卷:2010年四(一)文学类文本沃尔夫冈?博歇尔特《面包》 2008年四(一)文学类文本【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河的第三条岸》安徽卷:2011年三【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2010年三许辉《洗碑》2009年三宗璞《董师傅游湖》天津卷:2012年五刘心武《掐辫子》四川卷:2009年五【英】凯?杰罗姆《想象》江西卷:2012年五【法】雨果?克里兹《报复》 2011年五【亚美尼亚】埃?格林《晚秋》福建卷:2012年三现代文阅读(二)文学类梁晓声《双琴祭》 2009年四文学类丰子恺《阿庆》。
2010-高考真题小说阅读(教师版)备课讲稿
2010~2014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一、(2014·全国卷Ⅰ,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
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
”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
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
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
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
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
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
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完整word版)2010年高考安徽卷小说(《洗碑》)阅读解析
2010年高考安徽卷小说(《洗碑》)阅读解析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
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
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①。
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己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
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
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
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
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
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
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
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
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
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鸣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
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
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
”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
什么时候能成?”“打今个算,要十日。
”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
那纸片上什么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
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面包沃尔夫冈•博歇尔特①她突然醒来。
两点半。
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
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
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
寂静无声。
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
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
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
在厨房两人相遇了。
表针指着两点半。
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
她打开灯。
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
深夜。
两点半。
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
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
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
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
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
每天晚上如此。
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
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
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
”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
”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这是老了。
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
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
他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
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
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
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
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
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
”他又说了一遍,又推动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
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
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
大概没什么事。
”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
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
“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
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
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
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
“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
“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常常碰墙壁。
这肯定是檐槽之故。
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
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
”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的风。
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
大概就是檐槽吧。
”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
“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
”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啊。
”随后就是寂静无声。
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咀嚼。
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
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了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
”她说着离开了餐桌。
“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
你多吃一片吧。
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
他没有摔跟头。
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
”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
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
你多吃吧,吃吧!”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注]①活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
小说《面包》写的是一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16.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4分)16题4分答:1,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
1分2,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
1分3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
1分4,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1分17. 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分)17题5分答:第1句,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表现了丈夫寻找借口意欲掩盖真相的心理。
2分第2句,与第1句内容上重复,体现了丈夫内心的慌张与不安。
第3句,动作描写。
“头深深埋下去”说明丈夫不敢面对妻子。
体现了丈夫矛盾心理。
一方面,知道妻子确实会吃不饱。
另一方面,如果不接受妻子面包,自己又饥饿难忍。
3分18.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18题6分答:小说通过饥荒中妻子维护丈夫尊严并为他省下口粮的小故事,不但表现了患难与共的真情,也歌颂了二战后饥荒中,人们互相砥砺互相关爱的精神。
分析:第二段中,妻子已经很明确判断出丈夫偷了面包,但她并没有明言。
丈夫在被窝中吃面包,妻子可以安然入睡,也体现了她对丈夫深挚的爱。
最后妻子以谎话对谎话,更能体现她对家人和家的深沉的爱。
(10年山东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
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
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
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
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
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
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
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
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
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
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
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刘四爷是虎相。
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
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
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
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就必也知道虎妞。
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
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
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
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
在买上自己的车以有,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
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
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
“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
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咱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
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
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想弄个上门女婿。
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
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
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
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
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侮人。
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
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
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
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
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过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
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
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
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
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19.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4分)20. 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21. 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4分)22. 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6分)19、【解答提示】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
应举例分析。
20、【解答提示】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21、【解答提示】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好,受人言语。
22、【解答提示】祥子。
写刘四爷是为了引出祥子,侧面详写了祥子的性格。
(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溜索阿城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
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
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
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
领队瞟一眼汉子们。
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
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
语文新高考博客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
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
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
”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
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
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
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