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学案

合集下载

3.6 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3.6 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3.6 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2. 相关例题及练习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分数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2. 新课讲解(1)讲解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① 以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题意。

② 讲解解题步骤及方法。

③ 强调判断单位“1”的重要性。

(2)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解题。

3. 练习与讨论(1)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相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课后作业的难度。

3. 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讲解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这一部分,即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一课:分数和小数学习目标:1.掌握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

2.学会将分数转换为小数或将小数转换为分数。

3.能够进行分数和小数的比较和运算。

学习内容:1.什么是分数:分数是用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得到的数字表达形式。

2.分数的基本形式: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的部分,分母表示分成的份数。

3.四种特殊的分数:整数、真分数、带分数和假分数。

4.什么是小数:小数是指含有小数点的数,可以把它理解为分数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5.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换:可以将分数转换为小数,也可以将小数转换为分数。

6.分数和小数的比较:可以通过转换为相同形式的分数或小数进行比较。

7.分数和小数的加减和乘除运算:可以通过转换为相同形式的分数或小数进行运算。

学习过程:1.引入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分数和小数,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四种特殊的分数,并让学生能够区分它们。

3.通过练习和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换方法。

4.带领学生进行分数和小数的比较练习,以增强他们的比较能力。

5.通过多种练习和实例,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加减和乘除运算方法,并注意运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给学生一些拓展练习和思考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课堂练习题:1.将3/4转换为小数。

2.将0.6转换为分数。

3.比较1/2和0.4的大小。

4.计算3/4 + 1/8。

5.计算0.5 × 2/3。

6.将带分数1 1/2转换为假分数。

思考题:1. 0.5和0.50有何区别?为什么?2. 0.33和1/3谁更大?为什么?3.小明想将1/3转换为小数,他是如何计算的?请写出你的步骤。

学习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学会了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换方法,以及分数和小数的比较和运算。

我们还通过练习题和思考题的练习,提高了我们的计算和思考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分数和小数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我们的数学能力。

4.1百分数的认识(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4.1百分数的认识(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4.1百分数的认识(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4.1百分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百分数的定义,如何读写百分数,以及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的章节是4.1百分数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百分数的定义,学会读写百分数,并能够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定义,学会读写百分数。

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例子,学生们需要准备的是一支笔和一张纸。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百分数的概念,比如打折广告中的80%优惠。

然后,我会讲解百分数的定义,并举例说明如何读写百分数。

接着,我会让学生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巩固他们对于百分数的理解。

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们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相同。

百分数的写法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打折广告中的百分数表示折扣力度。

考试分数中的百分数表示成绩占比。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判断题: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相同。

()百分数的写法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

()2. 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百分数读法?()A. 37%B. 37%erC. three seventyD. 0.37答案:1. √ √√2. 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们对于百分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作业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案全册包含课堂作业第六单元 整理和复习 统计与概率 一课时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案全册包含课堂作业第六单元 整理和复习  统计与概率  一课时

统计与概率1. 回顾所学的统计知识,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性。

2.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描述,并对事件作出合理的预测。

3. 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渗透统计的思想。

重点: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

难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描述,并对事件作出合理的预测。

课件。

师:同学们,统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要先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才能得出结论。

例如,学校为了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就需要收集学生身高、体重等数据。

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

今天我们就针对“统计与概率”进行整理和复习。

1. 统计与可能性。

师: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生1:学过统计表,还有平均数。

生2: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生3:知道用来描述数据的常用统计量是平均数。

……只要学生回答正确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把内容说详细。

2. 统计图特点。

师:我们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可能会说:•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当我们需要形象、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时,就应该选用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当我们不仅要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要直观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时,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部分数据所占的百分比。

当我们需要直观表示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选用扇形统计图。

3. 调查统计。

师: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7.5数与运算(1)(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7.5数与运算(1)(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7.5数与运算(1)(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数与运算(1)的内容,主要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7.5节。

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

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在于学生们对于分数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分数卡片等。

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有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3/4米,宽是1/2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然后,我会让学生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巩固他们对于分数乘法的理解。

例如:计算(2/5)×(3/4)和(5/6)÷(1/2)的结果。

接着,我会讲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展示一些例题。

例如:(2/5)÷(1/2)=4/5。

我会让学生们再进行一些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对于分数除法的理解。

例如:计算(3/8)÷(1/4)和(4/7)÷(2/3)的结果。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一些例题的解答过程。

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计算(7/10)×(2/3)和(1/5)÷(3/10)的结果,并写一篇关于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应用题解题过程。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分数的理解还有待提高,所以在课后,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分数概念的讲解和练习。

同时,我也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些关于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拓展练习,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一个重点。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4 练习二 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4 练习二 教案

练习二。

(教材第30~31页)1.结合具体事例,进一步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律。

2.在具体情境中,结合画图的方法找等量关系,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律。

难点:运用画图法找等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到这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

•我知道了整数运算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混合运算。

•我学会了借助画图的方法找等量关系来分析题意。

•我会找单位“1”,能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同学们学会的知识真多,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看看谁掌握得最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回忆所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复习和整理的能力。

】师: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由来已久了,在《算法统宗》中,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以歌诀形式呈现的。

其中有一首“以碗知僧”,就属于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大意。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第9题“以碗知僧”原题)学生认真阅读,同桌交流题意。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生:大意就是,山上有一座古寺叫都来寺,在这座寺庙里,3个和尚合吃一碗饭,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一共用了364只碗。

请问都来寺里有多少个和尚。

师: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利用方程知识,来试着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吧!可以跟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再自己做。

学生讨论解题方法,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来把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跟大家说说?生:“3个和尚合吃一碗饭”,说明所用饭碗的总数是和尚总数的13;“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说明所用汤碗的总数是和尚总数的14。

身高的情况(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身高的情况(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身高的情况(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总和除以数据个数的结果,反映了数据的平均水平。

2. 求平均数的方法:将一组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3. 平均数的应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平均成绩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示这个班级学生的身高平均水平?2. 探究新知(1)学生小组讨论,尝试找出表示班级学生身高平均水平的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一道实际问题:某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米,其中有5名学生身高超过1.6米,7名学生身高不足1.6米。

请问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1.6米?(2)学生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并解释原因。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平均数的应用。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调查家人的身高数据,计算平均身高,并与班级平均身高进行比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情况,以及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进行调查的情况,收集家长对学生学习平均数知识的评价意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身高数据,引导学生探究平均数的概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4.2合格率(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4.2合格率(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4.2合格率(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中的“4.2合格率”这一章节。

我要给大家讲解一下合格率的含义。

合格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产品中,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所占的比例。

它是一个反映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掌握了合格率的计算方法后,我们还要学会如何运用合格率来分析和改进产品质量。

比如,如果一个工厂生产了1000个产品,其中900个是合格的,那么合格率就是90%。

如果合格率低于某个标准,工厂就需要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提高产品质量。

在讲解合格率的应用时,我会给大家举例说明。

比如,某工厂生产了一批产品,经过检验,发现有10%的产品不合格。

这时,工厂就需要分析原因,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以降低不合格率。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有关合格率的题目,让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思考,积极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方面,我会将合格率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写在黑板上,让大家一目了然。

同时,我还会用不同的颜色标出重点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至于作业设计,我会给大家布置一道有关合格率的计算题目。

题目如下:某工厂生产了1000个产品,经过检验,发现有150个不合格。

求该工厂的合格率。

解答:合格产品数 = 1000 150 = 850总产品数 = 1000合格率= 850 ÷ 1000 × 100% = 85%我要提醒大家,合格率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要掌握它的计算方法,理解它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课后,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何运用合格率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刚才的讲解中,我提到了合格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以及它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

现在,我想对这两个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我们要明确合格率的定义。

合格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产品中,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所占的比例。

这个定义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它包含了两个关键要素:一是“一定数量的产品”,二是“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3 解决问题 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3 解决问题 教案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教材第35、第36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简单的实际问题。

2.借助线段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

难点: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题投影片。

1.口头分析。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13。

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45。

汽车的数量相当于自行车数量的232.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他体内的水分约是多少千克?投影出示:一个儿童重35 kg,他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学生动笔在练习本上做。

学生反馈,汇报这道题如何画线段图。

(老师板演)学生分析,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求儿童体内的水分约是多少千克,也就是在求什么。

老师点明数量关系式:一个儿童的体重×4=这个儿童体内水分的质量。

51.出示例4。

老师:你能从题中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学生找出题中的关键信息。

2.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例4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和问题、单位“1”、数量关系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展示下面的线段图。

提问:在此题的数量关系式中,小明的体重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让学生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这个数量关系式,即x×4=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53.解决问题。

老师:你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学生汇报的同时,老师板书补充完整解题过程。

老师引导学生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汇报检验方法。

请一名学生完整地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过程。

4.出示例5。

学生读题,选择有用的信息。

根据“小明的体重是35kg,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这两个条件画出线段图。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案

算术与图形的转换教材第105~109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2.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掌握数与形相结合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3.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重点: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掌握数与形相结合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难点: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数与形的转化,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实物投影。

计算下面的算式。

1+2+3+4+5+6+7+6+5+4+3+2+1=?(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尝试独立完成。

(3)介绍解题方法。

如果有的学生能够想出来好的解题方法,就让他们说一说他们的解题思路,老师加以点拨、归纳。

1.出示例1。

(1)学生读题,教师整理信息。

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可以把图形与算式一一对应起来,找出图形和算式存在的相互关系。

1=( )21+3=( )21+3+5=( )2(2)老师:先填空。

1=(1)2 1+3=(2)2 1+3+5=(3)2提问①:算式左边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观察后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连续的奇数)提问②:算式左边的加数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每个正方形图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图中所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提问③:算式右边括号里的数字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仔细观察后会发现:算式右边括号里的数字是图形中每列小正方形的个数)提问④:算式左边加数(除第一幅图外)与右边括号里的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算式左边的加数是1、3、5……n ,右边括号里的数字用a 表示,那么你能用字母表示其关系吗?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学案及教学反思9 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教案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学案及教学反思9 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教案

列方程解决部分与整体关系的百分数应用题教材第102~103页内容。

1.引导学生在已学会的一些基本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用列方程的方法解一些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2.能根据题中的信息,熟练地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分析解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沟通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提升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1.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2.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题中未知的数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课件。

说出下列各题中单位“1”的量并分析数量关系。

(1)男生占全班总人数的40%。

(2)一等奖人数是参赛总人数的10%。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例10。

师:读题,理解题意,谁来说说题目中的信息和所求问题?学生交流并说说题目的意思:马山粮库要往外地调运一批粮食,已经运走了60%,还剩48吨;所求的问题是这批粮食一共有多少吨?师:根据给出的信息,把下面的括号补充完整(课件演示),思考:谁是单位“1”,它是未知的还是已知的?师:结合给出的信息和上面的线段图,找找题中隐含哪些数量关系?生1:粮食的总吨数×60%=已经运走的吨数生2:粮食的总吨数-运走的吨数=剩下的吨数生3:粮食的总吨数×(1-60%)=剩下的吨数师:根据等量关系,我们通常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呢?师:如果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我们设哪个量为x呢?生:已经运走了60%,这里的60%是以总吨数为单位“1”,总吨数不知道,可以设总吨数为x 吨,已经运走了60%,则运走了60%x吨。

师:你们会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吗?生:根据“粮食的总吨数-运走的吨数=剩下的吨数”,设总吨数为x吨,我们可以列出方程:x-60%x=48。

师:你们还能列出与上面不同的方程吗?生:根据“粮食的总吨数×(1-60%)=剩下的吨数”,设总吨数为x吨,我们可以列出方程:(1-60%)x=48独立完成解方程,集体订正。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4单元 百分数教案百分数的认识 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4单元 百分数教案百分数的认识 教案

百分数的认识。

(教材第39~40页)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百分数的过程。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百分数。

3.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对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重点: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百分数的过程。

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百分数。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观看足球比赛吗?猛虎队在一场足球比赛中,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教练准备派以下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这个点球。

如果你是教练,参考这三名队员近期罚点球的情况统计,你将选派哪名队员去呢?说出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统计表)学生讨论交流进行分析。

师:你认为该选派哪名队员呢?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疑问:• 看看有几个球没罚进去。

淘气与奇思都是罚丢2个球,怎么比呀?• 看看进球的个数占罚球个数的几分之几。

1820,810,2125,不好比较。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是想选择罚点球准确率高的队员去,对吗?可是,我们又不能直接看出哪名队员进球的准确率高,该怎么办呢?生:可以求出准确率,写成分数进行通分,再比较。

师:通分后分别是多少?生:通分后是90100,80100,84100,这样就容易比较了。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分数,分母都是多少?(分母都是100)像这样的分母是100的分数,还有一种写法,想知道怎样写吗?板书(84写作84%,读作:百分之八十四)100师:这个“%”符号就是百分号,像这样的分数我们把它叫作百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研究的新知识。

(同时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足球比赛中选罚点球队员的问题,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选择过程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师:像84%,28%,90%,117.5%…这样的数,都是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你能把上面罚点球的准确率用百分数表示出来吗?学生尝试写百分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第3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第3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案

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材第44页的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一单元的知识体系,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3.在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

重点:分数除法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整理。

难点:运用所学概念,灵活解决问题。

练习题投影片。

1.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整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

2.展示学生整理的知识结构图。

1.回忆。

分数除法可以分成几种情况,请学生分别举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成下表。

内容 举例 计算方法 意义分数除以整数59÷5 甲数除以乙 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 乙数的倒数已知两个因 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 数的运算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整数除以分数 20÷49分数除以分数524÷15163.完成教材第44页的第1题。

请学生先复述分数除法的意义,再计算。

老师注意巡视,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复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第44、第45页的内容。

1.通过复习比较,进一步弄清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等方面的联系和区别。

2.巩固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建立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电脑,实物投影。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分数应用题包括哪几种类型。

课件出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两个数的和(或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教材第44页的第2题。

(1)第(1)小题是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引导学生说出鸭的只数是单位“1”且未知,求鸭的只数,就是求单位“1”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3 比的应用 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3 比的应用 教案

比的应用。

(教材第74~76页)1.使学生明确按比分配是比的应用,又是“平均分”的发展,明确按比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2.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根据所给出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能按比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重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有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根据所给出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能按比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课件。

师:今天笑笑遇到难题了,你们想知道怎么回事吗?仔细看看,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情境图)生:笑笑想把一些橘子分给有30人的1班和有20人的2班。

师:这两个班的人数不一样多,显然是不能“平均分”的,那到底怎样分才合理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还是按1班和2班人数的比来分比较合理,人多的多分一些,人少的少分一些。

师:按人数比来分,是个不错的想法。

用到了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帮助笑笑解决这个问题吧!【设计意图:从学生基本认知水平出发,以遇到“难题”这样的情境引入新课,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两个班的人数比是多少呢?生:两个班的人数比是30∶20=3∶2。

师:像这样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数学上我们叫按比分配。

这样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分的过程。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分的过程;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又应该怎样分呢?你想怎么做?生1:我想列表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生2:我想画图表示分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你的想法试一试,跟同学说一说你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现在谁知道“3∶2”是什么意思?生:意思就是1班分的橘子占3份,2班分的橘子占2份。

师:这说明橘子的总份数是多少呢?1班分的橘子占几分之几?分到多少个橘子?该怎样计算呢?生:1班分得的橘子占3份,2班分得的橘子占2份,说明橘子的总份数是3+2=5(份),1班分得的橘子占其中的35。

3.8简单的工程问题(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8简单的工程问题(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8简单的工程问题(学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简单的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的工程问题的概念。

2. 简单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实际生活中的工程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简单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工程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简单的工程问题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工程问题的基本要素。

3. 解决方法:讲解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的方法,包括画图、列式、计算等。

4. 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的步骤。

5.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工程问题,并尝试解决。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实际生活中的工程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 练习题:课后练习题。

3.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工程问题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2.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天安门广场(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天安门广场(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天安门广场(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安门广场的概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对天安门广场的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天安门广场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2. 天安门广场的几何形状和面积3. 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和景点4. 天安门广场的历史文化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如中国的首都、国旗等。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天安门广场吗?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2. 讲解新课(1)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如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等。

(2)引导学生观察天安门广场的几何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并计算其面积。

(3)介绍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和景点,如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

(4)讲解天安门广场的历史文化,如开国大典、国庆阅兵等。

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天安门广场的实际情况,并做好记录。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天安门广场相关的问题,如计算广场的面积、描述广场上的建筑物等。

4. 总结提升(1)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作业布置1. 观察天安门广场的实际情况,绘制一幅广场平面图。

2. 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天安门广场的面积。

3. 搜集关于天安门广场的历史文化资料,撰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天安门广场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4.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1 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1 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案

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材第21~23页)1.掌握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对应”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用单位“1”的量乘分率得到的是分率的对应量。

能有条理地说明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发展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与分数乘法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掌握解题思路。

难点:找出所求数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渗透“对应”的思想。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分数”吗?谁能说说“1”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

生:1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稍复杂)的问题,有信心学好吗?【设计意图:明确分数的含义,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稍复杂)做准备。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稍复杂)。

师:先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情境图)生:从图中知道了气象小组有12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师: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说你是如何思考的。

学生可能会说:• 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可以先算出摄影小组的人数,再计算航模小组的人数。

• 可以先计算出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几分之几,再计算航模小组的人数。

师:你能画图表示航模小组与气象小组、摄影小组之间的人数关系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交流展示画图结果,说说画图想法。

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用12个圆圈表示气象小组的12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就是把气象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摄影小组的人数,也就是12的13就是摄影小组的人数,即12×13=4(人);“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就是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也就是4的34是航模小组的人数,即4×34=3(人)。

6.2比的化简(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6.2比的化简(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6.2比的化简(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6.2比的化简。

这部分内容主要在第107页,我们要掌握比的化简方法,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将比化简到最简形式。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化简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的化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比的性质进行比的化简。

重点:掌握比的化简方法,能够将比化简到最简形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想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教室里的桌子,请大家说一下桌子的长和宽的比例是多少?2.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个比的化简的例子,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掌握方法。

例题:将比24:36化简到最简形式。

解答:我们找到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最大公约数是12。

然后,我们将24和36都除以12,得到2和3。

所以,24:36化简到最简形式就是2:3。

3. 随堂练习:请大家完成课本第107页的练习题,第1题到第3题。

4. 作业设计:请大家完成课后作业,第1题到第3题。

六、板书设计比的化简:找到最大公约数将前项和后项都除以最大公约数七、作业设计1. 将比36:72化简到最简形式。

答案:36:72 = 1:22. 将比54:108化简到最简形式。

答案:54:108 = 3:6 = 1:23. 将比20:40化简到最简形式。

答案:20:40 = 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比的化简方面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的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比如比的化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完美学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完美学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完美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一、学习目标1. 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乘法计算。

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本质,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 理解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掌握分数乘法的应用。

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理解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学习内容1.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是重点,需要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可以通过实物、图示等手段进行解释,让学生明白分数乘法的本质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生需要掌握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的方法,同时要注意约分和化简。

可以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分数乘法的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应用。

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情境,如计算某个物品的几分之几重量、某个时间段内的几分之几工作量等,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分数乘法的应用。

三、学习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作用。

可以采用生活中的实例或故事情境等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

可以进行一些实践操作或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规律和方法。

3. 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口算、笔算、判断等,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练习要具有层次性和趣味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提高,让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绩优学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绩优学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绩优学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绩优学案
一、课前准备
1、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重点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是否培养得足够好;
2、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
3、考虑教学地点与设备的安排,并考虑如何进行有趣味性和活跃性的教学活动;
4、为学生准备好必要的书面材料,并和学生核对好各课时的计划;
二、课堂教学流程
1、开场白:师生互动,了解学习进度;
2、新课介绍:引入新课时内容,师生互动,引出课堂学习;
3、教学进程:梳理课堂内容,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要点;
4、作业训练:学生完成课外作业,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练习解决问题;
5、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巩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课后作业
1、安排课外阅读:加强学习,丰富学习内容;
2、设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3、定期回顾复习:巩固学习基础,及时发现问题;
4、及时追踪学习进度:及时调整学习方向;
5、定期与家长沟通:确保学生学习质量。

四、考核
1、定期进行考核:及时发现学习状况;
2、准备各种评价手段:更好地发掘学生水平;
3、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4、家庭作业: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5、检查学习情况:保障学生学习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呢?
2.根据算式26×15=39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3.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 、 、0.25、3、5、1
4. ×20的意义是什么? × 的意义是什么?
习题精选
1.口算,直接得出得数:
2.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该怎么计算?
(2)24枝粉笔长多少分米?
(3) 枝粉笔长多少分米?
6.平均1个人完成1个机器配件需要 小时,5个人9小时可生产多少个配件?
答案:
1. ×3= × = ×2= × =
2.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 × ×8
= ×8×

(2)( +5)×
= × +5×
= +1

(3)18×( + )
=18× +18×
2、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3、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4、小红买了一本书和一支钢笔,书的价格是10元,正好比钢笔价格少3/8,钢笔的价格是多少元?
5解方程
X-5/8x=36 (1+1/3)x=2/5
3.整数A的倒数是 。()
4.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A米,这条底边上高正好是底边长度的倒数,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⑴A2⑵ A2⑶ ⑷无法确定
答案:
1.答案不唯一(鼓励多解)。
×( )=( )× =( )+ =( )- =(1)
2. 。
3.错(0没有倒数)
4.⑵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一、复习
3、2/5+()=2/5×()= 2/5÷()=1
4、一根绳子长4米,先用去1/2,再用去1/2米,还剩()米。
5、计算2/3÷[2/3-(1/4+1/3)]的顺序是: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最后的得数是()。
二、计算
7/8 +(1/8 + 1/9)9×5/6 + 5/6
3/4×8/9 - 1/3 7×5/49 + 3/14
= +1

(4) ×4×
= ×(4× )

(5) × + ×
= ×( + )
= ×1

(6) - ×=Leabharlann ×(1- )= ×=
4.(1) × = (米)(2) × = (千克)
5.(1) ×5= (分米)(2) ×24=18(分米)(3) × = (分米)
6.平均1个人完成1个机器配件需要 小时,5个人9小时可生产多少个配件?
4.
5. ,
6. (不正确) (正确)
(正确) (不正确)
混合计算
复习
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9-72×235-〔2.34×(7.2-5)〕
课后练习
一、填空
1、甲数是20,乙数是25,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比乙数少( ),乙数比甲数多( )。
2、一箱苹果重20千克,吃了3/4,吃了()千克,还剩()千克。
5.(1) ×5= (分米)(2) ×24=18(分米)(3) × = (分米)
6.平均1个人完成1个机器配件需要 小时,5个人9小时可生产多少个配件?
解:
×9×5
=2×5
=10(个)
答:5个人9小时可生产10个配件。
分数乘法(一个数乘分数)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你能说一说么?(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再计算的习惯。注意约分的书写格式:把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划去,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
(2)说说你的解答思路,怎样算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学生列出连乘算式,说明也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3)让学生板演,教师再次强化解题约分过程。
三.习题
1.计算下面各题
×3= × = ×2= × =
2.填一填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 × ×8
(2)( +5)×
(3)18×( + )
(4) ×4×
课后练习
(一)化简比
6∶103/4:4/5 0.3:0.4
12∶21 5/7∶20.25∶1
(二)选择
1.1千米∶20千米=()
(1)1∶20(2)1000∶20(3)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1)20∶21(2)21∶20(3)7∶10
(三)化简下面各比.
解:
×9×5
=2×5
=10(个)
答:5个人9小时可生产10个配件。
分数乘法(一个数乘分数)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你能说一说么?(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再计算的习惯。注意约分的书写格式:把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划去,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
= +1

(4) ×4×
= ×(4× )

(5) × + ×
= ×( + )
= ×1

(6) - ×
= ×(1- )
= ×

4.(1) × = (米)(2) × = (千克)
5.(1) ×5= (分米)(2) ×24=18(分米)(3) × = (分米)
6.平均1个人完成1个机器配件需要 小时,5个人9小时可生产多少个配件?
2.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 × ×8
= ×8×

(2)( +5)×
= × +5×
= +1

(3)18×( + )
=18× +18×
= +1

(4) ×4×
= ×(4× )

(5) × + ×
= ×( + )
= ×1

(6) - ×
= ×(1- )
= ×

4.(1) × = (米)(2) × = (千克)
“10只树袋熊一天吃多少千克桉树叶?10只树袋熊七天吃多少千克桉树叶?”或者“一只树袋熊七天吃多少千克桉树叶?10只树袋熊七天吃多少千克桉树叶?”
这样,学生可以先算1只树袋熊一星期大约能吃多少千克桉树叶。再算10只树袋熊一星期大约能吃多少千克桉树叶。也可以先算10只树袋熊一天大约能吃多少千克桉树叶。再算10只树袋熊一星期大约能吃多少千克桉树叶。
习题精选
1.计算下面各题
×3= × = ×2= × =
2.填一填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 × ×8
(2)( +5)×
(3)18×( + )
(4) ×4×
(5) × + ×
(6) - ×
4.列式计算下面各题
(1) 米的 是多少米?
(2) 千克 的是多少千克?
5.一枝粉笔长 分米,
(1)5枝粉笔长多少分米?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一.课前练习。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
2.计算:
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被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的个数。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3.白兔只数的3/5是黑兔。4.花朵数的6/7相当于黄花朵数。
课后练习
1、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1/4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2、园买来15克水果糖,是买来的牛奶糖的3/5,买来牛奶糖多少千克?
3、小学去年植树320棵,相当于今年植树棵数的13/16,今年、去年共植树多少棵?
4、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4元,正好是钢笔价格的2/3钢笔价格是多少元?
3.小明 小时行进 千米,小华 小时行进 千米,你能知道他们谁的速度快吗?
4.下面的计算有错吗?错的请改正。
5.填空。

6.判断对错。
答案:
1.略
2.
(1) (米),或者: (米)。
(2) (米)。
3.分析:分别求出小明和小华每小时行进的速度,由速度=路程÷时间,列出算式:
小明: ÷ ,小华: ÷ ,计算得出结果:小华要快一些。
课后练习
(一)填空
两辆汽车,甲车4小时行驶200千米,乙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
1.甲车的速度可以说成()和()的比,是()∶(),比值是().
2.乙车的速度可以说成()和()的比,是()∶(),比值是().
3.甲、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
4.甲、乙两车所用时间的比是().
5.甲、乙两车所行速度的比是().
(二)选择
1.大卡车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的载重量比是 .()
2.如果a是b的3倍,那么a和b的比是1∶3.()
3.小强的身高是1米,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三)思考题
1.甲乙两队比赛结果是3∶2,是指我们所学的比吗?
2.根据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5,你可以知道男女生的具体人数吗?
解:
×9×5
=2×5
=10(个)
答:5个人9小时可生产10个配件
倒数的认识
课前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出示算式,开展小组活动,算一算,找一找,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习题精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