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政治高考考点整合

合集下载

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考试大纲考点解读

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考试大纲考点解读

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考试大纲考点解读《经济生活》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考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2)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3)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③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0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梳理2

0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梳理2

0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梳理(高度概括)(4)原创题: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不断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安定。

要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重综合运用减税、扩大中央政府投资等多种手段加大对保障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

要积极扩大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要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要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要实现节能减排的更大进展,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要着力改善民生。

(1)请判断下面表格中的措施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相应的栏目中划勾(每项措施只能划一个“√”),并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其作用。

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例:央行再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发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暂免征收存款利息税下调自住房贷款利率(2)结合材料一、二,试分析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措施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3)结合材料,试分析“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措施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答案:(1)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例:央行再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发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缓解成本压力,增加出口;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历年高考09年高09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专题复习_改革开放30周年

历年高考09年高09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专题复习_改革开放30周年

. . 。

. .2009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专题复习:改革开放30周年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年。

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有人称这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全面的改革,是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根本转变,是体制的创新,是利益的调整,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⑴什么是改革开放?①改革就是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②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双向的开放, 就是要大力发展和加强对外经济技术、政治、文化等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竞争和合作,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加快提升本国综合国力。

③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密切相关。

坚持进行改革,才敢于对外开放;坚持对外开放,更有利于改革。

⑵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①改革开放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②改革开放的意义: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改革开放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2009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六大热点问题解读

2009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六大热点问题解读

2009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六大热点问题解读一、中俄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一)经济生活1.经济全球化。

中俄在能源领域均采取多元化战略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二)哲学生活1.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中俄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我们要重视这种精神的作用,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各领域合作深入发展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2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推动中俄两国各领域合作和深入发展不仅是地缘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开放性国际合作的典范。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今年上中俄两国深化友谊、密切合作,推动了六国关系迈上了新台阶。

(三)政治生活1.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

我国的国家职能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所决定,又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2.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决定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

两次重要会议达成的共识就是由各自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

3.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仅是地缘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开放性国际合作的典范,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完善。

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两国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密切协作、相互支持的精神,加强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相互配合,充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1.用经济生活的观点说明“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的主张。

(1)经济全球化。

(2)市场经济的特征。

(3)对外贸易原则。

(4)对外贸易的作用。

2.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势。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看本质、看主流。

(5)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需要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3.“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什么?(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09届高考《政治生活》知识点精品细化总结

2009届高考《政治生活》知识点精品细化总结

《政治生活》知识点精品细化总结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

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而且还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1)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2)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何结合?怎样结合?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9年高考政治热点问题归类

2009年高考政治热点问题归类

2009年高考政治热点问题归类一、《经济生活》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答:①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②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加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④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⑥发展循环经济,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循环、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⑦协调投资、消费、出口三者的关系,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⑧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2、请你提出节能减排的措施或方法?答:⑴企业: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推进产品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⑵个人:出行骑自行车,乘坐地铁、公交车;随手关灯和水龙头;科学控制空调的温度;使用节能环保的照明产品、办公设备、家庭装修材料等。

3、如何改变我国消费率偏低的现状?(或如何扩大内需?)答:⑴原因: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然而,消费不足特别是农业消费不足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危害:对扩大内需造成严重制约,生产能力出现相对过剩,经济出口的依赖程度提高造成外贸顺差过大,出现过剩的流动资金,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

(当前扩大内需的难点:有效需求不足,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农民购买力低。

传统的消费观念亟待更新。

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

)(影响内需扩大的主要障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启动乏力。

一、2009年高考时政重点、热点问题分析

一、2009年高考时政重点、热点问题分析

一、2009年高考时政重点、热点问题分析【热点材料】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世界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

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

【命题预测】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在一年内经历了三次“变脸”(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为改革开放30以来所罕见。

高考将会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哲学的角度考查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的科学性,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党和政府在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考点链接】1.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必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要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2.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体现了财政、税收和银行的作用。

3.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表明了消费与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

4.国家根据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审时度势,调整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国家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6.党和政府制订和调整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现了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等。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合作的基础,应对金融危机必须通力合作,共度时艰。

0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梳理1

0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梳理1

0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梳理(高度概括)(2)三、高考热点问题的出题思路1.宏观立意,微观切入。

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线,对内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外实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这是现阶段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也是政治学科命题的思想依据。

高考政治试题就是以上述政策导向为主题进行立意,考查微观的具体问题。

2.依托基础知识,考查能力素质。

考热点不是考热点本身,而是通过热点问题创设新情景,考查政治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同时,注重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或借助或突出时政热点,考查思想方法和综合能力。

3.突出长效热点,回避不确定性问题。

热点问题的切入体现了长效性,关注人类自身生存发展,探讨人类生存价值的话题,回避那些不确定性、可能变化的问题。

如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三农问题、科技创新、中部崛起、能源和环境问题、重点工程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对外开放、党的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平与发展、地缘政治局势等都属于长期的热点问题。

像地区热点、大国关系等都存在很大的变数,对这些问题的考查往往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或通过隐性考查的方式来体现。

4.以问题为中心,多角度考查实际问题。

高考政治试题多以社会热点为立意背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主体设计思想,问题设置系统化,一般采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模式设问。

5.呈现方式多样化,显性隐性相结合。

显性考查,即对热点问题的直接考查。

一是对纯时事内容的考查;二是试题材料一般直接引用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设问直接明了;三是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背景,将时政热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突出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潜能的考查。

隐性考查,即对热点问题折射考查,试题切入点小,材料具体化、生活化。

高考政治试题按考点分类大全(政治)

高考政治试题按考点分类大全(政治)

高考政治试题按考点分类大全.政治常识2009-08-29 11:44:30 作者:李宝录来源:金台教研网浏览次数:364 文字大小:【大】【中】【小】2009年高考政治试题按考点分类大全.政治常识Ⅰ选择题1. [2009全国卷Ⅰ文综32]2009年初,在G市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一位人大代表提出:现在市金融危机期间,打工者有份工作就不错了,政府应废除最低工资标准,工资由时常决定。

该代表的观点引发了社会广泛议论。

在下列有关该问题的议论种,正确的观点是B①作为人大代表不能只站在企业经营者的立场发表意见②该代表在人大会上具有自由发言而不受追究的权利③该代表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写成议案向市人代会提交④该代表的言论过于偏激,应撤销其人大代表的资格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2. [2009全国卷Ⅰ文综33]2008年12月2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D①全国人大工作程序需要得到国家主席的认可②国家法律只有经过国家主席签署才具有法律效力③国家主席作为国家机构具有审查法律的权力④国家主席作为国家机构具有颁布法律的权力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 [2009全国卷Ⅰ文综34]2008年,民主党派成员有40多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

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领导职务B①表明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参与执政②坚持了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基本政治制度③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的重要形式④是保障我国民主党派实现参政议政的基本条件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4. [2009全国卷Ⅰ文综35]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

2007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为2025.5亿美元,提前三年实现了2000亿美元的目标。

2009年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课标实验版)_3

2009年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课标实验版)_3

2009年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课标实验版)蓝天工作室402671464(QQ)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货币的本质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考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

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③发行:A、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0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

0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

0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积极成果时政材料:2008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和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晤。

6月、11月及2009年4月,海协会和海基会在北京、台北、南京三次会晤,签署了九项协议、一项共同声明。

政治常识角度: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国家各部门推出多项扩大和深化两岸经贸合作的政策正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表现。

③海协、海基两会协商是在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

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经济常识角度:①经济全球化趋势。

②市场经济的特征。

③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国家各部门推出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两岸经济发展。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动力功能。

哲学常识角度: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两会顺应时代要求,签署协议是具体表现。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⑤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⑥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⑦用矛盾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到两岸关系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也应注意两岸关系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⑧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虽然少数“台独”势力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影响不可忽视,但更要看到台湾岛内求和平、求发展、反台独的主流民意。

⑨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答题策略:两岸关系正常化迹象,非常值得考生关注。

从构题情况看,可以包括时事政治填空、简答题,也可以构成与学科结合的选择题、简答题及分析说明题。

构成学科简答题时,应主要考虑教材中的知识点,构成时政简答题时,主要考虑时政内容,点到为止,简洁明了。

2009届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必修1经济生活

2009届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必修1经济生活

2009届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必修1经济生活一、货币1、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产生?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1)结算与信用工具(2)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3)货币与财富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①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②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④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⑤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⑥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二、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是指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4)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09年高考政治科考点复习

09年高考政治科考点复习

09年高考政治科考点复习一、经济部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消费心理: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2、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核心是可持续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③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④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⑥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形势: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通畅党和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树立正确就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纸币⑦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1、含义:①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2009年高考政治重点知识复习——政治常识部分

2009年高考政治重点知识复习——政治常识部分

2009年高考政治重点知识复习——政治常识部分关键点一: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其首要标志是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社会基础是广大人民;其核心内容和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是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内部实行高度的民主,因此,这种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

另一方面,是对于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专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特点: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新型的民主体现在: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第一、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第二,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新型的专政体现在: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人的专政。

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是坚持国家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

优点:第一、人民民主专政,在概念表述上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第二、在实践上能使人们正确理解我国政权的性质和职能,防止“两个片面性”。

4.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调动人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5.我国的民主政治重在建设(1)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②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③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④⑤☐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2009届高三政治基础考点

2009届高三政治基础考点

2009届高三政治基础考点一、经济常识复习提纲(001~117)001、商品的含义、判断标准002、商品经济的含义、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条件、类型003、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004、价值的含义、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本质属性005006007、为什么说商品生产者要千方百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008、货币产生的四个过程以及产生的根本原因009、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是如何决定的?010、“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如何理解?01101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什么?013、纸币的含义、产生014、我国人民币的发行权、发行机构、主币和辅币015、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决定(价格总额、流通速度)016、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决定017、物价下跌与通货紧缩的关系是什么?018019、物价上涨的因素020、对待金钱的态度02102202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024、什么是公有制?025、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026、为什么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性质判断标准)027、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028、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一主体地位?029、国有经济的含义、作用、如何发展国有经济?030、集体经济的含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031、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其优越性032、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033、我国现阶段的几种非公有制经济(各自的含义、性质、基础)03403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必然性是什么?如何坚持?036、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一个原则?037、我国的其他分配方式是什么?如何判断?038039、狭义的市场和广义的市场的含义040、市场经济的含义041、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含义、根本决定因素、表现、重要性)、竞争性(含义、存在原因、怎样进行竞争)、法制性(含义、作用、怎样做/态度)和开放性(含义、决定条件)等一般特征以及内在关系。

2009年高考政治生活复习考点归纳

2009年高考政治生活复习考点归纳

2009年高考政治生活复习考点归纳D第2页共20页第3页共20页苏州市高三政治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09.10.09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第4页 共20页(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改革开放条件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复习提示:老教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可以适当让学生感知一下。

5、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1)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而重要的人权;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 (2)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复习提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二、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 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复习提示:走出对“选举权”的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选举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国拥有选举权的主体空前广泛,但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属于下列情况的公民没有选举权:A未满18周岁的公民;B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政治高考考点整合《经济生活》(82个考点)大连市高中政治学科高考指导组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考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2)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3)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③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考点5:货币与财富:(1)货币总是代表着一定的财富,代表着人们过去的劳动。

它本身没有是非善恶的区别。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②要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

③要用之有度。

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

考点6: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通常使用的方式。

包括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①信用卡: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其中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和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和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考点7:外汇与汇率:(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汇率的变化:汇率是经常变化的。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8:价值与价格(1)区别: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产生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

考点9:价值决定价格(1)虽然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考点10: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是指从较长时间看,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与其价值量基本相符,而不是指每次的价格与价值相等。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考点11:供给与需求(1)除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卖方市场就是卖者占主导的市场。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处于有利地位,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即卖方市场。

(3)买方市场是买者占主导的市场。

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争相出售,购买者处于有利地位,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即买方市场。

考点12: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形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形成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考点13: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参看考点15,变通一下)考点1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2)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考点15: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①互为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的商品。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

②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商品。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收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考点16:影响消费的因素(1)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快消费也快;反之,收入增速下降消费增幅也下降。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的预期影响。

如果对于未来收入预期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反之,如果对未来收入预期悲观,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人们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总体水平影响消费水平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商品的消费量。

考点17:消费类型(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18:消费结构(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①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

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考点19:消费心理(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评价:要具体分析,反对盲目从众。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评价:可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但要考虑社会认可和代价,不宜过分标新立异。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评价:受攀比心理影响,是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不可取。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评价: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消费,属于理智的消费,应提倡。

考点20:消费行为——做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①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②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③坚持适度原则,提倡勤俭节约精神。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体现新的发展观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

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②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考点21:生产决定消费(1)人们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

(2)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