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疗法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合集下载
耳针疗法第二讲PPT课件
![耳针疗法第二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3716a06edb6f1aff001fb2.png)
• 前为对耳屏1区 • 中为对耳屏2区 • 后为对耳屏3区 • 对耳屏内侧面为对耳屏4区
31
(七)耳甲18区
• 对耳轮下脚间中、上1/3交界 处为A点;在耳甲内,由耳轮脚 消失处向后作水平线与对耳轮 耳甲缘相交,设交点为D点;设 耳轮脚消失处至D点连线中、后 l/3交界处为B点;设外耳道口 后缘上l/4与下3/4交界处为c 点。
(五)耳屏穴位 4区9穴
• 耳屏分成4区 • 耳屏外侧面分为上、下2等
分 • 上部为耳屏1区 • 下部为耳屏2区 • 将耳屏内侧面分上、下2等
分 • 上部为耳屏3区 • 下部为耳屏4区
30
(六)对耳屏 4区
• 耳屏分成4区。
• 由对屏尖及对屏尖至轮屏切迹连 线之中点,分别向耳垂上线作两 条垂线,将对耳屏外侧面及其后 部分成前、中、后3区
13
(十)耳屏——耳郭 前面的瓣状突起, 又称耳珠。
14
(十一)对耳屏——耳垂上 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
15
(十二)屏上切迹——耳 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 凹陷。
16
(十三)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来自之间的 凹陷。17(十四)轮屏切迹——对耳 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18
(十五)耳甲——是由对 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 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 成凹窝。
32
(八)耳垂部9区
• 耳垂分为9区 • 在耳垂上线至耳垂下缘最低点
之间划两条等距离平行线,于 该平行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 将耳垂分为9个区 • 上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1、2 区、3区 • 中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4、5 区、6区 • 下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7区、 8区、9区
33
(九)耳背 5区
其中消化系统环绕耳 轮脚顺序排列
31
(七)耳甲18区
• 对耳轮下脚间中、上1/3交界 处为A点;在耳甲内,由耳轮脚 消失处向后作水平线与对耳轮 耳甲缘相交,设交点为D点;设 耳轮脚消失处至D点连线中、后 l/3交界处为B点;设外耳道口 后缘上l/4与下3/4交界处为c 点。
(五)耳屏穴位 4区9穴
• 耳屏分成4区 • 耳屏外侧面分为上、下2等
分 • 上部为耳屏1区 • 下部为耳屏2区 • 将耳屏内侧面分上、下2等
分 • 上部为耳屏3区 • 下部为耳屏4区
30
(六)对耳屏 4区
• 耳屏分成4区。
• 由对屏尖及对屏尖至轮屏切迹连 线之中点,分别向耳垂上线作两 条垂线,将对耳屏外侧面及其后 部分成前、中、后3区
13
(十)耳屏——耳郭 前面的瓣状突起, 又称耳珠。
14
(十一)对耳屏——耳垂上 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
15
(十二)屏上切迹——耳 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 凹陷。
16
(十三)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来自之间的 凹陷。17(十四)轮屏切迹——对耳 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18
(十五)耳甲——是由对 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 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 成凹窝。
32
(八)耳垂部9区
• 耳垂分为9区 • 在耳垂上线至耳垂下缘最低点
之间划两条等距离平行线,于 该平行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 将耳垂分为9个区 • 上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1、2 区、3区 • 中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4、5 区、6区 • 下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7区、 8区、9区
33
(九)耳背 5区
其中消化系统环绕耳 轮脚顺序排列
2019年-《耳针疗法》ppt课件-PPT精选文档
![2019年-《耳针疗法》ppt课件-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6684e4031b765ce050814b7.png)
耳轮
耳屏
耳背
耳垂
耳轮
外周耳轮相当于躯干四肢: 耳轮顶端凹陷处叫足趾,颈肩腰腿痛患者宜多 按压耳轮。
肝阳:耳轮结节 耳中:耳轮脚中点
耳尖 直肠:屏上切迹处
耳尖Ear Apex
[部位] 在耳廓向前对
折的上部尖端处,即 耳轮6区、7区交界处。 [主治]发热、高血压、 眼病、肝阳上亢诸症
耳中Ear center
扁桃体Tonsil
[部位] 在耳垂正面 下
部、即耳垂7、8、9 区。
[主治]急慢性扁桃体 炎、咽喉炎、各种原 因引起的发热。
四、耳针的选穴原则
1.辨证选穴 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的理论辨证 选用相关耳穴。如皮肤病,按“肺主 皮毛”的理论,可选用肺穴。
2.经验选穴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选用有效耳穴。 如耳中穴可用于治疗膈肌痉挛、皮
耳穴:皮质下、脑干、枕、肝、肾、内分 泌等。
肾Kidney
[部位] 在对耳轮下脚 下 方 后 部 , 即 耳 甲 10 区。 [主治] 腰痛、耳鸣、 神经衰弱、肾盂肾炎、 遗尿、遗精、阳痿、 早泄、哮喘、月经不 调。
肝
位置:位于耳甲艇的后下部,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的后方 ,胰腺点穴至外腹穴连线的中间处,即耳甲12区。 主治:肝郁胁痛,胸胁闷痛,情绪郁抑,忧郁症,神经衰弱,精 神分裂症,急、慢性肝炎,肝痛,胆囊炎,胆结石,胆绞痛,胆 道蛔虫症,急性结膜炎,疱疹性结合膜炎,头痛,头顶痛,眩晕 ,疟疾,肥胖症等。
枕
位置: 位于对耳屏外侧 面的后部,即对耳屏3区
主治:感冒,头痛,水痘,气管炎,哮喘;恶心,呕 吐;癔病,精神分裂症,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 ,颈项强直,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膀胱炎,手术 后炎症,皮肤病;晕车等。
《耳针疗法》课件
![《耳针疗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bfbc6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d.png)
需要专业培训
耳针疗法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掌握正确的操作 技巧和理论知识。
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与药物治疗比较
耳针疗法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副作 用少的优点,但治疗效果可能不如药 物治疗迅速和显著。
与针灸比较
耳针疗法与传统的针灸疗法相比,具 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但针 灸疗法对于一些复杂病症的治疗效果 可能更为显著。
。
03
新生儿黄疸。
04
小儿营养不良。
五官科疾病
眼科疾病 耳科疾病 鼻科疾病
如近视、远视、青光眼等。 如中耳炎、耳鸣等。 如鼻炎、鼻窦炎等。
04
耳针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操作简便
耳针疗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 的设备和工具,方便在家庭和社
区中实施。
副作用少
与药物治疗相比,耳针疗法通常 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安全性较高
05
耳针疗法的科研进展与未来 展望
科研进展
耳针疗法的理论基础研究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耳针疗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经络理论、脏腑理论等,进一步 揭示了耳针疗法的科学内涵。
临床实践研究
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耳针疗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如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 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耳针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如失眠、焦虑 、抑郁等。
THANKS
临床应用拓展
进一步拓展耳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 ,探索其在更多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 应用价值。在现代 Nhomakorabea学中的应用
疼痛性疾病治疗
耳针疗法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如头痛、颈肩痛 、腰腿痛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治疗
耳针疗法在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如糖尿病、甲 状腺功能亢进等。
针灸耳针学习.pptx
![针灸耳针学习.pptx](https://img.taocdn.com/s3/m/b568c06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a.png)
量增加,形成良导点作为耳穴刺激点。
第8页/共15页
防治疾病
适应范围 选穴原则
第9页/共15页
适应范围
❖ 1.疼痛性病症 ❖ 2.炎症性病症 ❖ 3.功能紊乱性疾病 ❖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 6.传染病 ❖ 7.各种慢性病 ❖ 其他:针刺麻醉、妇科疾病、预防感冒、晕车、晕船、 ❖ 输液反应、戒烟、减肥。
耳 经络 脏腑
病候反应 第3页/共15页
耳郭表面解剖
二轮:耳轮、对耳轮
二 二屏:耳屏、对耳屏
二根:上耳根、下耳根
三 三个切迹:屏上、屏间、屏轮
三个脚:耳轮脚、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
四个凹窝:三角窝、耳舟、
四
耳甲艇、耳甲腔
一个耳轮结节
四个一 一个外耳道口
一个耳背沟
一个耳垂
二轮三脚四间窝,
二屏三切四分一。
丸 ❖ 不受条件限制,便于持续刺激。
操作
法 材料准备:籽、胶布、耳压板 消毒:酒精 贴压 贴敷 按压:1~2min/穴 嘱:3~5次/天,~1min/次/穴
第13页/共15页
注意事项
❖ 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 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针。 ❖ 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 ❖ 年老体弱、有严重器质性疾病、高血压病者,刺激量不宜 ❖ 过大。 ❖ 防止晕针,及时处理。 ❖ 肢体活动障碍及挫伤的患者,在耳针留针期间,应配合适 ❖ 量的肢体活动和功能锻炼。
第4页/共15页
耳穴的分布规律
倒置的胎儿
❖ 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 ❖ 与上肢相对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舟 ❖ 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对耳轮体 ❖ 部和对耳轮上、下脚
与内脏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甲
第8页/共15页
防治疾病
适应范围 选穴原则
第9页/共15页
适应范围
❖ 1.疼痛性病症 ❖ 2.炎症性病症 ❖ 3.功能紊乱性疾病 ❖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 6.传染病 ❖ 7.各种慢性病 ❖ 其他:针刺麻醉、妇科疾病、预防感冒、晕车、晕船、 ❖ 输液反应、戒烟、减肥。
耳 经络 脏腑
病候反应 第3页/共15页
耳郭表面解剖
二轮:耳轮、对耳轮
二 二屏:耳屏、对耳屏
二根:上耳根、下耳根
三 三个切迹:屏上、屏间、屏轮
三个脚:耳轮脚、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
四个凹窝:三角窝、耳舟、
四
耳甲艇、耳甲腔
一个耳轮结节
四个一 一个外耳道口
一个耳背沟
一个耳垂
二轮三脚四间窝,
二屏三切四分一。
丸 ❖ 不受条件限制,便于持续刺激。
操作
法 材料准备:籽、胶布、耳压板 消毒:酒精 贴压 贴敷 按压:1~2min/穴 嘱:3~5次/天,~1min/次/穴
第13页/共15页
注意事项
❖ 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 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针。 ❖ 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 ❖ 年老体弱、有严重器质性疾病、高血压病者,刺激量不宜 ❖ 过大。 ❖ 防止晕针,及时处理。 ❖ 肢体活动障碍及挫伤的患者,在耳针留针期间,应配合适 ❖ 量的肢体活动和功能锻炼。
第4页/共15页
耳穴的分布规律
倒置的胎儿
❖ 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 ❖ 与上肢相对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舟 ❖ 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对耳轮体 ❖ 部和对耳轮上、下脚
与内脏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甲
耳针临床应用-杨佃会PPT课件
![耳针临床应用-杨佃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c03ea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5.png)
禁忌症
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高热患者以及耳部炎症、冻伤等人群不宜使用耳针治疗 。
05
耳针的临床研究与案例分享
耳针的临床研究
1 2 3
耳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对比耳针与常规药物治疗 失眠的效果,发现耳针治疗失眠具有显著疗效, 且无副作用。
耳针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针对慢性疼痛患者,采用耳针治疗并观察其疗效, 发现耳针能有效缓解慢性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 量。
失眠
刺激耳部穴位,调节睡眠 质量,改善失眠症状。
妇儿科病症治疗
痛经
小儿厌食
刺激耳部穴位,缓解痛经症状,减轻 患者痛苦。
刺激耳部穴位,改善小儿厌食症状, 提高食欲。
小儿腹泻
通过刺激耳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症 状,改善肠胃功能。
五官科病症治疗
过敏性鼻炎
刺激耳部穴位,缓解过敏性鼻炎 症状,如鼻塞、鼻痒、打喷嚏等。
提高耳针临床应用水平
加强耳针临床应用规范的研究和制定,提高耳针 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耳针治疗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同时,加强耳针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结合 应用,以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扩大耳针治疗疾病的范围
目前耳针主要应用于疼痛管理和一些慢性病症的 治疗。未来研究可以尝试探索耳针在治疗其他疾 病方面的疗效,如神经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
耳针临床应用-杨佃会ppt 课件
• 引言 • 耳针的基本知识 • 耳针的临床应用 • 耳针的疗效与优势 • 耳针的临床研究与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耳针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 过刺激耳朵特定穴位来达到调节 身体功能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02
耳针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的 特点,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 广泛应用。
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高热患者以及耳部炎症、冻伤等人群不宜使用耳针治疗 。
05
耳针的临床研究与案例分享
耳针的临床研究
1 2 3
耳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对比耳针与常规药物治疗 失眠的效果,发现耳针治疗失眠具有显著疗效, 且无副作用。
耳针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针对慢性疼痛患者,采用耳针治疗并观察其疗效, 发现耳针能有效缓解慢性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 量。
失眠
刺激耳部穴位,调节睡眠 质量,改善失眠症状。
妇儿科病症治疗
痛经
小儿厌食
刺激耳部穴位,缓解痛经症状,减轻 患者痛苦。
刺激耳部穴位,改善小儿厌食症状, 提高食欲。
小儿腹泻
通过刺激耳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症 状,改善肠胃功能。
五官科病症治疗
过敏性鼻炎
刺激耳部穴位,缓解过敏性鼻炎 症状,如鼻塞、鼻痒、打喷嚏等。
提高耳针临床应用水平
加强耳针临床应用规范的研究和制定,提高耳针 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耳针治疗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同时,加强耳针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结合 应用,以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扩大耳针治疗疾病的范围
目前耳针主要应用于疼痛管理和一些慢性病症的 治疗。未来研究可以尝试探索耳针在治疗其他疾 病方面的疗效,如神经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
耳针临床应用-杨佃会ppt 课件
• 引言 • 耳针的基本知识 • 耳针的临床应用 • 耳针的疗效与优势 • 耳针的临床研究与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耳针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 过刺激耳朵特定穴位来达到调节 身体功能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02
耳针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的 特点,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 广泛应用。
耳针疗法分析ppt课件
![耳针疗法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9fa74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9.png)
推拿基础手法
推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患者的某一 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适用于头面、四肢、胸腹背部。具有疏风散寒、活血 化瘀、理气止痛、舒筋通络的功能。
拿法
以大拇指与其他四指 中的任意一指或几指相对,提拿起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一拿一放地交替进行。适用于颈项、肩背和四肢。其功能为开窍醒神、 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
坐骨神经痛
扭挫伤落枕
急性扁桃体炎
盆腔炎
风湿性关节炎
面神经炎
眩晕症
心律不齐
高血压
多汗症
肠功能紊乱
月经不调
遗尿
神经衰弱
过敏性鼻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
戒烟减肥
耳郭湿疹
习惯性流产的孕妇
耳针选项穴处方原则
1、根据病变部位选穴2、根据中医理论辨证选穴3、根据现代医学理论选穴4、根据临床经验选穴
耳针的操作方法
望耳:皮肤溃疡、炎症、破损不能使用寻找反应点:找痛点、特定反应点消毒:皮肤消毒针刺或贴耳 手法:补、泻出针/换药籽
打法
作。
以手五指微曲,形成 空心虚掌,稍用力在 病 人的患处作拍打动作常用于颈肩、腰背、 四肢。具有疏理气机、活血通络的功能。
滚法
用手背部的近小指侧部分压按在一定的体表部位上,以腕部作前、后、左、右连续不断滚动的手法。适用于肩背、腰臀、 四肢等肌肉丰富部位。具有舒筋活血、滑利 关节、缓解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擦法
以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在病人较长的一段体表上作快速的来回摩擦。多配以推拿介质,如红花油、葱姜水等。该法具有振奋阳气,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祛风散寒、理筋止疼、健脾和胃 的功效。
搓法
以两手掌夹住病人的肢体,相对用力作快速的搓揉,在搓动的过程中,作上下的往返移动。该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多用于四肢,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
推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患者的某一 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适用于头面、四肢、胸腹背部。具有疏风散寒、活血 化瘀、理气止痛、舒筋通络的功能。
拿法
以大拇指与其他四指 中的任意一指或几指相对,提拿起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一拿一放地交替进行。适用于颈项、肩背和四肢。其功能为开窍醒神、 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
坐骨神经痛
扭挫伤落枕
急性扁桃体炎
盆腔炎
风湿性关节炎
面神经炎
眩晕症
心律不齐
高血压
多汗症
肠功能紊乱
月经不调
遗尿
神经衰弱
过敏性鼻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
戒烟减肥
耳郭湿疹
习惯性流产的孕妇
耳针选项穴处方原则
1、根据病变部位选穴2、根据中医理论辨证选穴3、根据现代医学理论选穴4、根据临床经验选穴
耳针的操作方法
望耳:皮肤溃疡、炎症、破损不能使用寻找反应点:找痛点、特定反应点消毒:皮肤消毒针刺或贴耳 手法:补、泻出针/换药籽
打法
作。
以手五指微曲,形成 空心虚掌,稍用力在 病 人的患处作拍打动作常用于颈肩、腰背、 四肢。具有疏理气机、活血通络的功能。
滚法
用手背部的近小指侧部分压按在一定的体表部位上,以腕部作前、后、左、右连续不断滚动的手法。适用于肩背、腰臀、 四肢等肌肉丰富部位。具有舒筋活血、滑利 关节、缓解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擦法
以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在病人较长的一段体表上作快速的来回摩擦。多配以推拿介质,如红花油、葱姜水等。该法具有振奋阳气,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祛风散寒、理筋止疼、健脾和胃 的功效。
搓法
以两手掌夹住病人的肢体,相对用力作快速的搓揉,在搓动的过程中,作上下的往返移动。该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多用于四肢,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
中医护理技术之耳针法课件
![中医护理技术之耳针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d2a84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3.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
3
耳针法可以缓解腰
椎间盘突出症引起
的腰部疼痛、麻木
等症状。
关节炎:耳针法可
4
以缓解关节炎引起
的关节疼痛、肿胀
等症状。
肌肉疼痛:耳针法
5
可以缓解肌肉疼痛、
紧张等症状。
神经痛:耳针法可
6
以缓解神经痛引起
的疼痛、麻木等症
状。
耳针法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耳针法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调整
A
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失眠的
02
耳针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 应用:如胃炎、肠炎、便秘
等
03
耳针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 应用:如感冒、咳嗽、哮喘
等
04
耳针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 应用:如失眠、焦虑、抑郁
等
05
耳针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如湿疹、皮炎、痤疮等
06
耳针法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如疲劳、眩晕、耳鸣等
耳 针 进法 展的 研 究
耳针法的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对耳针法的研究:从解剖学、生理学、病 理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
耳针法的临床应用:在疼痛、失眠、焦虑、抑郁等 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耳针法的作用机理: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调节神经、 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功能
耳针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和科 学研究,证明耳针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耳针法的发展趋势
适度刺激:根据患者情况, 选择适当的刺激强度和频率
观察反应:操作过程中,密 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 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
避免感染:操作后,保持 耳部清洁,避免感染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了解 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耳针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01
(医学课件)耳针疗法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耳针疗法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8ceb384b35eefdc8d3337f.png)
Auricular Acupuncture
耳针疗法
.
1
耳针概况
耳针是在耳郭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刺激方 法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其治疗范围较广, 操作方便,并可用于针刺麻醉,对疾病的 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2
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 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 论和方法等记载。近30多年来,通过大量 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耳穴诊治方法迅 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耳穴诊治体系。
. 29
以耳甲腔中央为圆心,圆心与BC线间距离 的l/2为半径作圆,该圆形区域为耳甲15区。 过15区最高点及最低点分别向外耳门后壁 作两条切线,切线间为耳甲16区。15、16 区周围为耳甲14区。将外耳门的最低点与 对耳屏耳甲缘中点相连,再将该线以下的 耳甲腔部分为上、下2等份,上1/2为耳甲 17区,下1/2为耳甲18区。
.
44
7.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 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有改善症状、 减轻痛苦的作用。耳针除上述病症外, 还可用于针刺麻醉中(耳针麻醉)。也 可用于妇产科方面,如催产、催乳等。 也能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 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还可用于 戒烟、减肥,国外还用于戒毒等。
.
10
对耳轮体对耳轮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体部 分。 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 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前分支的部分。 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 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
11
耳屏耳廓前方呈瓣状的隆起。 屏上切迹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陷处。 对耳屏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 屏间切迹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耳针疗法
.
1
耳针概况
耳针是在耳郭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刺激方 法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其治疗范围较广, 操作方便,并可用于针刺麻醉,对疾病的 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2
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 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 论和方法等记载。近30多年来,通过大量 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耳穴诊治方法迅 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耳穴诊治体系。
. 29
以耳甲腔中央为圆心,圆心与BC线间距离 的l/2为半径作圆,该圆形区域为耳甲15区。 过15区最高点及最低点分别向外耳门后壁 作两条切线,切线间为耳甲16区。15、16 区周围为耳甲14区。将外耳门的最低点与 对耳屏耳甲缘中点相连,再将该线以下的 耳甲腔部分为上、下2等份,上1/2为耳甲 17区,下1/2为耳甲18区。
.
44
7.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 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有改善症状、 减轻痛苦的作用。耳针除上述病症外, 还可用于针刺麻醉中(耳针麻醉)。也 可用于妇产科方面,如催产、催乳等。 也能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 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还可用于 戒烟、减肥,国外还用于戒毒等。
.
10
对耳轮体对耳轮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体部 分。 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 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前分支的部分。 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 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
11
耳屏耳廓前方呈瓣状的隆起。 屏上切迹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陷处。 对耳屏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 屏间切迹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耳诊疗法PPT课件
![耳诊疗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855b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a.png)
发展历程
耳朵与人体各部位存在密切联系,通过观察耳朵的形态、色泽、纹理等变化,可以判断身体各部位的健康状况。
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可以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原理
耳诊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头痛、失眠、高血压、糖尿病等。
适用范围
耳部炎症、冻伤、溃疡等病变,以及孕妇、心脏病患者等特定人群不宜使用耳诊疗法。
耳诊检查
根据耳诊结果,分析患者失眠的原因,如心火旺盛、肝郁气滞等。
诊断结果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耳穴压豆治疗方案,包括选穴、贴压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治疗方案
02Biblioteka 01030405
注意事项讲解
强调耳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贴压时间、按压力度、防止感染等。
贴压方法演示
详细演示耳穴压豆的贴压方法,包括选穴、消毒、贴压、按压等步骤。
耳穴定位演示
演示如何准确找到治疗失眠、颈椎病等相关耳穴的位置。
演示前准备
介绍演示目的、所需物品及注意事项等。
耳诊检查演示
展示如何对患者耳部进行详细检查,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禁忌症
02
CHAPTER
耳部结构与功能
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其形态有利于声波聚集并导向外耳道。
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道,其长度和直径适中,有利于声波传导并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两部分。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主要功能是传导声波至内耳,同时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
耳诊疗法PPT课件
目录
耳诊疗法概述耳部结构与功能耳诊方法及技巧常见疾病在耳部表现及诊断依据耳穴压豆治疗原理及操作规范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耳朵与人体各部位存在密切联系,通过观察耳朵的形态、色泽、纹理等变化,可以判断身体各部位的健康状况。
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可以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原理
耳诊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头痛、失眠、高血压、糖尿病等。
适用范围
耳部炎症、冻伤、溃疡等病变,以及孕妇、心脏病患者等特定人群不宜使用耳诊疗法。
耳诊检查
根据耳诊结果,分析患者失眠的原因,如心火旺盛、肝郁气滞等。
诊断结果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耳穴压豆治疗方案,包括选穴、贴压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治疗方案
02Biblioteka 01030405
注意事项讲解
强调耳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贴压时间、按压力度、防止感染等。
贴压方法演示
详细演示耳穴压豆的贴压方法,包括选穴、消毒、贴压、按压等步骤。
耳穴定位演示
演示如何准确找到治疗失眠、颈椎病等相关耳穴的位置。
演示前准备
介绍演示目的、所需物品及注意事项等。
耳诊检查演示
展示如何对患者耳部进行详细检查,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禁忌症
02
CHAPTER
耳部结构与功能
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其形态有利于声波聚集并导向外耳道。
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道,其长度和直径适中,有利于声波传导并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两部分。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主要功能是传导声波至内耳,同时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
耳诊疗法PPT课件
目录
耳诊疗法概述耳部结构与功能耳诊方法及技巧常见疾病在耳部表现及诊断依据耳穴压豆治疗原理及操作规范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耳针治疗失眠演示精品PPT课件
![耳针治疗失眠演示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b25db449649b6648d74799.png)
沟。 ❖ 对耳轮下脚沟 对耳轮下脚在耳背呈现的凹
沟。 ❖ 耳轮脚沟 耳轮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 3.耳根 ❖ 上耳根 耳廓与头部相连的最上部。 ❖ 下耳根 耳廓与头部相连的最下部。
(二)耳穴的分布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犹如一个倒 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具体分布规律:与面颊相应的 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 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 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耳穴在 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耳针治疗失眠技术
耳针是指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防
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 方便,在临床上根据耳穴形、色变化和病理 反应,对疾病的诊断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为了促进耳穴应用发展与研究,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分 别于1992年和2009年两次颁布和实施了《耳 穴名称与定位》的国家标准。
肺
❖ [穴名] 内分泌
❖ [定位] 屏间切迹内, 耳甲腔的前下部, 即耳甲18区。
❖ [主治] 痛经,月经 不调,更年期综合 征,痤疮,间日疟, 糖尿病。
内分泌
❖ [穴名] 眼 ❖ [定位] 在耳垂正
面中央部。 ❖ [主治] 假性近视
,目赤肿痛,迎 风流泪。
眼
❖ 9.耳背穴位
❖ [穴名]耳背沟(降压沟)
❖ [主治] 痛经, 月经不调,白带 过多,功能性子 宫出血,遗精, 阳痿,早泄。
内生殖器
❖ [穴名] 神门
神门
❖ [定位] 在三角窝 后1/3的上部。
❖ [主治] 失眠、多 梦、各种痛症, 咳嗽,哮喘,眩 晕,高血压,过 敏性疾病,戒断 综合症。
❖ [穴名] 肾上腺
沟。 ❖ 耳轮脚沟 耳轮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 3.耳根 ❖ 上耳根 耳廓与头部相连的最上部。 ❖ 下耳根 耳廓与头部相连的最下部。
(二)耳穴的分布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犹如一个倒 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具体分布规律:与面颊相应的 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 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 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耳穴在 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耳针治疗失眠技术
耳针是指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防
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 方便,在临床上根据耳穴形、色变化和病理 反应,对疾病的诊断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为了促进耳穴应用发展与研究,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分 别于1992年和2009年两次颁布和实施了《耳 穴名称与定位》的国家标准。
肺
❖ [穴名] 内分泌
❖ [定位] 屏间切迹内, 耳甲腔的前下部, 即耳甲18区。
❖ [主治] 痛经,月经 不调,更年期综合 征,痤疮,间日疟, 糖尿病。
内分泌
❖ [穴名] 眼 ❖ [定位] 在耳垂正
面中央部。 ❖ [主治] 假性近视
,目赤肿痛,迎 风流泪。
眼
❖ 9.耳背穴位
❖ [穴名]耳背沟(降压沟)
❖ [主治] 痛经, 月经不调,白带 过多,功能性子 宫出血,遗精, 阳痿,早泄。
内生殖器
❖ [穴名] 神门
神门
❖ [定位] 在三角窝 后1/3的上部。
❖ [主治] 失眠、多 梦、各种痛症, 咳嗽,哮喘,眩 晕,高血压,过 敏性疾病,戒断 综合症。
❖ [穴名] 肾上腺
第八章-耳针-头皮针-腕踝针(1)PPT课件
![第八章-耳针-头皮针-腕踝针(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a3ff21f90f76c660371a4d.png)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肠炎、 荨麻疹等能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
-
19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如单纯性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绝经期综合征等,
耳针有减肥、改善症状,减少常规服药量等辅助治疗 作用。
(6)传染病: 如对菌痢、疟疾等,耳针能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
34
3.高血压病 头皮针对I期高血压病以及肝阳上亢、阴 阳两虚型的降压效果较好。一般以顶中线、额中线、 额旁1线等顶区和额区的治疗线为主,沿皮进针后,用 缓慢平和的手法,取得局部针感后,留针1~2小时, 并配合意守丹田、形体放松等,即可获效。
四 头皮针作用原理
(一)头皮针的经络理论基础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头者,精明之府。”
用;
3 进针宜迅速,避开发囊、瘢痕。 4 有脑出血病史者,宜谨慎使用头皮针。
-
33
(三)头皮针处方示例
1.中风偏瘫 是目前临床报道最多的头皮针适应症, 用头皮针治疗常可迅速提高瘫痪肢体肌力,改善肌张
力,不同程度地恢复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可以用顶 颞前斜线(瘫肢对侧)为主,配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 2线等,用抽提法和进插法来进行治疗。
(一)在诊断方面的应用 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耳郭 相应区域出现各种反应,这种病理性反应可以表现为 变形、变色、脱屑、丘疹、压痛敏感、皮肤低电阻等。 这些现象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但仅仅是其辅助 作用,不能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1 望诊法 2 压痛法 3 皮肤电阻测定法
-
15
4 注意事项:
(二)耳郭与脏腑的关系 《素问·金匮真言论》: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
于耳,藏精于心。”
如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肠炎、 荨麻疹等能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
-
19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如单纯性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绝经期综合征等,
耳针有减肥、改善症状,减少常规服药量等辅助治疗 作用。
(6)传染病: 如对菌痢、疟疾等,耳针能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
34
3.高血压病 头皮针对I期高血压病以及肝阳上亢、阴 阳两虚型的降压效果较好。一般以顶中线、额中线、 额旁1线等顶区和额区的治疗线为主,沿皮进针后,用 缓慢平和的手法,取得局部针感后,留针1~2小时, 并配合意守丹田、形体放松等,即可获效。
四 头皮针作用原理
(一)头皮针的经络理论基础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头者,精明之府。”
用;
3 进针宜迅速,避开发囊、瘢痕。 4 有脑出血病史者,宜谨慎使用头皮针。
-
33
(三)头皮针处方示例
1.中风偏瘫 是目前临床报道最多的头皮针适应症, 用头皮针治疗常可迅速提高瘫痪肢体肌力,改善肌张
力,不同程度地恢复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可以用顶 颞前斜线(瘫肢对侧)为主,配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 2线等,用抽提法和进插法来进行治疗。
(一)在诊断方面的应用 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耳郭 相应区域出现各种反应,这种病理性反应可以表现为 变形、变色、脱屑、丘疹、压痛敏感、皮肤低电阻等。 这些现象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但仅仅是其辅助 作用,不能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1 望诊法 2 压痛法 3 皮肤电阻测定法
-
15
4 注意事项:
(二)耳郭与脏腑的关系 《素问·金匮真言论》: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
于耳,藏精于心。”
耳针疗法介绍ppt课件
![耳针疗法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15a8b31eb91a37f0115c33.png)
精选ppt课件2021
1
概述
定义 来源与发展
古籍记载 耳脉 《阴阳十一脉灸经》─《内经》手少阳三焦 《灵枢五邪》 ……恶血在内,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备急千金要方》 艾灸耳后阳维穴-风聋雷鸣 《针灸大成》 艾灸耳尖治疗眼生翳膜
民间 针刺耳轮-痄腮/砭石刺耳-斑疹/刺耳垂-红眼病 国外 古希腊 割耳后血管-阳萎不育
3
一、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脏腑联系
《厘正按摩要术》提出耳分五脏
经络联系
手三阳、足少阳经脉、经别入耳中,足阳明、足太 阳-耳前、耳上角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 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灵枢 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研究显示 刺激相应耳穴可诱发循经感传
耳部存在十精二选pp经t课件脉20相21 应的路线
采用光照、手触、棒压刺激耳穴时, 桡动脉幅值、频率变化明显者,表示相 应部位的病理变化
精选ppt课件2021
24
五、耳针的临床应用
(二)选穴原则
按相应部位 眼病-眼,子宫肌瘤-子宫 按脏腑辨证 眼病-肝 按经络辨证 眼病-胆/胃/膀胱 面瘫-胃经
腰痛-膀胱经
按现代医学 月经不调—内分泌
过敏性疾病-肾上腺
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2)耳尖
部位 耳郭向前对折的尖端 耳轮6/7区交界
主治 发热、高血压、眼病、 肝阳上亢诸症
精选ppt课件2021
9
(二)耳舟穴位 6区6穴
3)风溪
部位 耳舟内 1、2区之间 主治 风证(皮肤病、外感、
眩晕、过敏性鼻炎等)
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精选ppt课件2021
10
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1
概述
定义 来源与发展
古籍记载 耳脉 《阴阳十一脉灸经》─《内经》手少阳三焦 《灵枢五邪》 ……恶血在内,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备急千金要方》 艾灸耳后阳维穴-风聋雷鸣 《针灸大成》 艾灸耳尖治疗眼生翳膜
民间 针刺耳轮-痄腮/砭石刺耳-斑疹/刺耳垂-红眼病 国外 古希腊 割耳后血管-阳萎不育
3
一、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脏腑联系
《厘正按摩要术》提出耳分五脏
经络联系
手三阳、足少阳经脉、经别入耳中,足阳明、足太 阳-耳前、耳上角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 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灵枢 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研究显示 刺激相应耳穴可诱发循经感传
耳部存在十精二选pp经t课件脉20相21 应的路线
采用光照、手触、棒压刺激耳穴时, 桡动脉幅值、频率变化明显者,表示相 应部位的病理变化
精选ppt课件2021
24
五、耳针的临床应用
(二)选穴原则
按相应部位 眼病-眼,子宫肌瘤-子宫 按脏腑辨证 眼病-肝 按经络辨证 眼病-胆/胃/膀胱 面瘫-胃经
腰痛-膀胱经
按现代医学 月经不调—内分泌
过敏性疾病-肾上腺
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2)耳尖
部位 耳郭向前对折的尖端 耳轮6/7区交界
主治 发热、高血压、眼病、 肝阳上亢诸症
精选ppt课件2021
9
(二)耳舟穴位 6区6穴
3)风溪
部位 耳舟内 1、2区之间 主治 风证(皮肤病、外感、
眩晕、过敏性鼻炎等)
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精选ppt课件2021
10
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针疗法
10
1.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也是人体各部分的 生理、病理变化在耳廓上的反应点 2. 耳穴在临床上,除用各种方法刺激耳穴进行治疗疾 病,外还可以从耳穴的望诊、电测定等,观察异其常
耳穴运用
变化以协助诊断疾病。
3. 耳穴的适应证广,运用方便,为医师和患者都乐于 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 4. 在针刺麻醉领域中,应用耳针麻醉占有高比重地位。
耳 ”。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救卒死而目闭者,捣薤汁灌之
“ 取耳中孔上横梁(现今的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 ”。
耳针疗法 5
一、耳与经络的关系
耳与经络关系密切,早在2000多年前的医学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就记述了
“ 耳脉 ”。
《内经-灵枢》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手太阳、 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 前、至耳上角。
耳针疗法 9
1. 人体经脉,五脏六腑皆有络于耳者,因此耳部和
结论
全身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为运用耳部
作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体十论根据,因而创立了 耳针疗法。
2. 耳针和耳穴是在针灸学术基本理论指导下,逐渐
发展起来的。 3. 为便于国际间的研究学习交流,讲义所述耳穴名 称和定位标准皆根据: 《耳穴名称与部位国家标准方案》。
耳针疗法 4
耳针疗法
耳穴治病历代悠久,有医学文献记载以耳治病
《灵枢-五邪》 “ 邪在肝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
《灵枢-厥病》
《灵枢-师传》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 耳聋无闻,取耳中 ”(听宫 、角孙)
篇有 “视耳好恶” 以诊察肾脏的记载。 秦越人治尸厥 “以管吹其耳 ”。
春秋战-国张仲景
耳针疗法 “ 膀胱 ” 或 “胰胆” 穴;牙痛取 “大肠” 穴等。 13
耳针的选穴原则
4. 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 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如 “ 交感 ”、 “ 肾上腺 ”、“ 内分泌 ”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 现代医学理论一致,故 在选穴时应考虑其功能,如炎性疾 病取 “ 肾上腺 ”穴。 5. 按临床经验取穴 临床实践发现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如 “ 外生殖器 ” 穴可治疗腰腿痛。
肠胃之所生也”
耳针疗法 8
《厘正按摩要术》将耳廓分心肝脾肺肾五部
耳与脏腑的关系ຫໍສະໝຸດ “ 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
耳背玉楼属肝 ”。综观上述说明,十二经脉循行皆通
过耳部,耳与人体经络脏腑耳有密切关系在生理功能
上是息息相关的。
在临床可通过观察耳廓形态和色泽的改变,来判断脏 腑的病理变化或诊断疾病。可见,耳不仅与脏腑的生 理活动有关,而且在病理变化上也是不可分割的。
PPT内容可自行编辑
耳针疗法
主讲:XX XX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
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 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 - 孙思邈
PPT内容可自行编辑
开始上课!
概述:耳针是在耳廓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达防 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且对疾病 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运用耳穴诊治疾病,早在《灵枢 • 五邪》篇就有记载:“邪 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唐代《干金 要方》有取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 历代医学文献也有介绍用针、灸、吸、按摩、耳道塞药、吹 药等方法刺激耳廓以防治疾病,及以望、触耳廓诊断疾病的 记载,并一直为很多医家所应用。这些说明,我国利用耳穴 诊治疾病的历史已相当悠久。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
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
据《内经》、《难经》等书记载,耳与五脏均有生理功能 上的联系。
耳针疗法 7
二、耳与脏腑的关系
《灵枢-脉度》 矣 ”;
“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素问-金匮直言论》 有生理联系
“(心)开窍于耳 ”,意指耳与心肾
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都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而与耳相联系。因此,十二 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
奇经八脉中阴跷、阳跷脉并两侧阴阳 “入耳后”阳维脉联络诸阳经也 “循头 入耳”
《灵枢 • 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耳针疗法 6
《灵枢-经脉》
耳与经络的关系
“ 手足少阳之脉…上项,系耳后,出耳上角,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手太阳之脉,...却入耳中;足阳明之脉,...上耳 前;足太阳之脉,至耳上角;手阳明之别,…入耳,合于 宗经。”
耳针疗法 14
耳针的操作方法
1. 毫针法
一、体位 坐或卧位,如年老体弱、病重或精神紧张者宜采用卧位,
针具选用 26~30号粗细 0.5~1寸长的不锈钢针
4. 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 更年期综合征等。
5. 其他:催乳、催产,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
耳针疗法 12
耳针的选穴原则
1. 按相应部位取穴 当机体患病时,在耳廓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 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 “ 胃 ” 穴等。 2. 按脏腑辨证取穴 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进行 辨证取穴如脱发取 “肾” 穴,皮肤病取 “ 肺 ”、“ 大肠 ” 穴等。 3. 按经络辨证取穴 即根据十二经脉循行和其病候选取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
耳针疗法 11
耳穴适应症
耳穴治病特点:广、廉、简、验、无副作用。 1. 疼痛性疾病:扭、挫伤、头痛和神经性疼痛 2. 炎性及传染病: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 流感、百日咳、菌痢、腮腺炎。
3. 功能紊乱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眩晕综合征、高血压、心律不齐、神 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结肠炎、 紫癜。
《证治准绳》“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 《灵枢-海论》“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 《难经-四十难》 “ 肺主 声,令耳闻声;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 ” 《素问脏器法时论》 “ 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 ”; 《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头痛耳鸣;九窍不利,
10
1.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也是人体各部分的 生理、病理变化在耳廓上的反应点 2. 耳穴在临床上,除用各种方法刺激耳穴进行治疗疾 病,外还可以从耳穴的望诊、电测定等,观察异其常
耳穴运用
变化以协助诊断疾病。
3. 耳穴的适应证广,运用方便,为医师和患者都乐于 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 4. 在针刺麻醉领域中,应用耳针麻醉占有高比重地位。
耳 ”。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救卒死而目闭者,捣薤汁灌之
“ 取耳中孔上横梁(现今的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 ”。
耳针疗法 5
一、耳与经络的关系
耳与经络关系密切,早在2000多年前的医学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就记述了
“ 耳脉 ”。
《内经-灵枢》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手太阳、 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 前、至耳上角。
耳针疗法 9
1. 人体经脉,五脏六腑皆有络于耳者,因此耳部和
结论
全身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为运用耳部
作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体十论根据,因而创立了 耳针疗法。
2. 耳针和耳穴是在针灸学术基本理论指导下,逐渐
发展起来的。 3. 为便于国际间的研究学习交流,讲义所述耳穴名 称和定位标准皆根据: 《耳穴名称与部位国家标准方案》。
耳针疗法 4
耳针疗法
耳穴治病历代悠久,有医学文献记载以耳治病
《灵枢-五邪》 “ 邪在肝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
《灵枢-厥病》
《灵枢-师传》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 耳聋无闻,取耳中 ”(听宫 、角孙)
篇有 “视耳好恶” 以诊察肾脏的记载。 秦越人治尸厥 “以管吹其耳 ”。
春秋战-国张仲景
耳针疗法 “ 膀胱 ” 或 “胰胆” 穴;牙痛取 “大肠” 穴等。 13
耳针的选穴原则
4. 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 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如 “ 交感 ”、 “ 肾上腺 ”、“ 内分泌 ”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 现代医学理论一致,故 在选穴时应考虑其功能,如炎性疾 病取 “ 肾上腺 ”穴。 5. 按临床经验取穴 临床实践发现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如 “ 外生殖器 ” 穴可治疗腰腿痛。
肠胃之所生也”
耳针疗法 8
《厘正按摩要术》将耳廓分心肝脾肺肾五部
耳与脏腑的关系ຫໍສະໝຸດ “ 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
耳背玉楼属肝 ”。综观上述说明,十二经脉循行皆通
过耳部,耳与人体经络脏腑耳有密切关系在生理功能
上是息息相关的。
在临床可通过观察耳廓形态和色泽的改变,来判断脏 腑的病理变化或诊断疾病。可见,耳不仅与脏腑的生 理活动有关,而且在病理变化上也是不可分割的。
PPT内容可自行编辑
耳针疗法
主讲:XX XX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
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 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 - 孙思邈
PPT内容可自行编辑
开始上课!
概述:耳针是在耳廓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达防 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且对疾病 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运用耳穴诊治疾病,早在《灵枢 • 五邪》篇就有记载:“邪 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唐代《干金 要方》有取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 历代医学文献也有介绍用针、灸、吸、按摩、耳道塞药、吹 药等方法刺激耳廓以防治疾病,及以望、触耳廓诊断疾病的 记载,并一直为很多医家所应用。这些说明,我国利用耳穴 诊治疾病的历史已相当悠久。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
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
据《内经》、《难经》等书记载,耳与五脏均有生理功能 上的联系。
耳针疗法 7
二、耳与脏腑的关系
《灵枢-脉度》 矣 ”;
“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素问-金匮直言论》 有生理联系
“(心)开窍于耳 ”,意指耳与心肾
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都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而与耳相联系。因此,十二 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
奇经八脉中阴跷、阳跷脉并两侧阴阳 “入耳后”阳维脉联络诸阳经也 “循头 入耳”
《灵枢 • 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耳针疗法 6
《灵枢-经脉》
耳与经络的关系
“ 手足少阳之脉…上项,系耳后,出耳上角,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手太阳之脉,...却入耳中;足阳明之脉,...上耳 前;足太阳之脉,至耳上角;手阳明之别,…入耳,合于 宗经。”
耳针疗法 14
耳针的操作方法
1. 毫针法
一、体位 坐或卧位,如年老体弱、病重或精神紧张者宜采用卧位,
针具选用 26~30号粗细 0.5~1寸长的不锈钢针
4. 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 更年期综合征等。
5. 其他:催乳、催产,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
耳针疗法 12
耳针的选穴原则
1. 按相应部位取穴 当机体患病时,在耳廓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 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 “ 胃 ” 穴等。 2. 按脏腑辨证取穴 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进行 辨证取穴如脱发取 “肾” 穴,皮肤病取 “ 肺 ”、“ 大肠 ” 穴等。 3. 按经络辨证取穴 即根据十二经脉循行和其病候选取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
耳针疗法 11
耳穴适应症
耳穴治病特点:广、廉、简、验、无副作用。 1. 疼痛性疾病:扭、挫伤、头痛和神经性疼痛 2. 炎性及传染病: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 流感、百日咳、菌痢、腮腺炎。
3. 功能紊乱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眩晕综合征、高血压、心律不齐、神 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结肠炎、 紫癜。
《证治准绳》“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 《灵枢-海论》“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 《难经-四十难》 “ 肺主 声,令耳闻声;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 ” 《素问脏器法时论》 “ 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 ”; 《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头痛耳鸣;九窍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