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咏梅 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词中的意象,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3)了解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词的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2)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词的朗读和背诵。
2. 词中意象的分析。
3. 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词中难点词语的解释。
2. 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诗词原文及注释。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陆游诗词,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诗词(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卜算子·咏梅》。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 诗词解析(1)分析词的题目“咏梅”,了解词的主题。
(2)解读词中的意象,如“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
(3)探讨词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如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
4. 诗人情感分析(1)引导学生从词中找出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2)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分析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5.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心态。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写一篇关于词人陆游的小短文,介绍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7.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陆游意象: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情感: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通过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2. 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感情。
2. 诗词的创意模仿创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卜算子·咏梅》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咏梅》,激发学生对诗词内容的兴趣。
2. 诗词学习:(1)教师出示《卜算子·咏梅》的原文,学生自读。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词,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学生讨论并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 诗句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卜算子”、“咏梅”、“寒雪”、“清香”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分享自己的知识,对关键词语和意象进行解释和补充。
4. 结构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结构,如首句、次句、第三句和末句的特点和关系。
(2)学生通过分析,理解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美。
5. 修辞手法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通过例句和讨论,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2)学生进行创意模仿创作,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以“咏梅”为主题的诗词。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学生背诵《卜算子·咏梅》,并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内容的掌握。
(2)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诗文意境的理解。
(2)诗词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咏梅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词,体会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词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感悟。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卜算子·咏梅》。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咏梅的短文。
3. 推荐一首关于咏梅的诗词,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学生分享课后作业中的咏梅短文,教师点评并鼓励。
2.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3. 诗词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感悟和欣赏心得。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接龙,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和坚强,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韧精神。
(2)理解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崇高品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2. 准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音频材料。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咏梅》,引发学生对梅花的好奇心。
2. 诗歌朗读和背诵:(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跟随模仿。
3. 诗歌内容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2)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 诗歌结构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和结尾。
(2)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变化。
5. 诗歌韵律特点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特点,如押韵、节奏等。
(2)学生提出自己对诗歌的疑问或拓展思考,教师给予解答和引导。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诗歌。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读后感。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卜算子·咏梅》篇1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目的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大意,体会毛泽东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4.从梅花的高贵品格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虚态度。
教学准备1.《红梅赞》乐曲及多媒体。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
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
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
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
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
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
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相关推荐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2、学习衬托的手法3、背诵这两首词重点难点:重点教学目的1、3难点教学目的1课时:一课时教法:诵读、点播、赏析教学过程:一导语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三、自读疏通词语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
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寂寞(jimo):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任凭:一任零落:凋谢四、诵读、点播、赏析1、请学生试读,略评2、点播分析(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百丈冰:寒;(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3篇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1、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3、写出赞美自然界景物的文字。
二、过程方法:1、积极调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和积蓄的情感,参与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2、利用学生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词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能想象画面,赏析文字。
四、教学难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
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2、毛泽东同志真是一个豪迈、浪漫和富于激情的伟人,一场雪,就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气概;一枝梅,更有笑傲江湖的情怀。
3、1962年春天,他看到迎寒怒放的梅花,写了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在这里,词牌名是?题目是?“咏”就是用诗词等来叙述的意思,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
(二)读一读1、初读感知:(1)毛主席眼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呢?他是怎样赞美梅花的呢?请大家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体会。
(2)读着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的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指名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3)指名诵读:提句读停顿、声调变化和感情扬抑的要求。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和坚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把握。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
3.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诗歌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结构,分析首句、尾句、转折句等的作用。
(2)解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比、象征、拟人等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组织学生探讨其他诗人创作的咏梅诗,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等,分析各篇诗歌的异同点。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体会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比喻和象征的深入理解。
(2)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比喻和象征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诗歌。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咏梅诗词,进行比较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卜算子·咏梅》全文。
2. 参考资料:有关陆游生平及其诗歌的介绍,其他咏梅诗词。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陆游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导入《卜算子·咏梅》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背诵《卜算子·咏梅》。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
3. 讲授与讨论(1)讲解诗的背景、意象、比喻和象征等。
(2)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
4. 比较鉴赏(1)分析其他咏梅诗词,进行比较鉴赏。
(2)引导学生领会不同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解读了诗歌的意象、比喻和象征,领会了作者对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的赞美。
卜算子·咏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卜算子·咏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卜算子·咏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本篇文章以《卜算子·咏梅》这首诗歌为教学内容,针对苏教版七年级必修的教学要求,详细设计了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
通过分析、解读、欣赏、演绎等多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作者:毛泽东二、教学目标1、语言能力:1)理解和掌握本首诗的意义和语言特点;2)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形象语言等特点;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文学素养:1)了解毛泽东同志的政治身份和文学成就;2)理解诗歌作品与文化、文学、艺术之间的联系;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首诗的意义和语言特点;2、理解毛泽东同志的政治身份和文学成就。
四、教学方法1、讲解演示法:通过师生互动和现场演示,深入分析和解读诗歌内容和语言特点。
2、情景模拟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Part 1:导入环节1.老师出示几幅描绘梅花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梅花的美丽与特点。
2.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梅花的联想和感受: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是什么样的象征?Part 2:分析和解读1.老师先朗读诗歌全文,然后带领学生集中注意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2.分组讨论:请学生阅读和思考诗歌的意义和语言特点,发表个人看法和解读。
3.老师带领全班展开深入讨论和解读,精确理解和概括出本首诗歌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感受。
Part 3:欣赏和赏析1.听老师朗读并欣赏一段流传颇广的《咏梅》琴曲,感受梅花的意境和音乐所带来的感受。
2.老师引导学生认真欣赏以下诗句,尝试探究其内涵和表现手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召南·草》兰芷横刀留残红,海棠依旧笑春风。
——张学良Part 4:演绎和表现1.学生分组朗读本首诗歌,场面有序,声音宏亮,注意节奏和语调。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和坚韧,培养爱国情怀。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3)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1)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
(2)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2)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3)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咏梅诗吗?它们通常描绘梅花怎样的形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梅花是如何展现傲骨和坚韧的?(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5. 欣赏与创作(1)让学生欣赏其他咏梅诗,体会不同诗人对梅花的描绘。
(2)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尝试运用咏梅主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表现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于《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诗词创作的质量。
3. 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心态和应对策略。
五、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卜算子·咏梅》原文及注释。
2023年卜算子咏梅课教案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模板8篇)
2023年卜算子咏梅课教案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模板8篇)中班教案是指中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教学目标,制定的一份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推荐给大家的这些五年级教案范文是经过实际教学验证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卜算子咏梅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词作的内容;2、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乐观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通过比较,领略词作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读梅----品梅----悟梅----比梅课前播放视频《梅花》一、导入:说说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诗句概括你对梅的认识(关于梅花的古诗文,学生说得出吗?)二、读梅:2、朗读,读出自己理解到的诗词的感情。
3、听读录音,听出自己的感悟。
疏通词的大意,疑难问题做出标记。
合作交流对这首词意思的理解三、品梅1、概括梅花的形象,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这是------的梅花因为它-------(预设: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谦逊无私、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
2、齐读这首词。
四、悟梅谈一谈通过这首词,你领悟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五、比梅1、“梅”是精神和品质的象征,在不同的年代,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人们赋予它不同的内涵,体现了人们不同的精神追求。
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这首词?了解一下他写《卜算子?咏梅》背景:再读陆游的《咏梅》。
陆游词写作背景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生活在南宋的动荡时期,他不肯与奸臣同流合污,因此一生仕途不得志,空有报国的雄心却无处施展。
坚持主张抗金。
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自己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
3、这就是两位诗人当时写咏梅的背景。
都是借梅花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在风格上对比鲜明。
诗言志,志,就是思想;诗,是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的。
对比同一事物不同的人。
今天,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词中的生僻字词,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分析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咏物词的特点。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对于梅花的热爱与赞美,体会梅花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分析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词中生僻字词的解释。
(2)对词人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相关资料和图片。
(3)PPT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美妙。
(2)引导学生关注词的题目《卜算子·咏梅》,提问:“咏梅”的意思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让学生圈出生僻字词,查找字典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词人对于梅花的热爱与赞美,体会梅花的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态度。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2.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梅花精神的理解。
3. 推荐一首咏物词,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短文写作和推荐咏物词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的美学价值。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朗读。
(2)诗歌的意象分析与情感体验。
(3)诗歌的韵律特点和美学价值的欣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2)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精神力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巩固记忆。
3. 字词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关键词语。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4. 意象分析与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梅花”“冰雪”等。
(2)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5. 韵律特点与美学价值:(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
(2)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学价值,体会诗人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课堂小结与拓展1.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课后拓展:(1)学生自主查找其他关于梅花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梅花为主题的诗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卜算子咏梅 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卜算子·咏梅》这首词。
2、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梅花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2)体会作者通过梅花所表达的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
2、教学难点(1)感受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内涵。
(2)学会欣赏咏物词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个充满诗意和韵味的世界。
在寒冷的冬天,当大多数花草树木都凋零沉睡的时候,有一种花却独自绽放,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它就是梅花。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描绘着梅花的美丽和坚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梅的词——《卜算子·咏梅》。
(二)作者简介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的诗词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初读诗词1、老师先范读一遍,同学们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指出不足之处。
(四)理解词义1、结合注释,小组内讨论交流词的意思。
2、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五)赏析词句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想象风雨交加、雪花飞舞的画面,感受春天的到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在这严寒的环境中,梅花有怎样的表现?(体会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姿态。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梅花有着怎样的品格?(理解梅花不与百花争艳,默默奉献的精神。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当春天百花盛开时,梅花又是怎样的?(感受梅花的乐观豁达。
)(六)体会情感1、思考:作者通过描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
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全诗。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感悟梅花的精神内涵。
3.领悟诗人借梅抒怀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内容,背诵全诗。
2.教学难点:把握诗词中的意象,感悟梅花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美。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梅花有什么特点吗?”2.学习诗词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卜算子·咏梅》全诗,注意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难点。
3.分析诗词意象教师提问:“同学们,诗中描绘了哪些梅花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帮助学生感悟梅花的精神内涵。
4.感悟诗人情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诗人对梅花有什么情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诗人的情感,如“寂寞”、“愁肠”等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5.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题:“同学们,你们认为梅花的精神品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课后作业背诵《卜算子·咏梅》全诗。
写一篇关于梅花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梅花精神品质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美。
2.在分析诗词意象时,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梅花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背诵《卜算子·咏梅》全诗。
2.学生能理解诗中的意象,感悟梅花的精神内涵。
3.学生能表达自己对梅花精神品质的理解,提高审美情趣。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内容,背诵全诗。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感悟梅花的精神内涵。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析梅花的象征意义。
(3)了解词的格律特点,认识词的平仄、韵脚等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运用比较法,了解词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3)借助多媒体手段,欣赏梅花的图片,增强对诗中意象的感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析梅花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词的平仄、韵脚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2. 梅花意象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卜算子·咏梅》的课件和梅花图片。
2. 学生预习《卜算子·咏梅》,了解诗的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2)提问:你们对梅花有什么了解?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1)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梅花、冬雪等。
(2)讨论梅花的象征意义,如坚强、纯洁等。
4. 词的知识讲解(1)介绍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讲解词的平仄、韵脚等基本知识。
5. 对比学习(1)引导学生比较词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2)举例分析,加深理解。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梅花意象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梅花的感悟。
8.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意象:梅花、冬雪等寓意:坚强、纯洁、乐观向上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梅花为题材,运用所学的词的知识,创作一首小令。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2)理解《卜算子咏梅》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3)分析诗词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卜算子咏梅》;(2)学会欣赏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2)理解《卜算子咏梅》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
难点:(1)分析诗词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技巧;(2)学会欣赏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毛泽东诗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感受诗词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技巧;(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赏析品味:(1)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关键字词,体会诗词的意境;(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交流。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如何保持乐观心态;(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互相启发。
6.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卜算子咏梅》。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卜算子咏梅》;2. 写一篇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1【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执教人】裕安区狮子岗乡査婆店小学陈俊【教学时间】二00九年五月六日上午【教学目标】1、能感情诵读《卜算子咏梅》。
2、积累关于“愁”的诗句。
3、理解词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挤。
4、对比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的《卜算子咏梅》。
5、书法欣赏,从中感受中国的书法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的遭遇。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写字导入1、出示大屏幕:梅花图同学们,这是一幅什么图?(梅花)2、板书“梅”。
指导写字,学生书空,再写两个。
3、谁来背一背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二、朗读指导1、南宋诗人陆游也喜欢梅花,他还为梅花写了一首词。
请看大屏幕。
2、出示《卜算子咏梅》图文结合。
3、请同学们先默读。
4、请学生读。
(重点指导朗读)读书就是找感觉,要读准确,字正腔圆。
速度放慢,音调放低。
5、读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是什么心情?找一个字。
(愁)6、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愁啊!三、诵读“愁”诗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2、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木遮》3、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陆游《钗头凤》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5、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6、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①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
②学生齐读愁诗。
四、诵读理解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也好,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也罢,但陆游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愁”在哪儿?(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2、是啊!如此清幽绝俗,出众的梅花,却开在郊野的驿外,断桥的旁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词的主要内容。
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中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中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花中四君子
欣赏感受梅花的精神气韵
二、分析题目,深入题意
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歌颂梅花的高洁品质
三、朗读欣赏
1.走进作者的世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
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陆游的一生: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一十二岁便能撰写诗文,最擅长写七律,被称之为奇才。
他的一生坎坷不断,刚出生不久,金兵入侵汴京沦陷,幼小的陆游便随家人颠沛流离,21岁奉母命休爱妻(唐婉),2年后再娶王氏为妻,曾先后几次被朝廷削职罢官。
陆游的一生坎坷不平,本是一位爱国的忠心之士却不得重用,因他一再强调抗金的主张,时常受到朝中反派官员的不满和排挤,当他六十五岁再次被罢官后便回到了老家山阴(今浙江绍兴)终老。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
创作本词时陆游
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怕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他一生中的三件后悔之事:郁闷,老婆被老娘赶走了;倒霉,仕途被秦桧给毁了;可叹,儿子成了一方恶霸。
2.学生自由朗读
3.试译全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4.文本研读
(1)意象感受愁情
(2)自由朗读,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梅的孤独寂寞。
怎样理解“无主”这两个字?
“无主”二字,既点出这株梅并非养尊处优的官梅,也非占尽风流的园梅,而是野生之梅,根本没有什么主人对之护持与青睐。
又突出了它独立荒野,孤芳高洁的品格。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愁”字是上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独自”是上句“无主”的演变和强化“更著风和雨”这句进一步描绘了一幅凄惨阴沉的画面。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5.合作探究。
(1)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梅:饱经忧患的词人。
群芳:当权的投降派。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词又是如何这种手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
答:1.“梅”实际是他人格的化身。
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征着他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政治打击;2.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3.成泥作尘,香犹如故,正突现出他即便粉身碎骨也还是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3)词中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梅花的?作简要分析。
①拟人。
“寂寞”,表现梅的寂寞开放,孑然一身、孤苦无依、无人陪护、无人理会、无人欣赏。
梅花与诗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
“愁”,是上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
在如此衰败肃杀、寒气袭人的暗淡黄昏,这枝独自开放的梅花怎能不愁情满怀。
下片的“争”、“妒”大大超脱了草木无情的自然属性,完全赋予了人是思想情感,显示了不同人的不同的精神状态。
写花写人,浑然一体,水到渠成、天衣无缝。
而“苦”和“一任”更强化了品质的深度,增强了感人的力量,自然贴切,妙笔生花。
②反衬(衬托)。
“零落成泥碾作尘”极写梅花寂寞野处、黄昏独愁、风雨交侵、群芳嫉妒深重困境下的悲怆命运——落地陨灭。
同时也为下句作最鲜明的反衬和强有力的蓄势,将全词推向最高处。
“只有香如故”,是梅花的庄严宣告:我的形体虽然消失,但我的清香——我的精神、我的品格、我的灵魂,丝毫未泯,依然如故。
这宣言是梅花心中的最强音,也充分体现了词人坚贞不屈、爱国不渝的崇高气节,咏物咏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4)有人认为陆游的咏梅词充满了消极悲观、孤芳自赏的情调,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五、小结
这是一首咏物词。
表面看,这首词歌咏的是梅花,实际上,它是通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和比拟手法,用梅花来表现词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
作者以爱国获罪,在漫长的一生之中屡遭打击。
但他矢志不移,始终坚持抗金报国的远大理想,表现出一种崇高民族气节。
这首词就是诗人这一节操的形象化的反映。
六、比较阅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
(1)梅花的形象不同
陆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斗争的精神。
(2)感情基调不同
陆游:低沉孤高。
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七、拓展:
你还读过哪些咏梅的诗,喜欢哪一首或哪一句?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