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临潼车站强夯试验性施工总结

合集下载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1、试验目的道池池阎良中中心心线线路基中心线K168+640K168+650强夯试验段施工方案K168+656通过在试区内试夯,测定现场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及夯前原位土样物理性参数与夯后土样物理性参数对比曲线,确定强夯施工的技术参数,指导基底大面积强夯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设计要求2.1地质情况强夯施工范围内为自重湿陷性黄土,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孔隙发育,结构疏松,具有高压缩性。

其湿陷性等级及湿陷系数见下表,钻探结果在地表以下未见地下水。

2.2基底处理在施工路段K169+000~K169+250和K171+413.72~K171+700范围内基底采用160(t.m)能级强夯,强夯区影响深度5米;在高填方路段K171+700~K172+500施工范围内基底采用240(t.m)-1 -强夯试验段施工方案能级强夯,强夯区影响深度6米。

每个夯点夯击五遍,夯点间距宜为锤底直径的1.5~2.0倍,方格网状布置夯点。

3、试验地点160(t.m)能级和240(t.m)能级试验段设在K171+413.73~K172+500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地段,选取80m×10m 做为试验段,在试验段内分两段40m用于二种能级方案的试验。

4、试验段检测项目4.1强夯前地基试验、检测内容4.1.1室内试验常规试验:颗粒分析、液塑限、含水量、天然容重、标准击实;湿陷试验:密度、比重(空隙比)、饱和度、压缩(系数、模量)、湿陷性试验(湿陷系数、起始压力、自重湿陷系数)、直接剪切实验(粘聚力和内摩擦角)4.1.2现场试验夯前原地面标高4.2强夯过程中及强夯后地基试验、检测内容4.2.1室内试验密度、比重(空隙比)、饱和度、压缩(系数、模量)、湿陷性试验(湿陷系数、起始压力、自重湿陷系数)、直接剪切试验(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4.2.2现场试验1)参数夯击能量、夯锤重、夯锤落距、夯击点布设、夯击遍数、夯- 2 -强夯试验段施工方案击数;2)夯沉量在每一击后测量每锤夯击前测定初始锤顶部一定点的标高,直到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相应锤顶标高,并计算夯沉量,5cm时为止。

浅谈强夯施工心得体会

浅谈强夯施工心得体会

浅谈强夯施工心得体会摘要:强夯是地基处理的一种方式,其基本原理就是用大吨位(10—40t)的夯锤用起重设备反复吊至高处(6—30m),让其自由下落,利用其下落所产生的巨大冲击能和振动能量,来改变土体结构,并消散其空隙水。

使其形成比较均匀的硬土层来承受上部的荷载。

关键词:强夯施工施工工艺心得体会当天然地基较弱或承载力不均匀时,或者设计地坪与建筑用地的实际标高相差较大,需要大体积回填时,采用强夯进行地基处理是比较常见的方法。

特别是施工面积大,回填厚度深的工程更能彰显强夯的优势。

有人容易将强夯和重锤夯实混淆,毕竟这两种施工方式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两者的区别很大:首先从设备上,重锤夯实的锤重1—3T,落距2.5—4.5m;从施工工艺上,重锤夯实的施工工艺同气夯、蛙夯基本相同,也是一夯挨一夯,夯完一皮再夯下一皮。

主要用于面积大但回填厚度不大的回填土的分层夯实。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现在比较常见的填料是碎石土和杂填土(包括拆迁后的建筑废料),(砂土粘土不容易购买且价格较高)。

碎石土在强夯时不易造成翻浆现象,施工难度较小节材(节材:强夯不使用水泥、钢材、木材等材料,节省建筑材料)、节地、节能、绿色环保、工期较短、成本较低。

但强夯也有其缺点:施工机具笨重,移动起来较慢;施工时产生的冲击能和震动能量大,容易对周围建筑物造成较大影响,在市区内建筑物较密集,距离建筑物太近的地方不易使用。

有关强夯的资料很多,在这里我们探讨一在具体施工中需要重点控制和灵活掌握的几点。

首先是施工准备: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机械的型号和台数;②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一定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其中的一些数据还要在施工试夯后最终确定)③准备好降水、排水的设备和措施,特别是水位较高、基土含水率较高的工程;④场地回填到位,表面平整且进行予压,以便于强夯设备行走。

强夯试验总结

强夯试验总结

强夯试验总结根据已经批准的强夯试验方案,已完成强夯试验工作,现将试验情况进行总结,为以后强夯施工提供依据。

一、试验区位置说明:由于实际场地限制,原强夯试验方案中的试验区 IV115+375~115+475,先调整为以下区域:左岸:IV115+390~115+476.5右岸:IV115+407.2~115+490二、强夯机具1、起重机选用履带式起重机一台,起重能力35t,起重能力大于1.5倍锤重,脱钩方式采用自动脱钩装置。

2、夯锤夯锤选择圆形锤2个,均为铸钢材料制造,吊环为φ50mm,中心为φ300mm排气孔。

夯锤重分别为18.4t(用于2000kN·m,第一、二遍夯)和10t(用于1000 kN·m,满堂夯)。

3、自动脱钩装置自动脱钩装置:拉绳一端固定在锁柄上,另一端穿过转向滑轮固定在臂杆底部横轴上,当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时,开钩绳随即拉紧,同时脱钩装置开启,夯锤脱钩下落。

采用此装置可保证每次夯击落距相同。

三、试验参数1、布点形式夯点布置按照设计图纸布点方式:第一遍采用正三角形布置,间距6.5m;第二遍夯点在第一遍夯点之间布置;第三遍满堂布置。

2、夯击能第一、二遍夯:夯击能2000kN·m,锤重18.4t,每点10击;第三遍满夯:夯击能按照强招标文件十七章地基处理加固工程中第17.2.2条“第三遍满堂布置,最后一遍夯锤落距可降低至4~6m”,按照夯击能(2000kN·m)计算,夯击能在800~1200kN·m之间,试验时采用 1000kN·m夯击能,锤重10t,每点3击,夯印重叠1/3。

3、落距:夯锤落距=夯击能/锤重。

第1、2遍夯锤落距=2000kN·m/184KN=10.9m,第3遍夯锤落距=1000kN·m/100KN=10m4、消散期按照强夯试验方案,试验区强夯消散期左岸为2周、右岸为3周。

四、试验过程1、试验流程图强夯试验施工流程图2、施工准备(1)场地平整,清除表层腐殖土,报请监理验收。

强夯试夯总结

强夯试夯总结

陆域强夯试夯总结一、试夯概况1.1试验简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已回填开山石形成的陆域Ⅰ区直接采用强夯加固,强夯面积37673.1㎡,强夯法加固施工前应进行典型施工试验,根据典型施工结果调整设计参数。

典型施工面积不小于50m×50m。

1.2试验依据施工图纸;《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 131-2012)二、试夯目的根据设计提供的初步参数,进行现场试夯。

试夯后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测强夯效果,以确定最佳夯击能、夯击间距、单夯夯击次数等施工参数。

三、试夯参数3.1 典型试验区选取我部选定试夯区域于3#堆场临近横三路处,对该场地进行试夯。

试夯区域大小为50×50=2500平方米,地面标高约9m。

试夯区场地坐标如下:3.2 夯点布置点夯夯点布置为正方形,夯点间距3.5m,普夯要求夯印搭接1/4锤底直径。

如图:图3.2-1强夯夯点布置图图3.2-2普夯夯点布置注:图中①为第一遍强夯夯点,②为第二遍强夯夯点四、设计要求(1)强夯每夯点夯击次数及收锤标准强夯夯能为3000KJ,采用两遍点夯,一遍普夯。

夯锤底面积不小于4.0㎡,夯点间距3.5m。

每遍点夯夯击次数不少于10击并且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普夯采用搭接夯,普夯能量1000KJ,每点夯击6击,搭接部分不小于夯锤锤经1/4,强夯始夯标高为地基处理交地标号+夯沉量(3000KJ强夯区沉降量暂考虑为80cm,在施工过程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再调整夯面标高)。

(2)强夯施工前,将测量基准点设在受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根据设计要求对夯点进行测放定位,夯点定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夯点应有明显的标记和编号。

(3)强夯完成平整场地后,应采用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至设计标高。

碾压遍数6~8遍(来回为一遍),碾压行与行之间应重叠40~50mm,前后相邻区段应重叠100~150mm,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强夯试验总结》

《强夯试验总结》

《强夯试验总结》强夯工艺性试验总结报告dk296+275~dk296+350和dk296+715~dk296+840段强夯工艺性试验总结报告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和要求以及强夯试夯施工方案、方法、目标,我们选取dk296+275~dk296+350和dk296+715~dk296+840段进行强夯施工工艺试验。

通过对每次夯击试验检测,确定出当前夯锤最优高度和夯击次数等各种参数。

并着重从质量易保证、工作效率高、成本耗损较低等三方面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评比这些参数,获得结论。

该工序试验工作从202x年8月5日开始,至202x年9月23日检测结束,历时49天。

一、强夯试夯段施工依据:新建铁路沪汉蓉通道合肥至武汉段路基相关设计图;《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2x]160号;《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2x;《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2x;《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2x。

二、强夯试夯段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一)施工准备1、施工准备1)熟读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掌握各项参数,现场实地考察,定位放线。

2)定施工方案和确定试夯参数。

-1**集团项目第三经理部强夯工艺性试验总结报告4m5m6m7m8m9m456789101112锤锤锤锤锤锤锤锤锤4m5m6m7m8m9m2)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中夯点位置。

3)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4)将夯锤起吊预定的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

若发现因坑底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3**集团项目第三经理部强夯工艺性试验总结报告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因为夯锤使用过久,往往因底面磨损而使质量减小,落距也得不到保证,必将影响单击夯击能。

2)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

新临潼车站强夯试验性施工总结

新临潼车站强夯试验性施工总结

新临潼车站强夯试验性施工总结(2006年8月4日~2006年9月1日)本次强夯试验性施工里程为DIK442+750-DIK442+812.5段,开始于2006年8月4日,截至8月9日施工已经全部完成。

1.试验性施工依据1.1 《DK441+500~DIK444+350路基工程设计图第七册》1.2 《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和《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中规定要求。

1.3 设计院8月2日下发的《关于新临潼车站的地基处理变更方案的通知》。

2.工程地质概况郑西客运专线DK441+500~DIK444+350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该段地层自上而下分布为黏质黄土、中砂、粗砂和粉质黏土层。

黏质黄土为I~Ⅱ级非自重性湿陷黄土,潮湿~饱和,无层理,硬塑~坚硬状属II级普通土。

施工前于7月22日在DIK442+900和DIK443+410处开挖探坑核查地质情况,根据土工试验报告:DIK442+900处湿陷性厚度5.2m,DIK443+410处湿陷性厚度2.15m。

3.试验段规模2006年8月2日接到设计院地基处理变更方案,我工区与8月4日开始强夯试验,强夯共分3个单元;第一单元25个主夯点,间距为4m,按正三角形布置;第二单元25个主夯点,间距4.5m,按正三角形布置;第三单元24个夯点,间距5m,按正三角形布置。

4.施工机械夯机采用波兰履带式机械,点夯锤重19.8T,直径为2.5m,夯击能量2500kn·m。

5.施工概述强夯第一、二单元点夯两遍、满夯一遍,第三单元点夯一遍、满夯一遍,点夯击击数为15击,满夯夯击击数2击,夯击过程中测量每击夯沉量,并控制最终两击沉降量差,夯坑出现歪斜采用提锤填干黄土垫平;每遍间隔时间3天,检测间隔时间不少于14天。

强夯点夯施工完后,用推土机推平夯坑,平地机刮平,压路机静压一遍,间隔3天后进行满夯,满夯搭接不少于1/4夯锤直径,夯完后用平地机平整,压路机振动碾压两遍。

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在工程应用实践中的总结

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在工程应用实践中的总结

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在工程应用实践中的总结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在工程应用实践中的总结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震筛法,通过使用高能量的冲击锤来改进地基性质,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该技术常被应用于桥梁、高速公路、机场跑道、堆场铁路等工程领域。

在工程应用的实践中,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已逐渐被证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技术可靠性,但在其具体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工程应用情况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的工程应用首先出现在日本。

其后在欧美和亚洲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美国、德国、摩洛哥、朝鲜、中国等。

其中,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在日本的应用历史已经达到了100多年,尤其在建筑、桥梁和公路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中国,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的应用也开始逐渐普及,并且在一些大型公路、桥梁等工程中取得了重要的应用效果。

二、应用特点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具有工期短、灵活方便、能量大、效果明显等特点,因此在各种复杂地基场地处理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具体特点如下:1、工期短: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处理时间短,一般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即可完成目标工艺水平下对土地的改造。

2、灵活方便:使用基础设备简单,应用灵活,对地形条件的限制小;不需要深基础,不会对地下或周边建筑造成不良影响。

3、能量大:锤击能量大,往往超过2000kN.m,振动源强大,能够有效改善地基性质。

4、效果明显:强夯法处理后的地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高强度和较小的沉降。

三、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在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基细节分析不足:部分工程中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执行标准无法满足现有技术要求,对地基细节分析的处理不够细致,因此容易出现处理效果差或者无效的情况。

2、夯击质量难以保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强夯法的执行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如脚手架、操作员、供应等,因此很难保证夯击质量。

3、处理效果受地基场地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基场地的环境情况、地形情况、地质情况以及地下水位等因素都会影响强夯法处理后的效果。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日照机场场地平整方案飞行区土石方工程D标段强夯施工试验段总结编制人:审批人:北京中航空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日照民用机场项目部2013年12月31日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一、施工时间填筑时间为2014年1月14日~2014年1月16日,强夯时间为2014年1月17日~2014年1月20日,试验日期为2014年1月21日。

二、施工范围具体位置详见下图:试验段位置示意图~15%,~2%)(2)进料及虚铺厚度控制:采用后退堆填法分压层进行试验用料的进料摊铺,每亚层堆填厚度不超过1.0m,推土机找平。

强夯单层虚铺厚度为5m,压实厚度约为4~4.5m。

(3)夯锤锤底静压力:25~40kPa。

(4)点夯时,单点击数一次完成,推平后进行满夯。

(5)点夯停夯标准:满足击数要求,且最后一击夯沉量不大于5cm。

强夯填筑工艺参数见下表,可在试验段施工作业结束后进行优化。

夯型单击夯能(kN·m)夯点布置夯点间距(m)夯击遍数单点击数点夯3000正方形 3.5110~13满夯1000搭接型1/4锤径13填挖交接补压的技术要求如下:在填挖交接处,应结合台阶开挖,沿竖向每填筑约5m厚,在台阶交接面附近采用强夯法进行补压处理,补压范围为整个搭接长度范围,强夯参数详见下表。

夯型单击夯能(kN·m)夯点布置夯点间距(m)夯击遍数单点击数点夯2000正方形 3.518~10满夯1000搭接型1/4锤径13要求锤底静压力25~40kPa,最后一击夯沉量≤3cm。

四、施工准备(一)设备准备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

夯锤底采用圆形,夯锤锤底静压力为25~40kPa,并设2个排气孔,孔径为250mm。

2、起重机械:选用50t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3、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

4、铲车: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锚用。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94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94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一、试验路段概述:我项目部在K29+350~K29+500段作强夯试验段,该处属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填土高度大于4米,采用D型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强夯能级1200kN.m,段落宽50m,原地面强夯面积为8273㎡。

二、机械配备及人员组织机械配置一览表机械名称型号数量(台)备注强夯机QUY40 2 在施工前同现场监理工程师共同对夯锤及脱钩位置进行了标定。

平地机PQ190 1压路机18t 1震动压路机20t 1装载机 ZL50 2洒水车 6000L 1一个特殊路基作业队劳动力配置表序号作业班组数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普通工人1 强夯作业班组112 1 4 42 灰土作业班组33 1 2 20 10合计44 3 3 24 14三、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施工步骤总结:1、基面处理:平整施工场地并清除所有障碍物,夯点按梅花形网格排列,间距4米,订木桩且洒白灰线标注出夯点位臵。

设臵临时水准点,以便测量场地夯击前后的高程。

2、强夯施工:a、试验段强夯施工机械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臵的履带式起重机,强夯设备采用锤重100kN,落距12m,夯击能量为1200kN,夯锤底面积为4.9平方米,并设4个30cm通气孔。

b、恢复路基中线并用灰线撒出强夯范围,然后标出夯点的准确位臵,并测量地面高程,强夯处理宽度:填方为路基两侧边坡坡脚外1m范围内、挖方为路面宽度。

c在处理大致平整的地表处,按土质分段取样作标准重型击实、土的液塑限、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试验。

d、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臵。

e、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定点位臵的高程,如锤顶倾斜,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f、重复步骤e,开始第一遍夯实处理,每点6击,最后两击夯沉量最大为4.1cm,满足设计不大于5cm的要求,夯坑深度小于15cm,且夯坑周围地面没有发生过大的隆起,完成一个夯点夯实。

重复d~f完成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h、主夯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夯坑整平,测量夯后的地面高程。

强夯实验报告

强夯实验报告

一、实验模块地基加固与处理二、实验标题强夯法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实验三、实验日期2023年10月15日四、实验操作者张三、李四、王五五、实验目的1. 了解强夯法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原理和施工工艺。

2. 通过实验验证强夯法对地基加固的效果。

3. 掌握强夯法施工过程中的参数控制和质量检测方法。

六、实验原理强夯法是利用大型履带式起重机将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对地基土进行冲击和振动,使地基土得到夯实,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及压缩模量。

本实验采用强夯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对比实验前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验证强夯法的效果。

七、实验步骤1. 实验场地准备:选择一块适宜的实验场地,进行场地平整,清除杂草、杂物等。

2. 实验设备:准备强夯机、重锤、测量仪器等。

3. 实验参数:根据实验目的和场地条件,确定强夯参数,如夯击能量、夯点密度、夯击次数等。

4. 实验实施:a. 在实验场地划分夯点,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点夯试验。

b. 根据点夯试验结果,调整强夯参数,进行大面积强夯施工。

c. 在强夯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夯击次数、夯击能量、夯沉量等参数。

5. 实验结束:强夯施工完成后,进行检测,对比实验前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八、实验环境实验场地:某建筑工地实验设备:强夯机、重锤、测量仪器等实验材料:地基土九、实验过程1. 场地准备:对实验场地进行平整,清除杂草、杂物等。

2. 设备准备:检查强夯机、重锤、测量仪器等设备,确保设备正常。

3. 参数确定:根据实验目的和场地条件,确定强夯参数,如夯击能量为600t·m,夯点密度为23个/100m²,夯击次数为4次。

4. 点夯试验:在实验场地划分夯点,进行点夯试验,确定强夯参数。

5. 大面积强夯施工:根据点夯试验结果,进行大面积强夯施工,实时监测夯击次数、夯击能量、夯沉量等参数。

6. 检测:强夯施工完成后,进行检测,对比实验前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十、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实验前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比:- 容重:由1.5g/cm³增加到1.8g/cm³- 压缩模量:由5MPa增加到10MPa- 承载力:由100kPa增加到200kPab. 强夯施工过程中,夯击次数、夯击能量、夯沉量等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

强夯施工总结

强夯施工总结

强夯法施工总结按照施工图纸要求,为处理某些段落黄土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我单位在DK629+360~DK629+418段进行了强夯法施工试验,现总结如下。

一、强夯设备采用起重机作为提升机具。

夯锤重17T,底直径2.5m,锤底到锤面埋有5根ф100MM的通气管,以降低夯击的气垫作用,锤顶采刚性吊环,使用吊钩得以迅速而方便的挂上。

自动脱钩装置由船用脱钩装置改变而来,开钩拉绳一端系在脱钩装置的把柄上,另一端穿过焊在吊车大钩侧板上的转向滑轮,然后固定在吊车起重臂底部的轴上,当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时,开钩拉绳即张紧而拉开脱钩装置的锁卡,使夯锤脱钩下落。

二、施工概况1、路基原地面承载力为80KPa。

2、选定锤重M为17T,落距h为12M,单击夯击能为2000KN·M。

3、施工准备。

对施工现场做好三通一平后,夯点按照边长4米正三角形网格布置,进行定位放线,准确标出夯点的位置,并设置四个水准点,以便施工中测量夯击沉降量。

4、施工操作。

拟每点夯击两遍第一、二遍采用点夯,施工按拟定的间隔夯击顺序逐点进行。

每点夯击程序为: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将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拉开脱钩装置锁卡夯锤自由落下,这样循环多次,直至完成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夯击次数,夯击时注意保持落锤平稳,夯位准确,当夯锤气孔被土堵塞时,及时进行清理,以免影响夯击效果。

前两遍全部夯击完毕后,用推土机将周围的土填平夯坑,再进行低能级搭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

施工中,为防止吊车臂杆在较大仰角时因突然释重而后倾,在臂杆顶端加两根钢绳系在停放前面的推土机上,行动比较方便。

5、施工控制(1)严格遵守施工步骤,事先对夯锤的质量、尺寸及吊机的性能严格检验,做好记录;(2)对夯点放线严格控制,其偏差小于5 cm;(3)按照图纸的次序夯击,不得漏夯,吊机就位应按次序,并有利于多台吊机同时施工;(4)对每一点的夯击能,夯击次数,每次夯击沉降量进行仔细记录;(5)控制最后两锤,最后两击之和沉降不大于15cm,之差不大于5cm,如果最后两锤的之和之差超过上述数值,应再增加锤数,以达到标准;(6)夯击时注意安全,为防止飞石伤人,吊车驾驶室应加防护罩,其他人员应在10m外,并采取安全措施。

强夯试夯施工小结_secret

强夯试夯施工小结_secret

XX市XX区环城大道一期道路建设工程强夯试夯施工小结编制:审核:批准:X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XX工程项目部2XX年2月XX市XX区环城大道一期道路建设工程强夯试夯施工小结内容提要:XX区环城大道一期道路建设工程进行试夯施工,小结强夯试夯施工的参数。

1、工程概况XX区环城大道建设工程包括环城大道和北环路中段两段道路,全长6.51km,路基填土设计13个强夯区,共 303199m2,采用强夯法施工。

路段地质主要为砂岩、泥岩和粉质黏土;部分填方路基处理采用强夯,设计夯击能为1000KN.m,点夯两遍,满夯一遍,夯点按等腰三角形布置,单点夯击次数按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于10cm为准控制,路基加固宽度含路基坡脚外3m,有效加固深度4~6m。

为了确定强夯参数, 2XX年1月20日上午,天气晴朗,在监理主持下,会同设计、业主和代理业主及其他相关单位在环城大道里程:K3+280~K3+470(区号:HC-5)段选取一块填料为页岩和粉质粘土(经过土工试验可以作为路基填料)面积400m2区块进行试夯施工。

2、施工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2.1施工技术参数(见下表)因填料为页岩和砂岩,夯击时填料中超空隙水压力消散较快,第一遍主夯和第二遍插夯时间为连续进行。

2.2夯点布置根据夯锤直径2.0m,第一遍点夯,隔点跳夯,第二遍补第一遍空隙,具体夯点布置(详见下图)。

夯点布置图第一遍夯点第二遍夯点2.3.施工工艺强夯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2.4 施工准备2.4.1试夯施工前,整平夯区范围,施工区周边做排水沟以确保地面排水畅通,防止积水。

2.4.2试验室参照设计资料,对夯击前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试验。

2.4.3测量工程师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夯区范围,夯点位置并用白灰标出,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地点设置水准点,检测最后两击夯沉量。

2.4.4 根据设计的夯击能(1000KN.m)选用一台型号QU32履带式强夯机,夯锤锤重12.5 t、锤径Φ2.0m,提升高度8m。

强夯首件施工总结

强夯首件施工总结

强夯首件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本次强夯施工是在某工程项目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场地地基的加固处理。

工程场地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软土、砂土等不良地质。

施工前已完成地质勘察、设计等工作,为强夯施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施工目标与任务本次强夯施工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场地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具体任务包括确定合理的强夯参数、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等。

三、施工前准备在施工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了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机械可以顺利进场。

其次,对地质勘察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了解了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土壤特性。

此外,还对施工机械、材料和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四、施工方法与步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分段施工的方法,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强夯处理。

首先,对深层土层进行了强夯处理,然后依次对中层和表层土层进行了强夯。

在每一段施工中,我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进行了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五、质量保障措施为了保障施工质量,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质量保障措施。

首先,对施工机械和材料进行了质量检查和控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其次,加强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此外,还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

六、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其次,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还配备了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器材,确保施工安全万无一失。

七、环保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注重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

首先,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和作业线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其次,加强了施工噪音、粉尘、废水的控制和管理,确保其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强夯试验总结报告

强夯试验总结报告

前海*******标段**********强夯试验总结报告****市**********有限公司二〇一四年九月一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3)1.1工程概况 (3)1.2强夯试验区地质 (4)第二章强夯试验依据 (5)2.1依据勘察报告和图纸 (5)2.2依据规范 (5)第三章强夯试验目的和试验参数 (5)3.1强夯试验目的 (5)3.2强夯试验设计参数、施工技术质量要求 (5)第四章强夯试验机械 (8)4.1强夯试验机械设备 (8)第五章强夯试验 (8)5.1强夯试验施工流程 (9)5.2强夯试验施工步骤 (10)5.3强夯试验施工时间 (10)5.4整平后的地面标高变化 (11)5.5各夯点夯沉量统计表 (11)5.6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 (14)第六章总结 (16)6.1强夯试验段总结 (16)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强夯工程位于********段(SJH0+000.00~SJH0+220.00),强夯总面积15963m2,其中:进占堆填强夯置换区5944m2;强夯置换+强夯块石墩区5078m2;现状填石满夯区4941m2。

根据设计要求,强夯试验区大小为30×30m,在SJH0+032.00~SJH0+065.00段的右岸设置32×32m作为试夯点,坐标位置1:X=19290.708,Y=97466.986;2:X=19301.105,Y=97496.950;3:X=19266.381,Y=97488.903;4:X=19280.557,Y=97517.315。

强夯试验区现状情况:该区域目前开挖高程为6m左右,堆填底面露出地层主要为流塑~软塑状淤泥层(详见现状照片),高程在4~5m。

设计要求起夯面在1m高程,由于园区道路的存在无法全断面降低施工作业面,施工现场挖开4~5m2至1m高程后不到3小时淤泥又从周围流回。

经业主、监理、设计和我司项目负责人员现场踏勘后决定:淤泥面挖至1m高程时开始边挖边填毛石至3m高程,以阻止淤泥回流,当毛石在3m 高程形成强夯平台时(即由原设计1m高程起夯面提高至3m高程作为起夯面),布点强夯。

强夯置换试验段总结

强夯置换试验段总结

强夯置换试验段总结强夯置换试验段总结根据局项目部和设计院达成的意见,我们在现场组织了强夯置换碎石墩的施工试验。

现把施工情况和有关资料汇总如下:一、工程概况机械设备:采用上海起重机,锤重25吨,锤直径2.5m,落距12m,单击夯击能3000KN.m实验场地:新株洲站DK1613+510~DK1613+600共90米长的强夯实验区选DK1613+555~DK1613+570段共15米的范围内做强夯置换碎石墩的施工。

该实验段宽14米,长15米,为加快施工进度,从中按有关规范和施工经验梅花型布点5个(见布置图),加固范围为10.8m×10.8m=117㎡,符合要求。

设计要求:强夯置换后碎石墩体的承载力标准为N63.5重型动力触探>20击/10㎝。

整平碾压的检测标准为EV2>45MPa。

二.“正方形布点、内插1点、点夯3000KN.m夯击能、每点9击、100cm碎石墩、满铺30cm、1000KN.m满夯一遍、25吨压路机碾压2遍”施工程序采用3000KN.m夯击能点夯置换碎石工艺。

施工前在场地满铺50㎝厚碎石并整平。

按布点图放好点位,强夯机就位,施工顺序为第一遍正方形布点,先加固四周点(点①~点④),第二遍梅花形插点施工点⑤。

第一遍点锤中心间距2.3d(d为锥径),即5.8米,锤边缘净距3.3米,第二遍采用内插,与第一遍点之中心间距4.1米,锤边缘净距1.6米每个点均分两遍进行点夯。

第一遍均夯击5击,每击进行沉降观测。

在第①点和②点每击均进行N63.5重型触探实验,从实验结果分析,在第5击后的动力触探满足>20击/10㎝标准,以后的第3~5点只进行了最后1击的动力触探实验,均满足>20击/10㎝标准。

夯击沉降量为42㎝~53㎝,为确保置换碎石墩的深度,在第一遍点击夯后,用推土机推平场地上的碎石回填夯坑。

再用3000KN.m夯击能夯击墩体,每个点击4击,每击进行夯沉降观测,最后一击进行动力触探试验,均符合>20击/10㎝标准,且有②④⑤点大于30击的碎石层。

强夯试验段总结

强夯试验段总结

路基填前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段目的本合同段AK0+000-AK0+300段路基底部为I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深度为0-2米,对此路段进行强夯处理。

通过试验段总结夯锤质量、夯击次数、夯锤落距、夯点间距、夯击遍数、沉降量、间歇时间关系,选取合理的机械配备和质量控制方案。

二、试夯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对粘性土地基以静力触探、荷载试验为主;对地基以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荷载试验为主。

三、试验段桩号AK0+077—AK0+117长度40m,平均宽度14.5m。

面积40Χ14.5=580m²四、地质分析此段落为湿陷性黄土,厚度1-2米。

六、夯点布置采用正方形布点,夯点间距4m。

第一遍为1号夯点,第二遍为2号夯点,按规定间距在第一遍夯点位中间穿插进行。

第三遍满夯时彼此搭接1/4夯锤直径。

七、夯击能量要求1)设计夯击能要求:夯击能100T.m。

2)实际夯锤参数及落距夯锤质量m0:13.6T,夯锤面积S:4.2 m²,落距h1=7.35m八、单点夯击次数与夯沉量的控制单点夯击次数控制标准:①第一遍,要求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和小于15cm,之差小于5cm,且后一击夯沉量小于前一击夯沉量。

第二遍,要求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和小于10cm,之差小于5cm,且后一击夯沉量小于前一击夯沉量。

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夯击遍数以不出现“翻浆”或“橡皮土”为宜。

第一遍: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如下。

(该数据为平均值)单位mm第二遍: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如下。

(该数据为副夯点平均值)单位mm九、整平后的地面标高变化十、试验段总结1、施工后,综合分析测量记录,然后做出初步的评价,并进行总结。

2、确定夯击能100T.m,夯锤质量:13.6T,落距:7.35m。

强夯夯点间距4米×4米布置第一遍夯点,每点夯击8击,夯沉量35.3cm;第二遍夯点按4米×4米在第一遍点位中间穿插布置,每点夯击6击,夯沉量25.3cm;第三遍搭接1/4夯印满夯夯沉量11cm的施工工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强夯实习报告

强夯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地基处理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强夯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因其施工速度快、效果好、成本较低等优点,在各类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强夯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以及现场操作,我于2023年在某地基处理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强夯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理解强夯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2. 掌握强夯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3. 熟悉强夯设备的使用和操作;4. 培养现场施工管理能力;5. 提高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强夯法原理及适用范围强夯法是一种利用高能冲击荷载将地基土体压密、加固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强夯设备(如履带式起重机、强夯锤等)将重锤提升至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下,将巨大的能量传递到地基土体中,使土体产生塑性变形、压密和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尤其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地基承载力较低、施工场地宽敞的工程。

2. 强夯施工基本工艺流程强夯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如下:(1)场地平整:将施工场地平整至设计标高,清除杂草、杂物等。

(2)布设夯点:根据设计要求,在场地内布设夯点,标明夯点位置。

(3)铺设砂石垫层:在夯点周围铺设一定厚度的砂石垫层,以减小夯击时的能量损失。

(4)提升重锤:将重锤提升至设计高度。

(5)自由落下:释放重锤,使其自由落下,冲击地基土体。

(6)记录数据:记录每次强夯的冲击能量、夯击次数、夯沉量等数据。

(7)重复施工:按照设计要求,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3. 强夯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强夯设备主要包括强夯锤、履带式起重机、振动器等。

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1)强夯锤:强夯锤是强夯设备的核心部分,其重量、形状和材质对强夯效果有重要影响。

操作时,需将强夯锤放置在夯点上,确保其稳固。

(2)履带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用于提升和运输强夯锤。

操作时,需确保起重机稳定,防止倾覆。

强夯试验段阶段性前期总结

强夯试验段阶段性前期总结

利用红泥岩强夯填筑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一、编制依据1、现行的公路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标准、规程;2、济邵高速公路两阶段设计施工图;3、济邵高速公路业主及监理的函件、指令、纪要等;4、国内已有的红砂岩填筑路基科研成果及施工经验;5、利用红泥岩强夯填筑路基试验段施工情况及数据采集成果;6、我单位拥有的技术能力和相关资源。

二、概况济邵高速JSTJ-07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30+500—K34+700,全长4.21公里,全线总挖方量约88.3万方,总填方量约47.6万方。

本合同段所经地区主要为剥蚀丘陵地貌,相对高差大,地质复杂,表层覆盖层为强风化红色粉砂质泥岩及黄河台阶地少量低液限粘土,下部是强度较高的黄色砂岩(分布较少)和红色砂质泥岩(分布较多)为互层状(与线路成135°- 175°斜向、坡度10°- 22°)分布,节理比较发育。

三、试验段的作用由于红砂岩(刚爆破出的红砂岩强度较高)具有极强的风化崩解、遇水软化、强度降低等特性,不宜作为路堤填筑材料,否则将不可避免会出现路基沉陷、边坡滑坍等严重的工程质量病害。

济邵高速线路及周围此类岩石分布范围较广(除我标段外,其他标段也存在此类情况)。

若将沿线施工开挖的红色粉砂质泥岩全部弃置不用,而远借其它材料填筑路基,则会大大增加工程造价,同时弃方及借方还会破坏植被及占用大量耕地,不利于环境保护。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有效处理利用红砂岩,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我项目经理部在中国公路工程咨询总公司红砂岩路基课题研究组的指导下,设立了专业施工队伍,组织专门实施试验段的人员和机械设备。

对红泥岩填筑路基进行了强夯处理试验段施工。

四、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段落布置1、施工方案强夯处理红砂岩填筑路基试验段施工松铺厚度按照1m和1.5m 填筑进行强夯的施工。

2、段落布置(1)K34+510~K34+530松铺厚度按1.5m控制。

(2)K34+530~K34+670松铺厚度按1.0m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临潼车站强夯试验性施工总结
(2006年8月4日~2006年9月1日)本次强夯试验性施工里程为DIK442+750-DIK442+812.5段,开始于2006年8月4日,截至8月9日施工已经全部完成。

1.试验性施工依据
1.1 《DK441+500~DIK444+350路基工程设计图第七册》1.2 《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和《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中规定要求。

1.3 设计院8月2日下发的《关于新临潼车站的地基处理变更方案的通知》。

2.工程地质概况
郑西客运专线DK441+500~DIK444+350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该段地层自上而下分布为黏质黄土、中砂、粗砂和粉质黏土层。

黏质黄土为I~Ⅱ级非自重性湿陷黄土,潮湿~饱和,无层理,硬塑~坚硬状属II级普通土。

施工前于7月22日在DIK442+900和DIK443+410处开挖探坑核查地质情况,根据土工试验报告:DIK442+900处湿陷性厚度5.2m,DIK443+410处湿陷性厚度2.15m。

3.试验段规模
2006年8月2日接到设计院地基处理变更方案,我工区与8月4日开始强夯试验,强夯共分3个单元;第一单元25个主夯点,间距为4m,按正三角形布置;第二单元25个主
夯点,间距4.5m,按正三角形布置;第三单元24个夯点,间距5m,按正三角形布置。

4.施工机械
夯机采用波兰履带式机械,点夯锤重19.8T,直径为2.5m,夯击能量2500kn〃m。

5.施工概述
强夯第一、二单元点夯两遍、满夯一遍,第三单元点夯一遍、满夯一遍,点夯击击数为15击,满夯夯击击数2击,夯击过程中测量每击夯沉量,并控制最终两击沉降量差,夯坑出现歪斜采用提锤填干黄土垫平;每遍间隔时间3天,检测间隔时间不少于14天。

强夯点夯施工完后,用推土机推平夯坑,平地机刮平,压路机静压一遍,间隔3天后进行满夯,满夯搭接不少于1/4夯锤直径,夯完后用平地机平整,压路机振动碾压两遍。

点夯坑总沉降量在 1.2~1.5m之间,满夯完成后推平碾压,夯实后场坪标高低于原地面0.7m。

6.试桩检测结果
本次检测委托陕西省建设人工地基工程质量检测新西北检测站进行,监理工程师见证检测,
检验全过程。

本阶段检测点位于第三单元,夯点间距为5m,正三角形布置。

检测开始于2006年8月11日,完成于9月1日,检测主要项目为地基承载力两个点、湿陷性系数检测两个。

根据检测报告结果,本次检测第3单元强夯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不小于设计值200Kpa,处理影响范围内湿陷性完全消除。

7.试验性施工总结
⑴试验性施工确定工艺流程
⑵机械设备及工艺参数:强夯设备采用起重能力25t 以上波兰履带吊,夯点布置采用正三角形,点间距5m,强夯施工采用两遍,点夯夯击能量为2500kn〃m,满夯夯击能量
为1000kn〃m,点夯夯击次数在12击即可满足沉降量差要求,在大面积施工中进行测量控制最后两击沉降量差,满夯夯击次数2击。

⑶施工的注意事项
①夯击时夯锤的气孔要畅通,夯锤落地时应基本水平。

②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

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单夯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

③夯击过程中抄平测量随时进行监测,控制最后两击沉降量差。

④强夯过程中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用碎石或黄土将坑底整平。

⑤强夯夯坑中心偏移的允许偏差不大于0.1倍夯锤直径;低能量满夯的搭接不得小于四分之一夯锤直径。

⑥强夯施工每个点的夯击击数一般为10~12击,夯击间隔时间不少于3天,检测间隔时间不少于14天。

本次试夯所采用机械设备参数和工艺方法完全满足设计及验标要求,可以推广大面积施工。

中铁一局集团郑西客运专线第三项目部
2006年10月3日
郑西客运专线ZXZQ06标段
新临潼车站地基处理
强夯试验性施工报告
建设单位: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监理单位:郑西客运专线第三监理站上海天佑临潼分站施工单位:中铁一局集团郑西客运专线第三项目经理部
报告单位:中铁一局集团郑西客运专线第三项目经理部
二00六年十月三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