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对人类经济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离不开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加深对经济学的了解。

一、需求与供给需求和供给是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

需求是指购买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高于供给时,价格趋向上升;当供给高于需求时,价格趋向下降。

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会导致市场价格和数量的波动。

二、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和创造价值的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

劳动力是人们通过工作和生产创造价值的能力。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设备、工具和资金。

自然资源则是指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资源,如土地、水和矿产等。

这些要素的结合被称为生产要素的组合,不同的组合方式会影响到生产效率和成本。

三、成本与效益在经济学中,成本和效益是进行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

成本是指为了获取某种东西或追求某种目标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它可以分为明确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效益则是指从某种行为或决策中获得的好处或利益。

在做出决策时,人们通常会考虑成本和效益之间的权衡关系,寻求最佳的结果。

四、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存在的竞争程度和市场上的企业数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完全竞争市场是市场中存在大量小型企业的情况,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控制市场。

垄断市场则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企业存在,具有完全的市场控制力。

其他市场结构则介于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竞争和垄断特征。

五、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除相关当事人以外的第三方造成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是正面的,如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可以是负面的,如工厂排放产生的污染。

公共物品则是指一种无法排除人们使用的物品或服务,如公共道路和国防等。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经济学是关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科学。

将复杂的经济运行机制进行简化,使其成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经济本质,实现经济发展。

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1. 经济的三个基本问题经济学主要关注三个基本问题:什么生产?如何生产?生产成果如何分配?这三个问题涉及到了经济的核心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

比如,人们可以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可以使用哪些生产技术?哪些人可以分享生产的收益?2.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主要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构成各有不同,如拉美国家土地资源丰富,东亚国家劳动力比较充足,发达国家则相对拥有资本及企业家才能等。

3. 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决定了其所能生产的产品种类和数量。

生产可能性边界图像化的展示了一个体系所能达到的生产极限,为国家选择发展方向、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4. 市场与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分配方式,基于自愿交易,通过供需关系调节价格,达到资源的最动态流通和配置。

市场经济具有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效率提高等优势。

非市场经济具备灵活的调整控制、依靠政府调控等特点。

5. 机会成本与边际效应机会成本是指一项决策所能放弃的最好选择。

如花费100元购买某物,失去了此100元用于其他用途的机会成本,应该列入考虑因素。

边际效应指的是某项生产和消费决策的额外利益和成本,即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决策者应根据边际效应来考虑是否继续增加投入,从而决定最优方案。

6.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总体运行的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包括:国家、整个产业以及产业间的经济运行趋势;通货膨胀、失业和生产率等经济指标;宏观经济学考虑的因素包括货币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制和社会保障等。

7.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个体分配和市场上的个体行为。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
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
如何决定的。

3.经济学涉及的第一个核心思想是资源的稀缺性,第二个核心思想是效率。

4.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

5.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通货膨
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6.经济学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转移
支付、GDP平减指数、边际消费倾向、持久收入假说等。

7.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有个量分析法(即微观经济学)和总量分析法(即宏观经济学)。

以上这些内容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但经济学作为一个深奥的学科,还有许多深入和复杂的内容需要学习和研究。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有限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供求关系、市场机制、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等内容。

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则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该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上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此时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会下降。

相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上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则会上升。

二、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通过价格和竞争来调节资源配置和商品分配的过程。

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市场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市场价格上升时,供给者会受到激励增加供给,而需求者则会受到激励减少需求。

相反,当市场价格下降时,供给者会减少供给,而需求者则会增加需求。

通过价格的调节,市场上商品的供求达到平衡。

三、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直接参与商品或服务生产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

劳动力是指人们通过工作和创造来为生产做贡献的能力;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货币和设备等物质财富;自然资源是指供给生产所需的自然环境资源。

生产要素的组合和利用方式对商品或服务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因素的贡献。

经济增长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促进社会稳定。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通过改革开放、创新创业等方式来提高生产力和促进产业升级。

总结:经济学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

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

一、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基本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额。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 I + X 式中:C为消费、I为投资、X为净出口额。

2.GNP国民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产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写成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GDP与GNP的区别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同在于二者计算依据的准则不同,前者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后者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

也即,GNP是一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GDP则是一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

例如,中国GDP的一部分是由美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工厂所生产的,这些工厂的利润应划入中国GDP但不应计入GNP;又如当中国的劳动力在海外市场取得报酬时,收入应计入GNP而不应计入GDP,由此可以得出GNP与GDP存在以下关系: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4.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5.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资源生产、分配以及利用的原则和规律。

通过研究供需关系、市场机制以及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经济学提供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一、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经济学可以被定义为一门基于分析的社会科学,它研究个体、家庭、企业和政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作出决策。

根据研究的领域和方法,经济学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问题。

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等微观问题。

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供给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商品的分配。

2.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买卖行为决定商品价格和分配资源的一种机制。

市场机制根据供求关系来调节商品价格,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涨;当供给增加时,价格下跌。

市场机制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分配资源,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

3.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

这些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组合和利用决定着经济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4. 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能够生产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最大组合情况。

它反映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经济的生产能力。

三、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经济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政策制定中。

1. 政府决策:经济学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经济现象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经济增长政策、就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

2. 企业管理:经济学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

它涉及到个人、企业、政府及全球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简要介绍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卖家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指买家愿意购买的数量。

供求关系对价格和数量产生影响。

当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时,价格往往下降,而数量增加。

相反,当供给减少或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而数量减少。

通过理解供求关系,人们可以预测市场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变动。

二、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种经济决策所放弃的最大的潜在收益。

它强调了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

以个人为例,当一个人在选择做某件事情时,他就必须放弃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收益。

机会成本的概念也适用于企业和政府。

企业在决定生产哪种产品时,需要考虑选择其他产品的机会成本。

政府在决策公共支出时,也需要权衡其他潜在的需求和机会成本。

三、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量或消费对总效益的影响。

它是边际变化和总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边际效益分析,人们可以确定最优的决策。

例如,当一个人考虑购买一件商品时,他会比较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价格。

如果商品的边际效用大于价格,他就会购买该商品。

如果商品的边际效用小于价格,他可能会选择其他商品或放弃购买。

四、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描述了一个经济体在资源利用方面的最大潜力。

它展示了一个经济体在给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能够生产出的各种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凸形表示了资源的有限性。

当一个经济体追求某种产品的增加时,必然需要牺牲其他产品的产量。

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帮助我们理解资源的选择和权衡。

五、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实现社会最优。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是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等。

外部性是指产生于市场交易之外的成本或效益。

例如,环境污染可能产生负外部性,而科技创新可能产生正外部性。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管理其有限资源的学科。

它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经济概念和原则,对于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经济和经济增长等。

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简而言之,供求关系描述了商品或服务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应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上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则表示市场上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

当供应超过需求时,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会下降,需求大致上会增加。

当需求超过供应时,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会上涨,供应大致上会增加。

供求关系的变化可以影响市场价格和市场规模。

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体制。

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和企业通过自由交易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形成。

市场经济的特点包括自由竞争、自由价格、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以及私有财产的保护。

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市场竞争可以激励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

市场经济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经济体制之一,因为它可以根据需求和供应的变化自动调整资源配置。

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实际生产总值(GDP)增加的情况。

经济增长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指标。

经济增长可以使人均收入增加,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等。

人口增长可以扩大劳动力资源,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资本积累可以增加生产能力。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和贫富差距等。

因此,经济增长需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论经济学基础知识是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的基础。

供求关系揭示了市场价格和市场规模的决定因素。

市场经济通过自由交易和价格机制来引导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

经济基础知识(全)

经济基础知识(全)

经济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完整版)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资源的学科。

它包含以下基础知识点:1. 供求关系: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价格和数量。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市场价格和供应量。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做出经济决策时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机会。

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经济活动的成本和效益。

4. 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时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在决策中,我们通常会比较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以做出最优选择。

二、宏观经济学知识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政府的干预。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它是经济中的常见现象,对消费和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愿意工作并正在找工作的人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经济的运行状况。

4. 货币供应:货币供应是指在市场上可供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的增加或减少会影响物价和经济活动。

三、微观经济学知识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与决策。

以下是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1.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消费决策中会比较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以追求个人最大化效用。

2.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当价格变动时,需求或供给的相对变化的程度。

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价格变化对市场的影响。

3. 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等。

供给和需求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分配。

4. 波动及不确定性:市场经济中存在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不确定性。

了解波动和不确定性对经济决策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四、国际经济学知识国际经济学涉及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归纳

经济学基础知识归纳

经济学基础知识归纳一、经济学基本内容1.经济学:是分析人类社会内各种经济问题的理论及研究方法,也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问题。

2.需求与供给:需求就是指消费者需求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和欲望。

供给是指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和意愿,两者相辅相成,构成经济活动的主力基础。

3.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是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可以解释和预测市场上不同产品的价格、消费者的行为和消费者的需求量等经济问题。

4. 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指的是个体行为影响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几个维度,如满足度、稀缺度、不确定度、价格和收入效用等。

5.产业链分析:产业链分析汇集了影响产业成本和效率的各种环境条件,如关税、技术、产业结构、市场营销策略等,以及满足产业链供应商和客户的需求等。

6.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社会经济在一定的时期内的总体发展情况,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在投入和结构有效变动的情况下不断增长的过程。

7.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参与者组成、竞争关系及行动规律等特征组合。

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竞争的范围和方式,影响市场的格局,以及产品的价格、产量和利润。

8.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总收入的增加,可以用生产要素的数量、生产要素的质量、产出的比重三者来说明。

二、经济学的应用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收支来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和调节供求关系等政治目标。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流动性调节、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等,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3.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在不断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同时,不断应用高新技术和科学管理的过程。

它既关注社会效益的提升,也关注产业间或企业内的协调发展。

4.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在货币支付的基础上,国家的货物和服务互相交换的国际商业行为。

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实施工具,是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简介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分配和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

通过研究经济学,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中的经济行为规律,理解经济现象,为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的定义、基本假设和主要分支,以及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和概念。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在特定条件下,如何决策、如何分配资源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主要关注资源的稀缺性和满足人们无限需求的问题。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济学的研究一般基于一些基本假设,这些假设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模型,使经济学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问题。

1.理性选择假设: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来选择。

2.利益最大化假设: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包括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

3.稀缺性假设: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和欲望。

4.机会成本假设:为了获得一种物品或服务,个体必须放弃其他可行的选择,这种放弃的成本就是机会成本。

经济学的主要分支经济学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主要分支。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分支。

它关注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商业周期理论和货币供应与需求理论等。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政府和决策者可以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实现就业目标。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行为和决策的分支。

它关注个体之间的供求关系、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等微观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包括供求理论、边际效用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等。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我们可以了解个体在市场中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经济学的原理和概念经济学涉及许多重要的原理和概念,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在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资源分配的学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涉及到经济学的内容,比如购买商品、支付账单、选择投资项目等等。

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的规律,并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价格会下降,而数量会增加;相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价格会上升,而数量会减少。

供求关系的理解对于分析市场行为和预测价格变动非常重要。

第二部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某种好处而放弃的其他的好处。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同时追求所有的利益,必须做出取舍。

每个决策都会有机会成本,即牺牲的利益。

例如,如果一个人选择去上大学,他将花费时间和金钱,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其他事情。

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权衡利弊,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第三部分: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或资源引起的变化。

经济学家研究的不仅是总体效应,还关注每一单位的效应。

例如,一家工厂增加一名工人,将产生边际效应。

最开始,随着工人的增加,产量会逐渐增加;然而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将逐渐减少,最终可能会达到负边际效应。

通过了解边际效应,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决策的风险和收益。

第四部分:通货膨胀和通缩通货膨胀和通缩是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经济学中一项重要内容。

通货膨胀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

通缩则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购买力增强。

通货膨胀和通缩对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活动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了解通货膨胀和通缩的原因和影响,有助于我们制定有效的财务计划和资产管理策略。

结语:经济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学科,它探索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并致力于提供决策支持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

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

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

一、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基本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额。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 I + X 式中:C为消费、I为投资、X为净出口额。

2.GNP国民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产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写成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GDP与GNP的区别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同在于二者计算依据的准则不同,前者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后者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

也即,GNP是一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GDP则是一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

例如,中国GDP的一部分是由美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工厂所生产的,这些工厂的利润应划入中国GDP但不应计入GNP;又如当中国的劳动力在海外市场取得报酬时,收入应计入GNP而不应计入GDP,由此可以得出GNP与GDP存在以下关系: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4.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5.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

在经济学中,有一些基础概念和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1. 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供求关系研究了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当供给和需求之间达到平衡时,市场价格最为稳定。

2.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或服务的资源。

主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

劳动力指的是人们的劳动力量,资本指的是投入到生产中的资金和设备,而自然资源指的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如土地、矿产等。

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3. 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值。

它包括了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可以用来评估经济的健康状况和发展水平。

4. 供给需求弹性供给需求弹性是指供给量或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需求弹性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动以及对价格变动做出相应的决策。

当供给或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时,其弹性较大,反之则较小。

5.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一件事情所放弃的最佳替代选择的价值。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一件事情意味着放弃其他可能的选择。

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决策的代价以及做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以上是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了解这些概念和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和做出经济决策。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1、资源稀缺性:是指人类社会对各类物品的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的一种经济现象。

2、资源配置: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机制和体制即采取一定的社会形式实现的。

3、机会成本:是采取这种行动而没有采取另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机会,活所招致的成本。

4、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即研究及稀缺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5需求:是一种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整个关系。

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6、需求定理: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相反变化。

价格下降,促使商品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促使商品需求量减少。

这就是所谓的需求定理。

3、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当所有其他影响购买者与卖着计划的因素都不变时,一种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的程度。

4、需求收入弹性:被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5、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供给:是一种物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整个关系。

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2、供给定理: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多,反之越少。

价格过低时,供给量为零。

4、供给弹性也称供给的价格弹性,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相)对于其市场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它是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供给弹性公式: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 供应量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S/S)∕(▲P/P)5、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经济学基础相关知识点

经济学基础相关知识点

经济学基础相关知识点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财富的社会科学。

它涉及到整个社会系统的运作和资源的使用。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包括需求与供给、市场结构、成本理论、边际分析以及货币与通货膨胀等。

1. 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则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市场的均衡状态。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市场上的竞争程度。

根据市场参与者的数量和能力来区分市场结构。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有着不同的影响。

3. 成本理论成本是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成本理论研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选择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和生产规模,以最小化成本。

成本理论涉及到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等概念。

4. 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工具。

边际指的是某一变量的微小变化引起的影响。

边际分析研究决策者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做出最有效的决策,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判断决策的优劣。

5. 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是经济交换的媒介和价值尺度。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货币与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研究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以上只是经济学基础相关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经济学作为一个广泛而深入的学科,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通过学习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经济学基础知识(精选)

经济学基础知识(精选)

经济学基础知识(精选)经济学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如何选择和配置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它关注个体、市场和国家的决策行为,以及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效率。

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稀缺性原理稀缺性原理指出,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

由于资源稀缺,人们需要进行有选择性的资源配置,以满足各种需求。

稀缺性原理是经济学的基础,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人们为了获取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人们需要考虑放弃某种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以评估选择的效果和效益。

3.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消费或其他决策所带来的变化效果。

经济学研究边际效应以帮助人们做出决策,从而达到最大化效益。

4. 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资源的分配是否能够最大化社会福利。

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实现效率提升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市场上售卖商品和服务的意愿和能力,需求是指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形成。

2.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通过供求关系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调节机制。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的变动来调整供求关系,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效率。

市场机制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市场均衡。

四、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时期内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GDP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用于衡量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增长状况。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它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对消费、投资和债务等方面产生影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基础知识一、经济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额。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 I + X 式中:C为消费、I为投资、X为净出口额。

2.GNP国民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产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写成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GDP与GNP的区别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同在于二者计算依据的准则不同,前者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后者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

也即,GNP是一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GDP则是一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

例如,中国GDP的一部分是由美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工厂所生产的,这些工厂的利润应划入中国GDP但不应计入GNP;又如当中国的劳动力在海外市场取得报酬时,收入应计入GNP而不应计入GDP,由此可以得出GNP与GDP存在以下关系: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4.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5.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6. 通货紧缩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

当消费者价格指数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7.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是指在家庭总收入中,除去一切必要花费之外,居民可随意支配的部分。

8.居民人均储蓄率居民储蓄率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

居民人均储蓄率是居民平均存在银行的钱有多少。

9.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的指标,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即恩格尔系数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

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

10.基尼系数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0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

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

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财政方面:1.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2.财政收入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政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

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下,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一般性收入3.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4.财政盈余是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而形成的差额。

5..税收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6.税收的分类(按税收的管理和使用权限为标准分类)①中央税。

中央税是指由中央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或由地方政府征收后全部划解中央政府所有并支配使用的一类税。

如我国现行的关税和消费税等。

这类税一般收入较大,征收范围广泛。

②地方税。

地方税是指由地方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的一类税。

如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屠宰税和筵席税等(严格来讲,我国的地方税目前只有屠宰税和筵席税)。

这类税一般收入稳定,并与地方经济利益关系密切。

③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是指税收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拥有的一类税。

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和资源税等。

这类税直接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共同利益。

外贸、海关方面:1.协议注册外资指与外方签订注资协议,是吸收外资的一种形式。

2.注册外资实际到账额指外资同意注资后,实际划拨到账金额。

3.贸易逆差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等)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即贸易逆差。

又称“入超”、“贸易赤字”。

4.贸易顺差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出超”.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

5.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

主要负责:1、监督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2、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3、查缉走私,4、编制海关统计。

6.减免关税的范围1、无商业价值的广告品和货样;2、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3、在海关放行前遭受损坏或者损失的货物;4、规定数额以内的物品;5、法律规定减征、免征关税的其他货物、物品;6、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减征、免征关税的货物、物品。

7.我国禁止进境物品1、各种武器、仿真武器、弹药及爆炸物品;2、伪造的货币及伪造的有价证券;3、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有害的印刷品、胶卷、照片、唱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激光视盘、计算机存储介质及其它物品;4、各种烈性毒药;5、鸦片、吗啡、海洛英、大麻以及其他能使人成瘾的麻醉品、精神药品;6、带有危险性病菌、害虫及其它有害生物的动物、植物及其产品;7、有碍人畜健康的、来自疫区的以及其他能传播疾病的食品、药品或其他物品。

8.我国禁止出境物品1、列入禁止进境范围的所有物品;2、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手稿、印刷品、胶卷、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激光视盘、计算机存储介质及其它物品;3、珍贵文物及其他禁止出境的文本;4、濒危的和珍贵的动物、植物(均含标本)及其种子和繁殖材料。

9.免税品是指设在国际机场、港口、车站和边境口岸的免税商店所进口的,按有关规定销售给办完出境手续的旅客,供外国籍船员和我国远洋船员购买送货上船出售的物品,以及在我国际航班、国际班轮上向出境旅客出售的物品。

10.通关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货物的收发货人及其代理人、物品的所有人向海关申请办理货品的进出境手续,海关对其呈交的单证和实际进出的货品依法进行审核、查验、征收税费、批准进口或出口的全部过程。

11.中国电子口岸是与进出口贸易有关的海关、外经贸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公安部、外汇管理局等12个部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各部门分别管理的进出口业务的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在公共数据中心,为政府管理机关提供跨部门、跨行业联网数据核查,并为企业提供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的信息系统。

12.海关编号指海关接受申报时给予报关单的编码,为9位数码。

13.进口口岸指货物实际进入我国关境口岸海关的名称。

14.出口口岸是指货物实际出口的我国关境口岸海关的名称。

15.一般贸易一般贸易是指我国境内有进出口货物经营权的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的贸易。

16.易货贸易易货贸易是指不通过货币媒介而直接用出口货物交换进口货物的贸易。

17.出口加工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利用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工业、扩大对外贸易而设立的以制造、加工或装配出口商品为主的特殊区域。

是经济特区的形式之一,常享受减免各种地方征税的优惠。

出口加工区一般选在经济相对发达、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方便、劳动力资源充足、城市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多设于沿海港口或国家边境附近。

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为1956年建于爱尔兰的香农国际机场18.保税区经主权国家海关批准,在其海港、机场或其他地点设立的允许外国货物不办理进出口手续即可连续长期储存的区域。

保税区是中国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的经济性区域。

是我国目前开放度和自由度最大的经济区域19.免税区免税区指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20.金融知识:1.存款存款指存款人在保留所有权的条件下把资金或货币暂时转让或存储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或者是说把使用权暂时转让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或货币,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金融行为或活动,也是银行最重要的信贷资金来源。

2.贷款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

3.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4.外汇结算外汇结算又称国际结算,是通过外汇的收付来办理国内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与国外有关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活动。

5.汇率外汇汇率是一个国家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也可以说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6.外汇的标价方法将一国家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首先应当确定以哪个国家的货币为标准。

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因而外汇汇率的标价方法也有两种:①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以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的价格的方法。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此法,我国也是如此。

采用直接标价法,外国货币的数额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是一个单位或100个单位,少数货币用1万或10万单位,比如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牌价中美元用的单位为100,意大利里拉用的单位为1万,日元用的是10万;而本国货币的数额随外国货币和本国货币的市值的变化而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