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总结笔记

合集下载

人体运动学

人体运动学

1.稳定角:中心垂直投影线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连线间的夹角2.平衡角:平衡角等于某方位平面上稳定角的总和;3.骨构建:在人的生长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呈线性增长,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骨松质更密集,这一过程称为骨构建;4.骨重建:在成人期,骨生长停止,但骨的形成和吸收仍在继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称为骨重建;5.屈服点:弹性区末端或塑性区初始点;6.脊柱功能单位:又称为脊柱的运动节段,它包括相邻的两个脊柱及其之间的链接结构,是脊柱节段运动的基本结构单位,影响脊柱整体运动功能;7.Q角:股四头肌肌力线和髌韧带力线的夹角,即从髂前上棘到髌骨中点连线为股四头肌力线,髌骨中点至胫骨结节最高点为髌韧带力线,两条线所成夹角为Q角,正常值为11°—18°;8.凸凹原则:滚动和滑动在凸凹关节面的运动遵循一个原则,即凸凹原则;当凹面相对固定时,凸起的关节面运动表现为滚动方向与滑动方向相反;当凸面相对固定时,凹面的关节面运动表现为滚动方向与滑动方向相同;9携带角:肘关节在冠状面上自然伸展,尺骨的纵轴与肱骨的纵轴所形成的夹角;10.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纵轴所形成的角为颈干角,成人平均成角为125°,大于125°为髋外翻;小于125°为髋内翻;1.脊柱的生理功能1保护功能2承载功能3运动功能4全身运动协调控制功能2.腰椎间盘的特殊功能1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2连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使椎体间有一定的活动度;3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4缓冲作用;5维持后方关节突间一定的距离和高度,保持椎间孔的大小;6维持脊柱的曲度3.运动对高血压的降压机制1通过作用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血管运动中枢,调整其功能状态,使血压下降;2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是血管扩张;3运动中肌肉的节律收缩与舒张,可以起到对血管的按摩作用;这有利于缓解小动脉痉挛、使周围血管扩张、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4运动可以使改善情绪,减少血压波动幅度;4.运动训练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1通过正确的呼吸运动和排痰运动训练,可以促进肺内分泌物排出,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减少功能性残气量,有利于协调呼吸肌的运动功能,改善缺氧;2适当的全身耐力训练,可以改善全身组织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和机体耐力,促进建立以适应患者日常生活需要为目标的有效呼吸和体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膝关节旋转运动产生的机制1股骨内外髁弧度不同,内髁大,外髁小,屈伸时出现以胫骨髁间隆突内侧为轴的旋转运动;2胫骨平台内外侧外形不同;3韧带的制约作用包括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副韧带;4内旋肌力大于外旋肌力6.人体运动基本形式1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推、拉和鞭打2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缓冲、蹬伸和鞭打3全身基本运动形式:摆动、躯干扭转和相向运动7.人体关节运动形式1屈曲与伸展2内收与外展3内旋与外旋5旋前与旋后6内翻与外翻8.肩关节的稳定机制1盂肱关节的球窝关节结构2冈上肌有一小部分延伸到三角肌后部3肩胛胸壁关节4盂肱关节内的负压9.旋前旋后肌肉的生物特征1该肌肉附着在前臂旋转轴的两边,即近端附着在肱骨或尺骨上,远端附着于桡骨或手腕部2该肌肉收缩时能产生一个围绕前臂旋转的内力臂,该力的力线与旋前旋后的旋转轴相交三选择、填空1.杠杆分类:1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和保持平衡,它既产生力又产生速度;2省力杠杆:其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其力臂始终大于阻力臂,可用较小的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3速度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故称速度杠杆;2.骨单位是骨密质的基本结构单位;3.骨的血管有三个方面:滋养动脉;骨端、骨骺和干骺端血管;骨膜血管;4.应力-应变曲线分成两个区:弹性变形区和塑料性变形区;5.骨的强度是指骨在承受载荷时所具有的足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力,以致不发生破坏;三个参数:结构在破坏前所能承受的载荷;结构在破坏前所能承受的变形;结构在破坏前所储存的能量;骨的刚度是指骨具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6.肌肉是由肌束组成,肌束由肌纤维组成;7.肘关节是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上尺桡关节组成;8.伸肘肌主要有肱三头肌和肘肌;屈肘肌主要有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和旋前圆肌;9.旋前肌主要有旋前方肌和旋前圆肌;10.脊柱从侧面呈S形,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尾后凸;11.颈椎具有特殊的关节连接和不稳定的骨结构,以适应颈的支撑、保护和运动功能;12.正中神经损伤—猿手;尺神经损伤—爪形手;桡神经损伤—垂腕13.肩肱节律理解:在正常的肩关节,盂肱关节外展和肩胛胸壁关节上之间存在有运动节律或时间顺序;上臂的外展与前屈活动系由肩肱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共同完成,其中起初的30°外展和60°前屈是由肩肱关节单独完成;当外展、前屈继续进行时,肩胸关节开始参与并以与肩肱关节活动成1:2的比例活动,这种肩关节运动伴肩胛骨旋转的节律性变化称为肩肱节律;即肩部活动15°,其中10°由肩肱关节提供,另外5°由肩胸关节活动提供;14.髋臼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部分组成;15.屈髋的主要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伸髋的主要肌肉是臀大肌、半腱肌、股二头肌;16.伸膝的主要肌肉是股四头肌;屈膝的主要肌肉是股二头肌;17.肩袖肌群是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18.髌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19.腕部最容易骨折的部位—手舟骨;20.脊柱分段:颈7、胸12、腰5、骶1、尾121.颈椎的生理弯曲:1增加颈椎的弹性;2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3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

《人体运动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人体运动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人体运动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的运动规律。

通过人体或人体特定部位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或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温度、时间、能量、质量等物理量是标量。

3、矢量:有大小并有一个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

速度、加速度和力等是矢量。

4、张量:有大小并有不止一个方向的物理量叫张量。

5、人体简化后的运动形式:(1)平动(2)转动(3)复合运动6、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与伸展(2)内收与外展(3)内旋与外旋(4)旋前和旋后(5)内翻和外翻7、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1)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主要包括推、拉和鞭打。

(2)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主要包括缓冲、蹬伸和鞭打。

8、全身基本运动形式主要包括摆动、躯干扭转和相向运动。

9、杠杆包括:支点、阻力点和力点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

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

第二类杠杆又称省力杠杆。

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中间。

第三类杠杆又称速度高。

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中间。

10、开链(OKC):运动链的末端环节是可以自由运动的。

开链(OKC):运动链的末端环节是可以自由运动的。

11、闭链(CKC):一个运动链的两端都被固定住。

12、开链运动:近端固定,远端游离的活动13、闭链运动:指肢体或者躯干远端组成环状或者踏在物体上运动时,髋,膝,踝等多个关节运动时组成一个闭合的环。

14、人体平衡的条件:合外力为0,合外力矩为0。

15、骨重建过程的五期休止期:此期既无骨吸收也无骨形成激活期:破骨细胞的前驱细胞分化成破骨前细胞,并附着于骨表面上,此期为激活期。

吸收期:破骨前细胞与暴露表面接触,融合、分化成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

在破骨细胞吸收一定数量的骨质后即消失,该段时间称为吸收期。

正常人约持续1个月,在吸收期骨表面形成一个陷窝,称为吸收陷窝。

转换期:吸收期结束,破骨细胞移向其他部位。

形成期:成骨细胞在陷窝表面上相继出现并分化、增殖,形成类骨。

运动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必背重点

运动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必背重点

1、立弓:人体直立时,重力由腰椎经骶骨、骶髂关节、髋臼传至股骨头,形成“立弓”2、坐弓:坐位时,重力由骶骨向两侧传至坐骨结节,形成“坐弓”3、足弓:足弓由足的跗骨、跖骨以及足部的关节、韧带、肌腱共同构成的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

足弓可分为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左右方向的横弓。

纵弓又由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组成①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和1、2、3跖骨构成,此弓较高,有较大的弹性,具有缓冲震荡的作用,又称弹性足弓②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和4、5跖骨构成,此弓较矮,弹性较差,与维持直立有关,又称支撑足弓③横弓:由骰骨和3块楔骨组成4、关节的分类:⒈按关节运功轴的数目和关节面的形态分为以下三类①单轴关节:关节只能绕一个运动轴做一组运动a屈戊关节:又名滑车关节,通常只能绕冠状轴做屈伸运动,如,指骨间关节。

b车轴关节:由圆柱状的关节头与凹面状的关节窝构成,关节窝通常为骨和韧带连成环组成。

可沿垂直轴做旋转运动,如桡尺近侧和远侧关节等②双轴关节:关节能绕俩个运动轴进行俩组运动,也可进行环转运动,包括俩种形式a椭圆关节:关节头呈椭圆形凸面,关节窝成相应椭圆形凹面,如桡腕关节b鞍状关节两骨的关节均成鞍状,互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如拇指腕掌关节③多轴关节:关节具有两个以上的运动轴,可做多方向的运动,通常也有俩种形式a 球窝关节:如肩关节和髋关节 b 平面关节:如腕骨间关节和跗跖关节⒉按构成关节的骨的数目可分为以下两类①单关节:如肩关节和髋关节②复关节:如肘关节和膝关节⒊按关节的运动形式可分为以下两类①单动关节:只能单独进行活动的关节,如肩关节②联合关节: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独立的关节,在运动时需绕共同运动轴进行活动,如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5、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的肱骨头构成,也称盂肱关节。

相连两骨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关节窝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1/3。

关节窝周缘有关节唇加深关节盂。

关节囊薄而松弛,附着在关节盂周缘和肱骨解剖颈之间,关节囊壁内有由滑膜囊包裹的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此腱有加固关节的作用。

人体运动学(康复专业复习材料)

人体运动学(康复专业复习材料)

人体运动学1、生物力学: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物体的运动、生理、病理之间关系的学科为生物力学。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中人体和器械运动力学规律的学科。

2、骨强度:是指骨在承受载荷时所具有的足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力,以致不发生破坏。

骨刚度:指骨在外力作用下所具有的抵抗形变的能力。

骨稳定性:指骨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骨所受载荷的形式:①拉伸载荷:是指在骨的两端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轴线的力的作用。

能够导致骨骼内部产生拉应力和应变,使骨伸长并同时变细。

②压缩载荷:是施加于骨组织表面的两个沿轴线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对的载荷。

该载荷在骨组织内部产生压应力和应变,骨组织可能因压缩载荷作用而产生短缩形变。

③弯曲载荷:是使骨沿其轴线发生弯曲形变的载荷。

其中性轴两旁一侧产生拉应力和拉应变,另一侧产生压应力和压应变,在中性轴上则没有应力和应变。

④剪切载荷:表现为在骨的表面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相距很近的力的作用。

在骨的内部产生剪切应力和应变。

⑤扭转载荷:加在骨上并使其沿轴线发生扭转的载荷。

产生剪切应力。

⑥复合载荷:人体在云动时,由于骨的几何结构不规则,同时又受到多种不定的载荷,往往使骨处于两种或多种载荷的状态即为复合载荷。

3、骨的主要成分:骨组织是由骨细胞系、骨胶原基质和无机盐形成的坚硬的结缔组织。

除骨细胞系外,骨的成分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

骨的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90%)和骨非胶原蛋白、骨特异性黏蛋白(10%)。

骨的无机质: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和柠檬酸钙。

4、骨的重建周期(一般需3个月)第一期:休止期,又称静止期,既无骨吸收也无骨形成。

第二期:激活期,破骨细胞的前驱细胞分化成破骨前细胞,并附着在骨表面上。

第三期:吸收期,破骨前细胞与暴露表面接触、融合、分化成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

第四期:转换期或逆转期,吸收期结束,破骨细胞移向其他部位。

第五期:形成期,成骨细胞在陷窝的表面上相继出现并分化、增殖,形成类骨。

人体运动学期末总结

人体运动学期末总结

名解:✓挛缩:软组织发生病变,弹性长度下降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痉挛: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损伤导致的速度依赖性牵张反射增高,表现为肌张力增高。

✓萎缩:骨骼肌肉体积缩小,肌纤维减少或变细甚至消失,导致肌力下降。

✓制动:人体局部或全身保持固定或者活动被限制,常用于保护性治疗。

✓肌小节:肌原纤维上相连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是肌细胞收缩舒张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运动单位*:一个前角细胞的轴突和轴突分支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群,合起来称为运动单位。

✓静力性运动:即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长不变,张力增大,常用于维持特定姿势。

✓动力性运动:即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张力不变,肌长变短。

✓向心运动*:即向心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长变短,两端附着点相互靠近。

✓离心运动*:即离心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力低于阻力,肌长变长。

✓原动肌*: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为原动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为主动肌。

✓拮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拮抗肌。

✓牵拉-缩短周期*: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自然肌肉功能活动。

✓肌力*: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以肌肉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快速力量:肌肉或肌群在一定速度下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肌耐力*:肌肉在一定负荷下保持收缩或持续重复收缩的能力。

✓肌的协同作用: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单一肌独立完成的,需要一组肌群的协作才能实现。

✓运动反应:是指单次运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的变化。

✓运动适应:长期运动或称运动训练导致机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搏出量SV:心每收缩一次排出的血液体积。

✓心输出量:单位时间内心排出的血量。

✓心力储备: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是安静时的5-6倍,说明正常心脏泵血功能有相当大的储备量,即心力储备。

✓最大心率:极限运动时心率达到的极限值。

✓心率储备:最高心率与静息心率之间的差值。

✓盂肱节律:盂肱关节的屈曲和外展伴随肩胛骨的上旋。

简答:✓制动对机体的影响:①骨质疏松,肌肉萎缩,毛细血管缩小,静脉回流能力降低;②血液循环不佳,心功能降低,呼吸功能下降,易导致肺部感染;③肠道蠕动减慢;④易导致尿道感染;⑤骨密度降低,血钙血磷浓度上升,引起相关激素变化;⑥易导致焦虑、抑郁,引发心理问题。

人体运动学重点24002

人体运动学重点24002

人体运动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岁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4、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

5、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6、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

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

7、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

8、角速度:人体或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

9、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pronation)、旋后(supernation)、内翻(inversion)、外翻(eversion)。

二、单选题【相关概念】·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

人体运动学大题重点

人体运动学大题重点

骨构建五期第一期:休止期,又称静止期,此期既无骨吸收也无骨形成第二期:激活期,破骨细胞的前驱细胞分化成破骨前细胞,并附着在骨表面上,此期为激活期。

第三期:吸收期,破骨前细胞与暴露表面接触,融合、分化成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

在破骨细胞吸收一定数量的骨质后即消失,该段时间成为吸收期,正常人约持续1个月,在吸收期骨表面形成一个陷窝,成为吸收陷窝。

第四期:转换期,吸收期结束,破骨细胞移向其他部位。

第五期:形成期,成骨细胞在陷窝的表面上相继出现分化、增值,形成类骨。

随后,类骨成熟并骨化成骨。

待陷窝接近填平时,成骨细胞失去骨活性,成为表面上的衬托细胞,此期为形成期。

骨的功能1、力学功能支撑功能、杠杆功能、保护功能2、生理学功能钙、磷贮存功能与物质代谢功能、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影响肌力的因素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2、肌肉的初长度3、肌肉募集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5、杠杆效率超量恢复原理的定义运动和运动后肌肉经历了一个疲劳和消除疲劳的过程肌肉疲劳时,其收缩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都会明显下降,同时肌肉内能源物质、收缩蛋白和酶蛋白都有所消耗。

在休息过程中,这些物质消耗得到补充,生理功能也逐渐得到恢复。

在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后,会出现一个超量恢复阶段,即肌肉各项生理指标继续上升并超过运动前的水平,以后逐步下降到运动前的水平,这即是肌肉的超量恢复有氧运动的特点(1)运动强度:以中等、低强度运动为主。

机体才能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保证能量代谢以有氧代(2)运动时间和距离长:有氧代谢的能源物质分解完全,产能大,避免了乳酸堆积引起肌肉疲劳,所以有氧运动可以持续较长的时间,完成较长的距离。

(3)运动形式:以周期性、节律性运动为主,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游泳。

周期性运动是指运动时同样的动作重复进行,一般动作简单。

(4)全身大肌群参加的动力性活动:有氧运动多为耐力运动,以上肢、下肢和躯干的主要肌群同时参加运动,可提高运动时摄氧量,以达到增强心肺耐力的目的。

人体运动考试知识点总结

人体运动考试知识点总结

人体运动考试知识点总结一、人体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指人体在外界作用下,具有肌肉协调活动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姿势和动作的变化过程。

2. 运动的类型人体运动可分为自主运动和反射运动两种类型。

自主运动是指由皮质大脑发出指令控制的运动,如自由走路、跑步等;反射运动是指由脊髓、脑干和下丘脑等部位发出指令控制的运动,如肌肉的防御反射、眼睑的闭合反射等。

3. 运动的特征(1)稳定性:人体运动需要在一定的稳定条件下进行,保证肌肉和骨骼能够协调配合完成动作。

(2)配合性:肌肉和骨骼需要协调配合完成运动动作。

(3)节奏性:人体运动需要以一定的节奏进行,保证肌肉活动的协调性。

(4)目的性:人体运动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如完成某个动作、完成某个任务等。

二、人体运动的生理基础1. 肌肉的结构和功能(1)肌肉组织分类:肌肉组织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类型。

(2)骨骼肌结构:骨骼肌是由肌肉纤维和肌腱组成的,肌肉纤维是肌肉的基本单位,肌腱是肌肉与骨骼相连接的部分。

(3)肌肉的功能:肌肉的主要功能包括产生力量、维持姿势和支持身体、促进生物运动、热量产生和消耗等。

2. 运动神经元和神经传导(1)神经元结构: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2)神经传导:神经冲动是神经元的一种生物电信号,通过轴突传导至神经末梢释放到靶细胞上。

(3)神经调控:神经元能够通过突触传递神经冲动对肌肉活动产生调节作用。

3. 运动的调节和控制(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运动的中枢控制中心。

(2)脊髓反射:是指神经冲动从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产生的短时反射动作。

(3)肢体运动调控:大脑皮质通过运动区对肢体运动进行主要调控。

三、人体运动的能量供给1. 肌肉收缩的能量源(1)ATP:三磷酸腺苷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供给物质。

(2)肌酸磷酸:肌酸磷酸是在肌肉收缩时,用来不断重复再生ATP的储存媒介。

(3)糖原和葡萄糖:是肌肉收缩的重要能量源物质。

人体运动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人体运动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人体运动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人体运动学是运动生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原理和机制。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承受着各种力的作用,因此了解人体运动学的重要知识点对于运动员的训练和运动表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人体运动学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在人体运动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需要我们了解。

首先是位置和位移,位置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移动。

其次是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最后是力、质量和惯性,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程度。

二、质心和重心质心是指物体的质量均匀分布的中心,重心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所产生的合力的点。

在人体运动学中,质心和重心的位置对于运动员的动作和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跳远中,运动员需要通过控制身体的重心位置来获得较好的起跳姿势和飞行姿势。

三、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在人体运动过程中,力的作用点和方向非常重要。

力的作用点指的是力所作用的物体上的具体位置,力的方向指的是力的作用线的方向。

通过合理地控制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运动员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提高运动表现。

例如在投掷项目中,运动员通过控制手臂和肩膀的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可以增加投掷物体的速度和力度。

四、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人体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合理地运用杠杆原理,运动员可以在运动中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杠杆原理包括杠杆的定义、杠杆的作用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运动中,肢体骨骼和关节构成了人体的杠杆系统,通过改变杠杆的长度和作用点,运动员可以调整杠杆的力臂和力矩,从而实现更大的力量输出。

五、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在人体运动学中,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是运动员需要克服的两个重要力。

摩擦力是由物体表面接触而产生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空气阻力是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中所受到的阻力,影响着运动员的速度和稳定性。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考试知识点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考试知识点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考试知识点一、人体解剖学基础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通过对其深入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时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锻炼改善身体状况。

骨骼系统:了解骨骼的种类、形状、功能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

例如,长骨、短骨、扁平骨等,以及它们如何提供支撑、保护和运动。

肌肉系统:肌肉是运动的关键,掌握各种肌肉的类型、起止点、功能,以及在各种运动中的协同作用。

关节结构:了解关节的类型、特点和运动范围,对于预防运动损伤和设计合理的运动计划至关重要。

二、生物力学基础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运动的科学,通过掌握生物力学的原理,我们能更准确地分析运动中的人体姿势和动作。

力的传递与平衡:理解力的产生、传递和平衡的原理,以及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应用。

动作分析:通过分析各种运动动作,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姿势、动作和力的作用方式。

运动效率:理解如何提高运动效率,减少能量消耗,提高运动表现。

三、生理学基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的科学,对于运动人体科学来说,掌握生理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循环系统: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的功能,以及它们在运动中的反应和变化。

呼吸系统: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呼吸在运动中的重要性和调节方式。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控制着人体的所有活动,了解其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理解人体运动的控制和调节。

运动与代谢:理解能量代谢的原理,以及运动对代谢的影响。

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和营养补充方案。

四、运动负荷与人体适应了解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有助于合理安排运动训练和预防过度疲劳。

运动负荷与适应:理解运动负荷与人体适应的关系,以及适应过程中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过度训练:了解过度训练的成因、表现和预防措施,避免因过度训练导致的身体损伤。

恢复与再生:理解恢复与再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休息和营养补充促进身体恢复。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

第一章总论1.康复治疗是综合的、协调地应用各种专科治疗手段,促进功能的恢复、改善或重建。

(P1)2.人体运动学研究人体活动的运动规律,如人体或人体特定部位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

(P1)3.人体运动学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的总结:人体运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形式;人体运动是多系统协调工作机制,需要呼吸运动和血液运动的支持;人体运动时,肌肉温度升高,温度升高会加速神经信号的传导,提高神经感受器的灵敏度,使神经肌肉间的协调作用得到增强。

(P1)4.制动:至人体局部或者全身保持固定或者活动被限制,常用于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保护性治疗,以减少体力消耗或脏器功能损害,稳定病情,帮助疾病恢复。

(P2)★对身体的影响:①制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很大,②局部制动对肌肉和骨关节系统的影响很大,③导致呼吸功能下降,④易产生尿路结石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⑤使皮肤产生萎缩和压疮,⑥导致代谢和内分泌障碍。

★对心理的影响: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和神经质,或出现感情淡漠、退缩、易怒、攻击行为等,严重者具有异样的触觉、运动觉、幻视与幻听。

认知能力下降,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记忆力、协调力、精神运动能力、警觉性等均有障碍。

5. 人体重心的位置:人体重心一般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cm处。

(P12)6.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结构内某一点受载时所发生的变形,称为应变。

(P13)7. 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向前于躯干两侧。

(P14)8.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①屈曲与伸展,②内收与外展,③内旋与外旋。

(P15)9.杠杆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运用:主要起到省力、获得速度、防止损伤的作用。

(P17)10.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磷酸原功能系统、糖酵解功能系统、有氧代谢功能系统。

人体运动学复习重点

人体运动学复习重点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人体运动学基础·人体运动学:在康复医学中用于分析运动障碍的原因,探讨康复机制与指导康复运动治疗实践,是康复治疗学专业一门中的专业基础课程。

一、基本概念1、 人体运动形式:平动、转动、复合运动·平动:指运动过程中,身体上的任意两点的连线始终保持等长和平行,其运动轨迹是直线或曲线。

简化为质点。

e.g.滑雪·转动:指运动过程中,身体上的各点都围绕统一直线(旋转轴)作圆周运动。

简化为刚体。

e.g.掷铁饼·复合运动:人体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分解为平动与转动。

2、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伸展:主要是以冠状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外展: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额状面上的运动。

(3)内旋、外旋: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旋后(前臂和小腿);内翻、外翻(足踝)。

3、 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推、拉、鞭打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缓冲、蹬伸、鞭打全身的基本运动形式:摆动、驱赶扭动、相向运动(ps:相向运动:身体两部分相互接近或远离)4、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某一固定点or轴(支点或支轴)转动的坚硬物。

(1)杠杆分类:①平衡杠杆(一级杠杆)②省力杠杆(二级杠杆)③速度杠杆(三级杠杆)·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

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和保持平衡,它即产生力又产生速度。

·第二类杠杆:其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一根一端支在地上,向上撬动重物的棍棒。

其力臂始终大于阻力臂,故称省力杠杆。

·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

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

(2)杠杆的特点:·平衡杠杆:①支点位于中间②传递力/平衡力③可省力/可增速④少见(寰枕关节)肌力×d=阻力×d w·省力杠杆①阻力点位于中间②主要省力③少见肌力×d<阻力×d w·速度杠杆①动力点位于中间②主要增加速度/增加运动幅度③大肌力克服小阻力(费力杠杆)④常见肌力×d>阻力×d w·试述杠杆原理在康复治疗学中的应用:①省力②获得速度③防止损伤5、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①大关节最先产生运动。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

1.人体平衡的条件- -除外受力1).支撑面:接触面积加包围面积。

2).重心:整个人体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人体的重心垂直投影线越远离支撑面的边缘,则稳定性越大。

3).稳定角:是重心垂直投影线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的连线间的夹角。

4).平衡角:等于某方位平面上稳定角的总和。

它可以说明物体在某方位上总的稳定程度。

27.人体平衡的条件一个物体是否失去平衡,取决于该物体重心垂直投影线是否落在支撑面内。

物体开始倾斜时,随着物体的倾斜,重力产生-一个使物体恢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恢复力矩,倾倒力产生使物体倾倒的倾倒力矩。

倾倒过程中,如重力作用线在支撑面内,则恢复力矩使物体恢复到原位置;如倾倒使得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时, .则恢复力矩为0,重力矩起着加剧倾倒的作用。

稳定系数:倾倒力开始作用时稳定力矩与倾倒力矩的比值。

当稳定系数大于1时,物体本身重力产生的恢复力矩足以对抗倾倒,当稳定系数小于1时,物体恢复力矩对抗不了倾倒力矩,物体倾倒,平衡破坏。

所以,物体越重,其稳定力矩越大,抗倾倒的能力越强。

1.肩胛骨的运动有以下几种形式:上提下降:肩胛骨在冠状面内向上运动为上提,向下运动为下降。

如耸肩一下放。

前伸后缩:肩胛骨在水平面内向前运动为前伸,向后运动为后缩。

如含胸一扩胸。

上、下回旋:肩胛骨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旋转,肩胛下角朝外上方运动为上回旋,朝内下方运动为下回旋。

2.肩肱关节的运动:肩肱关节是一个典型的球窝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 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内旋、外旋水平屈伸和环转运动3.运动肩胛骨的主要肌群上提: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肩胛提肌下降: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胸小肌前伸:前锯肌和胸小肌后缩:斜方肌中部和菱形肌上回旋:前锯肌和斜方肌上部下回旋:菱形肌、胸小肌和肩胛提肌4. (1)斜方肌起点: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7颈椎至第12节胸椎的棘突,其肌束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止点:锁骨外侧1/3、肩峰及肩胛冈。

作用:.上束纤维-. 上提及上回旋肩胛骨,中束纤维-内收肩胛骨,“下束纤维-下降肩胛骨(2)菱形肌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人体运动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体运动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体运动知识点总结大全人体运动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理、力学和心理成分。

人体的运动是通过骨骼肌肉系统的协调运动来完成的。

了解人体运动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

下面将从生理、力学和心理三个方面对人体运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理知识点1. 骨骼肌肉系统:人体的运动依赖于骨骼肌肉系统。

骨骼肌肉是由肌纤维组成的,它们通过神经冲动来收缩,使人体产生运动。

骨骼肌肉通过联合形成肌肉,可以实现身体的各种运动。

2.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控制人体运动的重要系统。

大脑通过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指挥肌肉的运动。

神经系统负责协调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使身体产生平衡的运动。

3. 呼吸系统: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供应肌肉的活动,这就需要呼吸系统提供更多的氧气。

呼吸系统中的肺部和气管通过呼吸来向身体提供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负责向肌肉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在运动时,心脏会增加心跳频率和收缩力度,使血液能够更快地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肌肉中。

5. 代谢系统:在运动中,代谢系统会加速新陈代谢,产生更多的能量来支持肌肉的活动。

代谢系统会消耗身体内的能量储备,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废物,如乳酸。

6. 内分泌系统:运动会刺激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促进体内激素的分泌。

激素会调节人体的代谢、能量和免疫系统,帮助身体适应运动和恢复。

7. 骨骼系统: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系统的生长和骨密度的增加。

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增强骨骼的强度和耐力。

8. 免疫系统:运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对病菌和病毒的抵抗能力。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预防疾病和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9. 营养和水分:运动需要消耗身体的能量和水分。

在运动过程中,适当的补充营养和水分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恢复能力。

10. 预防运动损伤:运动过程中,身体容易受到一些损伤,如扭伤、拉伤和疲劳。

适当的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可以预防这些损伤的发生。

二、力学知识点1. 动力学:运动的力学包括力、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岁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4、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

5、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6、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

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

7、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

8、角速度:人体或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

9、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pronation)、旋后(supernation)、内翻(inversion)、外翻(eversion)。

二、单选题【相关概念】·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

人体运动学期末考试练习题笔记

人体运动学期末考试练习题笔记

人体运动学期末考试练习题笔记(一)选择题.应变人体机构内某一点受载时所发生的变形.第三类杠杆属于C.速度杠杆.第一类杠杆属于A. 平衡杠杆4. 康复医学治疗的主要方式B.运动疗法(二)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本书所讲的人体运动学,主要指人体的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部分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

2.功能解剖学研究运动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理功能的学科,为功能解剖学。

3.生物力学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物题的运动、生理、病理之间关系的学科为生物力学。

4.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中人体和器械运动力学规律的学科,为运动生物力学。

5.应力指人体结构内某一平面对外部负荷的反应,用单位面积上的力表示,(N/C㎡)。

6.质点是指具有质量、但可以忽略其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而视为几何点的物体,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7.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8.力矩是力对物体转动作用的量度,是力和力臂的乘积。

9.阻力点阻力杠杆上的作用点称为阻力点,是指运动阶段的重力、运动器械的重力、摩擦力或弹力以及拮抗肌的张力,韧带、筋膜的抗牵张力等所造成的阻力。

他们在一个杠杆系统中的阻力作用点只有一个,即全部阻力的合力作用点为唯一的阻力点。

10.力偶通常把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称为力偶。

11.梅脱能量代谢单量。

每公斤体重从事1分钟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其运动强度为1MET。

12.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

又称速度杠杆。

此类杠杆在人体上最为普遍,如肱二头肌屈起前臂的动作,支点在肘关节中心,力点(肱二头肌在桡骨粗隆上的止点)在支点和阻力点(手及所持重物的重心)的中间。

人体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体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体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人体运动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运作。

在进行体育锻炼、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类型的运动活动。

因此,了解人体运动知识对于保持健康、预防运动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整理人体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肌肉系统1.肌肉结构和功能肌肉是人体中主要的运动器官,它由肌肉组织组成。

肌肉组织主要负责人体的运动,支撑和保护人体内部器官,同时也可以帮助保持正常体温。

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来完成运动功能。

2.肌肉的分类根据肌肉纤维的不同排列方式,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主要与骨骼相连,可以主动收缩产生运动。

平滑肌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中,对内脏器官的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心肌是心脏内的肌肉组织,它的收缩和舒张是维持心脏正常运转的基础。

3.肌肉的运动原理肌肉的收缩是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和肌纤维的蛋白质结构变化来完成的。

神经冲动通过神经元传导到肌肉组织,导致肌肉蛋白质的构象变化,进而引发肌肉收缩。

4.肌肉训练原则肌肉训练主要是通过重复的力量训练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在进行肌肉训练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选择适当的负荷和训练方法。

二、骨骼系统1.骨骼结构和功能人体骨骼由骨头、关节和韧带组成,主要起到支撑和保护身体内部器官的作用。

骨骼还是造血和储存矿物质的重要器官。

2.骨骼的生长和发育人体的骨骼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成年后骨骼的生长停止,但仍然会通过代谢来保持骨量的平衡。

3.骨骼的损伤和修复骨骼在运动和受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骨折和骨折,这时就需要进行骨折愈合和骨折康复等处理。

4.骨骼系统与运动骨骼系统是人体运动的基础,它通过关节的活动、韧带的支持和肌肉的协调来完成各种运动。

三、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它主要负责人体的感觉、运动、思维和情绪等功能。

2.神经传导神经传导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包括兴奋传导和抑制传导。

康复治疗学专业人体运动学重点

康复治疗学专业人体运动学重点

精品文档.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得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功能解剖学:研究运动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理动能的学科。

生物力学: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物体的运动、生理、病理、之间关系的学科。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中人体和器械运动力学规律的学科。

应力:指人体结构内某一平面对外部负荷的反应,用单位面积上的力表示,(N/cm2) 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他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力矩:是力对物体转动作用的量度,是力和力臂的乘积。

阻力点:阻力杠杆上的作用点,是指运动阶段的重点、运动器械的重力、摩擦力或弹力以及拮抗肌的张力,韧带、筋膜的抗牵张力等造成的阻力。

他们在一个杠杆系统中的阻力作用点只有一个,即全部阻力的合力作用点为唯一的阻力点。

力偶:通常把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称为力偶。

梅脱:能量代谢当量。

每公斤体重从事1分钟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其运动强度为1MET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又称速度杠杆。

人体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下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心脏的功能能力:指机体在尽力活动时达到的最大MET 值。

或者,在有氧范围内机体所能完成的最大强度活动的最大MET 值。

或者,心脏功能容量/体力功能容量,指体力活动的能力。

健康人,心脏的功能能量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相应的MET 值。

稳定角:是中心垂直投影线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的连线间的夹角。

是影响人体平衡稳定性的力学因素。

稳定系数:为倾倒力开始作用时稳定力矩与倾倒力矩的比值。

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岁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4、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

5、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6、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

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

7、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

8、角速度:人体或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

9、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pronation)、旋后(supernation)、内翻(inversion)、外翻(eversion)。

二、单选题【相关概念】·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总结笔记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总论.人体动力学概念(8):是运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的一门学科。

是多门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的科学。

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人体重心:人体重心一般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cm 处。

由于性别、年龄、体型不同,人体重心略有不同。

一般男子中心比女子高,自然站立时,男子重心高度大约是身高的56%,女子大约是身高的55%,这是因为女子骨盆较大的原因。

.人体解剖参考轴与面(14):轴:冠状横轴,垂直纵轴,矢状轴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把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冠状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把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5):屈曲与伸展,主要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内收与外展,主要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冠状面上的运动内旋与外旋,主要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足踝部还有内翻和外翻运动)6、杠杆的分类(17):三类第1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第2类杠杆,又称省力杠杆,其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可用较小的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第3类杠杆,又称速度杠杆,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之间,如使用镊子.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第一节骨运动学.骨运动学概念(22):正常成年人人体共有206块骨2、骨的功能(27):(疑问答题).力学功能a 支撑功能,骨是全身最坚硬的组织,对肢体起着支撑作用,并负荷身体自身的重量及附加的重量,如脊柱、四肢b 杠杆功能,运动系统的各种机械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骨骼肌的收缩、牵拉骨围绕关节产生的。

骨在运动中发挥着杠杆功能和承重作用c 保护功能,某些骨按一定的方式互相连接围成体腔或腔隙来保护内在组织和器官,如颅腔保护脑2)生理学功能a 钙磷储存功能与物质代谢功能b 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肌肉的组成、类型及特征:(40)肌肉的组成:完整的肌肉由肌束组成,肌束由肌纤维组成,每个肌纤维又由肌小结组成。

肌小结是具有收缩性的结构单位,由许多相互穿插肌丝组成,肌丝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由收缩蛋白和调节蛋白组成。

肌肉的类型及特征:肌纤维可分为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两类。

红肌纤维称为慢肌,具有较丰富的血液供应,能承受长时间的连续运动;白肌纤维称为快肌,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张力,即爆发力,但随后极易陷入疲劳。

红肌和白肌的神经支配不同。

.肌肉的协同作用:(44)原动肌: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拮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3、(疑名解)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这种现象叫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其实质是肌力不足)?多关节“被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出现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后,在其他的关节处再不能被拉长的现象,叫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其实质是肌肉伸展不足)。

(45)4、超量恢复原理(疑名解):运动和运动后肌肉经历了一个疲劳和消除疲劳的过程。

肌肉疲劳时,其收缩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都会明显下降,同事肌内能源物质、收缩蛋白和酶蛋白都有所消耗。

在休息过程中,这些物质消耗得到补充,生理功能也逐渐得到恢复。

在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后,会出现一个超量恢复阶段,即肌肉各项生理指标继续上升并超过运动前的水平,以后逐渐下降到运动前的水平,这即是肌肉的超量恢复。

(50)*第三节关节运动学1、关节运动学:描述的运动是发生在关节内的关节面间的运动关节面间的基本运动主要由三种:滚动、滑动和旋转。

旋转,是一种基本运动,是指某骨的一点在与其构成的关节的另一骨上做围绕自身纵轴的环旋运动。

凸凹原则(疑名解):当凹面相对固定时,凸起的关节面运动表现为滚动方向与滑动方向相反;当凸面相对固定时,凹面的关节面运动表现为滚动方向与滑动方向相同。

(52)肩1、胸骨包括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52)2、肩部的肌肉(60)前锯肌和上、下束斜方肌是主要的上旋肌菱形肌和胸小肌是主要的下旋肌手臂上抬的三个肌群(61):在盂肱关节上抬肱骨的肌肉(如外展或前屈);控制肩胛胸壁关节上旋的肩胛带肌肉;维持盂肱关节动态稳定和关节运动学的肩袖肌群.肩胛壁关节的运动:(64)肩胛上抬,肩胛骨在胸壁表面向上滑动,就像耸肩肩胛下沉,在肩胛骨抬高的位置,肩胛向下滑动肩胛前伸,肩胛骨的内侧缘沿着向外前方向滑动肩胛后缩,肩胛骨的内侧缘沿着胸廓向后内方向滑动肩胛上旋,肩胛下角向外上方向转转,肩胛盂面向上,这个运动发生在上肢向上伸展时肩胛下旋,肩胛下角向内下方向转转,肩胛盂面向下。

这个运动发生在上肢向上伸展后放下的返回过程.肩肱节律(疑简答,记度数)(69):在正常的肩关节,盂肱关节外展和肩胛胸壁关节上旋之间存在有运动节律或时间顺序。

上臂的外展与前屈活动是由肩肱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肩胸关节)共同完成。

其中最初30°外展和60°前屈是由肩肱关节单独完成。

当外展、前屈继续进行时。

肩胸关节开始参与并以与肩肱关节活动成1:2的比例活动,这种肩关节运动伴有肩胛骨旋转的节律变化称之为肩肱节律肘.肘关节的组成(70):肘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上尺桡关节组成.前臂复合体的韧带和附属结构:上尺桡关节中,环状韧带:是一条较厚的环形结缔组织带,附着于尺骨的桡切迹的两侧。

在上尺桡关节中紧密包绕桡骨头,使桡骨近端紧附于尺骨方形韧带:是一条较短但粗壮的韧带,起于尺骨的桡切迹的下方。

附着于桡骨颈的内表面,为上尺桡关节囊提供了结构性支持下尺桡关节中,腕总韧带:是前臂深筋膜延续至腕部纤维束的增厚部分,分为掌侧与背侧部分。

对构成腕管、制约和保护腕部软组织具有重要意义下尺桡关节韧带:在尺桡骨下端1cm处。

对下尺桡关节起稳定作用腕深韧带:包括尺侧、桡侧附韧带等多条韧带?防止桡腕关节过度内收、外展的作用72.前臂骨间膜:是从桡骨斜向至尺骨的腱性纤维组织,使尺、桡骨间形成一个弹性铰链。

在旋前旋后过程中,骨间膜发生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前臂的两块骨成为一个整体。

(73).旋前圆肌,是主要的前臂旋前肌,也是次要的屈肘肌。

旋前方肌,在生物力学方面是一个有效的力矩发生器和下尺桡关节稳定器。

(正中神经在肘关节的近侧发生损伤的病例中,所有的旋前肌均瘫痪,主动的旋前运动基本丧失,导致受桡神经支配的旋后肌和肱二头肌的收缩失去有效的拮抗,从而使得前臂趋向于保持旋后的状态)79.肘关节的功能弧度:肘关节被动运动的最大范围一般为过度伸展时的5°至曲肘时的145°,但大部分的日常生活中的肘关节活动仅使用了30°至130°之间的运动弧度,称为肘关节的运动弧度。

(轻度肘关节运动范围受限通常对上肢的活动范围影响不大)前臂旋转的功能弧度:平均而言,前臂旋前约为75°,旋后约为85°,但一些日常活动所需前臂旋转的角度仅有约100°,即旋前约50°,至旋后约50°之间,这就是前臂旋转的功能弧度。

81腕.腕骨:8块,排成两列,每列4块。

近侧列由桡侧到尺侧依次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由桡侧到尺侧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大小头状钩,即舟月三角(豌)豆,大小头状钩。

.在腕骨中,舟骨最容易发生骨折,月骨是腕骨中最易发生脱位的骨823、腕关节周围肌:屈腕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两手反握杠铃做屈腕活动,可锻炼屈腕肌群的力量)伸腕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和示指伸肌834、对掌运动(疑名解):是拇指向掌心、拇指尖与其余4个指尖掌侧面相接触的运动。

使手具有很强的抓握功能,利于从事各种劳动与运动。

这一运动加深了手掌的凹陷,是人类进行握持和精细操作时所必需的主要动作。

87手.指间关节是典型的滑车关节鞍状关节:拇指腕掌关节室友大多角骨与第一掌骨底构成的鞍状关节,是凹凸关节面,这个结构允许大拇指掌骨在手掌方向从手的平面通过一个圆锥形的空间伸展有一个大的运动范围。

,腕关节的双凹双凸原则:第一凹:桡骨远端关节面:第二凹:近排腕骨的远端(不包括豆鼓);第一凸:近排腕骨的近端;第二凸:远排腕骨的近端(以头状骨为顶点)90.手的固有肌:均为短肌,都集中分布在手的掌侧面,为外侧群、中间群和内侧群外侧群:名为(大)鱼际,由四块运动拇指的肌组成,拇短展肌(正中神经支配)、拇短屈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双重支配)、拇对掌肌(正中神经支配)和拇收肌(尺神经支配)。

这肌群使拇指屈、内收、外展和对掌运动中间群:包括蚓状肌、掌侧骨间肌和背侧骨间肌。

(中间群在手掌中部凹陷处形成掌心,这肌群使手指屈伸及向中指靠拢和分开内侧群:又名小鱼际,由运动小指的肌组成。

包括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和小指对掌肌,由尺神经深支支配。

小鱼际能使小指屈、外展和对掌运动。

913、适于抓握功能的模式(疑问答题):*大拇指腕掌关节一个很大的范围的活动和第四、第五掌指关节一个较小的成度的活动*第二和第三腕掌关节的相对硬度*手指和拇指纵弓的稳定性*长的外来肌和固有肌之间的协作和对抗的平衡*手的所有部位足够的感觉输入正常手的易于抓握的运动的两个不同的模式:有力握(柱形抓握)和精细握(球形抓握)98脊柱1、正常成年人脊柱由24块椎体(7块颈椎、12块胸椎、五块腰椎)、1块尾骨和一1骶骨脊柱从侧面观呈“s”形,有四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底尾椎后凸101颈椎1、颈椎:上颈椎(C0-C1-C2):也称枕—寰—枢复合体,包括C0~C1和C1~C2两个节段(颈一颈二间没有椎间盘,旋转角度很大)下颈椎(C2-C7):大多屈曲后伸活动出现在C5-C6节段109胸椎与颈椎和腰椎的区别(疑问答题):*脊柱胸段是一个由胸椎、肋骨和胸骨组成的桶装结构,稳定性好*胸椎椎骨都有椎体、椎弓和突起*在椎体的后面有棘突,侧面有横突,左右各有一个关节突*在椎体侧面后部近体上缘和和下缘处,各有半球形肋凹,与肋骨形成肋横突关节*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成冠状位;棘突较长,伸向后方,并依次相掩,成叠瓦状。

1121、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肌腱的止点是在胫骨内侧髁稍下方的前内侧面上,其腱纤维与小腿深筋膜相互交织形成(鹅足),一般认为这三块肌对膝关节的内侧稳定很重要1362、膝部的双关节肌的运动组合(疑问答题):*结合伸髋的屈膝*结合屈髋的伸膝*结合屈髋的屈膝*结合伸髋的伸膝*结合踝趾屈的屈膝*结合踝趾屈的伸膝1373、膝关节的运动形式(疑问答题):膝关节有两个自由度,屈—伸和轴旋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