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教学方案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期末复习讲义(矛盾观、辩证否定观)

高二政治期末复习讲义(矛盾观、辩证否定观)

第九课矛盾观一、基础自查1.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辩证唯物论的知识2.联系、发展与矛盾的关系(教材P67前言部分)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一分为二的观点/矛盾观的主要知识:8选n(1)矛盾的含义+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①—④(总分式)+方法论(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方法论(承认、分析、揭露、寻找)(4)矛盾的特殊性:含义、情形+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6)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一一对应)(7)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一一对应)(8)两点论与重点论:含义+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归纳总结:①“一分为二”也可以看作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述。

②“答题常用语言”《步步高》P257思维建模系列(1)—(7)4.对比区分(1)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某事、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某事A与B的关系(2)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矛盾观点与矛盾分析法:见《步步高》P256图示(4)dut 与put(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知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②特殊性③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①相互联结(put;离不开)②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极少用)(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范畴、原理、含义、要求)(7)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步步高》P256图示 + P257 失分点图表(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P1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本分歧P83三、典题回顾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指出,国有文化企业是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必须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表率带动作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关系。

高中政治说课教案:矛盾分析法

高中政治说课教案:矛盾分析法

高中政治说课教案:矛盾分析法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一个框题,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作为认识规律最基本的,就是矛盾的规律;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

第三单元矛盾分析法不仅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和关键,也为学习和理解全书各课内容提供了根本的方法。

二、说学情哲学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而高二学生只是容易把握形象思维,却缺乏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对哲学有关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如果教师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则会使学生对自己丧失信心,对政治课失去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2、理解:(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3、分析:运用实例说明,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二)能力目标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正确认识形势、明确我国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理。

2、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击看待人和事、看待自己,这既是一个思维方法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道德、觉悟提高的过程。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根据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的依据:只有理解掌握了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才能正确认识形势、明确我国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理;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击看待人和事、看待自己。

教学难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分难点的依据:学生对哲学的作用之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没有系统地概括,因此不易理解,学生“对一个复杂事物不只包含一个矛盾”和“矛盾的不平衡性”缺乏理论和实践上的认识,比较难以理解。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课件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课件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九课唯物 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件
考纲要求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方法论: (1)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⑵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九课唯物 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件
[例1] (2011·广东高考)观察
右图(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
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
标题,最贴切的是( )
A.目标:奋斗的方向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九课唯物 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件
1、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2、苦尽甘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吃一堑,长一 智。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相互贯通,一定条件 下);
3、教学相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件
考点一:矛盾的概念
1.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 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 立统一。
2、方法论: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
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但不能说都分优点 和缺点。(注意:不能将两点理解为优缺点)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九课唯物 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件
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件
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区别
同一性
斗争性
含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

(教师版教案)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教师版教案)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XXXXXXXXXXX温馨提醒: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高二年级政治经典教案——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4课时)一、考点、热点回顾(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①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③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特殊性的表现: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主次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A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B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A:二者相互联结。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B: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①区别: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教案1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教案1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教案1优秀学生辅导教案1题目:矛盾观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矛盾同一性与争论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大矛盾与小矛盾、大矛盾与小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运用同一性与矛盾斗争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运用相关原理分析复杂事物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运用学到的原理,说明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和区别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解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

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形成矛盾统一的观点,努力理解和把握事物一个观点、一个规律、一种方法、两个属性、三种情况、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两个基本属性(对立和同一性)之间的矛盾、对立矛盾和同一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三种具有特殊性的情况。

主次矛盾的关系,主次矛盾的关系,理解矛盾的能力是一切现存事物运动自身的原因,双方的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使学生初步具备理解和解决基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则的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复杂事物中把握主要矛盾,坚持两点理论和关键理论的统一,并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两点理论和重点理论的统一教学难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两点理论和重点理论的统一教学过程:整体归纳:[重点突破]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

矛盾2的含义和属性。

矛盾的认同与争鸣[知识扩展]1。

同一性的相互联系和矛盾的争论任何矛盾都有同一性和争论如果只有身份而没有斗争,或者只有斗争而没有身份,那就没有矛盾。

江苏省苏州市蓝缨学校高二政治《矛盾分析法》教案1

江苏省苏州市蓝缨学校高二政治《矛盾分析法》教案1

第九课复习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的方法)1一、【教学目标】考点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考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教学重难点】重要考点:1、对立统一的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三、【教学过程】考点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同一性(统一)和斗争性(对立)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略)(2)二者的联系:(略)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要点提示:1、不能把“对立”“统一”理解为矛盾的双方,而是应理解为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

2、矛盾的斗争性(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同一性(相互转化)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生活中的“矛盾”主要是指对立和斗争,哲学中的矛盾既指对立和斗争,又包含了二者的统一。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的观点)【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正是因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C、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反对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例1:(09全国卷)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唯物辩证的联系观》复习》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唯物辩证的联系观》复习》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课题研究的是《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标的内容目标有: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本课通过观察由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联系和作用交织起来的物质世界的壮丽画面,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本课课标要求的基本要点有三:一是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二是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三是解析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二、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更广,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学生通过政治课的学习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提高对人生和对社会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把握并总体上领会联系的三个特征;(2)知道整体与部分的含义;(3)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4)了解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感受哲学,能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现实世界,并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学习和生活,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通过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升识记、交流和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3)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四、教学重点深刻理解并懂得区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五、教学难点联系三特征;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学习和生活。

矛盾观复习学案

矛盾观复习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矛盾观复习学案【使用说明】1.通读教材第九课,理顺体系脉络,具体问题在课本上做好勾画。

2.在充分记忆落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独立做完基础梳理部分及合作探究问题。

3.突出落实的重点有:矛盾的观点【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唯物辩证法的5个矛盾观原理,提高运用矛盾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

3. 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

【课前预习案】一、自主巩固,夯实基础(疯狂记忆,熟练掌握下面的重点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的含义及方法论要求2.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5.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6.创新的理论依据及怎样进行创新二、网络构建,整体感知(能力目标:知识构建能力;要求:构建形成知识脉络,把握知识内在联系)【课堂探究案】一、合作探究(先自主思考,再组内交流、组间竞争,点拨疑问,注重新生成问题)【探究1】材料一: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理念。

我国的民生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也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变化。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各种民生问题的诉求全面升级。

这既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客观表现,更是国家发展进程中必须认真应对的挑战。

材料二: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各地结合实际纷纷出台了改善民生的新举措。

北京:多种措施平抑房价,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住宅建设用地,积极促进二手房交易市场发展,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天津:力保从业人员报酬增长12% ;江苏:投入172亿元解决民生困难;黑龙江:完善“分户供暖”;1.有人认为,经济是基础,我们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的解决无关紧要。

请你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试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民生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一一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树立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理解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掌握并运用系统优化方法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准确阐释联系三个特征,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教学难点:联系的客观性、整体与部分和系统优化方法理解 < 【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联系观的知识点进行系行检查、强调,夯知识梳理(四)易错易混点统复习实基础知识1、任何事物之间都是自主思考、阐让学生对通过相互联系的。

2、联系是普述观点、说明理由易错易混点的思遍的、客观的,因而是无条件的。

3、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4、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5、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创造出事物的联系。

6、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考解析,进一步理解课本基础知识。

情感升华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同学展示述。

重点在于引领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齐读幸福和美好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未来不会自己出学习了联系观,我们要现,成功属于勇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毅而笃行的人”来题,把今天的学习、生活共勉状态与高考目标、人生梦引领学生自觉地把联系的观点运用的生活中去学会学哲学,用哲学。

想紧密联系在一起,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因为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使学生掌握矛盾观的核心内容和实质;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矛盾观的核心内容和实质;3. 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2. 矛盾观的核心内容和实质的深入理解;3. 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阐述矛盾观的核心内容和实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矛盾、联系、发展、质变、量变等;2. 矛盾观的核心内容和实质: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等;3. 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实际出发、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矛盾的运动和变化、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等。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唯物辩证法基本概念和原理;2. 讲解矛盾观的核心内容和实质,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矛盾观的实质;3.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交流彼此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七、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掌握情况;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进行辩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让学生深入了解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应用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3. 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4. 提高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概念a. 矛盾的定义b. 矛盾的性质c. 矛盾的双方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a. 矛盾普遍性的含义b.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c.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3. 矛盾分析法a. 矛盾分析法的定义b. 矛盾分析法的基本步骤c. 矛盾分析法的运用4. 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问题a. 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b. 确定问题的主要矛盾c. 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d.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矛盾的定义、性质和双方。

2. 讲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 介绍矛盾分析法,讲解矛盾分析法的定义、基本步骤和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4. 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实践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矛盾分析法运用方面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相关章节。

2. 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实践分析问题。

4.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法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运用矛盾分析法进行分析和解决,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教案1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教案1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教案1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教案1教案: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教案主题:唯物辩证法矛盾观一、教学目标1.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了解矛盾观的内涵和作用;3.能够运用矛盾观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2.矛盾观的内涵与作用;3.运用矛盾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三、教学重点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2.矛盾观的内涵与作用。

四、教学难点1.矛盾观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2.课堂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画面,如两个人在探讨如何从一个困境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话题。

2.概念讲解(20分钟)通过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发展以及与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区别。

3.矛盾观的内涵与作用(30分钟)讲解矛盾观的内涵和作用,包括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主要形式等内容。

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矛盾观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4.运用矛盾观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实际问题,并利用矛盾观分析问题的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整理总结。

5.归纳总结(10分钟)通过小组汇报与整理总结,加深学生对矛盾观的理解与应用。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对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对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矛盾观的能力给予评价。

八、教学延伸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辅导讲解,提供更多的案例和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九、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内涵,以及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方式,使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通过运用矛盾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总结归纳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总结能力。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让学生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概念矛盾的定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2.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转化和解决矛盾分析法3.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实际应用社会历史领域的应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思维方法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转化和解决的机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运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概念矛盾的定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2. 第二课时: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转化和解决矛盾分析法3. 第三课时: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实际应用社会历史领域的应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思维方法中的应用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运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第五课时:复习与总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回答学生的疑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案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关于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础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矛盾观点及对应的方法论即矛盾分析法,具体包括矛盾对立统一原理,矛盾普遍性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作为认识规律最基本的,就是矛盾的规律;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

【考点突破】:(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法的普遍意义,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

在新课程高考中,本讲的内容一直是考查的重点。

1. 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

2. 能力要求——着重考查考生对哲学基本观点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且对能力要求的较高。

在本讲的学习中要注意多题型、多角度去思考和把握课本的基础知识点,并着重于理解和运用。

3. 考查热点——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说明我国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意义;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运用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等内容。

【重难点提示】:重点:1. 矛盾观的整体框架 2. 准确理解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及其关系3. 矛盾的普遍性4. 矛盾的特殊性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6.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7.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8.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9.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难点: 1. 矛盾观的整体框架 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3.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4.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重点知识解读】: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使学生掌握矛盾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矛盾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矛盾观的基本概念:矛盾、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等。

2. 矛盾观的基本原理: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转化、矛盾的解决等。

3. 矛盾观的应用:矛盾观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矛盾分析法的运用,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矛盾观分析和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矛盾观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第二课时:讲解矛盾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第三课时:讲解矛盾观的应用,分析具体案例。

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矛盾观的运用。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矛盾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学生对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3.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测试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唯物辩证法矛盾观》2. 案例素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案例。

3. 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八、教学准备1. 备课: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重难点。

2. 准备案例素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便于学生分析和讨论。

3. 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九、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分析案例:运用矛盾观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矛盾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高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学案人教版

高中政治高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学案人教版
【解析】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取类”就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是指在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题干的主旨考查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解析】从题干中看出“小岗村的改革”是矛盾的特殊性,“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普遍性,中的改革开放通过小岗村的改革展现出来,“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反映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B项正确;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课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学习目标
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
难点
4、(09天津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B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7.(07·全国卷Ⅱ·30)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D
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限塑令”的哲学依据。
矛盾的普遍性不仅是指矛盾的无处不在和无时不有,它还指事物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和共同属性,即事物的共性或一般。

二中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学案

二中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学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学校课题时间是是2013-4-16制作审核【课前预习案】一、唯物辩证法有哪些观点【课内探究案】检查反响导入新课联络观和开展观包括哪些原理方法论目的定位确定重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相关原理及方法论二中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学案新必修4探究一: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

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阵型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截止2021年上半年,国权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根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二,运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10分〕尝试演练探究材料一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消费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消费总值的比率。

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

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对“促销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进步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场面。

联络材科一和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认识。

(10分)当堂检测拓展延伸1.丝瓜俯视着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

清晨能看到冉冉升起,黄昏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

〞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

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以下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上下相倾,前后相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教学方案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教学方案篇一:复习课: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矛盾观的基本理论◇理解:矛盾观的基本理论在主观题中具体应用◇分析:矛盾观在主观题考察中的典型题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3)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4)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二、【重点、难点】:1、矛盾的概念在主观题中的应用;2、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在主观题中的应用。

3、两种题型的答题方法、答题思路。

三、教学方法:综合探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纸介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授课过程:第一:展示矛盾观在主观题中的知识点(设计思路)让学生回顾主干知识,为后面训练主观题做好知识的储备。

第二:讨论每一个知识点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

(设计思路):采用综合探究法,学生讨论总结,教师重点讲解易错点。

为后面训练主观题做好能力的储备。

1、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①分析一个人要坚持一分为二,优点与缺点。

②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治与德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效率与公平”2、矛盾具有特殊性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根据国情制定方针政策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①中央、上级的方针、政策与地方实际相结合②先试点再推广③树立典型、选举模范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突破口”、“突出任务”、5、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总的来看”第三:总结主观题的答题策略1、仔细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先从问题开始,找出该题所要考察的知识块、知识点2、认真构思,理清解题思路带着要考查的知识点审读材料,先酌句进行分析,再从整体上理解材料,结合材料对要考查的知识点合理的取舍加工。

3、规范答题,合理组织答案答案要力求“原理+方法论+分析”三个环节不能少。

同时行文要有顺序,分段落,要点清楚;语言要规范、科学、简明扼要;书写整洁等。

第四:展示矛盾观典型主观题题型1、联系材料,分析“A与B”的辩证关系。

2、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上述材料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4、具体知识点的考察。

例如: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限塑令”的哲学依据。

5、综合题(教学目的):因时间关系,先讲解前两个题型。

结合具体习题总结前两种题型宏观指导的答案。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减少考试失误(三)总结本课内容(四)留作业(强化本课教学内容)复习课: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学案)一、总结矛盾观在主观题中的知识点:二:讨论每一个知识点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1、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2、矛盾具有特殊性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5、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第三:矛盾观典型主观题题型1、联系材料,分析“A与B”的辩证关系。

总结宏观指导的答题点:2、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上述材料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4、具体知识点的.考察。

例如: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限塑令”的哲学依据。

5、综合题一:“A与B”的辩证关系题型。

1、(06北京卷)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创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1分)答案: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

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影响。

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

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

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

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③要全面地看问题。

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7重庆卷)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

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可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

(10分)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②摊点问题既涉及城市形象又涉及民生问题,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一定对立。

另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统一性。

塑造城市形象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生问题的解决也要和利于维护和塑造城市形象。

③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应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将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总结:“A与B”的辩证关系题型宏观指导的答题点练习:(2008年高考宁夏卷,3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

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利与弊的辩证关系。

(6分)二:“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上述材料”题型材料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不仅要实事求是的分析存在的困难,而且要充分把握各方面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其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素质。

材料三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

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就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15分)篇四:矛盾观复习学案【高考关注】关于矛盾的观点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纵观各地的高考试题可以这样形容:“辩证法年年考,矛盾是重点”。

对于矛盾知识的考查往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网络发展的利与弊、增值税改革试点、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等热点问题。

【考点知识梳理】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对立统一规律【易错提醒】(1)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矛盾(矛盾双方斗争性的具体表现)哲学上所讲的矛盾=逻辑矛盾(人们的思维前后不一致)(2)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的观点是错误的。

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②矛盾的斗争性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易错提醒】(1)矛盾就是斗争。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立、没有统一,或者说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矛盾。

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具有客观性。

人既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矛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

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因此,就事物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3.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

注意:此观点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一是只看到矛盾的斗争性,而忽略了矛盾的同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是只看到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而忽略了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

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运用(和而不同的外交战略)。

4、矛盾的普遍性5、矛盾的特殊性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A、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B、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的历史的统一。

【易错判断】(1)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2)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3)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表现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4)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方法技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借鉴别人经验,立足实际发展”、“先试点后推广”、“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等都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备考中,考生要注意运用这一原理分析问题。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8、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区别的方法一:抓关键词1、【主要矛盾】:抓重点、抓核心、抓中心、抓关键、“核心问题”“作为主线”“作为主题”“第一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

2、【矛盾的主次方面】:“抓主流”“抓本质”“总的来看”“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看主体”、九个指头、分析人和形势等。

区别的方法二:抓住题旨如果材料侧重于解决问题,“办事情”“做事情”即改造世界(做、行),则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