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模板(三篇)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模板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之一,它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唯物辩证法的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有历史性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
一切存在都是物质的,物质是根本的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意识。
2. 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矛盾是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统一。
矛盾的发展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解决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运动变化原理: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否定了事物的静止性。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的运动。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1. 分析具体事物的总体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强调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去认识事物,而不是片面和片段的认识。
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发展过程中去分析具体事物。
2. 矛盾分析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通过矛盾的辩证分析来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
矛盾分析是把握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关系,从矛盾中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
3. 实践观察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标准,要通过实践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认识事物。
实践观察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事物的运动规律和内在规律。
4. 辩证思维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善于辩证思维,即善于看到事物的矛盾和统一,善于看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善于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部联系。
总之,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之一,它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帮助我们正确处理问题,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在学习和应用唯物辩证法时,应该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才能更好地把握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原理梳理

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原理梳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刻阐述。
作为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通过矛盾的观点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本文将对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观点原理进行梳理和解析。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矛盾观点。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而实现的。
马克思指出:“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根本法则”。
这一原理揭示了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各种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既具有斗争性,又能够通过斗争取得一定程度的统一。
正是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革。
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唯物辩证法认识到在事物内部矛盾的斗争中,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和动力的矛盾,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决定因素。
次要矛盾则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受到主要矛盾的制约和影响。
作为驱动事物发展的力量,主要矛盾的解决可以引发事物的质变。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对于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个别性唯物辩证法认识到矛盾既有普遍性也有个别性的特点。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没有矛盾的。
无论是自然界的事物还是社会现象,都包含着多种矛盾,这些矛盾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然而,矛盾又具有个别性,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彼此不同的特征。
因此,准确把握事物内部矛盾的普遍性和个别性,有助于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四、矛盾的发展规律唯物辩证法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矛盾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矛盾既有量的积累过程,也有质的飞跃过程。
事物内部矛盾的斗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会产生质变,从而推动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发展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只有准确把握矛盾的发展规律,才能把握事物的变化趋势和发展前景。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文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文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探索的一种方法论。
它通过对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过程,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下面将对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
一、唯物辩证法的原理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一切存在和发展的根源都在于物质。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客观存在的本质特征,人们只能通过分析和认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切事物都是由于其内部的矛盾运动而发展和变化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3.唯物辩证法的统一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
事物的本质是由矛盾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结、相互制约而成的,只有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1.分析事物的对立面和矛盾。
唯物辩证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事物的内部对立面和矛盾,找出矛盾的双方、矛盾的特点和矛盾的矛盾。
2.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部矛盾的不断运动和发展,因此要准确地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在具体分析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3.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全过程。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既包括事物的消亡、灭亡,也包括事物的生成、发展。
因此,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全过程,既注意事物的消极和矛盾的一面,也要关注事物的积极和矛盾的另一面。
4.关注事物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各个因素构成的,因此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关注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注事物之间的互利互补和相互促进。
唯物辩证法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唯物辩证法原理与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辩证法的原理1.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本质和现象的两个方面。
本质是事物内在的、发展的、根本的属性和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现象是表面上显现出来的形态和状态。
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分析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深入了解其内在的本质规律。
2.矛盾与发展的辩证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
所有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冲突推动事物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原理: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是指事物内部一些方面的数量变化,质变是指事物内部一些方面的性质、状态、结构等的根本变化。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质变,质变又进一步引发新一轮的量变。
这种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1.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是辩证法原理的运用。
辩证思维方法强调从事物的矛盾、本质、规律等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不仅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和矛盾的运动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2.唯物辩证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的认识方法是指在认识事物时,要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和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实践出发,从整体去看问题,从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出发进行认识;要善于观察和分析矛盾,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规律;要坚持批判性思维,善于辨别真理与谬误,以科学态度对待认识的过程和结果。
3.唯物辩证的分析方法:唯物辩证的分析方法是指在具体问题分析中运用辩证法的原理和思维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要分析矛盾的双方和矛盾的具体内容,揭示矛盾运动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分析事物的一般规律与个别差异的辩证关系;要分析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把握数量变化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4.唯物辩证的实践方法:唯物辩证的实践方法是指运用辩证法原理和方法进行改造现实的具体行动。
唯物辩证法11个原理

1、对立统一原理原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全面地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相互转化原理原理: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3、普遍性原理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4、特殊性原理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学会正确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6、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原理: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既要抓中心、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
7、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规定着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方法论:认识事物既要全面,又要抓住本质和主流。
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原理: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论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5条原理)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观: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世界观: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观: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的状态及其功能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整体由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世界观: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辨证唯物法的发展观(3条原理)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世界观: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促使新事物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矛盾的原理及方法论

一、矛盾对立统一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反对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关键词】“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困难……;机遇…挑战;相反相成”【该原理经常应用于】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A和B的关系------(通常是一对反义词,二者之间存在冲突,顾此失彼)【答题模式】(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2)一方面,A与B存在一定的对立性,分析另一方面,A与B也具有统一性……分析……(3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既要……又要……(或把……和……有机结合或兼顾……)例1 : (2007 •广东)“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A.相互依存B.相互转化C.相互渗透D.相反相成例2 : (2009 •江苏)“”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唯物辩证法)【世界观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⑵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1、对立统一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反对]:片面看问题;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就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反对]否认转化的条件性,把矛盾双方的转化看成是任意的。
3、矛盾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矛盾还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这就要求我们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反对]: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
片面地看问题,一点论。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对]:反对不对事物作具体分析,搞形而上学的“一刀切”、“一风吹”。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这就要求我们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
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认识事物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还要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反对]: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看不到特殊性,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只看事物的特殊性而否认普遍性,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6、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和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并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辩证法及唯物史观总结

一、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之一——联系的观点(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5.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重视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四、辩证法的创新意识
1.辩证的否定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要求我们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①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1.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2.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3. 〖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1.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3.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1.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原理方法论总结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理念设计、总体框架到完成战略规划,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
这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其也将给我国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如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经贸法规薄弱,一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矛盾等。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评析“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景。
答案:
①原理:在事物的发展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方法论:必须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结合材料:“一带一路”战略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3分)
②原理:矛盾的主次要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把握主要方面的同时,也要看到次要方面,不忽视支流。
结合材料:要看到“一带一路”战略可能存在的风险,如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经贸法规薄弱,一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矛盾等,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我们不能忽视。
(3分)
③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结合材料:既要看到“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更多,又要看到存在的风险。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矛盾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矛盾分析法)★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特别注意:矛盾的同一性原理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涉及“转化、转变”的问题)(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发展,对于理解矛盾概念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为了更具体地进一步理解它,有必要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和把握。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意思是说,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没有同一也就无所谓斗争,无论离开斗争或者离开同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
首先,同一离不开斗争。
具体地说,依存离不开斗争。
“依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来规定,这就是平时所言的“相比较而存在”。
其次,斗争离不开同一。
什么样的东西才相互排斥呢?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同时呈现出排斥的倾向。
如果不是相互依存的东西,那就意味着“彻底分离”“毫不相干”,还谈什么相互排斥呢?②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即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矛盾是一种联系,而联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因而,矛盾也就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①对立统一原理原理:矛盾就是事物自身涵盖的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矛盾和统一就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全面地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相互转化原理原理: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变,矛盾双方的转变就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得矛盾向不利的方向转变。
③普遍性原理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看问题,秉持两分法,两点论。
④特殊性原理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⑤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就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微旨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有赖于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就是可以相互转变的。
方法论:学会正确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⑥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原理:主次矛盾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主次矛盾互相倚赖、互相联系。
主要矛盾处在支配地位和起至同意促进作用;次要矛盾也可以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化解。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变。
方法论:既要揪中心、揪重点,又必须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
⑦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规定着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方法论:认识事物既要全面,又要抓住本质和主流。
⑧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原理:所谓两点论,就是在重新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必须看见主要矛盾,又必须看见次要矛盾,在重新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必须看见矛盾的主要方面,又必须看见矛盾的次要方面。
所谓重点论,就是在重新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必须着重于把握住它的主要矛盾;在重新认识某一种矛盾时,必须着重于把握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基础。
其原理和方法论如下: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这个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首要原理,也是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
2.矛盾普遍存在:矛盾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源泉,矛盾普遍存在,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部动力。
3.事物发展的质变和量变: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通过数量的积累和渐进的变化,最终实现质的飞跃。
4.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对立面是矛盾的表现,对立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通过斗争实现对立面的转化。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1.全面分析:全面分析是指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问题进行分析,
全面地、系统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指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总结,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3.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指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不断地实践、检验、发展理论。
4.辩证逻辑:辩证逻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包括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整体思维等方面,是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总之,唯物辩证法不仅是一种哲学理论,更是一种思维方法和工具,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封面
文档标题: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作者姓名:
学校/学院:
提交日期:
目录
[引言]
[唯物辩证法概述]
[矛盾观的基本理论]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解决与转化]
[矛盾观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观在实践中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引言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
引入矛盾观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唯物辩证法概述
介绍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
矛盾观的基本理论
定义矛盾的概念
阐述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讨论矛盾普遍性的表现
分析矛盾特殊性的特点和意义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概念
讨论两者在问题解决中的不同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定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讨论如何识别和处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阐述矛盾同一性的表现和意义
分析矛盾斗争性的特点和影响
矛盾的解决与转化
讨论矛盾解决的条件和过程
分析矛盾转化的机制和规律
矛盾观的方法论意义
阐述矛盾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指导讨论矛盾观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矛盾观在实践中的应用
分析矛盾观在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应用实例讨论如何运用矛盾观解决实际问题
结论
总结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强调学习和运用矛盾观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列出撰写报告中引用的所有文献。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它是一种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哲学思维方式。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些原理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特点和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并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方法论。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指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对立面通过斗争、转化和统一来推动的。
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对立面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源和动力。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矛盾的斗争和对立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其次,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原理之一。
它指出,事物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种转化是在矛盾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矛盾的斗争和对立的统一,事物的性质和质量发生变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递进和渐进性质,以及事物内部矛盾和对立的连续性。
最后,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原理之一。
它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保存和超越旧的事物而产生新的事物的过程。
矛盾的发展和斗争导致了事物的否定,旧事物被否定和消灭,从而产生了新的事物。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性质,事物发展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线性前进,而是通过矛盾的阶段性发展来实现的。
在方法论上,唯物辩证法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
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的标准,强调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矛盾的对立面、质量的转化和事物的否定来分析问题,全面、深入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总之,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特点和矛盾运动的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深入分析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实现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贡献。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原理和要求整理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原理和要求整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原理和要求整理(8点)1、矛盾的含义: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普遍性。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小角度时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要适当展开)要求:用全面的、对立统一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存在普遍)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表现3选一)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此理论体现在唯物论里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原理:①两者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强调主要矛盾的原理要求: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要求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中心、关键、核心、主线、重中之重、首要任务、第一要务、突出位置、集中力量解决)。
——用于做、解决(了解次要矛盾原理要求:原理:次要矛盾的解决也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影响事物发展的方向,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7、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原理要求: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主流、大局、性质、主体、优势、本质、整体上、基本面、总体上)(多用于分析判断形势、评价人或事)。
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原理方法论讲解

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原理方法论讲解作为高考政治的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原理与方法论在政治思想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之一,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的应用。
一、唯物辩证法的概念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指对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过程和对矛盾的辩证认识方法。
它是一种探求物质世界本质的方法,彰显了人类思维的高度发展和探索真理的进步性。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特征是矛盾与辩证。
矛盾是对立面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对抗,矛盾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辩证就是指反对派别之间通过自己的观点与对方的观点的斗争最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发展。
唯物辩证法突出了矛盾运动、质变与量变、阶段性等方面的辩证思维方法。
二、矛盾观的概念“矛盾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基本概念,是对世界各种矛盾的辩证认识。
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客观事物的发展就是在矛盾的推动下不断发生的。
因此,矛盾观可以分为“对抗性矛盾观”与“非对抗性矛盾观”两种。
对抗性矛盾是一种进一步为自己的方向而阻碍对方的方向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对立面、对立事物之间的激烈斗争,表现为矛盾双方的差异、竞争和对抗。
例如,阶级之间、派别之间的矛盾都属于对抗性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则是指在同一个物质体系内,由于不同部分的差异,部分内部或整个物质体系内部的不同部分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一种相互依存的、辩证的矛盾,表现为矛盾双方的联系、互补和互根。
例如,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都属于非对抗性矛盾。
三、辩证法的方法论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础方法论,它以矛盾为中心,以解决矛盾的转化为目的,在对待问题上始终持有辩证思维的态度,研究事物的本质、发展规律及其历史发展过程。
辩证思维包括"分析"与"综合"两种方法,是指对待事物问题时必须全面、客观、科学的思想方法,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性与个别性的矛盾关系把握问题的本质与内涵,分析各种矛盾关系,逐步深化对事物本质及其内部矛盾规律的认识。
2024年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文(三篇)

2024年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文一、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认识和改造现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____年,我们在传承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对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进行总结和阐述,以期深化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认识和应用实践,推动现实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原理总结1.物质决定意识在人类社会中,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存在形式,而意识则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
物质不仅决定意识的存在,还决定了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只有正确认识物质的地位和作用,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唯物辩证法。
2.矛盾普遍存在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矛盾贯穿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矛盾既是事物变化的动力,也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实现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3.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质变是事物发展的重要节点,代表着事物的根本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而量变则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数量的积累逐渐引发质变。
唯物辩证法强调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指导我们理解和推动事物的发展。
4.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种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通过历史的变化,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否定,然后产生新的事物。
这种发展规律既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也反映了事物发展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强调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指导我们正确理解和引导事物的发展。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规律,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发展规律,需要我们通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特点,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唯物辩证法方法论总结1.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唯物辩证法方法论强调对事物矛盾的观察和分析。
我们要从事物的内外矛盾、主次矛盾、原因和结果矛盾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矛盾所在,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3.〖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3.〖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两者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3.〖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3.〖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反对七、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3.〖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矛盾的观点》专题训练一、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判断技巧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是重要的哲学原理,也是学生容易混淆使用的一对概念。
二者除了可以从理论上(外延、内涵、作用、方法论)进行区别外,笔者在实践中还总结了以下三种判断方法。
1、依据命题旨意判断如果材料侧重于解决问题,“办事情”“做事情”即改造世界(做、行),则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如果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是看问题,即认识世界(看、分析),则适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2、依据关键性词语判断题目中出现“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核心问题”“作为主线”“作为主题”“第一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是抓主要矛盾的表现,体现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题目中如有“抓主流”“抓本质”“总的来看”“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等关键词出现时,则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3、依据典型的俗语、成语判断如果材料中有“牵牛要牵牛鼻子”“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打蛇先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弹钢琴”“画龙点睛”等,则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原理。
如果材料中有“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等,则体现了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原理。
如果材料中出现“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瑕不掩瑜”“改邪归正”“失之车隅,收之桑榆”等,则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二、矛盾观点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05·广东卷)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间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C.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2、(06·广东)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
这表明()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3、(06·广东)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
上述材料表明( )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B.矛盾具有必然性C.矛盾具有特殊性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4、(06·全国Ⅰ)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
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含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2005春考)网络世界是各种思想意识交织在一起的“万花筒”。
我们应该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把腐朽的文化拒绝在“视窗”之外。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网络文化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应当兼收并蓄B、网络文化是多元的,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C、网络世界充满矛盾,应当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D、网络世界是复杂的,应当明辨是非6、(06·广东)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包括融通善变的广府文化、精美细腻的潮汕文化和乐天豪放的广东客家文化。
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通过岭南文化表现出来B.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存在于岭南文化之中C.岭南文化存在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之中D.岭南文化可以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7、(06·江苏)江苏华西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
华西村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吃透两头”、“两头一致”。
“吃透两头”就是“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实际。
“两头一致”就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老百姓保持一致。
这体现了( )①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②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③综合与分析的辩证统一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8、(05·江苏)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善于抓住重点B.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9、(06·江苏)右边的漫画表明()A.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教条主义B.前者是教条主义,后者是经验主义C.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D.要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的普遍性10、(2004湘鄂川渝)手机短信方便了人们交流沟通,也被少数人用来进行诈骗或骚扰。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①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的态度②手机短信弊大于利③评价手机短信的利弊要看其主流④取消手机短信,发展替代性服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2006·江苏)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体现的哲理是(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社会发展规律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2、杜甫有诗云:“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