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考试政治《哲学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
政治哲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政治哲学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36855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d.png)
政治哲学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1. 政治哲学的定义和特点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理论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政治问题背后的原理和理论,探索政治行为和制度的本质和目的。
政治哲学的特点包括理论性强、思维抽象、关注权力和正义、关注政治伦理和道德等。
2. 政治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政治哲学与政治学、伦理学、社会科学、法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既借鉴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又对其进行思辨和理论深化。
3. 政治哲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哲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政治权力、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伦理、政治正义、政治价值观等。
4. 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包括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政治权力的性质、政治制度的合理性、政治伦理与道德等。
二、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及其主要代表1. 政治权力的理论政治权力理论主要包括君主政治理论、民主政治理论、法治政治理论。
其中,君主政治理论主要由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等代表;民主政治理论主要由孟德斯鸠、吉恩·雅克·卢梭等代表;法治政治理论主要由亚里士多德、孟子等代表。
2. 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民主政治的理论主要包括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理论、政治宪制和制衡理论、民主政治的民主化和制度建设问题。
代表性人物有拿破仑、罗伯斯庇尔、孟德斯鸠、理查德·舍尔登等。
3. 政治伦理与正义理论政治伦理与正义理论包括功利主义、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理论等。
代表性人物有孟子、康德、尼采、马克思等。
4. 社会主义政治哲学社会主义政治哲学主要包括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现代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代表性人物有罗蒂耶、卢梭、圣西门、四列奥、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
5.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主要包括古典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
代表性人物有洛克、斯宾诺莎、孟德斯鸠、亚当·斯密、李嘉图、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等。
高考政治 哲学常识汇总
![高考政治 哲学常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3576f1b4431b90d6c85c75d.png)
哲学(要求背诵)✧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外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所有事物和现象。
【注意】(1)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
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在哲学课本中讲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规律客观性、真理客观性、联系客观性、矛盾的客观性————共性在于,所有的客观性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见,物质是客观的)(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将二者等同,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4)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5)马哲物质观的意义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③“客观实在”→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高考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9f243d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1.png)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高考一、政治哲学概述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的哲学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科。
它不仅是政治学的基础学科,更是政治学中最为基本的部分之一。
政治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它在分析政治现象的基础上,揭示政治现象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从而为解决政治实践中的问题提供哲学思考和理论指导。
二、政治的本质和价值1. 政治的本质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是在社会中产生、发展、作用的。
政治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
政治关系是人与人在政治生活中的相互作用的总和。
一切国家和政治都是基于人和社会需求而形成的。
政治社会关系的主体对象是国家。
欧文·费斯勒在《政治学的政治学》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上的所有社会之中的社会收入。
而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对政治的定位是对过度意义概念及其社会政治实践的时代,以及城市社会的超越的探讨。
2. 政治的价值政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是与社会生活的正常运作紧密相关的。
政治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权力是政治的基本属性,是政治活动的载体。
政治权力的合理和合法行使是政治活动的核心价值。
(2)政治是协调社会利益的工具,是社会利益的实现者。
政治的价值在于调和各种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3)政治道德是政治价值观的内在核心和基本要求。
政治活动需要遵循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注重公平、公正、公正和诚实。
(4)政治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推动力量,政治价值在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
三、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1.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依规行使的权利。
政治权力是政治活动的核心和关键。
政治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权力机构的设立、权利确定、权利的授予、权利的行使、权利的限制、权利的约束等。
政治权力是政治活动的基本属性,是国家和政治组织生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政治权力的合理、合法和有效行使是政治活动的核心和关键。
高考政治常识专题复习(哲学常识)
![高考政治常识专题复习(哲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b49a49cf453610661fd9f49f.png)
高考政治常识专题复习(哲学常识)高考政治温习专题:哲学知识第一局部唯物论(一)重要考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迷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物质的含义,世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与社会及其开展规律的客观性。
3.人的看法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看法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看法对客观事物的开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4.物质和看法的辨证关系:一切从实践动身是人们正确看法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基本立足点,从实践动身,树立中国特征社会主义,实事求是。
5.人具有客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扬人的客观能动性的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客观能动性的关系。
(二)考点中要留意的效果1.留意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详细形状、以及自然迷信上的物质的区别。
2.物质的独一特性是客观真实性,物质的基本属性是运动。
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区别于看法而言的独一特性。
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最基本的是运动。
3.世界的根源是物质,这提醒了世界的来源。
世界的实质是物质,这提醒了世界的共同属性和实质特征。
物质第一性,是相对看法第二性而言的。
看法是物质的反映,提醒的是物质决议看法。
4.看法的能举措用,首先表如古人的看法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其次表如今看法能反作用客观事物。
前者不排挤看法对物质的反映有错误的方面,但强调能正确反映,要求人类不时探求,追求真理。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得出两方面:正确的看法促进事物的开展,错误的看法阻碍事物的开展。
5.物质决议看法是一切从实践动身的哲学实际依据。
从实践动身复杂地说就是从客观存在的理想动身,从物质动身,就是路途方针政策和实际与客观存在的理想相分歧。
因此要支持从客观动身。
6.从实践动身要实事求是。
但从实践动身与实事求是又不是同等的。
前者的实际前提是物质决议看法,后者的实际前提是按规律办事。
7.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客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辩证法和看法论的一致。
人的客观能动性的发扬必需以遵照客观规律为前提,不能违犯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必需发扬人的客观能动性。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背诵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背诵](https://img.taocdn.com/s3/m/2d64b0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1.png)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背诵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相关概念和原则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涉及到政治权力、公共政策、公共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理论探讨。
在政治哲学领域,涉及了众多的理论、概念和观点,下面我们将对政治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1. 政治政治是关于权力、组织和管理的活动和学科。
它是一个独立的领域,涵盖了政府、法律、社会制度和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的本质是权力的运用与分配,它是社会秩序、公共政策和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概念进行哲学思考和分析的学科。
它探讨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政府的职责和公民的权利等问题,是研究政治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3. 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关于政治现象的理论分析。
它涵盖了不同政治学派和思想家对政治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政治理论有利于理解政治现象的本质和动态,探讨政治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4. 政治伦理学政治伦理学是研究政治道德和价值观的学科。
它探讨了政治行为的伦理标准、政治决策的道德原则和公共生活的伦理要求,为政治活动提供了道德指引和理论支持。
5.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指控制和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政治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涉及到权力的来源、分配和运用,是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核心问题。
6.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它包括了政府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运行程序等方面的内容,是政治权力的体现和运行方式。
7. 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公民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它涉及了公民的平等权利、言论自由、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以及教育权、健康权等社会权利。
公民权利是政治民主和社会公正的基础和保障。
8. 社会正义社会正义是指社会中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和公共服务的公平提供。
它是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伦理理念,关注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公正性。
二、政治哲学的核心理论1.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是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军校考试政治知识点归纳
![军校考试政治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eef454a852458fb770b5645.png)
军校考试政治《政治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第一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国家的含义(1)国家的构成要素:每个国家都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这些要素构成的。
其中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国家具有主权属性(结合第五课)。
(2)国家的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3)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4)国家还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
→国家具有社会属性。
2、国家的性质(1)含义: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2)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性质。
(3)分类:按照国家性质划分,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四种类型。
(4)判断标准: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3、民主与专政(1)民主: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2)专政:专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任何国家都具有专政的职能,都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的统一。
实行民主制的国家,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和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相结合,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
4、国家职能(1)含义: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
(2)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3)国家职能的分类及内容:国家具有对内和对外两种职能。
①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即维护阶级统治和政治稳定;社会管理职能—即国家对社会的经济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②对外职能: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
哲学知识政治知识点总结
![哲学知识政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1d31d9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3.png)
哲学知识政治知识点总结一、哲学知识点总结1.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研究世界和人类的根本问题的学科,其探讨的范围涵盖了宇宙、人生、道德、政治、美学等方方面面。
在欧洲古希腊,哲学诞生于季诺波斯(现属土耳其)的色雷斯,早期希腊哲学家们关注自然世界及宇宙的奥秘,探讨知识、真理等问题,并形成各自的哲学体系。
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以理性思维为主导,试图找到统一整体和真理。
2. 什么是存在?存在是指具有实在性的东西,也是哲学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存在包括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物质存在指客观实在的事物,精神存在指主体的思维、意识等精神活动。
存在的本质是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不同的哲学流派对存在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3. 什么是真理?真理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绝对的、客观的,是对现实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表达。
真理的确定需要通过对客观事实的观察和实践的检验,而不是主观臆断或信念。
4. 自由意志和必然性哲学讨论中的另一重要问题是自由意志和必然性。
自由意志是指人的思想、选择和行动是自主的和不受约束的。
必然性则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有其因果关系和规律性,它们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相决定的。
哲学家们对自由意志和必然性的关系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5. 什么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哲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类行为和价值观念的规范问题。
它涉及到人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是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伦理学所关注的问题包括善恶、义务、责任、公正、正义等。
二、政治知识点总结1. 什么是政治?政治是指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形式。
政治包括许多方面,例如国家政权的建立、维护和运行,政府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等。
政治关系尤其关注权力的分配和行使,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和规范。
2. 什么是国家?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具有完整的领土、人口和政权,是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单位。
高考政治常识专题复习(哲学常识)
![高考政治常识专题复习(哲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9442f4f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5.png)
高考政治知识专题复习(哲学知识)高考政治复习专题:哲学知识第一部分唯物论(一 )重要考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物质的含义,世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与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3.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应,意识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一样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一样的反作用。
4.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全部从实质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质出发,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脚踏实地。
5.人拥有主观能动性,尊敬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二 )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注意哲学上的物质观点与物质的详细形态、以及自然科学上的物质的差别。
2.物质的独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二者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差别于意识而言的独一特征。
后者是指物质拥有的属性中最根本的是运动。
3.世界的根源是物质,这揭露了世界的根源。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揭露了世界的共同属性和实质特点。
物质第一性,是相对意识第二性而言的。
意识是物质的反应,揭露的是物质决定意识。
4.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表此刻人的意识能正确反应客观世界,其次表此刻意识能反作用客观事物。
前者不排挤意识对物质的反应有错误的方面,但重申能正确反应,要求人类不停探究,追求真谛。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得出双方面:正确的意识促使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挡事物的发展。
5.物质决定意识是全部从实质出发的哲学理论依照。
从实质出发简单地说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物质出发,就是路线目标政策和理论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一致。
因此要反对从主观出发。
6.从实质出发要脚踏实地。
但从实质出发与脚踏实地又不是等同的。
前者的理论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后者的理论前提是按规律做事。
7.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定以按照客观规律为前提,不可以违反客观规律。
政治哲学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政治哲学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7ded19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5.png)
政治哲学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胜利者通常做事大方不拘小节,踏实勤勉,肯于付出。
只有不计较眼前的小利益,不断地累积自我的阅历,一步步构筑将来的幻想。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政治哲学高考必背学问点,盼望对你们有关心!政治哲学高考必背学问点1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原理):(★)物质打算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进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进展。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一切从实际动身,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留意其侧重点,做到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统一)1、物质打算意识的原理(★):辩证唯物论告知我们,物质打算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1)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
(2)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留意其侧重点在“打算”上)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原理):A.辩证唯物论告知我们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注:作为分析大问题时不常用)B.辩证唯物论告知我们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进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进展(★)。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留意其侧重点在“反作用”上)政治哲学高考必背学问点21、哲学和时代的关系★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肯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肯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由于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阅历和熟悉成果。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进展的抱负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妙的将来,动员和把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气。
政治高考哲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高考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e496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6.png)
政治高考哲学知识点总结一、哲学概念及其发展1. 哲学的概念哲学是人类对存在和认识的最一般的、最深刻的思考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宇宙的总体和一切事物的根本问题,即存在、认识、价值和人生的问题。
哲学是反映人类认识和实践的最高层次,是研究一切事物普遍规律和本质的科学。
2. 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包括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
在古代,古希腊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实证主义;中世纪哲学在基督教神学的指导下形成,代表性的哲学家有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近代哲学主要是指17和18世纪的哲学,代表性的哲学家包括笛卡尔、斯宾诺莎和康德;现代哲学是指19和20世纪的哲学,代表性的哲学家有黑格尔、尼采和海德格尔等。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 存在问题存在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之一,主要研究宇宙、世界和一切事物的存在形式、本质和规律,探讨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 认识问题认识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主要研究认识的来源、方法和本质,探讨认识的局限性和可靠性。
3. 价值问题价值问题是哲学的重要问题,主要研究价值的来源、本质和分类,探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4. 人生问题人生问题是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研究人生的意义、目标和价值,探讨人生的实现和追求。
三、哲学的学派和思想家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主要包括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实证主义。
柏拉图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中,亚里士多德强调通过经验和观察来获得知识。
2. 基督教哲学基督教哲学是中世纪哲学的代表,奥古斯丁认为上帝是一切知识的源头,托马斯·阿奎那通过神学和哲学的结合来探讨宇宙的本质和存在。
3. 近代哲学近代哲学主要包括笛卡尔、斯宾诺莎和康德的思想。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主张,斯宾诺莎强调自然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康德则提出了先验形式和范畴的概念。
4. 现代哲学现代哲学主要包括黑格尔、尼采和海德格尔的思想。
【免费】高考必备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免费】高考必备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0996a293169a4517723a3cc.png)
高考必备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基本知识一、哲学是什么为什么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②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③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⑤从与生活的关系看: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⑤(期中卷26题)时政意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学的思想库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利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
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区别联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主体不同:世界观自发形成,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哲学家)③特点: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有序、逻辑和完整的体系。
①人们把世界观形成体系,用某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就有了哲学。
军队文职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
![军队文职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274cbad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1.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绪论一、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统一;是对自然世界、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以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提出者: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①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
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②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或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
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例:气者,理之依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2023年军考哲学知识点
![2023年军考哲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4a452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2.png)
军考政治哲学部分第一章、物质和意识1、什么是物质?答: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们旳意识而又能被意识所反应旳客观实在。
首先,这里旳物质概念指出了物质对意识旳本源性。
坚持了唯物论,同唯心论划清了界线。
另一方面,这里旳概念指出了物质旳客观实在性。
物质不等同于详细旳事物,它是从客观存在着旳多种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旳共同本性。
再次,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旳。
物质自身能被人们所认识,只有尚未被认识旳物质,没有不可认识旳物质,认识只是迟早而已。
2、什么是意识?答: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旳反应。
这种反应是在人们旳时间中实现并随时间旳发展而提高旳。
第一、意识是人脑旳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旳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没故意识旳产生和存在。
意识依赖于人旳大脑这种高度完善、复杂而严密旳物质器官。
第二、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旳主观映像。
第三、意识还是社会旳产物。
总之,意识是人脑旳机能,是客观世界旳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旳反应。
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地阐明意识旳本质。
3、意识旳能动作用有什么详细体现?答:意识旳能动性,贯穿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旳全过程中。
第一、在认识世界旳过程中,意识旳能动性表目前:首先,意识对物质世界旳反应是一种能动旳选择过程。
另一方面,意识是能透过现象,通过思维旳分析和抽象,深入反应事物旳内部联络,认识事物旳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根据。
第二,在改造世界旳过程中,意识旳能动性体现为:意识具有目旳性;发明性;计划性;对改造客观世界旳重要指导和控制作用。
4、为何说物质旳运动是绝对旳,静止只是运动旳特殊形式?答:物质旳运动是普遍旳、永恒旳和无条件旳,因而是绝对旳。
静止是相对旳,它只是运动旳特殊状态,由于事物旳静止状态是有条件旳、临时旳。
我们可以作如下几种方面旳理解:第一,物质在总体上是运动旳,静止只是指它在此时此地、此种条件下没做某种形式旳运动。
第二,静止是物质永恒运动旳实现环节,一系列旳静止联络起来显示旳不是静止,而是运动。
军队高考讲义之哲学常识
![军队高考讲义之哲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057a68581a37f111f1855bf2.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总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熟悉论三部份。
唯物论的知识要紧有:物质、意识和规律的客观性,即本部份的第一章。
辩证法包括四大观点,即联系观、进展观、矛盾观和辩证否定观,即本部份的第二章。
熟悉论包括的知识要紧有:实践、熟悉和真理,即本部份的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一辈子价值观两部份。
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要紧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大体矛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制造者等,即本部份的第四章。
人一辈子观的知识要紧有人一辈子理想、人一辈子价值、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正确处置公与私的关系等,即本书的第一部份。
第一章物质和意识一、什么是物质?如何明白得物质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为,物质确实是不依托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全面明白得物质概念,要注意以下四点:(1)那个地址的物质概念,是从物质和意识对立的高度,指出了物质关于意识的本源性。
坚持了唯物论,同唯心论划清了界限。
(2)物质不等于具体的事物,它是从客观存在的各类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归纳出的一起本性,即客观实在性。
(3)物质是不依托于人的意识的。
物质既不随着人的意识而增加,也不因人的意识而消亡。
(4)物质是能够被人们熟悉的。
世界上没有不可熟悉的事物,只有尚未被熟悉的事物。
这种物质观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二、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是人脑的性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是物质(自然界和社会)的产物。
3、如何明白得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1)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只有人脑还不能产生意识。
人脑只是生产意识的“加工厂”,意识的生产还需要“原材料”,它的原材料只能来自于客观世界。
(2)人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同客观世界打交道,令人脑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才能取得各类刺激,在人脑中产生意识。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和反映结果。
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309831ea76e58fafab003f4.png)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总结1、意识的本质(唯物论)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⑵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2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3 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4 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5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6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7 但其形式是主观的;8 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9 “观念的东西不10 外是移入人脑,11 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12 已”(列宁)2、永恒发展的含义(辩证法)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⑵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三、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辩证法)⑴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⑵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⑶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⑷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⑸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四、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⑴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辨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
⑵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⑶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五、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辩证法)⑴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⑵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1 必然性是指2 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3 确定的趋势;4 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5 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6 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7 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⑶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1 二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2 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复习
![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f3156eaf111f18582d05a60.png)
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复习哲学必背知识点:唯物辩证主义一、唯物论探索世界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世界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1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②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认识论追求真理原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标准、目的目标----追求真理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途径----实践认识的过程特征----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实践和认识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它有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认识指导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特点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校考试政治《哲学常识》重要知识点
归纳
【篇一:军校考试政治《哲学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物质和意识 1、什么是物质?答: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
们的意识而又能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首先,这里的物质概念指出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坚持了唯物论,同唯心论划清了界限。
其次,这里的概念指出了物质的根本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不
等同于具体的事物,它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
括出来的共同本性。
再次,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也称可知论。
物质本身能被人们
所认识,只有尚未被认识的物质,没哟不可认识的物质,认识只是迟早而已。
这种物质观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2、什么是意识?答:意识是具有高度组织、高度完善的物质——
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在人们的实践
中实现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提高的。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
就没有意识的产生和存在。
意识依赖于人的大脑这种高度完善、复
杂而严密的物质器官。
第二、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
观的、而反映的对象的内容则是客观的。
第三、意识还是社会的产物。
总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
世界的反映。
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地说明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充分说明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依
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3、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什么具体表现?答:意识的能动性,贯穿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过程中。
第一、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首先,意识对
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选择过程,是根据实践的需要能动选
择的。
其次,意识是能透过现象,经过思维的分析和抽象,深入反
映事物的内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
理论根据,即意识的能动的反映。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意识具有目的性;创造性;计划性;对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指导和控制作用,即
意识的能动的反作用。
4.意识的能动性是以依赖于物质为条件的。
第一、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在实践中发生的,因为实践本质上是一种
物质性活动。
第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发挥,是以遵从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为前
提的。
第三、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发挥,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的物质
手段。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上根本对立的两
大基本派别,它们围绕的根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根本
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统一性是谁。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及过程。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物质
总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另一方面,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
质的运动。
7、为什么说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只是运动的特殊形式?答: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所以物质的运动是普
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它只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因为事物的静止状态是有
条件的、暂时的。
我们可以作以从二个方面的理解:第一,物质在
总体上是运动的,静止只是指它在此时此地、此种条件下没做某种
形式的运动。
但它必然进行着某种其它形式的运动。
第二,静止是
物质永恒运动的实现环节,一系列的静止联系起来显示的不是静止,而是运动。
8、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答: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二者的辩证关系表现为:首先,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
没有运动谈不上静止,没有静止也无法证明运动
【篇二:军校考试政治《哲学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
2016 年士兵军校考试:材料分析政治解题技巧关键词:军考张为臻
政治材料解题技巧士兵军校考试军考培训政治常见的一种题是材料
分析题。
从材料分析题的设问设置来看,有演绎型、归纳型、思考
型等形式。
演绎题型特点是:答案隐含在前提中,材料与设问密切相关。
要求
是先审后读,重视材料,分层分段,理例结合,逻辑清楚,分层叙述; 归纳题型特点是:答案隐藏图表后,要求读表头、内容、注解,
提炼归纳,有序表达,更多的是出现在图表型的材料中;联想思考
型特点是:材料与设问过渡性相关,联想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要求
是明确问题,对应原理,论述正确。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步骤如下:一、审题审题是做题的关键,当然也
就成了得分的关键。
审题事实上考查的是高考文综考试大纲所要求
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集中体现。
考生需要通过审题把材料中
的有效信息,即材料中心、材料结构和关键词语等内容提取出来。
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要格外重视。
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两个
部分。
2016 年军校考试:政治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1、审材料审材
料时注意两点:一是划分材料层次并分别概括出段落大意,并且要
注意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是要注意材料的中心意思和教材
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材料所体现出的原理。
这一高考例题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出于开发新能源和消化陈
化粮等多种考虑,中国发展了燃料乙醇等玉米深加工产业;二是由于实际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国家对这一产业政策进行了调整。
张为
臻博客 2、审设问首先要分析出角度,是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
政治常识,或是更为具体的知识范围;其次要弄清设问要求我们解决
什么问题。
明确考查的“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
“是什么”就是要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作判断型的说明。
“为什么”包括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原因也就是产生材料中这种现
象的原因,影响则要从性质上判断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
“怎么办” 是指措施的角度,而且要视情况而定,是从宏观上讲措施
还是从微观上讲措施。
这一考题要求分析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政策
调整的哲学依据,事实上是“为什么”的问题,而且更侧重的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