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教学目标- 熟悉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单元一:观察世界- 探索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 学习使用感官观察事物,如视觉、听觉、嗅觉等。

- 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如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单元二:动植物的生活- 学习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 了解植物的种子发芽和生长过程。

- 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和行为习性。

单元三:物体的性质- 学习物体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 进行简单的物体实验,如测量物体的重量、长度等。

单元四:常见材料- 了解常见材料的来源、用途和特点。

- 学习常见材料的分类和比较。

单元五:空气- 学习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 进行简单的空气实验,如观察气球的膨胀和收缩。

单元六:水的特性- 学习水的特性和用途。

- 进行简单的水实验,如观察水的凝固和蒸发过程。

单元七:天气变化- 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

- 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促进思维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教学评价-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和结论等。

教学资源- 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 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显微镜、天平、温度计、实验器皿等。

教学进度安排- 每个单元预计耗时2-3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 每周安排2-3节科学课,每节课45分钟。

参考教学活动- 观察和记录周围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 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物体的浮沉、水的沸腾等。

- 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

- 实地考察,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等。

家庭作业- 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部编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部编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科学教学任务,一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但在具体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新的学期,我将继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一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材,主题是:石头与泥土、水、空气和动物与植物。

通过学习,学生将学习有关石头与泥土、水、空气和动物与植物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一个主题,以及若干个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将围绕主题展开,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

三、教学目标1. 在观察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意识到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四、教学措施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如图片、视频、实物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5.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意识到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五、教学进度周次课次教学内容教时备注1-2 1 石头与泥土22-3 2 水24-5 3 空气26-7 4 动物与植物28-9 复习210-11 期末考试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科学素养评价,包括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2. 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评价,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等。

3. 学生的学习态度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合作精神等。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科学教案一:观察昆虫课题概述本节科学课将引导学生观察昆虫,了解昆虫的特征和生活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观察并描述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性-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教学内容1. 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性3. 观察和记录昆虫的图像和特征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动物的知识,引起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昆虫的形态特征。

3. 观察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昆虫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昆虫的特征和生活性,并鼓励他们用文字和图像记录观察结果。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和生活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学评价- 学生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学生对昆虫特征和生活性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科学教案二:种植蔬菜课题概述本节科学课将引导学生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亲手种植蔬菜。

教学目标- 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 掌握基本的蔬菜种植方法并实践-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1. 蔬菜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2. 基本的蔬菜种植方法3. 实践种植蔬菜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蔬菜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蔬菜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种植蔬菜的基本方法。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蔬菜种植活动,指导他们选择适合的蔬菜种类,培植蔬菜并记录生长过程。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体验和观察结果。

教学评价- 学生对蔬菜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 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科学教案三:测量物体的长度课题概述本节科学课将引导学生研究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 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能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
- 学会绘制春天的景象
教学内容
1. 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 花草树木开始生长
- 鸟儿开始筑巢
- 昆虫开始活动
2. 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
- 学生观察校园或家附近的变化
- 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3. 绘制春天的景象
- 学生用颜色画出春天的天空、花草树木和动物
教学步骤
1. 导入:与学生讨论四季的变化,引出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呈现: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的现象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家附近的观察活动,并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4. 练:让学生在纸上绘制他们对春天的想象,鼓励他们用丰富的颜色表达
5. 总结:回顾研究内容,强调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评估
- 学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 学生绘制春天景象的美观程度和创意性
拓展活动
- 邀请学生带来春天的图片或手工制作,进行展示和分享
-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公园或植物园,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注意:本教案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分别为:探究生活中的现象、物体的移动、天气变化和今天的家庭。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生活中大量的科学知识,包括各种现象的解释,万物的运动形式,以及天气变化与季节等。

每个单元中都穿插了探究与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与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生活现象并能够寻找规律。

2.认识物体的运动形式及动力因素。

3.了解不同的天气状态并能够区分不同季节,感知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学会借助小手实验、观察、感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规律。

五、教学策略通过课件呈现和现象解释的引入,引导学生主动读书、探究和总结规律。

六、教学过程1.主题导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不同现象,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

2.例证呈现通过呈现一些生活现象和小动画,引出科学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好奇,激发学生求知欲。

3.探究环节通过小手实验、观察、比较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感知生活现象,寻找生活现象的规律。

4.知识总结引导学生通过以小组活动形式分享探究过程、总结所得的结论,将生活中的探究变成自己的探究。

七、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加深印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课堂研究。

八、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可以是书面作业或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扩展阅读。

九、板书设计- 教材单元- 教学目标- 生活现象与规律。

【K12学习】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K12学习】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植物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颗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比较与测量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带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一年级教科版科学秋季全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包括两大块: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棵植物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 植物是“活”的吗 6 校园里的植物比较与测量:1 在观察中比较 2 起点和终点 3 用手来测量 4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 做一个测量带7 比较测量带和尺子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内容。

“植物”单元,将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变化。

“比较与测量”单元,让学生在亲身观察和动手测量中,感知物体有大小及形状的不同。

认识一些测量工具,体验不同工具的测量方法以及准确性。

学生情况分析:作为刚跨入小学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对全新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也为上好科学课带来了契机。

加上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相信他们会倾注更多的热情来学好这门课程。

大多数学生会喜爱科学,特别是男生,对于科学实验课充满了期待。

但于之前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这门课程,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堂主动参与思考性也会不足,今后要在这几方面多多强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

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一些简单的比较与测量的方法,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1.整体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

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4.小结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6.保护感官(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

整理材料、下课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了解身体的基本功能2. 奇妙的自然界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自然界中的规律学习生活中的科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了解身体的基本功能。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自然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和协调作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生存智慧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爱护身体、保护自然的意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动植物标本生活用品模型2. 学具:彩笔、画纸观察记录表常见生活用品五、教学过程1. 导入:实践情景引入:观察周围的同学,了解大家的长相和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吗?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呢?2. 新课内容:(1)我和我的身体讲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学生互相观察,指出彼此的身体部位例题讲解: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随堂练习:画一画自己的身体部位(2)奇妙的自然界展示动植物标本,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讲解动植物的生存智慧例题讲解:为什么鸟儿会飞?随堂练习: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介绍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讲解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例题讲解:如何保持个人卫生?随堂练习:设计一份生活习惯调查表,调查家人的生活习惯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身体部位:头、颈、躯干、四肢功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2. 奇妙的自然界:动植物:蝴蝶、蚂蚁、兔子、大树生存智慧:适应环境、互相合作科学知识:影子、静电、浮力生活习惯:个人卫生、健康饮食、规律作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的身体部位图,并标注每个部位的作用。

观察家附近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存智慧。

设计一份生活习惯调查表,调查家人的生活习惯,并提出改进建议。

2. 答案:身体部位图:见附件观察记录表:见附件生活习惯调查表:见附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是什么,并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生物、物体运动和观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是什么•科学的定义及作用•举例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生物•了解生物的概念•辨认一些常见的动植物•探究动植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3. 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位置、方向和运动方式•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探究物体在水中的运动4. 观察•观察周围的物体•准确记录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得到一些简单的结论三、教学过程1. 科学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科学有什么了解?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介绍科学的定义:科学是一种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探究自然规律的方法。

•举例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用科学知识解释下雨、光线和声音等现象。

2. 生物•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动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通过观察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生物,以及常见的动植物有哪些。

•探究动植物的生活习性: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特点等。

3. 物体的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不同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位置、方向和运动方式。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运动情况。

•帮助学生总结物体在水中的运动规律,如轻物体上浮、重物体下沉等。

4.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物体,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通过观察得到一些简单的结论,如颜色深浅与物体的材质有关等。

四、教学资源•课本《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视频资源:科学实验、生态环境等相关视频五、教学评估1.学生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2.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程度3.学生对于生物和物体运动等知识的掌握能力4.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的合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六、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多参与实际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组织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并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新教材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新教材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新教材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科学1.1 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1.2 观察与发现2. 第2章:植物认识2.1 植物生长2.2 植物分类与特征3. 第3章:动物认识3.1 动物生长3.2 动物分类与特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生活中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科学兴趣。

2. 让学生掌握基本植物和动物分类,认识常见植物和动物。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分类与特征、动物分类与特征。

2. 教学重点:观察与发现、植物和动物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科学。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和动物分类与特征。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身边植物和动物,填写观察记录表,并进行分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2. 板书内容:第1章:我们身边科学第2章:植物认识第3章:动物认识各章节重点知识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植物和动物,填写观察记录表。

(2)根据观察记录表,进行植物和动物分类。

答案:(1)观察记录表见附件。

(2)分类结果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学习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植物和动物,解它们生长过程,拓展知识面。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等,增强他们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3. 学生观察与发现能力培养4. 分组讨论组织与指导5.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我将充分利用生活中实例,以生动形象方式引入新课。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教案全册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教案全册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教案全册第一课:春天的变化- 研究目标: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认识春季的生活现象。

- 教学计划:- 用图片和实物引入春天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 讲解春天的变化,如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草木复苏等。

- 通过观察新鲜植物的生长,引导学生发现春季的生活现象。

- 进行小组合作,展示自己对春天变化的理解。

- 教学重点: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教学方法:图片引导、实物展示、观察与讨论、小组合作。

-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春天的描述和对春季生活现象的理解是否准确。

第二课:动物成长- 研究目标:了解动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动物的不同生活方式。

- 教学计划:- 展示不同阶段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动物的生长过程。

- 介绍动物的不同生活方式,如陆地动物、水中生物等。

- 展示一些特殊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多样性的思考。

-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并介绍其生长过程和生活方式。

- 教学重点:动物的生长过程和不同生活方式。

-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观察与描述、小组活动。

-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动物生长过程和生活方式的描述是否准确。

第三课:物体的特点- 研究目标:认识物体的不同特点,了解物体的用途。

- 教学计划:- 通过展示不同形状、颜色、材质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 讲解物体的用途,例如用勺子吃饭、用衣服保暖等。

- 进行物体分类的活动,让学生按照特点将物体分组。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材质。

- 教学重点:物体的特点和用途。

- 教学方法:观察与描述、讲解、分类活动、思考引导。

-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物体特点和用途的描述是否准确,以及物体分类是否合理。

...(继续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编写教案,以达到800字的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本文档给出了《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教案全册》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概要,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课时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科学与技术知识。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第一课:磁力- 教学目标:- 了解磁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研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作用;- 掌握磁力的运用。

- 教学内容:- 磁力是什么;- 磁铁的吸引作用;- 磁铁的排斥作用;- 磁力的运用。

- 教学步骤:1. 通过观察磁铁吸引小铁片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吸引作用。

2. 利用两个磁铁相互接近时的排斥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排斥作用。

3. 引入磁铁的运用,例如使用磁铁拾取铁屑等。

4.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磁力的应用场景。

- 教学辅助工具:- 磁铁- 小铁片- 铁屑- 实物和图片第二课: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研究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规律;-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观察方法。

- 教学内容:- 水的三态变化;- 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 教学步骤:1. 介绍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

2. 进行实验观察,通过改变水的温度来观察水的相变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辅助工具:- 温度计- 水-- 实物和图片第三课:昆虫的生长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研究昆虫的不完全变态;- 掌握昆虫的生长变化实验方法。

- 教学内容:- 昆虫的生长变化;-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 昆虫的生长变化实验方法。

- 教学步骤:1. 介绍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2.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形态,引导学生了解不完全变态的特点。

3. 进行昆虫生长变化的实验,通过观察触角或鳞片的脱落现象来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

4. 引导学生回顾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并思考昆虫的生长变化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 教学辅助工具:- 昆虫标本- 实物和图片...继续编写其他科学教案内容,直至完成全册的科学教案。

部编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教案

部编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教案

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全册教学目标:低年级下册教科书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措述和记灵。

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

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还要强调的是,在教学中要坚持使用班级记录表,因为这是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记录、思维和认识发展的记录,是将整个单元学习有机联系起来的有效工具,希望教师们坚持使用。

二、学情分析: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周围物体观察、比较和描述的能力是十分有限,但是学生们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

所以,他们对这些物体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备课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备课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备课单元一:春天的变化
目标
- 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探索春天的植物和动物
- 学会如何保护春天的环境
教学内容
1. 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温度的变化
- 天气的变化
- 植物的变化
- 动物的变化
2. 探索春天的植物和动物
- 学习春天的植物,如花草树木
- 学习春天的动物,如蝴蝶、蜜蜂、小鸟
3. 如何保护春天的环境
- 学习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
- 探讨如何节约用水和用电
教学活动
1. 观察春天的特点和变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的温度、天气、植物和动物的变化。

2. 前往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

让学生用
相机或绘画记录他们所见到的植物和动物。

3. 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垃圾分类、种植树木等,让
他们亲身体验保护春天环境的重要性。

评估方式
-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学生参与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记录所见到的内容。

- 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展示对保护春天环境的理解和行动。

参考资源
-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材
- 图书:《春天的变化》、《环保小卫士》等
- 视频:春天的变化、环境保护等相关视频
备注
- 本备课针对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的单元一设计,内容简单明了,无法确认引用内容。

- 根据作业要求,不得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一年级科学教案(通用2024)

一年级科学教案(通用2024)
生的视野和思维。
关注学生发展
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帮
助学生全面发展。
谢谢聆听
学生活动设计
观察活动
组织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天气现象等,培 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实验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物质的溶解、沉淀等,让他们在实 验中探究科学原理,提高实验技能。
探究活动
鼓励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等方式 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小组合作与探究
A
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分 组并安排探究任务。
小组成员应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B
C
学生应在小组内积极讨论、交流想法,相互 学习、共同进步。
老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和探究。
D
05
学生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评价标准
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 与程度,包括提问、回 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建立家校联系本,记录学生在学校和家庭 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方便家长和老师随 时沟通。
个别沟通
反馈与跟进
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与家长进行个别沟 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鼓 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共同促进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06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
教学效果自我评估
01
02
03
课堂教学
评估课堂讲解是否清晰、 生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 参与、充分理解。
实验操作
检查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 性和准确性,评估学生实 验能力的提升情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2023新版教材)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2023新版教材)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3新版教材)
目标
- 了解科学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
- 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研究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一课:认识科学
教学目标
- 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家的工作方式
-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
1. 科学是什么?
2. 科学家的工作方式
3. 观察和实验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展示一幅科学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是用来做什么的。

2. 观察:给学生准备一些观察实验示范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记录所看到的现象。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交流彼此观察到的现象并比较。

4. 整合总结: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整合总结,并和其他小组进行分享。

5. 实验: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示范,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解释的过程,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二课:环境与我
TODO: 继续编写后续教案...
注:此为教案的简要示例,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 《观察一瓶水》教案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 《观察一瓶水》教案

《观察一瓶水》教案【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5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了解物体具有重量、形状等属性之后学习对水进行观察和描述。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观察比较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2.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3.学习描述、记录观察比较结果。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发现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进一步学习眼看、鼻闻、手摸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

教材在活动1选取乳白色洗发液与水对比,是要突出透明度的区别;活动2洗发液、水、木块被装在不同的容器中是在对比液体和固体形状的不同特点。

【学生分析】经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固体在重量、形状、颜色、材料等方面的不同。

在第4课还学习了根据物体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结果。

学生在进行分类活动的同时对物体的自身属性有了进一步地认识。

本课需要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观察比较的方法继续观察水的主要特征,为后面认识空气特性做必要准备。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

2.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

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1.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4.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

2.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重难点】重点: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难点: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种子教学目标:- 了解种子的形态和特征- 掌握种子的发芽过程教学内容:1. 种子的形态和特征- 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种子的壳和里面的胚芽2. 种子的发芽过程- 湿润环境对种子的影响- 种子吸收水分后的变化- 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教学步骤:1. 导入: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子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入新知: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特征,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3. 向导教学:讲解种子的构造和发芽过程,并配以动画、实物等形式进行示范。

4. 操作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自种植种子的方式,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芽过程。

5. 总结归纳:让学生归纳种子的形态和特征,以及发芽过程中的变化。

6.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种子的传播方式,例如通过风、水、动物等。

教学评估:- 学生能准确描述种子的形态和特征- 学生能正确叙述种子的发芽过程第二课:动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 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掌握动植物的基本需求教学内容:1. 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初生期、幼年期、成年期- 植物的种子发芽和生长- 动物的出生、长大和繁殖2. 动植物的基本需求- 光线、温度、水分、空气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入新知:介绍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鼓励学生描述自己身边观察到的现象。

3. 向导教学:讲解动植物的种子发芽、生长和动物的出生、长大过程,配以实物和讲解视频进行示范。

4. 操作实践: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提醒他们关注光线、温度、水分和空气等因素。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需求,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6.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异。

教学评估:- 学生能按顺序叙述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能正确列举动植物的基本需求...(继续编写其他课程教案,直至全册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课题我们知道的植物( 第1课时 )
教学课题观察一棵植物( 第2课时 )
教学课题观察叶( 第3课时 )
教学课题这是谁的叶( 第4课时 )
教学课题植物是“活”的吗( 第5课时 )
教学课题校园里的植物( 第6课时 )
教学课题在观察中比较( 第7课时 )
教学课题起点和终点( 第8课时 )
教学课题用手来测量( 第9课时 )
教学课题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第10课时 )
教学课题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第11课时 )
教学课题这是谁的叶( 第12课时 )
教学课题这是谁的叶( 第13课时 )
教学课题这是谁的叶( 第14课时 )
教学课题这是谁的叶( 第15课时 )
教学课题这是谁的叶( 第16课时 )
教学课题这是谁的叶( 第17课时 )
教学课题这是谁的叶( 第18课时 )
教学课题这是谁的叶( 第19课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