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单元检测)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1.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食物变质了、自行车生锈了…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石油加工变成衣料②铁矿石通过冶炼,转化成铁合金③沙子变成电脑芯片④铜锭加工成铜丝⑤沙子堆成沙雕⑥头发长长⑦头发剪断.A.①②③⑥ B.④⑤⑦C.②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⑦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B.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C.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3.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B.原子和分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4.化学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B.“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C.香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吸烟有害健康D.冬季使用融雪剂清雪,虽然能减少交通事故,但会对土壤造成污染5.按元素周期表(局部)提供的信息,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铍(Be)和镁属于同一个族B.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C.铝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3D.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6.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物质用途稀有气体﹣﹣焊接金属的保护气乙二醇﹣﹣汽车水箱防冻液B.安全常识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电器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C.元素与人体健康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缺锌﹣﹣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D.生活经验区别羊毛和化纤﹣﹣灼烧闻气味区别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检验A.A B.B C.C D.D7.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B.生成物属于单质C.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1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8.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单质B.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9.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X加入到Z (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Z>X>M>Y B.X>Z>M>Y C.X>Z>Y>M D.Y>M>Z>X10.如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B.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C.当乙为NaOH时,它可由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二、填空题(共18分)1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1)2个银原子;(2)3个硫离子;(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12.溶液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请根据下列各图所示内容回答: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①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②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P点表示的含义是.③在图4所示的实验中,小烧杯内盛放的是5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某同学要使小烧杯内有固体析出时,他向大烧杯的水中可加入下列物质是(填序号).A.氧化钙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1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2)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填“a”或“b”)端通入.(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填字母序号).14.如图中A、B、C、甲、乙、丙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其中甲、乙、丙为氧化物,A、B、C 分别为含有三种元素的酸、碱、盐,且B、C中包含两种相同的元素.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有固体析出,且甲和丙反应能生成B.A的浓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其溶质中含氧元素约65.3%.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丙的化学式;A的化学式;B的化学式.(2)写出丙存在时,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探究题(共7分)15.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NaHCO3饱和溶液中,镁条消失并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为确定产生的气体和白色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收集并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火焰上方罩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无现象,则该气体为.(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猜想假设】①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②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③白色固体可能是.【查阅资料】①:Mg(HCO3)2能溶于水;②: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③:碱石灰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进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观察到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秤取一定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将产生的气体先通入碱石灰,再通入浓硫酸,分别称量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碱石灰增重,浓硫酸不变【反思评价】其他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正确,原因是.改进方法是.四、计算题(共5分)16.小明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明一起分析由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含量.现取13.4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96.6g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了如右图所示的曲线关系.技术员提示小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求:(1)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g.(2)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1.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食物变质了、自行车生锈了…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石油加工变成衣料②铁矿石通过冶炼,转化成铁合金③沙子变成电脑芯片④铜锭加工成铜丝⑤沙子堆成沙雕⑥头发长长⑦头发剪断.A.①②③⑥ B.④⑤⑦C.②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⑦【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石油加工变成衣料,衣料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铁矿石通过冶炼转化成铁合金,铁合金是新物质;铜锭加工成铜丝、沙子堆成沙雕、头发剪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沙子变成电脑芯片,芯片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解答】解: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石油加工变成衣料,衣料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铁矿石通过冶炼转化成铁合金,铁合金是新物质;铜锭加工成铜丝、沙子堆成沙雕、头发剪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沙子变成电脑芯片,芯片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头发长长是又生成蛋白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B.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C.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主要运用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分析来解决.【解答】解:A、氧气用于发射火箭,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A说法不正确.B、干冰用于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能吸收热量的性质.故B说法正确.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C说法正确.D、稀有气体用于制霓虹灯,是由于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对于重要的物质,既要掌握它的性质,又要掌握其用途.3.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B.原子和分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合价规律和原则.【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分析;B、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分子能再分进行解答;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D、根据显正价的不都是金属元素进行解答.【解答】解: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例如氧气;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例如水,故A正确;B、分子、原子都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分子能再分,故B错误;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钠含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故C错误;D、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显正价的不都是金属元素,例如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正价,就不是金属元素,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概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概念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以便灵活运用.4.化学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B.“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C.香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吸烟有害健康D.冬季使用融雪剂清雪,虽然能减少交通事故,但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用盐的用途;烟的危害性及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分析】A、碘酸钾中含有碘元素;B、根据低碳生活就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解答;C、根据香烟的烟气中含有的有毒物质来分析;D、根据融雪剂的组成来分析.【解答】解:A、碘酸钾能给人体提供所需的碘元素,正确;B、低碳生活就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错误;C、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正确;D、融雪剂中含有氯化钠,由于氯化钠的加入,溶解了氯化钠的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使雪融化;大量使用融雪剂,有可能会造成部分树木死亡、土壤含盐量高,咸度增加等,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低碳生活的概念、食品安全等知识,难度不大,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做题时要积极联想,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5.按元素周期表(局部)提供的信息,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铍(Be)和镁属于同一个族B.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C.铝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3D.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处于同一纵行的元素为同一族;B.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C.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D.Na+和Mg2+都是失去了最外层电子数形成的离子,故Na+和Mg2+核外电子数相同.【解答】解:A.处于同一纵行的元素为同一族,铍和镁处于同一纵行属于同一个族,说法正确;B.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说法正确;C.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铝原子的原子序数=13,但核内中子数不一定为13,说法错误;D.Na+和Mg2+都是失去了最外层电子数形成的离子,故Na+和Mg2+核外电子数相同,说法正确;答案:C.【点评】对信息进行针对性解读,要结合选项进行分析,这样可以避免分析的盲目性,从而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6.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物质用途B.安全常识稀有气体﹣﹣焊接金属的保护气乙二醇﹣﹣汽车水箱防冻液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电器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C.元素与人体健康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缺锌﹣﹣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D.生活经验区别羊毛和化纤﹣﹣灼烧闻气味区别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检验A.A B.B C.C D.D【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硬水与软水;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鉴别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稀有气体的特点考虑,根据水中加入乙二醇凝固点降低考虑;B、根据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考虑,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C、根据钙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考虑;D、根据羊毛燃烧的气味,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考虑.【解答】解:A、焊接金属的保护气必须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稀有气体符合这一点,经常做保护气;水中加入一种溶质,会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所以可以防冻,故A说法正确;B、煤气泄漏先关闭气阀、严禁烟火,再打开门窗通风;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一般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故B说法正确;C、缺钙易患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故C说法错误;D、羊毛燃烧能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所以区别羊毛和化纤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硬水与软水一般用肥皂水鉴别,气泡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7.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B.生成物属于单质C.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1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推断:每个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利用完善后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完成对所得信息的判断.【解答】解: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推断:每个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所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据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反应可表示为:A2+3B2=2AB3,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错误;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C、根据微观示意图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每个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没有A原子,故选项错误;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熟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8.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单质B.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1﹣42%﹣40%﹣10%)=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1﹣70%﹣14%﹣10%)=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丙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6%:34%=3:17,则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故选项说法正确.C、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而不是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9.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X加入到Z (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Z>X>M>Y B.X>Z>M>Y C.X>Z>Y>M D.Y>M>Z>X【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则不能;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情况,判断金属的活动性.【解答】解:由反应关系图1可知: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时,只有X、Z有反应;说明X、Z的活泼性大于Y、M;又因为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时速度越快,根据图象可以看出X与酸反应时快,所以可判断X的活动性大于Z,故选项A、D错误;从把X加入到Z(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的关系图可以看出X能把Z置换出来,M能把Y置换出来,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得出X的活动性大于Z的活动性,M的活动性大于Y的活动性,故选项B正确,选项D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从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角度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好题.10.如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B.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C.当乙为NaOH时,它可由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会与硫酸铜、硫酸反应,所以甲可以是活泼金属、碱、盐,乙可以由甲转化而成,还得会与硫酸铜反应,所以乙可以是碱,没有氢氧化钙转化成的盐会与硫酸铜反应,丙会与氢氧化钙、乙反应,可以判断丙可以是氧化物、酸、盐,然后结合具体两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当乙是氢氧化钠时,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反应就行,丙也可以是酸,故A 错误;B、铁与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各种物质均满足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故A正确;C、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C正确;D、甲如果是氢氧化钡时,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和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故D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熟记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金属与盐反应: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反应物中盐必须溶于水,金属不能是钾、钙、钠.二、填空题(共18分)1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1)2个银原子2Ag ;。
孝感市安陆市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孝感市安陆市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闻气体气味B . 取用块状固体C . 滴加液体D . 稀释浓硫酸2. (2分)(2016·宝安模拟) 下列归纳或推理中,正确的是()A . 将氯化氢和CO2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都变为红色,所以它们都是酸类物质B .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能与酸反应,所以能与酸反应的物质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 . 葡萄糖、酒精等含碳化合物是有机物,但并不是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D .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3. (2分)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A . AgB . Fe、AgC . Zn、FeD . Zn、Fe 、Ag4. (2分)(2019·宿迁) 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B除去CO2中少量的CO通入氧气后点燃C分离MgCl2、NaCl固体混合物依次加入水和适量Ca(OH)2溶液,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再蒸发两种溶液得到固体D鉴别CaCO3、NaCl、NaOH、CuSO4四种固体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A . AB . BC . CD . D5. (2分)(2019·重庆模拟) 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生活习惯或做法合理的是()A . 菜刀用后洗净擦干B . 植物易倒伏,应施加尿素C . 霉变大米洗净后继续食用D . 尽可能多吃含微量元素的保健品6. (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氯化钠可以配制生理盐水B . 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C . 稀硫酸可以除铁锈D . 氢氧化钠可以作食品干燥剂7. (2分) (2017九下·宜宾期中) 下列曲线不正确的是()A .B .C .D .8. (2分)(2018·道外模拟)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 AB . BC . CD . D9. (2分)(2017·东海模拟)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苏打可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B . 活性炭疏松多孔可用于吸附水中杂质 C .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 . 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10. (2分)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 盐场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B . KNO3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 . 用饱和食盐水溶液洗去食盐中含有的少量CaCl2和MgCl2D . 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NaCl 中少量的KNO311. (2分)(2017·安陆模拟) 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AB . BC . CD . D12. (2分) (2018·莘县模拟) 下表是部分知识的归纳,其中错误的一组是(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甲醛溶液用于浸泡食品,使其保鲜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的草木灰混合施用如果庄稼的茎长得不好,可施用钾肥C、环保与能源D、健康与安全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为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若出现贫血,可适当补充铁元素霉变的大米清洗煮熟后,可继续食用A . AB . BC . CD . D13. (2分) (2017九下·东台月考)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过程,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正确的是()A . 点石成金:碳酸钙中含有金元素B . 釜底抽薪:木柴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C . 水乳交融:水和油混合物属于溶液D . 百炼成钢: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14. (2分)(2020·河北模拟) 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 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B . 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 . 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D . 能去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15. (2分)(2018·广安)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假期在家承担以下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会体验到化学变化的是( )A. 打扫房间B. 整理书桌C. 晾晒衣物D. 生火做饭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取用固体粉末B. 倾倒液体C. 滴加液体D. 加热液体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B.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C. 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D. 分类投放生活垃圾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A. 阿伏加德罗B. 门捷列夫C. 道尔顿D. 拉瓦锡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 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C. 稀有气体含量少,没有利用价值D.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 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7.如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
下列现象能表明O2含量的是( )A.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B. 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C. 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D. 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合反应,所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一定都是化合反应B. 化学反应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等现象出现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C.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以制取气体时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 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9.下列实验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铁丝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B鉴别酒精和水取样,观察二者的颜色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D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小木条伸入气体中,观察现象A. AB. BC. CD. D10.下列图象符合其描述情况的是( )A. ①中表示:用KMnO4制取氧气时,MnO2随着反应进行质量发生的变化B. ②中表示: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向a试管中放入催化剂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C. ③中表示:用KMnO4制取氧气时,试管中剩余的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的变化情况D. ④中表示: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化学基础知识应用。
湖北省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四单元新人教版
第4单元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N2B.O C.Cu D.CO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C.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3.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氧气 B.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C.产生氧气、氢气的质量比为2:1 D.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4.2014年青岛世园会园区内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A.吸附杂质B.过滤C.杀菌消毒 D.蒸馏5.洗发产品中含有的柠檬酸(C6H8O7)能使头发柔顺有弹性且气味清香.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柠檬酸属于氧化物 B.柠檬酸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的C.柠檬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6.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下列有关高铁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 B.钠、铁、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2:1:4C.铁元素化合价为+6 D.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7.下列有关化合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NaCl和HCl里,氯元素均为﹣1价 B.在H2中,氢元素显+1价C.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里,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 D.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一定显负价8.“水是生命的源泉”.下面对水化学式(H2O)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A.水是一种氧化物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水分子中含有氢、氧两种原子 D.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10.对下面符号或示意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Fe2+、Fe3+都属于铁元素,是同一种离子 B.NO2、N2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是+4价,是同一化合物C.NH4NO3中氮元素有两种不同的化合价,分别是﹣3、+5D.两种粒子的电子排布情况相同,属于同一元素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30分)11.(5分)按要求填空:(1)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硝酸根离子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离子的是(填字母),共表示种元素(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12.(3分)标出下列化学式中划线元素的化合价.Cl2 NaClO2 NaClO3Fe FeCl2FeCl3 .13.(3分)按下列要求填空.(1)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2)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①B原子中,X= ,②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14.(4分)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水中鱼类可以呼吸,因为水中溶有.(写化学式、名称皆可)(2)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3)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4)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15.(4分)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①碳酸根离子;②2个钠离子;③负二价的硫元素;④3个二氧化碳分子.16.(6分)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关于水的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常用过滤的方法对液体进行提纯,在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填仪器名称);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将硬水软化.(2)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电源A端是极,图2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反应过程的顺序是,其中元素以单质形态存在的图示是(填写图示序号).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17.(5分)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一些不法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的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在熬制过程中添加重铬酸钾(K2Cr2O7),导致生产的药用胶囊重金属铬超标.根据化学式计算:(1)该物质由种元素组成.(2)钾、铬、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要求填最简整比).(3)铬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4)29.4g该物质中含有钾元素的质量为g.第4单元月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C 2.B 3.C 4.B 5.C 6.C 7.AC 8.D 9.A 10.C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32分)11.2NO3-(OH)3D3Al2O312.0+3+5+60+2+313.+53C14.O2蒸馏煮沸2H2O2H2↑+O2↑15.CO32-2Na+3CO216.漏斗煮沸负极2H2O2H2↑+O2↑bca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或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重组)17.三39:52:5635.4%7.8。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四)(含解析)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四)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利用海水晒盐 B.公交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C.用干冰人工降雨D.利用风力发电2.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3.食醋是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其中含有少量醋酸,醋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醋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醋酸不属于有机化合物B.醋酸是由两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C.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4.将下列各组中物质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A.Fe(过量)、KNO3、CuSO4B.Fe(过量)、Cu(NO3)2、AgNO3C.Zn、NaCl、CuCl2(过量)D.Cu(过量)、FeCl2、HCl5.以下几种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B.将NaCl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C.加碱研磨后闻气味鉴别铵态氮肥D.分离溶液中析出的KNO3晶体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B.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都显负价C.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D.在化学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7.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A.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pH:B.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关系:C.部分元素原子序数关系:D.空气中部分成分的体积分数关系:8.除去如表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C.将t2℃时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 >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二、填空题(共17分)11.倡导“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的环境.(1)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_______.①将垃圾分类②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木筷和餐盒③减少使用塑料袋,防止白色污染④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上下班⑤不使用含磷洗衣粉(2)下列某地特色食品中,含维生素较多的是_______.①东江湖鱼②临武鸭③水兴冰糖橙④栖风渡鱼粉(3)家住农村的小军,家里以前是使用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 C4H10)做燃料,新农村建设后村里新建了许多沼气池,现在改烧沼气(主要成分是CH4),则他应将家里煤气灶的进气口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12.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时,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3)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制取并收集N2时,应选择_______与_______组合而成的装置.13.高纯度的CuO可作用颜料、有机合成催化剂等.以下是用粗铜粉氧化法生产高纯度CuO 的流程图(说明:所加的试剂均过量)(1)1:1的H2SO4是用1体积98%的H2SO4与1体积水混合而成.配制该硫酸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需要烧杯、_______.(2)写出用硫酸溶解黑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在洗涤操作中,用_______(写试剂的化学式)洗涤滤渣B.(4)若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损耗,要计算粗铜粉中Cu的含量,需要测定的数据是:最终所得氧化铜的质量和_______(用文字表示).14.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依据转化关系图,写出符合要求的一组答案.(1)若反应①为置换反应,且A为单质,则C为_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若反应反应①为中和反应,②无明显变化,反应③有沉淀生成,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A的名称是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E的化学式为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15.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实验课上同学们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A.全部是碳酸钙 B._______ C.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原A、B、C三个假设中,假设_______(填字母)成立.【讨论交流】有同学提出证明实验(1)的结论可用“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直接通入CO2,看溶液是否变浑浊”的方案也行.你是否赞成他的观点,_______,原因是_______.四、计算题16.超市卖的纯碱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的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取了5g该纯碱样品,在烧杯中配制成60g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10%的氯化钙溶液,测得加入氯化钙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步骤,计算记过精确到0.1%)(2)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3)如果反应开始前,向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四)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利用海水晒盐 B.公交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C.用干冰人工降雨D.利用风力发电【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利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是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用干冰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只是干冰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公交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利用风力发电的过程中风能转化成电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A、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B、依据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以及离子符号的书写要求分析判断;C、依据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D、依据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解: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A错误;B、由于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而④中质子数比电子数多2是镁离子,其符号应该是Mg2+,故B错误;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7,故性质不会相似,故C错误;D、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化学反应中易失掉这个电子而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所以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故D正确.故选:D.【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3.食醋是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其中含有少量醋酸,醋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醋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醋酸不属于有机化合物B.醋酸是由两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C.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C.根据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规定来分析.【解答】解:由醋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其化学式为:CH3COOH.A.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B.醋酸是由醋酸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2=24,氢元素的质量为:1×4=4,氧元素的质量为:16×2=32,故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而不是“g”.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将下列各组中物质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A.Fe(过量)、KNO3、CuSO4B.Fe(过量)、Cu(NO3)2、AgNO3C.Zn、NaCl、CuCl2(过量)D.Cu(过量)、FeCl2、HCl【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解答】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K>Fe>Cu,Fe不能与KNO3反应,Fe能与CuSO4反应生成了Cu和FeSO4,由于Fe是过量的,能得到两种金属Cu、Fe,故A符合题意;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Fe>Cu>Ag,Fe先与AgNO3反应生成了Ag和Fe(NO3)2,当AgNO3反应完后再与Cu(NO3)2反应生成了Cu和Fe(NO3)2,由于Fe是过量的,能得到三种金属Ag、Cu、Fe,故B不符合题意;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Na>Zn>Cu,Zn不能与NaCl反应,Zn能与CuCl2反应生成了Cu和ZnCl2,由于CuCl2是过量的,只能得到一种金属Cu,故C不符合题意;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Fe>H>Cu,Cu不能与 FeCl2、HCl反应,只能得到一种金属Cu,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5.以下几种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B.将NaCl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C.加碱研磨后闻气味鉴别铵态氮肥D.分离溶液中析出的KNO3晶体【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铵态氮肥的检验.【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B、根据溶液的配制,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解答;C、根据闻气体的方法进行解答;D、根据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解答.【解答】解: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铺盖,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灭火,故A正确;B、量筒不能作为反应容器和配制容器,故B错误;C、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即扇闻,故C正确;D、分离固液的混合物时可用过滤的分离方法,而且题中过滤操作正确.故D正确.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B.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正确与否的判断,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及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B.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都显负价C.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D.在化学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B、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是显负价;C、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考虑;D、根据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考虑.【解答】解:A、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还有可能由原子直接构成,或者是由离子构成,故A错;B、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是显负价,例如硝酸铵中后面的氮元素显+5价,故B错;C、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故C 错;D、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可能显正价,也可能显负价,熟悉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7.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A.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pH:B.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关系:C.部分元素原子序数关系:D.空气中部分成分的体积分数关系:【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分析】本题把物质的pH、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元素的原子序数以及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放在数轴上进行对比,结合数轴的变化规律及位置关系判断是否符合物质的性质特点,不相符即错误.【解答】解:A、食醋、雨水显酸性,pH值都小于7,且食醋的酸性更强;食盐水为中性,pH值=7;肥皂水显碱性,pH值大于7,与数轴关系一致,故表示正确.B、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氧、硅、铝、铁,与数轴关系一致,故表示正确;C、镁、铝、硅、磷的原子序数依次为12、13、14、15,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与数轴关系一致,故表示正确;D、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比二氧化碳的高,故表示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用数轴法表示化学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K2SO4能与过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uCl2和FeCl3溶液均能与过量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物质的鉴别、推断;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防范爆炸的措施;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分析】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B、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灭火的方法及防火的措施分析.C、记住一些常见的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D、根据醋酸的性质、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影响燃料充分燃烧的因素分析【解答】解: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作食品保护气,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原题说法错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起到净水作用,正确.不全部正确;B、居室装修常开窗通风,防止甲醛中毒;电器着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煤气泄漏时,关闭气阀、严禁烟火.故B正确;C、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必须微量元素之一,缺铁会引起贫血;钙在人体中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缺钙易得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缺碘会造成易得甲状腺肿大.故C正确;D、黄铜是铜锌合金,由于食醋能与锌反应,可用醋酸区分黄铜和黄金;区别硬水与软水可用肥皂水检验;区别羊毛和纤维与合成纤维时,灼烧后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只要能够细心就可做好.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C.将t2℃时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 >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A、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B、据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分析解答;C、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分析解答;D、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或加入溶剂的方法.【解答】解: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a,所以将50g a物质放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正确;C、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将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b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溶解度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与降温前相等;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所以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故错误;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故选:C.【点评】学会观察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为正确分析相关方面的问题奠定基础,较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二、填空题(共17分)11.倡导“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的环境.(1)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②.①将垃圾分类②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木筷和餐盒③减少使用塑料袋,防止白色污染④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上下班⑤不使用含磷洗衣粉(2)下列某地特色食品中,含维生素较多的是③.①东江湖鱼②临武鸭③水兴冰糖橙④栖风渡鱼粉(3)家住农村的小军,家里以前是使用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 C4H10)做燃料,新农村建设后村里新建了许多沼气池,现在改烧沼气(主要成分是CH4),则他应将家里煤气灶的进气口调大(填“调大”或“调小”).【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白色污染与防治;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分析】(1)根据从减少环境污染的方面进行解答;(2)根据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进行解答;(3)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解:(1)①将垃圾分类既可以减少污染,又可以节约资源,故正确;②使用一次性木筷和餐盒会造成资源浪费,又污染环境,故错误;③减少使用塑料袋,防止白色污染,故正确;④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上下班,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故正确;⑤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故正确;故选:②;(2)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水兴冰糖橙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故选:③;(3)丁烷和甲烷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4H10+13O28CO2+10H2O、CH4+2O2CO2+2H2O;由丁烷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单位体积的丁烷和甲烷燃烧时甲烷消耗的氧气少,所以把液化气灶改成烧沼气灶时,应该减小进风口,加大进气口.故填:调大.【点评】环境保护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12.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X的名称是集气瓶.(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时,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是A或C(填字母,下同.)(3)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制取并收集N2时,应选择D与H组合而成的装置.【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3)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制取并收集N2时,属于液体加热型,氮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但能与空气的密度接近,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仪器X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2)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A或C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3)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制取并收集N2时,属于液体加热型,故应选择D装置来制取;氮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但能与空气的密度接近,应需要排水法收集,故应选择H装置收集.故答案为:(1)集气瓶;(2)A或C;(3)D;H.【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高纯度的CuO可作用颜料、有机合成催化剂等.以下是用粗铜粉氧化法生产高纯度CuO 的流程图(说明:所加的试剂均过量)(1)1:1的H2SO4是用1体积98%的H2SO4与1体积水混合而成.配制该硫酸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需要烧杯、量筒.(2)写出用硫酸溶解黑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试剂、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硬水与软水( 肥皂水,振荡)B.水与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C.二氧化碳与氮气(燃着的木条)D.食盐水与蒸馏水(蒸发)2.近日,中国在四川某地发现了一个超大规模的锂矿。
储量高达52万吨,被称之为“中国锂谷”。
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
下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gD.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3.前段时间中国部分地区出现镉污染的大米,食用后对人体有害。
下列有关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镉的原子序数是48B.镉属于金属元素C.镉的元素符号是Cd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g4.下列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生成36g水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C.转化观:农家肥料的腐熟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D.元素观:组成高锰酸钾和锰酸钾的元素种类相同5.“化学氧自救呼吸器”中的超氧化钾(KO2)是一种白色粉末,它能与佩戴者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气,并放出热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KO2应密封保存B.呼吸器可用于矿山井下的防护自救C.自救者用此呼吸器可以吸入到纯净的氧气D.呼吸器充分利用了呼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KMnO4B.P2O5C.KOHD.O2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过滤B.取固体粉末C.熄灭酒精灯D.检查气密性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9.为了加快哈尔滨的发展,市政府决定投资65.37亿元,利用4年工期,进行哈尔滨站改造工程,把哈尔滨枢纽打造成为现代化铁路交通枢纽。
湖北省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练习
第一单元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B. 倾倒液体C.量取液体D.点燃酒精灯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3、下列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 .把块状固体投入直立的试管中B .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人C .未用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D .实验产生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取用固体B .过滤C .检查气密性 D .点燃酒精灯5、关于玻璃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 )A.过滤时:引流液体B.捣碎固体时:研磨固体C.加速固体溶解时:搅拌溶液D.测溶液pH时:蘸取试液6、一位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12.5g药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A.添加药品B.移动游码 C.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D.减少药品7、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
其中可以用镊子夹取的是( )A.①②③B.②③C.④ D.都可以8、下列常用仪器中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锥形瓶9、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10、托盘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
如果仅用一个20 g的砝码称取19.5 g的食盐,现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方法是 ( )①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②将20 g砝码放在左盘③将20 g砝码放在右盘④将游码拨至0.5 g刻度处⑤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⑥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A.②④⑤B.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11、下列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B.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13、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托盘天平,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D.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尝药品的味道B.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D.稀释浓硫酸时,把水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1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湖北省安陆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 新人教版
湖北省安陆市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安陆市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
1-5 ADDDB 6-10 DACCD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18分,除14题中化学方程式书写为2分外,其他空
均为1分)
11.(1)Fe ;①③⑤
(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分子间有间隙
12.②是否含有氧元素③是否有毒;CO ;CO2 、O2、H2(合理答案均可)
13.(1)铁架台(2)CaCO3+2HCl==CaCl2+H2O+CO2↑;
BFD(顺序可颠倒)
(3)b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能反应
(化学方程式写不全的不得分)
14.(1)O2(2)CuO或Fe3O4等(3)分解反应
(4)Ca(OH)2 + CO2 == CaCO3↓ + H2O( 2分)
三、实验探究题(7分)
15.【实验设计】(1)没有处理尾气的装置(2)乙
【问题讨论】(3)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Fe2O3+ 3CO 2Fe +3 CO2(2分)
(条件没写给1分,没配平不给分)
(4)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避免加热时发生爆炸
(5)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可能是草酸亚铁加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
四、计算题 (5分)
16.(1)n=11 2分
(2)设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X
8CH3OH+11O26CO2+2CO+16H2O 1分
6×44 16×18
x 3.6 g 1分
解得:
x=3.3g 1分
答:(1)n值是11;(2)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3.3g。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五)(含解析)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五)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2.今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绿色世纪”,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某些工业废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C.禁止秸杆就地焚烧,推广秸秆的综合利用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将彻底地抑制温室效应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探究铁锈蚀条件C探究燃烧条件D探究分子运动A.A B.B C.C D.D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在t1℃B.t1℃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5.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对该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内一定有10个质子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C.具有稳定结构D.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或稀有气体原子6.对于化学反应X+Na2CO3=2Y+CaCO3↓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C.X一定是熟石灰D.X中阴离子化合价是﹣1价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某饱和溶液降温后,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B.不同的物质可以由相同的元素组成C.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一定相同8.小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数字“2”的含义B.认识几种化学反应①Fe2+和SO4都表示离子带的电荷数②2N和N2都表示原子的个数①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C.物质与微粒构成D.物质与分类①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①烧碱、纯碱﹣﹣常见碱②不锈钢、生铁﹣﹣常见合金A.A B.B C.C D.D9.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B.A的水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C.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9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10.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得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A.甲B.乙C.丙D.丁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除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以外,其它每空1分,共18分.)11.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1)生活中若发生火灾时,常用的灭火材料有水、泡沫灭火器等.用沙子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2)馒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食品,但不法商贩为了好卖,添加了柠檬黄(PbCrO4)使馒头着色而美观,馒头富含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_______;柠檬黄中Pb的化合价为+2价,则Cr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3)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请将下列脱氧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Fe(OH)2+O2+2_______═4Fe(OH)3.12.湖北省孝感市的应城、云梦等地蕴藏着丰富的氯化钠资源,某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氯化镁、氯化钙.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中加入过量试剂a若为氢氧化钠溶液,则其目的是为了除去粗盐中的_______;(2)在过滤操作中,除用到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3)滤液B中所含的溶质为_______.13.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若用装置B排水收集氧气,气体从_______(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2)对比装置D和C,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3)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14.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乙、丙、丁分别是铝、铁、铜、银中的某一种金属.试推断乙是_______;写出丁→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2)若甲是单质,乙、丙、丁属于氧化物,且乙、丙、丁常温下状态各不相同.则丁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3)若甲、乙、丙、丁都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碱或盐,其中甲和乙的水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甲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写出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15.小红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用FeCl3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小红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探究过程】(1)小红先从反应物分析,因为_______所以反应后可能生成铁单质.(2)为获得实验证据,小红做了实验1.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小明提出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_______.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4)小明仍有疑问:实验1中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为此,小红又做了实验1的对比实验:_______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止.证明实验1中的连续气泡确实是由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选择了某盐溶液又做了实验2.实验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_______溶液中,观察到_______也能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5分.)16.根据图所示的信息计算:(1)加入的稀硫酸质量为_______g.(2)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解题过程)(化学方程式:2KOH+H2SO4═K2SO4+2H2O)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五)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利用铁能与氧气、水分反应生成铁锈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2.今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绿色世纪”,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某些工业废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C.禁止秸杆就地焚烧,推广秸秆的综合利用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将彻底地抑制温室效应【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分析】A、根据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可以节约水资源解答;B、根据开发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解答;C、根据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节能环保解答;D、根据乙醇汽油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解答.【解答】解:A、某些工业废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正确;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缓环境污染.正确;C、禁止秸秆就地焚烧,推广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减缓环境污染.正确;D、废乙醇汽油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能彻底地抑制温室效应.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探究铁锈蚀条件C探究燃烧条件D探究分子运动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A、根据应该使用足量红磷,确保集气瓶中氧气消耗完进行解答;B、根据通过对比思想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和水、氧气接触;该实验缺少将干燥的铁钉放到干燥的试管内进行解答;C、根据燃烧的条件为:必须是可燃物、和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正确的实验操作应该是确定一个条件,改变另一个条件来验证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D、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进行解答.【解答】解:A、应该使用足量红磷,确保集气瓶中氧气消耗完,故A错误;B、通过对比思想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和水、氧气接触;该实验缺少将干燥的铁钉放到干燥的试管内,用橡皮塞塞上试管口,验证没有水是否能生锈,故B错误;C、燃烧的条件为:必须是可燃物、和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正确的实验操作应该是确定一个条件,改变另一个条件来验证燃烧的条件,故C错误;D、本题是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大烧杯装置外是一个对照实验,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由于浓氨水易挥发,所以以大烧杯内酚酞试液变为红色,说明的氨气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了整个烧杯中,所以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在t1℃B.t1℃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A、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即溶解度相等则质量分数也相等;B、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C、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D、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剂或降温的方法.【解答】解:A、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即溶解度相等则质量分数也相等,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应该在此温度,正确;B、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的甲,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10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6.7%,故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D、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剂或降温的方法,正确;故选:B.【点评】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等知识,即可结合题意灵活解答.5.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对该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内一定有10个质子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C.具有稳定结构D.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或稀有气体原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A、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在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B、微粒的核原子电子根据电子能量的高低分层排布;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具有稳定结构;D、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时,微粒为原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微粒为阳离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微粒为阴离子.【解答】解:A、若微粒为原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核内有10个质子;若微粒为离子,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一定不是10个;故A不正确;B、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表明,核外10个电子分两层排布;故B正确;C、该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8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D、若X=10,微粒为原子,具有稳定结构,为稀有气体原子;若X>10,微粒为阳离子;若X<10,微粒为阴离子;故D正确;故选A.【点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微粒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微粒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微粒为阴离子.6.对于化学反应X+Na2CO3=2Y+CaCO3↓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C.X一定是熟石灰D.X中阴离子化合价是﹣1价【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来进行解答;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进行解答;C、根据能够碳酸钠反应的物质不仅仅熟石灰来进行解答;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及化合物Y的化学计量数来进行解答.【解答】解:A、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而生成了两种新的物质,所以可以判断该反应是一种碱或盐与碳酸钠交换成分后而发生的反应,故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分析正确;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知道,在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故B分析正确;C、不仅仅氢氧化钙能够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氯化钙等也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故C分析错误;D、反应前钠原子有2个,而反应后中出现在Y中,且其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可以判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所以可以判断在Y中的阴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可以知道,X中的阴离子即为Y中的阴离子,故D分析正确.故选C.【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某饱和溶液降温后,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B.不同的物质可以由相同的元素组成C.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一定相同【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A、根据温度对固体物质的来进行判断;B、根据同素异形体分析;C、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D、根据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考虑【解答】解:A、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物质来说,所以若降低其饱和溶液的温度,使溶解度更大,从而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而溶质和溶剂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故A对;B 、不同的物质可以由相同的元素组成,例如氧气好臭氧,故B对;C、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例如生铁主要为铁和碳的混合物,其中没有分子,故C错;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物理性质不一定相同,故D对.故选C【点评】理解溶解度的影响,正确判断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小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数字“2”的含义B.认识几种化学反应①Fe2+和SO4都表示离子带的电荷数②2N和N2都表示原子的个数①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C.物质与微粒构成D.物质与分类①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①烧碱、纯碱﹣﹣常见碱②不锈钢、生铁﹣﹣常见合金A.A B.B C.C D.D【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分析】A、①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②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B、①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②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C、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D、①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②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解答】解:A、①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②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SO4中的“2”表示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B、①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②分解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碳酸常温下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吸热反应;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均正确.C、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②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D、①烧碱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②不锈钢、生铁均是铁的合金;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特征、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B.A的水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C.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9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如下图: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A、由C的微观构成可知,物质C是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故A正确;B、由A的微观构成可知,物质A是氨气,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故B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2×14×2):【6×(1×2+16×1)】=14:27.故C不正确;D、由上述反应可知,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但由于问题较多,容易被弄糊涂了,因此要从概念的科学定义出发,逐一解答.对于方程式书写的解答要注意配平,不能光看图示,否则容易出错.10.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得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A.甲B.乙C.丙D.丁【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右图而可以看出该反应是碱性溶液与酸性溶液相互结合至恰好反应,此时PH等于7,再滴加酸液溶液会显酸性,PH小于7,利用这一过程对图一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在图二中根据PH的变化情况可知,PH由大于7到等于7最后小于7,正好是碱的溶液加酸后的过程,在图一中只有氢氧化钙与硫酸的反应正好符合.故选D【点评】此题是一道反应与图示的结合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图二PH的分析,找到反应物的PH特点,进而作出判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除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以外,其它每空1分,共18分.)11.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1)生活中若发生火灾时,常用的灭火材料有水、泡沫灭火器等.用沙子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2)馒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食品,但不法商贩为了好卖,添加了柠檬黄(PbCrO4)使馒头着色而美观,馒头富含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柠檬黄中Pb的化合价为+2价,则Cr的化合价为+6价;(3)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请将下列脱氧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Fe(OH)2+O2+2H2O═4Fe(OH)3.【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分析】(1)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蔗糖属于糖类物质,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解答.【解答】解:(1)用沙子灭火,是利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的灭火原理.(2)蔗糖属于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物质;柠檬黄中Pb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Cr的化合价为+6价.。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考试卷(9月份)带解析.doc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考试卷(9月份)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0题)评卷人得分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B.C.D.【答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炸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钢水铸成钢锭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②用木炭代替红磷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③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④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A.只有①④ B.①③④C.①②④D.只有②③【答案】【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测量容器-量筒;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收集方法.【分析】从托盘天平的精确度、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方法、氧气的收集方法、量筒的选择去分析解答.【解答】解:①托盘天平能精确到0.1g,所以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故正确;②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不变,所以不能用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③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口是一个敞开环境,外面的空气可能进入集气瓶内,而用排水法收集时,由水形成的密闭环境,故收集到的氧气更纯;故正确;④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如量取8.2mL液体,应选用 10mL量筒;故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难度:容易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3.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l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A.A B.B C.C D.D【答案】【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分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中的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环境;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量筒中的水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到氧气的体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炸裂集气瓶;D、收集氢气实验,集气瓶中的水的主要作用是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出.【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中的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环境,故A说法错误;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量筒中的水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到氧气的体积,故B说法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炸裂集气瓶,故C说法正确;D、收集氢气实验,集气瓶中的水的主要作用是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出,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水在各种实验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中等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4.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下面做法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B.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C.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D.减少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答案】【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是由固体小颗粒造成的污染.【解答】解: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故选项错误;B、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是防止雾霾进入呼吸道,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故选项正确;C、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可以防止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故选项错误;D、减少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危害及其措施,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难度:基础知识点:空气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果汁 B.豆浆 C.大理石D.液氧【答案】【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果汁中含有水、维生素C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豆浆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液氧是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6.2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 D.④⑤⑧【答案】【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分析】给少量的液体加热,可选用试管;给较多量的液体加热,可选用烧杯;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给2mL液体加热,液体量较少,可选用试管进行加热;可用试管夹加持试管,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故需要使用的仪器有①③④.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给少量液体加热的方法、所需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7.实验装置如图,甲、乙两集气瓶用导管连接,玻璃管A下端紧系一个气球.将此装置放置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可看到白磷燃烧,请分析甲瓶中的气球的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C.先变大后又变小D.先变小后又变大【答案】【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瓶中的热量变化与压强的情况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白磷燃烧时消耗氧气,产生五氧化二磷.此时因燃烧产生热量,容器内气体体积膨胀.气球变小,过一段时间,温度下降后.由于产物五氧化二磷为固态,容器内的压强变小,此时气球必然变大.由此可知:甲瓶中的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小后又变大;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难度:容易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8.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水氧气+氢气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C.镁+氧气氧化镁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答案】【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分析】可以根据反应进行分析;氧化反应是有物质跟氧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解答】解:A、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错误;B、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错误;C、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错误;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但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反应判断属于哪种类型,可以依据反应的特点进行判断,难度不大.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9.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答案】【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析】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判断.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解答】解:A、二氧化锰在双氧水、氯酸钾分解反应中是催化剂,而在高锰酸钾分解反应中则是生成物,故A错误;B、催化剂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B说法正确;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C说法正确;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催化剂特点的理解,解题时只要把握催化剂的特点是只改变反应的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特性即可.难度:容易知识点:制取氧气10.用量筒量取溶液,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小于9毫升B.等于9毫升C.大于9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答案】【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分析】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仰视容易将示数读小,俯视容易将示数读大.【解答】解:仰视读数小,但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实际大于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将剩余液体的体积读大,剩余液体的体积就是小于9毫升的,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大于9毫升.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量筒的使用方法,仰视读数小,俯视读数大.难度:容易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二、填空题(共3题)1.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1)占空气总体积0.03%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2)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3)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4)可制氮肥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见气体的用途.【分析】(1)运用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含量解答;(2)运用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解答;(3)运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光解答;(4)运用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和氮肥是含有氮元素的化肥的解答.【解答】解:(1)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0.03%;(2)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能做保护气又可制多种电光源;(4)氮气可以制氮肥,做化工原料;故答案为:(1)④;(2)④;(3)③;(4)①.【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氮气的用途,还有环保问题,综合性比较强,要加强记忆,综合把握,理解应用.难度:容易知识点:空气2.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挥发,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1)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2)酒精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酒精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说明酒精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1)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2)具有可燃性.【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0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图Ⅰ,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I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若用图I装置实验结果与正常值产生偏差,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慢慢左移到约为___________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答案】【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文字表达式.【分析】只有熟悉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才能正确解答本题.【解答】解:(1)图I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充分反应并冷却后水被倒吸入广口瓶中,约占原瓶内空气体积的;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则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由于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原因,会导致实验出现误差;所以,若用图I装置实验结果出现明显误差,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3)图Ⅱ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①③②.(4)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内空气的,也就是9mL(即45mL×);所以活塞所处的刻度值为10mL﹣9mL=1mL.故答案为:(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充分反应并冷却后水被倒吸入广口瓶中,约占原瓶内空气体积的;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3)④①③②;(4)1.【点评】此题是关于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以及相关的实验要求,属于开放型实验分析题.难度:中等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1)镁条燃烧、若弹簧夹未夹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则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会偏__________________.(2)若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_____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发现问题】氮气是怎么减少的呢?【推测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推测二】__________________【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书写文字表达式.【分析】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镁不但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且还可以和氮气、二氧化碳反应,因此用镁条在广口瓶中燃烧冷却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时进入的水就会远远的大于2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书写文字表达式.【解答】解:(1)若弹簧夹没有夹紧导管,则外界的空气就会进入到瓶中,从而使进入瓶中的水减少,故答案为:少(2)由于氧气只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因此镁条若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进入的水的体积最多应只占瓶的容积的21%;现在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70%,说明瓶中的氮气也被消耗了,有可能是镁和氮气反应,也有可能是氮气与集气瓶内其他物质反应而减少.由“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则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镁+氮气氮化镁;由“二氧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镁+二氧化碳碳+氧化镁.故答为:少;氮气与集气瓶内其他物质反应而减少;镁+氮气氮化镁;镁+二氧化碳碳+氧化镁.【点评】根据对空气组成成分的认识,利用镁的性质及题中资料信息,分析导致实验中所出现现象的可能性,考查获得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2.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2)你选择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序号)因为氧气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骤有:①装入药品②检查气密性③收集气体④加热⑤停止加热⑥取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④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①④③⑥⑤(4)实验时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可用装置B做发生装置,写出其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进入.【答案】【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文字表达式.【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分析;(3)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及注意事项进行解答本题.(4)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5)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氧气的密度来分析.【解答】解:(1)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故填:试管;集气瓶;(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来收集;故填:D(或E);氧气不易溶于水(或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3)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②①④③⑥⑤;故填:D;(4)实验室用l难度:中等知识点:制取氧气3.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 生成O2 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假设】H2O2 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 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 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进行实验】如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记录】实验编号12反应物5%H2O25%H2O2催化剂1g水泥块1gMnO2时间165秒46秒【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改变.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假设】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氧气的收集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析】可以根据制取气体的实验要求选择实验装置,根据催化剂的选择和作用可以设计合理的实验过程,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解答】解:【进行实验】据图可知仪器的名称为锥形瓶.故答案为:锥形瓶.因为需要观察收集一瓶气体所用的时间,用排水法观察气泡更好一些.故答案为:排水集气法.【结论】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故填:相同条件下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反思】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答案为:质量和化学性质.【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H2O2的质量分数有关.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实验方案】同温下取2份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不同的H2O2溶液,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同种催化剂,测量收集一试管气体所需的时间.结果质量分数大的过氧化氢溶液生成的氧气快,先收集满.故答案为:同温下取2份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不同的H2O2溶液,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同种催化剂,测量收集一试管气体所需的时间.【点评】解答本题时要充分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中等知识点:制取氧气。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木炭燃烧C.木材制成家具D.瓷碗摔碎2.(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就不会产生氧气3.(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4.(2分)下列图示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倾倒液体C.气体验满D.液体过滤5.(2分)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装入药品;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给固体药品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正确的操作顺序为()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②①④③⑥⑤⑦C.①②④③⑥⑤⑦D.②①④③⑥⑦⑤6.(2分)某学生俯视量取20mL的水,把水倒掉部分以后,仰视读数是8mL,倒掉的水是()A.大于12mL B.等于12mL C.小于12mL D.无法确定7.(2分)用来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火星四射B.放热C.生成黑色固体D.铁丝熔化成小球8.(2分)某同学在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时,若出现试管炸裂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B.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D.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9.(2分)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7.5克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A.减少药品B.向右盘加砝码C.移动游码D.调节平衡螺母10.(2分)已知实验室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加快氯酸钾分解的作用,某同学在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忘加了二氧化锰,其结果是()A.反应较慢,但产生氧气总量不变B.反应较慢,但产生氧气总量减少C.反应正常,产生氧气总量不变D.反应正常,产生氧气总量减少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1.(3分)回答下列问题: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食醋③海水④五氧化二磷⑤人呼出的气体⑥氮气⑦加碘食盐⑧高锰酸钾⑨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下列描述:A.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B.木材制成家具C.食品变质D.液态氧是淡蓝色的.其中描述物理变化的是,描述化学变化的是,描述物理性质的是,描述化学性质的是.(均填编号)12.(3分)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反应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3.(3分)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4.(3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方法制氧气,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其中二氧化锰是剂.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过程中,管口放一团棉花的原因是:,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实验时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在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的可能原因是(列出两条):、.15.(3分)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上述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2)写出一个实验室不需加热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图中(填标号,下同)与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16.同学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后,对酒精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围绕“酒精燃烧生成了什么?”开展探究.请你一起完成探究:【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酒精燃烧有水生成;猜想二: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调查与研究】同学们了解到:学校实验室有95%的酒精和无水酒精以及必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了猜想一、二都正确.【反思与评价】同学们实验中选择无水酒精而不选择含水的酒精的原因是.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B;2.C;3.B;4.D;5.D;6.C;7.C;8.B;9.A;10.A;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1.④⑥⑧⑨;①②③⑤⑦;B;C;D;A;12.吸收产生的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1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碳+氧气二氧化碳;14.分解;催化;防止固体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发生危险;防止泠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三分之二;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等;15.酒精灯;试管;过氧化氢水+氧气;B;C(或D);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16.防止对生成水的检验产生干扰;。
016年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五)带解析.doc
016年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五)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0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 、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利用铁能与氧气、水分反应生成铁锈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难度:容易 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今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绿色世纪”,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某些工业废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B .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C .禁止秸杆就地焚烧,推广秸秆的综合利用D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将彻底地抑制温室效应【答案】【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分析】A 、根据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可以节约水资源解答; B 、根据开发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解答; C 、根据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节能环保解答; D 、根据乙醇汽油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解答.【解答】解:A 、某些工业废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正确;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缓环境污染.正确;C、禁止秸秆就地焚烧,推广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减缓环境污染.正确;D、废乙醇汽油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能彻底地抑制温室效应.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容易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探究铁锈蚀条件C探究燃烧条件D探究分子运动A.A B.B C.C D.D【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A、根据应该使用足量红磷,确保集气瓶中氧气消耗完进行解答;B、根据通过对比思想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和水、氧气接触;该实验缺少将干燥的铁钉放到干燥的试管内进行解答;C、根据燃烧的条件为:必须是可燃物、和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正确的实验操作应该是确定一个条件,改变另一个条件来验证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D、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进行解答.【解答】解:A、应该使用足量红磷,确保集气瓶中氧气消耗完,故A错误;B、通过对比思想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和水、氧气接触;该实验缺少将干燥的铁钉放到干燥的试管内,用橡皮塞塞上试管口,验证没有水是否能生锈,故B错误;C、燃烧的条件为:必须是可燃物、和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正确的实验操作应该是确定一个条件,改变另一个条件来验证燃烧的条件,故C错误;D、本题是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大烧杯装置外是一个对照实验,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由于浓氨水易挥发,所以以大烧杯内酚酞试液变为红色,说明的氨气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了整个烧杯中,所以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难度:中等知识点:分子和原子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在t1℃B.t1℃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A、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即溶解度相等则质量分数也相等;B、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C、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D、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剂或降温的方法.【解答】解:A、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即溶解度相等则质量分数也相等,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应该在此温度,正确;B、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的甲,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10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6.7%,故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D、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剂或降温的方法,正确;故选:B.【点评】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等知识,即可结合题意灵活解答.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5.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对该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内一定有10个质子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C.具有稳定结构D.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或稀有气体原子【答案】【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A、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在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B、微粒的核原子电子根据电子能量的高低分层排布;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具有稳定结构;D、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时,微粒为原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微粒为阳离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微粒为阴离子.【解答】解:A、若微粒为原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核内有10个质子;若微粒为离子,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一定不是10个;故A不正确;B、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表明,核外10个电子分两层排布;故B正确;C、该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8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D、若X=10,微粒为原子,具有稳定结构,为稀有气体原子;若X>10,微粒为阳离子;若X<10,微粒为阴离子;故D正确;故选A.【点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微粒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微粒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微粒为阴离子.难度:中等知识点:离子6.对于化学反应X+Na2CO3=2Y+CaCO3↓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C.X一定是熟石灰D.X中阴离子化合价是﹣1价【答案】【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来进行解答;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进行解答;C、根据能够碳酸钠反应的物质不仅仅熟石灰来进行解答;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及化合物Y的化学计量数来进行解答.【解答】解:A、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而生成了两种新的物质,所以可以判断该反应是一种碱或盐与碳酸钠交换成分后而发生的反应,故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分析正确;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知道,在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故B分析正确;C、不仅仅氢氧化钙能够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氯化钙等也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故C分析错误;D、反应前钠原子有2个,而反应后中出现在Y中,且其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可以判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所以可以判断在Y中的阴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可以知道,X中的阴离子即为Y中的阴离子,故D分析正确.故选C.【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某饱和溶液降温后,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B.不同的物质可以由相同的元素组成C.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一定相同【答案】【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A、根据温度对固体物质的来进行判断;B、根据同素异形体分析;C、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D、根据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考虑【解答】解:A、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物质来说,所以若降低其饱和溶液的温度,使溶解度更大,从而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而溶质和溶剂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故A对;B、不同的物质可以由相同的元素组成,例如氧气好臭氧,故B对;C、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例如生铁主要为铁和碳的混合物,其中没有分子,故C错;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物理性质不一定相同,故D对.故选C【点评】理解溶解度的影响,正确判断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8.小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数字“2”的含义B.认识几种化学反应①Fe2+和SO4都表示离子带的电荷数②2N和N2都表示原子的个数①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C.物质与微粒构成D.物质与分类①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①烧碱、纯碱﹣﹣常见碱②不锈钢、生铁﹣﹣常见合金A.A B.B C.C D.D【答案】【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分析】A、①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②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B、①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②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C、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D、①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②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解答】解:A、①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②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SO4中的“2”表示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B、①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②分解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碳酸常温下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吸热反应;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均正确.C、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②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D、①烧碱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②不锈钢、生铁均是铁的合金;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特征、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9.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B.A的水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C.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9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答案】【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如下图: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A、由C的微观构成可知,物质C是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故A正确;B、由A的微观构成可知,物质A是氨气,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故B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2×14×2):【6×(1×2+16×1)】=14:27.故C不正确;D、由上述反应可知,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但由于问题较多,容易被弄糊涂了,因此要从概念的科学定义出发,逐一解答.对于方程式书写的解答要注意配平,不能光看图示,否则容易出错.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10.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得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右图而可以看出该反应是碱性溶液与酸性溶液相互结合至恰好反应,此时PH等于7,再滴加酸液溶液会显酸性,PH小于7,利用这一过程对图一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在图二中根据PH的变化情况可知,PH由大于7到等于7最后小于7,正好是碱的溶液加酸后的过程,在图一中只有氢氧化钙与硫酸的反应正好符合.故选D【点评】此题是一道反应与图示的结合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图二PH的分析,找到反应物的PH特点,进而作出判断.难度:中等知识点: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二、填空题(共2题)1.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1)生活中若发生火灾时,常用的灭火材料有水、泡沫灭火器等.用沙子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2)馒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食品,但不法商贩为了好卖,添加了柠檬黄(PbCrO4)使馒头着色而美观,馒头富含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柠檬黄中Pb的化合价为+2价,则Cr的化合价为+6价;(3)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请将下列脱氧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Fe(OH)2+O2+2H2O═4Fe(OH)3.【答案】【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分析】(1)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蔗糖属于糖类物质,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解答.【解答】解:(1)用沙子灭火,是利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的灭火原理.(2)蔗糖属于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物质;柠檬黄中Pb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Cr的化合价为+6价.(3)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后含有4个Fe原子,12个O原子,12个H原子,反应前含有4个Fe原子,10个O原子,8个H原子,故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和一个O原子,其化学式为H2O.故答案为:(1)隔绝氧气(或空气).(2)糖类;+6.(3)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答本题.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湖北省孝感市的应城、云梦等地蕴藏着丰富的氯化钠资源,某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氯化镁、氯化钙.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中加入过量试剂a若为氢氧化钠溶液,则其目的是为了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镁或镁离子;(2)在过滤操作中,除用到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漏斗;(3)滤液B中所含的溶质为Na2CO3、NaCl、NaOH.【答案】【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2)过滤需要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等;(3)根据题干信息推断b是碳酸钠溶液进行分析.【解答】解:(1)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步骤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镁杂质;(2)过滤需要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等;(3)加入的试剂b是碳酸钠溶液,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其中的钙离子,因为原来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过量的,所以滤液B中所含的溶质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故答案为:(1)氯化镁或镁离子;(2)漏斗;(3)Na2CO3、NaCl、NaOH.【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1.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若用装置B排水收集氧气,气体从b(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2)对比装置D和C,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答案】【考点】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制取装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反应类型的判定;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1)根据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分析.(2)根据题中信息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3)①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②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解答】解:(1)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气体从b通入,水从a排出;铁丝燃烧时瓶底留少量水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故填:b.(2)C中红热的铁丝能燃烧,D中常温下的铁丝不燃烧,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①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因此E中蜡烛熄灭,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反应.②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填:2H2O22H2O+O2↑.【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所学信息分析实验的能力、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难度:中等知识点:制取氧气2.小红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用FeCl3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小红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探究过程】(1)小红先从反应物分析,因为反应物中含有铁元素所以反应后可能生成铁单质.(2)为获得实验证据,小红做了实验1.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3)小明提出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碳酸亚铁或者碳酸铁.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4)小明仍有疑问:实验1中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为此,小红又做了实验1的对比实验:将黑褐色物质放入蒸馏水中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止.证明实验1中的连续气泡确实是由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选择了某盐溶液又做了实验2.实验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黑褐色物质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也能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答案】【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探究过程】(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进行解答;(2)根据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3)根据盐酸的性质可以知道,碳酸盐也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可以据此解答;(4)若滤纸碳化后吸附了空气,则在水中也能产生气泡,所有可以将该黑褐色固体加入蒸馏水中,观察气泡的持续性,即可完成判断;(5)实验2:根据铁单质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生成红色的铜,现象较明显,可以据此来进行解答;【解答】解:【探究过程】(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于反应物中含有铁元素,所以可能生成铁单质;(2)铁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氯化亚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3)由于反应物中含碳元素和氧元素,而碳酸盐也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故该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亚铁或者碳酸铁;(4)若滤纸碳化后吸附了空气,则在水中也能产生气泡,所有可以将该黑褐色固体加入蒸馏水中进行验证;(5)实验2: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可以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生成铜,而铜为红色固体,所以可以将该黑褐。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2分)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篝火燃烧B. H2O2溶液中加入MnO2C.铁钉生锈D.活性炭吸附毒气2.(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过滤C.稀释浓硫酸D.测溶液的pH3.(2分)某同学实验时记录的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4.(2分)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5.(2分)按如图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C.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6.(2分)某同学根据一定的理由,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对各组理由的叙述正确的是()组别甲组乙组丙组丁组物质H、CO、CO2Zn、Fe、Ag HCl、H2SO4、HNO3H2O、H2O2、KMnO42A.甲组物质都可以作为燃料B.乙组物质都能和稀盐酸反应C.丙组物质的溶液都具有酸性D.丁组物质受热都发生分解反应7.(2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D.原子核是有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任何原子的原子核内部含有质子和中子8.(2分)如图表所示实验探究能够达到目的是()A B C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收集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A.A B.B C.C D.D 9.(2分)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安全B化学与实验进入深井﹣﹣先做灯火实验煤气泄漏﹣﹣点燃打火机检查沼气、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石油﹣﹣是有机物,开采出来直接用作燃料C化学与环境D化学与生活施用化肥﹣﹣越多越好自然界的碳循环﹣﹣对生态环境极为重要大米、花生霉变﹣﹣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重金属离子﹣﹣会使蛋白质失去活性A.A B .B C.C D.D10.(2分)有一种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三)带解析.doc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三)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0题)1.下列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淄博陶瓷烧制 B.茅台古法酿酒 C.大冶有色冶金 D.三峡水力发电【答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淄博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茅台古法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大冶有色冶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三峡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B.为了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防腐剂D.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答案】【考点】均衡营养与健康;常用盐的用途;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分析】A、根据均衡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分析;B、根据海带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分析;C、根据防腐剂对人体健康有害分析;D、根据碳酸氢钠可与酸反应分析.【解答】解:A、均衡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正确;B、海带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因此为了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正确;C、防腐剂对人体健康有害,错误;D、碳酸氢钠可与酸反应,在面粉中添加适量碳酸氢钠,可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应从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方面切入.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3.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自来水铝合金B.氨气煤C.冰水混合物液氧 D.石灰水二氧化碳【答案】【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净化后的自来水中溶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铝合金属于合金,合金都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氨气属于纯净物,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硫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液态氧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D、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找作现象结论A向食醋中加人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二者之间不发生反应B向红墨水中加人活性炭,过滤红墨水变无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C用黄铜片在铜片上刻划铜片上有划痕黄铜的硬度比铜大D电解水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水电解有气体生成A.A B.B C.C D.D【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电解水实验;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A、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但无明显变化,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错误.B、向红墨水中加人活性炭,红墨水变无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C、用黄铜片在铜片上刻划,铜片上有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大,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D、电解水时,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是因为水电解有气体生成,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B.该图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可表示为2:1:2【答案】【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把反应后剩余的分子与反应前抵消,可得到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分成的原子的再重新组合而形成一种化合物的分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可得实际参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A、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得到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分成的原子的再重新组合而形成一种化合物的分子,故为化合反应,故A正确;B、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得到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分成的原子的再重新组合而形成一种化合物的分子,故B错误;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C正确;D、从图示可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可表示为2:1:2,故D正确.故选B.【点评】能根据提供的图形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分清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特点,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6.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如图所示,打开活塞,注入稀硫酸,发现稀硫酸未能与有孔塑料板上的锌粒接触,但此时已无稀硫酸可加,则下列溶液中,最适宜从长颈漏斗添加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C.硫酸钠溶液D.澄清石灰水【答案】【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分析】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都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物质,从而消耗稀硫酸;硫酸钠不能和稀硫酸反应.【解答】解:A、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如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因此不适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但影响生成氢气的量,还能够使产生氢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因此不适宜加入碳酸钠溶液;C、稀硫酸和硫酸钠不能反应,加入硫酸钠溶液时,能够使稀硫酸和锌接触,从而使反应顺利进行,因此最适宜从长颈漏斗添加的是硫酸钠溶液;D、氢氧化钙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如果加入澄清石灰水,会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因此不适宜加入澄清石灰水.故选:C.【点评】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能和某些金属单质、某些金属氧化物、某些盐、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物质.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7.某溶液中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溶质为3种时,金属单质的种类也为3种B.当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C.a、b两点,溶液的质量相等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答案】【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铜>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解答】解: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a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铁的量少,没有将硝酸铜和硝酸银全部置换出来,金属单质是一种,不可能是三种,故A错误;B、当溶质种类为两种时,硝酸银全部被置换为银,硝酸铜可能有部分被置换为铜,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是2种,故B正确;C、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a、b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硝酸银没有全部被置换出来,硝酸铜没有参加反应,加入的铁质量不等,置换出的银的质量也不相等,所以最后溶液的质量也不相等,故C 错误;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表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金属单质至少两种,不可能为1种,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注意金属在与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会先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难度:中等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8.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①食醋清除水垢主要发生物理变化②馒头烤焦变黑主要发生化学变化B①硫酸铵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②酸性土壤可用氢氧化钠固体改良C①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②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D①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的完全燃烧②用细沙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A.A B.B C.C D.D【答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①食醋清除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B、②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太强,一般用氢氧化钙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错误.C、①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②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故正确.D、②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细沙灭火是隔绝氧气,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t1℃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C.t2℃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甲多于乙D.t2℃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意义分析;B、根据t1℃时,乙的溶解度解答;C、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判断是否析出晶体;D、根据饱和溶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分析.【解答】解: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对;B、t1℃时,乙的溶解度是30g,100水中溶解30g,正好达到饱和,故对;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甲多于乙,故对;D、t2℃的甲的溶解度为50g,向50g水中加入25g甲,搅拌后得甲的饱和溶液为75g,加1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4.3%,故错误;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了从溶解度曲线图上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10.如图表所示实验结论错误的是()选项ABCD实验实验现象①中的铁钉生锈明显,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紫色石蕊溶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实验结论铁生锈需要氧气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A.A B.B C.C D.D【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析】A、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和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B、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并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解答】解:A、①中的铁钉生锈明显,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B、紫色石蕊溶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该选项说法正确;D、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难度:l【答案】【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分析】(1)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溴单质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能够重新生成溴化银,说明氧化铜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解答】解:(1)属于金属单质的是铜,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故填:铜;塑料.(2)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单质和银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r2Ag+Br2;当光线变暗时,溴单质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又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故填:2AgBr2Ag+Br2;催化.【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催化剂的作用等,难度不大,基础性较强.难度:中等知识点: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①当a=10时,该粒子是原子.该粒子位于元索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由该粒子构成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填“原子”、“分子”或“离子”).②当a=8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答案】【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解答.【解答】解:①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a=2+8=10,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属于第二周期元素,10号是氖元素,由该粒子构成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②当a=8时,该粒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故填:阴离子.答案:①10,二;原子;②阴离子【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难度:中等知识点:离子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之后,A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2)B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3)为避免将CO排放到空气中,并回收利用CO,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装置,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应为a→d→b→c.【答案】【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3)为避免将CO排放到空气中,并回收利用CO,即用C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之后,A 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2)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B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3)为避免将CO排放到空气中,并回收利用CO,即用C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长导管是出水管,则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应为a→d→b→c.故答案为:(1)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2)吸收二氧化碳;(3)d→b→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三、未分类(共1题)1.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D的化学式为Cu(OH)2,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2)若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A与水化合得B,C是白色难溶固体.则B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或制农药波尔多液等),由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答案】【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若A是紫红色金属,则A为铜,C能转化为铜,C与D能相互转化,D为难溶性碱,则D为氢氧化铜;结合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铜能相互转化,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若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结合氧化钙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C是白色难溶固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C为碳酸钙,氯化钙与碳酸钙能相互转化,则D为氯化钙(合理即可);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若A是紫红色金属,则A为铜,C能转化为铜,C与D 能相互转化,D为难溶性碱,则D为氢氧化铜;由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铜能相互转化,则C为硫酸铜,D为氢氧化铜,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OH)2;由C转化为A,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2)若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由氧化钙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则A为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C是白色难溶固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C为碳酸钙,氯化钙与碳酸钙能相互转化,则D为氯化钙(合理即可);B的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制农药波尔多液等.D转化为C,即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故答案为:(1)Cu(OH)2;Fe+CuSO4═FeSO4+Cu;(2)改良酸性土壤(或制农药波尔多液等);CaCl2+Na2CO3═CaCO3↓+2NaCl.【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钡溶液和盐酸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猜想一:BaCl2、Ba(OH)2和HCl;猜想二:BaCl2和Ba(OH)2;猜想三:BaCl2;猜想四:BaCl2和HCl.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猜想一一定不成立.【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酚酞不变色.结论:猜想二不成立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先有气泡产生,后产生白色沉淀.结论: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反思与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2)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铁质管道或污染水源(写一条即可).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B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BaCO3.【答案】【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析】【猜想】根据反应的程度进行猜想:恰好反应、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氢氧化钡和盐酸不能共存;【进行实验】根据酚酞遇碱变红来进行解答;据碳酸钠与盐酸和氯化钡反应的现象解答;【反思与拓展】(1)根据实验的结论进行发生反思;(2)根据酸会与铁反应进行分析.据除杂的原则分析.【解答】解:【猜想】反应可能是恰好反应,只有氯化钡(猜想三)、也可能是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若氢氧化钡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钡和氯化钡(猜想二);若盐酸过量,则含有盐酸和氯化钡(猜想四);②猜想一一定不正确,因盐酸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进行实验】因为酚酞遇碱会变红色,而结论是猜想二不正确,即不含有氢氧化钡,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不变红色;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而结论是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故实验现象: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盐酸消耗掉后,氯化钡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沉淀;【反思与拓展】(1)因为反应可能是完全反应,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反应物过量,因此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2)盐酸会与铁反应而将下水道腐蚀;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把盐酸除去,使其溶质只含有B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BaCO3,因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二氧化碳,不会产生新的杂质.答案:【猜想】BaCl2;一;【进行实验】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反思与拓展】(1)反应物的用量(2)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BaCO3.【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实验设计的能力.设计实验时,可以从反应后的产物和其有关的性质着手.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五、计算题(共1题)1.现有20g含Fe2O3为80%的赤铁矿石,加入到1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铁矿石中的杂质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求:(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根据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氧化铁的质量求出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生成的氯化铁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铁的质量为yFe2O3+6HCl=2FeCl3+3H2O16021932516g x y==解得 x=21.9g y=32.5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4.6%(2)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9.6%故答案为:(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6%;(2)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点评】反应后溶液质量可根据质量守恒进行计算:反应后溶液质量=氧化铁质量+稀盐酸质量.难度:中等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木炭燃烧C.木材制成家具D.瓷碗摔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冰雪融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正确,B、木炭燃烧生成了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木材制成家具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瓷碗摔碎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空气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就不会产生氧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正确,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不是质量,错误,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同样会产生氧气,只不过产生氧气的速率减慢,错误,故选A考点:氮气的性质及用途,化合反应,空气的成分,催化剂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答案】B试题分析:A、实验用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否则会导致原瓶中的药品受到污染,造成更大的浪费,错误,B、烧杯不能直接用来加热,故给烧杯加热时应垫上石棉网,正确,C、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错误,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中的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量的1/3,错误,故选B考点:基本实验操作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错误,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实验桌上,错误,C、气体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能伸入瓶中,错误,D、过滤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紧靠烧杯内壁,正确,故选D考点:基本实验操作5、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装入药品;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给固体药品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
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②①④③⑥⑤⑦C.①②④③⑥⑤⑦D.②①④③⑥⑦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①装入药品,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③给固体药品加热,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⑤熄灭酒精灯;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尤其是最后两步不能颠倒,否则水槽内的水倒流至试管,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故选D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6.某学生俯视量取20mL的水,把水倒掉部分以后,仰视读数是8mL,倒掉的水是()A.大于12mL B.等于12mL C.小于12mL D.无法确定【解析】试题分析:量筒两种错误读数导致的后果“俯大仰小(谐音为“父大娘小”)”,指的是读数,故某学生开始俯视量取20mL的水,实际没有20mL,即要小于20mL,然后仰视读数是8mL,实际要大于8mL,故实际倒掉的水是小于12mL,故选C考点:量筒的使用7.用来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火星四射B.放热C.铁丝熔化成小球D.生成黑色固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反应后由新物质生成,故用来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生成黑色固体,而火星四射、放热、铁丝熔化成小球都是燃烧时的现象,故选D考点:化学变化的依据8.某同学在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时,若出现试管炸裂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B.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D.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从而使试管炸裂,正确,B、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这是正确的操作方法,不会出现试管炸裂,错误,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导致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出现试管炸裂,正确,D、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出现受热不均匀从而使试管炸裂,正确,故选B考点:试管炸裂的原因9.某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5.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
这时他应该()A.减少药品B.向右盘中加砝码C.移动游码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称量5.5g药品,即先要固定砝码和游码,只能加减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盘重了,故应减少药品,而不能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则是在称量前就要进行的操作,故选A考点:天平的使用10.已知实验室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加快氯酸钾分解的作用,某同学在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忘加了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反应较慢,但产生氧气总量不变B.反应较慢,且产生氧气总量减少C.反应正常,产生氧气总量不变D.反应正常,产生氧气总量减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加快氯酸钾分解的作用,即充当催化剂角色,催化剂只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并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同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故选A考点:催化剂二、填充题(每空1分,共25分)11.(1)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食醋③海水④五氧化二磷⑤人呼出的气体⑥氮气⑦加碘食盐⑧高锰酸钾⑨冰水混合物。
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2)下列描述:A.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 B.木材制成家具 C.食品变质 D.液态氧是淡蓝色的。
其中描述物理变化的是____,描述化学变化的是____,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 ___。
(均填编号)【答案】(1)④⑥⑧⑨①②③⑤⑦(2)B C D A【解析】试题分析:(1)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如:空气、自然界的水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的是:④⑥⑧⑨;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②③⑤⑦(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描述物理变化的是:B,化学变化的是:C,描述物理性质的是:D,化学性质的是:A考点:混合物、纯净物的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以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判断 ]12.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反应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吸收产生的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硫 + 氧气 → 二氧化硫 【解析】试题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产生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反应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硫 + 氧气 → 二氧化硫考点:二氧化硫的性质,物质燃烧的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1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答案】①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②铁 + 氧气 → 四氧化三铁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④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 【解析】试题分析: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 + 氧气 → 四氧化三铁 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 考点: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1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方法制氧气,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其中二氧化锰是 剂。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过程中,管口放一团棉花的原因是: ,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实验时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 △△点燃点燃点燃的 。
在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的可能原因是(列出两条): 、 。
【答案】分解 催化 防止固体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发生危险 防止泠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三分之二 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等考点: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催化剂的概念,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5.请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
(2)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图中 (填标号,下同)与 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
【答案】⑴a 、酒精灯 b 、试管⑵过氧化氢 → 水 + 氧气 B C 或D 或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A 【解析】试题分析:⑴常见仪器的识记:a 、酒精灯 b 、试管⑵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的原理:①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 水+氧气;②加热高锰酸钾,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而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如果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属于 “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选B ;如果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选A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收集装置选 C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或D考点:常见仪器的识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的原理,气体发生、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三、实验探究题(5分)16.同学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后,对酒精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
围绕“酒精燃烧生成了什么?”开展探究。
请你一起完成探究:【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酒精燃烧有水生成;猜想二: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调查与研究】同学们了解到:学校实验室有95%的酒精和无水酒精以及必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