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七)客观规律

合集下载

2017考研政治马哲需重点把握的20个原理

2017考研政治马哲需重点把握的20个原理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马哲需重点把握的20个原理马哲是马原的学科基础,概念抽象,体系庞大,理解起来并不容易,也是历年来的考察难点,尤其是原理和方法论,考生需要多下功夫去理解记忆。

下面整合了20条马原重点原理,希望考生能够重点学习记忆。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5)辩证的否定观。

(6)否定之否定规律。

(7)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1)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

)(17)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9)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原理。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

2017考研政治 马原规律的种类

2017考研政治 马原规律的种类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考研政治方面的建议,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是内在统一的。

一方面,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运动发展的终极原因,由于普遍联系形成的相互作用,引起世界的运动变化;另—方面,由于运动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和新联系,因而运动发展又是普遍联系多样化和高级化的原因。

世界普遍联系与运动发展的互为因果性,表明物质世界的规律都是自身运动的规律,物质世界的运动过程是“自己决定自己”的过程,由此而产生了唯物辩证法的决定论。

从大的范围划分,我们可以把规律划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个别规律三种类型。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渗透于自然界、社会、思维各个领域内的普遍规律。

唯物辩证法所阐明的普遍规律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一般学说,它概括着一切事物运动规律的共性,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则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

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运动规律是特殊规律,它们是普遍规律在某一领域内的体现。

科学体系本质上是规律体系的理论反映。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也是相互渗透的。

个别规律是特殊规律向微观方面的拓展,相对于特殊规律、普遍规律,它又可称为微观规律。

个别规律范畴的形成是人类对规律认识深化的重要体现。

在紧张的复习中,中公考研提醒您一定要充分利用备考资料和真题,并且持之以恒,最后一定可以赢得胜利。

更多考研政治复习资料欢迎关注中公考研网。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①二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原因和结果原理:(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是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如一因多果,一果多因。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4)原因与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5)原因与结果相互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方法论: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本质和现象原理:(1)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有区别的:①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是表面、外部的东西,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内在的东西,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把握。

2017考研政治马原重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017考研政治马原重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马原重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这个知识点中的重中之重。

人的认识过程经过了两次飞跃才能完成一个周期,其中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前提和准备,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目的和归宿。

要掌握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首先要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两个概念有所理解。

感性认识是指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接性、形象性的特点,属于“生动的直观”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具体的、生动的认识形式,知觉则是指人们在感觉的基础之上所获得的对事物整体形象具体的、生动的认识,表象则是对感觉和知觉的联想、记忆和再现的过程。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属于“抽象的思维”阶段,主要包括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是人们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的认识;判断则是人们运用概念对事物的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关系的判定或说明;推理则是指人们从已知的判断出发,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

其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

首先,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坚持了这一点就坚持了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只有进一步发展到理性认识,才能使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坚持了这一点就坚持了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4、发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一、唯物论部分(一)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方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四)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旨在向学生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本文将从基本原则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这一原则强调了阶级斗争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视角。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深入剖析,寻求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途径。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认为人类社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经济基础在社会变迁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一原则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3.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原则生产方式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和关系。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不同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将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这一原则使人们认识到改变生产方式是社会变革的关键,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1.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唯物辩证法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不断发展的矛盾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提倡对事物进行全面、具体、深入的分析,以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和规律,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2. 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贡献,它指出唯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提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3. 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研究,尤其关注因果关系、转折点以及定性与定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一方法论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指导社会变革。

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考研政治 马原

考研政治 马原

考研政治马原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称马原)作为考研政治的一部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在考研政治中,马原占据重要地位,对于考生来说是必须重点掌握的知识。

本文将对马原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其在考研政治中的重要性进行解析。

二、马原的基本概念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它对世界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永恒发展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部矛盾斗争推动的。

2.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强调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它包括对事物发展的看问题的方法以及矛盾普遍性、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的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三、马原的基本原理1.基本矛盾基本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关注的核心问题,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内外矛盾关系。

基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

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多个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3.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指事物矛盾的两个侧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赖。

4.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物质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指一种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的东西被否定,同时又保留并发展着旧事物的优点。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规律。

四、马原在考研政治中的重要性考研政治中的马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之一,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增强政治思维能力马原的学习可以培养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原考研都考什么

马原考研都考什么

马原考研都考什么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考研政治科目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理论研究的基础。

马原考研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论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对于考生来说是一项难度较高的考试科目。

本文将分析马原考研都考些什么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这门科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马原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历史唯物主义重点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和社会革命的规律。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理解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除了基本原理,马原考研还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这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论证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论证方法的运用,掌握用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科学方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科学方法的关系也是马原考研的考察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其他科学方法的贡献和影响,以及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其他学科进行分析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实践应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实践应用与发展也是马原考研的考察内容之一。

这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特别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合。

考生需要掌握中共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相关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实践应用的具体情况。

总结马原考研涉及的内容较广,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科学方法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实践应用与发展等方面。

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全面掌握这些内容,理解其背后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

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能够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希望本文对考生能够更好地备考马原考研提供一些帮助。

马原的原理及方法论

马原的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及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了用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理,它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辩证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实体基础,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强调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2.矛盾普遍存在: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相互作用的表现,是世界发展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并通过斗争实现事物的发展和转化。

3.量变质变相互关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相互关联的过程。

量变是指事物的数量上的增减,质变是指事物的性质和质量的变化。

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4.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规律。

它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的事物被否定,但同时又保留了旧事物的一部分,这样变化后的新事物继承了旧事物的部分内容,并推动事物向更高阶段的发展。

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制度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决定因素。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适应时,就会产生矛盾,从而催生社会革命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实现的。

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知识点有哪些

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知识点有哪些

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知识点有哪些对于考研政治的马原,很多同学还是每天背了忘、忘了背。

抓住马原的知识点,才能让你事半功倍。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马原复习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马原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处处有矛盾;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①二者是有区别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联结的: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普遍性方法论: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意义在于,它既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如实的分析矛盾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采取正确方针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马原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①主要矛盾是指在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第一,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的解决也制约、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第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①一个矛盾的双方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次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及基本概论期末重点几大规律解析

马克思主义及基本概论期末重点几大规律解析
*意识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还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是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的基础是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即:商品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起一定的辅助调节作用。马克思把价值定能动与客观规律:
主观能动性又称意识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主动、
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客观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它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转移。
二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
认识和改造自然,要尊重自然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
质变量变规律:事物的运动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质变的基础上又展开新的量变,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
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考点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从它的创作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它的阶级属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地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地讲,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考点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考研政治马原原理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原理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原理总结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课程。

它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唯物史观、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

马原的学习对于进一步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马原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是研究事物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马原通过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方法。

其次,马原介绍了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无止境的发展过程,矛盾和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学习马原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增强对历史和社会的认识。

此外,马原还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互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事物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历史发展的理论。

学习马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最后,马原还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人民利益、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通过马原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进一步理解和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

综上所述,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马原可以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认识水平,增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

考研政治马原重要考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考研政治马原重要考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考研政治马原重要考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这个考研政治马原中的重要知识点,可谓是高频中的高频考点,在00、01、02、05、09、14年均有设题,考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该知识点都有哪些重要的答题点。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唯心主义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人们在时间中可以认识或发现、利用规律,但是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者联系: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人可以改造自然,有目的地调控自然界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

二者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客观规律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自然规律只要具备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

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要困难困得多。

三、意识能动作用表现1.意识反应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四、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在尊重规律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考研政治教程-马哲-第一章-规律及其客观性

考研政治教程-马哲-第一章-规律及其客观性

考研政治教程马哲第一章规律及其客观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进展的必定趋势。

规律这一范畴提醒事物运动进展中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本质的联系。

规律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范畴, 规律是本质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本质作为一种联系, 它渗透并贯穿于全部的现象之中, 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联系, 也就提醒了事物运动的规律, 这就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了事物的现象及其变化。

(2)规律是必定的联系。

规律性与必定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 必定联系在事物的进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 打算着事物进展的方向。

事物进展的规律性也就是事物进展的必定性。

(3)规律是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也就它的重复性。

只要具备肯定的条件, 某种符合规律的现象就会重复消失。

自然现象规律的重复性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自然规律的重复性还可以通过某种试验使其不断产生。

社会规律重复性的表现尽管简单, 但同样存在, 如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运动规律;价值规律是一切商品生产所共有的规律, 只要是商品生产, 商品的价值就必定打算于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尽管社会规律的重复性要比自然规律的重复性简单得多, 但重复性本身仍是客观的存在, 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任何一个历史大事的产生都是必定性与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正是由于其中的偶然性使历史大事各具特色, 具有不行重复性。

规律重复的只是其中的必定性。

历史大事独一无二, 具有不行重复性, 但历史大事的不行重复性并不能否认社会进展的规律性。

历史规律的重复性不等于历史大事的重复性, 而是历史必定趋势的重复性。

(4)规律是客观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依靠于人的意识, 相反人的意识活动本身则要受规律的支配。

自然规律的客观性, 人们比拟简单承受, 由于自然界的运动是拘束的, 自然界不存在目的性, 一切都处于盲目的相互作用之中, 规律就是在这种盲目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并发挥其作用的。

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考研政治

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考研政治

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总结上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4.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没有鼓励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间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5.因果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6.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也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该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8. 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9.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该原理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③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1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理论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依据.①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②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和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下01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即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02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03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0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05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达到理论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06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多变易失,凭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二者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所以我们要想认识事物就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0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所以我们要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08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原理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应当在实践基础上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向前推移,逐步深化,不断扩展.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09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原理分析与综合二者是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在综合的指导下深入的分析.所以我们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10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1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1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进而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发生矛盾时,以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13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原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社会发展制约个人活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推动社会发展.1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人生价值的含义是贡献和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是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15理想与现实的辨证关系理想与现实是辨证统一的,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奋斗中实现理想.1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它要我们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利益二奋斗;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坚持走与人民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七):客观规律
(1)规律及其客观性
①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物质世界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创造或者消灭物质,也就不可能创造或消灭规律,只能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
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自然和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
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的活动实现的。

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条件就可以反复出现;而社会规律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不会重复出现的,即历史事件不可重复。

(3)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③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方法论:
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要认识到规律的重要性,既要反对藐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又要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

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