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原理之因果关系

合集下载

2018考研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因果关系类

2018考研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因果关系类

2018考研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因果关系类题型特点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主要是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

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知道结果考原因,题干为果,选项为因。

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

常用引导语是“因为”、“其原因是”、“之所以”。

另一种是知道原因考结果,其引导语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因此”、“所以”等。

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

解题诀窍1.要分清是考查原因还是考查结果。

解答因果关系选择题,应把题干和备选项结合起来分析,找好切入点。

如果题干为因,备选项应该是此原因的结果;反之亦然。

问结果的选择题的选项都比较发散,往往是“一因多果”。

2.要正确理解题目常用各种原因的含意,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

(1)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

一般来说,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在诸多因素中事物发展的客观因素是客观原因,而人的因素是主观原因。

(2)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

如果题目要求分析主要原因,那就要对选项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主要原因。

(3)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是从本质上说的,即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因素。

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规律的要求。

分析根本原因一般是政治现象从经济上找原因,生产关系从生产力中找原因。

而直接原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

3.要将选定的答案代入题干中比较,看是否合乎逻辑。

这一步往往容易为考生所忽略。

值得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中有三种备选项是不能入选的:(1)答非所问者不选;(2)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者不选;(3)因果颠倒者不选,即题干问的是原因,但备选项却答成结果。

马原易混淆知识点

马原易混淆知识点

马原易混淆知识点【1】运动观1、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时空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3、物质是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4、物质不是运动,运动也不是物质干扰选项:运动就是物质(错)【2】因果联系的特点因果联系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

干扰选项: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都是因果联系(错!)【3】可能的总结按照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分为: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按照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分为:可能与不可能按照是否存实际存在分为:现实与可能按照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进步的趋势分为: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02认识论【1】寓于总结1、共性寓于个性之中2、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3、矛盾斗争性寓于矛盾同一性4、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5、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6、商品的价值寓于使用价值【2】实践的定义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主体:人不是一般的人,满足3要素①人;②有主体能力,③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客体:对象不是一般的对象,是实践活动所知的对象,是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中介:工具等干扰选项:1、实践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实践活动所知的对象)2、机器人已经可以从事某些实践活动(机器人是人么?)3、所有人都可以从事某些实践活动(一定是具有主体能力,能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4、科学文化实践是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一个纯粹的意识过程(主谓宾提取出来,实践是意识过程,定义是实践是物质活动)【3】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两种记忆方法:第一种顺口溜:基础,来源动力目的,起点和归宿比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起点第二种方法: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剩下的都是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干扰选项:1、最求真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错,实践才是!)2、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真理(错,和上面只是说法换了换)【4】真理定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真理一定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三章(4)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三章(4)

第四节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原因和结果 1、定义。

引起⼀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2、特点。

因果联系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3、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即对⽴⼜统⼀的关系。

⾸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的。

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其次,原因和结果⼜是统⼀的。

第⼀,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

因果双⽅失去⼀⽅,另⼀⽅就不能存在。

第⼆,原因和结果在⼀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是确定的,但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是不确定的。

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的。

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中,不仅原因引起结果,⽽且结果也可以反过来作⽤于⾃⼰的原因,引起原因的进⼀步变化,这就是彼此之间互为因果。

4、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必然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决定论。

坚持唯物主义决定原则,是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有⽬的地改造世界的前进。

5、与唯物主义决定论相对⽴的是唯⼼主义⾮决定论,它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必然性)。

如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因果联系是⼈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形成的⼼理习惯。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客观世界没有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是⼈⽤来整理感觉经验的⼀种先天知性形式。

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则宣称,在⾃然界中,既⽆原因,⼜⽆结果,因果律的⼀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的。

与唯物主义决定论相对⽴的还有神学⽬的论,它虽然承认因果联系,但却把万事万物变化的终级原因归之于上帝或神的⽬的。

唯⼼主义⾮决定论和神学⽬的论都是错误的。

6、因果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表现是复杂多样的。

其中⼏种主要的类型是:⼀因多果,同因异果,⼀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7、意义。

⾸先,只有找出某⼀事物或现象产⽣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法。

其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

马原基本原理——方法论意义

马原基本原理——方法论意义

马原基本原理——方法论意义基本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二、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会受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会不同。

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2、方法论要求: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意识反作用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既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基本原理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三章(4)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三章(4)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三章(4)第四节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一、原因和结果1、定义。

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2、特点。

因果联系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3、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

第一,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

因果双方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是确定的,但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又是不确定的。

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中,不仅原因引起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自己的原因,引起原因的进一步变化,这就是彼此之间互为因果。

4、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必然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决定论。

坚持唯物主义决定原则,是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前进。

5、与唯物主义决定论相对立的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它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必然性)。

如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因果联系是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客观世界没有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是人用来整理感觉经验的一种先天知性形式。

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则宣称,在自然界中,既无原因,又无结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生的。

与唯物主义决定论相对立的还有神学目的论,它虽然承认因果联系,但却把万事万物变化的终级原因归之于上帝或神的目的。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和神学目的论都是错误的。

6、因果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表现是复杂多样的。

其中几种主要的类型是: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7、意义。

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其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

考研政治冲刺:马原唯物辩证法历年真题解析

考研政治冲刺:马原唯物辩证法历年真题解析

考研政治冲刺:马原唯物辩证法历年真题解析考研初试临近,考生们在抓紧冲刺复习的同时不要忘了12月15日至29日的准考证打印。

考研政治是考研最后冲刺期提分最快的一门科目,在此分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最重要的考点:唯物辩证法历年真题分析。

一起来学习吧!原因和结果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

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真题例证】1993年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A.存在先于本质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统一于存在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A)【解读】本题既可归于辩证法关于本质和现象关系的考查,又可归于历史观关于人的本质的考查。

解析马克思主义因果关系论

解析马克思主义因果关系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无限多样的,有内部和外部联系,有主要和次要联系,有主观和客观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纷繁复杂多样的联系之中,因果联系则是人们极为常见的一种联系,试尝探索,理论化研究它,对于启开人们思维、探秘未来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

一、因果联系的哲学原理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会由其他现象所引起,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其中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因果联系有别于其他联系形式,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一种先后相继的关系,原因总是在前,结果总是在后,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骄傲”是原因在先;“进步、落后”是结果在后,亦如“谦受益、满招损”。

但是是否两种现象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呢?非也!如春、夏、秋、冬四季的顺次更迭,它们虽然是先后相继的关系,但是并非因春而夏;因夏有秋;因秋出冬,地理学告诉我们:一年四季更替的原因,在于地球的公转,它们彼此之间不是互为因果联系。

再如兄弟姐妹的排行,虽哥在先,弟在后;姐在先,妹在后,但并非因哥而有弟,因姐而有妹,所以两种现象要构成因果联系,除是先后相继的关系外,还必须具备第二种条件。

其次,原因和结果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因虚心而进步,因骄傲而落后。

虚心和进步、骄傲和落后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故可以判定它们各自构成的就是因果联系。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只有刮风才引起浪涛滚滚,风和海浪之间必然是一种因果联系,正所谓“在此之后”、“因此之故”。

二、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原因原因和结果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首先两者是对立的,主要表现为:(1)两者含义不同,各自的界定有严格的划分。

因果关系的马原案例

因果关系的马原案例

因果关系的马原案例
东汉名医华佗一次为两位府吏诊治,倪寻和李延二人均是头疼发热,但是华佗经过望闻问切却开出来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子,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为何同一症状,却药方不同呢?华佗解释到: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病在内故而用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

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病在外,应当使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疼也就好了。

虽然你们二人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原因可能具有相同的结果,也就是我们说的异因同果。

同时还存在着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多因多果等等。

所以我们同学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有因有果”和“有其因有其果”的正误。

前者是正确的,有原因然引出结果,但因果关系并非一定一一对应,故后者是错的。

因果联系的特点马原

因果联系的特点马原

因果联系的特点马原
因果联系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原因在先,结果在后: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必定在前,结果只能在后,并且因果并不是基于巧合的。

2. 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人们不能随意地创造或消灭因果关系。

3. 因果链条不中断:因果关系是一个链条,一个结果又可能成为另一个事件的原因,从而形成一条由原因到结果的连续不断链条。

4. 因果关系具有复杂性:因果关系有时是多重的,一个结果可能由多个原因所引起,一个原因也可能同时引起多个结果。

5. 因果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尽管原因必定在前,结果只能在后,但在某些情况下,因果关系并不总是确定的,即原因不一定总是导致预期的结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马原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考研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之因果关系型

考研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之因果关系型

2017考研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之因果关系型把选择题的命题细分的化,有五种常见的题目:理解说明型、范畴归纳型、比较异同型、因果关系型、评价分析型,考生需分别掌握它们各自的提醒特点和解题诀窍,做了总结,一起来看看吧!【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答题技巧】题型特点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主要是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

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知道结果考原因,题干为果,选项为因。

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

常用引导语是因为、其原因是、之所以。

另一种是知道原因考结果,其引导语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因此、所以等。

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

解题诀窍1.要分清是考查原因还是考查结果。

解答因果关系选择题,应把题干和备选项结合起来分析,找好切入点。

如果题干为因,备选项应该是此原因的结果;反之亦然。

问结果的选择题的选项都比较发散,往往是一因多果。

2.要正确理解题目常用各种原因的含意,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

(1)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

一般来说,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在诸多因素中事物发展的客观因素是客观原因,而人的因素是主观原因。

(2)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

如果题目要求分析主要原因,那就要对选项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主要原因。

(3)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是从本质上说的,即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因素。

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规律的要求。

分析根本原因一般是政治现象从经济上找原因,生产关系从生产力中找原因。

而直接原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

3.要将选定的答案代入题干中比较,看是否合乎逻辑。

这一步往往容易为考生所忽略。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运动观: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解析: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解析: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东莞中公教育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解析: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中公考研政治教研室的老师准备了“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解析: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帮助大家在基础阶段备考考研政治马原。

一、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这对范畴属于一对关系范畴,这个关系也是原因和结果的三要素,即: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引起和被引起)、现象。

原因指的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指的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那我们在判断这个事情是否是原因和结果的时候,就要看看它是不是满足三要素。

比如某年真题: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

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

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

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

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A.因果联系 B.必然联系 C.主观联系 D.本质联系。

这道题目答案就是A选项,考察了因果联系。

这是关于原因和结果本身的理解,那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通过漫画我们可以看出来:1.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2.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3.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4.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三、启示当我们学习了原因和结果之后,我们就应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这个就是关于马原辩证法中原因和结果的内容。

同学们在追剧的同时也要多注意和我们的考研知识点结合起来。

1。

考研政治马原主观题答题的原理指导

考研政治马原主观题答题的原理指导

考研政治马原主观题答题的原理指导关于考研政治马原主观题答题的原理指导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及人和自然关系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了社会过程的物质交换关系,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需面对的永恒主题。

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并对客观世界产生能动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它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制约,只有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和人类现实生活规律的意识,才能有效地发挥能动的作用;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则只能导致行动的失败。

意识的能动性的实现最终还受制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水平。

3.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相反,人的意识及其指导下的实践却要受规律的支配。

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又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

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并利用这种合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

人类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考研政治-马原理】高频考点之(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考研政治-马原理】高频考点之(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考研政治-马原理】高频考点之(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Hi 同学们上午好欢迎关注1.原因和结果因果联系是揭示客观世界中相互联系的事物前后相继。

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反映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其中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被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

首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其次,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原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有一定的原因。

原因不仅可以用于结果,结果又能反作用于原因,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时间顺序性。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主要有几种类型: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

因果联系的时间顺序性是确定不移的,原因只能在先,结果必然在后。

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①正确认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才能同唯心主义的“因果报应”论、神学目的论划清界限。

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前提。

③正确地认识因果关系,有利于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活动中的预见性。

考研政治真题分析:重要考点,注意理解(2013年单选题第2题)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 )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答案】C2.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变化发展的确定趋势与不确定趋势之间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必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性质和趋势,偶然性则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的性质和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偶然性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不起决定作用。

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考研政治

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考研政治

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总结上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4.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没有鼓励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间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5.因果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6.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也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该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8. 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9.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该原理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③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1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理论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依据.①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②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和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下01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即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02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03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0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05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达到理论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06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多变易失,凭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二者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所以我们要想认识事物就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0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所以我们要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08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原理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应当在实践基础上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向前推移,逐步深化,不断扩展.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09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原理分析与综合二者是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在综合的指导下深入的分析.所以我们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10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1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1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进而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发生矛盾时,以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13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原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社会发展制约个人活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推动社会发展.1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人生价值的含义是贡献和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是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15理想与现实的辨证关系理想与现实是辨证统一的,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奋斗中实现理想.1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它要我们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利益二奋斗;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坚持走与人民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马原重难点解析之因和果

马原重难点解析之因和果

马原重难点解析之因和果考研政治作为考研公共课,是考生们无法忽视的一大科目。

在很多考生看来,考研政治无需花费太多时间,不过基本的政治考点掌握好,才肯能考出成绩来。

本文为大家进行马原高频考点解读——原因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

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一般来说,因果联系总是具有时间顺序性特点。

但是,并非所有具有时间顺序性(前后相继)的现象间都存在因果联系。

因此,因果联系是一种包括时间顺序性在内的由某一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本质联系。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第二,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第三,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第四,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同因异果、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知识点讲解】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1)一因多果:一因多果即是由一种原因引起多种结果。

(2)一果多因:一果多因即一种结果由多种同时起作用的原因所引起。

(3)同因异果:同因异果即同样的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4)同果异因:同果异因即同样的结果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

2.案例或记忆方法(1)"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意思是说,在特定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是确定的,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

如在地震造成房屋损毁这一链条中,地震是原因,房屋损毁是结果,这个因果是不能互换的。

(2)"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又是不确定的"意思是说,如果把原因和结果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时,他们的区分是不确定的,从事物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看,同一现象在这种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关系中就是结果,如在地震造成房屋损毁,房屋损毁又导致人们无家可归这一链条中,房屋损毁是地震的结果,而它又成了人们无家可归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原理 因果关系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  因果关系原理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 【原因和结果的区别】: • 一是含义不同。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 二是时间顺序不同。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 系中;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形成先 行后续的顺序。 • 三是地位作用不同。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 系中,原因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是 引起者,具有“动因”的作用;结果总是 处于“被动”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 “结果”的作用。)
比如
共产党的发展 个人英雄 女生找男朋友 大学生的发展
必然性和偶然性各有其特点
第一、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 必然性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所决定,偶然性则由实物的非根性 矛盾和外部条件所决定的。 第二、二者的地位不同 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偶然性则处于从属地位。
第三、二者的作用不同 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则对发展过程起着促 进和延缓作用,使发展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和偏差。
[方法论2]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对 改造世界的意义)

[方法论3]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 原因出现在前,结果出现在后。反对倒因 为果,倒果为因。认识事物时,反对只看 到客观原因而看不到引起的结果;反对在总 结经验教训时不去分析其产生的客观原因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 性,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第二 偶然性体现受必然性的制约,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 现形式和补充,凡存在偶然性的地方,其背后总是隐藏着 必然性。 第三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 事物范围的无限广大及其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条件下必 然性转化为偶然性,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
[方法论1]首先,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 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 科学研究的前提(对认识世界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冲刺
掌握写作大小作文的模版,能利用模版衍生解决应试模版的能力,规范写 作
8
王诚
《考研管综写作冲刺讲义》
写作模考
通过应试技巧的学习,提供写作的速度,发现考试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提高考试分值
4
王诚
《考研管综写作 4 套卷》
16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基础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教程》
高等数学
强化课程,依据考试大纲及历真题介绍分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命题方向和常见的解题思想,结合强化课,帮助考生 进一步强化解题思路。
24
李擂
24
李擂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数学》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数学》
逻辑强化
熟悉逻辑各题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能熟练地运用各知识点和相关的逻辑 方法解题
16
饶思中
《考研管综逻辑强化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逻辑》
《考研管综初数冲刺讲义》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预测 4 套卷》
逻辑冲刺
提高运用各种知识点和逻辑方法解答各种类型的逻辑题的数学能力;消灭 逻辑理解中的盲点和误区;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4
饶思中
《考研管综逻辑冲刺讲义》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考前 8 天写作大预测》
写作冲刺
掌握写作大小作文的模版,能利用模版衍生解决应试模版的能力,规范写 作
8
王诚
《考研经综写作冲刺讲义》
写作模考
通过应试技巧的学习,提供写作的速度,发现考试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提高考试分值
4
王诚
《考研管综写作 4 套卷》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数学》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数学》
逻辑强化
熟悉逻辑各题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能熟练地运用各知识点和相关的逻辑 方法解题
16
饶思中
《考研管综逻辑强化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逻辑》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2
王晓东
《经济类联考综合真题及其答案》
高等数学基础班
全面学习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点,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运算方法,为 强化提高打下基础。
16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基础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教程》
高等数学
强化课程,依据考试大纲及历真题介绍分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命题方向和常见的解题思想,结合强化课,帮助考生 进一步强化解题思路。
考研政治马原原理之因果关系
考研政治马原原理之因果关系,更多考研大纲、考研政治大纲 、考研英 语大纲、考研专业课大纲等,请关注
经济类联考数学全程规划班
掌握经济类联考数学的复习方法,制定全复习规划
1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导学讲义》

逻辑预测逻辑真题的命题趋向
掌握经济类联考数学的复习方法,制定全复习规划
1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导学讲义》

逻辑真题解析
了解逻辑真题的主要考查内容,试题结构,预测逻辑真题的命题趋向
2
王晓东
《经济类联考综合真题及其答案》
高等数学基础班
全面学习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点,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运算方法,为 强化提高打下基础。
16
饶思中
《考研管综逻辑强化讲义》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笔记·逻辑》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数学冲刺
管理类联考数学冲刺串讲,系统串联知识体系,指导考生针对核心题深度 学习
8
刘京环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写作强化
通过课程学习巩固考研写作的要点重点难点,并掌握写作的大体思路
12
王诚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冲刺串讲
各科冲刺串讲,系统串讲各科知识体系,指导考生针对核心考点进行深度 学习。
8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冲刺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预测 4 套卷》
逻辑冲刺
提高运用各种知识点和逻辑方法解答各种类型的逻辑题的综合能力;消灭 逻辑理解中的盲点和误区;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4
饶思中
《考研经综逻辑冲刺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考前 8 天写作大预测》
逻辑真题解析
了解逻辑真题的主要考查内容,试题结构,预测逻辑真题的命题趋向
2
王晓东
《考研管综真题》
数学基础
通过学习管理类联考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强化提高 打基础
20
刘京环
《考研管综初数基础讲义-刘京环》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教程》
包含课程:
政治,英语,数学一(数学三)+金融硕士专业课(根据学校的要求不 同,部分学校有经济类联考的课程)
包含服务:
1、全程 24 小时在线答疑
2、1 次择校择专业指导
3、3 次计划调整服务
4、3 次阶段性测评
5、5 次作文批改
经济类联考数学全程规划班
数学强化
依据考试大纲及历真题介绍管理数学数学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命题方向 和常见的解题思想。
32
刘京环
《考研管综初数强化讲义》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笔记·数学》
逻辑强化
熟悉逻辑各题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能熟练地运用各知识点和相关的逻辑 方法解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