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中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赵灵林冯铃张玮炜蒋涛李明轩
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24期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红色文化历经革命战争与新中国建设,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期拥有了不同的内涵,积极健康向上的红色文化是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的。

但是长期以来,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充分,可供参考借鉴的模板也不多。

位于四川內陆的巴中,红色文化资源众多,但是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较为落后,红色文化开发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内水平。

面对这种情况,巴中市政府提出了发展红色文化的口号,期望通过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振兴巴中经济。

论文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调研,在总结巴中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革命地区的探索经验,寻找出巴中红色资源的未来开发与利用方向。

关键词:巴中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策
“红色文化资源”分为红色、文化、资源三个部分。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热烈喜庆,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国人民的推崇,在中国革命期间,红色逐渐变为具有鲜明政治指向性的符号[1],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代名词,许多革命遗址都可以看到“赤化”这个标语,解放军被称为红军,中国革命被称作红色革命。

“文化”一词的解释至今没有统一的认定,但是按照主流观点,“文化”,从广义的人种论的意义上说,文化和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

我们将它定义为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成果的总和,包括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那么从这个定义来看[2],“红色文化”可以解释为中国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人通过实践所留下的思想成果、革命遗址、历史文物和制度政策等。

“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能为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那么“红色文化资源”就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一切成果综合和这些成果的载体。

一、巴中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况
巴中作为革命老区,全国第二大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其中革命遗址、遗迹共908处包括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王坪烈士陵园和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平分土地”、红军入川第一镇(两河口)、空山红军洞、红军战壕、将军树等。

建筑与设施包括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刘伯坚纪念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列宁公园、五一村、红军街、川陕红军党校旧址、红军练兵场旧址(红场和苟家湾)、红军兵工厂旧址。

巴中还拥有丰富的红军文物,巴中市馆藏红军文物10617件,其中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32件、三级文物2826件。

文物单位1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涵盖了红军武器、苏区政府的政策文件、
报纸杂志、珍贵的革命先烈照片(陈毅、吴玉章、廖承志等)。

除此之外,革命战士以及烈士后辈的回忆录、访谈材料和拍摄的纪录片、传记等也是巴中市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重要部分。

在本次的调研中,团队对巴中市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做了分类。

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法(GB/T18972-2003)[3],巴中红色文化资源包括三大主类、八大亚类、11种基本类型,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巴中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巴中市政府已对其各区、县的红色文化资源做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现已建成含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此外其也加大了巴中红色文化在全国内的宣传,如于2013年3月下旬,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打造的面向全国的电视剧《十送红军》在曾口镇开机。

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的其开发利用过程中仍存在下列不足:
(一)资源空间分布分散,且主要位于偏远山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巴中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有全国保存最完好的红军文化,虽然巴中红色文化资源门类齐全,但是其革命遗址、遗迹空间布局分散。

比如,巴中的5个红色景点被列入了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巴中市通江县,而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位于巴州区、此外南江县有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平昌县有刘伯坚纪念馆。

并且,巴中全境属四川盆地盆周山区,山脉来自大巴山西段与米仓山复合部的南麓、逶迤南下,山路崎岖、绵亘全境;再加上因其各区经济发展状况较为滞后,车站、大巴、公路等基础设施设置不合理、配置不健全,造车来返极为不便。

(二)资源存在形式多样,但开发利用模式单一,开发过程缺乏创新性
巴中红色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类型多样,其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也是极其绚烂多彩,但是,巴中区域的优质红色资源在价值利用上只做了一些浅表层的开发,具体表现为:发模式上基本处于初级阶段,比如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中部分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较为传统,大多是以静态的方式,通过图文展示,向观众传达文化信息,缺乏互动机制。

[4]注重实物和文献结合的橱窗展示、静态观光为主,参与性体验型产品缺乏;资源开发过程中新技术运用几乎为零;创新创意产品严重缺乏;此外,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在开发模式上的单一性、同质化也极为严重,创新创意严重不足,“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实物和文献结合的橱窗展示,使消费者“窥一斑而知全豹”,产品被替代,区域被屏蔽的风险极高[5]。

(三)红色文化资源统筹不够扎实,教育宣传不够深入,红色革命精神淡薄
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也是造成巴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所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部门的宣传、统筹是一方面的诱因,但是当地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不足也是另一主要原因。

比如:一部分红色文化资源虽被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除了接待大中小学
生、行政机关干部、国家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观学习之外,很少有普通老百姓自行前往参观,多数是单位统一组织的学习参观活动,因此群众普遍对川陕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认识日益淡薄;再加上政府很少出台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相关政策和采取宣传手段;并未将弘扬红色文化与加强党性教育结合起来,导致政府不能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使得红色文化资源自身的开发与利用也受到影响。

三、巴中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一)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维一体的立体开发格局
巴中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资源空间分散,且主要位于偏远山区,又由于巴中市为国家贫困连片区,地方政府财政有限,资金投入有限,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交通极为不便,致使其知名度不大。

資金不足是制约巴中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瓶颈”。

因此要开发利用巴中的红色文化资源,政府要加大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在规划上给予指导、在开发上给予定位,吸引民间资本、社会力量进入经营性红色文化产业发展领域。

此外,巴中市政府可以建立一个革命烈士后代的信息库,联络有资有才有智的革命烈士后代,他们虽生活在全国各地,有的甚至散居海外,但发自内心的对红色文化难以割舍的情愫使革命者的后代对红色故土魂牵梦萦。

巴中政府可以以此为纽带,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红色文化搭台,经济贸易唱戏,这样既解决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的资源的资金问题,又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
巴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应突破原来的开发思路,把传统的“静态”开发拓新为现代的动态开发,把陈列式的红色资源“产品”通过现代传媒、现代技术、现代科学方法开发拓新为“动态”的音像作品、电视作品、宣传教育作品、文学艺术作品等教育“产品”,从单一陈列展览开发成“动态”巡回宣传展示[6].运用各类媒体开辟红色文化专栏,加大窗口展示和公益广告投放,传播巴中革命老区红色历史。

组织以巴中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书画摄影展览、英雄报告会,开设公益性文化讲堂传播红色文化,将巴中已有的红军故事、歌谣编写成面向大众的红色文化读物和宣传品,宣传红色英模典型事迹。

把川陕苏区的光辉奋斗史,拍摄成让大家真正震撼和震惊的历史剧,安排有关历史的影视、歌舞专场,还原革命工作者工作、战斗、生活、劳动的场景,融入情景再现和互动体验项目[7],比如在巴中通江县空山乡,在宽阔的空山坝子上设计一套模拟“空山坝大捷”的战争打靶场或者作战演习,利用先进的声控设备让游客亲身体验到实战的感受,远远胜过简单的文物展示。

增加红色基地的欣赏性、参与性、体验性,丰富基地内涵,提升教育功能,增强其时代感,拓展其空间性,提高其质量和效益。

(三)利用广告推介,增强巴中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大量的信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忙碌的工作、学习,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使人们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缺乏自我发掘的精力,这就意味
着,“酒香不怕巷子深”成为过去式。

巴中红色文化资源依靠自身魅力被大众所熟知关注显然是很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有效利用广告推介的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转化对广告推介是具有较强依赖性的。

巴中地区存在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的劣势,与同是革命老区的湘潭地区、沂蒙地区相比,更缺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优势,想要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必须打破封闭的环境,广而告之,打响知名度。

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延安精神宣讲团每年去往全国各地进行演讲宣传,与此同时,延安市同企业合作,联合打造了《延安保卫战》、《舞动延安》等大型演出剧目,其拍摄的延安形象片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延安的红色文化走出了延安市,走出了陕西,走向了全国,为巴中红色文化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巴中市可以请风评较好,具有文化涵养的明星作为城市代言人或巴中红色文化的守护人,同时请研究巴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学者、研究者撰写巴中名人录,如:吴瑞林、何正文等,书写巴中有关革命的历史,发挥明星效应和名人效应;同时巴中也可以拍摄相关纪录片或者形象片,使其能够在省级及省级以上电视台播出,借助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使巴中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被更多的人民群众所知悉。

(四)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品牌
仅针对巴中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未免太过单一,其开发途径也不过是红色文化资源+旅游,缺乏特色。

这就需要巴中其他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结合。

遵义地区将红色文化与当地酒文化、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结合,沂蒙地区将红色文化与当地土特产结合,两地的成功也为巴中指了一条明路。

巴中地区资源丰富,不乏土特产,如A级绿色食品南江翡翠米、AA级绿色食品云顶绿茶和云顶茗兰、全国闻名的通江银耳等。

由政府接洽,与相关巴中特产生产商合作,使其在品牌上和包装上凸显巴中红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五)开展巴中红色文化的相关教育活动,培养当地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巴中各个中小学增设讲述巴中革命历史的课程,或者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在人民群众中宣传巴中革命的故事,使巴中人民了解历史,认可巴中红色文化,自发形成拥有红色文化的自豪感,自觉保护巴中红色文化资源;在农村地区召集村民集中放映红色电影。

同时还可以定期举办巴中红色文化艺术节主题活动,如朗诵、书法展示、诗词展示、故事大会等,使该主题活动成为继登高节之后又一个全民参与的巴中特色节日。

参考文献:
[1]孙和平.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1-3.
[2]赵洁.论文化和对文化的解释---评文化的解释[J].青春岁月,2017,(15): 384-38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4-5.
[4]阮晓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6):143-147.
[5]蔡云辉.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02):31-36.
[6]李康平.论中国三大红色资源联合开发的政治文化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05):112-114.
[7]张长虹.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J].红旗文稿,2015(12):23-24.
[8]朱小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及路径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11.
[9]张星慧.锦州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17.
[10]曹玉章.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陕西:延安大学,2013.
[11] 徐贵耀.更好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J].唯实,2016(12):58-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