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技术在生物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最新的癌症治疗方案

最新的癌症治疗方案

最新的癌症治疗方案癌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它不仅会对身体带来巨大的影响,还会给患者的心理、社交、经济等方面带来极大的困扰。

而随着现代医学不断进步,癌症治疗方案也在不断地更新和优化。

一、先进的放疗技术传统的放射治疗方式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了更加高效和精准的放疗技术。

比如立体定向放疗(SB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等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瞄准肿瘤,避开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患者的不适。

同时,在放射治疗中应用的辅助技术也越来越多样化。

比如,可以通过放射性粒子植入、介入治疗、微波消融等方式来有效消灭肿瘤,并可以进一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这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案被广泛应用于肺癌、肝癌等癌症的治疗中。

二、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了癌症治疗的新选择。

免疫治疗通过激发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帮助其直接攻击和清除癌细胞。

这种治疗方案对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等多种肿瘤都有不错的疗效。

目前,已经开发出的免疫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肿瘤表面上的一些抗原,通过激活患者免疫系统,将肿瘤细胞从免疫逃逸状态中唤醒,进而消灭其。

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并不完美,会出现免疫系统过程过于活跃的现象,可能会对健康细胞造成损害。

因此,科学家们正在持续研究,优化这种治疗方案。

三、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是指对肿瘤细胞分子特异性靶标进行作用的化学分子。

这种治疗方式与传统的放化疗相比,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更小,副作用更小,同时治疗效果也更显著。

目前,靶向药物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治疗中。

比如在乳腺癌的治疗中,靶向药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基因变异,挑选出最适合患者的药物,并可以根据疾病进展情况进行微调,提高治疗效果。

四、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改变患者体内的基因,为其身体重新编写一份“新的”遗传代码,将其导向身体健康。

这种治疗方案已经应用于多种癌症治疗中,对胰腺癌、黑色素瘤等癌症的治疗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

辐射治疗用于癌症治疗靶向肿瘤细胞

辐射治疗用于癌症治疗靶向肿瘤细胞

辐射治疗用于癌症治疗靶向肿瘤细胞辐射治疗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的方法,它利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或控制其生长。

这种治疗方法是一种无创的手段,常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线性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来照射肿瘤部位,以达到消灭癌细胞的目的。

在辐射治疗中,医生利用计算机和放射线机器精确调控辐射剂量和治疗区域。

通过准确定位和瞄准,辐射治疗可以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并集中于癌细胞的区域。

辐射治疗的主要机理是通过辐射产生DNA损伤,从而阻碍癌细胞的增殖和破坏其正常的功能。

具体来说,高能辐射射线可以直接破坏癌细胞内的DNA链,导致DNA断裂和损伤。

当癌细胞试图修复这些损伤时,辐射会阻碍修复机制的正常运作,导致癌细胞死亡。

辐射治疗的靶向效应是指辐射能够更好地瞄准癌细胞而保护正常组织的能力。

通过计算机辅助的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医生可以精确绘制肿瘤的形状和位置,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辐射束方向和形状。

这可以确保辐射能够更加精确地瞄准肿瘤细胞,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此外,辐射治疗还可以根据肿瘤的特性和生物学行为进行个性化调整,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辐射治疗也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和风险。

尽管辐射剂量的控制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但仍然有可能引起一些副反应。

常见的副反应包括皮肤炎症、恶心、呕吐和疲劳等。

这些副反应通常是暂时性的,并且在治疗结束后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

辐射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在许多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它可以作为单独的治疗方式,也可以与手术、化疗等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

对于那些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的肿瘤,辐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辐射治疗也在不断发展。

新型的辐射治疗技术,如调强放射治疗(IMRT)、强子治疗和放射手术等,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介入放射学的机遇:介入技术在生物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与优势

介入放射学的机遇:介入技术在生物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与优势

amiirt yit vn oa tcnqe. T ecm ia o fagt gb l c eai n iht gt d ns a db e et n hi s h o bnt no ren i o a t rpe adhg- re d te nr i l e u i t i o g lh i s a e
c l t n pa t i e p , i mu o i o c m l ue tea y c na ig c l f tr, t r a t o y o e r slna o t r y m n bo g o c l h rp o t nn e a os l a tnh a l i e i l c u i d r mo n b
【 bta t Itr ni a t h ius o ol poi p otn yo et eto a y i ae , b t A s c】 ne et n c n e t ny rv eo pr i fram n fr n s ss u r v ol e q n d ut t m de
【 要 】 介 入 技术 改 变 了传 统 的 治疗 模 式 , 一 些 疾病 的治 疗 带 来 了契 机 。随 着 新 世 纪 生 物 治疗 时 摘 为
代 的来 临 , 为介 入 医学 展示 了更 为宽 阔 的 用 武 之 地 。 现 阶 段 生 物治 疗 包 括 基 因治 疗 、 胞 移 植 治 疗 、 也 细 多
维普资讯
介人放射学杂志 2o 笙 旦釜 o7 鱼鲞笪 塑 ! ! ! 旦 ! ! !
! ! ! : !鱼 :



C mm n・ o et
介入 放射学 的机 遇 : 介入 技术 在生 物靶 向治疗 中的应用 与优势

生物基因靶向药物的开发和研究

生物基因靶向药物的开发和研究

生物基因靶向药物的开发和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基因靶向药物正在被研究和开发出来。

这些药物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选择性,可以精准地将药物作用于靶标分子上,从而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又具有较小的毒副作用和较高的安全性。

本文将从生物基因靶向药物的定义、研究进展、技术难点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基因靶向药物的定义生物基因靶向药物是利用基因技术和生物技术研制出的,具有高度针对性的药物。

它们是针对特定靶标分子的药物,可精准地靶向药物作用于靶标分子上。

生物基因靶向药物一般是由抗体、蛋白质、基因和小分子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物质构成。

这些药物具有高度针对性和选择性,可以精准地作用于靶标分子上,从而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又具有较小的毒副作用和较高的安全性。

二、生物基因靶向药物研究进展1、抗体药物抗体药物是生物基因靶向药物研究的一大热点。

目前,已经研发出多个抗体药物,如珠单抗、利妥昔单抗、降钙素过程等。

这些药物在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表现出很强的效果。

其中,抗肿瘤药物珠单抗的研发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

2、蛋白质药物蛋白质药物也是生物基因靶向药物的一个研究重点。

目前,已有多个蛋白质药物被成功开发出来,如干扰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这些药物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

利用生物技术改造蛋白质药物的性质,可以大大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3、基因治疗药物基因治疗药物是生物基因靶向药物中的创新型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因基因,从而实现疾病的基因治疗。

目前,基因治疗药物的研究正在不断发展,已经在肿瘤治疗、免疫性疾病和遗传疾病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虽然基因治疗药物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但是它具有无废物、无毒副作用、对目标细胞选择性高等优点,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技术难点生物基因靶向药物的研究还面临着一些技术难点。

重医大介入放射学章节思考题及答案

重医大介入放射学章节思考题及答案

介入放射学章节思考题第一至二章1.介入放射学的定义是什么?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介入放射学所需要的影像监视器材有哪些?(1)直接X线透视(2)间接X透视与DSA(3)超声波检查仪(4)CT(5)MR3介入放射学使用的操作器械有哪些?(1)穿刺针⑵导管⑶导丝(4)导管鞘⑸支架(6)其他4.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的大致分类。

按药物来源分六类:即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生素、植物药、激素及其他类型。

按药物对细胞增殖周期不同时相的作用分两类:(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⑵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5.栓塞剂的使用原则栓塞物质在使用中,必须保证能够在X射线或其他影像手段下显影,释放或留置的全过程必须在X射线或其他影像手段监视下完成,否则易造成异位栓塞、过度栓塞或栓塞物质反流。

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刺激,不导致过敏反应,不改变人体基因。

6.介入放射学按治疗领域分类(1)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①血管本身的病变,利用成形术及灌注术治疗②利用灌注术对肿瘤性疾病进行治疗③利用动脉栓塞术消除器官功能④利用灌注术治疗非特异性炎症⑤血管造影及血管造影与其他影像设备相结合的侵袭性影像诊断。

(2)非血管系统计入放射学:①利用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管腔狭窄②利用穿刺(引流)术治疗囊肿、脓肿、血肿、积液和梗阻性黄疸肾积水等③利用穿刺术采取组织,病理学标本④利用穿刺术通过穿刺针注入药物或施加物理、化学因素治疗肿瘤或治疗疼痛。

第三章1.经导管栓塞术的定义。

是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2.经皮血管栓塞术的治疗机制。

阻塞靶血管使肿瘤或靶器官造成缺血坏死;阻塞或破坏异常血管床、腔隙和通道使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阻塞血管使之远端压力下降或直接从血管内封堵破裂的血管以利于止血以及用栓塞物填塞异常突出的血管腔(动脉瘤),以防其破裂出血。

肿瘤介入治疗新技术研究

肿瘤介入治疗新技术研究

肿瘤介入治疗新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肿瘤介入治疗新技术不断涌现,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选择和希望。

本文将介绍肿瘤介入治疗的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二、微波消融技术微波消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肿瘤介入治疗技术。

它通过将微波能量引入人体组织,使组织发生热凝固效应,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目前,微波消融技术的临床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例如在肝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用得非常多。

同时,该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和优化,如加入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提高了治疗效果。

三、介入化疗技术介入化疗是肿瘤介入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它通过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局部,使药物在肿瘤局部形成高浓度,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介入化疗具有局部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等优点。

目前,介入化疗技术已经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例如肺癌、胃癌、乳腺癌等。

同时,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拓展和优化,介入化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利用介导核酸技术制备出靶向肿瘤的化疗药物,提高了治疗效果。

四、放射性微球介入治疗技术放射性微球介入治疗技术是肿瘤介入治疗中的一种新型技术。

它通过将放射性的微小颗粒注入肝动脉,使其在肝癌局部发生放射性损伤,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副作用小等优点。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肝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放射性微球介入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如结合光动力疗法、纳米技术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五、生物反应器介入治疗技术生物反应器介入治疗技术是肿瘤介入治疗中的一种新型技术。

它通过将生物反应器植入肿瘤局部,使其释放各种生物因子,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局部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

同时,生物反应器介入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行研究和完善,如结合基因治疗、热疗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介入放射学习题和答案解析

介入放射学习题和答案解析

介入放射学试题一、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1、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A、不锈钢圈B、明胶海绵C、微球D、血凝块E、球囊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A、48小时以内B、48小时~1个月C、1个月以上D、2个月以上E、3个月以上3、PTA的全称是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B、腔内支架术C、经皮引流术D、血管内化疗术E、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4、无水乙醇特点是A、价格昂贵B、不溶于水C、有抗原性D、固体E、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持久栓塞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C、诊断性和治疗性D、神经性E、非神经性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A、胃镜B、超声C、透视D、CTE、心电图7、介入治疗中,血管内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A、扩血管B、抗肿瘤C、缩血管,止血D、溶栓E、降低血液粘度8、属于血管介入的是A、PTCD术B、脾动脉栓塞术C、经皮腰穿刺术D、经皮腰间盘切吸术E、冠脉搭桥术9、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A、明胶海绵颗粒B、碘油C、微粒D、无水酒精E、自身血凝块10、下列“灌注加压素治疗动脉出血”技术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超选择插管,微导管给药B、灌注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C、对结肠出血,比栓塞法更安全D、对骨盆外伤性出血疗效好E、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好11、动脉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假性动脉瘤B、暂时性动脉痉挛C、插管器械折断D、血管断裂E、皮下血肿12、属中期栓塞物的是A、自体血块B、明胶海绵C、可脱球囊D、螺圈E、聚乙烯醇13、不属于血管介入的是A、血管内灌注药物治疗B、血管腔内成形术C、血管内导管栓塞术D、血管内血栓抽取术E、血管造影术14、动脉DSA血管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A、左腹股沟区股动脉B、右腹股沟区股动脉C、左肱动脉D、右肱动脉E、颈动脉15、下腔静脉滤器通常置于A、右肾上腺水平B、双肾静脉下方1~2cmC、左肾下极水平D、髂嵴水平E、左肾上腺水平16、颈内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诊断A、小脑病变B、颈髓病变C、大脑半球和鞍区病变D、脑干病变E、四脑室病变17、穿刺插管,局部出现血肿,最恰当的治疗措施为A、静脉内注射右旋糖酐B、静脉内注射盐酸罂粟碱C、局部热敷、静脉内注射肝素D、手术E、以上都不对18、短期栓塞物为A、明胶海绵B、自体血块C、硅酮D、无水酒精E、钠圈19、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常用的栓塞剂为A、40%碘化油B、医用胶NBCAC、弹簧圈D、球囊E、明胶海绵20、男性患者,57岁,右下肺胸膜下有一2×3cm大小肿块,选择活检方法最佳的是A、纤支镜下活检B、经气管内活检C、纤支镜冲刷活检D、经皮肺穿活检E、经气管穿刺活检21、男性患者,17岁,突然昏迷、失语,脑血管造影示右顶叶有一鹅蛋大小动静脉畸形.应选择的最佳治疗是A、X 刀治疗B、化学治疗C、手术治疗D、介入栓塞治疗E、内科姑息治疗22、经导管栓塞术的临床应用,错误的是A、控制出血B、治疗血管性疾病C、治疗冠心病D、消除病变器官E、治疗肿瘤23、血管成形术的禁忌证包括A、二尖瓣狭窄B、局限性血管闭塞C、闭塞段远端器官无功能D、肺动脉瓣狭窄E、急性炎症期24、患者女性,48岁,右肝区疼痛2年,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示肝右后叶8×10cm富血供肝癌.应选择的最佳治疗是A、化学治疗B、介入灌注化疗C、介入栓塞治疗D、单纯手术治疗E、介入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25、患者男性,42岁,肝右下叶发现一肿块,定性困难,拟作经皮穿刺活检,应优选的导向方法是A、X 线透视方法B、CT定向法C、超声导向法D、MRI导向法E、体表划线穿刺法26、右上肺中心型肺癌与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粘连融合,肿瘤巨大,8×10cm,支气管动脉造影示癌块血供丰富.应选择哪种最佳治疗A、手术切除B、抗癌药灌注后辅以全身化疗C、中西医结合治疗D、同位素内照射治疗E、超短波热疗二、多选题每题可有多项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下述正确的是A、以影像诊断为基础B、需有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C、需使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D、可以对疾病进行治疗E、可采集组织学、细菌学等资料进行诊断2、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出现血管痉挛、微导管拔出困难时,可经导管注入A、0.02%硝普钠B、鱼精蛋白C、尼莫地平D、利多卡因E、罂粟碱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介入放射学分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B、经皮腰间盘切吸术是血管介入C、经皮腰间盘切吸术不是血管介入D、PTCD不属于血管介入E、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是血管介入4、介入放射学描述正确的是A、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B、分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两类C、用较小的创伤手段,达到诊断或治疗目的D、神经介入学是介入放射学的一个分支E、分心血管介入和神经介入两类5、以下选项中,可显示胰头造影的是A、腹腔动脉造影B、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超选择性脾动脉造影D、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E、胰十二指肠下动脉造影6、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术前准备有A、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功能检查B、肝、肾功能测定C、充分了解门静脉与肝静脉的形态及相互位置关系D、术前使用广谱抗生素及肠道清洁准备E、造影剂过敏试验7、经皮经肝胆道内引流术的并发症有A、急性胰腺炎B、胆道出血C、十二指肠粘膜溃疡D、内涵管脱落或闭塞E、胃穿孔8、MR作为介入放射的监视方法,哪些叙述正确A、有一定的射线损伤B、观察范围大C、临床尚末广泛使用D、可以实时监视E、应为首选方法9、PTA禁忌证包括A、狭窄段血管钙化B、偏心性狭窄C、狭窄段过长超过10cmD、心肾功能不全E、新近血管血栓形成10、导管的主要目的为A、造影B、引流C、扩张狭窄管腔D、建立通道E、注入药物11、布-加综合征支架置入术的适应证有A、肝段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段性狭窄或闭塞,伴或不伴血栓形成B、PTA疗效不佳或再狭窄病例C、下腔静脉长段完全性闭塞D、下腔静脉癌性狭窄或闭塞E、患者极度衰弱、恶病质者12、栓塞剂的选择依据,下述正确的是A、栓塞效果与栓塞剂种类无关B、病变性质C、栓塞目的D、待栓血管解剖特点E、与栓塞部位、比邻关系无关13、指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常见并发症包括A、冠状动脉夹层B、冠状动脉破裂C、冠状动脉痉挛D、冠状动脉瘤形成E、冠状动脉急性梗阻14、非血管介入治疗常用的有A、管道狭窄扩张成形术B、经皮穿刺引流与抽吸技术C、结石介入取出术D、经皮椎间盘脱出切吸术E、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15、ERCP的禁忌证,下列正确的是A、严重胆管感染B、慢性胰腺炎C、急性胰腺炎D、胆管肿瘤E、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介入放射学以微创、靶向诊断与治疗为特点,解决了临床工作中的大量难题.2、介入检查和治疗虽为无创手术,对病人有一定风险,决不能滥用.3、弹簧钢圈的主要作用为栓塞较大血管的主干,多不造成栓塞远端的缺血性梗死.4、经皮穿刺消融术常用的药物是无水乙醇.5、输卵管再通术适用于输卵管阻塞者,但壶腹部远端、伞段阻塞不宜行再通术.6、穿刺活检后发生的气胸多在肺部穿刺后即刻发生.7、血管收缩药物在血管内注入,速度应快.8、食管恶性狭窄或伴食管气管瘘,不能或拒绝手术者可行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术.9、抗癌药一次性灌注治疗时,宜选用大剂量冲击治疗或较大剂量间断脉冲治疗.10、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一般留管不超过1周.四、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空格1、介入放射学常用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肺部穿刺活检的主要并发症有______ _、______ _和_____________.3、导向技术是指穿刺活检时的_________,包括电视透视、____ 、___ 和______ .4、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_等.5、肺活检术的适应证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6、介入放射学中常用抗凝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7、冠脉造影的主要并发症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8、非血管管腔扩张术主要包括________ 和________ .9、血管介入技术以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三大技术为基础.10、介入放射学中常用的溶栓药物是________ 和_________ .五、名词解释1、 PTA2、介入放射学3、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4、带药微球囊5、血管内支架成形术6、介入性穿刺诊疗技术7、血管栓塞术8、栓塞后综合征9、经皮穿刺引流术10、经皮穿刺消融疗法六、问答题1、简述介入放射学的内容.2、简述介入放射技术的主要内容.3、试述局部血管内溶栓的优点.4、简述血管内支架置放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5、试述非血管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6、简述DSA的禁忌证.7、何谓改良Seldinger穿刺法.8、简述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与外科手术相比的优点.介入放射学答案一、单选题1、C2、B3、A4、E5、B6、E7、D8、B9、A10、D11、B12、B13、D14、B15、B16、C17、C18、B19、D20、D21、D22、C23、E24、E25、C26、B二、多选题1、ABCDE2、ACE3、ACDE4、ABCD6、ABCDE7、ABCD8、BCD9、ABCDE10、ABCE11、ABD 12、BCD13、ACE14、ABCD 15、ACE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填空题1、穿刺针导管导丝导管插入鞘支架2、气胸咯血局部肺出血3、监视设备 CT MR 超声波4、支架再狭窄支架放置失误或术后移位食管破裂5、肺内结节或肿块性病变肺部慢性浸润性病变肺门实质性肿块6、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7、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死亡栓塞8、球囊扩张术支架成形术9、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经导管栓塞术经导管血管内灌注术10、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五、名词解释1、即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指经皮穿刺置入球囊导管等器材,对狭窄段血管进行扩张成形的一系列技术.2、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在医学影像设备的监视下,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科学.3、利用介入放射学的经皮静脉穿刺技术,引入导丝、导管,将一种能够滤过血栓的特殊装置放置于下腔静脉内,使血栓不能随静脉回流至右心造成肺动脉的栓塞.4、用特定的材料制成的与药物混合的微球或包裹药物的微囊,能使药物缓慢释放,具局部化疗和栓塞治疗双重作用.5、利用金属支撑器机械扩张血管壁的血管介入放射技术,用于血管狭窄和血管急性闭塞的治疗.6、是在影像学仪器导引下,将穿刺针经皮穿至机体的病变部位,进行抽吸体液、病理性液体或切割病变组织,以获取病理学、生化学、细菌学标本,达到诊断或鉴别诊断的目的,或抽吸出病变组织及液体或注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7、通过导管,将能够引起血管腔暂时性或永久性阻塞的物质释放入病变血管或病变供养动脉,以达到治疗疾病、减少出血目的的介入放射技术.8、指器官动脉栓塞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恶心、呕吐、疼痛、发热、反射性肠郁张或麻痹性肠梗阻等症状.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逐渐减轻、消失.9、是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和引导器材等对病理性积液脓、血、囊液等或生理液体尿、胆汁等进行引流或疏导的一种技术.10、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原位灭活肿瘤,使其融解吸收,达到非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1、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诊断学、选择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细针穿刺和细胞病理学等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包括两个基本内容:①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利用导管等技术,在影像监视下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②在影像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刺、导管等技术,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2、①成形术;②栓塞术;③动脉内药物灌注术;④细胞移植术;⑤经皮穿刺体腔减压术;⑥经皮针刺活检术;⑦消融术等.3、①经靶血管给药剂量小,对全身凝血机制干扰小,发生并发症的机率明显降低;②溶通时间短,再通率明显高于全身使用溶栓药物;③通过造影复查能及时了解血管是否再通;④可通过导管进行血栓抽吸术或血管内支架植入等其它治疗.4、适应证:①可用于治疗血管狭窄、动脉瘤及动脉夹层,如颈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冠状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四肢动脉、腔静脉等血管狭窄、闭塞及动脉瘤;②血管偏心性狭窄不适于做球囊扩张成形者;③经球囊扩张成形后再狭窄、闭塞者;④门静脉高压的治疗.禁忌证:①广泛性血管狭窄;②大动脉炎活动期,血管狭窄伴外周小血管广泛闭塞;③凝血机制异常.5、非血管介入技术是指在血管以外进行的治疗和诊断性操作,近年来该项技术已得到较快的发展.临床应用:①体内管道狭窄的治疗:如胃肠道、胆管狭窄、气管支气管狭窄等均可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撑器治疗;②器官异位引流:如经皮肝穿胆管引流、经皮尿路引流等;③囊肿、脓肿的介入治疗:除经皮穿刺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抽吸外,还可经引流管注入硬化剂如无水乙醇、抗生素或化疗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④结石的介入处理:胆石可经T形管、经T形管瘘道、经内镜和经皮经肝取石或溶石治疗;⑤经皮椎间盘脱出切吸治疗:在X线机透视下,通过抽吸髓核对病变椎间盘减压达到治疗目的;还可以在穿刺、切吸的基础上注射胶原蛋白溶解酶入椎间盘,以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⑥经皮细针活检:已用于全身各部位、多器官病变的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6、①碘和麻醉剂过敏;②严重心肝肾病;③严重的血管硬化或穿刺血管严重阻塞;④急性炎症和高热;⑤严重的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障碍;⑥穿刺部位感染.7、是1974年Driscoll提出Seldinger改良法,他用不带针芯的穿刺针直接经皮穿刺,方向要始终一致,当穿刺针穿过血管前壁,即可见血液从针尾喷出,再引入导丝,然后引入导管完成造影.优点为避免穿透血管后壁,动作轻巧,不损伤周围组织,熟练操作后对桡动脉、腋动脉穿刺更有利.8、①并发症较少;②创伤少;③收效快;④操作简便;⑤一些不宜手术治疗患者可采用之.。

(医学)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疗

(医学)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疗
5、妊娠妇女和儿童。 6浆膜内有巨大肿瘤。
(四)治疗方法
1、放射性药物 常用的有32P-胶体(Cr 32PO4), 32P系纯β发射体,半衰期为 14.3天, β射线的最大能量为1.71McV, 平均能量为0.69McV,最大射程8mm,平 均射程4mm。用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 癌性胸腹水的多少及病情来确定。参 考剂量为:胸腔疾病为185~370MBq (5 ~ 10mCi/单侧胸腔);腹腔疾病 为370 ~ 555 MBq( ~ 15mCi)。
(二)适应症
1、病理学证实有胸腹膜转移或积液中查见 癌细胞,临床及病理学证实为癌性胸腹水的 患者。
2、胸腹水为渗出液,经反复穿刺放液或积 极化疗、抗炎治疗无效。
3、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的患者。 4、胸腹腔肿瘤切除术后,术中见淋巴转移
者。
5、胸腹腔肿瘤切除术后,防止转移或复发 的预防性治疗。
(3)术中不宜将放射性胶体Cr32PO4 注入胸腹腔内,可留置多根导管, 待术后经导管注入胸腹腔内。
(五)疗效评价
放射性胶体Cr32PO4腔内介入治疗效 果良好,但见效缓慢,明显疗效一般 出现在治疗后3个月左右,此前可有 咳嗽、胸痛、腹胀等症状的缓解,主 要以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为主,延长生命为辅。
一、原理
经手术或借助影象学的引导将放射性粒 子种植入肿瘤瘤体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 织中,包括肿瘤淋巴扩散途径的组织, 利用放射性粒子持续发射的β射线(和) 或γ射线,经低剂量率连续辐射作用,杀 死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以消 除、控制肿瘤的发展,达到治疗或缓解 症状的目的,而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 有轻微损伤。
镜穿刺将放射性粒子种植入肿瘤瘤体;
(3)模板种植。 粒子的种植又有永久性植入(permanent implant PI)和暂时性植入(temporary Implant TI)之分。

介入科室知识点总结

介入科室知识点总结

介入科室知识点总结本文将从介入科室的概念和发展、常见的介入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介入科室的概念和发展介入科室(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Department)是指专业从事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机构内设立的科室。

介入科室通常由放射科医生、放射技师和护士组成。

放射科医生则需要具备一定的介入治疗技术和临床经验。

介入科室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那时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医生们开始尝试在影像指导下进行微创治疗。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科室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涉及的疾病包括血管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介入科室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介入治疗技术的出现使得一些传统需要开放手术才能完成的治疗变得更加安全、有效和便捷。

二、常见的介入治疗技术1. 血管介入治疗技术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主要是通过导管和介入器械在血管内进行治疗。

常见的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包括血管成形术、介入放疗、栓塞术、支架植入术等。

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治疗。

2. 肿瘤介入治疗技术肿瘤介入治疗技术是通过影像引导下的微创技术进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常见的肿瘤介入治疗技术包括肿瘤消融术、介入放疗、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靶向治疗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减轻肿瘤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3. 神经系统介入治疗技术神经系统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包括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和脊柱介入治疗。

常见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脑血管成形术、脑血管栓塞术、脑血管支架植入术、脊柱经皮介入治疗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预防疾病的进展。

4. 泌尿系统介入治疗技术泌尿系统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包括泌尿系统肿瘤的介入治疗和泌尿系统结石的介入治疗。

常见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经皮肾造瘘术、肾盂镜治疗、输尿管镜治疗、经皮肾镜治疗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促进结石的排出和肿瘤的治疗。

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价标准——改良RECIST标准更可靠

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价标准——改良RECIST标准更可靠
c r io s T e a t t mo c a im f b t n e v n in h r p n l c lr tr e i g d g s t ac n ma . h n i u r me h n s o o i tr e t a t ea y a d moe u a a g t r s i o - h ol n u c u e t mo e r ss Ne et e e s atr t e te t n h oa ou ft e lso su u l e i s t e a s u rn c o i. v r ls , f r ame tt e tt lv l me o e in s al r ma n h h e h h y
s me a h tb f r h r a me t o v n b c me n a g d T e e o e a s t a e o e t e t t n , r e e e o s e lr e . h r f r , t d t n lrs o s v u t n e r i o a e p n e e a ai a i l o
rl bejd m n rh eae t eut o t vni a teayadtre n rgcnb band ( ei l u g e t et rpui rsl fne e tn rp n gt gd a eo t e . J a o f t h c s i r ol h a i u i
于 介 人 治 疗 和 靶 向药 物 等 治 疗 , 良 R CS 改 E IT标 准 的 评估 结果 更 可 靠 。
【 键 词 】 肝 细 胞 癌 ; 体 瘤 评 估 标 准 ; 效 评 价 关 实 疗
中 图分 类 号 :7 57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章 编 号 :0 87 4 2 1 ) 307 —3 R 3. A 1o —9 X(0 2 - —170 0

临床医学中的介入医学概述

临床医学中的介入医学概述

临床医学中的介入医学概述介入医学是一门利用各种介入技术和器械,通过经皮或经内窥镜途径,对人体进行治疗或诊断的学科。

它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广泛,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对临床医学中的介入医学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原理、常见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基本原理介入医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不开放手术刀口,利用影像学引导和导航技术,将治疗器械或药物送入人体特定部位,进行治疗或诊断。

它通过血管、导管或器械进入体内腔道,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创伤和恢复时间,并能达到更精确的治疗效果。

二、常见应用2.1 血管介入治疗血管介入治疗是介入医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通过导管进入血管系统,对血管疾病进行治疗。

常见的血管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介入、脑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等。

例如,在冠状动脉介入中,医生可以通过血管插管,将支架植入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缓解心绞痛症状。

2.2 经皮介入治疗经皮介入治疗是通过皮肤切口,将导管插入体内进行治疗。

它应用广泛,可以用于肿瘤治疗、封闭血管、引流脓肿、放置置管等。

例如,在肝动脉栓塞治疗中,医生可通过经皮插管方式进入肝动脉,将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以达到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

2.3 治疗性介入放射学治疗性介入放射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了介入技术和影像学,用于治疗肿瘤、肝脏疾病和血管畸形等。

常见的治疗性介入放射学技术包括经导管介入栓塞、经导管介入消融和经导管介入射频治疗等。

三、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医学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精准治疗介入医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通过个体的基因、表型、影像学等特征,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3.2 多模式治疗介入医学将逐渐实现多种治疗模式的结合,如将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相结合,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与进展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与进展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与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介入放射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诊疗手段,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与进展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介入放射学的定义、应用领域以及技术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介入放射学的定义介入放射学是一种以放射图像引导下进行的有创性医疗诊疗技术。

通过使用X射线、超声、CT、MRI等影像学技术,结合导丝、导管等导向工具,医生可以在人体内进行一系列治疗和诊断操作。

介入放射学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操作创伤小、恢复快、准确性高等优势,因而在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介入放射学的应用领域1. 血管介入血管介入是介入放射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它通过导管与血管相连,用以进行血管造影、血管扩张、血栓溶解等操作。

例如,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心脏导管术通过介入放射学技术,可以准确定位病变部位,进行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达到恢复血流通畅的效果。

2. 肿瘤介入肿瘤介入是介入放射学在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应用。

介入放射学通过经皮穿刺技术,将导丝或导管引入肿瘤组织内,用放射性药物或高能射频进行热疗、冷冻疗法等治疗手段。

这种疗法创伤小、恢复快,对于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3. 骨科介入骨科介入是介入放射学在骨科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介入放射学技术,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骨折、关节炎等疾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比如,在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介入放射学技术可以通过椎弓根螺钉、椎体扩张器等器械的辅助下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从而恢复患者的正常骨骼结构。

三、介入放射学的技术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介入放射学也不断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和进展,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更多、更精准的诊治手段。

1. 影像引导技术进步随着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影像引导技术在介入放射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分辨率的影像引导系统可以使医生在患者体内准确地引导导丝、导管等器械,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生物靶向治疗的研发与应用

生物靶向治疗的研发与应用

生物靶向治疗的研发与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于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以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为主,但这些治疗方式都有其局限性,相应的治疗副作用也十分明显。

相比之下,生物靶向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更加高效、精准和安全的治疗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什么是生物靶向治疗生物靶向治疗是一种利用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寻找并瞄准特定的分子“靶标”,干扰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传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是一种高效、精准和安全的治疗方式。

二、生物靶向治疗的研发和应用1. 生物靶向药物的研发生物靶向药物的研发需要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的综合运用,包括药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

研发生物靶向药物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靶标的筛选和鉴定通过对疾病的研究和分子水平的分析,筛选出与其密切相关的分子“靶标”,并对这些靶标进行鉴定、验证和表征。

(2) 功能和毒理学评价对靶标进行功能和毒理学评价,确定其是否适合作为药物靶标选用。

(3) 药物设计和筛选结合靶标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和筛选出具有高效、选择性和剂量依赖性的药物分子,并进行体内外实验。

(4) 临床前研究进行药物的毒理学、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方面的临床前研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做好准备。

2. 生物靶向药物的应用生物靶向药物相比传统的治疗方式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说是一种“精准医疗”的体现。

其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治疗生物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表现出了强大的作用,可以针对特定的分子靶标,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其中,HER2抗体治疗成为乳腺癌、胃癌等多种癌症治疗的一线手段。

(2) 免疫性疾病生物靶向药物在治疗免疫性疾病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因为它们可以干预免疫系统中的特定信号通路或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

例如,肝炎病毒感染、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均可以采用生物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肝癌的放射性核素治疗和介入放射学

肝癌的放射性核素治疗和介入放射学

肝癌的放射性核素治疗和介入放射学肝癌是人体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而放射性核素治疗和介入放射学技术是肝癌治疗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们以放射性核素为依托,通过刺激、破坏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起到治疗和控制肝癌的作用。

本文将从放射性核素治疗和介入放射学两个方面介绍肝癌的治疗方法。

一、放射性核素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作用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将放射性核素注射到体内,使其浓集在肿瘤组织中,从而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

放射性核素治疗在肝癌的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放射性碘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是将放射性碘同位素注射到体内,使其浓集在肝癌组织中,释放放射性颗粒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肝癌组织,且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较小。

放射性碘治疗对于肝细胞癌等原发性肝癌有明显的疗效。

2. 放射性颗粒治疗放射性颗粒治疗是将放射性金属微球或树脂微球等放射核素递送系统通过血管导管插入肝动脉,直接释放放射性颗粒到肝脏,从而实现对肝癌的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并且对血流供应丰富的肝脏病灶效果更佳。

3. 放射性标记物治疗放射性标记物治疗是将放射性核素与药物结合,通过肿瘤标记物选择性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达到肿瘤治疗的效果,还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的显像功能,提供全面的疾病评估和治疗监测。

二、介入放射学治疗介入放射学治疗是通过经皮穿刺途径,将导管或探针引导到肝脏供血动脉或门静脉中,进行介入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肝癌病灶,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影响。

介入放射学治疗在肝癌治疗中有以下几个常用的方法。

1. 栓塞疗法栓塞疗法是通过在肝供血动脉中放置微球或栓塞剂,阻塞肝癌的血液供应,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肝组织的影响,同时创伤小、恢复期短。

2. 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将导管插入肝脏病灶中,向病灶内输送高频电流进行热疗作用,使癌细胞受热坏死。

癌症的靶向药物治疗

癌症的靶向药物治疗

癌症的靶向药物治疗患上癌症的人很多,随之也出现了许多治疗癌症的办法,特别是癌症的靶向药物治疗,那你对癌症的靶向药物治疗了解多少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癌症的靶向药物治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癌症的靶向药物治疗的摘要肿瘤靶向治疗技术是指在无创或微创条件下以肿瘤为目标, 采用有选择、针对性较强、患者易于接受、反应小的局部或全身治疗, 最终达到有效控制肿瘤, 减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损伤为目的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目前, 肿瘤靶向治疗凭借其特异性与靶向性, 在肿瘤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攻方向。

癌症的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法简介肿瘤靶向治疗技术按治疗原理可分为生物性靶向治疗、化学性靶向治疗、物理性靶向治疗三大类。

借助于不断进步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人们对于肿瘤的认识已经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对于肿瘤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掌握已经不再停留到部位和器官形态学水平,而是结合形态和功能改变,并逐渐向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乃至基因组学分类诊断和治疗的方向纵深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数字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学与临床肿瘤学诊疗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从而诞生了许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即针对肿瘤在器官组织、分子水平的靶点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靶向性技术进行靶点治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损伤或几乎不损伤其他正常组织细胞。

如果把传统的化疗比喻成战场上的狂轰乱炸,那么靶向治疗就是在肿瘤治疗中靶点精确的激光制导。

癌症的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法分类1. 冷冻治疗A.氩氦超导手术治疗系统(cryocareTM targeted cryoablation therapy,又称氩氦刀)氩氦刀是一种适应证甚广的消融治疗技术,自1998年以来,美国已有100多家医院,中国有80余家单位装备了氩氦刀设备,它可对多种肿瘤施行精确冷冻切除,并且在肝癌、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肾肿瘤、乳腺癌等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肝癌的放射性核素治疗和介入治疗

肝癌的放射性核素治疗和介入治疗

肝癌的放射性核素治疗和介入治疗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且致死率较高的肿瘤之一。

传统的手术切除和化疗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来说,疗效有限且创伤较大。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放射性核素治疗和介入治疗成为了肝癌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肝癌的放射性核素治疗和介入治疗进行探讨。

一、放射性核素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是一种通过内部辐射疗法来杀死癌细胞的方法。

放射性核素治疗可分为内脏治疗和靶向治疗两类。

1. 内脏治疗内脏治疗主要是以放射性核素为药物,直接注射到患者的体内进行治疗。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肝癌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内脏治疗的一种常见方法是放射性碘-131治疗。

放射性碘-131被广泛用于甲状腺癌的治疗,但也可用于肝癌的内脏治疗。

放射性碘-131会通过血液循环被肝脏吸收,然后放射性碘-131的辐射能量可杀死肝癌细胞。

此外,放射性酷伯基基三磷酸盐(Samarium-153 ethylenediaminetetramethylene phosphonate)也是一种内脏治疗的选择。

被注射到体内后,放射性酷伯基基三磷酸盐会集中在肿瘤部位,释放出伽马辐射和β辐射破坏肝癌细胞。

该方法特别适用于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通过靶向放射性核素分子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来治疗肝癌。

其中一种常见的靶向治疗是放射性碘粒子治疗。

放射性碘粒子与碘-131具有一样的放射性特性,但粒子是微粒,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位于肝癌部位,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通过经皮血管介入途径,将治疗器械送入肝脏局部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相对于开放手术来说,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

介入治疗的一种常见方法是经导管化学栓塞(TACE)。

在TACE 中,通过导管将可以阻塞肝癌的血供、释放药物的微球注入肝动脉,以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达到压迫和杀死肝癌的效果。

此外,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栓塞(TAE)和射频消融等也是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

放射科新技术与应用前景展望

放射科新技术与应用前景展望

放射科新技术与应用前景展望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放射科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新的放射科技术不断涌现,为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本文将探讨放射科的新技术以及其在医学应用中的前景展望。

一、放射科新技术的发展1.1 磁共振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对人体进行成像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图像,对于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MRI 在分辨率、图像质量以及成像速度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MRI技术将在医学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2 介入放射学技术介入放射学技术是一种将诊断和治疗相结合的技术。

通过放射学的图像引导,医生可以在体内进行精准的操作,如介入血管造影、射频消融等。

这种技术可以进行微创治疗,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技术的发展,介入放射学技术将在肿瘤治疗、血管疾病治疗等方面展现出更大的潜力。

1.3 核医学技术核医学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技术。

通过核医学的图像学、生物学和医学三位一体的功能,可以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进行准确的诊断,并指导治疗。

核医学技术的发展在肿瘤标记和分子影像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二、放射科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展望2.1 提高诊断准确性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放射科技术在诊断准确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例如,MRI 技术在肿瘤检测和评估中的应用,使得医生可以更早地发现和识别肿瘤,提高了癌症的早期检测准确性。

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在治疗方面更加精准,减少了手术风险。

2.2 促进治疗效果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放射科在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核医学技术的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不仅可以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同样,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应用也让治疗更加精准化,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2.3 实现个体化医疗放射科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医学诊疗趋向于个体化。

介入放射学试地题目及问题解释

介入放射学试地题目及问题解释

介入放射学试题一、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1、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A、不锈钢圈B、明胶海绵C、微球D、血凝块E、球囊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A、48小时以内B、48小时~1个月C、1个月以上D、2个月以上E、3个月以上3、PTA的全称是()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B、腔内支架术C、经皮引流术D、血管内化疗术E、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4、无水乙醇特点是()A、价格昂贵B、不溶于水C、有抗原性D、固体E、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持久栓塞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C、诊断性和治疗性D、神经性E、非神经性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A、胃镜B、超声C、透视D、CTE、心电图7、介入治疗中,血管内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A、扩血管B、抗肿瘤C、缩血管,止血D、溶栓E、降低血液粘度8、属于血管介入的是()A、PTCD术B、脾动脉栓塞术C、经皮腰穿刺术D、经皮腰间盘切吸术E、冠脉搭桥术9、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 )A、明胶海绵颗粒B、碘油C、微粒D、无水酒精E、自身血凝块10、下列“灌注加压素治疗动脉出血”技术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超选择插管,微导管给药B、灌注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C、对结肠出血,比栓塞法更安全D、对骨盆外伤性出血疗效好E、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好11、动脉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假性动脉瘤B、暂时性动脉痉挛C、插管器械折断D、血管断裂E、皮下血肿12、属中期栓塞物的是( )A、自体血块B、明胶海绵C、可脱球囊D、螺圈E、聚乙烯醇13、不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A、血管内灌注药物治疗B、血管腔内成形术C、血管内导管栓塞术D、血管内血栓抽取术E、血管造影术14、动脉DSA血管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 )A、左腹股沟区股动脉B、右腹股沟区股动脉C、左肱动脉D、右肱动脉E、颈动脉15、下腔静脉滤器通常置于( )A、右肾上腺水平B、双肾静脉下方1~2cmC、左肾下极水平D、髂嵴水平E、左肾上腺水平16、颈内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诊断( )A、小脑病变B、颈髓病变C、大脑半球和鞍区病变D、脑干病变E、四脑室病变17、穿刺插管,局部出现血肿,最恰当的治疗措施为( )A、静脉内注射右旋糖酐B、静脉内注射盐酸罂粟碱C、局部热敷、静脉内注射肝素D、手术E、以上都不对18、短期栓塞物为 ( )A、明胶海绵B、自体血块C、硅酮D、无水酒精E、钠圈19、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常用的栓塞剂为()A、40%碘化油B、医用胶(NBCA)C、弹簧圈D、球囊E、明胶海绵20、男性患者,57岁,右下肺胸膜下有一2×3cm大小肿块,选择活检方法最佳的是()A、纤支镜下活检B、经气管内活检C、纤支镜冲刷活检D、经皮肺穿活检E、经气管穿刺活检21、男性患者,17岁,突然昏迷、失语,脑血管造影示右顶叶有一鹅蛋大小动静脉畸形。

放射技术 , 为疾病治疗“精确定位”

放射技术 , 为疾病治疗“精确定位”

便可以达到照射剂量要求,且照射的精确度极高,不会对健康人体组织产生影响,并发症 发生率低,可用于脊髓、脑干附近的病灶治疗,也可用于 6cm 以下肿瘤的治疗,但该技术极 易引发溃疡或穿孔等问题,因此不适合治疗消化道肿瘤 [2]。
2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在计算机控制和计算机优化的基础上结 合多叶准直器实施的放疗,通过对射野内的强度的调整使剂量的分布得到改善。在实际 应用过程中需要将治疗的靶区划分为不同的小照射野,并依据划分的结果进行治疗方案 的设计,结合患者对治疗剂量的具体需求确定照射治疗的强度,实现靶区内剂量的均匀分 布,也可使靶区实际形状与高剂量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保持一致,使肿瘤靶区能够接受 到更大剂量的照射,并降低正常组织接受照射的剂量,实现小野的追加剂量及独立病灶的 照射,该方法应用于转移病灶及头部肿瘤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治疗中可将 CT 扫描的具 体厚度设置为 3mm,每星期进行 5 次作用的治疗。为避免心脏搏动、呼吸等对治疗精确性 的影响,可适当将靶区范围扩大。
综上所述,放射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为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利用放射技术可对病灶进行准确检查和定位,帮助医护人员判断疾病类型,制定适宜的治 疗方案,避免治疗过程对健康组织的损伤,全面提高预后效果,对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提 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3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属于精确度较高的放射治疗技术,利用 CT 进行 3mm 的扫描,通过 X 线放射源可实现对重要球杆和靶区的三维化重建,并可实现多 个非共面及共面的照射,可在保护人体正常组织不受损伤的基础上提高靶区的治疗剂量, 对颅内病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该疗法主要缺陷为照射剂量的分布不均心脏搏动和呼吸 会对治疗产生影响,极易导致正常人体组织受损 [3]。

生物医药中的靶向治疗技术

生物医药中的靶向治疗技术

生物医药中的靶向治疗技术生物医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领域,而靶向治疗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癌症、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靶向治疗技术能够精准地识别疾病细胞,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一、靶向治疗的基本概念靶向治疗技术是一种利用特异性分子识别疾病细胞的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靶向分子主要分为抗体和小分子(包括激酶抑制剂、抗代谢药物等),抗体可通过针对蛋白质或肽等分子来实现治疗,而小分子则可以通过特异作用于细胞的信号、代谢或生长等过程来发挥作用。

二、靶向治疗技术的应用1.癌症治疗靶向治疗在癌症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除传统的化疗、放疗和手术外,靶向药物可以直接识别并靶向攻击癌细胞,从而实现精准治疗的目的。

例如,在乳腺癌治疗中使用的“赫赛汀”(Herceptin)便是一种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抗体药物,它能够识别HER2受体,并通过干扰其信号传递来达到治疗效果。

2.肿瘤治疗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利用抗CD3-IL-2双特异性抗体可以针对性地激活效应T细胞,从而实现肿瘤细胞的杀灭。

3.风湿性关节炎治疗靶向治疗在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主要针对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分子进行治疗,例如利用“雷米考尼”(Remicade)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介质在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三、靶向治疗的优点1.精准靶向治疗能够针对特定的分子或细胞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精准治疗效果。

2.减少副作用靶向治疗可以准确地识别目标分子或细胞,并对其进行治疗,因此可以避免对健康细胞的损伤,减少副作用。

3.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减少了副作用的出现,靶向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四、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靶向治疗技术不断优化和发展,未来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

使用组学技术等手段,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针对性,同时也有望从更深入的层面揭示疾病的内部机制,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更为重要的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放射技术在生物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鑫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07期
【摘要】介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为一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契机。

随着新世纪生物治疗时代的来临,也为介入医学展示了更为宽阔的用武之地。

有高度靶向性的介入技术与靶向输送的生物技术的良好结合,具有创伤小、效率高、治疗效果强、系统不良反应相对小的优势。

目前各种生物治疗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应该抓住机遇,拓宽介入放射学的领域。

【关键词】生物靶向治疗;介入技术;机遇
利用血管介入技术,对肿瘤、血管疾病等进行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从一定的高度上说,介入技术改变传统的治疗模式,它的出现,为一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契机。

而随着新世纪生物治疗时代的来临,也为介入医学展示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现阶段的生物治疗主要包括基因治疗、生物因子治疗、细胞移植治疗等。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基因治疗已从理论概念和动物实验阶段逐渐进入了临床应用阶段,成为现代医学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1]。

基因导入是体内基因治疗的关键一环。

在探索高效及靶向性转导载体的同时,介入技术,如经皮穿刺、经导管血管内注射技术或肿瘤局部注射,可以用相对简便易行的操作,以微创效果将治疗基因定向施放,使基因转染最大程度地达到靶器官组织细胞,最大限度地减少载体随血流流入远端部位,以减轻系统性不良反应,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多种生物大分子,包括各种细胞因子、肿瘤抗体或疫苗、重组蛋白等生物免疫药物制剂,可以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血管性疾病(缺血或损伤)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及血管再生,也逐渐从起初的全身给药发展成为全身和局部多种途径给药,通过介入技术,达到更好的疗效。

细胞移植治疗,由于干细胞理论与技术日趋成熟而受到空前的关注[2]。

而细胞移植主要是建立在局部输注技术上。

外科进行细胞移植虽然可以准确投放,但创伤大,重复性差,不可控因素多。

介入技术可以通过局部注入或血管内导入,弥补外科手术的缺陷,同样进行准确投放,将细胞输注到靶器官组织,达到治疗效果。

尤其在难以外科手术的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介入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并取得一些令人振奋的结果。

另外,放射性核素药物治疗甲状腺疾病以及转移性肿瘤等,传统上也以全身给药为主。

但对某些实体肿瘤及血管再狭窄等疾病,现今有研究采用放射性粒子局部肿瘤注射,或将粒子嵌
于支架等载体之上局部治疗,也取得良好的疗效。

还有一些靶向性材料的研究,包括磁性靶向
聚合物、抗原一抗体偶联物等,都需要介入技术配合给药以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应当指出,上述列举的几种介入治疗的发展方向尚处于研究阶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疾病形成机制与不同疾病的特性、治疗原理、载体的选择等。

然而,介入手段以其创伤小,输送定位准确、局部治疗效果强,系统不良反应相对小,已展示了其巨大的优势和潜力。

相信在本世纪,在个性化医疗手段的时代,介入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技术角度而言,近年来出现的大量介入新器材使得介入技术炉火纯清,真正做到了“无孔不入,无所不为”,这些精美的器材和日臻完善的介入技术推动了介入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临床学科参与介入工作,极大地促进了介入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回顾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程,笔者从中可以获得重要启迪的是:笔者必须紧密地与临床及基础医学发展相结合,从中汲取先进知识,拓宽介入领域并奠定介入的学科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使介入诊疗技术符合现代科学发
展观,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各种生物治疗技术正在蓬勃发展,给介入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用武之地,具有高度靶向性的介入技术与需要靶向输送的生物技术具有良好的结合点[3]。

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分子影像技术则是介入医师的另一重要利器,以分子或细胞为靶目标的生物治疗都需要分子影像技术对其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具有娴熟影像知识的介入医师对切入分子影像技术具有天然的优势[4]。

应该呼吁:介入医师必须将包括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各种生物治疗技术作为自己
理所当然的领域,责无旁贷地开展这些领域的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根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干细胞治疗,心肌缺血的干细胞治疗,内皮祖细胞移植预防动脉损失狭窄,胰岛细胞的标记示踪,经导管经肿瘤供血动脉p53基因等研究,这些研究包括分子影像学研究,细胞移植研究的基础理论,基因治疗的相关基础,同时,还有临床应用报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了我国在这些研究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进展,相信这些研究必将进一步拓
宽介入技术的应用领域,对推动介入放射学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玉清.介入放射学.回顾、展望、对策.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
[2]梅雀林,李彦豪.介入放射学的.生、发展和未来.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
[3]杨建勇.介入放射学:技术还是科学.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
[4]程英升,李明华.现代介入放射学发展和展望.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