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2017.1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
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
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2017.2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齐白石授徒..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李苦禅谨记老师的这句话,因此他学的是老师独到的艺术匠心,而不是简单地描摩..老师的艺术样式。
在绘画(题材/体裁)上,齐白石一生“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万虫”“百鸟”寄托了齐白石对自然生活的思念。
而李苦禅则有意避开老师常画的风物,更强调对象的象征意义,(赋予/付与)对象某些人格内涵。
如综合了鹰、鹫等多种猛禽特点的“雄鹰”形象,是阳刚的化身;风中伫立..的劲竹..是刚正不阿的人格写照;①“雪侮霜欺芳益烈”的白梅则表现了竖贞不屈的品格……②在艺术修养方面,齐白石是诗、书、画、印四全,自谓“印第一,诗第二,书第三,画第四”;李苦禅未着意..印学,诗不及齐,书法过之,较之老师又增武术戏曲之功。
李苦禅认为:“齐老师治印是以金石艺术融入大写意,我把要这功夫尽用在读碑贴..上——③体会它的金石味..和欣赏铜器图文和砖石刻画的拓片道,融进自己的书画里,习得齐派治印的真精神。
”此外,李苦禅对《易经》很感兴趣,他在绘画中追求一种“禅境”,齐白石赞扬他“能将有法为无法”。
齐白石爱画暮鸦归林,从鸟的朝飞暮还中(领悟/领略)人生的真谛:李苦禅每临自然生机景象,往往喃喃念叨..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A.授徒伫(chù)立B.描摩劲(jìng)竹C.念叨着(zhuó)意D.碑贴拓(tà)片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题材付与领悟B.体裁付与领略C.题材赋予领悟D.体裁赋予领略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 B.② C.③ D.④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那一个个浸润了孝文化的照母山庄、孝母泉、慈孝阁、节孝牌坊里的各种楹联、篆刻,其内容无不和孝文化息息相关....。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驯.服(xùn)羡.慕(xiàn)遨.游(áo)B.方枘.(nà)憧.憬(chōng)翱.翔(áo)蛊.惑(gǔ)C.溘.死(kè)芰.荷(jì)梦魇.(yǎn)浩瀚.(hàn)D.凛.然(lǐn)岌.岌(jí)罹.难(lí)嵯.峨(cuó)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寥廓胸臆掺和橘子州头B.侘傺遏制翱游峥嵘岁月C.憔悴瞑目温驯绿树成茵D.绮丽遒劲观摩劳燕分飞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该死,所以到这儿来。
年轻人,不要激怒一个不顾死活的人,快快离开我走吧;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该胆寒了。
年轻人,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犯一次罪。
A.的确才却又B.的确就却再C.果然才也再D.果然就也又4.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此一时...嘛。
...,彼一时B.在那年月,他们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却很少来往,更不敢有深的接触,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C.虽说他是文化人,可他对茶的了解的确令人不敢恭维,在他眼里茶只是下里巴人....用以解渴的东西。
D.他见老首长工作十分繁忙,生活条件也很差,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忙到街上买了一些补品送来。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阶段性测试题第Ⅰ卷(共36分)—、(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苏东坡得以吃上新鲜荔枝,是在其晚年被贬谪到当时的烟瘴.之地惠州的时候。
在那里,他为荔枝的甘醇所征服,写下了那首脍灸人口的《惠州一绝》。
有了荔枝可以大块朵颐,东坡居士竟然顾不得岭南的酷热难耐,也不理会贬谪的颠沛落泊.,心甘情愿待在广东不走了。
但他痛感于百姓疾苦,曾就上贡荔枝写诗说“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痛①”,甲苍天不要有荔枝这种佳果以免让百姓怨声载.道。
我国幅员广阔,川、粤、闽、桂等省都盛产荔枝。
各省乙,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有荔枝品种。
如今每年六月,荔枝飘香。
一串串果实红彤彤、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惹人喜爱。
摘下一颗,剥开龟.裂的外壳,露出晶莹剔.透的果肉,令人垂涎欲滴。
除了给人以味觉享受,成熟的荔枝点缀在翠绿的枝叶之间,格外诱人。
绿叶云舒,朱食星映,说的是初熟之际,稀疏点缀的微妙;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丽天,说的是全树果实累累..的胜景。
“香连翠叶真堪画,□□□□□□□”,荔枝丙以其味美,丁以其可爱的外貌赢得人们的青睐。
[注]①疮疳:疮疡,伤痕,引申为祸害。
1.文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烟瘴.(zhàng) 贬谪大块朵颐B.剔.(tì)透幅员怨声载.(zài)道C.龟.(jūn)裂胜景脍灸人口D.落泊.(bó) 垂涎果实累.(léi)累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诗句,恰当的一项是()A.玉雪肌肤罩绛纱B.露浓冰厚更芳馨C.红透青笼实可怜D.可怜生处是天涯3.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祈求因利乘便不是而是B.祈求因地制宜不仅更C.乞求因势利导不是而是D.乞求因时制宜不仅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本来还不错,让你改来改去,反而改的不三不四了。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题练习不分版本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题练习不分版本诗歌题1.(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
(8分)月圆⑴【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⑵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⑵这里指光荣更加柔美。
⑶未缺:指月圆。
⑷列宿:众星。
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答: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答:2.(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⑷题。
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⑴以下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⑵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5分)①以下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题解题要点素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解题要点素材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对古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
《考纲》对此提出两项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两项要求所涵盖的考查点既明确具体,又宽泛丰富。
为便于把握答题要领,考生有必要在占有丰富的古诗文知识的基础上,精心编织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进而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下面以纲要的形式概述答题解题要点。
1. 明确考纲要求,把握考查重点。
考纲提出的考查重点:形象,语言,思想内容,表达技巧。
2. 认清诗作体裁,了解格律知识。
体裁:诗、词、曲,古体诗、近体诗,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格律知识:词牌、曲牌,对仗、押韵、平仄等。
3. 关注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经历。
了解诗作产生于怎样的自然背景与社会背景,关注作者的身世经历、事业成就、兴趣爱好、志向抱负、境遇情态、心路历程等。
关注命题者提供的注释。
4. 反复诵读诗作,把握内容要点。
诗作写于何时何地,写了何人何事、何景何物,抒写了何情何理,用了何种手法等。
6. 分析风格流派,体味感情基调。
风格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婉约派,豪放派。
感情基调:恬淡闲适,悠然自得,旷达超脱,欢畅喜悦;清新飘逸,淡雅高远,激越高昂,达观豪迈;悲壮苍凉,沉郁孤愤,惆怅哀怨,缠绵婉转,烦闷忧伤,孤独寂寞,感时伤怀;羁旅怀乡,思亲怀远,生离死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谪贬孤愤,愤世嫉俗;忧国忧民,建功报国,自强不息。
7. 明确表达方式,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叙议结合,夹叙夹议。
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移情于景(物),托物言志,叙事抒情,以景衬情,用典化用等。
描写手法:白描勾勒,工笔细描,烘托渲染,细节刻画,正侧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乐景衬情,引领铺垫等。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阶段性测试题语文试题2017。
11。
20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②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
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
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
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
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③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
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鉴赏诗歌的形象》练习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鉴赏诗歌的形象》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第2节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鉴赏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2.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
沙鸥相对不惊飞。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矾。
(1)这首词的上片有两个字用得极为生动,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答:(2)有人说“久忘机”是这首词的关键,你是否同意?结合词的内容说明理由。
答:第3节曲径通幽,别有洞天——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诗的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答:(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构思上有何特点?答: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1)以上两首诗都是写雨景,说说这两首诗写的雨景有什么不同。
答:(2)《城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第4节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阅读下面这首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山东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高考真题复习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
夜宿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怪生:怪不得。
②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
《夜》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 《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感到奇怪。
《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 《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 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
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1)B(2)《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收篙停棹”,“无雨都张伞”,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
《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童扑蝶图。
“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无处寻”写出了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引发人想象。
两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解析】【分析】(1)B项分析不当。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语都张伞”;“树头花落未成阴”,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
由此可知,《夜》诗描写的是暮春农村的景色。
选项说“初春时节”是错误的。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最新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5 Word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5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望行人王建自从江树秋,日日望江楼.梦见离珠浦,书来在桂州。
不同鱼比目,终恨水分流。
久不开明镜,多应是白头。
注:①珠浦:即合浦,地名,在广西南部。
②鱼比目:比目鱼。
双眼在一侧,常喻形影不离的夫妻。
诗中的“行人”处于怎样的生活状态?作者是如何表现的?2.阅读下面一诗宋词,回答问题。
燕山九日作①【宋】范成大万里汉家使,双节②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济黄流。
廖落桑榆④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
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
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
袖里天书⑤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
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
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农历九月九日出使期间。
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
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
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⑤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3。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太原寒甚①【明】于谦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②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注】①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
②底用:何用.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
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明诗,回答问题。
对客归子慕①默然对客坐,竟坐无一语。
亦欲通殷勤,寻思了无取。
好言不关情,谅非君所与②。
坦怀两相忘,何害我与汝。
【注:】①归子慕,万历十九年举人,再试礼部不第,打消为官念头,隐居江村,以诗为乐。
②与:赞赏。
(1)诗中写主客相对,诗人一言不发,内心却经历了微妙的心绪变化。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人心绪的变化过程。
(2)后人评价归子慕“其诗学陶(渊明)而得其神髓”,请从诗歌语言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望行人
王建
自从江树秋,日日望江楼。
梦见离珠浦,书来在桂州。
不同鱼比目,终恨水分流。
久不开明镜,多应是白头。
注:①珠浦:即合浦,地名,在广西南部。
②鱼比目:比目鱼。
双眼在一侧,常喻形影不离的夫妻。
诗中的“行人”处于怎样的生活状态?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2.阅读下面一诗宋词,回答问题。
燕山九日作①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②照清秋。
旧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济黄流。
廖落桑榆④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
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
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
袖里天书⑤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
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
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农历九月九日出使期间。
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
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
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
⑤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太原寒甚①
【明】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②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
②底用:何用。
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
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明诗,回答问题。
对客
归子慕①
默然对客坐,竟坐无一语。
亦欲通殷勤,寻思了无取。
好言不关情,谅非君所与②。
坦怀两相忘,何害我与汝。
【注:】①归子慕,万历十九年举人,再试礼部不第,打消为官念头,隐居江村,以诗为乐。
②与:赞赏。
(1)诗中写主客相对,诗人一言不发,内心却经历了微妙的心绪变化。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人心绪的变化过程。
(2)后人评价归子慕“其诗学陶(渊明)而得其神髓”,请从诗歌语言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5.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游栖霞寺
李建勋
养花天气近平分①,瘦马来敲白下②门。
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
琅琊③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
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
【注】①平分:春分节气。
②白下:南京的别称。
③琅琊:六朝时南京设琅琊郡。
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
周朴
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
(1)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小题。
晚泊长台驿
张咏①
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②劝谏慵。
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③。
【注】①张咏数次犯颜直谏太宗、真宗皇帝,由京官贬为地方官,此诗作于旅途中。
史载其“所至以政绩闻”。
②《南史·谢弘微传》记载,谢蒲每以心直口快得罪于权贵,其兄送别时指着他的嘴说:“此中唯宜饮酒。
”③《北山移文》记载南朝周颙始借归隐以沽名钓誉,终因羡慕富贵而出仕。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2)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①,被翻经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②回去也,千万遍阳光,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①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②者:通“这”
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愁情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答案
1.诗中的“行人”在四处漂泊。
颔联写妻子梦见丈夫离开珠浦,却收到从桂州写来的书信,连梦都追不上丈夫的行踪,以此表现出“行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2.羁旅孤寂之感;岁月流逝之叹;佳节出使引发的国家乡情;途经北宋旧地引发的故国之叹;决心不辱使命为国献身死而无憾的慷慨豪迈。
3.第一首写诗人彻夜不眠,抒发了浓郁的羁旅之愁和思念之苦,但是囿于狭隘的个人命运和情感。
第二首写诗人视“寒甚”为“轻寒”,表现了不畏严寒困苦的乐观态度;同时,能推己及人,借春风即将到来宽慰漂泊天涯之人不必忧愁,体现了兼济世人的情怀,其人生境界明显高于第一首。
4.(1)静坐默然(无语)——想热情交流(心动欲语)——心灵相通(揣想心意)——坦然相忘(坦然无语)
(2)该诗语言平淡质朴(清新自然、浅近平易)。
运用“静坐”“心动”“相忘”等不饰雕琢的语言,表达出诗人那份率真、淡泊的心境(塑造了清净、淡泊、率真的形象)。
5.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冷落萧条的春景图。
天还未亮,月色朦胧,春意未显,篱舍旧村稀疏。
描绘了满目萧疏的景象,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为尾联抒发感慨作铺垫。
6.(1)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蝴蝶多情、流莺解语,作者把蝴蝶人格化,写出了蝴蝶绕花飞舞,流莺叫声宛转,表达了诗人对北园景物的喜爱。
(2)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喜爱和对友人韩侍郎的思念。
诗人春日游园,面对艳丽的春色,见蝶舞,听莺鸣,暖风氤氲,表达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7. (1)本诗塑造了一个表面上在驿站中饮酒自得,不问世事,实则因劝谏碰壁后愤激不平、以酒浇愁,但仍心念君王、天下,绝不归隐以沽名钓誉的诗人形象。
注:意思对即可。
(2)一是借事抒怀。
作者借简单叙述乘船出行、住宿驿站的生活琐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为仕的见解,并流露出内心深处做官、忠君、为民的情怀。
二是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达到“情态毕现”。
三是用典。
“满引浓醪”暗用谢蒲之典,表达自己的愤激与无可奈何;结合反用周颙典,表明作者恋位不辞是拳拳为国之心,而不是贪图荣华富贵。
注:答出任意两点得满分。
8.①直抒胸臆。
开头一句采用叠字以加重语气,极写词人留人不住的失望之情,“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②用典。
用“武陵人”和“秦楼”的典故,既写出了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出了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
富而又深刻。
③移情于景(拟人)。
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
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