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界含水层研究
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水法中的发展
Ge ne r a l No. 13 1
NO V., 201 3
国际合 作 原 则在 国 际水 法 中 的发展
白明华
( 对 外经 济 贸易大 学 法 学院 , 北京 1 0 0 0 2 9 )
摘 要 : 国 际 合 作 原则 是 国 际法 及 其 分 支 国 际水 法 的 基 本 原 则 。 目前 国 际 合 作 原 则 在 国 际 水 法 中 取 得 了 较 大 的 发 展 。 国际 水 资 源 合 作 的拓 展 体 现 在 合 作 客 体 范 围扩 大 、 合作领 域广泛 、 合作机 制多样化 、 合 作 的 区 域 性 特 征 明 显 几 方 面 。 随 着 一 体 化 管 理 的推 进 , 跨 界 水 的 国 际 合作 仍有 改善 的空 间 和 可观 的发 展 前 景 。
治、 环境 、 文化 、 贸易等 多个领 域①, 被 各 国反 复 实 践 。在 国 际合作 原 则 实现 理论 和实 践 双重 扩 展 的过程 中 ,
国际法 分支 的 国际水法 , 对 国际合 作原则 也起 到 了贯彻 和发展 作用 。
一
、
跨 界 水 领 域 的 国际合 作 概 况
淡 水是 除空 气外影 响人类 安 全和福 祉 的最基本 的生 存要 素 之一 , 因其稀 缺性 和易 受破 坏 性 被称 为 蓝 金
示, 国家采 用极 端 水 战争 方式 解决 水 资源 纠纷 的可 能性很 小 。1 9 4 8年 到 1 9 9 9年 问 因跨 界 水 资源 产生 的 纠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1 —1 7
作者简介 : 白明 华 ( 1 9 7 9 一) , 女, 河北保定人 , 对 外 经 济 贸 易 大 学博 士研 究 生 , 主要 研究 方 向 为 国 际法 学 。 基金项 目 : 本 文 系 对 外 经 济 贸 易 大 学 研究 生科 研 创 新 基 金 资 助 《 国 际 河 流 利 用 的 国 际 合 作 原 则 与实 践 》 ( 项 目编 号 : 2 0 1 3 2 8 ) 之 阶段 性 研 究 成 果 。边 永 民教 授 曾对 本 文 提 出批 评 指 导 意 见 , 特此致谢 。 ① 例 如 国 际法 中 的 引渡 制 度 就 是 国际 合 作 的产 物 , 且 必 须 金 会 预 测 , 2 0 5 0年 全球 人 口有 望超 过 1 0 0 亿 。S e e UN F P A: s t a t e o f wo r l d p o p u l a t i o n 2 0 1 1 , a v a i l a b l e a t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课题公告 Sinoss.doc
冷传莉
贵州大学教授
157.
海洋环境污染典型案例分析与国际求偿机制研究
邓海峰
清华大学副教授
158.
生态整体主义视野下的自然资源权体系及实施机制研究
刘卫先
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博士
159.
境外追赃中的资产分享机制构建研究
邢爱芬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160.
国际条约解释方法及案例研究
陈心歌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
137.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效果实证研究
杨迎泽
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
138.
量刑建议规范化实证研究
曹新民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副检察长
139.
我国应对“普遍管辖之诉”的刑事法学研究
高秀东
外交学院教授
140.
刑事审前程序分流研究
叶肖华
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
141.
轻微刑事犯罪社区司法解决模式研究
114.
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孔令学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助理调研员、博士
115.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法律制度研究
李红润
郑州轻工业学院讲师
116.
公司治理的民族文化基因研究
孙光焰
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
117.
我国参与型土地征收制度构建研究
熊晖
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118.
农村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联动改革法律机制研究
武汉大学教授
24.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与法治研究
许玉镇
吉林大学教授
25.
WTO/DS363裁决研究
吕晓杰
清华大学副教授
水资源管理与跨界河流合作策略
水资源管理与跨界河流合作策略在当今世界,水资源的稀缺与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挑战。
跨界河流的管理问题尤为突出,因为多个国家或地区共享同一条河流,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管理成为迫切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管理与跨界河流合作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挑战与背景1.1 水资源的稀缺与分布不均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另一些地区则富有水资源。
这使得跨界河流的管理变得更为复杂,因为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水资源分配上可能存在利益冲突。
1.2 水污染与生态破坏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导致水污染程度加剧,不仅影响人类健康,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跨界河流的水污染问题更大程度地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解决,没有单一国家能够独自解决。
二、跨界河流合作的重要性2.1 水资源的共享与互相依赖跨界河流涉及到多个国家或地区,各方共享同一条河流所提供的水资源。
因此,跨界河流合作成为各方之间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
2.2 维护区域和平与稳定跨界河流合作不仅仅是水资源管理的问题,也涉及到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通过有效的合作解决水资源问题,有助于减少潜在的冲突和紧张局势。
三、跨界河流合作的策略3.1 制定合作协议与机制各国或地区应当建立合作协议和机制,明确各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
通过合作协议,可以确保各方在水资源管理上达成共识,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3.2 共享信息和数据信息共享对于跨界河流管理至关重要。
各国或地区应当建立共享信息和数据的机制,包括水文数据、流域管理经验等。
只有通过共享信息,各方才能全面了解河流的状况,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3 联合治理和投资跨界河流管理需要各国或地区共同参与,通过联合治理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和共赢的效果。
同时,跨界河流管理也需要资金支持,各方可以共同投资,提高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能力。
3.4 生态保护和恢复跨界河流存在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对于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各国或地区应当联合起来,加大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力度,以确保河流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层系适应性分析和含水上升规律探究
层系适应性分析和含水上升规律探究【摘要】层序适应性分析和含水上升规律是油藏工程论证的重要方面,能够为油气田油藏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从层序适应性分析的理论出发,划分层序界限和有效厚度。
并且提出了含水上升的规律,为油气的开采指明方向。
【关键词】开采层系适应性含水性1 层系适应性分析层序合理的开发,可以减少层间的干扰,提高注采效益,充分发挥油层的生产能力,这是油藏开采的重要方面。
层序的划分是油田井网部署的重要基础,油井的布置和水井的规划部署都是依靠层序的划分。
认识到层序的重要性,是油田合理开发的关键,可以有效的实施采油工艺,改善层间、平面动用状况。
在油田开发困难,产水率较高的时候,通过合理的层序预测,可以有效的提高开发效益,满足油田实际生产需求。
1.1 油藏层系划分原则(1)开发的目的层要有一定的储量,有一定的开采价值,能够保持一定的采油速度,能够稳产较长时间。
(2)油藏油层的地质条件相似。
沉积储层物性相近、层间非均质程度相近,避免层间、平面、层内矛盾过大。
(3)各个层序间有较好的地质隔层,注水时层序能够严格区分,砂体在层序间的连贯性较差,确保层序在注水开发不发生窜层和干扰。
(4)层系内部的流体性质相近、压力系统相近,便于层序内油气开发。
(5)层系内部油层埋藏深度差别不大,含油井段相近。
1.2 层系划分界限研究油田层序的划分和组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划分层序界限,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要考虑油田的经济状况,这个方面在低渗油藏的边际确定很重要。
在层序划分技术上,一般把沉积物性相似、渗透率差异不大和沉积环境相似的划分在一个层序,这样就要求层序认识清楚细致。
但是在油田的开采上,不容许层序划分太细,这样因为单个层序开采造成工作量较大,单井的注采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大,收益较小。
1.3 层系有效厚度界限一套开发层系要有足够的有效厚度才能保证单井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油层有效厚度下限就是在油田开发年限内总产出等于总投入所必须的油层最小有效厚度,其计算公式为:f—井网密度,口/km2;O—原油操作费,元/吨;α—原油商品率;δ—单储系数,104t/km2·m;Rc—评价期内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小数。
研究生专业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研究生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地下水是指地壳下方自然形成的、存储在岩石裂隙、土壤孔隙或含水层中的水。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流动以及与地下水工程的关系。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地下水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内容涉及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水文学、水资源、环境地球化学、地下水动力学等学科领域。
通过对地下水的分布、流动规律的研究,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地下水工程是将地下水科学的理论研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主要包括水井工程、地下水调查与评价、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地下水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内容。
地下水工程在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过度开采的威胁。
因此,加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研究生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相关信息和展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小节的内容。
首先,我们将介绍地下水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地下水的定义、特征以及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其次,我们将探讨地下水工程的应用领域,详细介绍地下水在城市供水、环境保护、灌溉和地质工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将分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趋势,包括国内外地下水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主要总结本文的核心观点。
首先,强调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并指出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其次,探讨研究生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意义,包括提高国家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利用能力,推动地下水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跨界含水层管理现状及启示
地 图 显 示 . 球 共 有 跨 界 含 水 层 或 含 全 水 层 系 统 3 8个 ( ) 地 图 上 标 注 为 1 处 ( 2 9个 ) 7 。
水 资 源利用 和保 护奠 定 了基 础 。
18 9 6年 国 际 法 协 会 通 过 的 《 于 关
界 含 水 层 或 含 水 层 系 统 时 , 采 取 适 应
2 点 . 特
( ) 界 含 水 层 没 有 国 界 1跨 跨 界 含 水 层 跨 越 国 家 间 边 境 界
线 , 此 。 一 国 与 国 际 河 流 或 含 水 因 某 层 有 关 联 的 行 动 , 能 对 另 一 国 水 资 可 源 的质 量 或 数 量 造 成 影 响 。
收 稿 日期 : 0 1 0 — 6 2 1— 8 2 作 者 简 介 : 华 平 。 授 级高 级 工 程 师 , 要从 事 水 资 源 可持 续 利 用 研 究 。 钟 教 主
一 6 4
国外 水 利
2 1 .9 中 国水 利 0 11
得 到 公 平 合 理 利 用 和 适 当 保 护 , 水 含 层 同 应 建 立 联 合 合 作 机 制 , 期 交 流 定
联 合 国教 科 文组 织 于 2 0 0 8年 l 0
月 推 出 了 第 一 份 世 界 跨 界 含 水 层 地
图 。 细 地 显 示 了 全 世 界 跨 界 含 水 层 详
的 分 布 . 共 列 出 了 2 3处 跨 界 含 水 7
渐 加 深 。 相 继 通 过 了 《 下 水 管 理 宪 地 章 》 《 于 保 护 地 下 水 免 受 某 些 危 和 关
中 图 分 类 号 :V2 3 T 1. 6
11含水层组特征及其富水性
从图中可见,1998 年以前本区地下水多年处于 动态平衡状态。自 1999 年以来,连遇连续干旱年份,
图 1 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 Fig.1 Water bearing zoning map
使本地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区域地下水位年内动 态变化规律为:3—6 月份由于降水量少和农业开采 量的加大,地下水位降速加大;6 月进入丰水期, 地下水位降幅变缓;10 月至翌年 2 月为地下水位相 对稳定期。
图 3 2012 年 12 月实测水位与模拟水位拟合图 Fig.3 Fitting of measured water level and simulated water level in December, 2012
牤牛河及其附近砂石坑的入渗能力合计约 1.7m3/s; 60 眼回灌井入渗能力约 4.17m3/s。通过计算,按每 年回补 3 个季度(3—11 月),规划入渗场内年入渗
3 3 3 3
2 地下水数值模型
2.1 总体概况
结合“北京市地下水库前期勘查项目”阶段性 成果(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2014),建模面积 560km2,涵盖潮白河地下水库库区(355km2)。采 用地下水模型软件 Feflow 对各层进行有限元离散, 在河流、开采井、观测井等重要位置使用网格加密 技术,共剖分三角单元 144305 个,节点 84896 个。 根据资料掌握程度,模型模拟期选择 2008 年 1 月— 2012 年 12 月;并利用 2009 年至 2012 年的地下水 源汇项资料和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 参数识别和验证。
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1 含水层组特征及其富水性
研究区第四系含水层从北往南颗粒由粗变细, 含水层由单层变多层。地下水在小罗山以北属潜水 区,牛栏山以南为承压水区,两者之间为潜水—承 压水变化过渡区。小罗山以北、密云康各庄一带广 泛分布着单一厚层砂砾卵石含水层,厚度 40~80m。 小罗山向南至牛栏山,含水层一般为二至三层砂砾 卵石,累计厚度 20~50m;牛栏山以南顺义地区含水 层以多层结构为主,岩性主要为粗中砂、细砂,累 计厚度约 40m。 依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其水动力与水质特征, 结合本区的水文地质要素及开采利用条件,可将第 四系松散岩类细分为:第一含水层,相当于全新统 (Q4),40 m 左右(主要农业开采层);第二含水层, 相当于上更新统(Q3),从 40~100 m(主要水源地 和自备井开采) ;第三含水层,相当于中更统(Q2), 主要是 100 m 以下(包括 Q3、Q2 和 Q1)。 平面上研究区含水层岩性、富水性可划分为 4 个主区和 5 个亚区,见图 1。区内含水层结构简单, 大部分区域水位下降 3m 单井出水量大于 5000m3/d。
地质地层含水性分析
地质地层含水性分析一、第四系(Q4)地层为地表岩石风化后或溪流冲积形成的坡积、残积及冲积碎石、砂土、亚砂土等组成,主要分布于河流、山间冲沟两侧及地势低洼处。
本地层一般厚度15m 左右。
该地层结构疏松,属含水层。
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地层为紫红色、灰绿色、浅黄色砂质页岩、页岩与薄层细粒砂岩互层组成。
本段地层一般厚度不详。
该地层节理、裂隙不发育,结构致密,隔水性好。
三、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地层为紫红色、灰绿色、浅黄色砂质页岩、页岩与薄层细粒砂岩互层组成。
本段地层一般厚度不详。
该地层节理、裂隙不发育,结构致密,隔水性好。
四、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地层上部(大安寨段—J1-2Z 3)为灰色介壳灰岩、泥质灰岩、灰岩及结晶灰岩夹数层灰黄色钙质泥岩;中部(马鞍山段—J1-2Z 2)为深灰色泥岩夹粉砂岩;下部(东岳庙段—J1-2Z 1)为深灰色介壳灰岩,钙质泥岩及钙质粉砂岩。
本段地层一般厚度约190m。
该地层上部裂隙发育,结构较致密,为含水层;中部和下部岩层节理、裂隙不发育,结构致密,为隔水层。
五、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h)地层上部以灰绿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砂岩及粉砂岩;中部为灰色、灰绿色泥岩和粉砂岩,夹细粒砂岩;下部有一层细~中粒石英砂岩。
本组地层一般厚度约180m左右。
该地层节理、裂隙不发育,结构致密,上、中部为隔水层,下部富水性较弱。
六、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七段(T3xj7)地层为含煤地层,一般分为三个亚段:1、须家河组第七段第三亚段(T3xj7-3)地层由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和煤线或煤层组成。
本亚段一般厚度20 m(左右)。
该段岩层节理、裂隙不发育,结构致密,能起隔水作用。
2、须家河组第七段第二亚段(T3xj7-2)砂岩含水层由中粒砂岩(含较多黑色矿物)组成,俗称“芝麻砂岩”。
本亚段一般厚度15 m(左右)。
该段岩层节理、裂隙不发育,结构较致密,因岩层薄,富水性较弱。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课题公告
年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课题公告————————————————————————————————作者:————————————————————————————————日期:22011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共189项)课题类别立项题目主持人单位及职称重大课题5项苏州大学教授1.科学发展的法治化机制研究胡玉鸿北京大学教授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甘培忠3.社会管理的法治化研究贾宇西北政法大学教授4.法律实施的保障机制研究李瑜青华东理工大学教授5.轻刑化刑事政策的司法适用问题研究张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重点课题16项6.资源开发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法制保障研究(并列)刘国涛山东师范大学教授7.资源开发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法制保障研究(并列)田土城郑州大学教授38.我国海洋权益保护的国际法问题研究刘楠来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9.行政决策体制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傅士成南开大学教授10.司法公信力研究徐亚文武汉大学教授11.司法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功能杨建学西南政法大学教授12.宏观调控程序法律问题研究颜运秋中南大学教授13.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制度中的公平性问题和发展权研究王灿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14.食品安全法律保障的实证研究娄丙录河南大学教授15.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组织治理肖金明山东大学教授16.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研究张怡西南政法大学教授17.政府投融资法律问题研究肖海军湖南大学教授18.规制工具的选择与运用研究应飞虎深圳大学教授19.国际人权法与我国人权保障制度研究齐延平山东大学教授20.网络犯罪立法系统化研究于志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421.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法制保障问题研究张琦福建省法学会副会长青年项目9项22.中国宪法实施的有效性问题实证研究贾海洋沈阳师范大学教授23.税赋公平与社会和谐研究熊伟武汉大学教授24.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与法治研究许玉镇吉林大学教授25.WTO/DS363裁决研究吕晓杰清华大学副教授26.我国反垄断法国际合作的模式选择问题研究于馨淼同济大学讲师、博士27.遗嘱信托在我国信托法律制度中的构建研究徐卫上海交通大学讲师28.死刑案件的辩护标准研究魏昌东南京审计学院副教授29.再审启动权研究冯仁强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30.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制约机制研究周光权清华大学教授一般课题47项31.我国宪法解释机制的完善研究张翔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532.区域一体化推进与地方立法协调问题研究陈俊华东政法大学教授33.社区管理创新法律制度研究唐清利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34.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纠纷解决体系研究段文波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35.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形式戚建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36.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机制研究凌斌北京大学副教授37.法学研究方法创新研究郑磊浙江大学副教授38.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问题研究李国强吉林大学副教授39.公司法结构性改革研究(并列)殷盛四川元绪律师事务所律师、副教授40.公司法结构性改革研究(并列)王延川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41.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法律控制研究董大胜审计署副审计长42.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现实功能评估沈健中央财经大学讲师、博士43.我国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制度研究邢会强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44.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问题研究王海英烟台大学教授645.地役权法律适用研究——从规范到实践孙鹏西南政法大学教授46.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其他方式”研究任丹丽东南大学副教授47.农村传统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法律问题研究吴长波西南政法大学讲师、博士48.股份公司类别股份制度研究(并列)汪青松天津财经大学副教授49.股份公司类别股份制度研究(并列)刘俊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50.医疗损害责任在司法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研究侯国跃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51.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法律制度研究李晗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52.境外企业境内上市与境内股东权保护研究冯果武汉大学教授53.林权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杜群武汉大学教授54.票据法修改研究董惠江黑龙江大学教授55.破产管理人的地位研究刘沂江贵州大学副教授56.知识产权法定赔偿研究(并列)闫文军中国科学院副教授57.知识产权法定赔偿研究(并列)李永明浙江大学教授758.网络版权技术措施法律问题研究(并列)田刚中国政法大学博士59.网络版权技术措施法律问题研究(并列)郭鹏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60.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相关问题研究宁立志武汉大学教授61.司法解释适用中的问题研究王伟国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副研究员62.刑事证据规则实施效果实证研究王新环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博士63.警察取证行为实证研究杨宗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64.职务犯罪的侦查优先权研究刘广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65.民事再审与既判力关系研究林剑锋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66.发回重审制度研究张嘉军郑州大学副教授67.非讼程序特殊规则研究郝振江河南大学副教授68.民事诉讼与诉外调解对接机制研究汤维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69.我国条约法修改研究朱晓青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70.国际组织在中国的特权与豁免问题研究李赞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871.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研究刘诚上海师范大学教授72.精神障碍者强制医疗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王岳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教授73.构建有区域特色的CAFTA争端解决机制研究史晓丽中国政法大学教授74.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主导制研究王磊北京大学教授75.宪法相关法的修改完善研究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76.民法的修改完善研究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77.社会法的修改完善研究贾俊玲北京大学教授自选课题112项78.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平政院案例研究宋玲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79.以世界城市为目标的法治运作考察研究白桂秀北京市法学会副教授80.儒学与王权的斗争:帝制时代王权合法性问题研究潘传表上海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81.儒家“活法”与中国法制现代化关系研究徐少彬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82.“依法办事”与中国传统司法理念的现代转换马小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983.情理在中国传统司法中的作用研究董长春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84.自然灾害下的人权保障——以国家义务为中心宁立标贵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85.地方立法良法标准研究周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博士86.行政合同诉讼问题研究王旭军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一级法官87.电视广告监管制度研究王小梅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88.涉法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机制研究李倩北京市法学会博士89.收容教育制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探索赵力军济南市政法委副书记90.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治化研究王彦东北财经大学教授91.行政给付诉讼制度研究黄先雄中南大学副教授92.行政指导在行政执法中的规范运用陆伟明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93.就业权的行政法保障研究王晓杰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94.国家人权教育行动计划研究陈佑武广州大学副教授95.我国立法中民意沟通机制实证研究张洪涛东南大学副教授1096.新农村视域下农民政治参与权有序行使研究黄进才河南师范大学教授97.近代判决修辞研究田荔枝山东大学副教授98.中国商法史略论李功国甘肃省法学会教授99.中国商事物流法立法研究范健南京大学教授100.欧洲民法法典化研究朱淑丽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101.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法律问题研究陈华彬中央财经大学教授102.社会排挤与女性婚姻家庭权益的法律保障王歌雅黑龙江大学教授103.公法组织获得私法上主体地位的法律机制研究张力西南政法大学教授104.论我国职工持股会的历史遗留问题及其解决黄福玲上海政法学院讲师105.非公共利益利用集体土地机制研究申慧文郑州大学讲师、博士106.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地调整”法律问题研究王立争天津商业大学讲师107.网路服务提供商的信息监管责任——“百度文库”案例分析夏晓红北京交通大学讲师、博士108.金融产品定价的法律规制研究冯博天津财经大学讲师、博士11109.我国合作社的运行现状与立法规制朱晓娟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110.论我国做空性场内衍生品的推出和完善杜晶中央财经大学讲师、博士111.中国农业巨灾保险立法研究胡晓珂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112.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规定的不足和完善研究王小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113.消费者权利变迁的实证研究钱玉文常州大学副教授114.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孔令学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助理调研员、博士115.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法律制度研究李红润郑州轻工业学院讲师116.公司治理的民族文化基因研究孙光焰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117.我国参与型土地征收制度构建研究熊晖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曹泮天西南政法大学助教、博士118.农村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联动改革法律机制研究——基于成渝“实验区”的实证分析119.传统医药产业创新问题的知识产权研究张冬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120.中国社会对知识产权的认同基础研究夏扬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12121.知识产权质权的制度完善唐义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122.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版权法及其超越毕荣建烟台大学讲师、博士郑世保郑州轻工业学院副教授123.海峡两岸网络域名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对海峡两岸网络域名纠纷解决机构的实证调研124.建设国际旅游岛法律对策研究刘云亮海南大学教授125.犯罪形态视域下的身份犯及其展开吴飞飞国家检察官学院副教授126.俄罗斯刑法学中的犯罪构成论庞冬梅黑龙江大学副教授127.风险社会下刑法中的“危险”研究刘媛媛天津商业大学讲师128.国际刑事法院的“歧视弱小战略”及中国应策研究宋建强哈尔滨工业大学讲师、博士129.涉罪留守少年司法保障与社区矫正对策研究雷小政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博士130.中俄刑事立法改革与问题发展比较研究赵路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博士131.法社会学视野下我国毒品犯罪治理机制及死刑控制研究何荣功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32.检察机关诉讼职权与监督职权配置研究卢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长13133.博弈论视野下的区域侦查协作研究刘为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134.秘密侦查措施规范化研究刘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135.刑事诉讼视野下的法医物证研究樊学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136.司法鉴定制度完善与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协调陈心歌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137.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效果实证研究杨迎泽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138.量刑建议规范化实证研究曹新民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副检察长139.我国应对“普遍管辖之诉”的刑事法学研究高秀东外交学院教授140.刑事审前程序分流研究叶肖华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141.轻微刑事犯罪社区司法解决模式研究王琪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142.弱势群体犯罪视角下刑事司法与民意的实证研究徐光华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143.转嫁抗辩与间接购买者的诉讼地位研究綦书纬山东政法学院讲师144.民国民事诉讼制度研究刘玉华天津医科大学讲师145.交错语境的成长——对我国民事诉讼法修订进路的思考相庆梅北方工业大学副教授14146.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土法官研究潘怀平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副教授147.“碳政治”时代环境责任保险法律问题研究陈方淑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148.企业碳减排法律规制研究刘芳雄温州大学副教授149.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利益表达及救济机制研究戈华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150.生态恢复政治法律制度研究张建伟河南大学副教授151.低碳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法律机制研究蒋亚娟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152.我国城市建筑废物回收与循环利用法律规制研究乔刚西南政法大学讲师、博士153.自然灾害的法律应对——以适应制度建设为中心欧阳恩钱温州大学副教授154.城市社会弱势群体支持制度研究建设周青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155.劳动权保障的国家义务研究龚向和东南大学教授156.民生视野下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居住权保障研究冷传莉贵州大学教授157.海洋环境污染典型案例分析与国际求偿机制研究邓海峰清华大学副教授158.生态整体主义视野下的自然资源权体系及实施机制研究刘卫先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博士15159.境外追赃中的资产分享机制构建研究邢爱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60.国际条约解释方法及案例研究韩燕煦同济大学讲师161.跨界含水层法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王秀梅西北政法大学教授162.空间站法律问题研究赵海峰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163.《巴勒莫议定书》及其实施机制研究柳华文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164.美国337调查与TRIPS协议一致性问题研究冯寿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律系副教授165.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风险防范与法律保障制度研究朱鹏飞东南大学讲师、博士166.WTO新形势下中美双边投资法律问题研究于丹翎外交学院教授167.“双向嵌入观”下中国代工制造业升级的法律环境优化研究胡峰浙江工商大学教授168.WTO/DS379 裁决研究余菲上海财经大学讲师、博士169.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侦查制度之完善刘东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170.医疗损害责任在司法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研究纪格非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171.网络犯罪立法系统化研究赵国玲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16172.行政法律责任的基础理论与中国实践朱新力浙江大学教授173.构建大规模退赃制度研究:以被害人保护为中心王永杰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174.我国治理城市违法建筑的法律制度研究沈晖同济大学副教授175.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与法治研究刘忠同济大学讲师176.紧急救治义务研究姜雯南方医科大学讲师177.司法审判适用法律方法及方法的运用郝建设辽宁大学教授178.我国证券市场国际板监管法律制度的构建马其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179.刑事证据规则实施效果实证研究余茂玉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80.“社会腱”视野下的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研究吴殿朝黄河科技学院副教授181.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潘峰厦门大学法学院讲师182.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法律控制研究张建文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183.醉驾肇事新论:基于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视角黄旭巍南京大学讲师184.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问题研究丁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17185.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形式齐小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186.中日公益法人制度比较研究徐洁西南政法大学教授187.警察取证行为实证研究郭松四川大学讲师188.甘肃省重大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刘志坚兰州大学教授189.反腐败与个人分配制度研究李子顺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研究员18。
跨界地下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国际立法与实践-兼及中国
1 跨界地下水 资源利用和保护国际立法进 展
作为跨界地下水 法 的最新 编纂 和 发展 成果 , 《 跨 界 含 水 层 法条款草案》 已经 国际法委 员会 二读 通过 , 并 提 交 给 联 大 进 行
讨论 。
专 题 集 中 于对 跨 界 地 下 水 的 研 究 。委 员 会 还 设 立 了一 个 跨 界 地
水资源蕊
幽
跨 界 地 下 水 资 源 利 用 和 保 护 的 国 际 立法 与 实践
一 一
兼 及 中 国
何 艳 梅
( 上海政 法学院经济法学院 , 上海 2 0 1 7 0 1 )
摘
要: 跨 界 地 下 水 资 源 是 指 跨 越 两个 或 以 上 国 家 的 地 下 水 资 源 , 它 们 蕴 藏 在 跨 界 含 水 层 中。 《 跨 界 含 水 层 法
下 水 问 题 不 限成 员 名 额 的 工 作 组 , 由特 别 报 告 员 担 任 主 席 。该 专题工作组于 2 0 0 6年 向 国 际 法 委 员 会 提 交 《 跨 界 含 水 层 法条 款 草 案 》, 委 员 会 第 五 十 八 届 会 议 一 读 通 过 了 该 条 款 草 案 及 其 评
1跨界含水层法条款草案的编纂和内容在当今全球水危机的形势下国际社会已普遍认识到跨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在国家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通过制订和实施国际法规则解决地下水管理和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 水资 源研 究》 第3 4卷 第 4期 ( 总第 1 2 9期 ) 2 0 1 3年 l 2月
1 . 1 《 跨 界含 水层 法条 款草 案》 的编 纂和 内容
在当今全球水危机 的形势下 , 国 际 社 会 已 普 遍 认 识 到 跨 界
浅析跨界水资源利用的事前通知义务
摘
要 :事前 通知义务是 国际环境 法 中的一项重要 程序规 则 ,但在跨 界水 资源利 用领 域尚未被各 国所普遍 接
受。本文在分析现有 国际文件及 国 际实践的基础上 ,探讨 了事前通知义务在跨界水资 源利 用领域 中的法律 地位及 其 对跨界水 资源保护 的重要 意义 ,并指 出跨界水资 源利 用的事前通知义务 必将发展成为一项具有普遍 约束力的 国际法
编纂主体的性质而不具有约束力 。1 9 9 7 年 5月 2 1
日 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的 《 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 法的,而并未直接就事前通知义务本身作出强调和 公 约》 第 1 2 一l 8 条规定 了事前通知义务的相关 内
容 , 该公 约 由于各 国在 某些 条款 上未 达成 一致
跨界水 资源利用 的国际立法及国际实践表明 ,
事前通知义务在跨界水资源利用领域尚无 国际公约 进行普遍约束 ,且未形成国际习惯 法或 国际法原 则 ,因而并非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法规则 。但 国
际立法动向及 国际实践均表明,该规则正处于形成 阶段 , 其在国际实践中的重要性逐步增强 ,重要意
规 则。
关键词 :跨界 水资源 ;事前通知 义务 ;国际条约 ;国际习惯 法
中图分类号 :D 9 9 6 . 9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0 0 9 2( 2 0 1 3 )0 1 — 0 0 5 3—0 5
事先知情协 跨界水资源利用领域 的事前通知义务 以国际环 公约 中均有体现 ,后逐 步发展成为 “
( 中国也是在联合 国大会上投反对票 的三个国家之 定之意图在于为当事国的成功合作创造条件 ,是引
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几个法律问题
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几个法律问题作者:贾梦嫣来源:《人民黄河》2022年第11期跨界水资源作为人类共同享有的自然资源,涵盖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在世界水资源总量中占有较高比例。
长期以来,鉴于国界差别、利益交织,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无法形成统一的法律规定,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冲突,影响国际秩序的和平稳定。
因此,从法律视角科学审视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明晰其中的法律权属,对于公平分配水资源、实现流域水资源共享、促进地缘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何艳梅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跨界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一书,以国际水法为理论依据,详细阐述我国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主要范围,并结合实证分析,全面比较各种水资源开发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最后提出具体的法律建议与制度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中国跨界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共分为九章。
第一章从国际水法形成过程出发,分析我国跨界水资源开发的法律依据与现实可能性。
第二章基于我国水资源需求现状,清晰界定跨界水资源利用的范围。
第三章结合国际水权理论,系统阐述我国跨界水资源保护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根据国际水法习惯,介绍跨界水资源开发的主要原则。
第五章到第八章从法律视角,分别对跨界水资源、国际河流水资源、跨界地下水等的开发利用提出法律建议。
第九章围绕海陆水环境建设,阐述海洋水资源开发保护的法律措施。
阅读全书可知,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基于跨越多个国家、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而产生的行为,主要针对具有标志或者明显穿越国界的地表水、地下水进行开发利用。
我国作为世界跨界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势必受到政治、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因此需要充分参考国际水法相关规定,深入研究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问题,采用合理方式进行科学利用与保护,从而有效解决国际水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端。
具体来说,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1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水权问题不同于人的主权,自然资源的主权是永恒性的,代表着国家主权利益,是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主权与独立性向国际社会不懈争取来的权利,包括自由处置、管理、开发、利用等多项权利。
跨界含水层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编图克鲁伦河流域论文
基于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图的跨界含水层研究【摘要】跨界含水层是其组成部分位于不同国家的含水层,它作为全球地下水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发展和环境方面,其功能和重要性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对跨界含水层问题进行科学讨论,20世纪末提出跨界含水层概念之后,国际水文地质学界开始重视和研究。
1997年在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中设立了跨界含水层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
2000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的国际水文地质计划(IHP)、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机构,发起跨界含水层资源管理计划(ISARM),该计划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和配合。
这项计划提出了一些倡议,主要包括划定含水层边界并分析含水层系统,鼓励共同开发管理跨界含水层,各国进行互惠合作,并实现含水层的可持续利用等。
跨界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资源与国际河流一样涉及到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利益,因此,对跨级含水层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对管理国家或地区共有的地下水资源,建立共同繁荣、持久和平、经济持续发展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依托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编图项目,该项目是由IAH中国国家委员会发起、IAH纳入区域编图计划,... 更多还原【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lobal groundwaterresources systems, the importance and function o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 of Transboundary aquifershave not been due attention. Until the 1980s, people made the issue of transboundary aquifers as an scientific discussion. After the concept of transboundary aquifers have been proposed late 20th century, the international hydrological academics start to focus on and research transboundary aquifers. In 1997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 更多还原【关键词】跨界含水层;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编图;克鲁伦河流域;【Key words】Transboundary Aquifer;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in Asia;Kerulen River Basin;摘要5-6Abstract 6-7第一章前言10-171.1 选题及其意义10-111.2 研究现状11-151.2.1 理论研究11-131.2.2 国际合作行动13-151.3 主要研究内容151.4 研究目的15-17第二章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系列图的编制17-342.1 亚洲地区地质编图研究动态17-192.2 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系列图内涵19-202.3 编图基本原则20-212.3.1 统一技术规范202.3.2 国际编图技术与实际相结合202.3.3 创新与传统兼顾202.3.4 资料统筹兼顾20-212.4 编图内容21-222.4.1 亚洲水文地质图21-222.4.2 亚洲地下水资源图222.5 编制地理底图22-292.5.1 地图投影的概念22-232.5.2 地图投影的变形23-242.5.3 地图投影的分类24-252.5.4 地图投影的选择25-272.5.5 一般地物的选取27-292.6 亚洲地下水资源分布及水文地质条件特征29-322.7 制图中的跨界含水层问题322.8 本章概括32-34第三章中国周边的跨界含水层研究34-433.1 亚洲地区跨界含水层的研究34-373.1.1 亚洲概况34-353.1.2 亚洲跨界含水层的研究35-373.2 中国跨界含水层研究37-423.3 本章小结42-43第四章实例研究-中国和蒙古的跨界含水层43-574.1 克鲁伦河下游自然地理及水文概况43-464.1.1 地形地貌43-444.1.2 气候44-454.1.3 水文特征45-464.2 水文地质条件46-514.2.1 蒙古境内研究474.2.2 中国境内研究47-504.2.3 综合分析50-514.3 地下水资源特征51-524.4 浅层水文地球化学环境52-544.4.1 蒙古国境内地下水环境52-534.4.2 中国境内地下水环境53-544.4.3 综合分析544.5 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出现的问题54-564.6 本章小结56-57第五章结论及建议57-595.1 结论57-585.2 不足与建议58-59致谢59-60参考文献。
对水管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水管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对水管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金蓉(湖北省樊口电排站管理处,湖北鄂州436001)【摘要】当前,水管体制改革已在全国水管事业单位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关键词】水管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水利工程中图分类号:TV21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408(2007)11—0051—03为了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2]45号文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随后水利部确定了全国改革试点单位,试点单位先期进行了改革和验收.目前各省,市水管事业单位的改革仍在按计划分步骤进行当中.笔者作为一名全国改革试点单位的改革参与者,对此次改革深有体会,现对改革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看法.1改革取得的成效经过几年的努力,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部分水管事业单位已完成体制改革方案编制,分类定性,管养分离,人员分流等改革任务,同时进行了定岗定员,竞聘上岗,合同聘用,收入分配改革等内部制度改革.改革已产生重大现实意义:定性定编,明确了单位性质,理顺了财政供养关系;全面实行聘用制,优化了人员结构;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确保了稳定大局;工程管理与维修养护分离,调整了机构运作模式,初步建立了水利工程管理, 运行,维护相对独立的新体制.2存在的问题经过三,四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水管体制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改革前遗留下来的,有的是新的制度中还有待完善的.2.1水管单位的社会保障未全部落实社会保险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大险种,但目前水管事业单位大都只参加其中2~3项,尤其是养老保险,大多只缴纳了合同制工人的保险费,而且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缴.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1)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处于完善阶段.社会保险的各个险种发展不平衡,各个地区之间的工作进度不一致.有的险种实施早,覆盖面广,有的险种刚刚施行,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各个水管事业单位参保情况也不尽相同.(2)养老保险职能部门还未将水管单位的养老问题进行专门部署.2006年水利部下发了水建管[2006]211号文,明确规定”水管单位可参照国家对转制科研机构,工程勘测设计单位的有关社保政策解决养老金缴纳”,但养老保险按属地管理,许多地区目前还没有出台解决水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的专门政策,水管事业单位参加全员养老保险只能等待观望.(3)水管事业单位无法独立承担社会保险费用.水管事业单位一般为纯公益性单位或准公益性收稿日期:2007—07—23作者简介:金蓉(1972一),女,湖南沅江人,经济师.51水利发展研究2007?11单位,社会效益好,而自身不产生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微弱.水管体制改革后,人员经费实行财政拨款,但每年财政用于社会保险费用的拨款与实际应缴费用相比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各单位社会保险普遍欠缴.由于社会保障工作的滞后,单位和职工都有后顾之忧,从而影响了人员分流工作的力度.2.2管养分离后养护维修队伍的生存发展面临挑战国办发[2002]45号文明确:”实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维修养护分离(即管养分离)后的维修养护人员,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中从事经营性资产运营和其他经营活动的人员,不再核定编制.”由于养护维修人员和经营性岗位人员没有事业编制,各单位实行竞争上岗时,大部分职工为求稳定拼命往事业岗位挤,一些职工没有竞争上事业岗位才不得已从事养护维修和经营工作,鉴于此,养护维修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不太理想.另一方面,大型水库,泵站,堤防管理单位由于人员多,规模大,基础好,养护维修队伍尚有一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能够独立承担养护维修任务,相比而言,中,小型单位的养护维修队伍因天生不足存在诸多困难,独立生存和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弱.而且绝大部分养护维修队伍目前主要依靠本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的支撑,走出市场的外接工程并不多且任务不稳定.2.3改革经费不足,解决渠道不多分流人员需要成本,比如分流人员的养老保险费,再就业培训费,内部退养人员的生活费,辞职人员的再就业扶持金和一次性补偿金等等,如果全靠水管单位自身解决,困难很大,即使拥有综合经营项目,大部分单位也不可能有充裕的自有资金用于人员分流,特别是纯公益性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十分有限,改革经费非常紧张.3几点想法目前,水管体制改革还处在进行当中,未全面完成和验收,上述问题是客观的,也是可以解决的.水管事业单位在体制改革中如何加快改革步伐,使之科学,合理,下面谈一些想法.3.1应将水管事业单位社会保障问题尽早纳入议事日程,制订相关政策,促进改革进程水管事业单位分流到脱钩企业和社会的人员,单位没有为其上社会保险,不仅单位背着负担,职工有后顾之忧,而且必然带来如何建立及计算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的问题,应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保证”出口”畅通,让”进口”与”出口”良性循环起来.水管事业单位的保险征缴应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积极实行全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逐步进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凡改革前未参加养老保险的水管事业单位职工,应按水利部水建管[2006]211号文精神,将其改革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3.2积极完善人员聘用制改革的配套改革制度水管体制改革后,职工实行合同聘用制,由身份管理变为岗位管理,但与此相关的配套改革制度不完善,目前只有一些指导性意见,如事业单位实行职员制,允许工作人员兼职等等,都需要拿出具体实施意见,希望人事部门积极完善.各单位也应加强人员和工资管理,对聘用人员按部门,单位性质实行责任目标或经济目标管理,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考核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贯彻以事养人,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重贡献,重实绩的分配激励机制,合理拉开收入档次,调动职工积极性.3.3千方百计壮大养护维修队伍实力在改革实践中,水管单位的管养分离大多分步进行:”第一步,在水管单位内部实行管理和维修养护机构,人员,经费分离,维修养护实行内部合同管理,企业化运作;第二步,将维修养护部门转为企业,与水管单位分离,但仍以承担原单位的维修养护任务为主;第三步,将维修养护业务从所属水管单位彻底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维修养护企业.”显而易见,养护维修队伍必将与水管事业单位脱钩.因而在过渡期间,养护维修队伍必须利用现有资源千方百计发展壮大自己.(1)在内部改革定编定岗定员时,水管事业单位可向养护维修部门委派少量事业编制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委派人员,加强对养护维修工作的管理,改善人员结构,促使养护维修队伍技术力量提高.(2)成立系统或行业养护维修公司.大型水管单位技术力量雄厚,可成立专业养护维修公司.中(下转第67页)《关于跨界封闭地下水的决议》都建议制订跨界地下水有关的详细规则.总的来说,国际法对地下水资源的原则和规则的制订相对于地表水来说非常滞后.在当今全球水危机的形势下,国际社会已普遍认识到跨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在国家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中的重要地位.由于地下水很快成为引人注目的中心并在解决全球水危机优质淡水源中具有战略意义,需要制订国际法规则解决地下水管理和污染问题非常紧迫.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的《跨界含水层法》的草案,规定了跨界含水层法的一般性原则,包括:含水层国的主权,公平合理利用,不对其他含水层国造成重大损害等.欧盟2006年通过了新的《地下水指令》,对《水框架指令》中关于地下水保护规定进行了补充. 这将对促进国家问开展跨界地下水保护和利用的合作发挥积极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在不同程度和角度上共同收集和汇编的有关法律文件,为促进跨界水国际合作和国际法规则的制订提供了基础.在国际文件和联邦制国家州际之间的协议中都在不断涉及地下水水资源分配,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可以说,制订一套完整的跨界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原则和规则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以指导国家缔结条约,已成为国际水法逐渐发展和编纂的一项重要内容.4结语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国际水法特别是联合国1997年通过的《国际水道公约》所确立的”公平合理利用”和”不造成重大损害”等一般原则及相关规则逐步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和认可.但这些原则及规则在全球各地区和具体跨界水的国际合作实践中的适用性还有待观察和研究,这些具体实践也会进一步完善和推动国际水法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国际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全球263条国际河流流域中涉及我国的就有l5条.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在跨界水合作的广度与深度的快速发展,需要跟踪研究当前国际水法的最新发展并在国际河流流域综合管理,生态保护,地下水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参考文献:(责任编辑尹关娥)(上接第52页)小型水管单位单个实力较弱,可联合成立养护维修公司,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从而壮大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3)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管养分离工作,要按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足额落实养护维修经费,使工程运营步人良性循环的轨道.3.4想方设法筹措改革成本,解决分流职工的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以保证改革顺利推进水管事业单位筹措改革成本的资金渠道可以有如下几条:一是财政每年安排部分资金;二是单位土地出让资金;三是单位资产出售资金.单位的国有资产可用于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职工安置费从净资产中剥离,由单位一次性支付给职工,也可通过资产量以实物形态人股.改革前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经劳动部门核算确认后,从资产中予以扣除,并缴至社保经办机构.对落聘职工应以内部消化为主,对解聘人员实行解聘风险补偿.(责任编辑陈海燕)67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玳炯黻~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23456百度文库11。
澜沧江_湄公河流域跨界含水层研究
第18卷第6期2011年11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Earth Science Frontier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Vol.18No.6Nov.2011收稿日期:2011-06-30;修回日期:2011-09-01基金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第七阶段跨界含水层管理项目(ISARM)作者简介:何 静(1986—),女,硕士研究生,地下水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
E-mail:hejing67008@126.com*通讯作者:韩再生。
E-mail:hanzsh@hotmail.com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含水层研究何 静, 韩再生*, 牛 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He Jing, Han Zaisheng*, Niu Lei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He Jing,Han Zaisheng,Niu Lei.Trans-boundary aquifers analysis in Lancang-Mekong River Basin.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1,18(6):358-366Abstract:Trans-boundary aquifer is an aquifer system that exists in more than one state.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groundwater system,proper management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trans-boundary aquifers aresignificantly important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ood-neighbor relationships.The paper ana-lyzes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Lancang-Mekong River Basin and delimits trans-boundary aquifer systems,as well as explores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rans-boundary aquifer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and applies it to the four trans-boundary aquifers inthe Lancang-Mekong Basin.The study is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Lancang-Mekong River trans-boundary aquife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 Southeast Asia.Key words:Lancang-Mekong River Basin;trans-boundary aquifer;ground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se;in-dicators system摘 要:跨界含水层由位于不同国家的含水层组成,是地下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均质含水层中渗流与溶质运移研究进展
通过研究混沌对流使得污染
物充分混合, 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设计一系列抽水
3 2
地球科学进展 第 2 9卷
分为 3种基本尺度, 即: 实验室尺度、 局部尺度和区 域尺度。第二种是由 K o l t e r m a n n等
1 6 , 1 7 ] 与污染物迁移模型研究的热点 [ 。在地下水污
水污染物迁移偏微分控制方程的理论矩分析, 主要 关注一维问题的矩分析和理论推导。总之, 矩分析 方法为描述非均质含水层中地下水溶质迁移特征提 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 . 3 地下水流与溶质迁移的多尺度问题研究 尺度问题是很多学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从水 文地质结构看, 地下含水层具有多尺度特征, 根据不 同研究目的选用不同的尺度。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
2 0 1 3 0 8 0 5 ; 修回日期: 2 0 1 3 1 1 1 2 . 收稿日期:
渗流和溶质迁移随机理论和模拟研究方面做出了突 出贡献, 尤其在非均质介质中溶质迁移宏观弥散理
7 ] 论的随机分析方面。从模型的角度来看, M o l z 等[
将近 3 5年来描述地下水流与溶质迁移的模型概括 即: 为 3类, ①确定性概念模型; ②随机理论模型; ③ 随机分形模型。由于模型是定量化研究非均质含水 层中渗流和溶质迁移非常重要的手段, 其最大的特 点是可以进行预测。因此, 本文将从理论模型、 场地
2 4 ] R o b e r t s 等[ 描述了 B o r d e n 场地地下水中有机溶质 [ 2 5 ] 的吸附、 阻滞和转化过程。S u d i c k y 讨论了含水层
水力传导系数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溶质质量平均运 动的关系。另外一个大尺度的野外场地自然梯度示 踪试验是在美国马萨诸塞州 C a p eC o d一个砂砾含 水层中进行, 用来研究反应和非反应示踪剂迁移和
联合国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作者斯特芬.C.麦卡弗里
联合国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作者:斯特芬.C.麦卡弗里太平洋大学迈克乔治法学院教授1997年《联合国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是唯一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范共有淡水资源的条约。
这是一个框架公约,也就是说它提供了一个可以针对特殊国际水道特点而适用并调整的原则与规则框架。
本介绍性说明将叙述该公约的历史背景,以及在其谈判历程中重要的发展阶段。
之后,本文将概括介绍《公约》的一些主要条款,最后将述及公约对以后包括条约与判例在内的法律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历史背景该公约于1997年5月21日缔结,并附于大会第51/229号决议。
它的通过结束了大会在二十多年前启动的一项进程。
1970年12月8日,大会通过了题为“关于国际水道的国际法规则的逐渐发展和编纂问题”的第2669(XXV)号决议。
在该决议中,大会建议国际法委员会“着手研究有关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的法律,以促进其逐渐发展并得以编纂”。
事实上,大会早在十多年前,即于1959年11月21日通过第1401(XIV)号决议时,已经认识到这一领域问题的重要性。
在该决议中,大会希望“对与国际河流之利用及使用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从而决定是否应就该问题编纂法规”。
1974年,国际法委员会大会第1970号决议开始进行国际水道这一议题的相关工作。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委员会工作相继在五位特别报告员的指导下开展,这五位特别报告员分别是理查德.卡尼、斯特芬.施韦伯、延斯.埃文斯、斯特芬.麦卡弗里以及罗伯特.罗森斯托克。
依照惯例,委员会在1974年向联合国各会员国发放调查问卷,以征求各国在与水道问题相关的各方面所持的意见。
1976年,委员会决定,无需在工作伊始就确定“国际水道”这一表述的范围。
事实上,直到1991年在一读通过与此问题相关的整套条款草案时,委员会才对上述用语做出定义。
当年确定的定义基本上与《公约》中的定义相同。
1994年,委员会结束了有关国际水道的各项工作,并经二读通过了包括33条规定在内的一整套草案。
水利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水利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利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利培训心得体会1我参加了xx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中的水利工程培训。
在培训工作平台中通过下载培训教材和教师视频讲座等形式,我完成了24学时公需科目及48学时专业科目的学习,系统的掌握了水资源管理与水利工程建设课程中的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取老师讲解,认真笔记,认真思考,圆满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并且加深了对井灌区水资源管理、跨界含水层水资源开发、地下水浸没以及河流生态修复的规划设计原则和目标以及水库的富营养化等问题的了解,基本掌握了当今水利工程中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和解决水利工程问题的新方法、新技术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理论、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方法。
这次培训学习有助于我在实际工作中更新知识,更新理念,提高专业工作水平,扩展实际工作思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更好的为水利行业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次水利工程培训的课程是水资源管理与水利工程建设课程,该课程是研究水文与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管理、农业水利的一门综合课程。
本课程总共分为三讲,第一讲为“地下水资源总量管理与协调开发”,第二讲为“水利工程中的建筑材料”,第三讲为“生态水利工程技术”。
在第一讲“地下水资源总量管理与协调开发”中,我主要学习了井灌区水资源管理、跨界含水层水资源开发、地下水浸没的影响等内容。
以上这些内容可以辅助提高水文及水资源相关专业人员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开发方向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加深对井灌区水资源管理、跨界含水层水资源开发、地下水浸没等问题的了解,提高对水资源管理与开发/地下水浸没机理的认识,扩展实际工作的思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l e me nt a r y Ana l y s i s o n S t u d i e s o f Tr a ns b 0 u n d a r y Aqu i f e r s
Ya n g Gu a ng y a n ,Zh o u J i nl o n g , S h i De y a n g 3 , Du J i a n g y a n 。, Zh e n g Yo n g 3
Ab s t r a c t :T r a n s b o u n d a r y a q u i f e r s we r e a l l i mp o r t a n t c o mp o n e n t o f g l o b a l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y s t e ms a s t r a n s —
b o u n d a r y r i v e r s ,w h i c h p l a y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d a i l y l i f e .Th e r e f o r e,m u c h mo r e a t t e n t i o n h a s b e e n p a i d i n t r a n s —
2 0 1 3年 5月
M ay ., 2 01 3
第3 5卷 第 3期
Vo 1 . 3 5 N0. 3
浅 析跨 界 含 水 层 研 究
杨 广 焱 。 周 金 龙 , 师 德 扬。 , 杜 江 岩。 , 郑 勇。
( 1 . 中国 地质 大学 环 境 学 院, 湖 北 武汉 4 3 0 0 7 4 ; 2 . 新疆 农业 大 学水 利 与土 木工 程 学 院, 新 疆 乌 鲁 木 齐
h y d r o— g e o l o g i c a l i s s u e s ,l e g a l i s s u e s ,s o c i e -e c o n o mi c i s s u e s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s s u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i s s u e s .I t f o —
况从 跨 界 含 水层 的研 究 、 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含 水层 条款 法 案 的 制定 及跨 国合 作 三 个方 面 对 以后 的研 究进 行 展 望 。
[ 关 键 词] 跨 界 含 水层 ; 水资源; I S ARM 计 划 ; 含 水层 划分 ; 评 估 指 标体 系 ; 条款 法 案 ; 跨 国合作 [ 中图 分类 号 ] P 6 4 1 . 1 [ 文献 标 识 码] A [ 文 章编 号 ] 1 0 0 4 —1 1 8 4 ( 2 0 1 3 ) 0 3 —0 0 0 9 —0 4
( 1 . S c h o o l o f En v i r o n me nt a l S t u d i e s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Ge o s c i e n c e s ,W u ha n 4 3 0 0 7 4, Hu b e i ,Ch i n a; 2 . Co l l e g e o f
8 3 0 0 5 2 ; 3 . 新疆 地 矿 局 第二 水 文 地质 工 程 地 质 大 队 ,新 疆 昌吉 8 3 1 1 0 0 )
[ 摘 要] 跨 界 含 水层 地 下水 资 源 同跨 界 河 流水 资 源 一样 都是 世 界 水 资 源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在人 们 生 活 中发 挥 着重 要 作 用 , 人 们 也 日益重 视 对跨 界 含 水 层 地 下 水 资 源 的研 究 。 国际跨 边 界含 水层 资 源 管理 ( I S ARM ) 计划 中 跨 界 含 水 层 主要 研 究 内容 可分 为 自然科 学 、 法律 、 社会经济、 制 度 和 环境 五 个方 面 。近 年 来 的研 究进 展 主要 集 中在 跨 界 含 水 层 的 划分 、 跨 界含 水 层 法律 协 议 的 制 定 、 跨 国合 作 和 管 理及 跨 界 含 水 层 评 估 指标 体 系。针 对 我 国具 体 情
Wa t e r Co n s e r v a n c y a n d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x i n j i a n g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Ur u mq i 8 3 0 0 5 2 , Xi  ̄i a n g ,C h i n a )
b ou n d a r y a q u i f e r s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r e s e a r c h f o r r e c e n t y e a r s . A c c o r d i n g t o I nt e r n a t i o n a l l y S h a r e d Aq u i f e r Re s o u r c e s Ma n a g e me n t( I S AR M )p l a n,t h e r e s e a r c h o n t r a n s b o u n d a r y a q u i f e r s a r e ma i n l y f r o m f i v e a s p e c t s ,s u c h a s s c i e n t i f i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