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3节实数-9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课件PPT第13章 第3节 比热容(第1课时)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7.(2018·眉山改编)某同学从下表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
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c/[J·(kg·℃)-1] 物质 c/[J·(kg·℃)-1]
水 4.2×103 干泥土 约 0.84×103
酒精 2.4×103
铜
0.39×103
冰 2.1×103
铝
0.88×103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5.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B )
A.一杯水倒去变成 45 ℃的水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以及物体吸收热量 的多少都无关 D.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3.某小组在“比较两种物质在太阳照射下升温快慢”的活动
中,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应控制两种物质的 质质量量 和初
温相等,确保这两种物质的受热面积相同且正对阳光,这样做是
为了让两种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 吸吸收收的的热热量量 相同。若采用正
确的方法进行探究,半小时后,甲物质的温度升高了 5℃,乙物质
知识点 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如图所示,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质量 和温度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同时通电加热。在这两个烧杯中各用一支温度计测量液
体的温度的变化,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插在煤油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若
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给 水水 加热的时间长;这说明升高相同的 温度, 水水 (选填“水”或“煤油”)吸收的热量较多。为了了解其他物质是否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3 第13章第3节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4)
机械运动
热运动
蒸气机
2、奥斯特“碰巧”发现了:电流磁效应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密切 相连的.
在1820年4月的一次演讲中,奥斯特碰巧在南北 方向的导线下面放置了一枚小磁针.当电源接通时,小 磁针居然转动了.随后的实验证明,电流的确能使磁针 偏转.这种作用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的磁效应 显示了载流导体对 磁针的作用力,揭示 了电现象与磁现象 之间存在的某种联 系.
+
G
_
一段通电直导线放在另一段直导线旁边
2、法拉第:历经10年,“痴”心不改
“试验-失败-再试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G
_
未通电直导线放在另一段通电线圈内部
2、法拉第:历经10年,“痴”心不改
法拉第第一个成功实验:十年失败,一朝顿悟
电池组 开关
电流计
法拉第线圈:与160年后出现的现代变压器出奇的相
二者显然肯 定是独立的,
无关的.
法物理学家库仑
法物理学家安培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
一.奥斯特圆梦“电生磁”
1、电与磁有联系吗?
我坚信:电与 磁是有关联的. 我一定要找到
她!
因为:他是 我的偶像!
德国哲学家康德 各种自然现象 之间是相互联 系和相互转化 的!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大量事实为证: 摩擦生热
【例2】如图所示,A、B两回路中各有一开关S1、S2,且回路A中接有电源,回路B中
接有灵敏电流计,下列操作及相应的结果可能的是 ( ) AD
A、先闭合S2,后闭合S1的瞬间,电流计指针偏转 B、S1、S2闭合后,在断开S2的瞬间,电流计指针偏转 C、先闭合S1,后闭合S2的瞬间,电流计指针偏转 D、S1、S2闭合后,在断开S1的瞬间,电流计指针偏转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第3节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
感悟新知
知3-讲
特别提醒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也是一种判定方法. 2.“等角对等边”是我们以后证明两条线段相
等的常用方法,在证明过程中,经常通过 计算三角形各角的度数,或利用角的关系 得到角相等,从而得到所对的边相等.
感悟新知
知3-讲
3. 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已知:一个等腰三 角形底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为h(如图13 .3 -9). 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
感悟新知
几何语言:如图13 .3 -3,在△ ABC 中, (1)∵ AB=AC,AD ⊥ BC, ∴ AD 平分∠ BAC(或BD=CD); (2)∵ AB=AC,BD=DC, ∴ AD ⊥ BC(或AD 平分∠ BAC); (3)∵ AB=AC,AD 平分∠ BAC, ∴ BD=DC(或AD ⊥ BC).
感悟新知
知2-练
3-1.[中考·宿迁] 如图,已知AB=AC=AD,且AD ∥ BC,求 证:∠ C=2 ∠ D.
感悟新知
证明:∵AB=AC=AD, ∴∠C=∠ABC,∠D=∠ABD. ∵∠ABC=∠ABD+∠CBD, ∴∠ABC=∠CBD+∠D. ∵AD∥BC,∴∠CBD=∠D. ∴∠ABC=∠D+∠D=2∠D. 又∵∠C=∠ABC,∴∠C=2∠D.
知3-讲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6 如图13.3-11, 在△ ABC 中,D 为AC 的中点,DE ⊥ AB,DF ⊥ BC,垂足分别为点E,F,且DE=DF.求 证:△ ABC 是等腰三角形.
解题秘方:利用“等角对等边” 判定等腰三角形,只需证明三 角形两个内角相等即可.
感悟新知
知3-练
证明:∵ DE ⊥ AB,DF ⊥ BC,垂足分别为点E,F, ∴∠ AED= ∠ CFD=9 0 °. ∵ D 为AC 的中点,∴ AD=DC.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13.3比热容》优秀教案
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材设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路。
比热容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生活中的情景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物质的这种性质。
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突出了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比热容”是本章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的比热容有关,学好比热容知识能使学生加深理解热量的概念,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热量的计算公式。
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抓住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因势利导,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1.知识与技能:(1)知道比热容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2)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水的比热容。
(3)用比热容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形成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2)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活动中增强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2)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科学的求知欲。
[重点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利用比热容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理解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教学方法]比热容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所以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反馈法、分组实验法、综合法、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学生要想从实验中得到比热容的概念[仪器材料]每组学生配备: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热得快、水、煤油、温度计、秒表、细线、烧杯等[教学流程设计]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山东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省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揭示课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3章-第3节-比热容(第2课时)
6.有一高温物体被投入质量为 10 kg、温度为 20 ℃的水中,如果传给水的热量是 2.73×106 J,则水温会升高到多少? 解:Δt=cQm=4.2×1023.7J3/×kg1·℃06 J×10 kg=65 ℃ t=Δt+t0=65 ℃+20 ℃=85 ℃ 答:水温会升高到 85 ℃。
7.一金属块质量为 500 g,温度从 90 ℃降到 80 ℃时,放出 4 400 J 的热量,求这种金
属的比热容?它可能是哪种金属? 解:由 Q=cmΔt 得:
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铅 0.13×103 铁、钢 0.46×103 铜 0.39×103 铝 0.88×103
c=mQΔt=0.5 kg×494000℃J -80℃=880J/(kg·℃)
对照表格可知该金属为铝。
课堂反馈
的温度_相__同____。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铝____球。(已知 c 铝>c 铁>c 铜)
3.将比热容不同的物体同时放入冰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比热容大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B.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C.质量大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D.无法确定谁放的热量多
4.由 c=mtQ-t0,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B.3∶1
C.3∶5
D.5∶3
12.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 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 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要使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应该给乙加热更长的时间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案 第13章 第3节 比热容
第十三章内能第3节比热容方式一【问题导入】有一句关于新疆的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
”为什么新疆的昼夜温差会这么大呢?这与什么有关呢?导入语:要科学地解释这一问题,那就开始我们今天“比热容”的学习吧。
方式二【情景导入】同学们有没有这种生活体验——夏天的中午,在河边玩耍时,脚踩在沙石或泥土路面上与泡在河水里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回答)导入语: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学习比热容的知识你就能自己来解答了。
方式三【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图13-3-1三峡水库的修建大大增加了当地的水域面积,这对当地的气候有无一定的影响?小华在互联网上看到一段资料:“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库区的气候会受到一定影响,夏天气温将比原来下降 2 ℃左右,冬天气温将比原来升高 2 ℃左右。
”导入语:专家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预测?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便能揭开谜底。
1.帮助学生建立比热容概念(1)在概念上:可将比热容解释为表示物质吸热本领(能力)的物理量,可利用打比方的方法解释:质,这完全可以将其与密度相类比(例如:一杯水和半杯水的密度是相同的,比热容也是相同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比热容同样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典型实例与相关解释(1)问: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为了保护秧苗不受冻,傍晚向秧田里多灌些水,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夜间秧田里的水的温度变化小,秧田的温度不致降低太多,秧苗就不致冻坏。
(2)问:为什么说水最适合做冷却剂?答: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在温度变化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冷却效果较好,所以水最适合做冷却剂。
例如:机动车上设有水箱,用水来给机器散热降温。
(3)问:暖气片和暖气管道中为什么用水做传热、散热的物质?答: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在温度变化相同时,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在锅炉里吸收的热量多,在室内放出的热量也多。
第13章第3节 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的概念)导学PPT课件(人教版)
物理
2.讨论 4:阅读课本 P13 的“想想议议”,归纳总结在日常 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这一属性? 北方楼房取暖用的“暖气”,就是用水作介质;发电机等机 器在工作时发热,可以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北方农村培 育秧苗时,总是在傍晚时向田里多灌一些水.
返回
物理
【例 2】下列用水的实例中,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特点 的是( A ) A.初春的傍晚向秧田里灌水 B.在地面洒水可起到降温的作用 C.用水发电 D.用喷水雾的方法形成彩虹
返回
物理
课前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 P11~P13,完成以下问题】 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 吸取的热量 与它的 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J/(kg·℃) . 3.水的比热容为 4.2×10³J/(kg·℃) ,表示:1 kg 的水温度 升高(降低) 1℃ 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 J .
返回
谢谢观看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的概念)
目录导航
01 学 习 目 标 02 课 前 自 主 预 习 03 课 堂 合 作 探 究 04 课 堂 检 测
物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重点) 2.会使用比热容表,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重 点) 3.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重难点) 4.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的能力.
返回
物理
课堂合作探究
实验突破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讨论 1: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
是半壶水容易烧开?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第3节比热容(第2课时:比热容特性的应用热量的计算)习题课件
第5题图
6.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铜块和水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再把
铜块放入水中,它们之间( B )
A.不产生热传递
B.热量由水传给铜
C.温度由铜传给水
D.热量由铜传给水
7.2 kg的水温度从40 ℃升高到90 ℃吸取热量为 4.2×105J; 如图是西安市和盐城市(沿海)同一天气温变化曲线.请你判断 内陆城市一天气温变化所对应的曲线是 A (选填“A”或 “B”),是因为水的 比热容 大.[c水=4.2×103 J/(kg·℃)]
9.质量为0.5 kg的某金属块,当温度从110 ℃降低到80 ℃时,
放出了5 850 J热量.
物质 铁 铜 汞
比热容c/[J/(kg·℃)] 0.46×103 0.39×103 0.14×103
(1)该金属的比热容是多少? (2)它可能是哪种金属?
10.有一太阳能热水器,装满水后,水的质量是200 kg,水的 初温为10 ℃,若水箱里的水吸取的热量是4.2×107 J,则水 温可以升高到多少?[c水=4.2×103 J/(kg·℃)]
2.(202X河南九年级月考)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 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B )
A.图甲:海边昼夜温差小 B.图乙:空调房间放盆水增加湿度 C.图丙: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D.图丁: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3.(202X邗江区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热损失)( C ) A.一壶开水,温度从100 ℃降到70 ℃比温度从70 ℃降到40 ℃放出 的热量多 B.质量相同的物体,吸取相同热量后,末温高的物体比热容小 C.热水和冷水混合后,冷水吸取的热量一定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 D.热水和冷水混合后,冷水升高的温度一定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
12.(202X铁锋区三模)某同学用一种加热器将质量为200 g的 冰持续加热融化,直至沸腾,设物体吸取的热量与被加热时 间成正比,该同学记录并绘制出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看出AB段的比热容 小于 CD段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C段所吸取的热量 为 6.3×104 J.[c水=4.2×103 J/(kg·℃)]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13章第3节 比热容(第2课时:比热容特性的应用 热量的计算)课件
【阅读课本P14,完成以下问题】 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 质量 、 比热容 、
升高的温度 有关.
2.根据水的比热容我们可知,1 kg的水温度每升高1 ℃需要 吸收4.2×103 J热量.那么5 kg的水温度每升高 2 ℃需要吸收 多少热量?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解:Q=cmΔt=4.2×103 J/(kg·℃)×5 kg×2 ℃=4.2×104 J 答:略.
3.要使质量为100 g,温度为10 ℃的铁块温度升高30 ℃,需 要吸收多少焦的热量?[c铁=0.46×103J/(kg·℃)] 解:铁块吸收的热量Q吸=cmΔt=0.46×103 J/(kg·℃)×0.1 kg×30 ℃=1 380 J. 答:铁块吸收的热量是1 380 J.
4.(教材母题变式)质量为4 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30 ℃升高到 40 ℃时,吸收的热量是1.88×104 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归纳总结】(1)相同质量的水与比热容小的物质相比,吸 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可以用于调节气 温;相同质量的水与比热容小的物质相比,升高(或降低)相 同温度时,水吸热(或放热)多,可以用水作为冷却剂或取暖. (2)在地面上洒水,水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 温度,使人感到凉爽,即蒸发吸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 的特点.
【变式训练4】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c铁>c铜),吸收相同 的热量后,将它们互相接触,则( D ) A.热量将由铁块传给铜块 B.由于吸收相同热量,所以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C.热量将由铜块传给铁块 D.无法确定
【重难易错】(跨学科·日常生活)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 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 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A )
错因分析:对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掌握不够透彻,跨学科 整合题,涉及海陆风的形成.
【初中数学精品资料】第十三章第3节实数
年 级 初二 学 科 数学版 本人教新课标版课程标题 第十三章 第3节 实数编稿老师 陈孟伟 一校 黄楠二校李秀卿审核王百玲一、学习目标:1.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2. 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3. 知道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大小的比较。
二、重点、难点:重点:实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算定律。
难点:对无理数的理解。
三、考点分析:实数和数轴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其中实数的有关概念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实数的运算是初中数学的基础,数轴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因此它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这类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居多,试题难度多为低、中档。
1. 无理数的概念: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 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 实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整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实数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按符号分:0⎧⎧⎪⎨⎩⎪⎪⎨⎪⎧⎪⎨⎪⎩⎩正有理数正实数正无理数实数负有理数负实数负无理数4.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
5.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1)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成立,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在实数范围内仍适用。
(2)对于实数,a b 有如下性质:①若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0a b +=;②若a 与b 互为倒数,则1ab =;③任何实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0a ≥;④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 a =-;⑤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⑥0没有倒数。
6. 实数的运算定律和运算顺序与有理数的运算定律和运算顺序相同。
知识点一:无理数的概念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无理数都是实数; ②实数都是无理数; ③无限小数都是有理数; ④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⑤除了π之外不带根号的数都是有理数。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思路分析:无理数并不都是带根号的数,带根号的数也并不都是无理数(如π是无理数但不带根号,而4带根号却不是无理数),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无理数有如下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5-,39,57-等,但用根号形式表示的数却并不都是无理数,如16,327-等。
海南省万宁市思源实验学校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第3节《实数》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海南省万宁市思源实验学校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第3节《实数》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方根和立方根,本节课我们学习实数(板书课题:10.3实数). (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什么是实数呢?这得从有理数说起.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有理数,什么是有理数呢?(板书: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板书:、整数、分数).师:谁能说出几个整数?生:……(多让几位同学说,要引导学生说出正整数、0、负整数)师:谁能说出几个分数?生:……(多让几位同学说,要引导学生说出正分数和负分数)师: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分数可以化为小数.怎么把分数化为小数呢?只要用分子除以分母就可以了.(师出示下面的式子)3-=547=82-=3911=师:大家自己动手把这些分数化为小数. (生计算,师巡视)师:(指准35-=)35-化为小数等于什么?生:-0.6.(多让几位同学回答,然后师板书:-0.6)师:(指准478=)478化为小数等于什么?生:5.875.(多让几位同学回答,然后师板书:5.875)师:(指准23-=)23-化为小数等于什么?生:-0.66666….(多让几位同学回答,然后师板书:-0.66666…)师:(指准板书)23-化为小数等于什么呢?等于-0.66666666点点点,点点点表示后面还有无限多个6.师:(指准911=)911化为小数等于什么?生:0.81818181….(多让几位同学回答,然后师板书:0.81818181…)师:(指准板书)911化为小数等于什么呢?等于0.81818181点点点,点点点表示后面还有无限多个81.师:(指准板书)很容易看得出来,这两个小数和这两个小数是不一样的.(指-0.6和6.875)这两个小数是什么小数?(稍停)有限小数(板书:有限小数,并连线).(指-0.66666…和0.81818181…)这两个小数是什么小数?(稍停)无限循环小数(板书:无限循环小数,并连线)师:(指-0.6和6.875)这两个小数为什么叫做有限小数?看到没有-0.6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个数字,5.875小数点后面只有三个数字,因为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只有有限个,所以叫做有限小数.师:(指-0.66666…和0.81818181…)而-0.66666点点点和0.81818181点点点,它们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有无限多个,所以它们是无限小数.那为什么还把它们叫成是无限循环小数呢?循环是什么意思?循环的意思是重复.(指-0.66666…)这个小数无限重复6,所以它是无限循环小数.(指-0.81818181…)这个小数无限重复81,所以它也是无限循环小数.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喇嘛,大喇嘛在给小喇嘛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说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喇嘛,大喇嘛在给小喇嘛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说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喇嘛,大喇嘛在给小喇嘛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大家可以想像,这个故事是永远讲不完的.为什么讲不完呢?因为这个故事无限重复,无限循环.这个故事很像我们所说的无限循环小数.师:(指板书)从这个分数化为小数的情况,我们可以猜出一个结论,什么结论谁来说?生:……(多让几位同学说)师:是这样一个结论:任何一个分数都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就是说,分数要么是有限小数,要么是无限循环小数(板书:(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师:上面我们所讨论的是有理数,什么是有理数?(指准板书)有理数就是整数和分数.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这样说,有理数就是整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师:那么,除了有理数还有没有别的数?(稍停)有,有别的数.在前面的学习中,实际上我们已经接触过不是有理数的数.譬如2(板书:2).2等于多少?2等于1.41421356点点点(板书:=1.41421356…).大家思考思考:为什么2不是有理数呢?(稍停片刻)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生:……(多让几位同学回答)师:(指准板书)2不是有理数,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可以肯定,2不是整数,也不是有限小数,2是一个无限小数.2等于1.41421356点点点,点点点表示后面还有无限多个数字,所以2是一个无限小数.其次我们可以肯定2不是无限循环小数,2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板书:无限不循环小数).1.41421356这一串数字中,没有像0.818181那样出现不断重复的情况,所以1.41421356点点点是无限循环小数.2不是整数,不是有限小数,也不是无限循环小数,所以2不是有理数.师:22是什么数呢?2是无理数(板书:无理数).2无理数这么一个例子,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样的数是无理数? 生:……(多让几位同学回答)师:什么样的数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就是无理数(板书:(无限不循环小数)). 师:(边讲边板书:3,5-,32,37,π)3,5-,32,37,圆周率π这些数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连线),所以这些数也都是无理数.无理数还有很多很多,和有理数一样,无理数也有无数多了. 师:知道了什么是有理数,什么是无理数,现在我们可以揭晓什么是实数的答案了.什么是实数?(板书: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板书: ),(指准板书)35-,478,23-,911这些有理数是实数,3,5-,32,37,π这些无理数也是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上面关于实数分类的板书如下图)(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1.填空:在0.25,2.3333…,-2.2360679…,-7.646,3.14159265…,-0.3656565…这些小数中, 有限小数是 ;无限循环小数是 ;无限不循环小数是 .2.填空:在-19,3.878787…,π2616,1.41432767-,34-这些数中, 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实数有理数整数有理数是 ; 无理数是 ;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1)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 )(3)25是无理数. ( ) (4)15是无理数. ( )(5)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 )(6)有理数都是实数. ( )4.完成下面实数分类:5.选做题:你找到了数字1.01001000100001…的规律了吗?这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实数的概念,(指准板书)什么是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无理数是这学期才接触到的.什么是无理数?像2,3,5 ,32,37,π这些无限不循环小数就是无理数.有了无理数,数的范围就从有理数扩大到实数.(作业:P 86习题2.)四、板书设计10.3实数 整数有理数实数正无理数正有理数负实数0实数正实数13.3实数(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2.知道一个实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会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2.难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三、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1.填空: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 ,有理数和 统称实数.2.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1)79是有理数. ( ) (2). ( ). ( )(4)π是无理数. ( )(5)3.14159265是无理数. ( )(6)0.131313…是无理数.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实数.什么是实数呢?(出示下图)师:(指准图)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数,什么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就是无理数.无理数的出现,使数的范围扩大了.看到没有?有理数是这么大的一个范围,无理数是这么大的一个范围,实数是这么大的一个范围.有理数和无理数合在一起统称实数.师:大家还记不记得,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不少有关有理数的结论,这些结论当时是针对有理数说的,现在数的范围扩大到了实数,这些结论还成立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出示结论1和数轴)结论1: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5师:(指结论1)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那每个无理数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吗?答案是肯定的,每个无理数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譬如2,2≈1.414(板书:2≈1.414),所以,(边讲边描点,并标2)2就在1.5稍靠左的那一点.又譬如-π≈-3.14(板书:-π≈-3.14),所以,(边讲边描点,并标-π)-π就在-3稍靠左的那一点.师:每个有理数、每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这说明每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边讲边把结论1中的“有理”改为“实”).师:(指准数轴)数轴是由密密麻麻的点组成的,可以想象,数轴上的每一个点,要么表示的是有理数,要么表示的是无理数.也就是说,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板书:反过来,数轴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师:请大家把这个结论读两遍.(生读)师:读了两遍有什么感觉?可能有同学会说:“这个结论读起来有点像绕口令,怎么感觉上半句话和下半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上半句话是,每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下半句话是,数轴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上半句话和下半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比方说,我们班每个同学都坐在电影院的一个座位上,反过来,电影院的每一个座位上都坐着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仔细听仔细体会,上半句话和下半句话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四)试探练习,回授调 实数节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1)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 )(2)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 )(3)所有的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 )(4)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实数. ( )4.如图,(1)表示2.5的点是 ; (2)表示5-的点是 ;(3)表示3的点是 ;(4)表示-5的点是 ; (5)表示π的点是 .(五)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相反数和绝对值,谁还记得什么是相反数?什么是绝对值? 生:…… 师: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指准数轴上表示-4的点)数轴上表示-4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4的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师:初一的时候,相反数和绝对值都是相对有理数说的,现在数的范围扩大了,对实数来说,也一样有相反数和绝对值.3333数)3333)333-=3.师: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我们有下面的结论.(师出示结论2和结论3)结论2:数a 的相反数是-a.E D C B A ● ● ● ● ● 0 1 2 3 4 5- 1 - 2 - 3 - 4 - 5结论3: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师:请大家把这两个结论读一遍.(生读)师:两这个结论对有理数来说是成立的,对实数来说也同样成立.下面我们利用这两个结论来做一个例题.(师出示下面的例题)例 填空: (1)5-的相反数是 ; (2)5-5的相反数是 ; (3)3的绝对值是 ,即3= ; (4)364-的绝对值是 ,即364-= ;(5)2-2的绝对值是 ,即22-= .(六)试探练习,回授调节5.填空:(1)2的相反数是 ,2的绝对值是 ;(2)-π的相反数是 ,-π的绝对值是(3)0的相反数是 ,0的绝对值是 .6.填空:(1)327-的绝对值是 ,即327-= ;(2)1.8-3的绝对值是 ,即1.83-= ;(4)364-的绝对值是 ,即364-= ;(5)3-π的绝对值是 ,即3π-= .7.填空:(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7,这个数是 ;(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2-,这个数是 .(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实数的三个结论,大家把这三个结论读一遍.(生读)(作业:P 86练习1.2,P 86习题1.3.)四、板书设计 13.3实数3与-3互为相反数 例3=3,3 =3结论2……结论3……结论1……数轴图13.3实数(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利用结论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2.会利用运算律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会取无理数的近似值进行计算.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比较实数大小,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2.难点:比较实数大小.三、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1.填空: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 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 .2.填空:(1)7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2)-7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7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4)7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5)77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实数无理数有理数(6)7-7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有理数的很多结论,现在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大到了实数,原来对有理数来说成立的结论,对实数来说还成立吗?基本上都成立.譬如,“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对有理数来说是对的,对实数来说还是对的.所以,有关实数的很多结论我们可以直接从有理数那里搬过来.上节课我们从有理数那里搬来了三个实数的结论,本节课我们还要从有理数那里搬几个结论来,首先我们来看两个实数如何比较大小.(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出示下图)师:(指准数轴)学习有理数的时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事实,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譬如,4在3的右边,4>3;-1在-4的右边,-1>-4,等等.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大到实数,数轴上右边的数还是比左边的数大吗?(稍停)对实数来说,数轴上右边的数还是比左边的数大.根据这一事实,我们得出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结论.(师出示结论4)结论4: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师:请大家把这个结论读一遍(生读).师:这个结论跟两个有理数比较大小的结论是一样的,它是直接从有理数那儿搬过来的.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个结论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例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524; (2)56 (3)3 1.8.解:24≈4.9,因为5>4.9,所以524. 5 2.26 2.4, 因为2.2<2.456-4532(3)3≈1.7, 因为1.7<1.8,所以-3>-1.8.(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3.填“>”或“<”: (1)3 10; (2)π 3.142; (3)-8 -7;(4)-2 -1.42; (5)29 4513; (6)2- 3-. 4.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有最小的正有理数. ( ) (2)没有最小的整数. ( )(3)没有最小的有理数. ( )(4)没有最小的无理数. ( )(5)没有最小的实数. ( )(6)有绝对值最小的实数. ( )(五)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我们知道有理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同样,实数也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除了这些运算,实数可以进行开平方、开立方运算.实数之间怎么进行运算呢?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可以搬到实数的运算中来,也就是说,有理数怎么进行运算,实数就怎么进行运算.(师出示结论5)结论5: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在进行实数运算时仍然成立.师:大家把结论5默读一遍.(生默读)师:譬如,有理数的运算有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同样实数的运算也具有这些运算性质.下面我们就来做几道实数计算题.(师出不例2)例2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32)2+- (2)33+ 解:(1)(32)2+-32233+=(3+2)3=53.(2)3323((2)题板演时,要指出运用了分配律)(师出示例3)例3 计算:(1)5+π(精确到0.01); (2)32.(精确到0.1).解:(1)5+π≈2.236+3.142≈5.38;(2)32≈1.73×1.41≈2.4.(教学时需要指出,结果如果要求精确到0.01,那么运算过程中取近似值要精确到0.001)(六)试探练习,回授调节5.计算:-+.(1)22-32; (2)2322====(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实数的三个结论,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实数的另外两个结论,实数的这五个结论是怎么得来的?基本上都是从有理数那里搬过来的.有理数可以在数轴上用点表示,实数也可以在数轴上用点表示;有理数有相反数、绝对值,实数也有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怎么比较大小,实数也怎么比较大小;有理数怎么运算,实数也怎么运算. (作业:P87习题4.5.6.)四、板书设计数轴图例1 例2结论4:……结论5:……例3。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3节(比热容)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比热容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的第3节《比热容》。
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得地位与作用本节是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3节,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温度温标和热量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的概念课概念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比热容计算和内能等后续知识的基础,通过本节课学习,经历研究物体吸收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操作与收集数据、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主要使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操作与收集数据、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意识,养成质疑和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3)会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一些生活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经历和实例的分析、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感悟合理猜想的必要性。
(2)经历研究物体吸收热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种类、变化的温度之间的关系,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操作与收集数据、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意识,养成质疑和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比热容概念,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热容概念而对“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还涉及到Q、 m、△T和c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同时还涉及到Q、m、△T和c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第13章第3节 比热容(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习题PPT课件(人教版)
A.3∶8
B.8∶3
C.4∶3
D.3∶2
返回
物理
9.甲、乙两个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2∶1,升温之比为 1∶3,
吸热之比为 2∶3,甲、乙的质量之比为( D )
A.1∶6
B.2∶1
C.1∶4
D.1∶1
返回
物理
10.对质量是 50 g 的水加热,使水温从 40 ℃升高到 80 ℃, 水吸收的热量是 8.4×103 J[c 水=4.2×103 J/(kg·℃)]. 11.有一根烧红的铁钉,质量是 2 g,放出 920 J 的热量后, 温度降低到 20 ℃,则铁钉的初温是 1 020 ℃. [铁的比热容是 0.46×103 J/(kg·℃)]
返回
物理 12.质量为 0.5 kg 的某金属块,当温度从 110 ℃降低到 80 ℃
时,放出了 5 850 J 热量.
物质 比热容 c[J/(kg·℃)]
铁
0.46×103
铜
0.39×103
汞
0.14×103
(1)该金属的比热容是多少?
(2)它可能是哪种金属?
返回
物理
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根据 Q 放=cmΔt=cm(t0-t)可得,金属的比热容:
返回
物理 (2)将煅烧后的刀具迅速取出放入 20 ℃的水中冷却,最后刀具 与水达到共同的温度,设为 t′, 则有:Q 水吸=Q 合放,即:c 水 m 水(t′-t0′)=c 合金钢 m 合金钢(t-t′), 代入数据:4.2×103 J/(kg·℃)×5 kg×(t′-20 ℃)=0.42×103 J/(kg·℃)×1 kg×(836 ℃-t′), 解得:t′=36 ℃. 答:(1)此刀具在火炉中吸收了 3.4272×105 J 的热量;(2)淬火 后水的温度为 36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3节 《比热容》
(2)由题知,水吸收的热量为钢刀放出的热量,再利用Q吸
=cm△t,求水升高的温度,进而求出末温,注意水沸腾时吸收热
量、温度不变。
解:(1)钢刀放出的热量:
Q放=c钢m钢△t钢=0.46×103J/(kg•℃)×1.5kg×(440℃-20℃)
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例 沿海地区昼夜之间的温差,与同纬度内陆地区昼 夜之间的温差不同,如下列出的是:2018年6月某日 同纬度的沿海某城市和内陆某城市的气温情况,请判 断甲是__沿__海__城市(选填“沿海”或“内陆”),你 的依据是 沿海城市昼夜温差小。
物质
沙石 铝 干泥土 铁、钢 铜 水银
比热容 c/[J/(kg ·℃)]
0.92×103 0.88×103 0.84×103 0.46×103 0.39×103 0.14×103
【结论】 01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
比热容; 02 水的比热容最大;
03 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说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 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 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分析比热容表,可以找出哪些结论?
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蓖麻油 冰 空气
比热容 c/[J/(kg ·℃)]
4.2×103 2.4×103 2.1×103 1.8×103 2.1×103 1.0×103
=2.898×105J;
(2)由题知,水吸收的热量Q吸=Q放=2.898×105J, 由Q吸=cm△t得:
△t═
上册 第13章 第3节 比 热 容
九年级物理·RJ
变式 1 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 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
可知( A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11
九年级物理·RJ
1.下列关于物质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质的比热容跟它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B.物质的比热容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C.物质的比热容跟它温度的改变量成反比 D.物质的比热容跟上述三个因素无关
12
九年级物理·RJ
2.将一杯水由 30 ℃加热到 50 ℃时吸收的热量为
Q1,再由 50 ℃加热到 70 ℃时吸收的热量为 Q2,Q1 与
(5)实验表明,水水 的吸热能力更强. (6)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1.875×103 J/(kg·℃).[c 水=4.2×103 J/(kg·℃)]
27
九年级物理·RJ
15.实验作出的 1 kg 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如图所示,已知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 c1=2.1×103 J/(kg·℃),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7
九年级物理·RJ
7.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103 J/(kg·℃)] 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水银 冰 砂石 铝 铜 比热容 4.2 2.4 2.1 0.14 2.1 0.92 0.88 0.39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大 B.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 量多 C.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大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13章 第3节 第2课时 热量的计算 优秀课件
C.9∶8
D.2∶3
4.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 A 和 B 两种液体(不计热量损失)如图
是 A 和 B 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A 的比热容与 B 的比热容之比为 2∶1
B.A 的比热容与 B 的比热容之比为 2∶3
C.都加热 t 时间,B 吸收热量比 A 吸收热量多
D.A 和 B 升高相同的温度,B 吸收热量较多
5.质量和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铜块投入水中 (c 水>c 铜,不计热损失)则( C ) A.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升高的温度和铜块降低的温度相 同 B.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降低的温度和铜块升高的温度相同 C.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少的内能相 同 D.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减少的内能和铜块增加的内能相 同
【分析】 该题有两种物质:铁钉和水,两者接触,有温度差,故要发生热 传递,明显,水是低温物体,铁钉是高温物体,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铁钉放出 的热量。
【 答 案 】 先 求 出 水 吸 收 的 热 量 Q 吸 = cm(t - t0) = 4.2×103J/(kg·℃)×5kg×(50℃-20℃)=6.3×105J;根据热平衡,铁钉放出的 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即 Q 放=Q 吸=6.3×105J;铁钉的温度变为 Δt 铁=Q 放/(c 铁 m 铁)=6.3×105J/[0.46×103J/(kg·℃)×1kg]=1370℃,故铁钉的初温是 t0 铁=Δt 铁+t=1370℃+50℃=1420℃。 答:红热铁钉的最初温度为 1420℃。
关。
变式训练
1.将质量是 0.5kg 的水加热,使它的温度从 20℃升高到 60℃,需要吸收的
第13章第3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9
• 状态方程——玻意耳-马略特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 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压强趋于零,压强 与体积的乘积趋于 与气体类型无关的一个 常数。
pV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T )V (T ) C
p 0
He
O2 CO2
N2
0
p
10
• 状态方程——盖-吕萨克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 不变的情况下,体积 随温度呈线性变化,系 数与气体类型无关。
n : 分子数密度 R 定义玻尔玆曼常数 kB NA
n NA
N A : 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 p nkBT
17
• 状态方程——混合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ni : 第i种组分的气体分子数密 度
第i种组分的气体分压强 pi ni kBT
道尔顿分压定律: p pi
V
V (t ) V0 1 pt
1 V p 常量 V0 t p
0
V0
1 p
t (C )
11
• 状态方程——查理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 不变的情况下,压强 随温度呈线性变化,系 数与气体类型无关。
p
p0
p(t ) p0 1 V t 1 p V =常量 p0 t V
i 1
n
18
t不变:p(t )V (t )=常量 V不变:p(t ) p0 1 V t p不变:V (t ) V0 1 p t
1 V 1 p
定义T t t (T是什么?) 实验: = 273.15C
1 V 1 p
思创教育--第3节 比热容
生活·物理·社会 “水的比热容大”这一 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 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升高 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用水作冷 讨论 : 却剂效果好。 1、汽车发动机为何用水来冷却?
某种物质升温时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跟 哪些因素有关呢?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1)物体的质量 (m)
(质量越大,吸热越多) (2)物体升高的 温度(Δt)
(升高的温度越多,吸热越多)
吸收的热量也越多。
结论:物体的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多,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 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有 关外,还可能与什么有关?
信息快递
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 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3、你打算用哪种方法验证猜想?
方法一: 在加热时间(吸收热量)相同的 情况下,观察物体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方法二: 观察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要 的时间(吸收热量)是否相同。
两种方法在实验效果上是一致的。
我们选择“观察物体吸收相同热量 所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我就纳闷了,同在一个太阳下,温度差距咋就这么 大呢?
, 还 是 水 中 凉 爽 !
沙子很烫 海水很凉
同一时刻,为什 么海水和沙子的 温度不一样?
沙子变凉了 海水很 暖和
中午
晚上
• 新疆地区有句谚语叫做“早穿皮袄 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你知 道其中的道理吗?
新疆有句谚语: “
早穿皮袄午穿纱
怀抱火炉吃西瓜”
第十三章 第3 节
主讲:刘权
内 能 比 热 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级 初二 学 科 数学版 本人教新课标版课程标题 第十三章 第3节 实数编稿老师 陈孟伟 一校 黄楠二校李秀卿审核王百玲一、学习目标:1.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2. 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3. 知道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大小的比较。
二、重点、难点:重点:实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算定律。
难点:对无理数的理解。
三、考点分析:实数和数轴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其中实数的有关概念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实数的运算是初中数学的基础,数轴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因此它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这类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居多,试题难度多为低、中档。
1. 无理数的概念: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 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 实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整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实数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按符号分:0⎧⎧⎪⎨⎩⎪⎪⎨⎪⎧⎪⎨⎪⎩⎩正有理数正实数正无理数实数负有理数负实数负无理数4.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
5.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1)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成立,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在实数范围内仍适用。
(2)对于实数,a b 有如下性质:①若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0a b +=;②若a 与b 互为倒数,则1ab =;③任何实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0a ≥;④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 a =-;⑤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⑥0没有倒数。
6. 实数的运算定律和运算顺序与有理数的运算定律和运算顺序相同。
知识点一:无理数的概念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无理数都是实数; ②实数都是无理数; ③无限小数都是有理数; ④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⑤除了π之外不带根号的数都是有理数。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思路分析:无理数并不都是带根号的数,带根号的数也并不都是无理数(如π是无理数但不带根号,而4带根号却不是无理数),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无理数有如下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5-,39,57-等,但用根号形式表示的数却并不都是无理数,如16,327-等。
第二种是圆周率π,它是圆的周长与该圆直径的比值,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第三种是类似0.010010001 这样的小数。
当然,还有其他形式的无理数,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遇到。
解答过程:由实数定义可知①是正确的;②错误,因为实数不都是无理数,还有有理数;③错误,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④错误,如4就是有理数;⑤错误,如0.010010001 就是无理数。
所以正确的只有1个,选A解题后的思考:本题主要考查无理数和实数的定义及包含关系,注意千万不要认为带根号的数就是无理数。
例2:指出下列各数,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34,7.231,π-,38-,2.6,16,40,39157,104.23232323 (每相邻两个2之间有一个3),0.12345678910111213- (小数部分由连续的正整数组成)。
思路分析:有理数的定义是“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也即有理数是可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数。
无理数的定义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解答过程:有理数有:7.231,38-,2.61640,39157,104.2323232334π-,0.12345678910111213- 解题后的思考:凡是分数、开方开得尽的数、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凡是开方开不尽的数、含π的数、类似0.121122111222 这样不循环的数都是无理数。
小结: 438π的数都是无理数,比如2ππ。
同学们初学这部分内容时对无理数不理解,无理数并不“无理”,只是大家对它不熟悉。
比如,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就是一个无理数。
知识点二:实数及其分类例3: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内:0,8,3827-,16,27-,2-,3,|13|-,227,4π,0.1010010001 (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
自然数集合{ …} 有理数集合{ …} 正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非负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思路分析:822=,382273-=-,164=,2733-=-,|13|31-=- 解答过程:自然数集合{0,16,…}有理数集合{0,3827-,16,2-,227,…}正数集合{8,16,3,|13|-,227,4π,0.1010010001 ,…}整数集合{0,16,2-,…} 非负整数集合{0,16,…}分数集合{3827-,227,…}解题后的思考:对实数进行分类时,应先对某些数进行计算或化简,然后根据它的最后结果进行分类。
不能看见用根号表示的数就认为一定是无理数。
比如,164=,所以它是自然数,也是整数,也是有理数,但不是无理数。
又如382273-=-,所以它是分数,也是有理数。
由于π是无理数,所以4π也是无理数,千万不要把4π当作分数。
另外,也不能认为含有π的数都是无理数。
比如,|4|4ππ-+=,所以它是有理数。
小结: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在对实数进行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
比如,若仅把实数分为正实数、负实数,显然就把0给漏掉了。
再比如,如果把实数分为正实数、无理数,那么就会既有漏掉的实数,又有重复的实数。
要做到“不重不漏”,就需要明确统一分类标准。
注意对非同等级别的事物不能进行分类。
如将实数分为:整数、分数、无理数,整数、分数与无理数不是同一级别上的数,所以这种分类是不行的。
知识点三:实数的大小比较例4:比较大小:175--411思路分析:此题只要比较175与411的大小即可。
对于两个正无理数的大小的比较,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取它们的近似值(有理数)来进行比较;二是比较它们的被开方数的大小。
解答过程:解法一:因为,411176=,且175176<所以,175176<所以,175176->-。
->-,即175411解法二:因为,17513.23-≈-,而13.2313.27-≈-,41113.27->-所以,175411->-。
解题后的思考:对于解法一,不等式的运算规则对于无理数仍成立。
对于解法二,为了便于比较大小,取近似值时要注意精确度。
例5:比较大小:72-。
-与37思路分析:此题用取近似值的办法进行比较仍然可以,只是若不借助计算器则不能很方便地求出它们的近似值。
有理数中,若0a b-<,则a b<。
这对=;若0a ba b-=,则a b->,则a b>;若0于实数也是成立的。
解答过程:解法一:---=--+=-(72)(37)7237275因为,2728255=>=所以,275>,故(72)(37)0--->所以,7237->-。
解法二:≈,370.35720.657237>解题后的思考:用作差法比较大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小结:实数的大小和有理数的大小规定相同: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两个正数中,绝对值大的则大;两个负数中,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将实数表示在数轴上,仍然是右边的点表示的实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随着学习的深入,将来我们还要学习更多比较大小的办法。
知识点四:实数与数轴的综合应用例6:图中表示的是实数x的取值范围,用不等式写出实数x的取值范围,并由此化简:2(1)|2|x x+--。
思路分析:在“一元一次不等式”这章中,我们学习过利用数轴来表示有理数的范围,这与利用数轴来表示实数的范围是相同的。
解答过程:由图可知1x<-或2x≥当1x<-时,原式=(1)(2)3x x-+--=-;当2x≥时,原式=(1)(2)3x x+--=。
解题后的思考:数形结合有助于对题目的理解,这种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7:解不等式组:22030290xxxπ⎧+>⎪⎪-<⎨⎪->⎪⎩思路分析:将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分别求出来,再利用数轴求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
解答过程:原不等式可化为22329xxxπ⎧>-⎪⎪<⎨⎪>⎪⎩,即22239xxxπ⎧>-⎪⎪⎪<⎨⎪⎪>⎪⎩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923xπ<<。
解题后的思考:含无理数的不等式的解法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不等式的解法相同,在求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时,需要比较一些实数的大小。
小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把实数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可以形象、直观地感受实数的客观存在,为理解实数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提供了帮助。
知识点五:有关实数的简单运算 例8:化简:(1)|122332|++; (2)2|3|816πππ-+-+; (3)2|3(3)(6)a a +<-。
思路分析:要化简带有绝对值符号的式子,首先按绝对值定义,将绝对值符号去掉,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或进行数的运算。
2(0)0(0)(0)a a a a a a >⎧⎪==⎨⎪-<⎩,即2||a a =。
解答过程:(1)因为,120-<,230-<,32340-=-< 所以,|12||23||32|-+-+- 213223=-+-+-1=(2)因为,30π-< 所以,|3|3ππ-=-因为,22816(4)|4|ππππ-+=-=-,且40π-< 所以,28164πππ-+=-所以,2|3|816πππ-+-+341ππ=-+-= (3)因为,6a <-所以,330a +<-<,且60a +<所以,2|3(3)||3|3|||33||6|6a a a a a -+=-+=++=+=--解题后的思考:将含绝对值的式子化简,其实就是判断绝对值符号内部的式子的符号,往往可将其进一步转化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2||a a =,这个公式在“二次根式”这章中还会大量使用。
例9:化简:20002001(752)(752)-⋅--。
思路分析:此题若直接计算会非常复杂,仔细观察,会发现72-752--运用幂的运算法则对其进行变形。
解答过程:20002001(752)(752)-⋅--200020001(752)(752)(752)=-⋅--⋅-- 2000[(752)(752)](752)=-⋅--⋅-- 222000[(52)7](752)=--⋅--20001(752)=⋅-- 752=--解题后的思考:有理数的乘法规则、乘法公式以及幂的运算法则对于无理数仍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