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2
材料科学基础_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材料科学基础_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材料的形变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尺寸及结构的变化。
形变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形式。
弹性变形是指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只发生形状的改变,而不发生组织内部结构的改变,当外力消失时,物质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塑性变形是指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内部结构的改变,当外力消失时,物质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形变过程中,材料的内部晶粒会发生滑移、动晶界和晶界迁移等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减小材料中的位错密度,同时也能影响晶粒的尺寸、形状和分布。
当形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晶粒内部会产生高密度的位错,这会导致晶体的韧性下降,同时也容易引起晶粒的断裂和开裂。
因此,形变过程中产生的位错对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再结晶是指在材料的形变过程中,通过退火处理使晶粒重新长大,去除或减小形变过程中产生的位错和晶界等缺陷,从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其他性能。
再结晶的发生与材料的种类、成分、形变方式等因素有关。
再结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显微再结晶和亚显微再结晶。
显微再结晶是指晶粒在正常晶界上长大,形成新的晶粒;亚显微再结晶是指材料中的一些晶粒发生部分再结晶,形成较大的再结晶晶粒。
再结晶的发生和发展受到晶粒的尺寸、形状和分布的影响。
晶粒尺寸越小,再结晶发生越容易,且再结晶晶粒的尺寸也越小。
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和分布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
晶粒尺寸较小的材料通常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高韧性,且易于加工。
因此,控制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和分布对材料的性能优化和加工有重要意义。
总之,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是材料科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研究形变和再结晶的机制和规律,可以优化材料的性能和加工过程,从而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材料科学基础-第5章2013
弹簧元件表示的弹性变形部分 —— 与时间无关,
Voigt-Kelvin 模型—— 描述蠕变回复、弹性后效和弹
E 为松弛常数。
性记忆等过程:
粘弹性变形特点——应变落后于应力—–弹性滞后。 施加周期应力时形成的应力 - 应变曲线回线所包含的
d ( t ) E dt
交变载荷(振动)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 的能力。虽然这两个名词有时可以混用, 但严格来说循环韧性与内耗是有区别的: 循环韧性——指金属在塑性区内加载时吸 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消振性; 内耗——指金属在弹性区内加载时吸收不 可逆变形功的能力。
弹性滞后——表明加载时消耗于材料的变形功大于 卸载时材料回复所释放的变形功,多余的部分变形 功已被材料内部所消耗——内耗现象——用弹性滞 后环的面积度量其大小。
面积——应力循环一周所损耗的能量——内耗。
5.2 晶体的塑性变形
当施加的应力超过弹性极限e时,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产
生不可逆的永久变形。 大多数多晶体工程材料,变形与各晶粒的变形相关。 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在常温和低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形式为滑移 (Slip);其次有孪晶(Twins)、扭折(Twist)等方式。 高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形式为扩散性变形和晶界 滑动与移动等。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晶面(滑移 面)和一定晶向(滑移方向)相对另一部分发生相对位移的现象。
2014-6-11 材料科学基础CAI教材 曾德长 13
其应力、应变符合Hooke定律——应力去除后应变 回复为零。 粘壶 —— 由装有粘性流体的气缸和活塞组成;活 塞的运动是粘性流动的结果 —— 符合 Newton 粘性 流动定律。 Maxwell模型——解释应力松弛机制:
第5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第5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5.1弹性和粘弹性 (1)5.2晶体的塑性变形 (3)5.3回复和再结晶 (18)5.4高聚物的塑性变形 (23)材料在加工制备过程中或是制成零部件后的工作运行中都要受到外力的作用。
材料受力后要发生变形,外力较小时产生弹性变形;外力较大时产生塑性变形,而当外力过大时就会发生断裂。
低碳钢在单向拉伸时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是工程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强度指标。
研究材料的变形规律及其微观机制,分析了解各种内外因素对变形的影响,以及研究讨论冷变形材料在回复再结晶过程中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5.1弹性和粘弹性5.1.1弹性变形的本质弹性变形是指外力去除后能够完全恢复的那部分变形,可从原子间结合力的角度来了解它的物理本质。
原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其原子间距为r,位能U处于最低位置,相互作用力为零,这是最稳定的状态。
当原子受力后将偏离其平衡位置,原子间距增大时将产生引力;原子间距减小时将产生斥力。
这样,外力去除后,原子都会恢复其原来的平衡位置,所产生的变形便完全消失,这就是弹性变形。
5.1.2弹性变形的特征和弹性模量弹性变形的主要特征是:(1)理想的弹性变形是可逆变形,加载时变形,卸载时变形消失并恢复原状。
(2)金属、陶瓷和部分高分子材料不论是加载或卸载时,只要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其应力与应变之间都保持单值线性函数关系,即服从虎克(Hooke)定律:在正应力下,s = E e,在切应力下,t =G g,式中,s ,t 分别为正应力和切应力;e ,g 分别为正应变和切应变;E ,G 分别为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
弹性模量与切变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为:式中,v 为材料泊松比,表示侧向收缩能力。
一般金属材料的泊松比在0.25~0.35之间,高分子材料则相对较大些。
弹性模量代表着使原子离开平衡位置的难易程度,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
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 应变角;
扭转变形情况与剪切相似
静载:转矩T;
应变:转角
精选2021版课件
5
拉伸实验 Tensile Test
测试仪器
标准样品
Tensile Strength
(抗拉强度)
Fracture
(断裂)
Necking
(颈缩)
精选2021版课件
6
拉伸实验 Tensile Test
不同而不同。
滑移带观察:试样预先抛光(不腐蚀),进行塑性变形,表面
上出现一个个台阶,即滑移带。
精选2021版课件
35
单晶体滑移特点
• 滑移变形是不均匀的,常集中在一部分晶面上,而
处于各滑移带之间的晶体没有产生滑移。
• 滑移带的发展过程,首先是出现细滑移线,后来才
发展成带,而且,滑移线的数目随应变程度的增大
循环韧性
若交变载荷中的最大应力超过金属的弹性极限,则可
得到塑性滞后环。
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叫
循环韧性。 循环韧性又称为消振性。
循环韧性不好测量,常用振动振幅衰减的自然对数来
表示循环韧性的大小。
循环韧性的应用
减振材料(机床床身、缸体等);
乐器要求循环韧性小。
四、 黏弹性
弹性变形的特征
(1)可逆性:理想的弹性变形是加载时变形,卸载时变形
消失并恢复原状。
弹性变形量比较小,一般不超过0.5%~1%。
(2)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其应力与应变之间保持线性函数
关系,即服从虎克(Hooke)定律:
式中,、分别为正应力和切应力;
、分别为正应变和切应变;
E,G分别为弹性模量和切变模量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A第5章-材料的形变与再结晶(2)
第五章材料的形变与再结晶
2
第五节 孪生及扭折
滑移是形变的主要形式,孪生及扭折也是形变的不同形式。 一、孪生 孪生━ 孪生━晶体受力后,以产生孪晶的方式而进行的切变过程, 称为孪生。 孪晶━ 孪晶━以共格界面相联结,晶体学取向成镜面对称关系的 这样一对晶体(或晶粒)的合称。
晶体受到切应力后,沿着一定的晶面 (孪生面) 和一定的晶向(孪生方向) 在 孪生面) 和一定的晶向(孪生方向) 一个区域内发生连续的顺序的切变。
2. 形变引起的各向异性 金属和合金多晶体经方向性的形变后,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方 面都会出现各向异性现象。 各向异性的产生: 组织方向性 宏观偏析、微观偏析、异相晶粒、杂质等 发生方向性分布; 结构方向性 晶粒取向转动、晶体结构择尤取向, 出现织构。 3. 其它物理性能变化 结构敏感的性能(导磁率、磁饱和度、电阻) 结构敏感的性能(导磁率、磁饱和度、电阻) 明显变化 结构不敏感的性能(比重、导热性、弹性模量) 结构不敏感的性能(比重、导热性、弹性模量) 有一定影响
11
第六节 多晶体的范性形变
四、晶体的转动与形变织构
单晶体形变时,作用滑移系要发生转动: 拉伸时,作用滑移系趋于与力轴平行; 压缩时,作用滑移系趋于与力轴垂直。 多晶体在单向受力条件下形变时,各作用滑移系都有转向 与力轴平行(拉伸时)或垂直(压缩时)的总趋势。 当形变程度相当大时,多晶体会出现择尤取向,产生形变 织构。即大部分(或相当一部分)晶粒之间至少有一 个晶向相互平行或接近平行。
9
第六节 多晶体的范性形变
三、晶粒大小对形变的影响
1. 晶粒越小,试样单位横截面上晶粒的数量越多, 形变的抗力越大:
σS = σ0 + Kyd −1/ 2
晶粒的平均直径 表征晶界对形变的影响 屈服应力 屈服强度 表示晶内对形变的抗力, 约相当于单晶体τ 约相当于单晶体τk的2~3倍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2)滑移系(SLIP SYSTEM)
滑移面(slip plane):塑性变形时位错滑移的特定晶面, 往往是原子最密排晶面(Highest Planar Density )。
滑移方向(slip direction):塑性变形时位错滑移的特定 晶向,往往是原子最密排晶向 (Highest Linear Density)。
化研究,先讨论单晶体的塑性变形,然 后再研究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常温下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
1、滑移(Slip)
概念:
滑移是在外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 分沿着一定的晶面(metallographic plane)(滑移面(Slip plane))的一定晶 体方向( metallographic direction) (滑移方向(Slip direction))相对于晶体 的另一部分发生的相对滑动 。
正应力(Normal stress)的作用
作用在晶格上的正应力只能使晶格 的距离加大,不能使原子从一个平衡 位置移动到另一平衡位置,不能产生 塑性变形;
正应力达到破坏原子间的吸引力, 晶格分离,材料则出现断裂。
材料在正应力作用下,在应力方向虽
1)滑移带与滑移线
为了观察滑移现象,可经抛光的单晶体金 属棒试样进行适当拉伸,使之产生一定的 塑性变形,即可通过光学显微镜在金属棒 表面观察到很多细线,称之为滑移带 (slipbands)。
c ocso c s ocso 9s 0()1si2 n
2
①当φ = 90º或 = 90º时,s为无限大,即当滑移面与外
力方向平行或者滑移方向与外力方向垂直时不能产生滑 移——硬取向;
814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知识点讲解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814 材料科学基础主讲人:薛春阳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本章主要内容1.弹性和黏弹性2.晶体的塑性变形3.回复和再结晶4.热变形和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5.陶瓷形变的特点本章要求1.了解弹性和黏弹性的基本概念2.熟悉单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3.熟悉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4.掌握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5.掌握回复和再结晶的概念和过程6.熟悉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的概念和过程7.了解陶瓷变形的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应变应力b σsσe σbk s e ob εk ε变形的五个阶段:1.弹性变形2.不均匀的屈服变形3.均匀的塑性变形4.不均匀的塑性变形5.断裂阶段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极限知识点1 弹性的不完整性定义:我们在考虑弹性变形的时候,通常只是考虑应力和应变的关系,而没有考虑时间的影响,即把物体看作是理想弹性体来处理。
但是,多数工程上应用的材料为多晶体甚至为非晶体,或者是两者皆有的物质,其内部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缺陷,在弹性变形是,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跟不上应力的变化等有别于理想弹性变形的特点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弹性的不完整性。
弹性不完整的现象主要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循环韧性等1.包申格效应材料预先加载才生少量的塑性变形(4%),而后同向加载则 升高,反向加载则 下降。
此现象称之为包申格效应。
它是多晶体金属材料的普遍现象。
2.弹性后效一些实际晶体中,在加载后者卸载时,应变不是瞬时达到其平衡值,而是通过一种弛豫过程来完成其变化的。
这种在弹性极限 范围内,应变滞后于外加应力,并和时间有关的现象,称之为弹性后效或者滞弹性。
3.弹性滞后由于应变落后与应力,在应力应变曲线上,使加载与卸载线不重合而是形成一段闭合回路,我们称之为弹性滞后。
弹性滞后表明,加载时消耗于材料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时材料恢复所释放的变形功,多余的部分被材料内部所消耗,称之为内耗,其大小用弹性滞后环的面积度量。
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材料的加工过程中,材料会发生形变现象,并且随着形变的进行,材料的晶粒也会重新排列,从而形成新的晶粒结构,这就是再结晶现象。
形变和再结晶对材料的性能和性质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形变现象。
形变是指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改变其形状、大小和位置的过程。
形变可以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弹性形变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可恢复变形,当外力消失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而塑性形变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不可恢复变形,当外力消失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塑性形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
冷加工是指材料在常温下进行的变形,而热加工是指材料在高温下进行的变形。
形变的过程中,材料的晶粒也会发生重排,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
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再结晶现象。
再结晶是指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界和晶内发生的晶粒重排,并产生新的晶粒结构的过程。
再结晶可以恢复材料的塑性,并调整材料的晶粒结构,从而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
再结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动态再结晶和静态再结晶。
动态再结晶是在连续变形中发生的再结晶,晶粒较小,形成时的应变较大。
而静态再结晶是在停止变形后发生的再结晶,晶粒较大,形成时的应变较小。
再结晶的条件包括温度、应变速率、变形温度等因素。
形变和再结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形变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塑性变形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使材料更加适用于工程应用。
其次,再结晶能够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
再结晶可以调整材料的晶粒结构,消除变形过程中的组织缺陷,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塑性和韧性。
此外,再结晶还能改善材料的晶界特性,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例子。
举个例子,对于金属材料,通过冷加工可以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提高其强度。
但是过多的冷加工会使材料变脆,此时需要进行热处理来进行再结晶。
第五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5.1 弹性和粘弹性弹性变形:指外力去除后能够完全恢复的那部分变形主要特征:①:理想的弹性变形是可逆变形,加载时变形,卸载时变形消失并恢复原状。
②:金属、陶瓷和部分高分子材料不论是加载还是卸载,只要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其应力和应变之间遵循胡克定律。
弹性模量:代表着是原子离开平衡位置的难易程度,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
弹性不完整的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
包申格效应: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小于4%),而后同向加载则应力升高,反向加载则应力下降,此现象被称为包申格效应。
弹性后效:一些实际晶体,在加载或卸载时,应变不是瞬时达到其平衡值,而是通过一种弛豫过程来完成其变化的。
这种在弹性极限范围内,应变滞后于外加应力,并和时间有关的现象,被称为弹性后效或滞弹性。
弹性滞后:由于应变落后于应力,在应力-应变曲线上使加载线或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曲线。
黏性流动:是指非晶态固体和液体在很小外力作用下,会发生没有确定形状的流变,并且在外力去除后,形变不能恢复。
5.2金属的塑性变形5.2.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滑移滑移带:将良好抛光的单晶体金属棒试样进行适当的拉伸,使之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即可在金属棒表面见到一条条的细线,通常称为滑移带滑移带是由滑移线组成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往往是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和晶向。
原因是原子密排最大的晶面其晶面间距最大,点阵阻力最小因而最易发生滑移;最密排方向上的原子间距最短,即位错最小因而最易发生滑移。
滑移系:由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晶体中的滑移系越多,滑移过程可能采取的空间取向便越多,滑移便容易进行,塑性便越好。
(滑移系数目:面心立方12;体心立方48;密排六方3,因而hcp的塑性不如fcc或bcc)临界分切应力:当外力在某一滑移系中的分切应力达到一定临界值时,该滑移系方可以首先发生滑移,该分切应力称为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材科基5 材料的变形和再结晶(2)
再结晶的形核不是新相,其晶体结构没有改变。
1 形核机22
第八节 再结晶
1 形核 1)晶界弓出形核机制
变形量较小时(<20%),晶界凸出形核。晶界处A 晶粒某些亚晶粒通过晶界弓出迁移而凸向亚晶粒小的 方向,以吞食B晶粒中亚晶的方式形成无畸变的再结晶 形核。
23
2)亚晶形核机制 一般发生在冷变形度大时.分为: 亚晶合并机制和亚晶迁移机制。 ①亚晶合并机制,适于变形量大的高层错能金属.
亚晶边界上的位错网络通过解离、拆散、以及位错的滑移和 攀移,转移到周围其它晶界上,导致亚晶边界的消失和合并。
合并后的亚晶尺寸增大,以及亚晶界位错密度增加(因为位 错数量不减少但是转移到周围其他位错处),相临位错取向增大, 转化为大角度晶界,具有大的迁移速率,能清除移动过程中的位 错,使它后面留下无畸变的晶体,成为形核的核心。
构缺陷衰减速率,是缺陷浓度和缺陷迁移率的函数,仿照化学动
力学的方法,可以用一级化学反应速度方程来表达:
dCP dt
ACP
exp
Q RT
则(2)式变为:
d(P dt
P0 )
KcP
A exp
Q RT
d(P
将(1)式代入: dt
P0 )
K
P
P0 K
A
exp
Q RT
13
得: d (P P0 ) A exp Q dt 或 dx A exp Q dt
状和尺寸。
4
第六节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 组织与性能变化
二 显微组织变化(示意图)
Smith W F. Foundation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第五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②位错间的交互作用产生的阻力; ③运动位错交截后产生的扭折和割阶;
④位错与其他晶体缺陷交互作用产生的阻力
2、孪生
3)应变:物体形状尺寸所发生的相对改变。物体内部某处的线段在变形后长
度的改变值同线段原长之比值称为“线应变”;物体内两互相垂直的平面在 变形后夹角的改变值称为“剪应变”或“角应变”;变形后物体内任一微小
单元体体积的改变同原单位体积之比值称为“体积应变”。
2、变形过程
在应力低于弹性极限σe时,材料发生的变形为弹性变形;应力在σe到σb之间
外力去除→原子恢复平衡位置→变形消失
二、弹性变形的特征和弹性模量
弹性变形的主要特征是: 1、理想的弹性变形是可逆变形,加载时变形,卸载时变形消失并恢复原状。 2、金属、陶瓷和部分高分子材料不论是加载或卸载时,只要在弹性变形范围 内,其应力与应变之间都保持单值线性函数关系,即服从虎克定律:
在正应力下, = E,
首开滑移系: 在某一外力作用下,取向因子最大的滑移系将有最大的分
切应力,外力加大,它将首先达到临界分切应力,开始发生滑移,所 以把取向因子最大的滑移系称为这个外力下的首开滑移系。 等效滑移系: 在某一外力作用下,取向因子相同的滑移系将有相同分切 应力,外力加大,它将同时达到临界分切应力,开始发生滑移,所以
1)滑移线与滑移带 光镜:滑移带 电镜:滑移线 一系列相互平行的滑移 线组成滑移带 2)滑移系 滑移面:原子最密排晶面 滑移方向:原子最密排晶向 原因:①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其 晶面间距最大,点阵阻力最小; ②最密排方向上的原子间距最短, 即位错b最小 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
三种典型晶格的滑移系
把取向因子相同滑移系称为这个外力下的等效滑移系。
05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思考题: 1、已知铝单晶室温时c=0.79MPa,若室温下对铝单晶试样作拉 伸试验时,拉伸轴为[001]方向,可能开动的滑移系为(-111)[101], (1)试计算引起该样品屈服所需加的应力?
(2)若开动的滑移系为(-111)[110]呢?
2、面心立方单晶以[131]为力轴,进行拉伸。当拉应力为 1×107Pa的时候,试确定(111)[0-11], (111)[10-1] 和(111)[-110]滑 移系上的分切应力。
●当变形温度高于0.5Tm(熔点)以上时,由于原子活动能力的增 大,以及原子沿晶界的扩散速率加快,使高温下的晶界强度 降低。
思考题: 1、退火纯铁在晶粒大小为NA=16个/mm2时,其屈服强度 S=100MPa;当NA=4096个/mm2时, S=250MPa。试计算 NA=250个/mm2时的S? 已知晶粒的平均直径d和每平方毫米内的晶粒个数NA有如下关 系:
G 2(1 )
5.1.2 弹性变形的本质 ●弹性模量是原子间结 合力的反映和度量
a) 变形前 b) 弹性变形 c) 塑性变形 金属晶体变形后其内部原子的移动情况
●弹性模量是组织结构的不敏感参数
●对于单晶体,弹性模量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则各向同性
5.2晶体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材料发生的不可逆的永 久变形。
转动的原因:晶体滑移后使正应力分量和切应力分量组成了力偶
F A0
A1
F
转动的结果: ●滑移过程中,晶体要发生转动,从而导致晶体的空间取向发 生变化。 ●拉伸时使滑移面逐渐转到与应力轴平行的方向。 ●压缩时使滑移面逐渐转到与应力轴垂直的方向。
e.多系滑移 单滑移:一个滑移系启动 。 不发生位错交互作用 多系滑移: 具有多组滑移系的 晶体,滑移先在取 向最有利的滑移系 中进行,由于晶面 转动的结果,另一 组滑移系上的分切 应力也可能增加到 临界值以上,晶体 的滑移就可能在两 组或更多的滑移系 上同时或交替进行
材料科学基础_第五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E,G分别为弹性模量和切变模量;
G E 其中为泊松比,金属材料的 0.3 2(1)
精选
7
二、弹性模量(广义的胡克定律):
晶体的各向异性,各个方向的弹性模量不相同
x C 1 1 x C 1 2 y C 1 3 z C 1 4 x y C 1 5 x z C 1 6 y z
精选
20
精选
11
三、体弹性模量K(压缩模量) K E 1、定义:应力与体积变化率之比。 3(1 2v )
KP/(V/V0)
2、对模量的讨论:
(1)弹性模量代表了原子离开平衡位置的难易程 度,也表征了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2)对于晶体来说,也反应了不同方向原子(离 子)排列的紧密程度。(见表5.2)
(3)材料特别是复合材料由于组织结构的各同异 性也会导致不同方向模量的不同
精选
8
广义的胡克定律:
x
y
C 11 C 21
C 12 C 22
C 13 C 23
C 14 C 24
C 15 C 25
C C
16 26
x y
z xy
C C
31 41
C 32 C 42
C 33 C 43
C 34 C 44
C 35 C 45
C C
36 46
z xy
第五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李怀勇 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精选
1
内容预报
为什么要认识和掌握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规律?
• 材料在加工制备及应用过程中都要受到外力的作用 • 材料受力要发生变形: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 • 材料发生变形后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发生变化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第五章-正式版)
24
26
5.2.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3 滑移的晶体学
(2)滑移系
滑移系数目与材料塑性的关系 一般滑移系越多,塑性越好; 与滑移面密排程度和滑移方向个数有关; 与同时开动滑移系数目有关(c)。
27
3 滑移的晶体学 (3)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c)
c: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面开始滑移的最小分切应力。
57
第 七 章 塑 性 变 形 第 五 节 组 织 性 能 变 化
5.2.4 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利
(2)利弊
弊
强化金属的重要途径; 提高材料使用安全性; 材料加工成型的保证。 变形阻力提高,动力消耗增大; 脆断危险性提高。
58
59
60
61
第 七 章 塑 性 变 形 第 五 节 组 织 性 能 变 化
第五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Smith W F. Foundation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cGRAW.HILL.3/E
1
第五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纳米铜的室温超塑性
2
3
弹性极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裂强度
4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
72
第 八 章 第 一 节 加 热 时 的 变 化
4 内应力变化
回复阶段:大部分或全部消除第一类内应力,部分消
除第二、三类内应力;
再结晶阶段:内应力可完全消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3
第 八 章 第 二 节 回 复
5.3.2 回复
一 回复动力学 1 加工硬化残留率与退火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ln(x0/x)=c0texp(-Q/RT) x0 –原始加工硬化残留率;x-退火时加工硬化残留率; c0-与材料和温度有关的比例常数; t-恒温下的加热时间;T-加热温度;Q为激活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边化过程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应变能的下降, 产生的条件: (1) 塑性变形使晶体点阵发生弯曲。 (2) 在滑移面上有塞积的同号刃型位错。 (3) 需加热到较高温度使刃型位错能产生攀移运动。 多边化前后刃型位错的排列情况下图所示:
25
5.3.3 再结晶
再结晶是指经冷变形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通过形成新的等轴晶粒并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 过程。
反作用力。此反作用力随位错塞积的数目n而增大。
多晶体的强度随其晶粒细化而提高。多晶体的屈服强度 s 与晶粒平均直径 d 的关系可用著名的霍尔 — 佩奇( HallPetch)公式表示
s 0 Kd
1 2
在多晶体材料中往往存在一“等强温度TE”,低于TE时,晶界 强度高于晶粒内部的;高于TE时则得到相反的结果。 7
5,2 晶体的塑形变形 内容回顾
三、合金的塑形变形: 按合金组成相不同,主要可分为单 相固溶体合金和多相合金。 1、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塑性变形:
溶质原子对合金塑性变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固溶强化作用; (2)提高了塑性变形的阻力; (3)有些固溶体会出现明显的屈服点和应变时效现象。
22
x0 Q RT ln c0te x
在不同温度下如以回复到相同程度作比较,即上 式左边为常数,这样对两边同时取对数:
ln t A Q RT
于是,通过作图所得到的直线关系,由其斜率即可求 出回复过程的激活能Q。 铁的回复实验表明,短时间回复时,其激活能与空位 迁移激活能相近,长时间回复时,其激活能与铁的自扩散 激活能相近。因此对于冷变形金属的回复不能用单一机制 描述。
由位错理论得
m v b
v(
位错的平均运动速度
m' ) 0
9
5,2 晶体的塑形变形 内容回顾
2、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根据尺寸大小分为 聚合型 相差不多
弥散型
细小
(1)聚合型合金的塑性变形:
=11+ 2 2
=11+ 2 2
(2)弥散分布型合金的塑性变形:
23
(二) 回复机制
(1)低温回复 温度较低,原子活动能力有限,一般局限于点缺陷的运动, 通过空位迁移至晶界、位错或与间隙原子结合而消失,使冷变 形过程中形成的过饱和空位浓度下降。对点缺陷敏感的电阻率 此时发生明显下降。
(2)中温回复
温度升高,原子活动能力增强,除点缺陷运动外,位错也 被激活,在内应力作用下开始滑移,部分异号位错发生抵消, 位错密度略有降低。 (3)高温回复 变形金属在较高温(~0.3Tm)下,变形金属的回复机制主 要与位错的攀移运动有关。这时同一滑移面上的同号刃型位错 在本身弹性应力场作用下,还可能发生攀移运动,最终通过滑 移和攀移使得这些位错从同一滑移面变为在不同滑移面上竖直 排列的位错墙以降低总畸变能,并产生亚晶(多边化结构)。 24
18
3. 内应力:回复阶段基本消除宏观应力,而微观应力
消除需再结晶后才能完成;
4. 亚晶粒尺寸:回复前期变化不大,后期显著增大; 5. 储存能释放(release of stored energy)。
19
5.3.2 回复
(一)回复动力学 在回复阶段,材料性能的变化是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 化,相同变形程度多晶体铁在不同温度下的回复动力学曲线。 纵坐标为余应变硬化率(1-R)。R为屈服强度回复率,
1)不可变形粒子的强化作用
2)可变形微粒的强化作用
10
5,2 晶体的塑形变形 内容回顾
四、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显微组织的变化:晶粒内部结构出现大量的滑移带或孪 晶带;晶粒外观结构将逐渐沿其变形方向伸长;当变形量很 大时,出现纤维组织。 2、亚结构的变化:随着变形度的增大,晶体中的位错密度 迅速提高,出现胞状亚结构。 3、性能的变化:加工硬化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能的变化。 4、形变织构:晶面转动使多晶体中原来取向互不相同的各 个晶粒在空间取向上呈现一定程度的规律性,这一现象称为 择优取向,这种组织状态则称为形变织构。 丝织构;板织构。由于取向,造成了材料性能的各向异性。
对于变形度较小(<20%)的金属;
27
假设弓出形核核心为球冠型,球冠半径为L,晶界界面能为
γ,冷变形金属中单位体积储存能为Es,若界面由I推进至 II,其扫过的体积为dV,界面的面积为dA,若dV体积内全
部储存能都被释放,
则此过程中的自由能变化为:
dA G E s dV
28
1、晶粒取向的影响: 各晶粒变形过程中的相互制约和协调
性;多晶体塑性变形时要求每个晶粒至少能在5个独立的滑 移系上进行滑移。
6
5,2 晶体的塑形变形 内容回顾
2、晶界的影响:晶界对滑移具有阻碍效应 。 在变形过程中位错难以通过晶界,被堵塞在晶界附近。这
种在晶界附近产生的位错塞积群会对晶内的位错源产生一
与回复过程主要区别:再结晶是一个光学显微 组织完全改变的过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 新等轴晶数量及尺寸不断增加,直至原变形晶 粒全部消失为止,再结晶过程结束。
26
(一) 再结晶过程
再结晶过程是形核和长大,但无晶格类型变化。
1. 形核
实验表明,再结晶通常在变形金属中能量较高的 局部区域优先形成无畸变的再结晶晶核,其形核机制 有: (1) 晶界弓出形核(凸出形核机制)
③加热温度越高,最终回复程度也越高; ④变形量越大,初始晶粒尺寸越小,都有助于加快回复速 率。
21
回复特征通常可用一级反应方程来表达,即: (1) 式中t为恒温下的加热时间,x为冷变形导致的性能增量经加热后 的残留分数,c为与材料和温度有关的比例常数,c值与温度的关系 具有典型的热激活过程的特点:
dx cx dt
c c0e
Q RT
(2)
式中Q为激活能,R为气体常数(8.31×10-3J/kg· mol· K),c0为比 例常数,T为绝对温度。将式(2)代入方程(1)中并积分,以x0表
示开始时性能增量的残留分数,则得:
t dx Q RT x0 x c0e 0 dt x
x0 ln c0te Q RT x
15
加热时冷变形金属显微组织发生变化
16
性能变化
冷变形金属在退火过程中的性能和能量变化:
17
1.力学性能
(1) 硬度( hardness )和强度( strength ) : 回复
阶段,变化不大,再结晶下降较大。
(2) 塑性:回复阶段,变化不大; 再结晶阶段上升;
粗化后下降。
2. 物理性能
(1) 电阻(resistance):回复阶段,电阻率明显下降。 (2) 密度(density):回复阶段变化不大,再结晶阶段上升。
2
5,2 晶体的塑形变形 内容回顾
只有当外力在某一滑移系中的分切应力达到一定临界值时, 该滑移系方可发生滑移,该分切应力称为滑移的临界分切 应力。 晶体滑移并不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滑移面 作刚性整体位移,而是借助位错在滑移面上运动逐步进行 。 位错在运动时会遇到点阵阻力,又称为派-纳(P-N)力:
都是在切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剪切应变过程。 都不改变晶体结构。 都存在临界分切应力。
都是晶体中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
向的平移。
4
5,2 晶体的塑形变形 内容回顾
孪生的特点及与滑移的不同点:
对塑性变形的贡献小,但是可以改变位向,进一步诱发
滑移。
孪晶的两部分晶体形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 滑移的机制是位错的产生和移动,而孪生是孪生区内的 原子沿滑移方向的均匀切变,不全位错参与。 孪生的临界分切应力大。晶体对称度越低,越容易发生
8
5,2 晶体的塑形变形 内容回顾
屈服现象本质:( 1 ) Cottrell 气团理论:在固溶体合金中,
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可以与位错交互作用而形成溶质原子 气团,即所谓的Cottrell气团。
上屈服点:挣脱Cottrel气团,需要较大的应力
下屈服点:挣脱以后位错的运动就容易,应力下降 (2)位错增殖理论
R ( m r ) ( m 0 )
σm、σ r和σ0分别代表变形后、回复后和完全退火后的屈服 强度。屈服强度回复程度R愈大,则剩余应变硬化率(1-R) 越小。
20
回复过程是一个驰豫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①回复过程在加热后立刻开始,没有孕育期; ②回复开始的速率很大,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直 至趋于零;
孪生。变形温度越低,加载速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孪生。
5
5,2 晶体的塑形变形 内容回顾
3、扭折:为了使晶体的形状与外力相适应,当外力超过某 一临界值时晶体将会产生局部弯曲,这种变形方式称为扭 折,变形区域则称为扭折带。
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中每个晶粒变形的基本方 式与单晶体相同,但由于相邻晶粒之间取向不同,以及晶 界的存在,因而多晶体的变形既需克服晶界的阻碍。
第4章 作业
1、描述菲克第一定律的含义和各参数的量纲;
2、描述扩散的微观机制;
3、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 4 、一块 ω(C)=0.1%的碳钢在 930 ℃渗碳,渗到 0.05cm的地方,碳 的浓度达到0.45%。在t0的全部时间,渗碳气40000 / RT)(m2 / s)
P N
2G 2 d 2G 2W exp[ ] exp[ ] 1 (1 )b 1 b
3
5,2 晶体的塑形变形 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