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研究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发展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发展》课程名称:发展经济学专业名称:理论经济学年级学号:***********名:***任课教师:***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发展[摘要]:目前,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并且面临着“中国制造”处于国际分工低端、资源环境紧约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同时,中国还受到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等国际环境的威胁,加快国内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因此,中国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秉承“优质、高端、独特、新颖”的发展原则,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与高端制造业,着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中国制造2025”——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伟大目标,并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紧抓革新的先机,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中国工业化发展现阶段,中国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从工业增长速度变化、工业需求侧变化、工业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变化等方面,可以看出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正走向一个速度放缓、需求转变、结构优化的“新常态”。
[1]随着“互联网+”与“智能化”的蓬勃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加强,并且呈现出深入融合的趋势。
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工业化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并且国内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这段黄金30年的时间里,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工业体系进一步深化、工业规模不断增加。
然而,在新时期,中国的工业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局势,未来的新兴工业化之路也将遭受诸多的挑战。
2014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该报告指出我国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三大挑战分别是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工业革命。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新形势及创新发展路径探讨-2020年咨询师继续教育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1.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促进形成新型制造体系,()面临创新和变革。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制造体系用户答案:[C] 得分:2.002.经过“实践-理论-实践”多轮次循环,电子一所牵头起草的《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GB/T 23020,简称《评估规范》),于()正式发布。
A.2011年9月B.2012年9月C.2013年9月D.2014年9月用户答案:[C] 得分:2.003.我国两化融合发展具备显著的生态优势,具体是指()。
①庞大的人才(用户)优势②丰富的系统性工程建设经验③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④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⑤全球最完备的互联网生态体系⑥领先的技术优势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用户答案:[C] 得分:2.00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中的管理循环不包括步骤()。
A.策划B.支持、实施与运行C.实践D.评测E.改进用户答案:[B] 得分:0.005.举旗定向,按照十九大精神()。
A.做好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和实施B.健全开放协作的市场化服务体系C.持续开展宣贯交流活动D.加速关键亟需标准研制用户答案:[A] 得分:2.006.2017年5月,《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总则和框架部分已于()完成国际标准立项。
A.ITUB.ISOC.IEEED.IEC用户答案:[B] 得分:2.007.《中国制造2025》强调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线,()是主攻方向。
A.两化融合、智能制造B.智能制造、两化融合C.两化融合、人工智能D.信息化、两化融合用户答案:[A] 得分:2.008.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是(),关键是(),核心是()。
A.制造能力的平台化,制造业企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人与机器智能的融合创新B.人与机器智能的融合创新,制造能力的平台化,制造业企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C.制造业企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制造能力的平台化,人与机器智能的融合创新D.制造业企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人与机器智能的融合创新,制造能力的平台化用户答案:[D] 得分:0.009.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三个一级指标的评估内容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
我国新工业化发展论文
我国新工业化发展论文一、中国21世纪总体发展战略的确立(一)为什么要研究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我们国家已经制定了21世纪的近中期发展战略。
近期发展战略是:21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中期发展战略是: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当时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对于这一近中期发展战略,还必须有更深入更具体的认识和把握,即不仅要看到经济的增长,而且要看到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发展内容尤其是新旧支撑科技、新旧主导产业的演变与更替。
此外,还有更深刻的背景要求我们必须对21世纪的整个百年发展战略(相对而言即长期发展战略)有一个完整的设想与把握。
简单地讲,这就是正在兴起的世界范围的新工业革命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在《文明的演进与新工业革命》、《论新工业革命》、《关于新工业革命的对话》(载《光明日报》2002年4月11日、5月11日、8月6日)等文章中,我已就人类文明演进的规律与历程、工业文明的危机与新工业文明的兴起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大量事实表明,工业生产方式已陷于严重危机之中,新工业革命已在全球兴起,特别是新工业文明范畴的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人类文明将在21世纪实现向新工业文明的转变。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是在新工业革命兴起的时代大背景下展开的,决不可忽视新工业革命的时代大潮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所以,从新工业革命的视野深入全面地研究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已成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二)中国21世纪总体发展战略的确立原则第一,确立中国21世纪总体发展战略,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和历史观。
大自然的进化在本质上是物质形态的进化,物质形态的进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场、基本粒子及其群体形式弥漫物质的物理物质;二是原子、分子及其群体形式恒星、行星的化学物质;三是细胞、机体及其群体形式生物圈的生命物质;四是人及其群体形式社会的人类。
物理物质、化学物质、生命物质和人类,形成了物质世界的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四个物质层次。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工作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工作方案》。
该方案旨在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二、主要内容和目标1. 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通过创新理念、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制造业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和企业。
2. 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力度,推动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循环经济的实施,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通信网络、电力供应、生产装备等,为工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加大工业园区和特色小镇建设力度,提高集聚效应。
4.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和数据资源管理,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平台化发展,加强数据驱动的工业互联网建设。
5. 增强人才支撑能力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产业技术工人和高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搭建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促进人才流动和创新创业。
三、实施措施和政策支持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提供政策保障和激励措施。
2. 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 打造开放的市场环境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制保障。
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型科技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协同性和网络性,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揭示产业发展的新规律。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对传统产业产生深刻影响,引发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
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揭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
在全球产业链中,我国正逐步从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迈进。
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依靠资源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不够,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通过研究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和发展路径,有利于我国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提高国际竞争力。
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带动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在各地区的应用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可以为政府制定区域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促进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来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在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A. 研究背景和问题陈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生产要素,包括知识、信息、技术等,它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背景及趋势
2022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新形势及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考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 道题】1.下列关于《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不是我国针对两化融合的首个体系类国家标准B.全面解析了企业两化融合的内涵、要素和关键环节C.全面剖析我国大量先进企业典型案例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两化融合的概念和体系框架D.企业实施两化融合、研究制订战略发展规划的建设指南E. 为企业展示了两化融合的全景图用户答案:[A] 得分:2.002.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以( )为核心推进协同攻关和共建共享。
A.标准B.平台C.数据D.生态用户答案:[C] 得分:2.003.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促进形成新型创造体系, ( )面临创新和变革。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创造体系用户答案:[C] 得分:2.004.下列对两化融合管理原则中战略一致性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将两化融合提升到战略高度B.将两化融合作为企业最高战略目标C.两化融合要与组织战略保持一致D.两化融合是组织战略有效执行和落地的重要途径用户答案:[B] 得分:2.005.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 )个一级指标。
A.四B.五C.六D.七用户答案:[C] 得分:2.006.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支撑服务能力,主要任务包括( )。
①夯实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基础②发展核心工业软硬件③提升工业云与大数据服务能力④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⑤逐步完善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用户答案:[D] 得分:2.007.两化融合生态系统、工业4.0 参考体系架构、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分别是哪个国家的( )。
A.中国、美国、德国B.中国、德国、美国C.中国、德国、日本D.美国、德国、日本用户答案:[B] 得分:2.008.举旗定向,按照十九大精神( )。
A.做好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和实施B.健全开放协作的市场化服务体系C.持续开展宣贯交流活动D.加速关键亟需标准研制用户答案:[A] 得分:2.009. ( )的两化融合管理原则有效解决两化融合工作“高阻力” 、“低参预”、员工对工作成败不担责等问题。
我国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趋势及其政策支持体系
我国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趋势及其政策支持体系当前,我国产业发展正处于推进工业化与加速信息化相重叠的工业化后期阶段,且进入到向创新驱动转型,着力打造国际综合竞争新优势的发展阶段。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产业发展呈现出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生产者与消费者融合的典型趋势,我国现行的创新、财税、监管、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政策还不能适应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需求。
未来应以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为重点,提升创新投入规模和效率,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为目标、以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为核心的政策支持体系。
标签:发展特征;发展趋势;融合创新;政策约束;政策体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应该说,我国政策方向的调整充分表明政府已经把准了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未来发展需求,而且逐渐营造起了创新驱动转型的良好氛围。
但是,我国产业发展面临动力转换、信息化加速、国际竞争格局调整等多方面的新特征,而且创新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加强政策引导。
当前以信息通信技术深度渗透为特征的融合创新已成为产业发展大趋势。
但是,国内政策体系主要建立在线下实体经济之上,采用制造业和服务业分业治理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需求。
基于我国产业发展基本特征的多角度分析,本文从融合创新视角研究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制约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主要政策,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完善建议。
一、我国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从工业化进程看,我国已进入到工业化后期阶段。
根据传统的工业化理论和指标体系测算,目前我国整体上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后期阶段(黄群慧,2014;刘伟等,2015),主要特征集中体现在“新常态”上:一是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超过工业,从2007年开始我国服务业比重(42.5%)超过工业(41.1%)①,并且二者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差距持续拉大,到2014年服务业比重已超出工业11.8个百分点(见图1)。
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研究
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研究1. 引言1.1 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研究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正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紧迫任务。
中国传统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全球竞争加剧,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传统产业面临着发展困境。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更是为了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结构的转型必将伴随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
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也将在产业结构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创新步伐,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2. 正文2.1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中国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种产业之间的比重和相互关系。
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主要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个部分。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领域。
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少,但仍然占据一定比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减少,农业的比重在逐渐降低。
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中国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较大比重,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部门。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部门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服务业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特别是信息技术、金融、教育、医疗等高附加值服务领域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中,向着更加多元化、高端化和创新驱动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制造业”背景下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The Industrial Study | 产业研究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56“互联网+制造业”背景下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赵 升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当前世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逐渐向制造业渗透,全球主要工业大国都纷纷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深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美德等工业大国高端制造业改革的必由之路。
振兴实体经济已成为新时期重要使命,在这样背景下,我国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等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虽然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功能、商业化程度、生态体系完整度等方面的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1]。
但据中科院和德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合作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中国工业互联网参与者都意识到数字化和互联性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积极布局,通过开展平台建设、专项申报、试点示范等一系列工作,华为、三一重工、潍柴、吉利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已顺利进行工业数字化的转型。
我国工业数字化实践已初见成效。
目前多个行业领先企业依托自身制造能力和规模优势,或是率先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并逐步实现由企业内应用向企业外服务的拓展;或是基于自身在自动化系统、工业软件与制造装备等领域的积累,进一步向平台延伸,尝试构建新时期的工业智能化解决方案。
我国工业互联网在互联工厂应用方面、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感知的远程服务应用方面和企业间互联的网络协同制造应用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实践经验。
总体而言,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在多个领域顺利开展,工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全局变革的趋势,工业互联网日益呈现生态化发展特征,各领域企业合作水平和深度不断增强。
我国工业互联网正步入落地应用关键窗口期,各地也纷纷响应颁布相关政策,着力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落地实施,全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有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
DOI:10.19995/10-1617/F7.2022.12.14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赵琳(河南省镇平县委党校 河南南阳 474250)摘 要:回望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共和国历史,工业成长和工业化始终是不变的主题,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砥砺奋进史,亦是一部中华民族追求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创业奋进史。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历程和 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对理解中国道路、贡献中国智慧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中国;工业化;工业历程;工业发展;工业发展经验本文索引:赵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J].商展经济,2022(12):145-148.中图分类号:F429 文献标识码:A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历程1.1 1949—1978年 改革开放前的工业化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个“一穷二白”落后的农业国,没有真正的机器制造工业,没有现代国防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极少,工业布局极不合理,70%以上的工业集中在沿海、沿江口岸城市,内地只有不到30%的份额。
从1949—1952年,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将钢铁、煤炭等工业基础原料及交通运输业的恢复作为重点。
1953年,党和国家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要求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同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以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为核心,囊括机械、钢铁、能源、原材料和军工等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我国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
1958年,以“全民大炼钢”为代表的“大跃进”运动展开,同时人民公社化运动也通过农业集体化经营,全力支持国家工业化。
“大跃进”时期,虽然客观上使我国工业各项指标有了较大增长,但存在效益低、质量低的问题。
之后中央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1962年开始,农业、工业相继恢复。
1964年,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以备战为核心的“三线建设”应运而生。
未来30年科技产业革命变化趋势及我国创新发展的建议
博 士 。
党 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创新是 引领发 展 的第 一动力 ,是建 设现代 化经济体 系 的战略 支撑”,同时着眼于未来 ,提 出从 2021年到 2050年的 30年分两个 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 国家 的宏伟 目标 。而要 实现这两个 阶段 目标 ,需要 把握未 来 30年科 技产业革命 发展趋 势 ,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 型工业 化 战略 ,全 方位推 动创新 能力建设 、创新 人才培育 、 创新政策完善 、创新 效率 提升 ,构建 与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 新 时代相 适应 的 “人 本化 、 自 主性 、共享式 、平 台型”科技创新体 系和知识化 、智能化现代产业体系 。
· 090 ·
取得重大突破 ,全球范 围内天然 气 、核 电、水 电、生 物质 能 、风 能 、太 阳能 等低 碳 清洁 能源将 大幅增加 。据 国际可再生 能源署 (IRENA)预测 ,到 2050年清 洁能源 的份额会 达 到 65%。
第 四,先进新材料技术得 到广泛开 发和应用 。在新一 轮科技 产业革命 中,智 能制造 、 机器人 、3D 打印 、生物产业等 的快速发展将对新材料产生极大需求 。未来 30年 ,以纳米 科技 和量子点技术 、石墨烯材料为代表 的新材料技术将展现 出诱人 的应用前景 。
未 来 30年 科 技 产 业 革 命 变 化 趋 势 及 我 国创 新 发 展 的建 议
路 红艳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 出,到 2035年,我 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 ,跻身创新型 国家前列 ;到 2050年 ,把我 国建 设成 富强 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 的社 会主义现代 化强 国。要 实现这 两个 阶段 目标 ,必须把 握未 来 30年 科技产 业 革命 发展 大方 向、大趋势 ,大力培 育新技术、新产 业、新业 态、新模 式,构 建 与 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新 时代 相 适应 的 “人本 化、 自主性、共享式、平 台型”科 技创 新体 系和 知识 化、智 能 化新 型产 业体 系, 有效发挥创 新对 经济社会 发展 的驱动引领作用。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考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新形势及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1.围绕两化融合的推进主体(“谁来做”)、活动对象(“做什么”)、基础资源条件(“基于什么做”)三个基本问题,从()三个视角出发构建两化融合生态系统。
A.组织生态、价值网络、资源环境B.组织结构、价值生态、资源环境C.组织环境、价值网络、资源生态D.组织网络、价值生态、资源环境用户答案:[A] 得分:2.002.工业互联网发展,全球正处于格局未定的()和规模化扩张的(),中国正处于抢占工业互联网主导权的()。
A.关键期、窗口期、战略机遇期B.窗口期、关键期、战略机遇期C.战略机遇期、窗口期、关键期D.战略机遇期、关键期、窗口期用户答案:[A] 得分:2.003.()正逐渐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聚焦点和关键突破口,商业价值仍处于探索阶段。
A.IaaSB.PaaSC.SaaSD.DaaS用户答案:[B] 得分:2.004.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支撑服务能力,主要任务包括()。
①夯实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基础②发展核心工业软硬件③提升工业云与大数据服务能力④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⑤逐步完善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用户答案:[D] 得分:2.005.《中国制造2025》强调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线,()是主攻方向。
A.两化融合、智能制造B.智能制造、两化融合C.两化融合、人工智能D.信息化、两化融合用户答案:[A] 得分:2.006.举旗定向,按照十九大精神()。
A.做好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和实施B.健全开放协作的市场化服务体系C.持续开展宣贯交流活动D.加速关键亟需标准研制用户答案:[A] 得分:2.007.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可共同表征企业两化融合不断跃升的阶段特征和内涵。
A.起步建设、单项提升、集成覆盖和创新突破B.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C.起步建设、单项突破、集成覆盖和创新提升D.起步建设、单项提升、集成覆盖和创新突破用户答案:[A] 得分:0.008.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三个一级指标的评估内容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影响及对策
新技术及其广泛应用将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直接提升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而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则将打造出新的业务部门和新的主导产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提升潜在经济增长率。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突破应用,将改造传统的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式,促进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智能机器人等广泛应用将替代低技能劳动、简单重复劳动,将缓解劳动力紧缺并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新技术在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突破,将催生出具有关联性强和发展前景广阔的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尤其是依托我国纵深多样、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必将发展成为我国产业重要新增长点。
深化相关配套制度体系改革并加强新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着力提升我国适应、参与和引领新科技产业革命的制度支撑能力。一是推进配套制度改革,优化新科技产业发展的体制环境。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度创新是多方面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快优化制度体系建设,重点破除阻碍技术创新、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推进产业政策转型,优化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推进产业技术政策由“追赶主导型”向“并跑和领跑主导型”转型,产业结构政策由“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和普惠性产业政策”转型,产业布局政策由“关注国内区域间布局和转移”向“更加注重产业全球化布局”转型,产业组织政策由“注重大企业发展”向“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转型。同时,加快构建适应新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管理体制或部门协调机制。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改造传统生产模式和服务业态,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变革,促进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融入到传统制造业的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过程,将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由大批量标准化生产转变为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个性化定制生产,大幅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能级和发展空间;新能源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产业,将直接降低传统产业能耗水平。另一方面,促进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全面嵌入到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将打破我国传统封闭式的制造流程和服务业业态,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产业链上融合。随着产业高度融合、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现代产业体系还将加速重构。
数字经济背景下促进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制造模式研究
数字经济背景下促进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制造模式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促进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制造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经济的崛起为传统工业带来了新的转型机会,同时也加剧了国内外竞争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数字经济下促进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制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数字经济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新制造模式的特点以及对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数字经济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数字经济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正日益广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全面发展。
通过数据共享、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制造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2.虚拟工厂:数字经济使得虚拟工厂成为可能。
虚拟工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实体工厂的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模拟,从而提前发现潜在问题、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3.供应链数字化: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供应链,实现业务链条的透明化和协同化,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二、新制造模式的特点数字经济背景下促进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制造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深度融合:新制造模式充分融合了数字技术和传统制造业,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结合,实现了制造产业和服务产业的深度融合。
2.个性化定制:新制造模式突破了传统大规模生产的限制,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3.开放共享:新制造模式倡导开放共享的精神,通过数据共享、开放式创新等形式,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共享和合作,形成合作共赢的格局。
4.智能化升级:新制造模式倡导智能化生产,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实现工业生产向智能化方向升级。
工业理论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理论作为指导工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提升工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工业理论进行总结,梳理其核心观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工业理论概述1. 工业理论的概念工业理论是研究工业生产过程中各种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工业经济学、工业工程学、工业技术学、工业管理学等多个分支,旨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2. 工业理论的核心观点(1)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理论,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规模经济:马歇尔提出了规模经济理论,认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会逐渐降低,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技术进步: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推动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
(4)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波特提出了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理论,认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够提高整体竞争力,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工业理论的发展趋势1. 智能制造: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成为工业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智能制造将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绿色制造:面对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制造成为工业理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绿色制造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服务型制造: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服务型制造成为工业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服务型制造强调产品与服务的融合,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4. 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优化和决策,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四、我国工业理论的发展现状1. 工业理论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我国工业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
新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开题报告
新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新经济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引擎,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我国新经济发展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其中机遇主要表现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经济的发展也在推动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变革和经济文化繁荣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新经济的发展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少挑战。
其中最显著的是严峻的国际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这使得我国在新技术、新产业等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因此,研究新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加强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新经济的概念及特点,分析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分析新经济带来的机遇,包括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等方面的机遇和机遇带来的优化和升级效果。
3、分析新经济带来的挑战,包括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等方面的挑战和挑战对我国的影响。
4、探索如何有效应对新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政府引导、技术创新、市场调节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系统收集和整理新经济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相关行业、企业案例等进行深度分析和探讨。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预期成果:1、深入分析新经济发展的背景和特征,阐述新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清晰地表述新经济的机遇,分析机遇带来的优化和升级效果。
3、分析新经济带来的挑战和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4、对新经济下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
预期意义:1、研究报告可以对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为加强我国新经济建设提供不同的思路和建议。
2、为新经济发展方向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和建议,帮助政府制定更好的政策来引领新经济的健康发展。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以新产业、新技术为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以新产业、新技术为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民族工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需要以新产业、新技术为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产业的发展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以数字经济、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推动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我们需要大力发展这些与新产业相关的领域。
首先是大数据产业。
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资源。
这些数据可以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分析和客户洞察,促进生产和运营的高效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发展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加强对数据的收集和运用。
其次是移动互联网产业。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完善,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积极推进互联网+,推动传统工业向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方向转型,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同时,应该积极培育和发展移动支付、移动医疗和移动教育等领域,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是民族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民族工业不断迈上世界制造业质量的高峰。
首先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生产和管理服务。
在制造业中,可以应用深度学习算法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应用机器视觉技术检测产品外观质量等。
在物流业中,可以应用智能调度系统优化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等。
其次是5G通信技术的应用。
5G通信技术提供了更加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服务,为工业生产和民生服务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制造业中,可以通过5G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高速通信和自动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在医疗领域,可以通过5G技术实现医疗影像的高速传输和专业医生的实时远程会诊等。
三、政策支持的重要性政策支持是促进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素成本上升 比较优势逐渐褪去
新产业革命 的提出背景 我国工业发 展现状分析
2
• 劳动力要素束缚出现“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的益处消退。珠三角、广东、浙江等加工制 造业聚集地区,“民工荒”和“技工荒”大范围地蔓延,劳动力供求缺口不断拉大。 • 工业转移出现“东南飞”。劳动力、土地、原材料和能源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 中国制造业的综合成本已经超过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同时东南亚劳动生产率逼近中国。
2
7200.6
3
3000
新产业革命 对工业影响 对策与建议
2000 1000 0
4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研究
目录
1
我国工业发展现状
4
新产业革命 的提出背景 我国工业发 展现状分析
进出口角度
工业制成品进出口额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7701.7 15000.0 7161.2 14960.7 9623.9 11392.1 11834.7
2
3
4000
新产业革命 对工业影响 对策与建议
4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2012年)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研究
目录
1
我国工业发展现状
3
新产业革命 的提出背景 我国工业发 展现状分析
科研角度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支出及其占全国比重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66.57% 3073.1 65.10% 3777.2 5993.8 69.00% 3775.7 53.46% 100.00% 90.00% 80.00% 69.92%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支出(亿元)
4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研究
目录
1
我国工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1
2 要素成本上升 比较优势逐渐褪去 投资效率衰减 资本贡献行至尽头 后发优势丧失 新兴技术亟待突破
新产业革命 的提出背景 我国工业发 展现状分析
2
3
3
新产业革命 对工业影响 对策与建议
• 技术封锁。改革开放“以市场换技术,拿资源换技术” 让工业快速发展,但具有高技术 壁垒、高附加值的技术受到了严格的进口管制。 • 新兴技术亟待突破。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科技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应用与发展难度大。
可再生能源结合,将导致人类协作行
能源和新通讯技术的融合”三大要素。
3
4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研究
目录
1
新产业革命的五个支柱与五大特征
可再生 能源转 化 绿色的 生产生 能源分 散式生 产 • 能源生产与使用革命
新产业革命 的提出背景
新产业革命的五大特征
化石能源 大规模标准化 削减式制造 可替代的再生性能源 智能化、个性化定制 数字化叠加、增材制造
贸易保护主义。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0 年,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约占全球案件总数的 35%。目前,中国是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同时“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 归”会加大贸易保护压力。 海外并购难度大、海外扩张受阻。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 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 Leaf 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 外需动力下降。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经济影响,以及从2005年至2011年,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了30%, 使得以加工贸易为主制造业出口成本压力加大。
3
4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研究
目录
1
本次新产业革命内涵——两种代表性论述
NewIndustrial Revolution
杰里米·里夫金 保罗·麦基里
第三次工业革命界定为“数字化 革命”。以“3D打印机”为核心,强 调生产方式的变化,重点关注制造业 技术和数字化制造,改变世界经济格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互联网技术和 可再生能源结合,将导致人类协作行 局,改变制造商品的方式乃至人类的 生活方式。
新产业革命 的提出背景
第一次(1771) 蒸汽机 第二次(1829) 蒸汽动力、铁路运输 第三次(1875) 钢铁、电力、重工业 时代 石油、汽车和大规模 生产的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71—1875
2
我国工业发 展现状分析 新产业革命 对工业影响 对策与建议
第四次(1908)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5—1971
2
3
新产业革命 对工业影响 对策与建议
50000 0
4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注:产值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研究
目录
1
我国工业发展现状
2
新产业革命 的提出背景 我国工业发 展现状分析
就业角度
工业就业人数及其占总就业人数比重
12000 10000 8000 6000 7875.2 12.54% 11.41% 10.23% 11.32% 8837.6 8831.22 9544.71 9167.29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2.00% 10.00% 8.00% 2000 0 2007 6.00% 4.00% 2008 2009 就业年平均人数(万人) 2010 2011 工业就业占总就业比重(%)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研究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研究
目录
1
2 3 4
新产业革命的提出背景 我国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新产业革命对工业的影响
对策与建议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研究
目录
1
新产业革命的产生——18世纪以来的新技术和产业革命
技术革命时代 代表特征 核心国家 英国 英国(扩至欧 洲大陆和美国 美国和德国赶 超英国 美国,后扩散 到欧洲 美国,扩至欧 洲和亚洲 美国、日本、 欧盟、中国? 诱发产业技术革命的突破 阿克莱特在克隆福德设厂 蒸汽动力机车“火箭号” 试验成功 卡内基酸性转炉钢厂在匹 兹堡开工 第一辆 T 型车从福特工厂 出产 英特尔微处理器问世 第三次工业革命 1971—2070 年 代 所处工业革命阶段
3
第五次(1971) 信息和远程通讯时代 新能源、机器人、新 材料、纳米技术、 3D打印机、生物电 子
4
第六次(?)
?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研究
目录
1
新产业革命的产生——18世纪以来的新技术和产业革命
技术革命时代 代表特征 核心国家 英国 英国(扩至欧 洲大陆和美国 美国和德国赶 超英国 到欧洲 诱发产业技术革命的突破 阿克莱特在克隆福德设厂 蒸汽动力机车“火箭号” 试验成功 卡内基酸性转炉钢厂在匹 兹堡开工 出产 所处工业革命阶段
3
新产业革命 对工业影响 对策与建议
4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研究
目录
1
我国工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1
2 要素成本上升 比较优势逐渐褪去 投资效率衰减 资本贡献行至尽头
新产业革命 的提出背景 我国工业发 展现状分析
2
3
新产业革命 对工业影响 对策与建议
• 劳动生产率低下。以制造业为例,2009年劳动生产率17914美元/人,仅为美国10.4%、英国 21.3%、德国22.17%、日本15.0%) • 能源依存度高,每单位能源产出低。2011年,煤炭消费量增长9.7%;原油消费量增长2.7 %;电力消费量增长11.7%。与“经合组织”相比,中国每单位能耗高出3.5倍、电耗高出 2.5倍。 • 产能过剩。2008年经济刺激政策,使资本形成率在2009年达到48.2%,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两 倍,造成如钢铁、光伏、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研究
目录
1
我国工业发展现状——工业化阶段分析
根据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的结论,从人均GDP、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制造业比重、城市 化水平判断工业化发展阶段,当前我国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 ☆应用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能源革命进行产业升级与再造尤为重要。
2
我国工业发 展现状分析 新产业革命 对工业影响 对策与建议
活方式
五个支柱
• 生产方式变革
• 制造模式变革
3
能源互 联网的
能源间 歇性储
• 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Leabharlann 活方式变革集中生产、全球分销
先生产后消费
网络化、虚拟化
4
分配
存
边消费边生产,体验式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研究
目录
1
我国工业发展现状
新产业革命 的提出背景
新产业革命必须包含“新能源技 术的出现、新通讯技术的出现以及新
2
我国工业发 展现状分析 新产业革命 对工业影响 对策与建议
能源和新通讯技术的融合”三大要 素。
3
为、社会网络和专业技术劳动力为特
征的新时代开始。
4
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研究
目录
1
新产业革命内涵——两种代表性论述
东北地区处于工业化后期 • 后期前半阶段:辽宁 • 中期后半阶段:黑龙江、吉林 中部地区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 中期后半阶段:湖北、湖南、 安徽、河南、江西 • 中期前半阶段:山西
新产业革命 的提出背景 我国工业发 展现状分析
2
3
新产业革命 对工业影响 对策与建议
4
西部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段 • 中期前半阶段(广西、云南、 贵州、) • 初期后半阶段(西藏、新疆) 东部地区达到工业化后期后半段 • 后工业化(北京、上海) • 后期后半阶段(天津、江浙、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