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7-3小脑间脑
合集下载
小脑间脑端脑解剖
(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大脑半球的髓质
联络纤维 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 质的纤维
连合纤维 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投射纤维 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 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
(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联络纤维
弓状纤维 钩束 上纵束 下纵束 扣带
(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连合纤维
胼胝体 前连合 穹隆和穹隆连合
(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大脑皮质颞横回
(二)后丘脑
外侧膝状体
视觉传导中继站
传入纤维: 视束传递来的双眼的视觉纤维
传出纤维: 视辐射 内囊后肢 大脑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三)上丘脑
位于第三脑室顶部周围 包括松果体、缰三角、缰连合、 丘脑髓纹、后连合 脑沙
(四)底丘脑
为中脑被盖和背侧丘脑的过度区 底丘脑核—半身舞蹈病
(五)下丘脑
影响运动起始、计划和协调 确定运动的力量、方向和范围
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1、不会引起随意运动丧失(瘫痪) 2、运动障碍在同侧 3、共济运动失调、眼球震颤、意向性震颤 原小脑综合症:①平衡失调,表现为站立不 稳,行走两脚叉开,左摇右晃;②眼球震颤。 新小脑综合症: ①肌张力降低; ②共济运 动失调,不能准确指鼻,不能快速做交替动 作;③意向性震颤。
扣带沟
楔叶
胼 胝 体 距状沟 舌回
嘴 膝 干 压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半球底面的主要沟回
钩 枕颞沟 海马旁回 枕颞外侧回 枕颞内侧回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前穿质
海马沟
侧副沟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海马结构
海马 hippocampus
齿状回 海 马
齿状回
侧脑室
海马旁回
《小脑,间脑》课件
《小脑,间脑》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小脑和间脑,它们在人体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功能和结构。 我们将讨论小脑和间脑的比较以及与它们相关的损伤和疾病。
一. 小脑
什么是小脑
小脑是大脑的一部分,位于脑干的后方。它负责 协调和调节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小脑的结构
小脑由两侧半球组成,由小脑白质和小脑皮质组 成。它与其他脑区通过神经纤维传递信息。
间脑的结构
间脑包括下丘脑、丘脑和松果体等结构。它们通过 神经通路相互连接疾病
间脑损伤可能导致睡眠障碍、情绪失调和内分泌问 题。间脑疾病包括下丘脑功能不全和丘脑肿瘤。
三. 小脑与间脑的比较
小脑与间脑的位置关 系
小脑位于脑干后方,间脑位于 大脑中。它们在脑内的位置有 所不同,但通过神经通路相互 连接。
2 小脑和间脑疾病的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和定期检查,可以预防和治疗小脑和间脑疾病。
小脑的功能
小脑控制肌肉协调和精细动作。它还参与学习和 记忆过程,对语言和情绪也有影响。
小脑的损伤和疾病
小脑损伤可能导致运动障碍、平衡问题和协调困 难。小脑疾病包括小脑萎缩和小脑肿瘤。
二. 间脑
什么是间脑
间脑是大脑中的一个区域,位于大脑海马体下面。 它是脑的调节中心。
间脑的功能
间脑负责传递感觉信息和控制自主神经系统。它还 参与情感、渴望和情绪的调节。
小脑与间脑的功能比 较
小脑主要负责运动协调和平衡, 而间脑控制感觉传递和调节自 主神经系统。
小脑与间脑的相互联 系
小脑和间脑通过神经通路相互 连接,并与其他脑区一起协调 身体的运动和功能。
四. 结论
1 小脑和间脑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小脑和间脑对于维持身体的平衡、运动、感觉和情绪起着重要作用,是人体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
本课件将介绍小脑和间脑,它们在人体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功能和结构。 我们将讨论小脑和间脑的比较以及与它们相关的损伤和疾病。
一. 小脑
什么是小脑
小脑是大脑的一部分,位于脑干的后方。它负责 协调和调节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小脑的结构
小脑由两侧半球组成,由小脑白质和小脑皮质组 成。它与其他脑区通过神经纤维传递信息。
间脑的结构
间脑包括下丘脑、丘脑和松果体等结构。它们通过 神经通路相互连接疾病
间脑损伤可能导致睡眠障碍、情绪失调和内分泌问 题。间脑疾病包括下丘脑功能不全和丘脑肿瘤。
三. 小脑与间脑的比较
小脑与间脑的位置关 系
小脑位于脑干后方,间脑位于 大脑中。它们在脑内的位置有 所不同,但通过神经通路相互 连接。
2 小脑和间脑疾病的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和定期检查,可以预防和治疗小脑和间脑疾病。
小脑的功能
小脑控制肌肉协调和精细动作。它还参与学习和 记忆过程,对语言和情绪也有影响。
小脑的损伤和疾病
小脑损伤可能导致运动障碍、平衡问题和协调困 难。小脑疾病包括小脑萎缩和小脑肿瘤。
二. 间脑
什么是间脑
间脑是大脑中的一个区域,位于大脑海马体下面。 它是脑的调节中心。
间脑的功能
间脑负责传递感觉信息和控制自主神经系统。它还 参与情感、渴望和情绪的调节。
小脑与间脑的功能比 较
小脑主要负责运动协调和平衡, 而间脑控制感觉传递和调节自 主神经系统。
小脑与间脑的相互联 系
小脑和间脑通过神经通路相互 连接,并与其他脑区一起协调 身体的运动和功能。
四. 结论
1 小脑和间脑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小脑和间脑对于维持身体的平衡、运动、感觉和情绪起着重要作用,是人体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
解剖学《小脑间脑》课件
Communication Third ventricle →mesencephalic aqueduct → fourth ventricle
corpus of cerebellar
Flocculonodular lobe 绒球小结叶
小脑分叶
External features
Three peduncles
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小脑下脚 -connect with medulla and with spinal cord, contain both afferent and efferent fibers
Pineal body 松果体 posterior commissure
后连合
Hypothalamus 下丘脑
Position-lies ventral to thalamus
Boundaries
Superiorly: hypothalamic sulcus Inferiorly:
optic chiasma 视交叉 tuber cinereum 灰结节 Infundibulum 漏斗 mamillary body 乳头体
Epithalamus 上丘脑
Subthalamus 底丘脑
Hypothalamus 下丘脑
Dorsal thalamus 背侧丘脑
Classification of nuclei of dorsal thalamus
Three nuclear group-divided by
internal medullary lamina (内髓板) Anterior nuclear group 前核群 Medial nuclear group 内侧核群 Lateral nuclear group 外侧核群
corpus of cerebellar
Flocculonodular lobe 绒球小结叶
小脑分叶
External features
Three peduncles
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小脑下脚 -connect with medulla and with spinal cord, contain both afferent and efferent fibers
Pineal body 松果体 posterior commissure
后连合
Hypothalamus 下丘脑
Position-lies ventral to thalamus
Boundaries
Superiorly: hypothalamic sulcus Inferiorly:
optic chiasma 视交叉 tuber cinereum 灰结节 Infundibulum 漏斗 mamillary body 乳头体
Epithalamus 上丘脑
Subthalamus 底丘脑
Hypothalamus 下丘脑
Dorsal thalamus 背侧丘脑
Classification of nuclei of dorsal thalamus
Three nuclear group-divided by
internal medullary lamina (内髓板) Anterior nuclear group 前核群 Medial nuclear group 内侧核群 Lateral nuclear group 外侧核群
《解剖学小脑间脑》课件
神经可塑性
最新研究表明,小脑也具有神经可 塑性,能够通过训练和适应改变其 功能和结构。
疾病治疗
小脑研究为解决小脑疾病的萎缩可能导致运动失调、 平衡问题和语言障碍等症状。
小脑肿瘤
小脑肿瘤可能对小脑功能产生 压迫和影响,引发头痛、运动 障碍等症状。
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种小脑功 能异常引起的运动协调障碍疾 病。
小脑研究的新进展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使得研究者能 够观察到小脑的活动和连接情况。
《解剖学小脑间脑》PPT 课件
小脑是人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脑干后面,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多种功 能。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小脑的结构、功能和与其他脑区的关系。
小脑的解剖学结构
大脑半球
小脑分为两个大脑半球,外部由细 薄的齿状回覆盖。
小脑蚓部
小脑蚓部连接两个大脑半球,参与 身体姿势控制和平衡。
小脑核
小脑核对小脑功能的调节起着重要 作用。
小脑与脊髓
小脑通过脊髓传递信息,实现对肌 肉的精确控制。
小脑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1
运动计划
小脑参与计划和组织运动的过程,调节运动节奏和力度。
2
运动执行
小脑通过控制肌肉张力和协调运动细节,使运动执行更为精确。
3
运动反馈
小脑接收来自肌肉、关节和平衡感觉器官的反馈信息,对运动进行实时调整。
疾病与小脑的关系
小脑的功能与重要性
1 运动协调
2 学习与记忆
3 情绪调控
小脑负责协调肌肉活动,使 我们能够平稳、精确地进行 各种运动。
小脑参与学习与记忆的过程, 对于技能的掌握和运动的自 动化起着重要作用。
小脑与大脑的其他部分密切 连接,参与情绪调控和认知 功能的表达。
17人体组织学与解剖课件 神经系统3——小脑、间脑和大脑
3 视觉中枢
位于距状 沟两旁的楔叶 和舌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4 听觉中枢 位于颞横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5 嗅觉中枢
位于海马旁回、钩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6 说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7 听话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功能:是神经内分泌活动的中心,形成自主神经的 皮质下中枢,表现为:
1、内脏活动中枢; 2、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对全身腺垂体的分泌
进行调节控制; 3、参与情绪、睡眠等反应。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五、端脑(大脑)
皮质
髓质
基底核 白质
侧脑室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中央沟
外侧沟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四、间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可分为五部分。
间脑
分部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一)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1、白质:“Y”形,称内髓板。 2、灰质:
1)前核:管内脏活动
2)内侧核:躯体感觉与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
背层
3)外侧核
腹前核
腹层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接受躯干、四肢感觉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硬脑膜静脉窦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脑脊膜
脑和脊髓的表面均被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 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支持、保护、营养
一)脑膜
1、硬脑膜: 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具有保护脑的作用,防止细菌入侵。
坚韧而有光泽,与硬脊膜不同,由两层构成: 硬脑膜外层即颅骨的内骨膜,内层较外层坚厚。 在颅盖,硬脑膜与颅骨结合疏松,当外伤时, 常因硬脑膜血管损伤而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形 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与颅底结合紧密,颅底 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使 脑脊液外漏。
位于距状 沟两旁的楔叶 和舌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4 听觉中枢 位于颞横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5 嗅觉中枢
位于海马旁回、钩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6 说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7 听话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功能:是神经内分泌活动的中心,形成自主神经的 皮质下中枢,表现为:
1、内脏活动中枢; 2、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对全身腺垂体的分泌
进行调节控制; 3、参与情绪、睡眠等反应。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五、端脑(大脑)
皮质
髓质
基底核 白质
侧脑室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中央沟
外侧沟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四、间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可分为五部分。
间脑
分部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一)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1、白质:“Y”形,称内髓板。 2、灰质:
1)前核:管内脏活动
2)内侧核:躯体感觉与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
背层
3)外侧核
腹前核
腹层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接受躯干、四肢感觉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硬脑膜静脉窦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脑脊膜
脑和脊髓的表面均被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 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支持、保护、营养
一)脑膜
1、硬脑膜: 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具有保护脑的作用,防止细菌入侵。
坚韧而有光泽,与硬脊膜不同,由两层构成: 硬脑膜外层即颅骨的内骨膜,内层较外层坚厚。 在颅盖,硬脑膜与颅骨结合疏松,当外伤时, 常因硬脑膜血管损伤而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形 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与颅底结合紧密,颅底 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使 脑脊液外漏。
人体解剖学课件之小脑间脑
VS
治疗方式
根据病变类型和程度,选择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放射治疗或康复治疗等手段。
05 小脑间脑的研究进展
小脑间脑的生理机制研究
神经元与突触机制
研究小脑间脑中的神经元类型、 分布、连接方式以及突触传递的 特性,揭示其信息处理和调控的 生理机制。
神经递质与调质
研究小脑间脑中神经递质和调质 的种类、合成、释放、代谢及其 受体,探讨其在神经信号传递中 的作用。
04 小脑间脑的疾病与病变
小脑间脑的常见疾病
脑炎
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 脑部炎症,可能导致小脑 间脑组织损伤。
脑肿瘤
生长在小脑间脑部位的肿 瘤,可能压迫周围神经组 织,引起一系列症状。
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可 能影响小脑间脑的血液循 环,导致局部缺血或出血 。
小脑间脑病变的症状表现
01
小脑间脑的功能
01
02
03
协调运动
小脑间脑通过接收来自大 脑皮层和小脑的运动指令 ,协调和整合这些指令, 控制和调节身体的运动。
平衡和姿势控制
小脑间脑能够感知身体的 位置和运动状态,通过调 节肌肉的紧张度和反应来 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
小脑间脑还参与自主神经 系统的调节,控制着一些 基本的生理功能,如心率 、呼吸和血压等。
02 小脑间脑的解剖结构
小脑间脑的外部结构
表面特征
小脑间脑的表面呈现出凹凸不平的形 态,有许多褶皱和突起,这些特征有 助于增加其表面积,为神经元提供更 多的空间。
位置关系
小脑间脑位于大脑的底部,紧贴着脑 干,与丘脑、下丘脑等其他脑区相邻 。
小脑间脑的内部结构
核团组成
小脑间脑主要由许多神经核团组成, 这些核团在处理感觉信息、调节自主 神经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脑间脑
齿状核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小脑髓质 小脑皮质
8
(四)纤维联系及功能 1、原小脑(前庭小脑)
接受前庭神经节和前 庭神经核的纤维, 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 发出纤维至前庭神经核, 调整由前庭刺激引起的 肌张力变化,维持平衡。
9
2、旧小脑(脊髓小脑)
接受脊髓小脑束, 经小脑下脚进入,
发出纤维经顶核、中间核 中继后,再到前庭核、红 核、网状结构, 参与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17
18
(五)下丘脑
1.形态: 上界为下丘脑沟 前界为终板、视交叉
下界为灰结节、漏斗、乳头体 向后至中脑被盖
下丘脑沟
终板
视交叉 中脑被盖 漏斗 灰结节 乳头体
19
垂体
视交叉
乳头体
灰结节
20
2.内部结构 很多核团,其中界线清 楚的有视上核和室旁核。 两核团细胞产生的加压 素和催产素 。
10
3、新小脑(大脑小脑)
接受对侧脑桥核的纤维, 经小脑中脚进入 发出纤维经齿状核至大脑 皮质,经小脑上脚传出 参与协调、配合随意运动 (力量、方向、范围等)
(五)小脑损伤: 原小脑损伤引起平衡失调, 走路不稳。 小脑体损伤(包括新、旧 小脑),主要表现共济失 调肌张力低下,眼球震颤 等。
11
小脑的3个脚 小脑上脚
14
内髓板:
2、结构 有一“Y”形的纤维板 内有板内核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
前核群 联络性核团 三叉丘系 内侧核群 背侧部 腹前核 外侧核 腹侧部 腹中间核 腹后内侧核 特异性中继核团 腹后核 脊丘系 腹后外侧核 板内核 内髓板 丘脑前核 背内侧核
外侧核 背侧部 腹前核 腹中间核
解剖学小脑间脑
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共济失调
肌张力降低
表现为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容易跌倒等 。
肌肉松弛、无力,关节活动度增加。
眼球震颤
诊断方法
眼球不自主地震颤,与共济失调同时出现 。)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手段进行诊断。
治疗措施及预后评估
治疗措施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手术、药物治 疗等。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以改善患 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小脑间脑的结构和功能,揭示其演化规律和适应性 特征。
技术创新与应用
发展新的神经科学技术和方法,如光遗传学、在体成像和单细胞测序 等,推动小脑间脑研究的深入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发现了多种类型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并阐明了 它们在小脑间脑中的分布规律。
基因表达与调控
揭示了多种基因在小脑间脑发育和功能中的表达 模式和调控机制。
生理学研究进展
感觉运动整合
01
阐明了小脑间脑在感觉运动整合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对躯体感
觉、视觉和前庭觉信息的处理。
认知功能
02
发现了小脑间脑参与认知功能,如学习、记忆和语言等方面的
心血管调节
小脑间脑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控 制心率、血压等心血管活动,以应对 不同生理需求。
呼吸调节
小脑间脑参与呼吸节律的控制,确保 呼吸过程与身体需求相匹配。
消化调节
小脑间脑通过调节胃肠道蠕动和分泌 活动,影响消化过程。
免疫调节
小脑间脑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密切联 系,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 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04
小脑间脑疾病与临床表现
常见疾病类型
小脑萎缩
小脑体积缩小,导致共济失调、肌张力降低 等症状。
《小脑间脑》课件2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小脑间脑的结构和功能受 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的出现。深入 了解小脑间脑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有助于揭示疾病 的发病机制,并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05
小脑间脑的研究进展
小脑间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结词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对小脑间脑的分子机制研究取 得了重要进展。
诊断方法
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 CT、MRI)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等 方法进行诊断。
治疗方式
根据损伤的病因和程度,可以选 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 疗等不同的治疗方式。
04
小脑间脑与疾病的关系
小脑间脑与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 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小脑间脑 结构在帕金森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 相关。
与脊髓联系起来。
03
基底核是运动控制和习 惯形成的关键区域。
05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 最高级中枢,负责认知 、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
高级功能。
02
下丘脑是内分泌和自主 神经系统的调节中心, 控制着许多重要的生理
功能。
04
小脑间脑的功能
01
02
03
04
小脑间脑在维持身体平衡、协 调运动、情绪调节、睡眠和觉 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脑皮层通过丘脑和下丘脑等 结构接收来自身体和环境的信
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和神经递质 对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进行调 节,如调节体温、血糖、血压
等。
基底核通过控制运动皮层来控 制身体的运动,参与习惯的形
成和运动学习。
小脑间脑的神经连接
05
小脑间脑的研究进展
小脑间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结词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对小脑间脑的分子机制研究取 得了重要进展。
诊断方法
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 CT、MRI)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等 方法进行诊断。
治疗方式
根据损伤的病因和程度,可以选 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 疗等不同的治疗方式。
04
小脑间脑与疾病的关系
小脑间脑与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 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小脑间脑 结构在帕金森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 相关。
与脊髓联系起来。
03
基底核是运动控制和习 惯形成的关键区域。
05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 最高级中枢,负责认知 、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
高级功能。
02
下丘脑是内分泌和自主 神经系统的调节中心, 控制着许多重要的生理
功能。
04
小脑间脑的功能
01
02
03
04
小脑间脑在维持身体平衡、协 调运动、情绪调节、睡眠和觉 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脑皮层通过丘脑和下丘脑等 结构接收来自身体和环境的信
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和神经递质 对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进行调 节,如调节体温、血糖、血压
等。
基底核通过控制运动皮层来控 制身体的运动,参与习惯的形
成和运动学习。
小脑间脑的神经连接
17-3小脑间脑35页PPT
17-3小脑间脑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Leabharlann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Leabharlan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脊髓小脑前束 小脑上脚
齿状核
小脑下脚 小脑中脚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动眼神经核
1、前庭小脑(原小脑) —— 绒球小结叶: 通过与前庭神经核的 往返纤维联系保持身体 平衡,维持体态姿势、 协调眼球运动。
滑车神经核 内侧纵束 展神经核
前庭神经核 前庭脊髓内侧束 前庭脊髓外侧束
前角运动神经元
-7-
乳头体核 视上垂体束 垂体后叶
-22-
2.下丘脑的纤维联系 (1)与垂体的联系
1)视上核: — 视上垂体束 — 垂体后 叶(神经垂体)
视上核
视旁核
视上垂体束 视旁垂体束
2)室旁核 — 室旁垂体束 — 垂体后 叶(神经垂体)分泌加 压素、催产素等。
漏斗核 结①神经内分泌中心 ②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对机体体温、摄食、生
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进行广泛的调节。
③直接通过血液接受有关信息,如体温、血液成份的变化等
④下丘脑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
⑤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的功能。
-24-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小脑上、中、下脚内的纤维来源、成份和支配。 2、小脑核的分类与小脑的功能。 3、间脑的分部和各部的结构与功能。 4、下丘脑的结构与纤维联系。 难点: 1、小脑损伤后的表现及解剖学机制。 2、古小脑、旧小脑和新小脑的纤维联系及功能。
小脑半球 小脑蚓 小脑前切迹 小脑后切迹 小脑扁桃体 小结 蚓垂 蚓锥体 蚓结节 绒球 原裂 后外侧裂 水平裂 小脑体
-3-
原裂 水平裂
山坡
绒球 小结 小脑中脚
小脑上脚
小脑扁桃体
蚓垂
蚓锥体
蚓结节
1.绒球小结叶: 原小脑(前庭小脑) 绒球 小结 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2.前叶: 旧小脑 脊髓小脑 控制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 3.后叶: 新小脑 大脑小脑 控制四肢肌精细运动的计划和协调
碍出现在同侧。
(3)小脑损伤的典型体征: 共济失调。运动时有控制速度、力量和距离上的障碍 眼球震颤 意向性震颤
-11-
2.原小脑综合症:因前庭小脑损伤所致。表现为: 平衡失调,走路时两腿间距过宽,东摇西摆; 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非自主地有节奏地摆动。 3.新小脑综合症:患侧肢体出现: 肌张力低下 共济失调 意向性震颤。
神经系统
第二节 脑
一、
二、 三、 四、
脑
小 间 端
干
脑 脑 脑
-1-
二 小脑
位置:位于颅后窝
前面隔第四脑室与 脑干相邻;上方籍 小脑幕与大脑半球 枕叶相邻
丘脑间粘合 穹隆 松果体 中脑水管 顶盖 上髓帆 枕叶
功能:调节下行运动 通路的活动
漏斗 垂体
第四脑室 下髓帆
-2-
脑桥 延髓
山顶
(一)小脑的外形
外侧膝状体
-17-
(二)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
下丘臂
听觉传导中继站 上丘臂
下丘
外侧膝状体
上丘
视觉传导中继站
-18-
(三)上丘脑:
松果体 — 内分泌腺 缰三角 — 缰核 缰连合 胼胝体 丘脑髓纹 后连合 侧脑室前角
岛叶 终纹 内囊
透明隔 尾状核
穹隆柱
丘脑隋纹 背侧丘脑
疆三角 后连合 内侧膝状体 下丘 松果体 豆状核 第三脑室 侧脑室脉络丛
-12-
三、间脑
位置: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 大脑半球掩 盖了间脑的 两侧和背面 部分腹侧部 露于脑底 分部: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13-
室间孔 透明隔
胼胝体膝
胼胝体干 丘脑间粘合 穹隆 松果体 中脑水管
顶盖
胼胝体嘴 前连合 视交叉
垂体 大脑脚 脑桥
第四脑室 下髓帆 延髓
下丘脑背内侧核
下丘脑腹内侧核 乳头体核 弓状核
穹窿柱为标志, 分内侧部和外侧部。
-21-
下丘脑分区及主要核团:
视前区:视前核 视上区:视上核 前连合 室旁核 下丘脑前核 室旁核 结节区: 前核 漏斗核 腹内侧核 视上核 背内侧核 乳头体区: 漏斗 乳头体核 下丘脑后核 室旁垂体束
垂体前叶
乳头丘脑束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内侧膝状体
-16-
外侧膝状体
3、联络核团(新丘脑):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群 与下丘脑、边缘系统有往返纤维联系,在功能上 进入高级活动领域,具有情感意识的辨别能力,还参 与学习和记忆。
后外侧核
内髓板
内侧核
前核 背外侧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内侧膝状体
-25-
-19-
(四)底丘脑: 底丘脑核,参与锥体外系功能
底丘脑核
-20-
视交叉
(五)下丘脑 1.下丘脑的外形和分区: 视交叉 灰结节 漏斗 垂体 乳头体 前→后 视前区 视上区 结节区 乳头体区
视束 大脑脚 脚间窝 室旁核 前核 视前内侧核和 视前外侧核 视上核
视神经 垂体 灰结节 动眼神经 下丘脑后核
-4-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1.小脑皮质: 颗粒层 梨状细胞层 分子层 2.小脑核(小脑中央核): 顶核 球状核 中间核 栓状核 齿状核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5-
3. 小脑髓质(白质):由3类纤维构成
1)小脑下脚(绳状体): 连于小脑和延髓、脊髓之间 传入纤维 传出纤维 2)小脑中脚(脑桥臂): 连于小脑和脑桥之间 传入纤维 3)小脑上脚(结合臂): 连于小脑和中脑、间脑之间 小脑中央核 传出纤维 传入纤维
2、旧小脑(脊髓小脑):
结构:小脑蚓 小脑半球中间部 红核 顶核 中间核 ( 球状核、栓状核 )
功能: 控制四肢及躯干肌的肌张力。 网状结构 协调肌肉运动。
红核脊髓束
旧小脑皮质 球状和栓状核
顶核 前庭神经核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脊髓小脑束
前角运动细胞
-8-
3、新小脑(大脑小脑): 小脑半球外侧部,原裂后部
皮质脑桥束
背侧丘脑腹前核
红核
脑桥核 齿状核 前角运动神经元 新小脑皮质
-9-
大脑皮质运动区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脑桥束
背侧丘脑腹中间核 红核
至下橄榄核 新小脑皮质 齿状核
脑桥核 皮质脊髓束
-10-
前角运动神经元
(四)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1.小脑损伤的典型表现 (1)不会引起随意运动丧失(瘫痪)。
(2)一侧小脑半球和小脑丘脑纤维在交叉前损伤时,运动障
内侧膝状体
-15-
内髓板
内侧核 前核 背外侧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外侧膝状体
1、非特异性中继核团(古丘脑):中线核、板内核 网状核
2、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 腹前核、腹外侧核 ←接受小脑齿状核 苍白球 和黑质的传入纤维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味觉纤维 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 产生具有意识的感觉和调节躯体运动的作用 后外侧核 内髓板 内侧核 前核 背外侧核 腹前核
(一)背侧丘脑:
室间孔 透明隔
胼胝体干 丘脑间粘合 穹隆 松果体 中脑水管 顶盖 上髓帆
胼胝体膝 下丘脑沟 前结节 丘脑枕 内髓板 前核 内侧核 胼胝体嘴 外侧核 前连合 丘脑间粘合 视交叉 垂体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下髓帆
延髓
大脑脚 脑桥
-14-
• 背侧丘脑的核群: 将背侧丘脑借内髓板分为三大核群: 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 中线核群 丘脑网状核 外侧核群分为背侧组和腹侧组 背侧组(前→后) 背外侧核 后外侧核及枕 腹侧组(前→后) 后外侧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 内侧核群 背内侧核 大细胞区 小细胞区
脊髓小脑前束 小脑上脚
齿状核
小脑下脚 小脑中脚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动眼神经核
1、前庭小脑(原小脑) —— 绒球小结叶: 通过与前庭神经核的 往返纤维联系保持身体 平衡,维持体态姿势、 协调眼球运动。
滑车神经核 内侧纵束 展神经核
前庭神经核 前庭脊髓内侧束 前庭脊髓外侧束
前角运动神经元
-7-
乳头体核 视上垂体束 垂体后叶
-22-
2.下丘脑的纤维联系 (1)与垂体的联系
1)视上核: — 视上垂体束 — 垂体后 叶(神经垂体)
视上核
视旁核
视上垂体束 视旁垂体束
2)室旁核 — 室旁垂体束 — 垂体后 叶(神经垂体)分泌加 压素、催产素等。
漏斗核 结①神经内分泌中心 ②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对机体体温、摄食、生
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进行广泛的调节。
③直接通过血液接受有关信息,如体温、血液成份的变化等
④下丘脑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
⑤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的功能。
-24-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小脑上、中、下脚内的纤维来源、成份和支配。 2、小脑核的分类与小脑的功能。 3、间脑的分部和各部的结构与功能。 4、下丘脑的结构与纤维联系。 难点: 1、小脑损伤后的表现及解剖学机制。 2、古小脑、旧小脑和新小脑的纤维联系及功能。
小脑半球 小脑蚓 小脑前切迹 小脑后切迹 小脑扁桃体 小结 蚓垂 蚓锥体 蚓结节 绒球 原裂 后外侧裂 水平裂 小脑体
-3-
原裂 水平裂
山坡
绒球 小结 小脑中脚
小脑上脚
小脑扁桃体
蚓垂
蚓锥体
蚓结节
1.绒球小结叶: 原小脑(前庭小脑) 绒球 小结 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2.前叶: 旧小脑 脊髓小脑 控制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 3.后叶: 新小脑 大脑小脑 控制四肢肌精细运动的计划和协调
碍出现在同侧。
(3)小脑损伤的典型体征: 共济失调。运动时有控制速度、力量和距离上的障碍 眼球震颤 意向性震颤
-11-
2.原小脑综合症:因前庭小脑损伤所致。表现为: 平衡失调,走路时两腿间距过宽,东摇西摆; 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非自主地有节奏地摆动。 3.新小脑综合症:患侧肢体出现: 肌张力低下 共济失调 意向性震颤。
神经系统
第二节 脑
一、
二、 三、 四、
脑
小 间 端
干
脑 脑 脑
-1-
二 小脑
位置:位于颅后窝
前面隔第四脑室与 脑干相邻;上方籍 小脑幕与大脑半球 枕叶相邻
丘脑间粘合 穹隆 松果体 中脑水管 顶盖 上髓帆 枕叶
功能:调节下行运动 通路的活动
漏斗 垂体
第四脑室 下髓帆
-2-
脑桥 延髓
山顶
(一)小脑的外形
外侧膝状体
-17-
(二)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
下丘臂
听觉传导中继站 上丘臂
下丘
外侧膝状体
上丘
视觉传导中继站
-18-
(三)上丘脑:
松果体 — 内分泌腺 缰三角 — 缰核 缰连合 胼胝体 丘脑髓纹 后连合 侧脑室前角
岛叶 终纹 内囊
透明隔 尾状核
穹隆柱
丘脑隋纹 背侧丘脑
疆三角 后连合 内侧膝状体 下丘 松果体 豆状核 第三脑室 侧脑室脉络丛
-12-
三、间脑
位置: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 大脑半球掩 盖了间脑的 两侧和背面 部分腹侧部 露于脑底 分部: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13-
室间孔 透明隔
胼胝体膝
胼胝体干 丘脑间粘合 穹隆 松果体 中脑水管
顶盖
胼胝体嘴 前连合 视交叉
垂体 大脑脚 脑桥
第四脑室 下髓帆 延髓
下丘脑背内侧核
下丘脑腹内侧核 乳头体核 弓状核
穹窿柱为标志, 分内侧部和外侧部。
-21-
下丘脑分区及主要核团:
视前区:视前核 视上区:视上核 前连合 室旁核 下丘脑前核 室旁核 结节区: 前核 漏斗核 腹内侧核 视上核 背内侧核 乳头体区: 漏斗 乳头体核 下丘脑后核 室旁垂体束
垂体前叶
乳头丘脑束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内侧膝状体
-16-
外侧膝状体
3、联络核团(新丘脑):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群 与下丘脑、边缘系统有往返纤维联系,在功能上 进入高级活动领域,具有情感意识的辨别能力,还参 与学习和记忆。
后外侧核
内髓板
内侧核
前核 背外侧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内侧膝状体
-25-
-19-
(四)底丘脑: 底丘脑核,参与锥体外系功能
底丘脑核
-20-
视交叉
(五)下丘脑 1.下丘脑的外形和分区: 视交叉 灰结节 漏斗 垂体 乳头体 前→后 视前区 视上区 结节区 乳头体区
视束 大脑脚 脚间窝 室旁核 前核 视前内侧核和 视前外侧核 视上核
视神经 垂体 灰结节 动眼神经 下丘脑后核
-4-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1.小脑皮质: 颗粒层 梨状细胞层 分子层 2.小脑核(小脑中央核): 顶核 球状核 中间核 栓状核 齿状核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5-
3. 小脑髓质(白质):由3类纤维构成
1)小脑下脚(绳状体): 连于小脑和延髓、脊髓之间 传入纤维 传出纤维 2)小脑中脚(脑桥臂): 连于小脑和脑桥之间 传入纤维 3)小脑上脚(结合臂): 连于小脑和中脑、间脑之间 小脑中央核 传出纤维 传入纤维
2、旧小脑(脊髓小脑):
结构:小脑蚓 小脑半球中间部 红核 顶核 中间核 ( 球状核、栓状核 )
功能: 控制四肢及躯干肌的肌张力。 网状结构 协调肌肉运动。
红核脊髓束
旧小脑皮质 球状和栓状核
顶核 前庭神经核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脊髓小脑束
前角运动细胞
-8-
3、新小脑(大脑小脑): 小脑半球外侧部,原裂后部
皮质脑桥束
背侧丘脑腹前核
红核
脑桥核 齿状核 前角运动神经元 新小脑皮质
-9-
大脑皮质运动区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脑桥束
背侧丘脑腹中间核 红核
至下橄榄核 新小脑皮质 齿状核
脑桥核 皮质脊髓束
-10-
前角运动神经元
(四)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1.小脑损伤的典型表现 (1)不会引起随意运动丧失(瘫痪)。
(2)一侧小脑半球和小脑丘脑纤维在交叉前损伤时,运动障
内侧膝状体
-15-
内髓板
内侧核 前核 背外侧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外侧膝状体
1、非特异性中继核团(古丘脑):中线核、板内核 网状核
2、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 腹前核、腹外侧核 ←接受小脑齿状核 苍白球 和黑质的传入纤维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味觉纤维 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 产生具有意识的感觉和调节躯体运动的作用 后外侧核 内髓板 内侧核 前核 背外侧核 腹前核
(一)背侧丘脑:
室间孔 透明隔
胼胝体干 丘脑间粘合 穹隆 松果体 中脑水管 顶盖 上髓帆
胼胝体膝 下丘脑沟 前结节 丘脑枕 内髓板 前核 内侧核 胼胝体嘴 外侧核 前连合 丘脑间粘合 视交叉 垂体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下髓帆
延髓
大脑脚 脑桥
-14-
• 背侧丘脑的核群: 将背侧丘脑借内髓板分为三大核群: 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 中线核群 丘脑网状核 外侧核群分为背侧组和腹侧组 背侧组(前→后) 背外侧核 后外侧核及枕 腹侧组(前→后) 后外侧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 内侧核群 背内侧核 大细胞区 小细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