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分模工程师拆模十大绝招

合集下载

UG 3D拆模技巧

UG 3D拆模技巧

3D拆模技巧、常见方法:也就是最基本的方法COPY SURFACE,只是如果用此方法分一些复杂模具会很麻烦。

、切割法:许多时候,当我们做好分型面后进行分模才发现分不开,并且出现了了许多绿线和红点,这时可选择切割法。

具体做法是:直接将分型面复制一个后,往前模方向延伸到前模仁的厚度,封闭起来生成前模仁,而后做一实体为后模仁,用分模切掉前模部分再分,用参考零件直接CUTOUT出后模仁型腔来。

、精度修改法:当然针对2所出现的情况,也可采用精度修改法来解决。

适当地调整一下精度,也可解决一些情况,还可在设计过程中调整模具精度和产品精度使之保持一致,最好是在CONFIG 中直接就设置为产品精度和模具精度操持一致。

、补洞法:在做分型面时,不好去COPY SURFACE,直接将有破孔的地方做一些比较简单的曲面来堵住,有时曲面不太好做,也可以直接长出一块0.01mm厚的实体来,然后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大分型面就可分出来。

、裙边法:对于大部分的壳体类产品,建议使用裙边来做分型面,这样不仅容易分模,而且做出来的分型面比较美观。

、产品中做分型面法:有时直接在模具版块中做分型面分不出来的产品,换作到产品板块中去做分型面,然后到模具板块中去分析,会比较容易分出(据了解有不少的高手就是用这个方法进行分模的)。

、体积块法:有时也可以用直接做体积块的方法来做,包括做成成品的体积块或先随意做成几个体积块后,再进行体积块的分割与合并。

、调包法:有时用主分型面进行分模会出现分不开的情况,这时可试换一个分型面(如镶件,镶针或者滑块)来分,往往就可以了。

、修改产品法:此法对那些用第三方软件做图转换的图档或产品曲面质量较差的产品较有用,可将产品上一些局部的地方做适当的修改(但注意不能随意更改产品外观和功能部位),也可重新做一个PART来,利用数据共享插入原产品的实体表面,缺点是在产品设变时模具文件不能再生变更。

、黄牛法:这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但保证可行,尤其对于那些产品造型质量特差且模具结构简单的产品,与其绞尽脑汁来寻找分模的捷径不如老老实实做一回“黄牛”,把各个模具零件直接利用产品上的曲面一个个地做出来(这种操作很繁琐但不巧遇到而且现有的计算机又不太好的情况下,这个可以保证可行的)。

模具专业拆模技巧

模具专业拆模技巧

模具专业拆模技巧一、定义:通俗的说:把产品从封闭的模具型腔里打开,并能取出产品的一系列分模线。

二、原则: 能靠破的不插破,能大斜度插破的,不限小斜度, 并且能方便加工。

三、名词:1. 靠破:产品从封闭的模具型腔中取出,拆模线与运动向成水平关系的面。

2. 插破: 与靠破相对,成斜度关系。

如图:3. 入子:因为模具加工需要或方便加工,而把成型部分,分为几块加工,或几小块拼入,其中除主型腔外,其余部分材料均作入子。

圆形入子可称作型芯。

4. 其它: SLI KPI CVI CRI AP BP EP等。

四、典型形状拆模(1) BOSS孔A: 尺寸确定1. 非重要孔(未注公差尺寸)拆法:以小端尺寸向外斜1度或3度。

2.重要孔(有公差要求)拆法: 做最大尺寸,并做适当斜度。

B: 顶出方式优先考虑用打管,其次是双顶针。

C: 拆模1. 作成打管就在打管型芯上成型。

2. 一般直接拆成型芯。

3. 孔较浅且不在平面上, 右直接在模具上成型,拆整件。

(2) 筋板a. 入子拆法的确定1. 筋较深(>10mm)时,考虑拆入子。

原则:优先考虑能研磨且形状则。

优点:(1) 加工工艺,工序可以错开,便与安排,缩短工期。

(2) 避免放电加工。

精度差,周期长。

(3) 拋光方便。

(4) 有益于塑件成型。

塑料包风,充不足的缺陷能适当降低。

缺点:(1) 装配上难度。

(2) 模具强度相对降低。

(3) 溢料可能性增大。

2. 浅筋(<5mm)时,考虑拆整件b. 筋的拆模1. 底部有R角拆模: 一般如右图,保证有0.1~0.2, 甚至0.5的直面,剩余部分做R角(图纸上基本会提示清楚)。

2. 底部有R角,中间有一段直角。

拆模: 一般如右图,沿R角的端面拆模。

图纸有要求, 筋底部重要,可按1方法拆模。

3. 底部是直面拆模:沿底部单边拆模。

注: 加强筋,是要做拔模斜度的。

图档尺,寸一般是直角,拆模时,应先把筋倒斜度后,再行拆模,沿筋底部。

(3) 靠破穴穴在模具上反应为公母仁料靠死。

拆模的程序和方法

拆模的程序和方法

拆模的程序和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拆模的程序和方法。

你想想看啊,拆模就好比是给建筑脱下一层“外衣”。

咱先来说说程序。

就像你每天起床要先睁眼、再坐起来一样,拆模也得有个先后顺序呢!比如说,你得先把那些固定模板的扣件、螺栓什么的松开,这就像是解开衣服上的扣子呀。

然后呢,再小心地把模板一块一块拆下来,可不能粗鲁对待它们哟!
再来说说方法。

哎呀,拆模的时候可得轻点儿、柔点儿,就跟对待一个宝贝似的。

你要是太用力了,那模板不就被你弄破啦,这可不行!比如说,用撬棍拆模的时候,你得掌握好力度和角度,别一下子太猛了,不然不就跟孙悟空大闹天宫似的,把一切都搞乱啦。

咱举个例子吧,上次我和工友们拆模的时候,有个家伙可着急了,上去就猛拉模板,结果呢,模板被弄坏了一块,哎呀,真让人哭笑不得!后来我们就告诉他,拆模可不能这么心急火燎的呀,得慢慢来,要有耐心。

还有啊,拆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像你走路得看路一样,别一不小心磕着碰着啦。

要时刻留意周围的情况,别被掉下来的模板砸到脚哟。

我觉得吧,拆模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是真做起来可不容易。

得细心、耐心,还得有技巧。

就像你要做好一道美味的菜肴一样,每一个步骤都要用心去对待。

大家可千万不能小瞧了拆模这个工作呀!它可是建筑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呢!。

3D拆模流程

3D拆模流程

个人习惯:光滑连拉曲线分型面喜欢逼近复合成一整条,然后再进行拉伸分型面,我用的是组件法.侧面影像裙边不喜欢用.有很多资料提倡的尽量用侧面影像裙边法.以下是摘自开思论坛的个人心得,给大家一个参考,但我不采用这些方法.大家都来发表一下意见,不要只看啊!1、对于复杂的产品在分模前我会新建一个PRT,再将要分模的那个PRT 的实体曲面全COPY到新建的那个里面去,再将其生成实体,这样会减小很多的错误机会。

2、对于复杂的产品再有一个办法就是先将其转一下格式,再将所有的层都打开,将那些无用的曲面全部DEL掉,这样的文件也减了肥,也减少了出错的机率,总之办法有很多,关键还是看你怎么去用,看你对软件了解的有多少,你有多少的实际经验,软件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建议大家多练习,多在问题中去寻找新的解决的方法,这样才会有进步。

在这里还是告诉一些初学者一个不好的消息,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模具方面的书都没什么技术含量,还有些书完全是误导初学者,所以初学者买书时一定要注意。

3.有一次我做一个分模,我师兄也在做,我用了N种方法都分不开,而我师兄不大一会儿就开了,我细看了一下他用copy面copy了产品后模面,开了,后来我一直用这种方法做,基本上没有开不了的模!4.嘿嘿,我常碰到的情况多是产品的问题,不论如何,接到产品先cutout 一下,看能不能分开,不能分开就说明产品有问题,好好查查改过来,一般是又给小的短差相交。

这样以后再去检查自己的模句设计。

5:先在零件里用信息-几何检测,检测一下零件有没问题;有就解决了再分;错误少的可以直接分(少于3处).多的可以在零件里拷面,复制粘贴在零件上,然后到MFG文档里复制面组,不破孔.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可以分开.6:还有就是在开始建MFG之前要把CONFIG文件里的enable_absolute_accuracy改为yes.(工具-选项里) :如果不行就用ASM方法CUT后,用开始的那个分型面实体化CUT出前后模肉.再在零件里做其他结构注意看产品,一般产生这个问题都是产品有问题.我常常用的解决的办法是先将这个部分cut掉再长料补上(或者是长料后替代掉)具体的看情况来定,那种方便就用那种.对于无法产生实体的解决是做一个prt然后将那个体积块用面的方式copy下来再长成实体.对于产品来说应该是没有分不开的模具,关键是方法的问题提一个,解决红点与绿线的解决方案:同时出现红点与绿线,请先将分割体积块选项中“生成体积块”改成“生成曲线”,检查生成的曲线是否有断点的地方,如果有,请检查分型面是否完整,如果完整不缺,就要检查实体特征是否有问题,到这一步就很头疼了,重点检查的地方应该是检查圆角特征是否有问题和特征是否重叠。

模板拆模工艺及补救措施

模板拆模工艺及补救措施

1、拆模的一般工艺流程:(1)应按照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2)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撑:(3)已拆活动的模板,必须一次连续拆除完方可停歇,严禁留下不安全隐患。

(4)普通模板:一般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先拆侧模,后拆底模(5)框架模板:一般是先拆柱模,再拆楼板模,然后拆梁侧模,最后拆梁底板模2、模板拆除注意事项:(1)必须掌握适宜的拆除时间,以设计要求为准,如设汁没有要求则按照规范要求:板构件小于加时,可在达到50%强度后拆模;大于2m并小于等于8m时,强度必须达到75%,方可拆模;大于8m时,则强度要达到100%方可拆模。

梁、柱等在小于等于8m时,达到7概强度后可拆模,大于8m时,则强度要达到100%方可拆模。

一般来说承重构件大致拆模时间为2周,非承重构件1周左右可拆模。

(2)不能野蛮拆除,任拆除过程中,不能硬砸猛撬,拆模工具最好使用鸭嘴撬,一端带有起钉钳。

(3)将拆下的模板淸理干净,可避免下次周转使用时造成麻而影响外观。

(4)对于多层楼板支柱的拆除:上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上时,下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模板得支柱,仅可拆除一部分,跨度为4米或者4米以上的梁下应该保留支柱,支柱间距不得大于3米3、拆除模板时必须确保混凝土结构安全和外观质量:拆除顺序一般情况下是先装后拆,后装先拆,先拆除承重较小部位的模板及其支架,然后拆除北他部位的模板及支架(1)柱模板。

单块组拼在先拆除钢楞(即模板的横档和竖档)、柱箍和对拉螺栓等连接、支撑件,再由上而下逐步拆除:预拼的则应先拆除两个对角的卡件,并作为临时支撑后,再拆除列外两个对角的卡件,等到吊钩挂好,拆除临时支撑,才可以脱模起吊。

(2)梁、楼板模板:A、应先拆梁侧模,再拆楼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B、多层楼板模板和支柱的拆除,应按下列要求进行,上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上时,下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模板的支柱,仅可拆除一部分,跨度4m及4m以上得梁下均应保留支柱,其间距不得大于3m。

模具设计中3D拆模中及倒勾及拆法

模具设计中3D拆模中及倒勾及拆法

倒勾處理(滑塊)一‧斜撐銷塊的動作原理及設計要點是利用成型機的開模動作,使斜撐梢與滑塊產生相對運動趨勢,使滑塊沿開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兩種運動形式,使之脫離倒勾。

如下圖所示:上圖中:β=α+2°~3°(防止合模產生干涉以及開模減少磨擦)α≦25°(α為斜撐銷傾斜角度)L=1.5D (L為配合長度)S=T+2~3mm(S為滑塊需要水平運動距離;T為成品倒勾)S=L1*tgα-δ/cosα(δ為斜撐梢與滑塊間的間隙,一般為0.5MM;L1為斜撐梢在滑塊內的垂直距離)二‧斜撐梢鎖緊方式及使用場合簡圖說明適宜用在模板較薄且上固定板與母模板不分開的情況下配合面較長,穩定較好適宜用在模板厚、模具空間大的情況下且兩板模、三板模均可使用配合面L≧1.5D(D為斜撐銷直徑)穩定性較好適宜用在模板較厚的情況下且兩板模、三板板均可使用,配合面L≧1.5D(D為斜撐銷直徑)穩定性不好適宜用在模板較薄且上固定板與母模板可分開的情況下配合面較長,穩定較好三‧拔塊動作原理及設計要點是利用成型機的開模動作,使拔塊與滑塊產生相對運動趨勢,撥動面B撥動滑塊使滑塊沿開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兩種運動形式,使之脫離倒勾。

如下圖所示:上圖中:β=α≦25°(α為拔塊傾斜角度)H1≧1.5W (H1為配合長度)S=T+2~3mm(S為滑塊需要水平運動距離;T為成品倒勾)S=H*tgα-δ/cosα(δ為斜撐梢與滑塊間的間隙,一般為0.5MM;H為拔塊在滑塊內的垂直距離)C為止動面,所以撥塊形式一般不須裝止動塊。

(不能有間隙)四‧滑塊的鎖緊及定位方式由于制品在成型機注射時產生很大的壓力,為防止滑塊與活動芯在受到壓力而位移,從而會影響成品的尺寸及外觀(如跑毛邊),因此滑塊應采用鎖緊定位,通常稱此機構為止動塊或后跟塊。

(撥塊一般不需加后跟塊)常見的鎖緊方式如下圖:(超連接到標準件)簡圖說明簡圖說明滑塊采用鑲拼式鎖緊方式,通常可用標準件.可查標準零件表,結構強度好.適用于鎖緊力較大的場合.采用嵌入式鎖緊方式,適用于較寬的滑塊滑塊采用整體式鎖緊方式,結構剛性好但加工困難脫模距小適用于小型模具.采用嵌入式鎖緊方式適用于較寬的滑塊.采用拔動兼止動穩定性較差,一般用在滑塊空間較小的情況下采用鑲式鎖緊方式,剛性較好一般適用于空間較大的場合.五.滑塊的定位方式滑塊在開模過程中要運動一定距離,因此,要使滑塊能夠安全回位,必須給滑塊安裝定位裝置,且定位裝置必須靈活可靠,保證滑塊在原位不動,但特殊情況下可不采用定位裝置,如左右側跑滑塊,但為了安全起見,仍然要裝定位裝置.常見的定位裝置如下:簡圖說明利用彈簧螺釘定位,彈簧強度為滑塊重量的1.5~2倍,常用于向上和側向抽芯.利用彈簧鋼球定位,一般滑塊較小的場合下,用于側向抽芯.利用彈簧螺釘和擋板定位,彈簧強度為滑塊重量的1.5~2倍,適用于向上和側向抽芯利用彈簧擋板定位,彈簧的強度為滑塊重量的1.5~2倍,適用于滑塊較大,向上和側向抽芯.六‧滑塊入子的連接方式滑塊頭部入子的連接方式由成品決定,不同的成品對滑塊入子的連接方式可能不同,具體入子的連接方式大致如下:簡圖說明滑塊采用整體式結構,一般適用于型芯較大,強度較好的場合。

施工拆模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拆模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拆模安全技术措施在进行施工拆模安全工作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来保证工人的安全性,从而避免因拆模而导致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施工拆模安全技术措施的具体内容:1. 对拆卸区域进行评估与规划:首先需要对拆卸区域进行评估,确定拆卸的具体位置和方式,并制定施工方案。

同时需要考虑拆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无法控制的风险事件的发生。

2. 拆卸前的准备和安全培训:在拆卸之前,需要对拆卸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必要的装备准备,包括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和工具,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指导。

3. 落地托板的使用:落地托板有助于将拆卸的结构部件降到地面,减少落地震荡和对工人安全的风险。

这也可以用于控制拆卸速度和位置,使拆卸工作更加可控。

4. 合理的拆卸顺序:针对复杂的施工拆卸,需要制定合理的拆卸顺序,记录拆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

同时,拆卸的区域还需要合理划分,按照优先级进行处理,从而保证拆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开展安全监管和指导:在拆卸工作中,需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监管和指导。

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拆卸安全工作的全面实施。

6. 引导员的设置:针对较复杂的拆卸操作,需要设置专门的引导员,帮助拆卸人员控制拆卸速度、方向和位置。

引导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具备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

7. 采用吸震垫等减震设备:使用吸震垫等减震设备来减小拆卸震荡,从而保证拆卸工作的安全性。

这些设备需要在拆卸前逐个检查,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通过采用上述多方面的工作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拆模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从而保证工人的生产安全和工作效能。

3D拆模注意事项(原始档)

3D拆模注意事项(原始档)

3D拆模注意事项简介在3D建模过程中,拆模是必须要完成的一个环节,拆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后续生产的成败。

而且随着3D打印和数控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拆模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拆模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步:设定缝隙在3D拆模设计过程中,为了让零件之间可以顺利地分离开来,需要预留一些缝隙。

实际上,缝隙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过大的缝隙可能导致零件之间夹杂着空气和其他杂物,而过小的缝隙则会导致零件之间不易分离,从而增加制造难度。

所以,在设定缝隙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浇铸材料的收缩率,硅胶模具的弹性和材质的特点等因素。

第二步:设置模具开口方向模具开口方向是指在拆模时需要先打开什么方向的模具。

通常来说,模具开口方向应该与模具样品最大的面垂直,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拆模时的剪切力。

同时,开口方向还应该避免与模具样品迎面相遇,这样会在拆模时产生撕盖等不良现象。

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具开口方向,这样可以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材料浪费和工具磨损。

第三步:增加模块在复杂零件的拆模设计中,通常需要增加模块,来提高拆模的效率。

模块可以是里孔套和外孔套,也可以是滑块和拍子。

里孔套和外孔套常常用于孔型部分以及深浅不同的部位,而滑块和拍子则常常用于多侧面倾斜、圆弧面及曲面等要求高的部位。

在增加模块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加强模具设计,避免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

第四步:调整模具结构在进行拆模设计的时候,设计师还需要重点考虑模具的结构是否合理。

一般来说,模具结构应该尽可能的简单、稳定,并且容易加工。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减小模具分割线的影响,避免凸缘等“患难”部分,以此来避免出现不良拆模现象,降低拆模的难度。

而且,模具结构还要考虑到零件的易组合性,避免因为模具设计错误而导致零件无法组合或者损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总结拆模是3D模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拆模的好坏决定了后续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3D拆模

3D拆模

3D 拆模注意事項為提升設計品質,將后續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在設計階段預防和解決好, 因此, 3D 模具設計人員在拿到成品時, 先不要急於拆模, 而是進行仔細的成品檢查.一. 首先檢查的是成品肉厚的問題. 經多次實踐經驗得知, 3DMOLD 肉厚不均會嚴重影響射出成型產品質量, 因此,設計人員嚴格把好肉厚關,對於有肉厚不均之現象要立即申告, 及早告知客戶, 以及時尋求解決方案.對于在產品的外觀(母模)面有Log 凹坑或凸起的部位,為保証均勻肉厚.其公模側相應的有凸起或凹坑出現,以利產品順利成型.如下圖:此處因側壁與Boss 相聯,導致此處肉太厚(最大的地方為3.945mm).成形時易縮水此處有log 凹坑此處應凸起進行成品肉厚分析的方法:Check Thickness:A、Pro/E main menu:---->analysis---->model analysis---->......Thickness:設定厚度檢查中: select slices---->slices offset 中填入適當值;最大肉厚與最小肉厚---->點起始位置點與終止位置點;點取方向平面---->點取compute 結果中紅色圈內及藍色圈內都表示肉厚在所設定範圍之外; results中有結果顯示.B、Pro/E main menu:---->analysis---->model analysis---->.....Thickness:設定厚度檢查中: select slices---->slices offset 中填入適當值;最大肉厚與最小肉厚;use number of slices填入適當值點起始位置點; 點取方向平面---->點取compute結果中紅色圈內及藍色圈內都表示肉厚在所設定範圍之外; results中有結果顯示; 點show all , Pro/E將顯示圖示結果; 點Clear, 將清除圖示結果顯示; 點info, 將顯示文字結果.二.成品拔模角的問題. 此問題主要是針對母模側角度而言. 母模側角度一定要足夠大, 使模具開模時不致於有粘母模的現象. 若客戶成品要求有咬花的情況, 咬花面的角度還需查閱”咬花規格表”(咬花規格表在新綱頁設計手冊中的成品注意事項中)來確定. 檢查成品上的拔模角度不可為倒鉤.對脫模角的制作必須以不改動重要尺寸,以增加鐵料為原則,一般取值為0.25∘0.5∘1∘1.5°2∘;不可做幾位小數的拔模角,如0.51,0.88等.如果成品本身原始檔就是如此,3D人員在發現后.,立即申報主管以利更改.檢驗成品的拔模角可用Pro/E main menu: →analysis→surface analysis…Draft Check: 在角度分析中,在surface選項中選擇part,在Draft angle中輸入適當的角度,然后選擇開模方向的參考平面.稍等幾秒鍾,整個part都會按角度范圍用顏色表示出來.在視窗左上角會有一個顏色和角度的對照表可供參考.三.成品上加強肋厚度及BOSS的厚度是否合理也是造成成品縮水的原因之一.A. 肋厚. 3D 拆模人員在進行成品檢查時,要特別注意成品上肋的厚度, 一般情況下,它與成品平均肉厚的關系如下圖所示:(B-A )/H ≦1/100 B=0.5~0.7T A1=A2 B1=B2 A1>B1 T1>T2若成品平均肉厚過小,依比例計算肋厚太小而無法保証充填時,我們可以考慮在模仁上做防縮水結構----“火山口”.B. BOSS 的處理BOSS 的外部尺寸拔模時應拔小, 內部尺寸應拔大, 常取拔模角度值為0.5, 1等. 對於模具設計中要用到套筒頂針, 3D 應將其BOSS 外徑設計為整數或一位小數, 且每0.5mm 一級的變化; 將其内徑設計為整數或一位小數, 且每0.1mm 一級的變化.此成品平均肉厚為3mm.而肋厚為為防止成品的BOSS 部位縮水,應做防縮水結構------“火山口”. 防縮水結構-----“火山口”的尺寸.防縮水結構-----“火山口”的做法.Feature → Create → Tweak → Offset → Sket Region → 選擇要做防縮水結構的面 → 再選Sketching plane 及參考平面 → 按2B 的值畫出offset 的范圍 → 輸入offset 的高度值A.如下圖二所示,再倒C 角,如下圖三所示.A=B=C ≦0.3T圖一 圖二 圖三四. 其它成品上不合理的結構. 如由於成品結構設計不合理而在模仁上形成的尖角. 薄片. 及鐵料懸空等. 諸如此類現象,都需及時與客戶檢討,征得客戶同意后,做出適當的修改.此處因建模問題而造成模仁上產生倒鉤,使成品無法成形.而結構本身與成品關系不大,建議將其填此處模仁上會有尖角,建議將其倒一R0.3的圓角.如右圖示.修改前成品修改后成品修改后成品修改前成品當boss之位置比較靠近側壁,因側壁有斜度時,則在拆模之后會形成尖角,造成模仁強度低,3d拆模人員應將尖角作處理,並作1°~1.5°的拔模斜度,如圖所示:P/L 面的處理原則一、 於R 角的切線上分模當公母模仁沿成品的R 角切線分模或一個面分別在公母模側成型,為防止加工及合模時產生誤差,使外觀面產生痕跡,應將在公模側成型的成品面内縮0.05-0.1mm,亦即使成品出現0.05-0.1mm 斷差.取消R做出斷差導R 角二、靠破曲面的延伸成品的PL面為一曲面或斜面,拆模時,需用Extend Single指令將成品面延伸出來10mm左右,再拉成直面,若直接用Extend Along延伸成品面,則在模仁上會形成一條棱線,不好合模,容易跑毛邊,且會增加模具的加工難度. 注:1.若成品用PRO/E建構,可Insert Mode至還未建機構之前,然後Copy 成品面,將此面延伸,作為PL面;2.若成品並非PRO/E建構,可Copy成品的邊界面,然後用Free Form 指令將此面還原為一個整面,再作延伸.公模仁三、靠破斜面的防滑措施若成品整個PL 面為斜面或曲面時,需在PL 面上做一平面來插破起定位的作用,否則合模時,公母模仁會因斜面或曲面的作用而產生相對滑動,合不准,從而造成射出成品報廢的嚴重後果.另外,鉗工在檢查模仁時,也可以此平面作為測量的基准.四、插破的處理當公母模仁有對插時,一定要避免插破尖角的產生,需有一段靠破面(X 一般為1mm 以上),否則會使模仁尖角處強度過低,易撞斷,公母模對插處,在選定插破角後,插破面上下限差值應在0.1-0.15mm 以上,如下圖所示:母模公模母模公模母模公模Pl 面為曲面10度插破這些孔需公母模仁對插成型公模仁五、對與成品上一些開槽處,要與其它成品配合,設計模具時,需將成品面延伸出來作為分模面,使公母模仁兩側面插破,這樣可以改變毛邊的方向,有利於裝配.如下圖所示:延伸出來但對於成品上比較窄小的槽,延伸出來插破,會造成模仁插破處太薄,強度低,容易撞斷,因此,可以不必延伸出來,直接以成品面插破.但是,插破角必須足夠.模仁插破處太薄,強度低,容易撞斷破轉軸的處理若制品上有圓柱型轉軸,須將圓柱面單邊砍掉0.1mm(如下圖所示),成一個平面,防止加工及合模時產生誤差,發生錯位,裝配時會產生干涉.特殊形式的倒勾一、對於成品上公模面與母模面相交的棱線倒R 角,此R 角會產生倒鉤,我們通常會以偷料的形式來將R 角的倒勾去掉.此面為公模側拔模角此面為母模側拔模角此黃色R 角部份為倒鉤此處偷料與前面所講偷料方法一致,只是砍出來的斷差面(紅色表面)不再做母模側拔模角,這樣倒出來的R 就不會再有倒鉤.二、對於成品側壁開槽處倒R 角,且對成品外觀精度要求較高,不允許在R 角處逃料時,需采用滑塊機構.因為此R 角若拆在模仁上成型,會產生倒勾,如下圖所示:靠破孔處理原則當成品上有靠破孔時,通常有三種處理方法:無拔模角R 角在滑塊上成型公模側 母模側A 面因A 面脫模方向作在母模側,故此R 角若拆在公模,會產生倒勾滑塊一、當成品上的靠破孔很多時,應將靠破面設置在孔的三分之二處(距公模側),開模時,使開模力大部分集中於公模側,防止成品粘在母模;另外,為防止合模時公母模合不准,而在中間跑毛邊影響外觀.,應將公模側孔徑單邊做大0.05-0.1mm.如圖:模側母二、當成品上有少數幾個靠破孔,而且對成品的外觀精度要求較高,不允許成品外觀有任何毛邊時,可將靠破孔完全拆在母模,在公模面上靠破.這樣即使跑毛邊,也不會影響外觀,且不用擔心粘模.如下圖:成品上有少數幾個靠破孔靠破孔完全拆在母模,在公模面上靠破母模仁成品三、有時因成品本身結構的限制,靠破孔必須全部留在公模成型,開模時,成品肯定不會粘在母模,但是卻有可能使卡死在公模上,頂出時,會將成品拉坏,因此成品在公模側的脫模角必須足夠大;而且這樣做易在母模面產生毛邊,影響外關,除非特殊原因,最好不要這樣做.公模仁成品四、成品裝配性的考量我們在處理成品的靠破孔時,一定要堅持“肉厚減少,鐵料增加”的原則,這樣即使模仁尺寸超差,鉗工可以修模,有補救的餘地;另外將孔的尺寸做大,在裝配時,也不會產生干涉.如下案例:由上圖知,成品三處孔的大小尺寸不相等,相差幾條,為便於備料及加工,應將尺寸改為一致,以最大尺寸(6.858*6.35mm)為準.。

混凝土模板拆除技巧

混凝土模板拆除技巧

混凝土模板拆除技巧1. 概述混凝土模板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是为混凝土浇筑提供一个支撑和模板。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模板需要拆除。

模板拆除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混凝土模板拆除的技巧,以帮助施工人员快速、安全地完成模板拆除工作。

2. 拆除工具2.1 锤子锤子是拆除混凝土模板的必备工具。

在拆除模板时,锤子的作用是打击模板,使其与混凝土分离。

锤子的选择应根据模板的硬度、大小和拆除面积等因素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较小的模板可以选择小型锤子,而较大的模板则需要使用大型锤子。

2.2 手锯手锯可以用于切割模板,特别是对于较硬的模板,手锯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手锯的选择应根据模板的硬度和厚度来确定。

对于较硬的模板,可以选择更粗的手锯,而对于较薄的模板,则可以选择细的手锯。

2.3 气动锤对于较大的模板,可以使用气动锤来加速拆除速度。

气动锤的作用是振动模板,使其与混凝土分离。

气动锤的选择应根据模板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

对于较大的平面模板,可以选择大功率的气动锤,而对于较小的模板,则可以选择小型的气动锤。

3. 拆除方法3.1 先敲角在拆除混凝土模板时,应先敲打模板的角部分。

这样可以使模板与混凝土分离得更容易。

在敲打角部分时,应尽可能使用力量集中的锤子,并在模板和混凝土之间建立一个缝隙,以便后续的拆除。

3.2 逐步拆除在敲打角部分后,可以逐步拆除模板。

在拆除模板时,应逐步向内部移动,而不是一次性将整个模板拆除。

这样可以避免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合力过强,导致模板的损坏。

3.3 切割模板对于较硬的模板,可以使用手锯进行切割。

在使用手锯时,应先在模板上划出切割线,然后将手锯沿着切割线慢慢切割。

切割时应尽可能保持水平,避免模板的变形和断裂。

3.4 使用气动锤对于较大的模板,可以使用气动锤来加速拆除速度。

在使用气动锤时,应先将模板表面打破,并在模板和混凝土之间建立缝隙。

然后,应将气动锤插入缝隙中,并逐步将模板振动,使其与混凝土分离。

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模板拆除技巧

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模板拆除技巧

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模板拆除技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模板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起到了支撑混凝土浇筑的作用。

然而,一旦混凝土凝固完成,模板就需要被拆除。

模板拆除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需要技巧和经验来确保安全和高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模板拆除技巧,帮助施工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施工人员应该在拆除模板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检查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要求,确保模板不会因为提前拆除而导致结构不稳定。

此外,施工人员还应该检查模板的支撑系统是否牢固,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其次,选择合适的拆除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模板拆除工具包括锤子、撬棍、电锯等。

对于较小的木质模板,可以使用锤子和撬棍来进行拆除。

施工人员可以用锤子敲击模板的边缘,然后用撬棍将其从混凝土上撬下来。

对于较大的模板,可以使用电锯来进行切割。

使用电锯时,施工人员应该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确保安全操作。

另外,施工人员还可以使用水压拆模机进行模板的拆除。

水压拆模机是一种高效的拆除工具,它利用高压水流将模板从混凝土上冲刷下来。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对模板和混凝土的损坏。

然而,施工人员在使用水压拆模机时需要特别小心,避免水流对人身和周围设备造成伤害。

在进行模板拆除时,施工人员还应该注意保护混凝土表面的完整性。

他们可以在模板表面涂抹一层防粘剂,以防止模板与混凝土粘连在一起。

此外,施工人员还可以使用塑料薄膜或脱模剂来减少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使拆除更加容易。

最后,施工人员在进行模板拆除时应该注意安全。

他们应该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安全帽、护目镜和手套,以防止意外伤害。

此外,施工人员还应该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总之,在建筑施工中,模板拆除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拆除工具、保护混凝土表面的完整性以及注意安全,施工人员可以提高模板拆除的效率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常用模板拆除技巧对施工人员有所帮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

模板拆除施工工艺技术

模板拆除施工工艺技术

模板拆除施工工艺技术
嘿,朋友!您知道吗,模板拆除这事儿可不像掰个玉米那么简单!
这里头的施工工艺技术那可是有不少门道。

先来说说拆除的时机。

您想想,要是混凝土还没硬实呢,就着急忙
慌地拆模板,那不等于盖房子没打牢地基就往上盖楼吗?这可不行!
得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要求,这就像蒸馒头,得蒸熟了才能出锅,不然就成了夹生的啦。

拆除的顺序也有讲究。

就好比脱衣服,咱得先解开扣子,再脱袖子,不能乱了套。

一般是先拆非承重部分,再拆承重部分。

要是反着来,
那后果可不堪设想,说不定整个结构就歪歪扭扭,像个醉汉似的站不
稳啦。

拆除模板的时候,还得小心再小心。

就跟照顾刚出生的小宝宝似的,轻手轻脚。

不能用大锤子猛砸,不然把旁边好好的地方也给震坏了,
那不是得不偿失嘛。

还有啊,拆除下来的模板得放好。

不能随手一扔,这可不是乱扔垃圾,要是乱放,下次要用的时候找都找不到,那可就麻烦大了。

再说工具的选择,得选合适的,就像炒菜得选对锅铲一样。

工具不
好使,干活就费劲,还容易出岔子。

拆除过程中,要时刻留意有没有异常情况。

比如说,听到奇怪的声音,看到不该有的裂缝,这时候就得赶紧停下,好好检查检查,别等到出了大问题才后悔莫及。

您说,这模板拆除是不是得处处小心,步步为营?要是不注意这些工艺技术,那盖出来的房子能让人放心住吗?所以啊,咱们得把这活儿干得漂亮,干得精细,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让大家都能住上安心舒适的房子!。

混凝土施工中的模板拆除技巧

混凝土施工中的模板拆除技巧

混凝土施工中的模板拆除技巧混凝土模板拆除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拆除不当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损坏,影响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为了保证施工效果,需要采用正确的模板拆除技巧。

下面就混凝土施工中的模板拆除技巧进行详细介绍。

一、拆除计划在进行模板拆除前,需要制定拆除计划。

拆除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拆除顺序:按照建筑物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拆除。

2.拆除方式:包括手动拆除和机械拆除,根据拆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拆除方式。

3.拆除时间:拆除应在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进行,一般为28天左右。

4.拆除安全:拆除时需要注意安全,包括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施工质量安全。

二、手动拆除技巧手动拆除适用于小面积的混凝土模板。

手动拆除需要使用一些工具,如锤子、凿子等,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首先需要清理混凝土表面的杂物和灰尘,以便于后续的拆除工作。

2.切割:使用锯子或手锯将木板切成合适的大小。

3.拆除:用锤子和凿子将木板拆除,注意不要对混凝土表面造成损伤。

4.清理:拆除后需要清理混凝土表面的碎片和灰尘,以便于后续的施工。

三、机械拆除技巧机械拆除适用于大面积的混凝土模板。

机械拆除需要使用一些机械设备,如电锤、钢钎等,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首先需要清理混凝土表面的杂物和灰尘,以便于后续的拆除工作。

2.切割:使用电锯或手锯将木板切成合适的大小。

3.打孔:使用电锤或钢钎在木板上打孔,以便于拆除。

4.拆除:使用机械设备将木板拆除,注意不要对混凝土表面造成损伤。

5.清理:拆除后需要清理混凝土表面的碎片和灰尘,以便于后续的施工。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混凝土模板拆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第一:拆除时需要注意安全,包括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施工质量安全。

2.不要对混凝土表面造成损伤:拆除时需要注意不要对混凝土表面造成损伤,以免影响施工质量。

3.按照拆除计划进行:拆除时需要按照拆除计划进行,避免出现拆除顺序颠倒等问题。

4.清理混凝土表面:拆除后需要清理混凝土表面的碎片和灰尘,以便于后续的施工。

模板拆除技术措施

模板拆除技术措施

模板拆除技术措施1、模板拆除根据现场同条件的试块指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百分率后,由技术人员发放拆模通知书后,方可拆模。

2、模板及其支架在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如下要求。

在拆除侧模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L2MPa(依据拆模试块强度而定),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混凝土的底模,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

3、拆除模板的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支的模板后拆,后支的先拆。

楼板模板拆除楼板模板拆除时,先调节顶部支撑头,使其向下移动,达到模板与楼板分离的要求,保留养护支撑及其上的养护木方或养护模板,其余模板均落在满堂脚手架上。

拆除板模板时要保留板的养护支撑。

4、模板拆除吊至存放地点时,模板保持平放,然后用铲刀、湿布进行清理。

支模前刷脱模剂。

模板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理,以保证使用质量。

5、模板拆除后,及时进行板面清理,涂刷隔离剂,防止粘结灰浆。

6、其他技术要求:(1)拆模板前先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2)支拆模板时,2米以上高处作业设置可靠的立足点,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拆模顺序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从上往下的原则。

(3)模板拆除前必须有混凝土强度报告,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拆模。

1)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2)底模拆除梁长2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100%;V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75%;悬臂构件达到100%后方可拆除。

3)板底模V2米,混凝土强度达到50%,>2米V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75%,2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IO0%方可拆除。

4)模板拆除前必须办理拆除模板审批手续,经技术负责人、监理审批签字后方可拆除。

5)柱模拆除,先拆除拉杆再卸掉柱箍,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然后一块块往下传递到地面。

6)楼板、梁模拆除,应先拆除楼板底模,再拆除梁帮模,楼板模板拆除应先拆除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板模板支柱,每排留1〜2根支柱暂不拆,操作人员应站在己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木档自由坠落,再用钩子将模板钩下。

混凝土模板拆卸技巧

混凝土模板拆卸技巧

混凝土模板拆卸技巧一、前期准备1.1 确定拆卸计划在拆卸混凝土模板前,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拆卸计划,包括拆卸的顺序、方法、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等。

同时需要对拆卸场地进行评估,确保场地安全,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特殊措施。

1.2 确保工作人员安全混凝土模板拆卸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因此需要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培训。

同时,需要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如头盔、安全鞋、手套、护目镜等。

1.3 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材料混凝土模板的拆卸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工具和材料,如锤子、撬棍、扳手、螺丝刀、锯子、液压工具、绳索、吊索等。

二、拆卸过程2.1 分离模板和混凝土在拆卸混凝土模板前,需要首先将模板与混凝土分离开来。

可以使用撬棍和锤子等工具,将模板从混凝土上分离出来。

在分离时需要注意不要损坏混凝土。

2.2 确定拆卸顺序拆卸混凝土模板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

在拆卸前需要根据拆卸计划确定拆卸顺序,并按照顺序进行操作。

2.3 使用液压工具液压工具是拆卸混凝土模板的常用工具之一,可以使用液压剪或液压钳等工具,将模板分离、裁剪或夹断。

在使用液压工具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损坏模板或混凝土。

2.4 使用吊索和绳索在拆卸混凝土模板时,可以使用吊索和绳索将模板吊起,然后使用液压工具或其他工具进行拆卸。

在使用吊索和绳索时需要注意安全,确保吊起的模板稳定。

2.5 使用锯子在拆卸混凝土模板时,可以使用锯子将模板切割成所需的大小和形状。

在使用锯子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损坏模板或混凝土。

2.6 拆卸模板附属件在拆卸混凝土模板时,还需要拆卸模板的附属件,如螺丝、螺母、垫片等。

可以使用扳手、螺丝刀等工具进行拆卸。

在拆卸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损坏模板。

三、拆卸后处理3.1 清理现场在拆卸混凝土模板后,需要对现场进行清理,将残留的混凝土、模板和工具等清理干净,以便下一步的工作。

同时需要将垃圾和废弃物妥善处理。

3.2 维护工具在拆卸混凝土模板的过程中,工具可能会受到损坏或磨损,需要及时检查和维护,确保下一次使用时正常工作。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模板拆除技巧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模板拆除技巧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模板拆除技巧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模板拆除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模板拆除的质量和速度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确保质量,以下将介绍一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模板拆除技巧。

1. 合理的拆除时机在进行模板拆除前,必须确保混凝土已经完全硬化。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0%~80%时可以开始进行模板拆除工作。

拆除时机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混凝土已经足够强度,能够承受模板的拆除而不会引发结构问题。

2. 使用专业工具在进行模板拆除时,使用适当的工具对模板进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使用的工具包括气枪、电锤、切割机等。

使用专业的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同时,使用合适的工具还可以减少对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确保拆除过程中的安全性。

3. 注意模板结构模板的结构设计需要符合工程要求,并考虑到拆除的便利性。

在搭建模板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连接件和刚性支撑,以便在拆除时更加方便和快捷。

此外,还应注意对模板结构的加固,特别是在局部应力集中的地方,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以避免模板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变形或破损。

4. 施工人员培训为了确保模板拆除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拆除技巧、安全操作规程等。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够熟练掌握模板拆除的技巧,减少事故的发生。

5. 安全意识与措施模板拆除是一个高风险的施工环节,在进行拆除工作时,施工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

要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佩戴安全帽、安全绳等个人防护用具,确保拆除过程的安全性。

同时,还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周围人员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6. 拆除顺序和步骤在进行模板拆除时,需要有合理的顺序和步骤。

一般来说,先拆除边角模板,再进行大面积的拆除。

在拆除过程中,应避免猛拉或用力过猛,以免对混凝土结构造成损害。

应采取逐层逐段的方式进行拆除,确保拆除的平稳和有序。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模板拆除是一个关键的施工环节。

3D拆模注意事项

3D拆模注意事项

3D 拆模注意事项为提升设计品质,将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在设计阶段预防和解决好, 因此, 3D 模具设计人员在拿到成品时, 先不要急于拆模, 而是进行仔细的成品检查.一. 首先检查的是成品肉厚的问题. 经多次实践经验得知, 3DMOLD 肉厚不均会严重影响射出成型产品质量, 因此,设计人员严格把好肉厚关,对于有肉厚不均之现象要立即申告, 及早告知客户, 以及时寻求解决方案.对于在产品的外观(母模)面有Log 凹坑或凸起的部位,为保证均匀肉厚.其公模侧相应的有凸起或凹坑出现,以利产品顺利成型.如下图:此處因側壁與Boss 相聯,導致此處肉太厚(最大的地方為3.945mm).成形時易縮水此處有log 凹坑此處應凸起进行成品肉厚分析的方法:Check Thickness:A、Pro/E main menu:---->analysis---->model analysis---->......Thickness:设定厚度检查中: select slices---->slices offset 中填入适当值;最大肉厚与最小肉厚---->点起始位置点与终止位置点;点取方向平面---->点取compute结果中红色圈内及蓝色圈内都表示肉厚在所设定范围之外; results中有结果显示.B、 Pro/E main menu:---->analysis---->model analysis---->.....Thickness:设定厚度检查中: select slices---->slices offset 中填入适当值;最大肉厚与最小肉厚;use number of slices填入适当值点起始位置点; 点取方向平面---->点取compute结果中红色圈内及蓝色圈内都表示肉厚在所设定范围之外; results中有结果显示; 点 show all , Pro/E将显示图标结果; 点 Clear, 将清除图标结果显示; 点 info, 将显示文字结果.二.成品拔模角的问题. 此问题主要是针对母模侧角度而言. 母模侧角度一定要足够大, 使模具开模时不致于有粘母模的现象. 若客户成品要求有咬花的情况, 咬花面的角度还需查阅”咬花规格表”(咬花规格表在新纲页设计手册中的成品注意事项中)来确定. 检查成品上的拔模角度不可为倒钩.对脱模角的制作必须以不改动重要尺寸,以增加铁料为原则,一般取值为0.25∘0.5∘1∘1.5°2∘;不可做几位小数的拔模角,如0.51,0.88等.如果成品本身原始档就是如此,3D人员在发现后.,立即申报主管以利更改.检验成品的拔模角可用Pro/E main menu: →analysis→surface analysis…Draft Check: 在角度分析中,在surface选项中选择part,在Draft angle 中输入适当的角度,然后选择开模方向的参考平面.稍等几秒钟,整个part都会按角度范围用颜色表示出来.在窗口左上角会有一个颜色和角度的对照表可供参考.三.成品上加强肋厚度及BOSS的厚度是否合理也是造成成品缩水的原因之一.A. 肋厚. 3D拆模人员在进行成品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成品上肋的厚度, 一般情况下,它与成品平均肉厚的关系如下图所示:(B-A)/H≦1/100 B=0.5~0.7T A1=A2 B1=B2 A1>B1 T1>T2若成品平均肉厚过小,依比例计算肋厚太小而无法保证充填时,我们可以考虑在模仁上做防缩水结构----“火山口”.此成品平均肉厚為3mm.而肋厚為2.5mm,肉厚過厚.B.BOSS的处理BOSS的外部尺寸拔模时应拔小, 内部尺寸应拔大, 常取拔模角度值为0.5, 1等. 对于模具设计中要用到套筒顶针, 3D应将其BOSS外径设计为整数或一位小数, 且每0.5mm一级的变化; 将其内径设计为整数或一位小数, 且每0.1mm一级的变化.为防止成品的BOSS部位缩水,应做防缩水结构------“火山口”.防缩水结构-----“火山口”的尺寸.A=B=C≦0.3T防缩水结构-----“火山口”的做法.Feature →Create →Tweak →Offset →Sket Region →选择要做防缩水结构的面→再选Sketching plane及参考平面→按2B的值画出offset 的范围→输入offset的高度值A.如下图二所示,再倒C角,如下图三所示.四.其它成品上不合理的结构. 如由于成品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在模仁上形成的尖角. 薄片. 及铁料悬空等. 诸如此类现象,都需及时与客户检讨,征得客户同意后,做出适当的修改.此處肉厚間距離太窄(僅0.1509mm),導致模仁上形成薄片,建議在兩肉厚之間做一條肋(如下圖示)此處因建模問題而造成模仁上產生倒鉤,使成品無法成形.而結構此處模仁上會有尖角,建議將其倒一R0.3的圓角.如右圖示.修改前成品修改后成品此處模仁上會產生尖角,建議將其倒上R 角.修改后成品修改前成品当boss之位置比较靠近侧壁,因侧壁有斜度时,则在拆模之后会形成尖角,造成模仁强度低,3d拆模人员应将尖角作处理,并作1°~1.5°的拔模斜度,如图所示:P/L面的处理原则一、于R角的切线上分模当公母模仁沿成品的R角切线分模或一个面分别在公母模侧成型,为防止加工及合模时产生误差,使外观面产生痕迹,应将在公模侧成型的成品面内缩0.05-0.1mm,亦即使成品出现0.05-0.1mm断差.PL面具体做法:可先将R角取消,再沿R线砍出0.05-0.1mm断差,最后导R取消R角做出斷差導R角二、靠破曲面的延伸成品的PL面为一曲面或斜面,拆模时,需用Extend Single指令将成品面延伸出来10mm左右,再拉成直面,若直接用Extend Along延伸成品面,则在模仁上会形成一条棱线,不好合模,容易跑毛边,且会增加模具的加工难度. 注:1.若成品用PRO/E建构,可Insert Mode至还未建机构之前,然后Copy 成品面,将此面延伸,作为PL面;2.若成品并非PRO/E建构,可Copy成品的边界面,然后用Free Form 指令将此面还原为一个整面,再作延伸.用Free Form建面,在輸入網格密度時,其值一般為45左右,盡量使所建面與原始面之間的誤差減小到最小程度,可用量測的方法檢查兩個面之間的間隙值成品(曲面靠破)10mm 公模仁三、靠破斜面的防滑措施若成品整个PL 面为斜面或曲面时,需在PL 面上做一平面来插破起定位的作用,否则合模时,公母模仁会因斜面或曲面的作用而产生相对滑动,合不准,从而造成射出成品报废的严重后果.另外,钳工在检查模仁时,也可以此平面作为测量的基准.四、插破的处理当公母模仁有对插时,一定要避免插破尖角的产生,需有一段靠破面(X 一般为1mm 以上),否则会使模仁尖角处强度过低,易撞断,公母模对插处,在选定插破角后,插破面上下限差值应在0.1-0.15mm 以上,如下图所示:母模公模母模公模母模 公模Pl 面為曲面10度插破這些孔需公母模仁對插成型此處模仁尖角,易撞坏正確做法0.1-0.15公模仁五、对与成品上一些开槽处,要与其它成品配合,设计模具时,需将成品面延伸出来作为分模面,使公母模仁两侧面插破,这样可以改变毛边的方向,有利于装配.如下图所示:延伸出來但对于成品上比较窄小的槽,延伸出来插破,会造成模仁插破处太薄,强度低,容易撞断,因此,可以不必延伸出来,直接以成品面插破.但是,插破角必须足够.模仁插破處太薄,強度低,容易撞斷直接以成品面插破转轴的处理若制品上有圆柱型转轴,须将圆柱面单边砍掉0.1mm(如下图所示),成一个平面,防止加工及合模时产生误差,发生错位,装配时会产生干涉.特殊形式的倒勾一、对于成品上公模面与母模面相交的棱线倒R 角,此R 角会产生倒钩,我们通常会以偷料的形式来将R 角的倒勾去掉.PL 面錯位正確的處理方法轉軸此面為公模側拔模角此面為母模側拔模角此黃色R 角部份為倒鉤此处偷料与前面所讲偷料方法一致,只是砍出来的断差面(红色表面)不再做母模侧拔模角,这样倒出来的R 就不会再有倒钩.二、对于成品侧壁开槽处倒R 角,且对成品外观精度要求较高,不允许在R 角处逃料时,需采用滑块机构.因为此R 角若拆在模仁上成型,会产生倒勾,如下图所示:靠破孔处理原则当成品上有靠破孔时,通常有三种处理方法:一、当成品上的靠破孔很多时,应将靠破面设置在孔的三分之二处(距公模侧),开模时,使开模力大部分集中于公模侧,防止成品粘在母模;另外,为防無拔模角R 角在滑塊上成型公模側母模側A 面因A 面脫模方向作在母模側,故此R 角若拆在公模,會產生倒勾滑塊止合模时公母模合不准,而在中间跑毛边影响外观.,应将公模侧孔径单边做大0.05-0.1mm.如图:二、当成品上有少数几个靠破孔,而且对成品的外观精度要求较高,不允许成品外观有任何毛边时,可将靠破孔完全拆在母模,在公模面上靠破.这样即使跑毛边,也不会影响外观,且不用担心粘模.如下图:成品上有少數幾個靠破孔靠破孔完全拆在母模,在公模面上靠破母模仁成品公模側 母模側 靠破面三、有时因成品本身结构的限制,靠破孔必须全部留在公模成型,开模时,成品肯定不会粘在母模,但是却有可能使卡死在公模上,顶出时,会将成品拉坏,因此成品在公模侧的脱模角必须足够大;而且这样做易在母模面产生毛边,影响外关,除非特殊原因,最好不要这样做.四、成品装配性的考量我们在处理成品的靠破孔时,一定要坚持“肉厚减少,铁料增加”的原则,这样即使模仁尺寸超差,钳工可以修模,有补救的余地;另外将孔的尺寸做大,在装配时,也不会产生干涉.如下案例:此處台階決定成品靠破孔留在公模成型6.858*6.35mm6.8324*6.3244 mm成品由上图知,成品三处孔的大小尺寸不相等,相差几条,为便于备料及加工,应将尺寸改为一致,以最大尺寸(6.858*6.35mm)为准.。

模板拆除方案

模板拆除方案

模板拆除方案一、背景介绍模板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辅助工具,用于支撑混凝土浇筑时的形状和结构。

然而,在建筑工程完成后,这些模板需要被拆除,以便后续工序的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模板拆除方案,包括拆除的时间、方法、安全措施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二、拆除时间1. 混凝土强度:模板拆除的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0%以上时,可以进行模板拆除。

2. 外部环境:拆除时间还应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一般来说,温度在5摄氏度以上且湿度适宜时,拆除效果更好。

三、拆除方法1. 拆除顺序:按照楼层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拆除,以确保安全和施工的连贯性。

2. 拆除工具:常用的拆除工具包括气动锤、电动锤、手动锤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并确保工具的质量和安全性。

3. 拆除步骤:- 清理表面:首先清理模板表面的杂物和残留物,以便于后续拆除工作的进行。

- 拆除支撑:使用适当的工具将支撑物逐一拆除,确保拆除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拆除模板:根据设计要求和拆除顺序,逐层拆除模板,确保拆除过程中的平稳和连贯。

- 清理现场:拆除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确保施工区域的整洁和安全。

四、安全措施1. 人员安全:拆除过程中,必须配备专业的拆除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等。

2. 周围区域保护:在拆除区域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并限制非相关人员进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3. 现场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拆除工作,并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确保拆除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五、注意事项1. 拆除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对周围结构和设备造成损坏,确保拆除工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2. 在拆除过程中,应及时处理可能产生的噪音、粉尘等环境污染问题,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友好。

3. 拆除后的模板应及时分类、整理和储存,以备后续使用或处理。

六、总结模板拆除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确的拆除方案能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D分模工程師拆模十大絕招
1.老方法:也就是最基本的方法COPY SURFACE,這是一位台灣教授教材上講得最多的一種方法;也是最土的方法﹗如果用此方法分一些複雜模具的話太麻煩
了!
2.切割法:許多時候,當我們做好分型面后進行分模才發現,分不開並且出現了許多綠線線和紅點點,這時我們可選擇切割法,具體做法是:直接將分型面複製一個后往前模方向延伸到前模仁的濃度,封閉起來生成前模仁,而后做一實體為后模仁,用分模切掉前模部分,再用參考零件直接CUTOUT出后模仁型腔來;
3.當然針對2所出現的情況,也可採用精度修改法來解決,適當的調整一下精度,也可解決一些情況,還可在設計過程中調整模具精度和產品精度保持一致,(最好是在CONFIG)中直接就設置為產品精度和模具精度保持一致;
4.補洞法:在做型面時,不要去COPY SURFACE(推薦使用),直接將有破孔的地方做一些比較簡單的曲面來堵住,有時曲面不太好做也可直接長出一塊0.01mm濃的實體來,然後再一些比較簡單的大分型面來就可分出來;
5.裙邊法:對于大部分的殼體類產品,建議使用裙邊來做分型面,這樣不僅易分模而且往做出來的分型面比較漂亮;
6.產品中做分型面法:有的時候就是很奇怪的事,直接模具版塊中做分型面分不出來的產品,換作到產品板塊中去做分型面,然後到模具板塊中去分模會比較容易分出,據小可了解有不少的高手就是用這個方法進行分模的;
7.體積塊法:有時也可用直接做體積塊的方法來完成,包括做成成品的體積塊和先隨意做成幾個體積塊后再進行體積塊的分割與合併;
8.調包法:在某些時候,當用主分型面進行分模時會出現分不開的情況,但不要輕易放棄,試換一個分型面(如鑲件.鑲針或者滑塊)來分一下也會出現驚喜的;
9.修改產品法:此法做法是針對于一些用第三方軟體做圖轉換的圖檔和一些產品曲面質量較差的的產品較有用.可將產品上一些局部的地方做適當的修改,但要注意不能隨意更改產品外觀和功能部位.也可重新做一個PART來,利用數據共享插入原產品的實體表面,不足是在產品設變時模具文件不能再生變更;
10.黃牛法: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絕對可行,就是對于一些產品型式質量特差且
模具架構簡單的產品,與其想盡各種方法來尋找分模的***之招不如老老實實做他一回黃牛,對于各個模具零件直接利用產品上的曲面一個個地做出來,當然這樣的東西的確讓人討厭,但一旦遇到而且你的計算機又不太好的情況下法還是可以給你帶來方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