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管理系统和社交平台协作学习知识建构层次分析
知识建构: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知识建构: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知识建构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挑战,还能提高其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知识建构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知识建构的重要性
1.促进深度学习:通过知识建构,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而非仅是表面记忆和应试。
2.激发思维: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需要学生进行思维整合和创新,从
而提升其思维能力。
3.提升综合素养: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能够帮助学生将各个学科领域的
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结构。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1.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对
知识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
2.引导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将
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结构,加深记忆。
3.开展项目学习:通过项目学习,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中,促进跨学科的知识整合。
4.鼓励自主学习: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
于他们建立更加坚实的知识体系。
结语
知识建构是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不仅关乎学生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通过寓教于乐、引导性学习和实践性探究,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希望本文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引领学生更好地探索知识世界。
知识建构的三种途径
知识建构的三种途径知识建构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事物进行认知和理解的过程。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建构,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
根据研究,知识建构有三种主要的途径,分别是学习者内部途径、和他人交往途径、参与真实情境途径。
第一、学习者内部途径学习者内部途径是指依靠个体自身的认知与思考过程建构知识。
这种途径对认知能力高的学习者尤为重要。
学习者通过观察、体验、思考等方式,将外部信息转化成内在的经验、观念和原则。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积极参与掌握新知识、理解新观念、解决问题和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
此外,这种途径还能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发挥自身潜力。
第二、和他人交往途径和他人交往途径是指和其他人通过交流、合作、观察、实践等方式建构知识。
这种途径对促进学习者的社交发展和交际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者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和知识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识。
同时,学习者与他人合作,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如相互理解、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等,对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也有很重要的帮助。
第三、参与真实情境途径参与真实情境途径是指在真实的和具体情境中,学习者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建构知识。
这种途径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真实性,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是很多职业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习者在参与真实情境中,能够通过模拟实际情境、体验实际过程、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真实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这种途径还能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时的解决问题能力。
总之,知识建构的三种途径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和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综合使用。
对于学习者来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知识建构能够帮助他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复习提纲-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复习提纲(20XX年6月)|一、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系统科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3、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1、分析教学目标2、确定教学策略3、进行教学评价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设计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1、多媒体(网络)课件2、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2、专题学习网站3、广播电视远程教学3、网络课程4、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 4、专业资源库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目标的定义是什么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学习者在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3、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哪些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1)分析教学内容(2)分解目标层次(3)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一)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对象(audition)、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s)、标准(degree) Ex:(“给予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生能在15分钟内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二)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法(三)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法4、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哪几类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5、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有哪些教学内容分析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教学内容分析的关键:"知识点的分析:①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②依据知识点的教学需要考虑媒体的选择和使用③依据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系和联系形成知识结构④以知识点为单位检测教学目标6、如何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二维层次模型的内涵,能结合具体问题分析理解。
融合式教育模式的理论框架建立
融合式教育模式的理论框架建立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的时代,融合式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融合式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于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有机结合,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习惯。
为了有效推动这一模式的实施,建立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至关重要。
这一框架不仅能够指导实践,还能为研究提供基础,促进教育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创新。
融合式教育模式的理论框架应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组成部分,涵盖教育理念、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技术支持和评估体系。
教育理念是融合式教育模式的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强调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困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支持他们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学习理论是融合式教育模式的理论支撑。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主要学习理论为我们理解学习过程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通过适当的奖励与惩罚来增强学习的动机。
认知主义则关注学习者的内部思维过程,强调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
在融合式教育中,建构主义理论尤为重要,因为它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社会的过程,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真实问题的解决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融合式教育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
教学设计是融合式教育实施的关键环节。
有效的教学设计应兼顾线上与线下的学习,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活动与时间,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体验。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学习目标、内容、学习者特征及可用资源。
在线学习平台的选择也应经过深思熟虑,确保其能够支持多种教学策略,例如翻转课堂、在线讨论、协作学习等方式。
同时,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应着重于任务的真实性与关联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习的动力与成果。
技术支持是融合式教育模式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复习提纲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复习提纲(2014年6月)一、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系统科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3、教学设计的容包括哪些?1、分析教学目标2、确定教学策略3、进行教学评价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设计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1、多媒体(网络)课件2、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2、专题学习3、广播电视远程教学3、网络课程4、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4、专业资源库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容分析1、教学目标的定义是什么?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学习者在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理论理论:类认知领域(识记、理解、言语信息,智力技能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分析、评价)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情感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知策略过程与方法3、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哪些?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1)分析教学容(2)分解目标层次(3)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一)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对象(audition)、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s)、标准(degree)Ex:(“给予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生能在15分钟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二)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法(三)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法4、教学容可以分为哪几类?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5、教学容分析方法有哪些?教学容分析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教学容分析的关键:知识点的分析:①依据知识点的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②依据知识点的教学需要考虑媒体的选择和使用③依据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系和联系形成知识结构④以知识点为单位检测教学目标6、如何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容二维层次模型的涵,能结合具体问题分析理解。
知识建构: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课程评价与知识建构的整合
01 形成性评价: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和学习进步
02 综合性评价: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评价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和综合素质
0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结果、方法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05
知识建构与教师专业发展
02
教育研究: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探讨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研究能力
03 反思实践: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知识建构能力
教师如何利用教育资源支持学生知识建构
利用教材资源: 教师充分利用 教材资源,引 导学生学习新 知识、技能、
态度
01
利用网络资源: 教师引导学生 利用网络资源, 拓宽学习视野, 丰富学习内容
• PBL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解 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 问题: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真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动机
• 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 神和沟通能力
• 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交流观点、想法、信息,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 反思: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方法进行思考和评价,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项目式学习(PL)在知识建构中 的作用
• PL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学生通过实践、研究、讨论等活动实 现知识建构的教学方法
• 项目: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新知识、技能、态度
• 实践:学生通过亲身参与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 践能力
• 研究:学生在项目中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 学研究能力
多模态学习分析:理解与评价真实学习的新路向
多模态学习分析:理解与评价真实学习的新路向作者:汪维富毛美娟来源:《电化教育研究》2021年第02期[摘要] 随着物联网、可穿戴传感设备、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多种模态数据的连续抓取与融合分析成为可能,促成了多模态学习分析研究的诞生,并成为学习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新兴分支。
多模态学习分析关注真实的学习情境与本真的学习交流方式,“返璞归真”地聚焦更普遍的物理学习情境,克服了主流学习分析过度关注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局限。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归纳法,阐述了多模态学习分析的发展动因、概念理解,重点从身体、生理视角概述了多模态的数据类型,并对多模态学习分析的过程模型进行了详细描述。
研究认为,未来要充分借助人工智能处理多模态数据,借鉴认知带理论融合不同模态数据的意义,借力学习理论来理解真实的多模态学习交互过程,以进一步完善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学习评价方法。
[关键词] 多模态学习分析; 物理学习环境; 可穿戴设备; 生理数据; 数据融合; 学习评价; 认知带[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作者简介] 汪维富(1986—),男,江西鄱阳人。
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远程开放教育、教师教育信息化研究。
E-mail:*****************。
一、引言转向建构主义学习范式是当下课程改革的主流方向,但是仍有不少学者对建构性学习的有效性提出质疑[1],其潜在原因是建構性学习支持的高阶学习结果是极难衡量的,在学校情境中难以实现规模化评估,特别是在小组协作、任务复杂的开放学习环境中,传统纸笔支持的标准化测量方法往往无法展现其积极的学习影响。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2],寻求新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方法正成为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多模态学习分析的发展动因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评价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近年来,大数据驱动的学习分析方法拓展了传统标准化学习评估方法,如使用来自学习管理系统、MOOC、社交媒体环境、教育游戏等的大数据,对学习过程与结果有了更细致全面的刻画方法。
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研究
学习目标分析
学习者分析
设 定 的过 程 序 列 完 成 协 作 学 习任 务 . 低 协 作 学 习 组 织 的 复 降
杂 性 . 免 协 作 学 习 活 动 “ 题 ” 象 发 生 避 跑 现
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初始分析
一
、
协作学 习活动结构设计流程
协 作 学 习 活 动 结 构 是 对 协 作 学 习过 程 的 一 种 设 计 、 划 规
内容 的 属 性 ( 述 性 知 识 、 序 性 知识 、 略 性 知 识 、 知 技 陈 程 策 认
能 、 作技 能 和操 作 技 能 ) 合 。接 下 来 , 师依 据 上 述 分 析 结 果 , 教 设 计 协 作 学 习 活 动 结 构 .可 以 从 四个 要 素 考 虑 :1 ( )任 务 分 析 即 考 虑 总 任 务 的属 性 . 有 限 的 时 间 内 , 要几 人共 同完 在 需 成 。是 否需 要拆 分 , 及 如何 拆分 ?如 果拆 分成 子 任 务 , 么 以 那 子 任 务 的关 系是 什 么 ?如 何 落 实 到 具 体 小组 成 员 身 上 ?任 务 分 析 是 协作 学 习 活 动 结 构 设 计 的 必 备 环 节 . 是 否 通 过 任 务 但 结 构 化 建 立 协 作 学 习 活 动 的 结 构 . 需要 根 据 具 体 的情 况 考 则
J OURNAL OF ST DI ANCE EDUC AT ON I
Ⅻ … … ∞… … ∞ ∞ # %# ∞ ∞ ∞ # #m
作 学 习过 程 实现 隐 性 控 制 。 成 协 作 学 习有 效 发 生 。在 阐述 协 作 学 习活 动 结 构设 计 的 流程 和 原 则 基 础 之 上 , 促 系统 建 构 了协 作 学 习活 动 结 构 设 计 的 任务 分析 、 时序 排 列 、 色定 义 和 资 源分 配 4种 策 略 , 分 析 了协 作 学 习活 动 结 角 并
对E-LEARNING的再认识
科技创新对E-LEARNING的再认识廉新宇(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063020)摘要:本文通过对E-Learning的再认识,进一步阐述了E-Learning在教学层面的新内涵,以及E-Learning如何组织、贯彻、实施和评价。
提出了一定的新见解,并对E-Learning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介绍。
关键词:E-Learning、学习管理系统LMS、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一、E-Learni ng的新理解、新认识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E-Learning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现代教育的学习方式,在E-Learning中要从关注技术特点到关注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特点,也就是要从IT向教育回归,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如果从字面来理解E-Learning,除了Electronic Learning 之外,我们还有好几种新的理解方式:Exploration Learning:Exploration表现了E-Learning中学习者自由探索的精神,学生成为E-Learning环境下的主动学习者,可以利用E-Learning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自主发现性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
Engaged Learning:指投入型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型学习(Passive Learning)而言的。
在Engaged Learning中,学习者具有高度的学习动机,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积极与他人协作,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能够持续学习、解决问题、协作行动以及正确的评价学习成果,这种学习富有策略性、创造性和协作性。
Experience Learning:指学习者可与计算机仿真学习环境互动,深度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
Experience强调的是通过深度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Excitement Learning:Excitement说明E-Learning能激发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兴奋感。
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的理论模型研究
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的理论模型研究梁贵媛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E-Mail: Lguiyuan1118@【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环境下的协作知识建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从学习的本质出发,探索协作知识建构的理论基础及过程模型,并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了协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类比模型,最后归纳总结出了协作知识建构的五个阶段: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和反思,期望对开展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关键字】知识建构,过程模型,ISM解释结构模型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一场无声的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的兴起引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变,21世纪的教育将更加强调协作知识建构(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
一、问题的提出Scardamalia 和Bereiter认为,知识建构可以分为两种形式:肤浅的知识建构(Shallow Constrction)和深刻的知识建构(Deep Construction)。
我国学者甘永成认为从知识的“浅层建构”走向“深层建构”应采用协作知识建构。
Koschmann认为“学习是一个协作知识建构的社会过程”(Brown & Campione,1994; Scardamnalia & Bereiter,1996)。
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建构(Knowledge building)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甘永成,2006)。
本研究依托谢幼如教授主持的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信息资源应用模式与绩效研究》(教电馆研066211334号),展开“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与学习绩效研究”子课题研究。
本文旨在从学习的本质出发,对基础教育领域的协作知识建构的理论进行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的理论模型,以期对协作知识建构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面向社会化知识构建的协同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
面向社会化知识构建的协同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传播的方式和手段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
以前人们获取知识和学习的方式主要是依靠书籍、教师授课等传统方式,但现在的知识获取则要通过数字化资源和网络共享,其中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面向社会化知识构建的协同学习平台。
本文将阐述这种协同学习平台的意义,讨论它的设计和实现。
一、协同学习平台的意义协同学习平台可以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为人们提供更为广泛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现在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而是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知识共享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同时,协同学习平台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让教育变得更具有人性化和个性化,拓展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
二、协同学习平台的设计协同学习平台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接口设计、功能设计、系统架构和消息通知。
1.接口设计方面,要与常见的学习系统进行兼容,方便用户的使用。
同时,在界面设计上能够让用户感觉简洁、清晰和直观。
2.功能设计方面,要提供详细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内容,如文章、视频和演示文稿等。
另外,还可以提供讨论区和在线测试等功能,可以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提出问题,教师也可以回答这些问题,以达到教学效果。
此外,要考虑到协同功能,让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
3.系统架构方面,需要考虑平台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一个好的系统应该是易于调整和升级的,能够适应不同的需求。
4.消息通知方面,考虑到用户不可能时刻待在平台上,可以提供消息通知功能,这样当有新的内容或任务时,可以通过邮件或短信等形式通知用户。
三、协同学习平台的实现协同学习平台的实现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技术选型、开发流程、测试和发布。
1.技术选型方面,最好选择一些成熟的开源技术来实现,比如Java、Python、JavaScript等,这些技术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开发资源,同时也可以帮助减低项目的开发难度。
知识体系构建的四大关键步骤
知识体系构建的四大关键步骤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和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体系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知识体系构建的四大关键步骤,帮助读者快速理解和应用。
一、需求分析知识体系构建的第一步是进行需求分析。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明确知识体系的目标和应用范围。
例如,一个企业可能希望建立一个供员工使用的内部知识库,那么我们需要明确知识库的内容、结构和使用方式。
在进行需求分析时,我们可以通过调研和访谈等方式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知识体系构建工作。
二、知识梳理知识梳理是知识体系构建的核心步骤。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将散乱的知识点整理成一个有机的结构。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分类和标签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组织。
例如,对于一个技术知识库,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技术领域进行分类,然后为每个知识点添加相应的标签。
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通过浏览分类或者搜索标签来快速找到所需的知识。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
这样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和层次。
例如,对于一个学科知识体系,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知识间的先后顺序或者依赖关系来梳理知识结构。
三、知识整合知识整合是将已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结构化整理和完善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收集和整合各种来源的知识,包括书籍、论文、网站等。
在整合知识时,我们要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可以通过查阅权威的参考文献和专业网站来确保知识的可靠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知识的补充和更新来提高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可以定期对知识进行审查和更新,以确保知识体系的持续有效。
四、知识传播知识传播是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
通过有效的知识传播,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分享和利用已有的知识。
一种常见的知识传播方式是借助于技术平台。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知识库、博客、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来发布和分享知识。
这样可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_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_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网络问卷制作的基本流程为、和。
(答案请用、隔开)答案:设计问卷、问卷发布、数据分析2.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案: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趣味性_方便快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_交互性强,支持知识的建构3.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有?答案:WAV_MP34.自主学习型课件的特点有?答案:非线性_交互性_开放性_集成性5.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_______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_______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答案用“、”隔开)答案:学习理论、教学评价6.虚拟仿真技术是在多媒体技术、_______与_______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基础上,将仿真技术与现实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答案用“、”隔开)答案: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信技术7.MOOC的英文全称是_______。
答案: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8.智慧校园的内涵是。
答案:以人为本,深度融合9.多媒体教室根据其教学媒体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教学功能的差异,可分为:简易型、标准型、多功能型以及。
答案:学科专业型10.教学环境包括物质基础环境、教学资源环境和三个部分。
答案:人文性环境11.下列哪些是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答案:学习终端_数字化内容_控制设备_媒体播放设备12.下列哪些是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基本特征?答案:师生互动多样化_过程管理信息化_教学内容呈现多媒体化_教学资源高度共享13.常见的图片图像类型是?答案:矢量图像_位图图像14.以下哪些是下一代学习的特点?答案:基于电子智能设备的学习_自我探究的学习_个性化的学习15.SPOC的英文全称是_______。
答案: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16.智慧校园的特征包括:普及的高速宽带网络、物联网实时感知、系统整体化服务、_______和_______。
基于SaaS的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SaaS的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服务模式(SaaS)逐渐流行起来,而基于SaaS的学习管理系统也渐渐成为了未来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
学习管理系统(LMS)是一种面向教育和培训领域的管理软件,它支持学生、教师和管理员进行在线学习和教学活动的管理、测评、跟踪和分析。
随着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个性化的发展,学习管理系统的功能和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如今的学习管理系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课程管理和考试系统,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涵盖数字形式化学习、在线社交学习、移动学习、游戏化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学习服务平台。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功能实现以及数据模型等方面对基于SaaS的学习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需求分析学习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是设计和开发系统的关键基础。
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和使用环境,我们可以将学习管理系统的需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的易用性和可操作性:学习管理系统应该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易于操作和管理,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学习和培训。
2. 功能的完整性和覆盖范围:学习管理系统应该支持多种不同的课程、测评、教学和管理功能,如在线作业、课件发布、学习资源管理、学员管理、教师管理等。
3. 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学习管理系统处理的信息和数据包括用户身份、学习情况和交互信息等,需要保护好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
4. 多终端使用和移动学习支持:学习管理系统应该支持在不同终端设备(PC、手机、平板等)上进行学习和管理,同时还需要支持学习内容的移动化。
5. 用户群体和个性化需求:学习管理系统需要考虑不同人群和用户的学习和管理需求,如教师、学生、专业课、继续教育等不同类型的群体和课程需求。
二、系统架构设计基于SaaS的学习管理系统的架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前端展示层、后端数据处理层、存储层、安全层和服务层。
其中,前端展示层是用户直接看到和操作的界面,需要支持多种终端设备和适应不同的屏幕大小和分辨率;后端数据处理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需要支持高并发、高可靠和水平扩展;存储层主要负责存储学习管理系统的数据和信息,包括用户的个人信息、课程相关信息、交互数据等;安全层负责学习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包括用户身份验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漏洞防范等;服务层负责提供各种服务支撑,包括消息推送、短信验证、邮箱验证等。
构建学习的框架全面学习策略的知识结构方法
构建学习的框架全面学习策略的知识结构方法构建学习的框架—全面学习策略的知识结构方法学习是每个人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不断学习能够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提高技能、增强竞争力。
而要有效地学习,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的学习框架,并遵循科学的学习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种构建学习框架的方法,帮助您实现全面学习。
一、了解学习的本质学习是通过获取新知识、技能或经验,从而改变行为、认知和理解的过程。
学习的本质可以用学习金字塔来形象地描述:从被动接受信息的阅读、听课等方式开始,到主动参与讲解、教授他人,再到实践应用和分享,最终达到了理解、掌握和创造的层次。
二、建立学习的概念框架学习的概念框架是构建学习体系的基础,它以重要的学科或领域为核心,囊括了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建立学习的概念框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明确学习的目标:确定要学习的领域或学科,并设立学习的目标,如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等。
2.梳理概念关系:将所选学科或领域的主要概念列出,并按照其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整理和分类。
可以通过脑图或概念地图等工具进行可视化展示。
3.建立概念链条: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各个概念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依赖的关系。
将这些概念连成链条,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路径。
通过建立学习概念框架,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科的结构和知识点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习和记忆。
三、运用学习策略提高效果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有意识的行为来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帮助您全面学习:1.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相对,主动学习注重学习者的参与和思考。
采用主动学习的方法,如讨论、思考、总结、演讲等,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2.分散学习:将学习时间分散到一段时间内的不同时刻进行,而不是连续地进行长时间学习。
分散学习可以增加记忆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3.深度学习:对于所学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和思考,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背诵和记忆。
知识体系的层次化学习打造全面发展之路
知识体系的层次化学习打造全面发展之路知识体系的层次化学习是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方法,旨在通过逐步深入的学习,建立起完善的知识框架,实现全面发展。
这种学习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层次化学习的定义、优势、实施方法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一条走向全面发展之路的指导。
1. 层次化学习的定义层次化学习是指将知识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顺序进行学习和掌握的方法。
它将知识进行归类、细分,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层次化学习的特点是逐步深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和联系。
2. 层次化学习的优势层次化学习有许多优势,例如:(1) 帮助学习者建立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形成脉络清晰的学习路径;(2) 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本质和核心概念;(3) 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提高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
3. 层次化学习的实施方法要实施层次化学习,有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学习目标: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合理安排学习计划。
(2) 梳理知识体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和梳理,形成一定的层次结构。
(3) 逐层深入:按照设定的层次结构,逐层深入学习,先掌握基础知识,再逐步扩展和延伸。
(4) 知识整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运用,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5) 再次强化: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反复巩固和强化,确保知识的牢固掌握。
(6) 不断拓展:学习者应保持持续的学习心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
4. 层次化学习的学习效果层次化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
通过层次化学习,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层次化学习还能够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在线协作知识建构的知识进化:内涵、本质与模型
在线协作知识建构的知识进化:内涵、本质与模型
蒋纪平;满其峰;胡金艳;张义兵
【期刊名称】《开放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2(28)6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与团队协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线学习的知识进化研究多针对学习者个体而缺少群体研究的视角,对知识进化过程的动态性分析不足,进化机制等尚不清晰。
本研究基于进化认识论,将在线协作知识建构的知识进化基本单位确立为知识种群,在遵循遗传、变异与选择机制的同时,进化过程又呈现出复杂的知识创造特性。
本研究分别以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为透镜,透视了在线协作知识建构的知识进化本质,并体现为客观知识的创造、集体知识的形成和自组织进化;确立知识创造的前馈过程和反馈过程,构建了知识种群的形成、竞争与协同和自组织进化模型。
【总页数】8页(P52-59)
【作者】蒋纪平;满其峰;胡金艳;张义兵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面向问题解决的在线协作知识建构
2.涟漪拓展探究法---一种在线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策略探索
3.在线协作知识建构:内涵、模式与研究向度
4.情绪交互对在线协作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影响
5.开放大学在线协作知识建构教学路径设计——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协作学习模式
协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增强其学习效果。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与合作,使他们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并互相学习和支持。
协作学习模式的理念是通过合作和互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知识建构。
协作学习模式的核心是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和指导者,而是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角色扮演等活动,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知识和经验。
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和互助,开拓自己的思维和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协作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在团队中,学生需要共同努力来达到共同的目标,这能够让他们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成就感。
其次,协作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中,学生需要思考和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辩论,学生能够扩展自己的思维和认识。
此外,协作学习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
在合作中,学生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技巧,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然而,协作学习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需要时间和耐心。
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见不合和冲突。
这需要学生学会妥协和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其次,协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扮演更多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设定合适的任务和目标,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合作。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在实施协作学习模式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效果。
首先,我们可以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学生在合作前需要明确目标,了解任务的要求和限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角色,以便更好地协作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管理系统和社交平台协作学习知识建构层次分析学生知识建构水平作为衡量网络学习环境中协作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从知识建构角度出发,结合在线学习平台Moodle和移动学习平台微信,对学生在两种学习平台上的协作交流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混合式网络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群体与个体的知识建构层次。
本文以某高校大三的7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学生群体与个体协作学习中知识建构层次进行研究,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在小组协作评论过程阶段,学生使用Moodle平台进行小组协作评论质量高于微信平台,Moodle平台上学生整体可以达到中层协作知识建构水平,微信平台上学生整体可以达到浅层协作知识建构水平,但两个平台深层协作内容较少;在线学习平台上群体协作知识建构层次高于移动学习平台。
第二,在小组协作评论反思与讨论阶段,学生使用Moodle平台进行协作知识建构较为理想,整体普遍达到深层协作知识建构水平。
第三,社会网络点度中心度大的学生在小组协作评论过程中的协作知识建构层次大部分都处于中层,深层较少。
本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提高混合式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协作知识建构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网络协作学习;知识建构层次;在线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平台【中图分类号】 G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6)07—0010—10一、引言信息社会的发展促使知识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目标(Scardamalia, Bereiter, McLean, Swallow, & Woodruff,1989)。
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需要人们共同协作、批判性思考、建构专业知识,成为知识创造者。
这给教育者带来全新挑战:在知识社会中需要重新设计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在增进知识方面共同协作努力(Bereiter, 2005)。
贝赖特和斯卡达玛亚(Bereiter & Scardamalia, 2003)指出,学习与知识建构不同,学习是一种内隐的、几乎不可见的过程,结果是使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情感、信念等行为方式发生改变;“知识建构是一个创建和修正公共知识的过程,是通过创建公共目标、小组讨论、综合想法以及创建新的认知的过程来实现的”。
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知识建构以一种人们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强调知识的建构和创新,使学习社区形成具有某种价值的公共知识(Bereiter,et al., 2003)。
目前,协作学习领域下的知识建构已经成为网络学习环境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协作知识建构一方面能够促进学习者开展多种高级认知活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协商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赵海霞,2013)。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原则,学习者能够获得以下几方面能力的提高:解决问题;团体合作;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为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Reiser, 2001; Strijbos, Martens, & Jochems, 2004)。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够在协作学习环境中进行教与学,获得多角度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与能力(Lewis, 1997)。
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协作知识建构创设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它不仅具有共享、协作等特点,还能实现学生间的知识共享和创新。
因此,利用信息媒体等手段创设知识建构环境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赵海霞, 2012)。
良好的知识建构环境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使用恰当策略访问、处理、使用和评价知识,还能增强协作的效果,创建新的观点(Gilbert & Driscoll,2002;Scardamalia & Bereiter, 2003)。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主要探讨学习者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对协作学习过程的支持。
作为一门跨学科领域,CSCL已经成为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热点(柴少明,等,2011)。
在线学习管理系统(例如Moodle、BlackBoard等)作为CSCL环境的重要支撑,为协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知识建构环境。
对于CSCL中协作知识建构情况,已经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一些研究。
罗纳卡( Nonaka,1994 )为了解学习者认知方面的变化,对学生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保留的数据进行了内容分析与探讨。
狄拉特( De Laat ,2002 )从CSCL学习环境的角度出发,采用first Class平台( CSCL环境),使用内容分析法探究荷兰警察群体知识共享与知识建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群体知识建构层次主要集中于知识共享层面,但有时也能建构新知识。
此外,随着移动学习的广泛开展,移动学习环境下的知识建构成为协作学习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移动学习环境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知识建构重点关注的对象(赵慧臣,等,2014)。
周素萍(2012)从移动学习角度出发,通过构建网络学习环境中知识建构双回路循环模型来对个体知识建构和协同知识建构两个回路进行研究,对基于Wiki 的“云计算”词条的知识建构过程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知识建构是螺旋上升、不断循环交替的过程。
在众多的移动学习软件中,微信近年来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迄今为止,微信作为社交类软件的代表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与互联网服务(方兴东,等,2013)。
通过微信发布信息构建微型学习圈,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移动学习方式,其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能够有效地实现移动学习,并能以良好的交互方式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陈露遥,等,2015,pp.111-116 )。
微信类社交软件作为移动学习环境下具有代表性的学习平台,成为协作学习环境下对知识建构学习的另一个强有力支持。
上述研究表明,尽管众多的教育者将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但是大多数学者都是围绕单一技术环境研究知识建构问题,对于主流网络教学平台Moodle和移动社交软件微信虽有学者关注,但未能结合两种网络学习平台对协作知识建构层次进行深入剖析。
因此,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聚焦于分析在线学习环境(Moodle平台)和移动学习环境(微信平台)共同支持的混合式网络协作学习环境下的群体和个体知识建构层次,希望借此为该领域研究的开展与深化提供基础。
二、理论背景(一)知识建构“知识建构”一词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贝赖特和斯卡达玛亚两位教授提出,之后他们在CSCL 领域中开展了许多与知识建构相关的研究,包括知识建构原则、协作知识建构、协作知识建构社区、协作知识建构共同体等。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获得个体知识的增长。
知识建构思想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教育理念由关注个体知识的增长转移到关注群体(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建构和改善。
斯塔尔(Stahl ,2000)指出,“有时候依靠个体的独立学习并不能使承担的任务或问题得到解决,这时就需要通过协作进行知识意义的共同建构,也就开始了学习的社会化过程”。
信息化社会要求个体与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承担的任务,创造出新的智慧产品。
在学习社区中,小组成员共享个人观点、运用多样化的知识和技能相互协作解决问题,增进理解,同时不断创造新知识,优化和改善自身的知识(Bielaczyc & Collins, 1999)。
科斯曼等人(Koschmann, Ostwald & Stahl,1998)指出,在网络学习领域,许多研究者普遍将学习看作是一个协作知识建构的社会过程。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知识建构进行了研究。
赵建华(2007)将其定义为个体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如组建学习小组、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个体在该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够获得相关知识,最终形成某种观念、理论或假设等智慧产品。
贝赖特(Bereiter, 2005)认为,“知识建构不仅包括个体知识的获得,而且也与学习者对知识的细化、知识创新和知识发展有关”。
麦克莱恩(McLean,1999)认为,“知识建构是一种学习理论,知识建构侧重小组中的学习者对于知识的协作建构”。
还有部分学者将知识建构看作是集体通过有目的地改变交流方式而提高整体知识建构层次的协作过程(Law & Wong, 2003, pp.57-66)。
上述学者们对知识建构的理解,有的强调个体自身的知识建构,有的注重共同学习者以及小组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有的强调协作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作用。
这些都不约而同地表明知识建构是一个“过程”,学习者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并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
知识建构理论在指导学习者成为知识型工作者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段,因为知识建构实践关注学习者在真实情景下使用和操作知识的能力(Lebow & Wager, 1994)。
本研究对协作学习知识建构层次的分析基于知识建构理论。
(二)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模型学习不仅包括要学习零散的碎片化知识,还包括需要通过个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与协作进行知识建构(Cohen & Prusak, 2001,pp.1-20)。
协作知识建构不仅强调结果,而且强调过程,过程是协作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
有学者研究并提出了协作学习过程的阶段。
哈拉西姆(Harasim ,1990 a)提出了网络协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观点变化模型,认为学习者从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的变化要经历“提出观点、联结观点和智能收敛”三个阶段。
李彤彤为了研究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情况,在哈拉西姆(Harasim ,1990 b)研究的基础上将协作知识建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观点表达、观点联结和观点建构”,每个阶段的层次由低到高、螺旋递进。
费希尔等人(Fischer, Bruhn, Gr?sel & Mandl,2002)将协作知识建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任务知识的具体化、任务知识的抽象化、形成基于冲突的意见和形成基于整合的意见”。
然而,找到一个合适的知识建构模型,针对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采用定量和定性等分析方法对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社区中的内容交互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较好地描述学习者的协作知识建构层次(王陆,等, 2008)。
对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希尔茨(Hiltz,1990)等人提出利用学习者保留在网络平台上的交流数据进行内容分析,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亨利在其提出的模型中,从认知水平、元认知技能、交互性、参与性、社会性等方面对在线讨论组中学习者所达到的认知水平和参与程度进行了分析。
该模型促进和支持了协作学习进程,但并不适合分析在线讨论交流数据,因为它没有反映出在线讨论的完整交互过程,只是强调特殊信息之间的连接(Henri,1992;Murphy,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