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归纳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高三历史课程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学生需要回顾并巩固历史知识点,为高考做好准备。
下面将介绍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 战争爆发: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包括希特勒的侵略行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美国参战的导火索。
2. 主要战役:介绍波兰战役、法国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海战和诺曼底登陆等主要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 战争结果:分析盟军最终获胜的原因和纳粹德国、日本的战败原因,并探讨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二、中国现代史1. 辛亥革命:回顾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重点关注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主要事件和取得的成果。
2. 抗日战争: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发展和胜利,突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精神和付出的巨大牺牲。
3. 解放战争:学习解放战争的战略部署、主要战役和取得的胜利,包括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等。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介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的诞生和毛泽东的重要角色,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意义。
三、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解体: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挑战,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2. 东欧剧变和柏林墙倒塌:介绍东欧剧变的起因和过程,重点关注柏林墙倒塌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3.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探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产业结构和社会福利政策,了解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四、冷战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1. 冷战的起因和特点:回顾冷战的起因,包括意识形态的对立、核武器的威胁和军备竞赛的加剧。
2. 联合国的建立和作用:学习联合国的成立背景和宗旨,了解其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促进全球合作发展方面的作用。
3. 冷战局势的演变:分析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和苏联入侵阿富汗等,理解冷战局势的动态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更能从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
以下将为您总结一些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例题和重要知识点。
二、重要知识点(一)战争的起因1、经济危机:1929 年至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激化了各国的内部矛盾。
2、法西斯主义兴起:德、意、日等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积极扩军备战,推行侵略政策。
3、绥靖政策: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二)战争的进程1、欧洲战场(1)德国入侵波兰: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闪电袭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法国沦陷:1940 年 5 月,德国进攻法国,法国迅速沦陷。
(3)不列颠空战:德国企图征服英国,但在不列颠空战中受挫。
(4)苏德战争: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
(5)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太平洋战场(1)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中途岛战役:1942 年 6 月,美国在中途岛海战中击败日本,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三)战争中的重要会议1、开罗会议:1943 年 11 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商讨对日作战问题,并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2、德黑兰会议:1943 年 11 月至 12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3、雅尔塔会议:1945 年 2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了战后处置德国、波兰边界、联合国等问题。
4、波茨坦会议:1945 年 7 月至 8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会议,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战的全部历史知识点总结
二战的全部历史知识点总结二战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这场战争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包括希特勒的野心、世界大国之间的竞争、各国的外交失误和军事领导人的错误判断。
以下是对二战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1. 希特勒的崛起和纳粹德国的崛起希特勒于1933年成为德国的总理,并立即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限制新闻自由、镇压反对派和取消其他政党。
他迅速将德国转变为一个专制国家,并开始实施对犹太人的迫害。
纳粹党的军事力量和威胁迅速增长,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2. 波兰之战1939年,希特勒下令入侵波兰,引发了二战的爆发。
英国和法国宣布对德国宣战,但未能阻止波兰的失败。
这场战争标志着二战的开始,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敌对行动。
3. 各国的参战在二战中,全球范围内的多个国家都参与了战争。
盟军包括英国、法国、苏联、美国和中国,而轴心国则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在战争的早期,轴心国占据了优势,但在随后的战争中,盟军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取得了胜利。
4. 南斯拉夫游击队南斯拉夫游击队是二战中最强大的游击队之一,对轴心国占领南斯拉夫和其周边地区起到了重要的抵抗作用。
该游击队由铁托领导,他在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轴心国的军事行动造成了重大的妨碍。
5. 空战和海战二战中的空战和海战也是十分激烈的。
英国的皇家空军和德国的空军在空中交战,进行了数次重要的作战。
在海战中,盟军和轴心国的海军也展开了殊死搏斗。
6. 犹太大屠杀二战中,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了大屠杀,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死亡。
这场大屠杀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挑战,也是二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 美国的参战二战爆发后,美国起初保持了中立,但在日本袭击珍珠港后,美国宣布对日本宣战,正式加入了二战。
美国的加入对盟军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也是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8.轴心国的失败在二战的后期,轴心国逐渐失去了优势。
苏联在东线上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盟军在西线上也发起了一系列的进攻,最终,轴心国在1945年宣布投降。
2020高考历史高频考点14-2一战和二战
考点14-2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考试范围3、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局势的加强、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5、“亚洲觉醒”的先驱:甘地四、考点探测(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四大国际会议参见战争模块图册P23】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1942年7月-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4、第四阶段:反攻(1943-1945.4)1942年8月瓜岛之战,美军掌握战场主动北非战场苏德战场1943年7月库尔斯克坦克会战,苏军掌握苏德战场主动权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德国处于两线夹击;8月巴黎光复太平洋战场1944年起苏军十次反攻,收复失地并解放了东欧和东南欧国家欧洲第二战场1942年11月英美联军北非登陆(火炬行动)1943年5月德意军队在突尼斯投降1943年7月盟军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轴心国开始瓦解1945年初解放菲律宾和马里亚纳群岛1945年4月美苏易北河会师1945年4月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1945年春粉碎阿登反击,聚歼西线德军主力1945年春苏军包围柏林军事转折1945年8月美军投掷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战场反攻。
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第五阶段胜利1945年4月苏军攻克柏林。
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
(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经济上:(1)带来空前浩劫: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文化遗产破坏(2)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及(3)为科技革命奠定基础(第三次)2、政治上:(1)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审判战犯(对德:纽伦堡审判1945;对日:东京审判1946—1948;)战后民主化改造——目的: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消除战争隐患(2)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从一国到多国,形成社会主义阵营(3)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1.二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原因: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策源地形成。
③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④重要原因:英,法实行绥靖政策。
2. 战争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战争爆发。
3.战争初期情况:(1)1939年.9月奇怪的战争——(英法坐视波兰灭亡)(2)1940年.5月21日英法联军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3)1940年6月,法国败降(4)1940年8月,德国进攻英国——不列颠空战,德国首次受挫。
4二战进一步扩大德国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计划5二战全面扩大.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扩大,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
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7.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合作政治上:1942年1月1日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召开一系列会议。
军事上:(1)诺曼底登陆时间:1944年6月6日地点:法国登陆者:英美盟军作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使德军陷入苏军与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
(2)攻克柏林时间:1945年参与部队:苏军与西方盟军结果: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作用:欧洲战争结束。
(3)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8.二战的结束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二、二战相关知识点.1、一个新式武器:原子弹2、两大阵营:同盟国与轴心国3三次突袭:德国突袭波兰、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4、三个战场:亚洲战场(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苏德战场、西欧战场)北非战场、7、七个战役:百团大战、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决定性转折)、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开辟)、攻克柏林8、加速二战结束的因素:1)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
部编版世界近代现代史第六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必背知识点及考点梳理
部编版世界近代现代史第六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必背知识点及考点梳理考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一、慕尼黑阴谋——①、背景:A.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B.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利益为借口,对捷提出了领土要求。
②、经过:A.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英法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与希特勒达成妥协,并希望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B.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历史上把这种作法称为“慕尼黑阴谋”。
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③、影响:A.德国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捷BWCB保温沥青泵克斯洛伐克全境,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张的步伐。
B.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
1939年8月,苏联为了自己的国家安全,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C.加速二战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⑴、二战爆发——①、德军突袭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
波军节节败退,国土大片沦陷。
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②、英、法的态度和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英法宣战后,没有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奇怪战争、静坐战),致使波兰军民孤军奋战。
不久,波兰覆亡。
苏军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东方战线”。
⑵、西欧战场——①、德军西线的进攻和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4、5月,德军开始在西线大举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占领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等国。
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被德军追逼到法国敦刻尔克的40多万英、法军队,经过拼死奋战,大部分撤到英国,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②、法国的沦陷(绥靖政策结果、军事思想落后):1940年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法宣战。
不久,法国投降。
高中历史二战知识点
高中历史二战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它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
以下是关于二战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二战的爆发1、纳粹德国的崛起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被迫接受了苛刻的《凡尔赛和约》。
这使得德国国内民族情绪高涨,经济陷入困境。
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趁机崛起,通过宣扬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复仇主义,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2、希特勒的侵略政策希特勒上台后,积极扩军备战,先后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二战的主要战场1、欧洲战场(1)德国的闪电战德国采用闪电战战术,迅速占领了欧洲大片领土。
包括比利时、荷兰、法国等国家都在短时间内沦陷。
(2)不列颠空战德国试图通过空袭征服英国,但英国皇家空军奋勇抵抗,最终使德国的计划破产。
(3)苏德战争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
这场战争是二战中规模最大、最残酷的战役之一。
2、太平洋战场(1)日本的侵略扩张日本在亚洲地区侵略中国、朝鲜等国家,并企图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2)珍珠港事件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美国随即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3、北非战场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与英、美等国的军队在北非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三、二战中的重要战役1、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是苏德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苏联红军经过艰苦的战斗,最终击败了德军,扭转了战局。
2、中途岛战役美日之间在太平洋上的重要战役,美军以少胜多,重创日本海军,使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发生了有利于盟军的转变。
3、诺曼底登陆1944 年 6 月 6 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四、二战中的重要人物1、希特勒纳粹德国的元首,二战的发动者之一,其极端的种族主义和侵略政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
高考复习之第二次世界大战
1.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c) (3)影响: ①对法西斯国家——助长了其侵略的气焰,增强了其实力。 ②对弱小国家和民族——导致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 ③对英法等国家——不利于团结,集体安全落空。 ④对战争进程——加速二战爆发。 (4)历史教训 ①各国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②大国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c) (1)时间:1939年8月。 (2)主要内容:①双方互不使用武力。②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 国敌对行动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③缔约任 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3)后果 ①苏联:赢得备战时间。②英法:“祸水东引”破产。 ③德国:避免两线作战。④战争进程:加速二战爆发。
(1)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2)1933年希特勒成为总理建立法西斯专 政,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经 (3)希特勒上台后疯狂扩军备战(1935年 过 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 制;1936年占领莱茵非军事区——莱茵河 东岸)
(1)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 占中国东三省 (2)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初步 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对内 专制,对外扩张,亚洲战争策源 地形成 (3)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 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三、走向世界大战 1.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c) (1)概念
时间 对象 20世纪30年代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做法 目的 实质
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 避免卷入战争,祸水东引 纵容法西斯侵略
(2)主要表现 ①纵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只确认侵略 ②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进行某些制裁 ③纵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不干涉” ④纵容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平静接受 ⑤制造慕尼黑阴谋。——公开勾结出卖、达到顶峰 ①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宣而不战”。 ②德军西线进攻,绥靖政策宣告破产。(丘吉尔上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高考历史复习指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高考历史复习指南一、开篇小引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高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历史这门学科可是个“大杂烩”,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这部分内容,就像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历史大餐”。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这盘大餐的神秘面纱,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轻松搞定这部分的复习!二、知识点梳理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进程导火索:慕尼黑阴谋就像是一场“乌龙球”,英法两国试图用妥协换取和平,却无意中为希特勒的野心打开了大门。
战争进程:闪击波兰:德国突然发动进攻,波兰成了二战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太平洋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愤怒的小鸟”被激活,正式加入战局。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红军的顽强抵抗,让德军尝到了“冰与火的考验”。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政治:欧洲列强地位下降,美国、苏联成为新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开始走向两极化。
经济:战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成为经济霸主,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文化:反战思潮兴起,人们开始反思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
3.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雅尔塔体系:背景: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国为结束战争和规划战后世界而举行的会议。
内容:包括处置战败国、划分势力范围、建立联合国等。
实质: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进行了重新划分。
联合国:成立背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
作用:成为协调各国行动、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平台。
冷战格局:形成背景: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
表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
影响: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但也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三、复习策略与建议构建时间线:将二战的重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时间线。
这样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关注转折点:重点关注二战中的转折点事件,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含义: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
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
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概况:1、原因:①根源:由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
②经济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
④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⑤绥靖主义政府的影响: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
⑥苏联客观上的绥靖主义作用。
⑦30年代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2、战争:(1)局部:①对日本制造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国际联盟没有采取真正的制裁措施。
②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控制的国联不把石油等战略物资列入对意大利的禁运范围;英国掌控下的苏伊士运河照旧供意军使用;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
③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英法采取所谓的不干涉政策;拒绝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政策;美国执行《中立法》,利利于叛军。
④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⑤二战爆发后:英法没有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史称“奇怪战争”。
(2)全面:①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②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
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珍珠港。
③转折: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④胜利:1943~1945年,意、德、日先后投降。
3、影响:①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迎来真正的和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但却隐藏着众多矛盾。
经济方面,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遭受重创,失业率飙升,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日本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困境,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政治方面,德国在一战后受到严厉制裁,民族复仇情绪强烈。
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趁机崛起,鼓吹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掌握了政权。
日本则由于国内资源匮乏,军国主义势力抬头,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获取资源和市场。
此外,国际联盟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软弱无力,无法有效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随后,英法对德宣战,但在战争初期,英法采取了“静坐战争”的策略,坐视波兰灭亡。
1940 年,德国先后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并绕过马奇诺防线,入侵法国。
法国迅速溃败,成立了维希傀儡政府。
与此同时,德国的盟友意大利也在非洲和地中海地区展开了侵略行动。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苏联在战争初期遭受了重大损失,但在斯大林的领导下,逐渐稳住了阵脚,并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了战争。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苏联红军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德军损失惨重,从此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1942 年 6 月的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美军以少胜多,重创日本海军,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总结)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主要原因; 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2. 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的股市崩溃,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界3.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4.特点:来势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5.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6.罗斯福新政背景: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颓势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1933年入主白宫目的: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推行“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7.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客观原因: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动荡,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主观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欺骗宣传建立: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内外政策:政治上:实行一党独裁统治,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迫害犹太人,种族灭绝经济上: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文化上:控制文化教育,钳制思想军事上:废除《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外交上:退出国联;1936年德国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8.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客观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主观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标志着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的形成内外政策:内政:独裁和扩军备战;外交: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9.共产国际七大背景:全世界受到了法西斯侵略和战争的威胁;世界人民和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矛盾内容: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意义: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活动,推动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难点辨析:1. 意大利法西斯与德日法西斯上台的背景不同,不是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上台,而是在此之前;德国法西斯是以政党形式通过合法途径上台的,而日本则是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通过一系列兵变和恐怖活动上台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笔记&知识点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笔记&知识点整理
1)二战背景:①(根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
③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政策客观上促进了二战的爆发。
2)绥靖政策的表现:①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
3)慕尼黑阴谋的影响:①绥靖政策到达顶峰。
②德国更加肆无忌惮。
③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与德国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4)《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定影响:①德国就为发动战争时免于两线作战,解除了后顾之忧。
②苏联也避免了首先遭到德军的攻击,赢得了备战时间。
③不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谋的早日形成。
5)二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①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爆发的根源。
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直接原因)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6)二战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名师推荐资料】(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点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
考点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与胜利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莫斯科战役(1941年9~12月)——(c)(1)概况:对阵双方:苏军(朱可夫指挥)——德军。
(2)结果:德军被歼50万,仓皇后退。
(3)意义:①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以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c)(1)概况:①苏军的战略防御阶段(1942年7~11月),与德军展开激烈巷战,苏军死死钉在斯大林格勒。
②苏军的战略反攻阶段(1942年11月~1943年2月),全歼德国第六集团军。
(2)意义:①苏德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
②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具有深远影响。
(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3.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c)(1)概况:①美军破译日军密码,精心准备。
②双方在中途岛展开海战,日军惨败。
(2)意义: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4.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c)(1)概况:北非战场上英军对德意军队作战,德意军队损失过半,被迫全线西撤。
(2)意义: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c)(1)瓜岛战役①概况:1942年8月,太平洋战场美军展开反攻,夺占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日军被迫撤退。
②影响: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到1945年初,美军收复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等战略要地,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意大利投降(1943年7月)①概况:1943年7月,美英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新政府退出战争。
②影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①概况:1943年7月,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力图消灭库尔斯克地区苏军主力,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 (自动保存的)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消极影响: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二战的进程2,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影响和历史启迪。
(1)原因:①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而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是非正义的,历史证明,“多行不义必自毙”,法西斯势力可以得逞一时,但最终难逃彻底覆灭的命运;②维护世界和平,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正义事业和力量必胜;③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之间相互配合,互相支援,反法西斯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力量,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就能保卫和平,制止战争。
(2)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3)历史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可重演;人民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3,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1)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同。
都是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大国之间的争霸斗争,进而引起了世界大战。
(2)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存在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一战中有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二战中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和世界发法西斯集团。
(3)在影响方面,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灾难;两次世界大战都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两次世界大战都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一战中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二战后苏联的政治影响和军事力量得到了加强,而且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19391942夏)记忆口诀
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1939秋-1942夏)一、背景1、根本因素二战爆发多原因,西方发展不平衡。
德意日本法西斯,反对民主独专行。
三国经济军事化,军备扩张图外侵。
德国经济超苏联,日本财政多扩军。
2、历史因素三国过渡①多局限,封建军事长留存。
凡-华体系多矛盾,束缚德国抑日本。
意国要求未满足,突破体系皆同心。
对外扩张互勾结,三国轴心终形成。
3、西方因素英法外交初调整,祸水东行施绥靖。
①绥靖政策维护利益怕战争,姑息纵容略说明。
日侵东北来李顿②,“共同管理”作结论。
意侵埃塞俄比亚,英法制裁空虚名。
德意出兵西班牙,英法观望势严峻。
德国吞并奥地利,绥靖高峰将来临。
②慕尼黑阴谋德侵捷克苏台德,英法强迫捷承认。
(1938.9)四国③聚会慕尼黑,强行割占订协定④。
德国侵略受鼓舞,次年控制捷全境。
经济军事实力增,二次大战将来临。
4、东方因素英法纵容施绥靖,祸水东引激矛盾。
①苏联中立自保苏联中立图自保,苏德两国签协定⑤。
双方休战各备战,助长德国好战争。
②弱国各自为战埃塞中朝西班牙,反法西斯有特征。
无力制止战争各自为战战强寇,世界统战未建成。
无力制止法西斯,二战压顶续抗争。
二、二战爆发和初期战争(1939.9-1941.5)1、二战开始三九⑥金秋炮声声,德侵波兰战术新。
三军猛扑闪战战,波兰惨败惊世人。
英法宣战勿进军⑦,波兰亡国有外因。
苏军西进拓疆土,“东方战线”⑧终形成。
2、初期战况德占丹挪卢荷比,绕过防线⑨到法境。
①敦克尔克撤退(1940 )敦克尔克英撤退,反攻力量得保存②法国灭亡战前法国行绥靖,德军进攻未料定。
(1940..6)德意总攻法投降,亡国局势两派分。
维希⑩政府成傀儡,“自由法国”⑾勇抗争。
③不列颠之战德占法国侵英伦,猛轰征服计未程。
(1940.7-10)抗德领袖丘吉尔,领导国人去抗争。
3、北非战场意侵东非到北非,德军增援力量增。
(1940-1941)德意英军拉锯战,势均力敌待援军。
三、二战的扩大和同盟形成(1941.6-1942.1)1、苏德战场德侵苏联用重兵,兵分三路势压顶。
二战历史知识点
二战历史知识点二战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涉及到了全球范围的冲突,共有超过70个国家参与其中。
本文将介绍二战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1.凡尔赛体系的失败:一战结束后,凡尔赛和约的条款使德国承担了沉重的赔款和领土割让。
这导致了德国经济的疲弱和国内不满情绪的高涨,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日本侵略中国:20世纪三十年代,意大利和日本相继侵略了弱小国家。
这种侵略行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担忧,为后来战争的爆发提供了助推力。
3.德国法西斯的兴起: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德国出现了纳粹党及其领袖希特勒。
希特勒上台后,通过鼓吹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思想,通过侵略行动谋求德国的复兴,引发了战争的爆发。
二、主要战场和决定性战役1.欧洲战场:二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包括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家。
其中,诺曼底登陆是欧洲战场的一个关键战役,盟军成功从海上登陆,最终在1945年击败了纳粹德国。
2.太平洋战场:二战的另一个主要战场,包括日本、美国、中国等国家。
珍珠港事件是太平洋战场爆发的导火索,日本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海军基地。
而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一个决定性战役,美国海军击败了日本海军,扭转了战局。
三、纳粹大屠杀和二战的人道主义危机1.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实施了大规模的屠杀犹太人的行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奥斯威辛集中营。
数百万犹太人在集中营中被杀害,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之一。
2.南京大屠杀:日本在二战期间侵略中国,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对中国南京实施的一系列暴行。
据统计,数十万中国平民和士兵在南京遭到杀害、强奸和虐待,这也是二战期间的重要人道主义危机之一。
四、二战的结束和影响1.核武器的投掷:为了尽快结束日本的抵抗,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核武器的事件,也使得日本无力继续战斗,最终宣布投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归纳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复习建议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考查角度来说,主要考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并且能够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知识清单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考点聚焦考点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集团在惩罚战败国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由凡尔赛和华盛顿两个子体系组成。
前者主要由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的内容组成,重新确定了列强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势力范围。
英法通过操纵国联在其间发挥主导作用。
后者主要由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一系列条约的内容组成,重新确定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美、日居主导地位。
该体系内部存在着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导致极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②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由分赃不均,各国的目的未能满足而来)③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仇视苏联④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引起反抗,如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
⑤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战胜国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觉原则,而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问题(给德国后来的侵略提供条件)。
【典型例题】1、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
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②项属于德国法西斯上台后突破凡尔赛体系限制的行为;③项属于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下对德国的处理。
只有①④两项属于《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答案:B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培育,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
(1)读懂材料中凯恩斯对凡尔赛和约给德国带来的恶劣经济后果的强烈抨击,得出凯恩斯的主张和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在方式和目的上的不同。
凯恩斯主张通过有限赔款便于德国恢复,而和约通过巨额赔款彻底削弱德国。
(2)凯恩斯的主张有两层意思,一是认为德国应该赔款,因为德国必须为战争负责,汲取教训;二认为不能过度削弱德国,这则是从过去、将来和整体等角度考虑的。
答案:(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德国。
(2)主要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
考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各国的选择为了减轻危机的打击,各主要国家采取了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政策,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关税战和货币战。
在各国争相抬高关税的情况下,为了本国廉价商品攻破别国的关税壁垒,提高本国商品的竞争力,各国纷纷宣布货币贬值,降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导致了激烈的货币战。
在此过程中经济实力雄厚、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广大的美英等国,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起美元集团、英镑集团等排他性的经济集团。
而日本控制下的日元区和德国控制下的马克集团,由于殖民地少、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和受到危机的打击较为沉重等因素,在与美元区、英镑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美英和德日集团之间的斗争激烈,各国间进行的重新力量组合为以后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二)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①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沉重打击20世纪20年代,德国从一战的困境中恢复很大程度是依靠美国的援助,而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也传导到德国。
工人失业和农民破产交织在一起,造成德国国内矛盾空前尖锐。
②德国法西斯势力(纳粹党)的极端民族主义宣传面对尖锐的矛盾,当时的德国政府对消除危机束手无策,垄断资产阶级对此极为不满,越来越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
希特勒借此组织法西斯政党纳粹党,大肆活动,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③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33.1)希特勒的宣传使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和军方大受鼓舞。
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1933年1月,德国总统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④纳粹党的内外政策对内:实行公开的独裁统治;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军备战。
对外:撕毁《凡尔赛和约》,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①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沉重打击首先由于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尤为严重;加上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主义、军国主义残余,所以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对外扩张就成为历史必然。
②军部成为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与德国有所区别的是,日本政党政治欠发达,他的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不是以政党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军部。
军部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的总称,有很多重要组成部分,如政府中的陆军部、海军部、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
军部之所以能成为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一是因为日本有军国主义传统,二是和日本政体有很大关系,如下图:根据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日本形式上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部宪法以立法的形式加强了天皇的权力,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集立法、行政、司法及统帅权于一身,军部直接听命于天皇,政府无权过问,而军部却可以利用陆相、海相等影响政府。
第三,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参加的所有战争,如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都获得了战胜国的地位,每一次胜利都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所以军部在日本社会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③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36)日本的法西斯专政与对外扩张活动交替进行,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对内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对外扩军备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和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4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下,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以后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2.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1935-1936)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扼红海南大门,战略地位重要,意大利如果控制埃塞俄比亚,将和殖民地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连接起来,孤立英属索马里和法属索马里,从而加强意大利在东地中海地区的势力。
同时,埃塞俄比亚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军队大多未受过新式训练,装备落后,战争获胜的希望渺茫。
想要战争获胜,获得国际援助成为必备条件——侵略者要受到国际制裁,反侵略者要受到国际援助。
但在此问题上,西方国家执行绥靖政策。
当时的国联虽然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国,对意大利进行相关的经济制裁,但这种制裁,被丘吉尔称作“侵略者能忍受的半心半意的制裁”,如重要的战略物资钢铁、石油等没有纳入禁运范围,甚至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照旧向意大利开放。
在此情况下,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失败。
3.西班牙内战(1936-1939)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伊比利亚半岛,战略地位重要。
其南部的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与大西洋沟通的唯一通道。
①背景:1936年,西班牙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建立共和国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打击法西斯势力,激起右翼势力不满。
②内战爆发:1936年7月,以佛朗哥为首的部分西班牙军队在西属摩洛哥(北非地区)发动叛乱,很快进入西班牙国内,企图推翻人民阵线组成的共和国政府。
内战爆发(被称为“小二战)。
③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德、意两国立即对叛军提供装备,并公然派出大量军队直接参战。
它们干涉西班牙内战,除了敌视包括共产党等左派参加的共和政府之外,还企图控制西班牙和西属摩洛哥,形成对法国的战略包围,切断英法与其殖民地的联系。
此外,德、意还要把西班牙变成检验自己军事实力的试验场。
④战争性质的转变: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⑤共和国被颠覆:面对当时的情况,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急需外部援助,但英法仍然采取中立的态度,他们组成不干涉西班牙委员会,成员国都不向西班牙内战双方出售武器,但对于德意支持西班牙叛军的行为视而不见,最终1939年马德里被叛军占领,共和国政府被颠覆。
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
⑥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的意义:西班牙的民族革命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30年代的侵略活动,支持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为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4.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①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德国吞并奥地利,极大改变欧洲力量对比和政治版图:使得德国领土扩大,人口增加,实力增强;并且可以和意大利直接接壤,便于两个法西斯国家勾结,也打开了向巴尔干地区(东南欧)渗透势力的桥头堡;特别是德国吞并奥地利后,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包围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陆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并在同德国相邻的苏台德地区拥有发达的重工业,希特勒为削弱捷克斯洛伐克的抵抗力,要求割占苏台德地区。
捷克斯洛伐克抵制了德国的无理要求,但英法等国要捷屈从于德国的要求,它们惧怕战争,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换来一时的和平,并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