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东江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bc2bf62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f.png)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5.27•【字号】赣府厅字〔2017〕63号•【施行日期】2017.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17〕6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5月27日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文件精神,加快我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改革,推进秀美江西建设,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为总纲,按照“明晰事权落实责任、健全制度统筹规划、科学监测创新驱动、综合集成测管协同”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我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到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二)具体目标。
理顺生态环境监测体制机制。
制定符合江西省情的地方配套管理政策和措施,初步建立与江西省情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和机制,明确各级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基本形成“省级与地方监测相结合、企业自测为补充”的工作格局。
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4f668cb33687e21ae45a943.png)
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安远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部,辖18个乡镇,155个行政村,总人口34.7万,土地面积2375km2,境内的九龙山将全县分为两个水系的流域源头,即长江水系的贡江源头和珠江水系的东江源头,是南方典型的“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农业县;境内的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水的源头,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生态教育基地。
为了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保证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卫生安全,2002年,安远县开始实施全国水土保持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修复试点工程。
项目区位于珠江水系东江源头的镇江河流域三百山、孔田两镇,涵盖28个行政村,264个村民小组,人口4.3万多人,土地总面积234km2。
项目实施前,区内水土流失面积380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2%,其中轻度2142.6hm2,中度1188.6hm2,强度及其以上469.34hm2。
项目实施期为2002—2004年,规划完成水土流失面积3800hm2,综合治理度达99%以上,其中封禁治理面积3466.7hm2,补植造林266.7hm2,人工种草66.6hm2,崩岗治理30座,修筑山塘20座,反坡台地22.5万m,开挖水平竹节沟23万m,新建沼气池750只,完成土石方109万m2,工程总投资900万元。
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修复试点工程。
着重从六个方面推进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修复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规划先行推进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修复制订好“三区”规划是实施保护东江源绿色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的基础。
水保部门牵头,农业、水务、林业、果业、能源、财政等有关部门抽调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规划组,深入到项目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组织党员、村组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座谈,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科学论证和反复研究,我县把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江源头三百山划为重点保护区,实施范围200平方公里;把项目区内两个圩镇建设区、工业园区、公路建设区划入重点监督区,实施区域范围13.6平方公里;将三百山仙人峰一片荒山划入重点治理区,面积为20.4平方公里。
东江源区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研究
![东江源区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8f7d5cd08a1284ac850432f.png)
≤O 3 . ≤0 1 . ≤O0 .l ≤O0 .5
三山 百
7 1 .7 ≤O6 .4 < .6 02
< .8 0 0 < .1 0O < .0 00 2 < .0 00 5
分项 析目
溶解性氧 化学需氧量( s L m/ ) 总砷( s ( g L A )m/ )
1 东江源概况
11 水资源 . 东江 源 区指我 国珠 江 水 系 的江西 东 江发 源 区域。源于 江西省寻 乌县桠髻 钵 山, 源区涵盖 寻乌 、 安
面积32 k 54 r , n 东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 m 。江西 9亿
境 内年均径流量 4 .7 亿 m ; 76 1 输入广东境内约2 .1 92 亿 m, 其中香港 1 亿 t深圳 9亿 t东莞 4 t 1 、 、 亿 。三百山水 环境质量优于《 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 33 8 ) B88— 8
s t n a e h a wae ,a d s me s g e t n i te s s i a l e eo me to c n mya d s cey a h e d tr e ep t o- ai t h e d tr n o u g s o sOl h u t n b e d v lp n fe o o n o it t e h a wae w r u r o t s i a t s f
东江源保护实施方案
![东江源保护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8775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d.png)
东江源保护实施方案东江源位于中国广东省清远市和江西省上饶市交界处,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东江源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制定一套全面的保护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关于东江源保护实施方案的1200字介绍。
一、保护目标1. 生态保护目标:保护东江源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确保其自然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水资源保护目标:保护东江源流域的水资源,维护水质稳定和水量充足,满足周边地区的用水需求。
二、保护措施1. 生态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络:在东江源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络,划定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生态恢复区,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监测。
(2)加强生态修复:修复受损的湿地、森林和草地等生态系统,保护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3)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监测水质、气候、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2. 水资源保护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全面管理和调度东江源流域的水资源,确保水量合理分配,避免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
(2)推动节水措施:加大对节水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对东江源的水资源需求。
(3)加强水环境保护:加强对东江源流域的水环境监测,控制工业和农业排放,减少水污染源,保护水质。
三、保护机制1. 政府主导:政府要加强对东江源保护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
2. 多部门协同:建立东江源保护工作的协调机制,政府、环保部门、水利部门、林业部门等多个部门联合参与,共同推进保护工作。
3.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东江源的保护工作,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东江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4. 重奖激励:设立东江源保护的重点项目奖励制度,激励各界积极参与保护工作,鼓励科研人员和企业在保护工作中作出创新和贡献。
四、监督和评估1. 监督机制:建立东江源保护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执行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
![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b33d7a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4.png)
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东江源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对于保障东江流域的水资源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本文首先对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包括其定义、类型、国内外实践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接着,本文将详细分析东江源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如水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并探究这些问题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一个适用于东江源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该框架将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效益、经济发展需求、社会公平正义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政策设计、制度创新、市场机制等手段,实现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运行。
本文将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旨在为东江源区乃至全国其他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支持,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2. 东江源区生态环境概述东江源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是东江的发源地。
该区域地势复杂,气候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是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东江源区的生态环境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东江源区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海拔高度差异较大,从几百米到一千多米不等。
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等。
这些地质条件为东江源区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东江源区水文条件优越,拥有众多河流、溪流和湖泊。
东江源头的溪流清澈见底,水质纯净,是东江流域的主要水源地。
该区域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为水资源的形成和循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东江源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包括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
该区域是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如华南虎、云豹、穿山甲等。
东江源保护情况汇报
![东江源保护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e2a13a4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3.png)
东江源保护情况汇报东江源位于中国湖南、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处,是珠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东江源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保护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一、生态环境状况。
东江源地区地形复杂,植被丰富,是珠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量森林被砍伐,草原被过度放牧,湿地被填埋,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一些湖泊水质恶化,部分地区出现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东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植物和动物,我们加强了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严格限制了人类活动对其的干扰。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工作,掌握了更多的物种信息,为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水资源保护。
东江源是珠江流域的重要水源地,对于珠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和水资源供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加强了对东江源地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确保了水质的安全。
四、社区参与保护。
为了加强对东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积极开展了社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五、未来展望。
东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保护力度,完善保护制度,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进展,为保护好东江源这片绿水青山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东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守护好这片美丽的家园。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东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为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江西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技术与措施设计
![江西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技术与措施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2411260066f5335b812103.png)
17
WETLAND SCIENCE& MANAGEMENT Vol.4 No3 Sept. 2008
其生态状况仍然令人担忧( 王兆印 等,2007;王伟民等,2004;金辉等, 2001;袁继森,1999;游小燕等,2007; 刘良源等,2006)。
安远县人民政府为了确保东江 源区优良的水质和充足的水量,确 保香港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有效保 护东江源的湿地及生物多样性,实 施安远县“生态立县”战略,满足安 远县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 的需要和安远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需 要,顺时应势地做出了建设东江源 国家湿地公园的决定。
Abstract The design of con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is of key importa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Dongjianyuan Wetland Park. Based on scientific studies, 6 major programs including “River waterway clearance”, “River wetland rehabilitation and restoration”, “Riparian ecosystem improvement”, “Aquatic biodiversity restoration”, “Establishment of Leaching field” and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buffer zone” which cover 14 projects were proposed for scientifically based, systematical and effective conservation of the Dongjiangyuan National Wetland Park. Key words Dongjiangyuan, National wetland park, Wetland conservation and pr ote cti on
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8ff1a1bafd0a79563c1e7236.png)
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十一五”规划(2005—2010)(草案)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环境保护局赣州市人民政府二○○四年十一月目录一、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概况(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二、东江源头区域“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奋斗目标三、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施步骤四、实施以“青山绿水”为重点的九项生态工程(一)生态林建设工程(二)水土保持工程(三)矿山生态恢复工程(四)生态农业工程(五)防洪、饮水工程(六)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七)生态旅游工程(八)生态移民工程(九)生态环境预防监测与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五、东江源头区域“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保障措施(一)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机制(二)提高认识,广泛宣传(三)建立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责任制和监管体系(四)广泛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五)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六)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七)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走开发式生态建设之路(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公民参与度和生态文化建设(九)建立预警制度,完善生态监测系统(十)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强法制建设附: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汇总表东江是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主要饮用水源,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安远、定南三县,流域面积3502平方公里,约占东江流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流入东江的多年平均水量为29-21亿m3,占东江年平均径流量的10.4%。
由于东江源水量稳定、水质好,一直是东江源区和深圳及香港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地。
加强东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投资百亿元的东深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珠江三角洲和香港700万同胞的饮用水源的清洁,直接关系到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大政方针的实施。
东江源保护实施方案
![东江源保护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4c060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b.png)
东江源保护实施方案东江源是珠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省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对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东江源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制定并实施东江源保护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东江源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现状出发,提出保护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并对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
一、东江源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现状东江源地处于广东省的东北部,涵盖梅州市、河源市和清远市,是珠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东江源地区地势较为险峻,地形复杂,气候湿润,植被茂盛,是珠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同时,东江源地区也是广东省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为珠江流域的水资源提供了重要保障。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东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水土流失、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东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因此,制定并实施东江源保护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东江源保护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和措施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保护东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应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通过大力推进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生态工程,加强对湿地、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同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2.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为了保护东江源地区的水资源,应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 推进生态补偿机制为了保护东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应推进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者进行奖励,对破坏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行为进行惩罚,激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东江源保护工作中来。
4. 加强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为了提高社会公众对东江源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应加强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09]11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09]11号](https://img.taocdn.com/s3/m/cf489f5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2.png)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正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09〕11号2009年4月9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强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和鄱阳湖(以下简称“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一)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必须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江西五大河流都汇入鄱阳湖,形成相对独立的水系。
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是保护江西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的重中之重,对于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有利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促进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统一。
“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关系到我省生态环境质量,也关系到长江中下游水生态稳定和粤港地区饮用水安全。
按照流域综合管理的要求,突出重点区域,以保护水质、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有利于保护和修复生态功能,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推动绿色生态江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洁净水源、改善水质、保证水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长江中下游和粤港地区生态安全。
江西东江源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江西东江源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9150a12a8114431b90dd827.png)
t nidx( 7gae a e a e , co n n r bu . 1 o teta ae , n pe e esidy ir ui f b i e 5— rd )w s h gs acu tgf o t9 9 % fh t a adapa dt nl ds b tno “ i o n t l t r i oa 9 o r l r h p t i o g
mo e t h eg t gs m f h c d l htew ihi u o eeo—e vrn n o rh n iee au t nmeh d, n n lzdtec aa tr t fsailds wi n t n i me t mpe e s v lai to a da ay e h h rce si o p t i— o c v o i c a
江西东江是珠江的一大支流 , 发源于江西省的安远、 寻乌、 定南三县境内, 流经广东的龙川、 河源、 东莞 、 深圳, 最后注入香港。江西南部是东江源区, 该地 区的生态环 境 良好 , 水资源丰富, 是一个以水源涵养为主的特殊生波段为 3 将分 0 0m;
G O Qu— hn Z O u — i Y NY pn F N Z e w n・’ LNLa hn , U N a — i U i zog, H U X e l , A u— i , A h — e , I i , n , g n—seg・ H A G H i qn 2
江西农业学报
2 1 ,3 6 :2 0 12 ( ) 16~1 8 2
AcaAgiu u a in x t r h reJa gi c
江 西 东江源 区生态环 境综 合评 价
郭秋忠 r周学林 , , 严玉平 , 樊哲文 ' , 林联盛 , 黄海
保护区生态环境功能退化的成因与对策——以东江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例
![保护区生态环境功能退化的成因与对策——以东江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250530b03d8ce2f006623e7.png)
济 、 业 经 济研 究 。 ( 西 南 昌 3 o 7 ) 农 江 3 0 7
【 基金项 目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生态恢复保护与经济社会和谐共生研究”0 BY 3 ) (8 J 0 4 的阶段性成果。
Ti e t :C u e n u t r a u e o e e o ai n o h u c in o oo e i o s r ain Ar a A l a s s a d Co n eme s r s f r D t r r t f t e F n t f Ec tp n C n e v to e — i o o
C s f o g a gR v r o reN t n l c lg a F n t nC n e vt nA e aeo n j n i u c ai a E oo i l u ci o srai ra D i eS o c o o
A u hor t :LiZhm e g i n
d tr r t n o ef n t n o c l c tp , n u sfr r o n e e s r s ee o a i t u ci l a oo e a d p t wa d c u tr a u e . i o f h o f o e o m
东江源区水生态监测站网规划与需求分析
![东江源区水生态监测站网规划与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6e5fab76a20029bc642d6d.png)
卷 9
第 年
1 1
期 月
文章编号:1001 - 4179(2019)01 - 0046 - 07
人 民 Yangtze
长 江 River
Vol. 50ꎬNo. 1 Jan. ꎬ 2019
东江源区水生态监测站网规划与需求分析
曾金凤
( 江西省赣州市水文局ꎬ江西 赣州 341000)
可靠的水生态信息是进行有效流域管理的关 键[1] ꎬ而水生态监测站网是开展水生态监测工作的基 本设施ꎬ是取得完整、系统水生态资料的必要条件ꎮ 东 江源区因其特殊的区位优势、显著的水源涵养功能、重 要的供水水源价值ꎬ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 -7] ꎮ 该区 已先后被列为生态补偿区域、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 区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典型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重点 区域、“河长制”试点区域ꎮ 江西、广东两省提出“ 保东 江源一方净土ꎬ富东江源一方百姓ꎬ送粤港两地一江清 水” 目标ꎮ
摘要:东江源区因是广东、江西等地的重要水源与生态屏障ꎬ以及是香港东深供水工程的主要水源而备受社会
各界关注ꎮ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ꎬ根据长期对源区水生态的监测与研究成果ꎬ针对流域机构和政府部
门关注的供水安全、生态补偿、“ 河长制” 实施、废弃矿山整治修复、区域经济建设以及山区源头水生态科学研
究等 10 方面的需求ꎬ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站网基础ꎬ从水生态监测基本站网建设、专项分析实验站
图 1 珠江流域东江源区水系 Fig. 1 River system of Dongjiang River sources area
in Zhujiang River Basin
1. 2 自然地理
东江源区主要涵盖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安远和定 南等县ꎬ位于武夷山南端余脉与南岭余脉的绵延地带ꎬ 属亚热带南缘ꎮ 地形以低山和丘陵为主ꎬ地势为东、 北、西面高ꎬ南面低ꎮ
东江源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东江源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908f0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b.png)
东江源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重点防护林体系、水土保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初步形成。
一、东江源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对区域内所有天然林实行严格保护,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
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完善珠江防护林体系,开展水系江河沿岸生态拦截带建设。
对疏林和退化林草植被,通过间伐、补植、补造等措施,促进形成针阔叶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
开展湿地植被恢复,修建生境岛,恢复白鹳、鸳鸯等水鸟栖息地。
在确保防洪安全、河势稳定下,加强流域鱼类资源生境恢复。
推进东江等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
采取“上截、中削、下堵、内外绿化”的模式治理崩岗,加强对坡地开发水土流失的预防管理。
以楠木、红棒、鹅掌楸等为主,建设国家储备林。
以新造和抚育为重点,建设油茶等木本油料经济林。
二、重大意义《“双重”规划》将南方丘陵山地带作为“三区四带”之一,纳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并将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列为九大工程之一,为做好南方丘陵山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明确了工作思路。
实施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是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 是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优化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的重要抓手,是改善南方地区生产生活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效益通过实施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营造全社会关心生态环境、支持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文明理念。
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
![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64b3ab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0.png)
参考内容
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 态补偿机制研究
一、引言
一、引言
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保障我国水安全的重要区域,对于维护国家 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自然环境 的变迁,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必要的。本次演示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探讨江河源头水源 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文献综述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不统一、 生态补偿标准不明确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遥感影像解译、实地调查和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 对江西东江源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首先,收集东江 源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数据,利用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生态系统结构与分布信 息。然后,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后续分析提供基 础数据。最后,运用数学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在关系, 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生态补偿机制缺乏动态调整: 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未与经济发 展和生态保护的实际需求进
3、生态补偿机制缺乏动态调整: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未与经济发展 和生态保护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衔接
1、制定明确的生态补偿标准:结合东江源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生态保护者的损失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 广泛研究。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水 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方面。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研究重点在于建立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 发展的良性循环。
东江源区湿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及修复策略
![东江源区湿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及修复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037d0021ed9ad51f01df263.png)
收稿日期:2018-08-06;修订日期:2018-08-25 作者简介:廖日红(1979-),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园林景观、生态规划、森林旅游规划设计方面的工作。
第 5期 廖日红等:东江源区湿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及修复策略
·791·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是珠江三角洲和 1)传统的流量计算方法;2)基于水力学基础的水
第 36卷 第 5期 2018年 10月
江 西 科 学
JIANGXI SCIENCE
Vol.36No.5 Oct.2018
doi:10.13990/j.issn1001-3679.2018.05.016
东江源区湿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及修复策略
廖日红,刘国平
(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330046,南昌)
香港地区的主要饮用水源,事关香港的繁荣稳定 力学法(Tennant法);3)基于生物学基础的栖息
东江源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
![东江源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ffe2d497e21af45b307a8df.png)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自然地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地理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地形地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水文气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土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植被...........................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矿产资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社会经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水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开发利用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水功能区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水生态系统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生态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水生态系统调查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水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江西省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与保护研究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江西省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与保护研究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04ee181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2.png)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江西省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与保护研究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3.24•【字号】•【施行日期】2020.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正文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江西省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与保护研究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省水文局:你局“关于审批《江西省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保护研究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赣水文计财字[2020]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东江是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也是广东省东部以及香港特区等地主要供水水源。
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保护研究系统具有监控东江源区防洪安全、用水安全、生态安全等功能,为流域生态保护和补偿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愈加重视,因此,同意实施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保护研究系统建设。
二、基本同意《可研报告》提出的水文水生态监测系统、水文水生态试验系统、大数据管理平台、应用研究智能系统和基地环境保障系统五大部分建设内容。
具体内容有:1、水文水生态监测系统:包括陆基、空基和天基监测系统。
在东江源区3524km2范围内,在现有水文站网的基础上,采取现代技术补充水位、降水量、流量、悬移质泥沙、推移质泥沙、蒸发、墒情、地下水、气温、水温、土壤底质、水质、水生态相关的监测站点,形成感知广泛、管控智能的水文水生态监测站点,有效增补了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站点不足的短板。
2、水文水生态试验系统:包括水文实验室和水环境、水生态实验室,有效增强了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保护研究的基础。
3、大数据管理平台:包括基础环境建设、数据传输与接收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支撑服务系统。
4、应用研究智能系统:包括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服务子系统、站网管理服务子系统、洪水预报子系统、水质分析评价子系统、水生态分析评价子系统、智慧预警子系统、监测站运维管理子系统、OA管理子系统、APP信息查询子系统和门户系统。
赣州市东江源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探索
![赣州市东江源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735ab2f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a.png)
赣州市东江源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探索
刘军
【期刊名称】《水政水资源》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江西省赣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增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在加剧,水质和水量变化趋势不容乐观,水生态亟需保护与修复。
如何克服水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相关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刘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水利局,赣州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基于时空分析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效果评估——以赣州市为例 [J], 王柯; 郭义强; 张建军; 张亚男; 刘时栋
2.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探索——以田东县合乐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为例 [J], 梁国防
3.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探索——以田东县合乐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为例 [J], 梁国防
4.详细规划层面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实施路径探索 [J], 李崛;许立言
5.东江源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初探 [J], 欧阳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6期
江
西
科
学
Vo l I 3l No. 6
De c . 2 0l 3
2 01 3年 1 2月
J I ANCXI S CI ENCE
文章编号 : 1 0 0 1 — 3 6 7 9 ( 2 O 1 3 ) 0 6— 0 7 3 7—0 6
江西 东 江 源 保 护 区生 态 环 境 监 测 数 据 库 的构 建 与应 用
态更新和 生态环境 的实时评 价 , 有 力地 支撑 了区域生 态环境 的监测 , 为 区域 生态建设提供科 学依据 。
关键词 : 生态环境 ; 动 态监 测 ; 数据 库建设 ; 东江源区 中 图分 类 号 : X 8 2 4 文献标 识码 : A
The Appl i c a t i o n a nd Co n s t r uc t i o n o f Ec o - En v i r o n me n t
况 不 仅 影 响 江 西的 生 态环 境 质 量 , 更 直接 关 系到 粤 港 地 区饮 用水 安 全 , 关 系到 区域 生 态 、 经 济社 会 的发 展 。 阐 述 了 东江 源 保 护 区 生 态环 境 监 测 数 据 库 的 构 建 与 应 用 。 该数 据 库 由 矢 量 、 栅 格 和 文本 等数 据 类 型 构 成 , 以2 0 世纪 8 O年 代 中期 的数 据 为基 准 数 据 , 构成本底数据库 ; 然 后 在 地 理 信 息 系统 软 件 A R C G I S的 支持 下 , 以 遥 感 影 像 数 据 解 译 获 取 的 实 时数 据 , 配 以 同期 的 统 计 数 据 、 实地 观 察数 据 为 动 态数 据 源 , 经 过 图 形 化 处 理 等 加 工 程 序, 与一定的空间( 图形 ) 数据 配 准 , 组 成 东江 源保 护 区 的 生 态环 境 数 据 库 。 最后 在 本 底 数 据 库 的 支撑 下 , 通 过A R C G I S空 间 分 析 模 块 的 处理 , 与 不 同 时期 的数 据 进 行 空 间 运 算 , 获 得 该 区生 态环 境 的 实时 状 况 , 从 而 实现 生 态环 境 监 测 。 实 际应 用 中 , 通过 2 O世 纪 9 O年 代 和 2 l 世 纪初 数 据 的检 验 、 验证 , 证 明是 有 效 的 , 可 以进 行 动
胡 卡 , 郭秋 忠 , 何 文 莉。 , 林 联 盛 , 蔡海 生 ,
( 1 . 江西省计算技术研究所 , 江西 南昌3 3 0 0 0 2 ; 2 . 江西省遥感信 息系统 中心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4 6 ;
南昌 3 3 0 46 0 ; 3 . 江西省 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 江西
3 . Of f i c e o f MRL D e v e l o p me n t C o mmi t t e e o f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 J i a n g x i Na n e h a n g 3 3 0 0 4 6 P RC; 4 . Ag r i c u l t u r a l E c o l o y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Re s e a r c h Ce n t e r o f P o y a n g L a k e wa t e r s h e d i n J i a n g x i P 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 i n c e ,
4 . 江西农业 大学 , 江西 省鄱 阳湖流域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中心 , 江西 5 . 江西农 业大学 , 南昌市鄱 阳湖生态重点实验 室 , 江西
南昌 3 3 0 0 4 5 ;
南昌 3 3 0 0 4 5 )
摘要 : 地 处江西省东南边陲武 夷山南缘 的东江源保护 区, 是珠江 的第三 大 支流一 东江 的发 源地 , 其生 态环境状
J AU, J i a n g x i Na n c h a n g 3 3 0 45 0 P RC;
5 . E c o l o g y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P o y a n g L a k e i n N a n e h a n g , J A U, J i a n g x i N a n e h a n g 3 3 0 0 4 5 P R C)
Mo n i t o r i n g Da t a b a s e o n t h e Do n g j i a n g Re s e r v e s ,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HU K a , G U O Q i u — z h o n g , , H E We n— . 1 i 。 , L I N L i a n — s h e n g ・ , C A I Ha i — s h e n g 4 '
( 1 . J i a n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o m p u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J i a n g x i N a n c h a n g 3 3 0 0 0 2 P R C;
2 . C e n t e r f o r Re mo t e S e n s i n G I S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 J i a n g x i Na n c h a n g 3 3 0 0 4 6 P 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