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头试验
A1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1套(国产)
本项目共分为两个包,A1包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1套(国产)预算金额为175万元;A2包为眼震电图仪一台预算金额为89万元。
具体技术参数及要求如下:A1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1套(国产)1.产品构成:(1)主轴、辅轴:可同时多维转动,无转动角度限制。
○1、须具备角度转动功能:角度不限,可数字输入。
○2、转动速度可调:可数字输入,最大180゜/s。
○3、须具备加速度功能:可数字输入,最大180゜/s2。
(2)患者座椅:○1、须具有安全带:可分别固定人体肩、背、胸、腹、大腿、小腿;○2、须具有安全杠;(3)眼罩:配备单眼及双眼眼罩,可作固视检查、凝视检查。
2.功能要求:(1)、须具备各型BPPV的诊断和治疗,须具备梅尼埃病和突发性耳聋合并眩晕等前庭性疾病的辅助检查。
(2)头位时:直立/前倾不小于30゜,能用于前庭功能检测。
(3)可作转椅实验、位置性试验等。
(4)须具备晕动病(晕车、晕船、晕机、恐高)的诊断和治疗,须具有前庭功能的检测及康复训练功能。
3.软件:1)操作系统:Windows7及以上中文软件操作界面2)CPU:≥双核3)内存:4GB及以上;4)硬盘:≥1T;5)接口:USB接口;6)DVD刻录,7)品牌液晶显示器≥19英寸;8)结果能存档、须具备打印和数据计算分析研判功能。
4.能记录眼震曲线:(1)可自动数据计算分析研判眼震慢相、快相速度,方向、个数、频率,持续时间等,可显示、打印对比图及各项数据、结论。
(2)眼震曲线描记、可回放,分析结果均可打印。
5.须具备运动控制功能:(1)主轴和辅轴可同时转动运行。
(2)角度模式:控制转椅转动一定角度,方向、角度、时间、加减速度可数字输入。
(3)速度模式:控制转椅转动到一定速度再减速到静止,方向、加速度、最大速度、转动时间、加减速度均可数字输入。
6.须具备安全应急装置:(1)主轴自锁功能。
(2)主辅轴回位手动/自动开关。
7.培训要求:除采购地现场培训外,须由采购人指定在眩晕诊疗领域国内公认知名顶尖的医院和专家进行进修培训。
甩头试验仪参数
甩头试验仪参数
一、功能
1、通过检测三维头动、眼动,用来分析双侧水平、前、后半规管的状况,快速筛查患者眩晕的基本情况
★2、摄像头可以移动,可以测试左眼也可测试右眼,以防患者的义眼、白内障等情况,导致测试无法进行。
二、技术参数
1、眼罩重量:40g
2、电脑接口:USB
3、摄像头分辨率:752×480像素
4、陀螺仪:1Hz以上
5、速度范围:+/-500度/秒,尺寸:1.25”X0.65”
★6、分析测试结果:图形,瞬时增益(仅水平半规管)作为金标准,速度回归曲线,增益点谱图
7、可生成6个半规管的综合报告:EyeSeeSix
★8、实时数据分析,延迟小于4ms,数字摄像头,帧速率可达600Hz,双侧均可测试,摄像头可拆卸左右安装
9、分辨率由于0.01度,5点激光校准发射器
10、3D头像显示,每一个扫视波的振幅、潜伏期的数据,可以做精确分析
三、配置清单
1、眼罩1副
2、摄像头1只
3、数据线1根
4、软件1套
5、头带1副
6、工作站1套。
眩晕诊疗甩头试验理论
甩头试验理论Elaine LuoFeb 28,2017毛细胞壶腹嵴-支柱细胞毛细胞-嵴帽比重与内淋巴相同动纤毛静纤毛毛细胞兴奋冲动:当静纤毛偏向动纤毛偏向时,毛细胞膜去极化,传入冲动增多,兴奋毛细胞抑制冲动:当静纤毛偏离动纤毛偏向时,毛细胞膜超极化,传入冲动减少,抑制前庭眼反射(VOR):半规管-前庭神经核-内侧纵束-眼肌运动神经核(动眼神经核,外展神经核,滑车神经核)-眼动神经-眼外肌-眼球运动系统-前庭眼动视觉-被动视觉系统-前庭眼动与视觉眼动视觉-被动视觉与主动视觉ICS 晕派思™Impulse甩头试验仪1988年,Drs. Michael Halmagyi 和lan Curthoys 第一次在文章中描述了甩头试验。
“半规管轻瘫的临床信号”,Halmagyi 说:“眼睛是半规管的速度计”。
经过逾20年的研发,丹麦尔听美公司与Drs. Michael Halmagyi 和lan Curthoys 合作完成ICS 晕派思™Impulse ,是世界上第一部甩头试验仪器。
Dr. lan Curthoys Dr. Michael Halmagyi甩头试验Head Impulse Test(HIT)——使用高频自然的被动甩头刺激,客观测量头部和眼睛的运动,评估前庭眼反射的增益,快速鉴别和定位受损半规管。
∙高频刺激∙定位受损半规管∙快速∙无副反应∙推荐作为周围前庭功能检查的第一步∙2D 3D显示,360°查看Head Impulse test video1Head Impulse test video 2甩头试验(HIT)1高频刺激(4~5Hz),与日常生活甩头频率相同(过马路,闻声转头)2鉴别受损耳侧别3定位受损半规管(6个半规管)4可检测中耳功能障碍的病人5可检测不能耐受冷热试验的病人(儿童,年青人,严重听力损失的病人)6试验间期无持续刺激反应7试验需要10分钟冷热试验Vs1低频刺激(~0.025Hz)2鉴别受损耳侧别3定位受损水平半规管(2个半规管)4试验间期有持续刺激反应(如操作不当)5中耳功能障碍的病人禁止试验6部分病人不能耐受冷热试验,或不能完成全部试验7试验需要30分钟转椅试验1中频刺激(0.1~1Hz),经证明,Vs转椅试验如频率超过1Hz,检测结果准确性不高2同时刺激双侧半规管,不能鉴别受损耳侧别3试验间期有持续刺激反应4试验需要30分钟•ICS 晕派思产品特点:•培训曲线•内置激光校准•2D或3D结果显示•最轻的视频眼罩•高速的同步视频摄像•内置陀螺仪•防止滑动•小巧紧凑为什么仅观察右眼?Thank you。
眩晕诊治学习笔记
静止性前庭张力
头不动时,前庭外周传入的基线张力(静息放电率)在两侧处 于平衡状态 头旋转时就打破了这种平衡。水平头动时,同侧迷路的活动性 增高(高于静息放电率)成为兴奋性状态,而对侧迷路的活动性 降低(低于静息放电率)成为抑制性状态。这种改变使大脑感知 到头动信号,并作出必要的姿势调整和适当的反应性眼球运动 (VOR的慢相眼动) 当一侧前庭病变时,造成两侧静止性前庭传入张力的不平衡, 从而导致“动”的感觉(眩晕)和眼震(快相朝向兴奋性高的一 侧)
传统的ENG/VNG检查时通过潜伏期、速度、振幅、增益 等指标量化评估反射性扫视和跟踪通路的功能状态。 反射性通路是指所启动的眼动,不必经过大脑皮质进行随 意性选择,视觉信号直接经过视神经传入通路,抵达皮质下 的扫视或者跟踪启动神经核团。
反扫视
病人注视医生鼻子,当医生在一侧出示其手指时, 病人要向相反的方向扫视 大舞蹈病和帕金森病患者均因累及基底神经节出现 反扫视错误。 检测抑制一个反射性扫视和启动一个随意性扫视的 能力
眼侧倾(ocular lateropulsion.OL)
让患者闭目后,迅速睁开。 患者闭目后眼球向一侧倾斜,在睁开眼睛固视的一 瞬间可以观察到眼球经纠正性扫视,由倾斜的一侧回 到正中位固视,病人眨眼时也可以见到眼球向一侧倾 斜,但眨眼后张目注视时恢复。 通常因下橄榄核-小脑通路损害所致 延髓外侧损害:眼同侧侧倾 小脑上脚损害:眼对侧侧倾
眩晕诊治学习笔记
陈钢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眩晕诊治》田军茹编著,读书笔记
动态视敏度检查(DVA)
检查患者在头动的同时读出正常视力表的能力。 患者可以在1-2Hz的频率摇头/点头同时看视力。 结果:如果视力比静止时下降3行,则疑有VOR功 能减退。
静态视敏度:检查患者读出正常视力表的能力, 如有屈光不正,需测矫正后的视力。
临床头部脉冲试验
临床头部脉冲试验
临床头部脉冲试验,全称为头脉冲试验(Head Impulse Test,HIT),又称甩头试验,是一种简易的检查前庭眼动反射的方法,操作比较简便、容易耐受,能够鉴别中枢性与外周性前庭疾病。
操作方法如下:
- 徒手操作,肉眼观察:主要测试水平半规管,让患者盯住检查者的鼻尖,检查者甩动患者的头部,甩头方向无预激性、幅度小、高速。
正常人在检查过程中,眼睛能一直盯住检查者的鼻尖,而异常的可以出现不长性扫视波,也就是当头向右侧甩,患者眼睛不能盯住检查者的鼻尖,会在甩头过程中或甩头结束后,再定住检查者。
此外,临床头部脉冲试验还可以通过视频观察的方式进行,即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head impulse test,v-HIT),属于前庭眼反射的高频检测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受试者快速被动甩头过程中的眼动增益、耳间增益对称性,甩头中及甩头后扫视眼动的有无评估两侧半规管系统功能状态。
床旁前庭检查-甩头试验说课材料
前庭感受器完全或严重受损
❖ 甩头试验不能够有效刺激同侧的前庭感受器,难以 启动前庭眼反射过程,因此,眼球不能够朝向反方 向进行代偿性移动,结果眼球不能够保持在面前的 视靶上,而是随着头动而发生同方向移动。但是, 这种异常的眼球移动十分短暂,头部运动带动的眼 球位置改变,伴随的眼前景物的移动构成视觉刺激, 进而引发视动系统进行矫正性眼球运动,即矫正性 扫视。这就是甩头试验引发眼球随头而动后,很快 被眼球朝向反方向的快速运动所替代。
右侧前庭功能损害时,甩头试验的结果
图示右侧前庭功能损害时,甩头试验的表征
左侧前庭损害时,甩头试验的表征
甩头试验阳性
❖ 注意观察患者的眼睛随着头部的旋动发生的 移动:即一侧前庭功能损害时,将头部朝向 同侧转动,眼球也随之朝向转头的方向移动, 偏离前面的视靶;然后,眼球会快速朝相反 方向运动,迅速返回视靶上面。这种眼球随 着头动而发生偏离视靶的现象,即为甩头试 验阳性 。
❖ 甩头后我们可以观察到患者的眼球不能够固视在检查者的鼻 子(视靶),而是也朝向头动的方向移动。这是甩头试验的 初期体征,时间很短暂。随后,通过视觉的信号,患者仍然 能够引发视动系统进而弥补前庭功能的缺陷引起的这种调节 的失衡,同样是的眼球朝向转头的反方向移动,这就是通过 视觉引发的代偿性扫视(Corrective Sccade)。其实,这种 代偿性扫视是一种代偿性眼球反应,即视觉对于前庭感受缺 失的弥补 。
❖ 头部的运动能够通过前庭系统加以感受,并 通过动眼系统表现在眼肌的运动形式,进而 维持了视觉图像不因头部的运动而出现移动, 使得视网膜上的成像稳定而清晰
❖ 前庭与视觉感受器与动眼系统的功能协调至 关重要,倘若这三个部分中任何环节出现障 碍,都可能造成这个神经反射弧的中断,从 而影响甩头试验结果。
常见眩晕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常见眩晕的鉴别诊断与治疗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王一红头晕(dizziness)和眩晕(vertigo)是常见临床症状,以眩晕为主诉者在耳鼻咽喉科门诊中约占7%,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老年人群就诊的前3位主要原因。
然而,头晕和眩晕是多种疾病的表现,诊断和治疗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其病因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而非辅助检查。
一、病史询问1.头晕、眩晕、头昏还是晕厥?关于眩晕或头晕的定义和分类,国际上目前存在2种方案。
1972年美国2位学者Drachman和Hart把头晕分类为眩晕、晕厥前、失衡和头重脚轻:眩晕是指外界或自身的旋转感;晕厥前是指将要失去意识的感觉或黑矇;失衡是指不稳感;头重脚轻(lightheadedness)则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较难定义的症状。
专注于研究前庭疾病的跨学科国际组织巴拉尼协会,于2009年将前庭症状分为眩晕、头晕、姿势性症状和前庭-视觉症状:眩晕是指没有自身运动时的旋转感或摆动感等运动幻觉;头晕是指非幻觉性的空间位置感受障碍,但不包括现实感丧失和思维迟钝、混乱等障碍;姿势性症状是指不稳感和摔倒感;前庭-视觉症状是指振动幻视、视觉延迟、视觉倾斜或运动引发的视物模糊。
国内的临床实践中习惯于使用眩晕、头晕和头昏的概念。
眩晕和头晕的含义与国外基本一致。
眩晕系因内耳迷路半规管壶腹嵴神经末梢、神经传人径路或大脑皮质投影区遭受病变或人为刺激(如转体、乘车、乘船或乘机等)导致人体自身的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障碍所引发的一种旋转感或摆动感等运动性幻觉,患者主观感觉而客观并不存在的一种自身和(或)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浮沉、漂移或翻滚感。
头晕是指非幻觉性的空间位置感受障碍,以间歇性或持续性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为主症,多于用眼或行立坐卧中出现。
头昏是指头脑不清晰感或头部沉重压迫感,通常与自身运动并无关联。
以持续性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
晕厥指由短暂性脑缺血引起,伴有一过性意识障碍,数秒至十数秒钟后多能自动清醒。
甩头试验
甩头试验甩头试验(Head Thrust Test),是床边了解前庭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不仅操作简便,而且,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与对光反射能够用于评价瞳孔的传入神经通路一样,该试验也能够较为直接地反映外周前庭感受器的功能完整性。
尽管1900年人们就已经采用对光反射评价瞳孔的传入神经通路,但甩头试验直到1988年才被医学界所认识,并已经被神经耳科界公认,但至今依旧未被临床所充分认识和广泛应用。
用双手扶住患者的头部,咐患者注视着检查者的鼻子。
然后,将患者的头部朝一侧快速转动20度左右,同时,注意受检者的眼球运动情况。
倘若前庭功能正常,患者的眼球会一直停留在检查着的鼻子上。
实际上,随着头部朝向一侧的转动,造成同侧前庭感受器的兴奋,引发同侧眼球的内直肌和对侧外直肌收缩,导致眼球朝向头部转动的反方向移动,从而保持了前面视靶在视网膜中的成像稳定与清晰。
究其实质,这本是前庭- 眼反射(Vestibular Ocular Reflex,VOR)的表现之一。
当一侧前庭功能损害时,随着头部朝向患侧转动,患者的眼球不能够固视在检查者的鼻子上,而是随着转头的方向运动,随后眼球便朝向视靶的方向快速扫视,回复到视靶上(即检查着的鼻子)。
这表明一侧前庭功能完全或严重损害时,随着头部的转动,同侧的前庭不能够活化,因此,眼球就不能够朝相反方向运动,也难以保持视网膜图像的稳定性。
其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眼睛随着头部的旋动发生的移动,即一侧前庭功能损害时,将头部朝向同侧转动,眼球也随之朝向转头的方向移动,偏离前面的视靶;然后,眼球会快速朝相反方向运动,迅速返回视靶上面。
这种眼球随着头动而发生偏离视靶的现象,即为甩头试验阳性。
据称,甩头试验的发现是我们进行床边前庭系统检查的重要突破,对于单侧或双侧前庭功能的完全丧失尤其如此。
此前,许多的床边前庭功能评价技术更多局限于急性前庭平衡失调的间接体征。
即使诸如过指、Unterberger试验和玩偶眼试验等检查方法可供沿用,但也有其很大的局限性。
甩头试验报告解读
甩头试验报告解读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个甩头试验报告解读。
你说啥是甩头试验呀?这就好比你走路的时候突然来个急转头,看你能不能保持平衡,眼睛能不能跟上这个动作。
简单不?哈哈!
咱先来看这报告上的数值,哎呀吗呀,这可不是随便的数字哟!就好比你考试的分数,高了自然高兴,低了咱就得找找原因呗。
比如说,数值低了,没准就是咱的平衡系统或者眼睛追踪能力有点小毛病啦。
你想想啊,如果这方面不行,那咱走路或者做运动的时候,是不是就容易踉踉跄跄的,多吓人呀!
再看看这报告里说的细节,那可真是一点都不能马虎。
就像侦探查案一样,每个小线索都可能是关键。
比如说,这里面提到转头的速度或者角度啥的,稍微有点不对头,那可能背后就有大问题呢!“哎呀,我之前咋就没注意到这个呢!”你可能会这么惊呼。
还有哇,这报告可不是光给咱自己看的。
医生们拿着它,就跟将军拿到作战计划一样,得好好分析,然后给出好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咱得这么治,肯定能好起来!”医生可能会信心满满地说。
总之啊,甩头试验报告不能小瞧,得认真对待。
咱得搞清楚里面说的是啥,为啥会这样,然后该咋办。
别以为这只是一张纸,它可关系着咱的健康呢!所以呀,大家都得重视起来,可别不当回事儿!我的观点就是:甩头试验报告很重要,看懂它、重视它,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健康!。
甩头试验提示三管功能地下
甩头试验提示三管功能地下
甩头试验是指用于检测三管功能地下的一种方法。
在这个实验中,个体会通过快速转动头部来触发内耳中的半规管,从而引起眼球的运动。
通过观察眼球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可以评估个体的三管功能地下是否正常。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
1. 个体坐直并保持头部固定,目光直视前方。
2. 实施者迅速转动个体的头部,使头部的水平方向上转动约摆动30度,并保持摆动的速度和幅度一致。
3. 同时,观察个体的眼球运动。
正常的三管功能地下会引起眼球的共同转动,即眼球与头部一起转动。
4. 观察眼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正常情况下,眼球的速度应与头部的速度一致,眼球运动的方向应与头部的转动方向相同。
5. 重复实验几次,以确认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观察眼球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可以判断个体的三管功能地下是否正常。
如果眼球运动的方向与头部的转动方向不一致,或者眼球运动的速度与头部的转动速度不一致,则可能存在三管功能地下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甩头试验只能作为初步的定性评估方法,并不
能取代专业的医学检查和诊断。
如果怀疑个体存在三管功能地下异常,应该寻求医生的进一步评估和诊断。
甩头试验提示三管功能地下
甩头试验提示三管功能地下摘要:一、引言:甩头试验的背景和目的二、三管功能地下甩头试验的概述1.试验装置和流程2.试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三、试验结果及分析1.甩头试验的实用性2.甩头试验的可读性3.试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四、结论:甩头试验在地下三管功能中的应用前景正文:【引言】在现代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中,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下管道系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甩头试验作为一种检测地下管道功能和可靠性的方法,已经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三管功能地下甩头试验,探讨其在我国地下管道检测领域的应用价值。
【三管功能地下甩头试验的概述】地下甩头试验是一种通过模拟地下管道内部流体动力学特性,评估管道功能和可靠性的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针对三管功能进行,主要包括:排水功能、排污功能和供气功能。
1.试验装置和流程试验装置主要由试验管道、水泵、气泵、阀门、流量计、压力表等组成。
试验过程中,首先将水泵、气泵分别接入试验管道,通过阀门调节流量和压力。
然后,通过压力表和流量计实时监测管道内的压力变化和流量情况。
2.试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会实时记录压力、流量等参数,并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管道内部压力分布、流速分布、水流稳定性等。
这些数据将为评估管道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试验结果及分析】经过多次试验,研究人员得到了以下结论:1.甩头试验的实用性试验数据显示,通过甩头试验,研究人员能够准确地掌握地下管道的功能状况。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各类地下管道的检测。
2.甩头试验的可读性试验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压力、流量等参数,试验数据以图表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
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快速了解管道功能的状况,提高了检测报告的可读性。
3.试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在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部分管道存在泄漏、变形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加强管道检测、定期更换老化管道、优化管道设计等。
前庭神经炎的诊治
前庭神经炎的诊治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 VN)是前庭系统疾病的常见病。
急性发作性眩晕和平衡障碍是前庭系张力性失衡(tonic imbalance)的结果,有强烈的旋转感,头动或体位改变时眩晕症状加重;一般都伴有平衡障碍,易于向患侧偏斜。
自主神经症状包括身体不适、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
对于急性眩晕,临床上首先要确定是外周病变还是中枢病变,一些中枢病变引起的急性眩晕如小脑出血或梗塞可危及生命,需要尽早干预。
鉴别诊断可根据自发性眼震、甩头试验和平衡障碍的程度,以及是否有神经系统病变体征进行鉴别诊断。
外周自发性眼震通常是水平旋转性的,有扭转成分。
凝视方向改变眼震方向不变;而中枢性自发性眼震通常是纯水平、纯垂直或扭转性,且凝视方向改变眼震方向也改变。
甩头试验是检查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 VOR)可靠的床旁检查,用以检查水平半规管的VOR功能。
水平转动患者头部可评价VOR功能。
检查开始首先缓慢训练,让患者认识检查步骤,并放松颈部肌肉,检查时,向一侧转动患者头部15 ~ 30度。
同时应注视一中央靶位,一般取检查者的鼻尖。
然后快速将头位返回中心位。
注重受检者能否维持视觉固定,如无视固定功能,则需要矫正性眼动维持固视。
检查水平半规管功能需作水平头动,而后和上半规管功能检查需要垂直斜向头动。
头在快速加速运动时,假如失去固视功能,说明在运动平面内的一侧半规管功能低下。
向右的快速水平甩头,不能固视,说明右侧水平半规管敏感性下降或第八颅神经病变。
外周前庭病变者常有向患侧的平衡障碍,而中枢急性前庭系统病变平衡障碍明显,没有搀扶不能站立。
发音困难、共济失调、麻木感或无力等相关的颅神经体征提示可能系中枢病变。
这种急性迁延性的外周性眩晕一般为前庭神经炎,或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和病因不明的一侧外周前庭病。
眩晕通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几天内症状保持高潮期,在几周后逐渐减轻。
眩晕学习笔记——HINTS检查丁香园社区
眩晕学习笔记——HINTS检查丁香园社区Sloane教授曾说过眩晕诊治的两大任务为及时识别恶性眩晕挽救生命,诊治良性眩晕提高生活质量。
可以说不管在门诊还是急诊亦或是住院病房,眩晕诊治的第一要务就是区分眩晕的良恶性质。
恶性眩晕的后果很严重,但易被忽视和漏诊。
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在1666名44岁以上急诊或住院头晕患者中,有53名(2.2%)存在脑梗死或TIA。
在46例最终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中,其中有16名(34.8%)在急诊没有得到正确诊断。
急性前庭综合征(AVS)是导致卒中误诊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症状,特点为突发眩晕、步态不稳、眼震及恶心、呕吐,常不耐受头动,持续时间数天到数周。
虽然周围性病因更常见,但中枢性病因尤其是脑干或小脑的缺血性卒中几乎可以完全表现为良性周围性头晕的症状。
所以快速鉴别AVS病变性质至关重要。
临床上导致误诊的因素很多:眩晕疾病鉴别诊断众多,且不同疾病间存在很多相似症状;很多患者首诊于急诊,而很多急诊医师往往缺乏对眩晕疾病针对性的学习;卒中病人早期头颅核磁可出现假阴性等。
这都给正确的诊断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HINTS检查是集静态前庭指征和动态功能检查于一体的快速床边检查法,由三个检查体征组成:1. 水平头脉冲检查(head impulse):检查者双手扶住患者头部,嘱受检者注视检查者的鼻子,然后将受检者头部朝向一侧快速转动20°左右,同时注意受检者的眼球运动情况。
若受检者前庭功能正常,其眼球会向转头方向反向运动,同时注视检查者的鼻子,如图A,即为水平甩头试验阴性;若一侧前庭功能损害,随着头部向患侧移动,受检者的眼球不能注视检查者的鼻子,而是随着转头方向运动,随后眼球朝向视靶快速扫视,回复到视靶上(即检查者的鼻子),如图 B,即为水平甩头试验阳性。
2. 凝视性眼震(nystagmus):保持患者头部固定,让患者分别凝视正前方、左向和右向的视靶(角度不超过30°,避免检查时间过长,以免产生疲劳性终末性眼震),观察出现眼震的形式、方向、速率等。
前庭知多少之视频头脉冲试验
前庭知多少之视频头脉冲试验这期是第一,二,三,四,没错,这期是第六期推送,主要内容为前庭方面的视频头脉冲试验( video-head impulse test, v-HIT)。
在这一周中,除了每天的工作生活以外,8月22日,在完成一天紧张的工作后,陈太生主任和刘强老师还耐心的为我们解答问题,系统地阐述了前庭多个方面的知识(风险评估、侧别判断、严重程度、代偿状态,各种相关检查,包括v-HIT等),并将它们串联到了一起,使大家对前庭系统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emmm,直男一般的拍照技术依然透露出学术的气息,哈哈)什么是v-HIT?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head impulse test,v-HIT),又称甩头试验(head thrust test,HTT),是通过受试者快速被动甩头过程中的眼动增益、耳间增益对称性,甩头中及甩头后扫视眼动(眼跳)的有无评估两侧半规管系统功能状态,属于前庭眼反射(vestibular-ocular reflex,VOR)的高频检测技术,检测频率2-5Hz。
检测的五要素是:被动、随机、瞬时、高速和小幅度。
用于眩晕与平衡障碍者的半规管VOR系统功能的量化分析和损伤的定侧和定“管”。
按技术设备类型可分为:前置式v-HIT:无摄像镜头及头动陀螺仪滑脱,瞳孔暴露佳。
眼镜式v-HIT:便携、方便。
各类眼镜式v-HITHIT起源1988年澳大利亚医生Halmagyi等(1988)首次提出HTT,并用于评估单侧或双侧前庭功能损伤,因此HTT又称Halmagyi试验,该试验阳性时诱发的扫视眼动又被称为Halmagyi指征。
最初的HTT仅仅作为简单的床边测试方法,通过肉眼目测观察快速甩头后是否出现扫视眼动,以此评估水平半规管功能。
根据半规管损伤程度,扫视眼动可以呈现显性(overt saccade)和隐性(covert saccade)两种形式。
前者比较容易观测,但是依靠肉眼很难捕捉到较细弱的隐性扫视,因此前庭眼动反射(VOR)反应减退常常难以通过简单的(比如肉眼观察)HIT诊断。
头晕眩晕患者的体格检查【范本模板】
头晕/眩晕患者的体格检查2016-04—23 鞠奕眩晕论坛鞠奕北京天坛医院鞠奕,主任医师,副教授,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眩晕医学分会常委。
擅长脑血管病与头晕/眩晕、头痛与头晕/眩晕、精神心理性头晕、眩晕与眼震、眼震电图检查等。
眼部检查1. 动态视敏度检查目的:检查患者在头部运动的同时读出正常视力表的能力,主要检查水平性前庭眼反射。
方法:嘱患者摇头(左右),点头(上下),频率大约为2Hz,同时要在规定的距离内注视近视力表。
意义:动态视敏度下降提示前庭-眼反射的异常,通常是双侧对称性损害的结果。
2。
眼球震颤(1)眼球震颤(简称眼震):由于无法持续注视目标,眼球缓慢向一侧移动偏离注视目标,之后紧随出现快速的纠正性眼球回跳.是一种不自主、双相、有节律性、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可以是生理性或病理性。
(2)眼震的分类(3)关于眼震的注意事项应认识生理性终位性眼震,不要误判为病理性眼震,从而误导体征的定位诊断意义。
跳动性眼震是双眼向注视野极周边部注视时(向上或向两侧),小幅度〈2°,凝视角度>45°,数秒内减弱,老年人多见。
怀疑病理性眼震多非对称,症状持续并出现其他特征。
(4)前庭性眼震3. 平稳跟踪检查目标:由视觉目标诱发的慢速眼球运动。
方法:缓慢移动的视靶(医生移动手指、笔灯等),约20°/S速度,先水平后垂直方向移动,病人头不能动,只能用双眼跟踪移动的视靶。
异常时,常可在平滑跟踪中出现快速的跳动,例如校正性扫视。
意义:累及顶枕额的皮层跟踪中枢,皮层下的脑桥核以及小脑,运动前核团(前庭核及舌下前核)以及眼球运动核团(最后传出通路)的病变都会出现异常。
4. 扫视运动检查目标:由视觉目标诱发的快速眼球运动,检测反射性扫视环路.方法:让病人注视医生的鼻子再快速到医生的手指,手指可位于上下左右各不同方向,大约20°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甩头试验
甩头试验(Head Thrust Test),是床边了解前庭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不仅操作简便,而且,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与对光反射能够用于评价瞳孔的传入神经通路一样,该试验也能够较为直接地反映外周前庭感受器的功能完整性。
尽管1900年人们就已经采用对光反射评价瞳孔的传入神经通路,但甩头试验直到1988年才被医学界所认识,并已经被神经耳科界公认,但至今依旧未被临床所充分认识和广泛应用。
用双手扶住患者的头部,咐患者注视着检查者的鼻子。
然后,将患者的头部朝一侧快速转动20度左右,同时,注意受检者的眼球运动情况。
倘若前庭功能正常,患者的眼球会一直停留在检查着的鼻子上。
实际上,随着头部朝向一侧的转动,造成同侧前庭感受器的兴奋,引发同侧眼球的内直肌和对侧外直肌收缩,导致眼球朝向头部转动的反方向移动,从而保持了前面视靶在视网膜中的成像稳定与清晰。
究其实质,这本是前庭- 眼反射(Vestibular Ocular Reflex,VOR)的表现之一。
当一侧前庭功能损害时,随着头部朝向患侧转动,患者的眼球不能够固视在检查者的鼻子上,而是随着转头的方向运动,随后眼球便朝向视靶的方向快速扫视,回复到视靶上(即检查着的鼻子)。
这表明一侧前庭功能完全或严重损害时,随着头部的转动,同侧的前庭不能够活化,因此,眼球就不能够朝相反方向运动,也难以保持视网膜图像的稳定性。
其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眼睛随着头部的旋动发生的移动,即一侧前庭功能损害时,将头部朝向同侧转动,眼球也随之朝向转头的方向移动,偏离前面的视靶;然后,眼球会快速朝相反方向运动,迅速返回视靶上面。
这种眼球随着头动而发生偏离视靶的现象,即为甩头试验阳性。
据称,甩头试验的发现是我们进行床边前庭系统检查的重要突破,对于单侧或双侧前庭功能的完全丧失尤其如此。
此前,许多的床边前庭功能评价技术更多局限于急性前庭平衡失调的间接体征。
即使诸如过指、Unterberger试验和玩偶眼试验等检查方法可供沿用,但也有其很大的局限性。
相形之下,甩头试验可以直接用于评价前庭传入神经的完整性,因而类似于检查瞳孔反射神经通路的试验技术。
当然,迷路感受终器的功能完整是产生前庭- 眼反射的基础。
在轻度前庭功能损害时,甩头试验并不呈现阳性的结果,例如梅尼埃氏病患者多没有阳性甩头试
验的结果。
显然,该试验受到前庭病变程度的影响,即仅有前庭功能存在着中重度损害时,才可能有阳性的结果。
临床上,倘若甩头试验阳性的话,多表明存在着50%以上的前庭系统病损。
与温度试验相比较,给予甩头试验的有效刺激更接近于生理性,因为它施加给前庭的刺激是运动,而温度试验则是非生理性,仅仅是温度的改变。
其次,该试验给多得是反映了前庭系统对于高频加速度的反应,而温度试验所提供的刺激仅仅是低频性的,因此,这两种试验不能够相互替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甩头试验还能够有益于确定双侧前庭功能的病损。
倘若急性前庭综合症的患者甩头试验阴性,多提示前庭神经是完整的,脑干或小脑病变的可能性较大。
通常,头部的运动能够通过前庭系统加以感受,并通过动眼系统表现在眼肌的运动形式,进而维持了视觉图像不因头部的运动而出现移动,使得视网膜上的成像稳定而清晰。
其中,前庭与视觉感受器与动眼系统的功能协调至关重要,倘若这三个部分中任何环节出现障碍,都可能造成这个神经反射弧的中断,从而影响正常人的甩头试验结果。
在这个神经反射过程中,头部的运动能够引发内耳液体的波动,进而刺激前庭感受器;通过平衡感受器的传入径路至脑干的前庭神经核;然后,前庭神经核与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核之间的神经联系使得这种感觉信号传至眼内肌,引发同侧内直肌与对侧外直肌的收缩,最终造成双眼朝向转头相反方向的移动。
其间,眼球的移动与转头的幅度相同,但方向却相反,从而确保了眼前景物在视网膜成像的稳定,即不随头部的运动而晃动,这就是前庭- 眼反射的神经学基础。
就神经耳科而言,前庭- 眼反射涉及到前庭与动眼和视觉与动眼两个系统,更多的联系在于脑干水平的前庭神经核部位。
正如功能解剖学所发现的那样,前庭神经核并非仅仅专属于前庭神经系统的一个中转站。
除了前庭的传入信号外,它还接受来自于视觉与本体感觉的信号,共同构成平衡调节的感觉输入信息,以供大脑感受、统合与调节过程参考。
其次,前庭神经核不仅是一个将外周神经的感觉信号朝向大脑的传导,同时,也是大脑的神经传出指令的中继部位。
前庭- 眼反射的神经通路主要是发生在前庭神经核,包括前庭和视觉的传入信号,还有动眼与外展神经的传出神经冲动,当然,其中的效应器当属眼球外肌群,诸如内外直肌等。
综上所述,甩头试验是一种前庭- 眼反射,包括感受器的前庭感受器,前庭与视神经作为传入神经,前庭神经核作为反射中枢,
而动眼与外展神经是传出神经,眼内外直肌则属于该反射弧的效应器。
其中,头部的运动和眼前景物的移动均能够成为这个反射的启动因素。
该神经反射的生理学意义在于眼睛通过眶内的运动抵消头部运动造成图像在视网膜的晃动,确保了图像的清晰与稳定。
当一侧的前庭功能完全或严重损害时,作为前庭眼反射感受器的内耳就不能够发挥作用,直接造成了这个反射弧的障碍,其结果是头部运动并不能够引发眼球的相应移动,因而甩头时患者的眼球不能够保持在凝固在视靶的状态,而是随着头部的运动方向而移动。
不难推测此时患者眼前的景物会出现短暂的模糊不清现象。
因此,甩头后我们可以观察到患者的眼球不能够固视在检查者的鼻子,而是也朝向头动的方向移动。
这是甩头试验的初期体征,时间很短暂。
随后,通过视觉的信号,患者仍然能够引发视动系统进而弥补前庭功能的缺陷引起的这种调节的失衡,同样是的眼球朝向转头的反方向移动,这就是通过视觉引发的代偿性扫视(Corrective Sccade)。
其实,这种代偿性扫视是一种代偿性眼球反应,即视觉对于前庭感受缺失的弥补。
至此,我们对于甩头试验的机理和临床意义或许有了大致的认识。
正常情况下,头部运动,同时会有视觉环境的移动,两者都参与眼球的代偿性运动。
其中,甩头试验带来的加速度对于眼球运动占有主导地位,而视觉仅仅起很小的作用。
因为甩头试验是一种高频率的加速度刺激,首先会被前庭系统察觉,并有效地传入前庭神经核,进而引发动眼与外展神经系统的兴奋,最后导致眼球朝向头动的反方向移动,确保了视网膜图像的不移动。
由于这种快速的前庭- 眼反射引起眼球运动的调整,使得眼前的景物没有发生异动,因而并不构成对视觉系统的明显刺激,也就不会有效刺激视动系统。
因此,正常状态下,这种眼球的运动并没有更多的视觉参与,前庭系统占有主要的地位。
当前庭感受器完全或严重受损时,甩头试验不能够有效刺激同侧的前庭感受器,难以启动前庭眼反射过程,因此,眼球不能够朝向反方向进行代偿性移动,结果眼球不能够保持在面前的视靶上,而是随着头动而发生同方向移动。
但是,这种异常的眼球移动十分短暂,头部运动带动的眼球位置改变,伴随的眼前景物的移动构成视觉刺激,进而引发视动系统进行矫正性眼球运动,即矫正性扫视。
这就
是甩头试验引发眼球随头而动后,很快被眼球朝向反方向的快速运动所替代。
由此可见,正常生理状态时,甩头试验主要是通过前庭眼反射导致眼球运动,调节眶内的眼球位置以保持视网膜的图像稳定,即头朝一侧运动时,眼睛朝向反方向同幅度的移动,以抵消头动引起图像在视网膜的移动,确保了成像的清晰。
其间,外界景物在视网膜的位置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因此,这种头动并不构成有效的视觉刺激,因而视动系统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十分微小,常常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前庭- 眼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内耳前庭器官病损时,这个反射不能够启动,头部运动产生的加速度难以对前庭构成有效的刺激,因而头动不能够引起眼球的代偿性运动,而是随着头动而动。
由于这种前庭- 眼反射主要是司理头部的高频运动,明显快于视动系统的反应速度,因此,我们也就看到了眼球朝向头动方向的被动性移动现象。
其实,这表明了前庭系统感觉功能的缺如与视觉的代偿。
头部运动时,除了加速度刺激外,也带动了眼前景物的变化,这给视网膜造成了视觉刺激,势必引发视动系统的活化,同样也造成眼球的代偿性移动,也就是随着眼球朝头动侧移动后,很快朝向对侧移动的所谓扫视。
后者,表明了视觉对于前庭功能丧失的代偿,同时,也提示前庭系统的损害。
究其实质,视觉环境改变是造成视动系统代偿性眼动的主因,头动引发的加速度,也并非真正的前庭- 眼反射。
倘若闭上眼睛时,便消除了环境的视觉刺激,也就可能描记不到继发的矫正性扫视,因为闭眼其间视动系统也不能够发挥作用。
显然,甩头试验时,睁眼状态获得阳性结果,提示同侧前庭功能严重甚或完全受损,但视动系统的功能正常;假如闭眼进行眼震图描记不能够记录到矫正性扫视,可能进一步验证了前述的推断。
睁眼时,仅能够发现患者不能够保持视靶的注视状态,同时,没有继发的矫正性扫视,那么,就有可能存在着前庭和视动系统病损的共存。
因此,睁眼与闭眼状态下进行甩头试验,所得结果各不相同,其机理与临床意义也需要细致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