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叙述语言变异:从激情叙述到冷叙述
浅谈《说客盈门》的语言变异
![浅谈《说客盈门》的语言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9b31bc511711cc7931b7164a.png)
浅谈《说客盈门》的语言变异作者:顾婷婷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5期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王蒙《说客盈门》里的一些变异语言,探析其“语言狂欢”背后的用意。
关键字:《说客盈门》;语言变异王蒙的《说客盈门》是一篇描写社会上“走后门”现象的短篇小说。
文章叙述了丁一这位极平常又有点不平常的糨糊厂厂长,在面对众多説客上门各施所长为该厂二流子龚鼎(县委第一把手的表侄)说情的舆论压力下,坚持了自己的做事原则,拒绝了所有说项,最后终于把糨糊厂做大做强的故事。
王蒙小说的语言明显表现出“语言的狂欢”,而文学语言“狂欢节”的重大节目就是语言的变异。
在小说中,叙事、写人、绘景、状物,超乎常理的语言变异运用,使言语代码突破其自身的容量,而带上了浓郁的审美意味。
于是,在人们眼前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变异言语世界。
按照传统的语言运用要求,言语要要合乎所表现的客观事物规律,合乎人的思维规律,合乎言语结构规律,即循规蹈矩。
然而,小说言语却常常会出其不意地呈现出一些看似无理的言语现象。
文章在第二段描写主人公丁一各方面都很平常时,有这样的一段:“以至多感的人犯愁: 假如他进城去百货大楼,汇合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会不会搞得即便是他老婆亲临也难以把他辨认出来呢?”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规律,一个人就算再平常普通,他的老婆也不可能无法在人群中辨认不出他。
这里看似无理,其实是作者掺进了主体的意识流,以多感的人的心理出发,以一种不合逻辑的推想补充夸大了丁一外在的平常,为下文突出其内心的强大做了铺垫。
在写到丁一心眼儿死那段末尾处写道:“就连当时是永无摘帽希望的地、富分子,也觉得他实在是背兴,即非委任也非荐任,谁让他代理我们的?光代理地、富不算,他还要代理反、坏、右和帝、修、反呢!你那个德性,代得过来吗?”前文一直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到了这里叙述语气越来越激烈,到了末句直接改为第二人称“你”,人称的突变非但没有造成读者阅读的障碍,反而让读者仿佛看到了由丁一的死心眼儿给阶级斗争带来的紧张形势,以及牵扯其中的各阶层对丁一的恨之入骨和愤慨指责跃然纸上。
文学与写作知识:小说创作中的转换技巧
![文学与写作知识:小说创作中的转换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248db7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f.png)
文学与写作知识:小说创作中的转换技巧小说创作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灵感的艺术,其难点在于如何将一个故事从起点一直写到终点,并且让读者对故事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投入。
转换技巧是促成故事发展、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说创作中的转换技巧。
1.突然性转换突然性转换是指从一个场景、情节或角色到达另一个场景、情节或角色的方式具有突然性,常用于小说中突破困境或产生某种极端情感的时候。
例如出现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让主人公从生活的平静中瞬间进入到那场灾难中。
这种技巧需要注意配合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转换的强烈性,同时需要让情节或角色的转变有明显的必然性,以免读者感到突兀或牵强。
2.渐进性转换渐进性转换是指通过渐进的叙述方式改变场景、情节或角色,常用于讲述人物内心变化、描述季节变迁或描绘周遭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
例如把春天逐渐地描述成温暖的季节,或让一个角色慢慢走出孤独的状态,渐渐地融入到集体中。
这种转换方式需要注意尺度的把握,避免叙述过分的冗余。
3.呢喃式转换呢喃式转换是一种朦胧的、凝固感情的转换方式,常用于创造想象空间或增强情感的张力。
通过呢喃式的声音、描述或感官体验来改变场景、情节或角色,这种方式比较难以用语言表达。
例如利用音乐、风声或雨声描绘一种难以形容的情感转变,或利用美术、雕塑作品描述主人公心理世界的变化。
这种方式需要小说家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表现力,过度使用容易让作品产生沉闷感。
4.反复升华式转换反复升华式转换是指将场景或情节反复描写、深化,以达到情感升华的效果。
这个转换方法只能在一些更为重要的情节或场景上使用,把它烘托成一个最为突出的点。
例如使用一连串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象或事物来描述某一个人的痛苦经历,这种手法需要审慎使用,以免过度矫情。
小说中的转换技法需要根据情况选择和巧妙运用,它们可以帮助小说家快速地传达故事的情感和内涵。
然而,不要为了突出技巧而牺牲了整个小说的连贯性,始终要以讲好故事为目的,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小说作品。
小说叙事手法知识点总结
![小说叙事手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d4d7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3.png)
小说叙事手法知识点总结小说叙事手法是指作者在创作小说时所采用的叙事方式和手段,它直接影响着小说的叙述效果和阅读体验。
叙事手法的运用不仅直接影响着作品的精彩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成功与否。
下面将对小说叙事手法的知识点做一个总结。
一、叙述方式1. 直接叙述直接叙述是指作者通过叙述者的口吻,直接对被描述的事件、人物进行叙述。
直接叙述具有简洁明了、直截了当的特点,能够迅速展现被描述对象的形象和特点。
2. 间接叙述间接叙述是指作者通过对话、人物心理活动等方式来揭示事件、人物的内容和发展。
间接叙述能够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真实感,使作品更加丰富和生动。
3. 梦幻叙事梦幻叙事是指作者通过设定梦境或幻境的方式来进行叙述,借助梦幻的氛围和象征性的意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梦幻叙事能够增加作品的神秘感和艺术感,使作品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
4. 超现实叙事超现实叙事是指作者在叙述中加入了超现实主义的元素,使作品产生了超现实的效果。
超现实叙事能够打破现实的界限,突破传统的叙事方式,使作品更具想象力和艺术感。
二、叙述结构1. 线性叙事线性叙事是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
线性叙事能够使作品的情节和发展更加清晰和连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2. 非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是指作者打破时间顺序,通过闪回、倒叙等手法来叙述故事。
非线性叙事能够增加作品的悬念和吸引力,使作品更具有挑战性和深度。
3. 多重叙事多重叙事是指在作品中穿插多个叙述线索,使作品有多个并行叙事主线或分支。
多重叙事能够增加作品的复杂性和层次感,使作品更富有张力和引人入胜。
4. 拼接叙事拼接叙事是指作者将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或不同人物的叙事片段进行拼接,使作品产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效果。
拼接叙事能够使作品更加富有变化和张力,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和复杂感。
三、叙述视角1. 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叙事是指叙述者以“我”为叙述者,直接参与事件,通过叙述者的视角来展开故事。
当代小说叙述方式的变异
![当代小说叙述方式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56ddc9d880eb6294dd886cdf.png)
维普资讯
桥 西— — 正 晌 午 时 接 了 火 — — 打 死 了
小 日本 一百 还 要 多—— 闪下 了一 百 多 尽 是 好 家 伙 — — 战 斗 胜 利 了— — 同 志 们 好 快 活— — 车 进 县 城 , 街 都 是 车 , 满
当代 小说 呈现 给 我们 的是一 个 迷 人而 芜 杂 的万 象世 界 。文学 家们 用令 人 眩 目的 多样 化 手 法进行 种 种 实 验 和探 索 。对 小说 的 语 言形 式 、
结构形 式 、 文体 形 式 、 述 方 式 、 述 视 点 等 几 叙 叙
同一性 的 方 式 , 是 借 用 其 他 艺 术 形 式 的 表 现 而 方 法 , 图 把 单线 型 独 奏 式 叙 述 变 为 复 调 型 重 试 奏 式共 时叙 述 , 力 追 求 语 言 线 性 结 构 的 立 体 努 声效 果 。我 们将 这 种 复 调 型重奏 式 共 时叙 述 称 为“ 多声 部奏 鸣 曲 ” 。 总 括起 来 , 当代 小 说 中 的这 种。 声部 奏 鸣 多
— — —
—
大 米干 饭 白菜 汤—— 馋 呀 么律 得 慌—— 又差 点 压死 一 只芦 花老 母 鸡 它 叫着 飞上 了树—— 当兵 先铰 成 二刀 毛 过 腚 的 大辫 喀 嚓剪 掉 了—— 腰 扎
— —
当代 小说在 突 破语 言线 形 特 质 方 面 进 行 了 大胆 的尝 试和 创 新 , 不 采 用 用 语 言 说 明 时 空 它
( ma ie n o Sj肿 ) Hu nt sa dSe i c
1 5
当 代 小 说 叙 逮 方 式 昀 变 异
赵 新
( 申山大学 对外飒语教学 中心 , 东 广 州 507 ) 广 125
论莫言小说语言的简易线性变异
![论莫言小说语言的简易线性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367611402b160b4e767fcf32.png)
论莫言小说语言的简易线性变异
赵 婷 中南 民 族 大 学
摘 要 :莫言是 新时期 最杰 出的先锋作 家之 一 , 最 早举起语 言反 叛的大 旗。本 文试 图从冯 广艺先 生的 《 变异修 辞学》 书 中, “ 简 易 线性 变异 的角度 去 分析 莫言 作 品语 言 中的变异 现象 和修 辞功 效。在 非辞 格 变异 的领 域 ,莫言对 “ 简 易线性变异 这方面的尝试是颇为丰富而突出的,具体表现为反序、断线、连续反复、拆词、零标点五个方面。 “ 沧 海 一束” 或 “ 冰 山一 角 ,都 是本文选 取 的方式去 展现 莫言作 品中 巨大 的变异修 辞价值 和 审美功效 。 关键 词 :莫言 ; 变 异修 辞 ; 简 易线性 变异
一
间里说 出链各 个符 号或两 个声音 。这也 正是索 绪尔理 论 中 了假眼 。我正 在期上 …… 我要个会 说话 的孩 子… …你答应 着 眼研 究的 “ 语言 结构 自身在共 时状态 下 的构 造规律 。 ” 了就是 救 了我 了 ,你 不答 应就是 害死 了我 了。 ” (《 白狗 因此语 言的线 性规律 ,对 言语表 达者提 出 了如下要求 :有 秋千架 》 ) 序 性 ,连续性 ,别 异性 ,和完整 性。而 简易 的线性变 异则 ( 5 )那 天 参加 “ 哄 抢 ” 的一个 老 汉抓 住 了场 长 的 是突破 以上要 求 的束缚 ,在 某些 特定语 境下为 了满足 特定 只手 ,眼泪 汪汪地 说 : “ 老 兄弟 ,是俺连 累 了你 … …俺 的表达 需要 ,达到 了 “ 充满扭 曲的美感 ”。 吃 了你 的麦子 ,心 理都记 着账 , 日后 光景好 了 ,一定还给 总地来 说 ,莫 言作 品中 出现 的简 易线性变 异主要 有 以 你… …兄弟 ,你就要 走 了,没别 的孝 敬, 乡亲们擀 了点面 下五种 。 条, 你 ……吃 一点 吧, 赏给 乡亲们 个脸 …… ”( 《 黑沙滩 》) ( 一 )反 序 ( 6 )“ 我 ……签 … … ”我 的手 紧张 得像 鸡 爪子 一 样
论王安忆小说叙事语言的嬗变
![论王安忆小说叙事语言的嬗变](https://img.taocdn.com/s3/m/a2ae68054a7302768e993967.png)
王安忆是当代著名 的作家之一 。一直 以来 ,评论界对王安忆小说的研 究主要集 中在 故事题材 的选择 , 创作风格 的变化,及对 王安忆作 品主题 的总结等方面 。这些研究使作品细读 更加丰富 ,但 同时也表现 出对
作品宏观把握的不足。
小说归根到底是叙事,必然涉及 到叙事语 言的选择 。使用何种语言来叙述作 品当然属于作家对 形式的
现 。《 弟兄们》 香港的情 与爱》以及 《 、《 长恨歌》等
循与承续着传统叙事语言的惯性去描述和表达 ,还 不 能感受到语言 的无力和痛苦 ,还没有 意识和心力
对叙事语言进行革新 和创造 。所以,每一个写作者
作 品 中 的 人物 对 话 都 没 有 采用 传统 的某 某 人 说 “ 我……”的这种直接 引语句式 ,而是全部转化成
是王安忆 曾经的情感倾诉 。
语言 。小说家寻找一种生活中没有 的语言去描绘生 活 中到处 都可 以碰 到 的一些经 验现象 包括语 言现
象,这是问题 的关键。 2 1 ”[(】 18
王安 忆早期 的小 说语言 基本上 属于 比较传 统 的描述性具体化语言。它受现实主义文学再现论的 影响,注重语言的客观反映功能,对人物的语言、 动作、 心理 以及事件和环境进行具体 的描绘和刻画, 直 接再现客观对象的存在情状和性质特征,形成 比 较具体可感、 生动形象的意境 。 在写作的最初 阶段 ,
一
、
描述 性的具体化语言
从语言的变化轨迹看 ,自2 世纪 7 年 代末 到 8 年代末 ,是王安忆 小说创作 的第一个阶段 , 时王安 0 O O 此 忆的语言意识 尚处于 自发阶段 。正如后来她在 《 王安忆说》一 书中回忆 的那样 , 最初写东西从来不考虑语 “ 言 问题 ,心里想什 么就写什么。现在 回头去看 自己的小说 ,觉得蛮有意思 ,那么简单,那么天真。其 实语 言应该保持一种天真。 在这个天真 自发 的语言阶段 , ” 王安忆多用梦幻般诗化的语言来展示场景,用少女纯
小说叙述手法知识点总结
![小说叙述手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ad6f35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b.png)
小说叙述手法知识点总结一、叙述手法的定义与基本概念叙述手法是指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运用的叙述方式和手段,是作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叙述和构思来完成作品的一种表现手段。
它包括叙述内容的选择、叙述角度的确定、叙述方式的运用等方面。
叙述手法是文学作品具有生动形象、情节连贯、主题突出等特点的重要因素。
二、叙述手法的种类1. 时间叙述手法:时间叙述手法是作者通过时间的安排和处理来展现作品的情节发展和文学形象。
它包括线性叙述、交叉叙述、回忆叙述、倒叙叙述等形式。
时间叙述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作品的情节更加吸引人,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空间叙述手法:空间叙述手法是作者通过对作品中空间的描写和塑造来展现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它包括环境描写、场景刻画、人物活动等方面。
空间叙述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生动感和真实感。
3. 视角叙述手法:视角叙述手法是作者通过不同的叙述角度和视角来展现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它包括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客观叙述等形式。
视角叙述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立体感和多样性。
4. 叙述语言风格:叙述语言风格是指作者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运用来展现作品的语言风格和叙述特点。
它包括文学语言、口语语言、特定方言、诗歌语言等形式。
叙述语言风格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感染力。
5. 叙述手法的结构安排:叙述手法的结构安排是指作者通过对作品结构的安排和处理来展现作品的层次和结构特点。
它包括情节安排、章回结构、叙述节奏等方面。
叙述手法的结构安排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连贯性和流畅性。
三、叙述手法的特点和作用1. 生动形象:叙述手法可以使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具有生动感和真实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
2. 情节连贯:叙述手法可以使作品的情节发展更加连贯和自然,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3. 主题突出:叙述手法可以使作品的主题更加突出和鲜明,使读者更加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含义和内涵。
4. 阅读吸引力:叙述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增强读者的阅读欲望和体验乐趣。
论现代小说叙事结构的转变
![论现代小说叙事结构的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8fa279edad51f01dc281f1fc.png)
一、对立、纠结在意义之间的叙事结构就方法论特征而言,叙事学研究通常需要借助结构主义的文本分析方法考察作品,然后从中提取它们的基本结构,进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结构范式。
就是要找到“隐藏在一切故事下面那个最基本的故事”,①或者说“找出(某一类)叙事文学的普遍框架和特性”。
②如果说面对情节性较强的故事,传统叙事学可以做普洛普式的功能分析,从而用多达31个因果链条式的“行动”功能去实现这一目标,那么这种侧重情节分析的方法显然并不怎么适用于现代抒情小说这样的对象。
由于故事情节的淡化,此类小说叙事的侧重点在于话语过程中的人生印象、生命情怀及其背后的意义蕴含,并不具备相对紧凑的因果性情节与事件。
显然,展开类似的“行动”分析,似乎并无多少意义,这一方面是因为此类文本并不着意于虚构受制于历史时间哲学的社会学故事,讲述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又在于作家总是有意无意地引导读者偏离“行动性”故事的“迷恋”,对于叙事其实另有怀抱。
而我们若仍固执于此类分析的话,也就可能背离文本自身旨趣,从而削弱叙事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在此意义上,或许可以换一个角度进行叙事分析,做意蕴上的结构辨识,以寻求“那个最基本的故事”间的特殊关系。
小说叙事并不仅仅存在一种单一性的“情节”维度,还可以从故事意义层面加以阐释。
正如赫尔曼和凡瓦克在《叙事分析手册》中所强调的,“如果叙事分析不结合故事内容的话,那么叙事分析也就失去了价值”。
③而在现代解释学看来,叙事“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种‘自我叙说’;它是一种说法和解释”,是某种关于自己(人)、关系以及生活的“解释”。
④不妨认为,文本内在的意义关联最终制约了叙事的生成和展开,在结构层面上,无疑也会存在支配叙述话语的具体秩序。
以此衡量,现代抒情小说作品虽不具有严密的情节,达不到传统故事的标准,但并不缺乏类型化的意义逻辑。
作为现代小说抒情转向的开拓人物,鲁迅的《故乡》、《社戏》等乡土抒情小说首先具有相关性,叙事的意义旨向及之间的对立与纠结,构成语义矛盾的基本面并制约着叙事的进程。
从《一九八六年》中解读余华小说语言的新变
![从《一九八六年》中解读余华小说语言的新变](https://img.taocdn.com/s3/m/9a29631a2e3f5727a5e96270.png)
从《一九八六年》中解读余华小说语言的新变作者:褚冬雪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年第03期【摘要】余华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他用内心写作,用极有控制力的语言,本着简洁、生动、流畅、真实、冷漠的特点,从语言的变异入手,在追求语言的陌生化方面努力探索。
文章从余华小说《一九八六》入手,解读余华小说语言的新变。
【关键词】余华小说语言;《一九八六年》;陌生化【中图分类号】 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45(2008)05-0097-02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文坛上竖起了一面“先锋”大旗,在这面大旗的引领下,出现了一大批像余华、莫言、格非、孙甘露、何立伟、贾平凹等新潮作家。
他们有良好的语感,对语言探索有着强烈的兴趣。
受陌生化理论的影响,这些作家在语言的形式上不断地开拓创新,或从词语的创新,或从语音的调适,或从细节的描述,或对传统叙事的解构等方面入手,创作出一大批“先锋实验小说”,而余华就是这些先锋作家中较为出色的一位。
如果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为余华语言创新实验追求语言陌生化吹响进攻的号角,那么随后的作品《四月三事件》、《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劫数难逃》等一大批作品则是锦上添花,而《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则昭示着余华作品的更加成熟。
《一九八六年》写了一位热衷研究中国古代刑罚的中学历史教师在文革中深受刑罚折磨,多年后作为疯子返回故乡,在春天的街头慢条斯理地表演中国历史上的各种酷刑:墨、鼻业、剕、宫、凌迟。
本文试图以《一九八六年》为例,从语言和叙述方面入手,从一个侧面对余华小说的创新实验进行解读,让我们更加充分理解余华作品语言所呈现出来的新变与奇崛。
一、词句使用变异所带来的语言陌生化“陌生化”概念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在1917年的《艺术作为手法》中提出的诗学概念。
意指由于人们对日常事物的感觉已经处于习惯化、自动化的状态,为了唤起人们对事物的审美感觉,就必须打破其自动化感觉而代之以艺术的感觉。
文学作品中语言变异现象的调查与简析
![文学作品中语言变异现象的调查与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b7d73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b.png)
文学作品中语言变异现象的调查与简析一、语言变异现象概述语言变异就是在不同的情境或环境中,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发生改变的现象。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经常改变传统的语言形态,一些有趣的表达方式就出现了。
语言变异是创新性新现象,也是语言结构规律的体现。
本文就语言变异现象在文学作品中进行调查,并对这种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二、语言变异现象浅析1. 语言变异是特定的表达方式。
具体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为各种文字格式上的变化,比如以非常见的词语来表达,强调某一部分言意,强调某一个角色的特征,并利用双关语让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文章。
2. 语言变异的目的也不一致,即改变语言的形态是为了传达某一意义,或表达某一情意,或抒发某一种情绪,或表现某种视角,或立意某种主旨,等。
3. 文学作品中语言变异现象能够更加理解作者情感,理解或产生一种表达文学作品中情感变化的意义,并且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
这表明语言变异现象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语言变异现象深入探究1. 人们发现,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是在引用的基础上分析和综合语言,然后利用另外一种语言把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
这也是作者利用语言变异这一手段来传递思想意图的基础。
2. 作者利用语言变异现象可以在掩饰其言意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精准性,把一种强烈的感受以更质朴又细腻的文字表达出来,把一种抽象模糊的感受通过语言变异使其更加具体可见。
3. 与传统语言单一性相比,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变化的语言可以增添作品的趣味性,更有利于让作品脱颖而出,从而吸引读者注意。
四、结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语言变异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变异不仅能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还能改变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感知。
这一现象有助于建立更细致更有趣的语言形态,满足不同文体在表达方面的需求。
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11小说文本阅读之叙事特征分析题对叙事特征范畴理清不清
![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11小说文本阅读之叙事特征分析题对叙事特征范畴理清不清](https://img.taocdn.com/s3/m/07efbf1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4.png)
易错题11 小说文本阅读之叙事特征分析题——对叙事特征范畴理解不清目录01 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小说文本阅读之叙事特征分析题易错原因——不理解叙事特征范畴、找不到答题切入角度02 易错题例析03 易错题攻略【攻略一】从“叙事线索”角度看小说叙事特征。
【攻略二】从“叙述人称”角度看小说叙事特征。
【攻略三】从“叙述视角”角度看小说叙事特征。
【攻略四】从“叙述方式”角度看小说叙事特征。
【攻略五】从“情节技巧”角度看小说叙事特征。
【攻略六】从“其它技巧”角度看小说叙事特征。
04 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小说文本阅读之叙事特征分析题小说文本阅读之叙事特征分析题是就小说的叙事特点进行评析。
叙事特征是个大范围,实际上考题切入比较小。
叙事特征主要包括:叙事人称、叙事视角、叙事方式、表现手法等。
★易错原因——1.不理解叙事特征范畴2.找不到答题切入角度(2019·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呼兰河传(节选)萧红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
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
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
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
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
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棂,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棂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题型10 现代文阅读II小说叙事特征(五)(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10 现代文阅读II小说叙事特征(五)(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ee520a0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0.png)
题型10现代文阅读II小说叙事特征(五)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十分讲究如何讲述故事。
近几年,高考命题对小说的叙事方面考查较多,逐渐成为命题热点。
如2021年新高考卷Ⅰ的“冰山”理论叙事方式(也是情节安排技巧)、2018年全国卷Ⅰ的“历史与现实交织”方式等。
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叙事的切入角度、视角变化、方式、技巧以及节奏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备考时,不能仅仅把“叙事”当作与描写、议论、抒情相并列的表达方式。
小说叙述特征的复习与后面的“赏析情节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但从高考命题趋向来看,把它单列出来复习十分必要。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讲,熟悉叙述的角度和人称,也有助于理解小说的内容,也便于分析和解决试题所提出的问题,为准确解答试题奠定基础。
虽然近几年,新高考卷没有直接涉及到叙事角度和人称的试题,学生在学习和备考时应该掌握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等知识点。
叙述视角、叙述者和小说虚构是近年的高频考点,考查难度不大,未来的叙事学考查将会更多涉及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等知识点,难度上将有所增加,以便全面考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因此,考生需要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敏感度,在答题时能更准确地感受小说的叙事艺术并与相关知识进行结合。
将叙事学和小说理论结合起来,构建新的小说理解图式,可以提高考生的小说文本解读能力,让考生逐渐在小说解读中处于主导地位。
叙事如何做到引人入胜?我们可向小说学习叙事艺术。
提到小说,人们通常强调情节的精心安排和人物形象的着意刻画,其实,还需注意视角、虚实、环境和细节。
一、根据需要,选择恰当视角。
小说中的视角,指的就是以谁为立足点去观察和叙述,它分为“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两大类,叙事者可根据需要选择。
全知视角(上帝视角、无限视角)常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述者置身于故事之外,全知全能,包括人物的过去和未来,言行和内心。
如卡夫卡的《变形计》,以全知视角来叙述各种人物面对主人公“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时各式各样的反应。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变异修辞艺术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变异修辞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0763c83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0.png)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变异修辞艺术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变异修辞艺术文字〖大中小〗)内容提要变异修辞是一种有意偏离语言某方面的规范而获得特殊艺术效果的修辞活动。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变异修辞表现在语词层面主要有语义偏离、超常改装和文言夹用等形式;在语法层面主要表现为句子成分的超常规组合、变类组合、矛盾组合等;在语用层面较为突出的是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写法。
变异修辞的巧妙运用增强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使文本散发出新奇而浓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文学语言,变异修辞作为一种言语功能变体,文学语言一方面循规蹈矩,努力遵守种种标准以求规范和共性;另一方面又桀骜不驯,竭力挣脱道道束缚以求创新和个性,因而规范性和变异性、共性和个性便有机融合于每一个文学文本中。
张爱玲小说没有例外,富有个性的文学语言成为她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而变异修辞的运用则是其文学语言呈现独特魅力的生成机制之一。
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①,所谓变异修辞相对于规范修辞而言,“是有意偏离语言某方面的规范而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的修辞活动”②。
这也就是俄国形式主义所强调的“陌生化”(又译作“反常化”),通过对固有语言规范的反叛,创造出变异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增强文学语言的审美效果。
本文将着重考察张爱玲小说在语词、语法和语用三大层面对语言的超常规运用。
一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一个文学文本就是一连串语词的艺术组合和巧妙运用,语词的修辞是提高艺术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
自古以来,对语词的锤炼一直成为中外文学创作者的自觉追求。
莫泊桑说过,“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的性质鲜明。
”③尽管语词都有一定的构成标准和规范,每个语词又都有约定俗成的理性意义,但作家出于表达需要,选词造句时往往突破词汇学上的常规,或改变语词的固有构件,或偏离原来的使用范围,从而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
考察张爱玲小说的主要文本可以发现,其文学语言中的语词变异主要有词义偏离、超常改装和方言夹用等现象。
肖莉《小说叙述语言变异研究》序
![肖莉《小说叙述语言变异研究》序](https://img.taocdn.com/s3/m/9ec350e36294dd88d0d26b1c.png)
域 增 添 了 经 过 严 格 培 训 的 修 辞 学 专 业 人 才
而 高 兴 ,也 希 望 肖莉 今 后 不 断 奋 进 ,捧 出
更 多 高 质 量 的 论 著 ,为 这 门 学 科 作 出 更 多
的贡 献 。
( ) 二
文 系 开 办 第 一 届 “ 代 汉 语 研 究 生 课 程 助 现
肖莉 教 授 的 博 士 论 文 《 言 学 转 向 背 语 景 下 的 小 说 叙 述 语 言 变 异 研 究 》 经 过 两 年 的 修 改 ,终 于 杀 青 。现 更 名 为 《 说 叙 述 小 语 言 变 异研 究 》,决 定 交 付 出版 社 出 版 。修 改 过 程 中 ,她 一 再 来 函 、来 电 ,希 望 我 为 之 写 一 篇 序 言 。鉴 于 与 她 有 着 2 0多 年 交 往 的缘 分 ,我 欣 然 允诺 。 回忆 上 一 世 纪 8 0年 代 末 ,复 旦 大 学 中
。
该 班课 程 结 业 后 ,她 一 直 与 我 保 持 着
的主 体 ,叙 述 语 言 变 异 在 中 国 当 代 小 说 变
异 中 占 据 着 重 要 地 位 。 本 书 所 要 考 察 的 是
联 系 ,经 常 提 出 修 辞 学 上 的 各 种 问 题 与 我
商 讨 。9 O年 代 中期 起 ,我 开 始 招 收 修 辞 学 博 士 生 ,她 几 次 想 报 考 ,终 因 种 种 客 观 因
试 ,成 为学 纯 教 授 的 人 室 弟 子 。2 0 0 8年 她 博 士 毕 业 前 ,我 又 应 该 校 之 邀 ,去 福 州 主 持 肖莉 的 博 士 论 文 答 辩 。 由 于 该 论 文 吸 收 了西 方 语 言 学 、文 学 、美 学 的 众 多 最 新 研 究 成 果 ,视 野 开 阔 ,开 掘 颇 深 ,不 仅 获 得 博 士论 文 答 辩 委 员 会 的 一 致 赞 扬 ,后 来 还
中国当代小说冷叙述的修辞策略
![中国当代小说冷叙述的修辞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5edf3e0551810a6f52486eb.png)
的感情都 要经 过反复 沉淀 , 除净 火气 , 特别是 除 净感 伤 主义 , 样 才 能形 成 小说 。 汪 曾祺屡 次 这 谈 到 自己对 于叙 事态 度 的看 法 :作 者对 所写 的人 、 , 是有 个态 度 , 感情 的。在 外 国 叫做 “ 事 总 有 ‘ 向性 ’在 中国叫做 ‘ 贬 ’ 倾 , 褒 。但 是作 者的态 度 、 情不 能跳 出故事 去单独 表 现 , 感 只能 融化 在 叙 述 和描写 之 中 , 流露 于字里 行 间 , 叫做 ‘ 这 春秋 笔法 ”’②当谈到唐 人传 奇与宋 人 笔记 这两 大 ,
从烦恼人生中我们可以通过池莉貌似平静的叙写里看出作家对普通工人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从方方的风景冷漠的语态中可看出对生长七哥们的土壤的谴责痛恨从刘震云一地鸡毛中通过小林烦恼苦涩的小公务员的生活看出人们在严峻生活中精神的磨损和丧失从中不难看出在他们似乎十分平静冷漠的叙写之中有着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只不过是他们在创作中故意表现出一种客观冷静的叙事态度
判, 值得注意的是作家在抨击 民族心理的弱点和陈风 旧俗时没有慷慨激烈的言辞和义愤填膺
的愤激 , 而是 在心平 气 和 、 动声色 的客 观叙 述 中流露 出作者 的褒 贬之 意 。他 的批 判是 温和沉 不 郁 的 , 现 出一种 洞悉世 事 沧桑 的含 蓄 和深沉 。 表 汪 曾祺 的叙 事 态度 , 与沈从 文 、 契诃夫 等人 一脉 相 承 , 即在叙 述 中 ,不 加个 人 议论 ” 以冷 “ , 静、 平实 、 不动声 色 的态度 , 展示 笔下 人物 的哀乐 。反 对 “ 热情 的 自炫 ” “ 慨 的无从 节 制 ” 以 ,感 , 及 “ 刺与 诙谐 ” 讽 。汪 曾祺 以他 的作 品 , 圆满地 演 绎 了 客观 的叙 事 态度 , 曹文 轩 在 总 结 汪 曾祺 的写作 特点 时说 :他 对存在 进 行 了 ‘ 曾祺 式 的处 理 ’ “ 汪 。这种 处 理 大致 上 说是 减 小 动作 的弧 度 , 轻思 想 的重压 , 减 减缓 情 感 的波 动 , 免一 切 过 激 行 为 。在感 情 的把 握 上 , 减 他绝 不 放 弃 分 寸 。在 写 明子与 小英子 将船 划进 芦苇 深处 时 , 曾祺 没 有像 那 些 年 轻 的作 家们 去 写 什 么如 火 汪
浅析余华《现实一种》的冷叙述
![浅析余华《现实一种》的冷叙述](https://img.taocdn.com/s3/m/ef048289b0717fd5370cdc26.png)
浅析余华《现实一种》的冷叙述作者:刘柳来源:《牡丹》2018年第17期冷叙述即冷漠叙述,主要是指叙述人以局外人的视点,平和冷静、不动声色地叙述作品中的人和事。
它包含反对语言上张扬情感,反对作家介入叙述两个方面。
余华在创作中很好地践行了冷叙述的创作模式,其中篇小说《现实一种》即从人性的冷酷、语言的冷静、情感的冷漠三个方面体现了余华小说的冷叙述特点。
余华是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先锋小说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以1991年底第一部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发表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其前期以中短篇小说为主,在叙述方式方面带有很强的实验性、先锋性: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相对于传统“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激情叙述”所采用的冷叙述。
所谓“冷叙述”即冷漠叙述,主要是指叙述人以局外人的视点,平和冷静、不动声色地叙述作品中的人和事。
它包含反对语言上张扬情感、反对作家介入叙述两个方面。
中篇小说《现实一种》是余华的前期代表作,作品即以一种冷叙述的方式描写了一个亲人间仇杀的血腥、残忍、暴力的故事,其冷叙述表现在人性的冷酷、语言的冷静、情感的冷漠三个方面。
一、人性的冷酷在《现实一种》中,余华描写了血脉相亲的一家七口的日常生活。
这一家本该是其乐融融的同堂三世,但他们之间看不到一点人性的温情,在这种人际关系下,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破裂可谓一触即发。
首先山岗四岁的儿子皮皮无意中摔死了山峰的儿子、他的堂弟,于是围绕这一事实一系列亲人间的仇杀行为迅速蔓延开来。
弟弟山峰因为自己的儿子无辜死掉,先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把自己的妻子毒打一通,接着又挥拳指向自己的哥哥。
这场景使他们的老母亲惊愕不已,她连声叫着“吓死我了”,却坐着未动,“因为山峰的拳头离她还有距离”。
一位老母亲看着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打架却“坐而未动”,这场景令她惊愕不已,但这“惊愕”不是来自于自己两个儿子的厮打,反而是害怕山峰的拳头伤到她自己。
人性的自私、冷酷可见一斑。
山峰终于以残忍的方式将皮皮杀害,而他的哥哥山岗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报仇也以更加残忍的方式将自己的弟弟杀害。
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语言变异研究综论
![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语言变异研究综论](https://img.taocdn.com/s3/m/c94f86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b.png)
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语言变异研究综论小说语言变异是指小说中语言使用的多样化和变异化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小说语言也随之而变化。
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语言变异研究综论,旨在系统总结和分析小说语言变异的特点、原因和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启示。
小说语言变异的特点首先体现在语言形式上。
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注重情节和人物塑造,因此在语言上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小说中常常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夸张的修辞手法和富有情感的对话等,以展现故事和情节的发展。
同时,小说还借用了社会语言、方言、俚语等,突出人物特点和地域独特性,增加小说的真实感和可读性。
小说语言变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要求其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因此,小说语言常常需要创新和变异,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达到表达的目的。
其次,小说语言的变异还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人们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小说语言也会相应发生变异。
另外,小说语言的变异也受到作家个人的风格和创作意图的影响。
作家通过自己独特的语言运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创造出独特的文学作品。
小说语言变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小说语言的变异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吸引了更多的读者。
其次,小说语言的变异丰富了文学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小说语言的变异还能体现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和文化背景,增加了作品的多样性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语言变异研究综论梳理了小说语言变异的特点、原因和影响。
小说语言变异是文学创作的必然产物,它丰富了小说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文化内涵。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小说语言变异的规律和机制,为文学研究和创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叙述的盛宴语言的危机
![叙述的盛宴语言的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7cb2dd6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7.png)
叙述的盛宴语言的危机当前的中短篇小说,叙事上有了相当大的进步,语言上却面临着窘境。
前一时期,小说主要在“怎样写”上下功夫,相对忽视“写什么”的问题,在“写什么”上,又相对忽视“什么值得写”的问题,所以,总体上分量不够。
但中篇比长篇强,短篇比中篇强。
篇幅越短,越凸现来自叙述和语言的魅力。
只消字面上打眼一看,今天的作品与十年前作品的差别就十分明显,比如说,小说里基本再也看不到过去那种情绪渲染和洋洋自得式的叙述,即使是诉说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也保持着平稳、内敛、波澜不惊的语调,那态度表明,作者自己不认为他描述的事情有何真正重要,而读者却因了他的轻描淡写激起更深切的感受。
如季栋梁的《小事情》中,太阳地里屠夫阿三和陈树两个农民坐着谈换亲,咸一句淡一句地:阿三的妹妹只有一只眼,陈树要求阿三补足差价;阿三则不服,说陈树的妹妹在后沟里与别的男人亲热过,自家妹妹没有这种劣迹,所以不用找钱;陈树要他举出那男人的姓名,阿三举不出,只好认头;两人开始商讨一只眼睛的补偿,由五百砍到二百五,最后成交,相安无事。
作者的确始终在用“小事情”的口吻描述经过,语句也是极为简短的,无非“陈树说”,“阿三说”之类,简直使读者无法容忍,而正是在这无法容忍中放大了叙事的修辞效果。
今天的叙事相当低调,不愿超越任何读者的反应,这是明智的,也是成熟的。
又比如,今天的小说家十分娴熟于讲故事的技巧,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多讲什么,少讲什么,安排得精致得当,别出心裁。
如葛水平的《喊山》,从韩冲炸獾炸死了腊宏、腊宏留下了哑女媳妇和孩子写起,写韩冲对哑女母女的照料,两人间增长的情愫,到韩冲发现哑女吐字,到得知腊宏是杀人犯和虐待狂,再到韩冲被捕,哑女说话,似抽丝剥茧,步步剥开谜底。
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用小说中不常见的笔触写“我”与蒋百嫂两个寡妇之间的心灵沟通,以及“我”到乌镇收集鬼故事的经历,表面上像一篇大散文,充满纪实感,而至蒋百尸首出现,又使作品回复到完整的小说。
小说叙事特征知识点总结
![小说叙事特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0144b2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d.png)
小说叙事特征知识点总结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是通过故事的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义。
叙事是小说的核心,它是作者通过讲述故事来传递信息和感情的手段。
在小说中,叙事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小说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因此,了解和掌握小说的叙事特征对于理解小说的意义和内涵,提高文学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说叙事的特征知识点。
1. 叙述方式小说的叙述方式有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两种,直接叙述是通过作者的语言直接讲述故事情节,间接叙述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思想、行为来反映故事情节。
不同的叙述方式会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直接叙述更加简洁明了,而间接叙述则更具有戏剧性和悬念性。
在叙述方式的选择上,作者需要根据故事的需要来进行选择,使得叙述更加生动真实。
2. 叙述角度小说的叙述角度有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两种,第一人称叙述是由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叙述,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而第三人称叙述则更加客观客观地讲述故事。
不同的叙述角度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第一人称叙述更加亲近自然,而第三人称叙述则更加客观客观。
3. 叙事结构叙事结构是小说情节安排的方式,可以分为线性叙事结构和非线性叙事结构两种,线性叙事结构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故事情节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照发生的前后顺序来进行叙述,而非线性叙事结构则是不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不是按照发生的前后顺序来进行叙述。
不同的叙事结构对于阅读体验有着不同的影响,线性叙事结构更加清晰连贯,而非线性叙事结构则更加扣人心弦。
4. 叙述节奏叙述节奏是指故事情节的发展速度和节奏感,节奏感的大小对于叙事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快节奏的叙述能够使得故事更加紧张激烈,慢节奏的叙述则更加细腻柔和。
在叙述节奏的把握上,作者需要根据故事的需要来进行选择,使得叙述更加生动有力。
5. 叙述语言叙述语言是指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叙述语言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叙述效果的好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叙述语言变异:从激情叙述到冷叙述
肖莉 【内容提要】语言学转向之前的小说叙述,无论是文革文学,还是新时期之初 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激情叙述的特征,冷叙述体现了语言学转向之后小 说在叙述风格方面的语言变异特征。语言学转向前后的小说叙述风格有过修辞 策略的调整:激情叙述→冷叙述,分析这种调整,可以彰显冷叙述的语言变异 特征。 【关键词】小说叙述语言变异/激情叙述/冷叙述
来源:
才子城学术论文资料下载
感倾向是达观超脱,冷峻沉练。这一如阿城的叙述,阿城的叙述情感总是深深 地隐含在叙述中,决不动辄“金刚怒目”或“火山爆发”,“作家心中的语言 情绪,如同经过了冷处理、规格稳定、硬度高,美感特征表现为淡泊”,这种 “冷力型”语言情绪投射在文本的结果便是:“偏于白描、调性低、亮度弱、 笔法瘦硬、风格干脆、意象不多”。⑨这里我们将张承志的《黑骏马》与阿城 的《棋王》相比较,分析阿城“冷力型”语言情绪的叙述语言风格特征: 啊,日出……极远极远的。大概在几万里以外的、草原以东的大海那儿吧 ,耀眼的地平线上,有半轮鲜红欲滴的、不安地颤动的太阳露出来。从我们头 项上方一直伸延,东去的那块遮满长空的蓝、黑色云层,在那儿被火红的朝阳 烧熔边缘。熊熊燃烧的,那红艳醉人的一道霞光,正在坦荡无垠的大地尽头蔓 延和跳跃,势不可挡地在那遥远的东方截断了草原漫长的夜。 ——张承志《黑骏马》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 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的脸上,眼 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 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众人都呆了,都不说话。外面传了 半天,眼前却是一个瘦小黑魂,静静地坐着,众人都不禁吸了一口凉气。 ——阿城《棋王》 从叙述语调上看,前例叙述语言情绪热烈、高亢、激越雄放,高调叙述, 语言情绪的宣泄酣畅淋漓,后例叙述语调明显转向低沉。 前例语言造型亮丽,词语色彩为浓艳、华丽的“红”、“绿”、“蓝”等 ,画面色彩浓烈,句首以感叹语气词“啊”起句,使叙述语言中夹带的激情扑 面而来,整个语段几乎都是形容词迭加的描写句,句子的附加成分大大超过了 主干成分,长句、超长句组成热烈奔放的叙述语流,传达出叙述主体内心奔腾 的热力和激越的情怀。 后例中,那些传达出勃勃生气的暖色调词已被呈现悲凉、低沉的冷色调词
冷叙述的“冷”,在这里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冷静或平和叙述;冷漠叙述 。冷静、冷漠是针对传统“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激情叙述”所概括出的 新时期小说叙述语言的变异。 “激情”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释义是:“强烈激动的情感, 如创作激情、激情满怀等”。 曹文轩《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讲述了作者的一种激情感受:它 是一种达到极致的生命状态;是一种饱和的、亢奋的情绪,它是与平和相对立 ,与消沉、颓废更相对立,由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态度所导致的一种情感形 式;它是“憧憬”、“理想”、“青春”、“朝气”、“忘我”、“澎湃”、 “浪潮”、“燃烧”、“沉醉”等一系列单词相联,使这个世界永不能平静而 更多的时候呈现出“一顶顶王冠落地,一座座火山爆发”之状态的一种无法估 量的力量。① 原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则对激情作了剖析: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一切重 大事件,如游行、集会、演讲,如战争、革命、运动等,皆是由人的激情所导 致的。与其它情感(如忧郁、愉快等)不一样,激情是一种抵达顶点的情感。 这种情感不可能常驻在胸,不可如珍宝一样收藏,不可按捺,更不可被压抑, 它是一定要奔流,要倾注,要宣泄出来的——必须抒发——
来源:
才子城学术论文资料下载
季红真在为阿城的《棋王》作序时说:“他的作品像一支旋律平缓而沉积 着世代平凡人生内容的古老谣曲,平和中引发着普遍的审美共鸣”。⑦曹文轩 认为由于道家精神的溶入,使得阿城的叙述慢条斯理、悠闲自如,它没有王蒙 式的匆忙与紧张。与此同时的作家叙述时,像要捕捉巨大的目标,又像是被一 个重大的责任所追击,都呈赶路人的形象。因此,世界在他们的眼前是一掠而 过,只剩下一些粗大意象。而阿城获得了一种空闲。他注目着那些作家来不及 注目的东西,看到了那些作家没有看到的细微的不容易觉察到的意象。他看到 了王一生的吃相,看到了王一生“净是绿筋的瘦腿”,看到了“几个人离开走 出去,把油灯带得一明一暗”的微不足道的现象。阿城向他的人物也向我们表 现出了一种叙述的耐心。⑧以上论述都在说明一个事实:阿城的小说叙述特征 是淡化激情、冷静客观。 阅读阿城的小说,一个明显的感觉是,作者所欲表达的主观意念异乎寻常 的淡泊,并不使人感到作者要塞给人什么观念、什么道理,但又分明有什么玄 言妙道在其中,你难以一语道破,可以说是淡而有味。小说是叙述的语言艺术 ,叙述主体在营造小说艺术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介入不会是同一模式 ,但从叙述的本质特征上看,小说叙述风格生成的内在机制主要归于创作主体 ,因此,这里我们把问题的焦点对准创作主体。 在重视叙述语言个性化的当代小说中,叙述主体运用语言材料建造起来的 叙述文本,是一条语词链,同时也是一股情绪流。当创作主体所采用的语言表 现形式与人类某种情绪达到同态对应或异质同构时,叙述语言形式便产生了情 感意绪,生成了文本的叙述语言风格。 阿城冷叙述最明显的风格特征是创作主体的“冷力型”语言情绪。 “冷力型”的语言情绪是谭学纯、唐跃在小说语言情绪系列论文中提出的 一个概念,他们认为,小说艺术世界的构筑离不开创作主体的情感活动,小说 是小说家情感的物态化、符号化。优秀的小说家让语言情绪蛰伏在语言形式中 ,让语言情绪投射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冷力型”情绪投射是指:创作主体情
来源:
才子城学术论文资料下载
抒情。抒情态度是每一个人潜在的态势;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范畴之一……千 百年来人类就具有抒情态度的能力。② 从上述对激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激情虽然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形式, 但是当他被某种思想引向某处时,可以产生某种效应。在新中国小说发展史上 “激情”曾经在小说叙述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语言学转向”后的当 代小说叙述中,激情逐渐退场,呈现为“冷漠叙述”的变异特征。 一、从激情叙述到冷叙述 “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当代小说,随着激情叙述的淡出,小说叙述风格 发生了很大变化。小说叙述是以语言为载体而生成的,语言载体又是以语言符 号系统中的语言成分而生成的,因此,语言成分也就必然成为我们观察小说叙 述特征的标记,正是由于语言这一符号标记,才使得小说叙述特征得以显示, 因此,这里我们以语言为观察点进行分析。 传统小说中,情感活动的方式和强度,构成了文学关注的中心和主要内容 ,创作主体情感投入式叙述、主体与对象情感交融式叙述,大量存在于传统小 说特别是“红色经典”小说的文本中。 下面,我们试以《欧阳海之歌》、《红高粱》中“英雄之死”的两个语段 为例对比分析情感投入式的激情叙述和情感淡出式的冷叙述语言特征。 先看《欧阳海之歌》的相关叙述(限于篇幅,请参看小说原文): 四秒钟的时间容不下任何考虑,突然发生的情况不容许任何人犹豫。这真 是关键的时刻呵!就在这个时候,欧阳海,他象支离弦的箭,他象颗出膛的炮 弹,冲着车头、朝着战马、迎着危险飞奔而去…… 四秒钟内列车即将与战马相撞,这是多么危急的一刹那!战马呵,你赶快 离开;列车呵,你赶快刹住,时间呵,你停一停…… 我们的欧阳海冲上来啦…… 可是战马没有动,时间在一秒一秒地飞逝,巨大的车头、长长的列车,正 以雷霆万钧之势,劈头盖顶地朝着战马、朝着我们的欧阳海,压了过来、压了
来源:
才子城学术论文资料下载
(2)前例充分发挥了标点符号的功用,使感叹号、省略号参与叙述,以突出 叙述主体(这里的叙述人和人物是合而为一的)的感情色彩,惊叹号的高频使 用,意在强调叙述主体的感情渲染,在描写英雄牺牲的场面的一段,短短5句中 ,3句以“!”结句,一句以“……”结句。 后例叙述淡化感情因素。始终以句号作为句子的终结,淡化了叙述主体的 情感因素。 (3)前例是纯粹的文学虚构塑造着英雄的死亡情形,即使是对解放军战士欧 阳海真实的叙述,也打上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烙印,将人物时代化、政治化 ,使人性的高尚让位于斗争的激情。后例则完全写实化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 通农民的惨烈死亡过程,叙述重在过程的细腻展示,而无心理描写。 (4)前例小说叙述中,叙述者激情与人物话语激情合而为一。后例叙述者用 平实的语言详细地冷静地叙述着死亡,把一切主观热情隐藏在一种貌似客观的 场景背后,尽可能地消解着叙述人的自我。这一叙述近似罗伯格里耶的:“我 们必须制造一个更实体、更直观的世界,以代替现有的这种充满心理的、社会 的、功劳的、意义的世界。”⑥叙述者躲避这个“抒情”自我是为了更为冷静 的叙述,即“写作的零度状态”。 二、激情叙述和冷叙述中不同的修辞策略 冷叙述的典型代表是阿城,他的小说,大多数是写知青生活的。但是,与 梁晓声、史铁生等作家的知青小说相比较,却又迥然不同。他没有用意识形态 的眼光来看待这段生活。在阿城的小说中,省略了带有激情色彩的场景、情绪 ,不见了慷慨悲壮的激情话语与豪情激荡的青春精神,也没有了年轻人匡时济 世的伟大抱负和急于建功立业的壮志情怀,当梁晓声、张承志用悲壮的激情叙 述“悲壮的青春”;史铁生满怀思恋地呼唤“哦,我的白老汉,我的牛群,我 的遥远的清平湾”时,阿城则从沉重如磐的情感中超脱出来,用一颗“平常心 ”,冷静地回忆那段难忘的生活。
来源:
才子城学术论文资料下载
过来、压过来了…… ……在这四秒钟内,欧阳海都想了些什么? 短短的四秒钟里,也许他想起了他二十三年的一生。一个从雪里边捡回来 的穷孩子,男扮女装,连个正名都不敢起,饥饿、寒冷就是他的童年,讨米篮 、打狗棍是他仅有的“玩具”,连梦里都提防着刘家大屋的黄狗呵…… 是共产党从风雪中把他救了出来,是毛主席拨亮了他的眼睛,使他懂得了 ,人为什么才受苦,人活着应该怎样去斗争。他从一个讨米仔子变成中国共产 党党员。他过去只为填饱四妹子的饥肠而挨门乞讨,如今他明白了要为天下受 苦人战斗到明天……眼前,列车上是上千个自己的阶级兄弟和社会主义财产, 路边是自己的亲密战友和武器、弹药。集体利益和个人生命无法并存地摆在他 的面前,欧阳海,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哩…… …… 浑身是胆的欧阳海冲上了铁路!矫健灵活的欧阳海抢在车头到达之前,拼 尽全力推开了战马!耿耿丹心的欧阳海使满载旅客的列车免遭颠覆!旅客的生 命得救了,路边的战友们得教了,国家的财产得救了,无法避免的惨剧避免了 ,可是,共产党员欧阳海却被巨大的火车卷进车轮底下,倒在血泊之中…… ——金敬迈《欧阳海》 下面是莫言《红高粱》中,日本兵逼令孙五剥杀罗汉大叔: 父亲看到孙五的刀子在大爷的耳朵上锯木头一样锯着。罗汉大爷狂呼不止 ,一股焦黄的尿水从两腿间一串一串地呲出来。父亲的腿瑟瑟战抖。走过一个 端着白瓷盘的日本兵,站在孙五身旁,孙五把罗汉大爷那只肥硕敦厚的耳朵放 在瓷盘里。孙五又割掉罗汉大爷另一只耳朵放进瓷盆。父亲看到罗汉大爷那两 只耳朵在瓷盘里活泼地跳动,打击得瓷盘叮咚叮咚响。 孙五操着刀,从罗汉大爷头顶上外翻着的伤口剥起。一刀刀细索索发响, 他剥得非常仔细。罗汉大爷的头皮褪下。露出了青紫的眼珠。露出了一棱棱的 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