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Morita therapy)是由日本的森田正马博士于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创立的。

森田疗法的创立不是像精神分析那样源自于一种心理学及精神病学的理论的发展,也不像行为疗法那样出自某实验研究的结果的延伸。

它是森田正马从事数十年精神治疗的探索以后又以安静疗法、作业疗法、说服疗法、生活疗法为基础的合理结合和改进、创造的结果。

这其中还融入和体现了森田正马个人成长经历、个性的丰富内容和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

第一节森田疗法产生的背景及森田正马其人
森田正马创立森田疗法是在1919年至1921年之间,当时在日本的精神科医生还没有“神经症”的概念。

面对临床上大量的神经症病人的普遍用语是“神经衰弱”。

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此时也是刚刚被介绍到日本,在学术界基本上无人接受,也不认为它对神经症病人有什么治疗意义。

在这种对神经症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时候,森田以他的个性和经验,不甘寂寞地不停探索,同时独树一帜地创立了森田疗法。

森田正马的个性是不安分,善思考,头脑清晰而又富于创造性,同时他又是一个较为机智、幽默和富于爱心的人。

森田正马还是一个热爱哲学的思想家,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哲学,他学医学其实并非他的初衷,而是偶然的外界因素的影响的结果。

所以,尽管他后来成为医学家,但还是更热衷于读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方面的书籍。

在青年时代,他还曾热衷于电工学,幻想做一名发明家。

这些也都是促使他创立森田疗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森田正马的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喜好研究问题和心灵手巧,有极强的动手能力都来自于他父亲的影响,他父亲对很多事情都能很快掌握,除了田间劳动以外,他父亲还曾独自一人翻盖房屋,一个人兼做木工、泥瓦工、黑白铁活,还曾经花七年时间独自完成了家里的清水塘和引水工程。

而森田正马在实际治疗中指导患者种地、干木匠活,颇有乃父风范。

他平时也常为小事长时间思考,比如他就曾经长时间地琢磨被狗追得四散奔逃的鸡是怎样从鸡窝里跑出来的。

这和他之所以能坚持十余年的不断探索研究、改进,最终得以创立森田疗法应当说是一脉相承的。

森田正马还是一个很幽默、很重感情的人,了解森田正马的人都知道他其实是一个很富有热情和人情味的人。

这和外界传说森田正马很严肃、很严历、经常训斥病人的说法极不相同,这也可以理解为森田疗法是不可以板着面孔,以冷酷无情的态度要求病人去做的。

森田正马即使是申斥病人,病人也会相当感激地接受,这是因为森田正马对病人充满热情和关爱的缘故。

森田正马的这方面特点源自他的母亲,他母亲是个个性刚强、做事迅速、热情开朗活泼极有同情心的人。

据说有一次,森田正马回家时发现有个佃户家遭不幸和歉收,就给他免了租子,他母亲听说后开始批评他,说他不该乱管事,可据说以后他母亲见到这位佃农听说了他家的遭遇,不但同意给他减租,而且比森田正马减得还多。

由此可见其感情色彩的浓烈和森田正马受其影响之深。

森田正马本人的个性中自然有很多他父母的影响的因素,然而要真正理解森田疗法的背景,森田正马的妻子也是一个应当了解的人。

森田疗法在最初,是森田正马为了治愈神经症患者开始在医院,后来又转而在自己家里治疗患者的家庭式方法。

在这种治疗方法的早期,森田的妻子久亥做了森田的助手和护士长,帮森田做了很多事情,也可以说是她帮助、总结、实践和共同创造了森田疗法。

久亥在少女时代就十分勤劳、勤奋而且心灵手巧、做事踏实,还忙里偷闲悄悄读书。

和森田正马结婚后,经常给丈夫以宽慰、鼓励和称赞,这无疑给了森田正马长久的心理上的积极的影响。

久亥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生活积极,善于学习。

她学习英语、书法、茶道、文学、俳句等都成绩出色,不让人后。

她虽然早于森田正马去世,但她这种积极的、建设性的人生态度却早已融入森田疗法之中了。

久亥在善于照顾别人的同时也较善于把握别人的心理状态,这在她帮助森田正马治疗病人时有出色的表现。

一位20岁的患有不洁恐怖的学生,受到久亥的斥责以后委屈得直哭,但久亥则警告他:“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让你出院。

”这个学生就像受到启发,此后居然真的振作起来,不久便痊愈出院了。

还有一些强迫症患者,据说都不止一次受到过久亥的斥责而哭泣,但却初步体验到了治疗的
进步和喜悦。

有一次,森田正马治疗一位年已六旬的老妇人,患者的症状是心动过速、眩晕、疾病恐怖。

病人长时间卧床不起,看护的人也是寸步不离,不能外出。

久亥了解了情况后主动去替下了看护人,设法指导患者积极从事一些日常劳动,不久就使她恢复了健康。

经过森田正马治疗已经出院的一些人也向森田正马说,您的着眼于大局的讲话和夫人着眼于细节的指导,都是对我们的难得的教诲,我们都受益匪浅,而且看到您的忙碌和辛苦,我们不忍心请您指导,反而是向夫人提出问题。

久亥对森田疗法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1]。

森田疗法的形成用了大约20年的时间,在1900年,森田正马就开始了探索神经症的治疗,他先是让患者住进精神病院,让他们口服溴化物、磷制剂、阿片制剂、核酸钠、内脏制剂、林格氏液,然而都无效。

以后他让患者在他家附近租房住下,试着给他们治疗,但也收效不大。

1919年8月,有个人与森田正马很熟,每天都有37.2~37.5℃低热,被怀疑为肺病,同时还患有痔疮、神经衰弱,无法工作,终日无所事事。

森田正马就让他住到自己家里的空房间,与健康人一样生活。

一个月时间以后,症状竟全部消失了,恢复了健康。

森田正马于这次治疗中受到启发,想出用家庭式的方法治疗患者。

这就是第一次的森田疗法[1]。

第二节森田神经质及森田理论
一、关于森田神经质的观点
森田正马将其疗法的适应症称为(森田)神经质,而神经质本来是一种个性的概念,森田却将其用作一类病症的概念,确实在理解上会有一定困难。

所以,日本及其他国家的学者或森田的弟子们,如高良武久就都拿森田本人的经历和病症来说明这个问题[2]。

森田在9—10岁时,一次在村里的真言寺中看到墙上画有彩色的有关地狱的画,感到非常恐怖,以后便经常想到人死后的情景,因此睡不好觉,常在梦中惊醒。

20岁时他又得过一场伤寒,并因病重卧床达两个月之久。

在那段时间里,他时常会在夜里有发作性神经症的表现(如心动过速、发冷、全身发抖、感到死的恐怖等等)。

以后又常常出现心悸、头痛,被诊断为神经衰弱和脚气病(即当时认为的维生素B1缺乏症)。

而此时他已经是东京大学的医学生了。

以后的两年时间里,他不断地服各种药物,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而有一段时间,家里由于某种原因,有两个月没能给他寄生活费,他的生活一下子都成了问题,更不用说吃药了。

森田当时异常气愤、悲观,曾想过回家去当着父母的面自杀。

当然,最后他没有自杀,而是放弃了这种想法,从而更加奋发读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以“必死的决心”来读书。

一段时间以后,在他的学习取得了优良成绩的同时,他的神经症症状竟也大部分消失了。

这段经历森田正马本人称其为生死体验,对他的神经质的理论有了较大影响。

同时,森田正马还把相应的个性倾向称为神经质性格。

后来森田正马的弟子高良武久和野村章恒说森田就是属于森田疗法对之颇有疗效的森田神经质性格。

森田对这种神经质的解释以及后人对森田神经质的理解、解释当然就不仅限于个性的解释,而是与个性有一定联系的一种神经症的概念。

虽然森田神经质所说生的欲望是普遍存在的,但在神经质者身上表现尤其强烈。

概括起来是指一种强烈内向、内省,并容易陷入疑病倾向的素质特征。

森田认为,“神经衰弱”的术语过于含混,而且历来不统一,应予废止,所以他不用这个词。

森田也从来不使用“神经症”的概念。

因为他认为神经症是把不同的病症归在一起的概念,是不合适的,应予区分。

他把神经症分为神经质、癔病和心因性疾病[1]。

他认为这几种类型在本质、发病机理和治疗上都是不同的。

神经质是内省的、理智的、疑病的,是成人性的。

癔病是情感过敏、自我中心的、外向的,是孩子式的和人格不成熟者的,而且癔病还有幻觉、妄想、意识障碍等多种重症的症状,是用森田理论无法解释和治愈的病症。

而心因性反应是心理休克,以精神病样症状为主,森田疗法或其他心理疗法都是无能为力的,森田疗法只是对森田神经质才是最为适合的、可以解释的,也是完全具有疗效的。

二、森田神经质的形成
按照森田的观点,神经质者虽然有很多症状,但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素质性或体质性的原因,单单治疗他们的症状表现是不能治好的。

要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就要了解和掌握神经质特点,给予恰当的指导和纠正,让他们以健康人的态度去生活,他们才能最终恢复健康。

所以,这也是森田不同意将他们称为神经症或神经衰弱的理由。

这是森田的早期观点,后来森田的弟子高良武久将这种观点给予了修正,提出了森田神经质症的概念[2]。

让人们明确了这仍是一种病症,仍然是需要治疗的,只是这种病症比较特殊而已,现代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虽然不能再坚持和延续神经质的临床分类,但对森田神经质的分析、研究发现,森田神经质其实主要是神经衰弱,还有部分的抑郁症以及躯体形式障碍者。

但森田疗法仍不失为一种有独特理论观点和方法的临床心理疗法,也有其特有的疗效。

所以森田对其病症的认识、分类是否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倒并不重要,而如何学习并掌握森田的理论方法,真正掌握森田理论的精髓并使之发展、应用,使之更好地为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服务却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应该暂不考虑现代医学临床分类的观点而先了解森田神经质的成因、形成机制,进而真正完全地了解森田疗法。

1.生的欲望
每个人都对生命存有欲望,叫做人的生存欲,是人的生存本性的表现。

但神经质者的生存欲较一般人更强烈,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希望健康的生存,或者更苛刻地说是不希望有任何不适存在。

(2)希望更好地生活,具体地说包括比别人更好和比过去更好,希望被人尊重。

(3)求知欲强,肯努力,他们的理想自我比现实自我要高大、完美得多。

(4)希望成为伟大的人,幸福的人。

(5)希望不断向上发展。

2.疑病性基调
这是森田认为神经质是属于在素质、体质基础上发展出的某种特征的基本理论观点之一。

森田认为神经质者除生的欲望较强以外,还具有敏感、内省强烈的素质特征。

生活中的不愉快的、疾病的、矛盾挫折的及与死亡有关的愁苦、欲求不满和打击,都会使之产生疑病性体验和恐怖体验的精神失衡。

这是神经质者的素质性因素所决定的。

3.精神交互作用
森田认为,对神经质的发生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疑病性基调,对症状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推动作用的是精神交互作用。

由于神经质者内省力强而又敏感,常会对一些普通的不愉快的或不适的感受产生疑病性体验,并感到紧张、焦虑、苦恼以致忧心忡忡。

而这种心理体验则会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于这些感受而使某种感觉强化,甚至使症状固定化,某种不良感受更加敏感和固定的结果则会使注意力反过来更加集中,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从而使焦虑不安、恐怖、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都更加明显,这就是精神交互作用。

森田认为,神经质的表现就是疑病倾向、恐怖和精神失衡。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神经质者的疑病性体验使他们的生的欲望受到挫折,这种心理上的挫折感使他们更加强烈地感到这些不良感受是他们人生的极大障碍,他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除掉这些不良感受(例如到处求医的种种努力)。

但是,由于精神交互作用的结果,他们的不良感受非但没有去除掉,相反却更加明显,而患者则陷入不良感受中不能自拔。

而患者的神经质则由于精神交互作用而持续发展,难以治愈。

由于不适和痛苦不能随主观愿望消除和减轻,他们在这种反复的失败和激烈的思想矛盾伴随之下顽强进行的这种没有获胜希望的斗争的结果,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患者深为自己的无能而懊恼,生活退缩,工作和生活能力下降,以致悲观、矛盾和痛苦。

另外,神经质者是将平常的、经常会有的生理心理变化认定为是异常的、病理性的变化和感受,加上患者担心和注意自己的症状的变化及精神交互作用使症状更加明显和加重。

患者的
疑病性体验促使其只注意自己的主观感觉而忽视了其感受与客观实际不符的矛盾。

高良武久称这种现象为主观虚构性[3]。

而神经质者则生活在自己虚构的这种充满矛盾、痛苦与精神冲突中的长期封闭的内部精神世界中。

要解除这种痛苦,则只有接受森田疗法了。

第三节森田疗法的适应症和治疗原则
一、森田疗法的适应症
森田所指的不良感受包括躯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躯体症状如头痛、头重、心悸、不眠、疲劳感、胃部不适等;精神方面的症状则有紧张、焦虑、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杂念恐怖、强迫观念、强烈的羞耻感、对人恐怖、罪恶感、人际关系不良等。

这些都是森田神经质的易感症状表现。

虽然森田正马一直反对将神经质称为病症,但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无论其治疗对象的病症特点多么特殊,都应承认所治疗的是一种病症或症状。

只一味强调这种症状不是病,并不利于一种医学理论的科学化发展。

所以森田的弟子高良武久等人也在森田死后修正了森田的理论,称之为神经质症,再以后的大原健士郎等都承认森田疗法的适应症是神经症的一部分,这不影响对森田疗法的正确理解。

只是这种疗法更强调人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的分析和引导。

在森田疗法的适应症上,仍尊重和保留了森田原来的分类方式,按照森田对神经质实质的理解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一)普通神经质
包括有头痛、头重、眩晕、易兴奋、易疲劳、头脑不清、脑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乏力、胃肠神经症症状、性功能障碍、震颤、书写痉挛、杞人忧天式的忧虑、劣等感等所谓神经衰弱性症状。

(二)强迫观念症
包括强迫意向以及不洁恐怖、疾病恐怖、不完善恐怖、尖锐恐怖、高空恐怖、广场恐怖、杂念恐怖等(恐怖症)症状,以及由此引起的对立观念,难以摆脱的矛盾、强迫观念。

(三)发作性神经症
包括心悸发作、焦虑发作、呼吸困难发作等(焦虑症)症状。

二、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
面对神经症患者的众多症状(过去认为应不包括情感性精神病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癔症等症状)森田根据自己对症状产生机制的理解,提出了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而且富含哲理和东方文化色彩,他甚至大量借用和吸收了佛教中的禅宗、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思想观点,其目的是针对神经质的特点,改变其疑病性主观体验,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和最终恢复患者的健康的生活状态。

(一)顺应自然
在日语的原意中有存在就让其存在、原样保持不变的含义,根据森田本人的解释,也含有放弃对自然的不可抗拒力的抵抗、自在为人的含意。

顺应自然的原则是森田疗法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它是森田疗法要求患者通过治疗要能达到的最佳状态和切实体会,也是希望患者能掌握的对待疑病性体验的症状和不良感受的最佳方法。

由于患者总是对自身症状排斥,强烈地希望不适感消除,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烦恼。

对一些常见的躯体不适和精神上的某种杂念,某种不恰当的想法、邪念、冲动,神经症(尤其是强迫症)患者常常认为它们是不应当出现的而强烈自责,认为自己不应当有那样的、不该有的、不符合自身人格特征的想法。

一旦发生就采取心理抵抗或排斥的态度,使自己处于强烈的心理冲突中,这些都不是应有的顺应自然的态度。

所以,顺应自然首先就是要对待日常发生的不适、不良感受以及各种杂念等采取容忍、承认、接受、不抵制的态度,认识到要以主观的力量去改变自然存在的事物和规律是不正确的,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也是徒劳的。

不排斥症状,不排斥不良感受(如劣等感),不力图去掉偶尔出现的杂念,其结果不仅仅是表现了与自然谐调,减少了痛苦感,还能最终
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症状,同时也能使人达到超然于矛盾之外,使人生更加顺畅和谐,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二)思想矛盾,事实唯真
森田发现,很多患者都表现为在个人的症状上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理应如此”与“如此现实”之间的矛盾。

此外,类似的还有理智与情感、理解与体验之间的矛盾。

其实,一般地来说,人们的这种感受是正常的,人们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都会有一定距离,这是很普通的事情。

但神经症患者常常会过度注意个人的主观愿望和感受,而且敏感、悲观、感受丰富,甚至忽略客观现实,这就形成了所谓“思想矛盾”的基础。

例如,一位发作性焦虑的患者,在没有焦虑发作时即使他没感到任何不适症状,但他会既根据主观愿望出发,强烈地希望没有任何一点不适症状,他还会感叹和伤感地认为自己非常不幸,不能像别的健康人那样没有任何症状地轻松愉快,而完全忽略了实际上自己并无大病这样的事实。

再如,有的患者深为自己有过或不时出现的某种想法、念头所烦恼,认为自己不该有这样的想法,但越是这样,这种不愿有的想法越是不时地冒出来,患者陷入深深的矛盾和痛苦中,形成强迫观念,不知如何是好。

对于患者这样的思想矛盾的困扰,森田教育和引导患者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来思考、分析问题,以事实为依据地来批判和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改变自己过于强调主观愿望和主观感受的错误评价,以达到顺应自然,调整身心,消除烦恼,自在为人的目的。

例如某位患者时常出现想把孩子从楼上推下去的杂念并深为之烦恼,按照森田的观点,分析事物要以事实为依据(即事实唯真的观点),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不以他的想法,而以他的行为(即事实)为标准,这位患者完全不必为自己的某种想法而自责和恐惧,以顺应自然的态度不排斥这种杂念或症状,以健康人的心态带着这种症状去工作和生活,这就是事实唯真的原则。

(三)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在向患者反复说明“顺应自然”、“思想矛盾,事实唯真”的道理以后,患者对森田疗法的思想有了较多的了解,但长时间形成的症状不会很快消失。

患者仍然会被各种不良感受的症状所困扰,或者顽固地认为自己不能或做不了某些工作或生活中的事情。

甚至还有患者坚持认为自己的症状是自己人生的最大障碍,只有先除掉症状才能安排自己的生活。

森田指出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并且指导患者,在症状仍然存在的情况下,也要努力做好应做之事,这就是“忍受痛苦,为所当为”[6]。

因为过去一直注重症状及其感受,所以症状表现会很强烈,不可能短时间内消失,但这个时期内努力去做应当做的事,由于减少了对症状的关注,反而会减轻症状。

同时,过去一直认为不能做或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做到了,也可以逐步树立患者的信心,改变其神经质的不良性格。

对此,如果过去森田提出的忍受痛苦,带有对自然的、客观的不可抗拒的事物的服从、忍受等含义的话,以后高良武久补充指出,顺应自然既不是对症状的消极的忍受,无所作为,也不是对症状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按事物的本来规律行事。

任凭症状存在,而不去抗拒排斥,带着症状积极地生活。

所以,应该理解为是以一种新的积极的态度去代替过去消极的、不健康的生活指导思想,而不应仅仅理解为消极的忍受。

森田疗法在中国推行以来,也有中国学者提出“忍受痛苦,为所不为”,是指要求患者努力去做过去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这也可以视为对森田的治疗原则的发展观点吧。

除此以外,森田还提出了很多类似的指导思想和治疗原则,都有以健康的、积极的态度去代替过去消极的、不健康的生活态度的观点,例如“像健康人那样生活,就习惯为健康”、“日新又日新”等等[1]。

第四节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法
森田疗法过去仅是家庭式的住院疗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日本除少数医院仍旧延续了森田的家庭式住院疗法,其他医院大多是在现代化的医院里实施,但方法上仍基本保持了森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