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便秘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便秘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②可能发现一些可以调整的因素,如饮 食、饮水过少、行动障碍和可能导致便 秘的药物。
③可能发现潜在的精神疾病、神经系统 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从而得以治疗帮 助缓解便秘症状。
④可以协助区分便秘亚型,如慢传输还 是出口梗阻等。指南强调直肠指检可以 初步了解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存在矛 盾的耻骨直肠肌收缩、直肠前突的薄弱 区、肛门和直肠的肿块、狭窄和粪便嵌 塞。女性病人还应对阴道进行评估,以 便确定是否有直肠前突和膀胱膨出。
(2)便秘相关量表或评分系统对便秘 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对生活质量影响的 评估是有效的。推荐等级:基于低或极 低质量的证据的弱推荐,2C。
评估便秘的严重程度及其对生活质量影 响的客观指标有助于医护人员决定疗程 或是否需要作更多的诊断性检查。虽然 罗马标准被用于诊断便秘及其亚型,但 是无法对便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便秘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ASCRS)于 2016年发布了《便秘评估与管理临床实 践指南》,该指南在2007年发布的《便 秘治疗临床实践参考》的基础上进行补 充与更新。
在便秘的评估方面:强调了病史采集和 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对肛门直肠生理学 检查、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等传统 检查项目均给予1类推荐。
指南中虽然指出经会阴超声排粪造影有 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但限于技术条 件临床应用较少。
3便秘的非手术治疗
(1)便秘的早期治疗是调整饮食,包 括纤维素和水分的补充。推荐等级:基 于中等质量证据的强推荐,1B。
饮食调理是便秘治疗的基础。增加水分 和纤维素的摄入作为便秘最重要的一线 治疗方法是公认的。
2011年以来的6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比 较了摄入纤维素组与使用安慰剂组或不
治疗组对成人慢性特发性便秘的疗效,

浅谈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外科治疗

浅谈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外科治疗

浅谈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外科治疗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次全切除术与结肠次全切除术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方法:对我院收治4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 duhamel 术,对两组的疗效对比。

结果:在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对于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结肠次全切除,同时联合改良 duhamel术,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安全、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功能性便秘;结肠次全切除术;改良术;疗效【中图分类号】r4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220-01慢性功能性便秘,又称习惯性便秘,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障碍,其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引起便秘发病因素很多,如饮食习惯、心理因素、先天的发育不全、炎症、不及时的治疗、长时间的用力排便等因素影响,其中老年患者最多见。

现对我院的4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并联合改良 duhamel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09年12月~2010年6年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功能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患者各20例,年龄22~60岁,病程5个月~8年,排便间隔时间最短3d,最长15d,每次排便时间30~45min。

随机把4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排便时间、病程、间隔时间等一般资料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表现出排便次数少且排便时间久,缺乏便意,伴有腹痛、腹胀,少数腹痛明显,无恶心、呕吐症状。

1.3术前诊断及医技检查:对患者均行排粪造影,了解肛管和直肠的形态,判断出是否为混合型慢性功能性便秘。

1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次全切除术加预防性回肠造口的护理.

1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次全切除术加预防性回肠造口的护理.

1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次全切除术加预防性回肠造口的护理【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结肠次全切除术保护性回肠造口护理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1986年由Proton和Lennard-Joners 提出.临床指以便秘、结肠通过时间延长和对纤维素、缓泻剂治疗反应差为特征,伴有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并排除全身性基础疾病和盆底肌功能失调的慢性便秘[1]。

由于慢传输型便秘存在严重的结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上内科治疗效果不佳。

故往往求助于手术治疗。

便秘手术的种类多,但疗效均不确切,我科2009年收治一例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通过结肠次全切除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对患者精心的护理,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完善的护理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重要保障。

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38岁,因大便性状改变2年于2009年4月收住入院。

患者每周排便<3次,为硬便。

排便费劲,需以手法帮助(如以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

入院后经生物反馈治疗、口服福松等均未排便,于2009年4月27日在局麻下行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行顺行结肠灌洗,4月30 日患者诉腹痛难忍,腹胀如鼓,经回流灌肠,仍未排便。

于5月1日急诊全麻下行结肠次全切除术加预防性回肠造口。

术后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出现粪水性皮炎,经过精心护理,患者造口血运良好,色泽红润,周围皮肤完好,每天造口排便正常,切口愈合良好,于2009年6月出院,又于9月返院行造口回纳术。

电话回访患者目前排便日行2-3次。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病程长,常因多方治疗无效而存在焦虑、沮丧等心理,且因对手术效果不了解而缺乏治疗信心,因此,我们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活动,用温和、开导、鼓励的语言,多与患者交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讲明该手术的特点、方法及同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以手术成功的患者为例,消除其顾虑,使其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慢传输型便秘诊断评估与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慢传输型便秘诊断评估与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其他非药物治疗途径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饮水 ,减少精细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肠道功能,对部分
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运动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 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肠道 蠕动和排便功能。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腹部和相关穴位,可以 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功能,缓解便秘 症状。
症状表现
STC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难排、排便不尽感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腹胀、腹痛等腹部不适 症状。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身体影响
STC患者由于长期排便不畅,容易 导致肛裂、痔疮等肛门直肠疾病 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 康。
心理影响
长期的便秘症状容易导致患者出 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良好、便秘严重的患者,可 考虑结肠全切除术;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或要求保留部分结肠功能的患者,可考 虑结肠次全切除术或回肠直肠吻合术。
围手术期管理优化
01
术前准备
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制定合理的术前准备方案,包括
肠道准备、营养支持等。
伴随症状改善
评估患者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伴 随症状是否得到缓解。
生活质量改善
了解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如 睡眠、饮食、精神状况等。
患者心理状况关注
01
02
03
焦虑抑郁情绪评估
采用专业的焦虑抑郁量表 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 者的心理状态。
心理干预措施
针对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 患者,制定相应的心理干 预措施,如心理疏导、认 知行为疗法等。

腹腔镜联合TEM器械结肠次全切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腹部无切口手术体会

腹腔镜联合TEM器械结肠次全切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腹部无切口手术体会
a i rsafc c c rctl na t m o i Te h lpr c o , 0 , ntpe it l e o e a a so ss. c Coo o t l2 02 i
61 :3 ()2 [] C e n 4 h u g HY,L u g AL, C u g C, e 1 E d - en h n C t a. n o
以减 少了术后呼 吸道感染 的发 生率 。5 术后多数都 不需要用止痛 剂 , () 降低 用药上瘾的风 险。 6 至于给 病人带来 的精神喜悦就 更不用说 了 , () 我的这 两个病人每 天见到 医生都 是满面笑 容 , 的甚至到处和病 友展 有 示 自己没有 切 口的腹部 , 悦之 情可想 而知 。 喜 这 两种手术方式都 涉及到腹 腔内切开结 肠的感染控 制问题 , 我们 采取如下方式 解决 :1 () 充分 的术前肠道准备 , 了口服抗生素 外 , 除 手术 前一 天喝泻 药, 手术 当 日清洁灌 肠。 2 手术 中直 肠切开 前 , () 经肛 用碘 伏灌注 。3 直肠 切开时 , 引器持续吸 引 , () 吸 保持 清洁 。4 升结肠切 开 () 前先在 两侧钳夹 阻断 , 以免肠 内容流 出。这样 , 确保手 术后无感 染发 生 。关 于腹腔镜结肠 的腹部无切 口手术 国内外报道都 不多 , 国外报道 也是仅仅限于左侧结肠和乙状结肠和直肠手术 , J 北京友谊医院报道过 乙状 结肠的腹部无切 口手术I 而我们这 两种结肠次全切除治疗慢传输 1 ,
讨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 e tr l H p t l2 0 , 3 1 :9 4 . o n e o e ao ,0 1 l ( )3 2 4 【] 丁 仕章 . 2 结肠切 除治疗慢传输 型便秘疗效 回顾 与分析 … . 大肠 肛 门外科 杂志 , 0 l 73 : 2 3 2 0 , ( ) 3 ~3 . [ S r L 1 so D, il V, t a . u t tl c lco t 3 】 al . c V oi e tS b o a oe t my wi u h

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学杂志》 编委会 19 90年 l 月制订的便秘诊 断暂行 1 标 准 。( ) 2个 月 内至 少 2 % 的时 间 排便 每 周 <3 11 5
次 , 便 费 力 , 便 干 结。 ( 排 大 2)结 肠 传 输 实 验
( TT 7 h 记物排 出 < 0 , C I )2 标 8 % 传输 指数 ( t T )<
(17 % ) 5 .2 出现 轻 度 腹 泻 、 鸣 及 腹 胀 各 1例 。对 肠 照组 5 0例患 者 中 出现不 良反应 2 40 % ) , 胀 (.o 例 腹
及肠 呜各 1例 。2组 发 生率 比较 无显 著 差异 。这 些
重视 。乳果糖是一种常用 的渗透性缓泻剂 , 为人 工 合成 的双糖 , 小 肠不 吸收 , 在 被结 肠 内细菌 分解 为 小 分子 有机 酸 , 而 发挥缓 泻作用 , 从 由于其 具 有酸化 粪便 的作用 , 也常 用 于肝性脑 病患者 的治疗 。 聚 乙二醇 4 0 0 0散是 一种长链 高分 子聚 合物 , 因 其 分子 量大不 能 被肠 道 吸收 , 口服 后 能 以 氢键 结 合 水分 子 , 抑制 大便 的脱水 从而保 持大便 的连 续性 、 增 加大 便 的体积 , 一 步 可使 肠壁 肌 纤维 伸 张诱 发肌 进
疗组 ( n=5 ) 8 和乳 果 糖 对 照组 ( n=5 ) 0 。7例 患者
未 完 成 2周 治 疗 被 视 为 中途 退 出 , 中 试 验 组 3 其
1 资料与方法
1 1 药物 .
例, 对照组 4例 , 中途退 出率分别为 5 1 %和 2组 .7 70 % 。2组患 者 年龄、 .8 性别 比例、 体重 、 秘病 便 程、 人组前大便性状分型、 既往使用通便药情况等 资料经统计 学处 理 , 均无 差 别 ( 细资 料从 略 ) 详 。 人组前 2组 患者有腹 胀、 痛、 腹 排便 困难 、 欲不 食 振等便秘伴随症状 , 组间 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 见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
指 结肠运 行 功能缓 S C) 慢 、 内容 物排 出延迟 导致 的便秘 , 直肠排 出及盆 肠 而 底功 能正常 。S C的病理 生理机 制 复杂 ,临床 上病 T

定要进 行全 面 的体 格检 查并 仔细 分析特 殊检查 结
果, 然后 决 定治疗 方 案 。
维普资讯
6・

20 年第 1 卷第 1 07 7 期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外科治疗 的术式选择
钱 群 张 中林
武汉 4 0 7 30 l 武汉大学 中南 医院普通外科
【 中图分类号] 5 46 【 R 7. 2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编号】 0 45 1 (0 7 0 -0 60 10 .5 12 0 ) 100 .2
期 的严 重腹 泻 ,并 可能 减少肠 梗阻 发生 的机会 。我
只有术 前诊 断准 确 、 面 , 能正 确把握 手术 指 全 才 征 。对 于临 床上 出现便 秘症 状 的患 者 ,行 胃肠运 输 试验是 诊断 S C的主要方 法 , T 包括 不透 x线 的标 志 物传输 试验 、 闪烁 扫 描传输 试验 、 呼气 试验 等 。结 氢 肠 传输 试验能 够观 察并 了解整 个结 肠 以及结肠 各段 的排空情 况 ,有 利于 帮助 确定结 肠切 除范 围 。术前 应在不 同时段行 结肠 传输 试验检 查至 少 2 以上 。 次 同时 , 行钡 灌肠 、 维结 肠镜 、 纤 排粪造 影 、 肛管 直肠测 压 、 电图 、 肌 盆腔造 影 等检查 有利 于对 胃肠道 及盆 底 功能进 行 全面 的了解 和 评估 , 指导 手术 治疗 。 临床 症状 与结 直肠 功能检 测结 果一 致是 决定 手
l 术 前诊断与手术指 征
目前治疗结 肠慢 传输型便 秘的术式有 以下几种 : 1全 结肠 切除 、 ) 回直 肠吻 合术 。较常 用 , 但有 一 定的并 发症 , 13患者有 顽 固性 腹 泻 ,0 如 / 1 %患 者便

结肠次全切除联合升结肠-直肠侧侧吻合术治疗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肠次全切除联合升结肠-直肠侧侧吻合术治疗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肠次全切除联合升结肠-直肠侧侧吻合术治疗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王辉;曲建辉;李恒爽;韩宝;张燕生【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次全切除联合升结肠-直肠侧侧吻合术治疗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9例顽固性混合型便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结肠切除术联合回肠-直肠侧侧吻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结肠次全切除联合升结肠-直肠侧侧吻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以及排便、腹泻、营养、心理、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12个月肠胃生活质量(GIQL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Wexner便秘严重度评分、Longo′s 出口梗阻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的平均排便频次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观察组术后12个月外,2组患者术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 I)、清蛋白、前清蛋白均低于术前基线值,但观察组术后6、12个月体质量、BM I、清蛋白、前清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更接近术前基线值(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8%)低于对照组(37.88%),观察组便秘复发率(1.59%)低于对照组(1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次全切除联合升结肠-直肠侧侧吻合术治疗顽固性混合型便秘患者,可改善结肠部位慢传输和出口梗阻,减轻术后焦虑,提高术后营养,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8(015)009【总页数】5页(P1357-1361)【关键词】顽固性混合型便秘;结肠次全切除术;全结肠切除术;升结肠-直肠侧侧吻合术【作者】王辉;曲建辉;李恒爽;韩宝;张燕生【作者单位】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肛肠科,北京100195;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肛肠科,北京100195;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肛肠科,北京100043;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肛肠科,北京100195;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肛肠科,北京100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顽固性混合型便秘是指经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慢传输型和出口梗阻型混合便秘,该病可导致患者结肠慢传输及出口严重梗阻,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1-2]。

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发表时间:2014-12-31T11:03:32.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4期供稿作者:白小华[导读] 便秘通常有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塞型便秘、混合型便秘3种,慢传输型便秘是临床常见类型。

白小华(山西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030012)【摘要】目的:分析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疾病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结肠传输试验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口服1枚含有20粒不透光标记物的胶囊,观察并记录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段内,腹部标记物的具体分布情况;对120例患者服药72h后根据标记物数量分组,标记物数量>20%,可划分为阳性组,数量<20%,可划分为阴性组。

结果:阳性组54例,阴性组66例,两组患者服药后24h、48h、72h大肠残留标记物情况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结肠传输试验可正确反映人体结肠传输功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多次进行结肠传输试验,可提高慢传输型便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慢传输型便秘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结肠传输试验慢传输型便秘诊治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048-02便秘通常有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塞型便秘、混合型便秘3种,慢传输型便秘是临床常见类型,主要是因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引起排便困难的一种疾病,主要特点有结肠动力减弱、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无便意等[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与人口结构改变,该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

结肠传输试验是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有助于该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

我院为分析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120例行结肠传输试验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相关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结肠传输试验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48.7±3.4)岁,平均病程(11.5±0.9)年。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体会(附44例分析)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体会(附44例分析)

S b o a o e t my wi e o e t n s mo i 1 c s s u tt l c lc o t l o i mo d n tmo i 5 u tt c l c o t c c r ca a a t l h l o ss a e , b oa o e t my wi i s 5 s h e g i a a a o ss 2 l s
彭 超, 徐加 鹤 , 陈 卓, 罗 兵
( 江 市 第 二 人 民 医 院肛 肠 科 , 川 内 江 6 10 ;浙 江 大 学 附 属第 一 医 院 肛 肠 科 ) 内 四 400’

要 目的 : 讨 结 肠 慢 传 输 型 便 秘 的外 科 治 疗 方 法 。 法 : 确 诊 为 结 肠 慢 传 输 型 便 秘 患 者 4 例 进 行 手 术 治 疗 , 中行 探 方 对 4 其
c e ttl oe tmy c s s n p r a c lco 2 a e . s l : l f te 4 p cme s ee n e s a s oa c lco 2 a . d a t l oe tmy c ssRe ut A1 e a i s o 4 s e i n w r u d r h p too ia x miainw ih s o e h t a gin c l ni tsie ee d ce e 。e e eae ra s n. h a lgc e a n t , hc h w d ta n l el i e t sw r e r a dd g n rtd o b e tT e h l o g o s n n s d fc t n o p t nswi u tt oe tmy w t e oe t n so sswa ~ i se ey d y ( a 23 ee ai f ai t t s boa c lco i c c rca a a tmo i s 1 4 t o e h l h l me v r a me n -±

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治疗重度慢传输型便秘

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治疗重度慢传输型便秘

直肠 , 患者体位变 换 为头高足 低位 , 主刀 变换体 位 : 立
于患 者两腿 之 间 , F孔 , 下 1 m处戳 孔 直径 l 打 脐 0c O m m为主操作孔 , 麦氏点 为副操作 孔 , 用 中间人路 法 采
结肠传输 障碍 , 以左半 结肠传 输 障碍为 主 , 2例 1例右
的不 同大致 可分 为以下 3类 :1 完全腹腔镜结肠切除 ()
术 ;2 腹 腔 镜 辅 助 结 肠 切 除 术 ;3 手 辅 助 腹 腔 镜 结 () ()
肠切 除术 。手术方 法有 : 1 腹 腔镜结 肠全切 除术 : () 全
结肠切除 回肠直 肠 吻合术 ; 2 腹腔 镜结 肠 次全 切 除 () 术: 结肠次全切 除后有两种重建肠道连续性 的方式 , 一
膜 , 开 横 结 肠 左 侧 胃 、 结 肠 韧 带 , 腔 镜 下 于 骶 岬 打 脾 在
水平下方 2~ m处用 切割 闭合器 ( n o I 切 断 3c E d —GA)
物等 因素导致 的继发 性 S C, T 行肛 门直 肠测 压等 检查 排 除出 口梗 阻 型便秘 ,3例 S C患者 中 l 1 T 0例表 现全
4 6 0~ 8岁 , 中位 年龄 4 6为排便 困难 , 无便意 , 便次少 , 大便 干结 , 伴有腹胀
等 , 便 间隔时 间 4~1 。纳入标 准 : 排 4d 所有 手术患 者 均符 合 20 0 6年 国际功能 性 胃肠疾 病 ( G D )一R m F IS oe
症 后 果 严 重 ,T S C患 者 对 于 微 创 治 疗 的 手 术 方 法 更 加 认 可 。 我们 认 为 保 留 回盲 部 的 结 肠 次 全 切 除术 , 以 可
LS A A C C完成 1 , 中转 开腹 , 手术死 亡 , 3例 无 无 手 术 时间 ( 1 2 0±5 ) i, 0 m n 出血量 5 0~10 m , 3 L 中位 出血 量 7 L 辅助切 口平均长 ( 0 8 c 肛 门排气时 间 0m , 5± . )m,

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护理

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护理
2 护 理
无便 意 、 腹胀 、 腹痛: 需 大 量 或 长 期 服 用 泻 剂 或 灌 肠 辅 助 排
便, 在 不 用 泻 剂 的 情 况 下 排 便 2次/ 周, 最 长 1次/ 1 8 d ;9 0例 患 者 术 前 均 经 乙 状 结 肠 镜 及 造 影 检 查 排 除 出 口梗 阻 及 器 质 性病变。 1 . 2 临 床 检 查 肠 道 运 输 试 验 ( G I I T) : 口服 不 透 X线 标 志 物2 0粒 后 6 、 2 4 、 4 8 、 7 2 、 9 6h直 至 排 出 8 0 %以 上 ,本 组 平 均 排出 8 O %标 志 物 的 时 间 为 4 ~ 1 4 d , 平均 6 . 5 d 。排 粪 造 影 、 盆 腔 造 影 和 全 消化 道 钡 餐 检 查 :有 4 2例 合 并 有 直 肠 前 突 和 直
[ 关键词】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 腹 腔镜 外 科 手 术 ; 盲 直肠 吻 合 术 ; 护 理 【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7 3 . 6 【 文 献标 识 码 ] B
约5 c m横 切 口入腹 腔 , 移 出切 除 的全 部 结 肠 , 再 将 游 离 的 回
盲 部 从 此 切 口拉 出 腹 腔 外 , 切 除阑尾 , 距盲肠末端 做 1 e m 小

6 4 4・
塞用 医药杂 志 2 0 1 3年 0 7月 第 3 0卷 第 O 7期
P r a c JMe d& P h a Ⅱ I 1 . V 0 1 3 0 , 2 0 1 3 — 0 7 N 0 . 0 7
护 理
结肠次全切 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术 前 护 理
2 . 1 . 1 心理 护理
C患 者 都 伴 有 抑 郁 、 恐惧 、 多疑等表现 ,

外科治疗结肠慢传输功能障碍42例疗效观察

外科治疗结肠慢传输功能障碍42例疗效观察

外科治疗结肠慢传输功能障碍42例疗效观察作者:刘文斌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3期[摘要] 目的对外科治疗42例结肠慢传输功能障碍患者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42例结肠传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患者均进行了结肠次全切手术,对所有并发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前期的手术治疗做分析探讨。

结果无死亡病例发生,术后3w所有患者肠蠕动基本已恢复。

结论在手术实施前掌握好手术指征是结肠慢性传输功能障碍的手术治疗重要理念,且结肠次全切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结肠慢传输功能障碍;外科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9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40-02结肠慢传输功能障碍(CSTC)亦成为慢通过性便秘,多由结肠慢性传输功能障碍造成肠内容物通过缓慢,从而导致便秘[1],此种疾病病因难明、症状顽固,故利用保守治疗获得的效果不佳,因此本文对我院42例结肠慢传输功能障碍患者的外科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现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42例结肠传输功能障碍患者中,男12例,女30例,平均年龄(38.5±3.6)岁,平均病程(14.8±2.9)年,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明显减少,部分患者有失眠、腹胀、食欲不佳等情况存在,极少数患者有明显的精神症状。

本组患者中,所有的患者皆有服用蒽醌类刺激性泻药史,药史长导致耐受性增高使药物失效。

1.2 外科治疗方法经排粪造影检查结果发现,本组患者有8例为轻、中度直肠前突,3例患者伴有耻骨直肠肌痉挛。

经传输试验检查:结肠乙状结肠25例,升结肠慢传输4例,横结肠6例,全结肠7例。

所有患者内科治疗3年以上无效,对于并发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早期则进行直肠前突修补术、耻骨直肠肌切断术等治疗。

腹腔镜联合TEM器械结肠次全切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腹部无切口手术方法

腹腔镜联合TEM器械结肠次全切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腹部无切口手术方法

开 放 组 的 强度 等 同 。虽 然 经皮 跟 腱 延 长 术 无 法 直 接缝 合 延 长 的 跟
l n t e i g f ra k e e u n s d f r t n h mo hi a s2 ai n s f l w d e g h n n o n l q i u e o mi i e p l c : 3 p te t ol e y i o
[] 刘 锁 利 , 占 凯, 6 杨 张朝 建 , . 腱 断 裂 修 复 术后 并 发 症 的 探 讨 . 国修 复 等跟 中
重 建 外科 杂 志 , 0 ,8 O ) 8 2 41 (1 : . 0 7
本 实 验 在行 跟 腱 纵 切 时 , 由于 无 法 在 直 视下 操 作 , 很难 保 证 内外 侧
参 考 文 献
技 术 与 该手 术 相 结 合 。 节镜 照 明系 统 的 引入 , 以在 可视 条 件 下 【] K t KA blNApe , 1 al m blainatrsiigA hl s 关 可 9 az ,re , trNe a. r o izt e l n c ie ,61)0 7 12 . J n2 1 [】 H m YMadsi J ir ,i a I e o , c es S, ec RAAo MDS sm n P e n ,us a MD. to o a ut ot kelt 0 52 (2: 1— 00 Ou me f c 【1 1】 Moi t I gt .os n f h A hl s t d n t sri l r o , a TT ri o te cie e o :s ugc mo O a o l n i a p te t a tr ai n s f Ac i e tn o l n t e i g o t a me t f i ip t i t e e h l s e d n e g h n n f r r t n o d o a h c o l e w ligJ e itO hp2 0 ,63:3 — 4 . a n .P dar a o,0 62 () 6 3 0 k 3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次全切治疗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次全切治疗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次全切治疗作者:杨向东岳朝驰陈小朝赵向东【关键词】便秘史;泻药排便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由于全结肠或节段结肠的推进性蠕动减弱,导致粪便在结肠内传输缓慢,而引起以腹痛、腹胀、便意淡漠等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顽固性便秘。

其特点是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便次减少,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无异常,结肠通过时间延长,症状顽固,内科治疗困难。

本世纪初Arbuthnot Lane 观察到对部分严重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施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有一定的效果,但文献中报道的疗效有所差别,且有一定的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对STC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的深入研究,运用结肠次全切术治疗STC取得较好的疗效。

1 结肠次全切的适应证临床资料表明,STC患者在确定诊断前常有多年的便秘史,靠泻药排便,用药量越来越多。

刺激性泻药可导致肠壁神经丛受损,尤其以结肠为突出,从而使结肠的推进性集团蠕动减少,造成粪便在结肠内滞留,进一步加重便秘。

因此,STC患者单纯用调节饮食和泻药治疗的远期疗效不好。

可以通过详细采集病史、肛门指检、肛门直肠测压、盆底肌电图、排粪造影、结肠传输试验、钡灌肠全面了解胃肠道的运动功能情况,了解是否并存出口梗阻型便秘,并对盆底神经肌肉功能状态作出全面评价。

在STC确诊后先用结肠壁活组织病理检查或电生理等检查,根据肠壁肌、肌间神经、ICC及神经递质的改变程度及功能状态筛选出那些不适合与保守治疗的病人,直接给予手术治疗,以减少忍受病痛的时间和医疗费用[1]。

在决定手术前必须明确:便秘症状是由结肠张力低,运动弛缓所致而无其它肠管运动失调的因素参与,且直肠和肛管无异常。

Rex[2]等认为STC的手术指征为:①有确切的结肠无张力的证据。

②无出口梗阻。

③肛管有足够的张力。

④临床上无明显的焦虑、忧郁及精神异常。

⑤无弥漫性肠道运动失调的临床症状证据。

⑥临床症状很大程度上受工作或生活方式的影响。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疗效观察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疗效观察
22 术后排便次数情况 . 2 5例 于 术 后 1个 月 、 3个 月 、 年 电 1
便 次数减少 , 少便意 或便 意消失 , 质坚 硬 , 粪 一般伴 有腹 胀 , 病
因不清 , 症状顽 固, 多发于育龄期妇女 , 而且随着 时间的推移 其 症 状逐渐加重 , 一部分 患者 最终 须行结 肠次 全或 部分切 除术 。 常用术式为全结肠切 除、 回肠直 肠吻合 术和 结肠 次全切 除 、 回 肠 乙状结肠吻合术或 盲肠直 肠 吻合术 。尽 管两 者应用 日益 广
6: 2 1 1 2 . 1 2 — 2 3
H bi dcl ora,0 1V l 3O t o 1 ee Mei u l 2 1 , o 3 c N .9 aJ n
me to e ao i i ss Ar h S r , 0 2, 3 1 9 1 3 n fh p t l h a i. e u g 2 0 1 7: 4 — 5 . t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是指直肠排 出及 盆底 功能正 常 , 但结 肠 运行功能缓 慢 、 内容物排 出延迟导 致的便秘 。症 状表现 为大 肠
肠吻合患者中 1 效果欠 佳 , 年后便 秘复 发一例 , 内科 保 例 半 经
守治疗好 转。l 7例盲 肠直肠吻合患者中一例 出现控便异常 , 肠 粘连 2例 , 其余患者无并发症 出现 。
医药 2 1 年 l 0 1 0月 第 3 3卷 第 1 9期
参考文献
l 黄志强 , 刘永雄 . 内胆 管结石 的外科 治疗 ( 0年 回顾 ) 中 国实用 肝 4 . 外科 杂志 ,9 7 1 1014 19 ,7:4 —4 . 2 杨东山 , 陈锦俊 . 肝胆管结石 6 0例外科治疗及 随访结果分 析. 4 中华 肝 胆外科 杂志,00, 1014 20 6:7 .7 . 3 何振 平 , 范林军 , 郑树 国. 肝切除 治疗肝胆管结石 ( 6 4例报告 ) 附 4 . 中华 肝胆外科杂志 ,0 0, 1517 20 6:7 —7 . 4 黄志强, 马霄 . 肝部分切除治疗肝 内胆 管结石. 中华外科 杂志 ,98. 15

全结肠切除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19例体会

全结肠切除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19例体会

Bn e a. eat etI o eea S re , ih aH si l t ce ainU i rt, l n162 ,hn i, 1D p r n I fG nrl ug r Xn u opt t hdt D l nv s yDai 10 1 C ia t m y aA a o a ei a
降 、便秘及全 身症 状 ( 痛、疲 劳 )等 。 2 结 果 头 我科 自20 0 3年 6月 ~ 05年 6月对 1 20 9例 2 1 术后病理 .
输试验来确诊 ,试验 中还能进行气钡双重
1 9例患者术后 病理检查 造影和排粪造 影检查 ,以排 除其 他疾病 , 此类患者施行 全结 肠 切除 回肠直 肠 吻合 提 示 结 肠 肌 问 和 黏 膜 下 神 经 节 数 量 减 少 、 如结肠冗长症 、出 口梗阻性疾病等 ,条件 术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神经细胞变性 ,其 中 1 例同时伴有溃疡性 允许时最好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以排除其
Tr a me to l w a st Co t a i n wi t l Coe t my:An An l ss o 9 Ca e DO e t n fS o Tr n i n i to t Toa lc o s p h ay i f1 s s NG Y , I F — q a , I iL U u u nL
【 b t c】 A s at r
0 jci T vlae h fcec fo l oetm i o oet ns m s npt nswt s w bet e oea t teefinyo t a clc ywt cl r a aat oi o a et i l v u i t o h e cl o s i h o
ss a d t e d fc t g c n i o sw r b ev d b fr n fe p rt n Re u t 1 a e e eb ial u e t a ua i , n h e e a i o dt n e e o s r e eo e a d at ro ea i . n i o sl s 7 c s sw r a c l c rd wi n t r s y h l b we mo e n o3 t s d i , a d 2 c s s o c so al a b o n i e so n n er pe l o k p r aie , w t o l v me t1 t i al me y n a e c a i n y h d a d mia d s n i n a d it r td y t o u g t s l l t u v i h b w lmo e n 2 t sd i . Co cu in T e ef c ftt l oe t my w t lo e tl a a tmo i o e t n fS C i o e v me t i i al > me y n l so h f to oa l co h i rc a n s e c i e o ss frt a me to T s r

顽固性、混合型便秘应用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顽固性、混合型便秘应用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顽固性、混合型便秘应用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的效果观察目的:研讨顽固性混合型便秘采取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60例顽固性混合型便秘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入,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腹腔镜组和联合组,组内分别有30例。

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术治疗,联合组采取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发生并发症情况。

结果:联合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都较低,且相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顽固性混合型便秘采取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联合改良Duhamel 术治疗能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改良Duhamel术;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术;顽固性混合型便秘;并发症由于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使我国便秘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有些患者在治疗效果不佳时容易发展成顽固性便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但是很多顽固性便秘患者同时存在肛门直肠排便障碍和结肠慢传输障碍,称为混合型便秘,因此单纯的结肠次全切术治疗效果不佳,不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有研究表明,顽固性混合型便秘采取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情况少。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30例顽固性混合型便秘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60例顽固性混合型便秘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入,分成腹腔镜组和联合组,组内均有30例。

腹腔镜组中,女13例,男17例,年龄58-75岁,均数为(66.51±5.17)岁。

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

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

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赵艇;魏东;高春芳【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09(026)010【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解放军150中心医院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2007-08~2008-10慢传输型便秘患者21例,在腹腔镜下采用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随访患者术后排便情况、手术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 15例单纯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痊愈率100%,排便2~5次/d,6例合并出口梗阻患者痊愈率66.7%,好转率33.3%.结论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安全有效,对单纯慢传输型便秘效果较好.【总页数】3页(P16-18)【作者】赵艇;魏东;高春芳【作者单位】150医院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31;150医院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31;150医院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相关文献】1.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护理 [J], 韦丽峰2.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 [J], 魏东;赵艇;蔡建;张辉;张剑锋3.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J], 江从庆;钱群;樊利芳;郑科炎;吴云华;胡金香;刘志苏;艾中立4.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前景 [J], 曹永丽;王文航;杨维维;张文丽;魏东5.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效果[J], 刘翔;张兆宏;黄晶晶;马二民;张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研究中显示哮喘发作期患儿血浆中 A M浓度高于缓解期患儿及健 D 康对照组患儿 , 并且与哮喘发作的分级积分呈正相关。 明 A M参与了哮 说 D 喘急性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 , 并且其浓度与哮喘发作 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 剂量依赖性。根据 目前研究,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 A M升高的机制可 D 能有: 血氧降低 , 内皮细胞( C) E 损伤而促进 A M的分泌 ; D 哮喘发病时炎症 反应增强, 大量的炎症介质促使气道内皮细胞 、 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 平滑肌 细胞等 损伤 , 引起 A M产生 增 加 。有研 究 证 明 , 哮 喘发 作 时 由于 刺激 性 D 在 物质 引起炎症 因子 如 白介素 一1 I (L一1 、 瘤 坏死 因子 、 )肿 内皮 素 一1 E ( T一 1 、 钙素相 关活 性肽 、 小板 源 生长 因 子等 , 中肿 瘤 坏死 因子 一a就 是 )降 血 其
规. 中华 儿科 杂志 ,084 (0 :4 7 3 20 ,6 1)75— 5 . [ ] 杜军英, 6 狄柯坪, 凌亦凌, 肾上腺髓质素对肺循环病理与生理调节 等. 作用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0 32 ( )19— 9 . J. 20 ,3 4 :8 12 [ ] 赵仕勇, 7 季秀梅, 徐瑞龙, 哮喘儿童血肾上腺髓质素浓度测定及l 等. 临 床意 义[ ] 中国小耳 急救 医学 ,06 1( )5 5 . J. 20 ,3 1 :2— 4 [ ] 仝金斋 , 8 张孔, 左万里, 哮喘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和 内皮素水平 等.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广东医学院学报,07 (5 :7—1. J. 20 ,2 )l 9 [ ] O ae Sioa Mt t K,t 1C r li e enara yer 9 bs h d iua e a. o e tnbt e i yhpr— Y, m T, s r ao w w e
s o sv n s n i a n lmmain i o n d l p p lt n: o io p n ie e sa d ar y ifa w t n a y u g a u t o u ai e sn — o o
Im nl 0 1 6 3 :0 m oo, 0 , ( )34—30 2 8 1. 水平 明显增加 , 缓解期 组 和健康 对 照组 。这 和文献 报 道一 致 … . 高于 J 体 [0 Kl nsa H lK,onbr G,t 1 R glino Es ohl 。 1] rhawmy s G, a Y uge e a. eu t f oi p i— l g ao n Acie C tk n r d cin fo Hu n C r o d—Dei e s C l t yo i eP o u t rm ma od Blo v o r d Mat el v s 外研究 发现 T F—d可 刺激 血管平 滑肌 细胞 和 内皮 细胞 产生 A M, A M N D 而 D 却相反抑制 T F—a分泌_ N 】 。本研究发现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中的 []JItf o yoieR s20 , ( )39— 8 . J . ee nCtk e, 22 3 :7 3 8 n rr n 0 2 T F t 平和 A M 水 平 呈 显 著 正 相 关 , N —c水 D 我们 推 测 可 能 是 T F—a刺 激 [1 K hoM,aei , i t K,t 1 A ce re nra a a N 1] on H nhr T Hr a e a. nacla di es o p s a a e t c e flm ar o euI n au at a de m dln i ct s m .Me bfm, 96 4 n i e h t o s 19 , 5(1 : 33 a i 1) 12 A M的合成( ) D 或 释放增加所致, 是机体 自身的一种免疫调节, 这也可能是
其 中重 要的 因素之 一 。 T F— 是一 种具 有广泛 活性 的炎 细胞因子 , 哮 喘发 病过 程 中 的重要 N 是
iptn [] J s m , 0 , ( )2 1 27 c aet J. A t a2 1 8 3 : — 2 . i s h 0 3 2 [] 中 5 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 20 08年修订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
医学信 息

30 ・ 50
N .2 2 1 0匝 IA F R A IN 1
临床 医学
状上 皮细胞 及肺 血管 的 内皮细 胞 ; 组 织 中还 存 在 A M 的特 异 性 受体 ; 肺 D 同 [ ] Ym m t H, aaeT,hnoT,t 1A rnmeul s c ny n 3 a a o N gs Sid e a. deo dlni u i c ・ o i n f e i i 时肺也是血液循环中A M的主要清除部位。A M在调节肺循环张力 中也 D D c ae lr n—idcdara yer pni ns i i [] J pl r ssae e nue i yhpr sos eesnmc J . p e lg w e v e A 起重要作用_J 6。赵仕勇等 1 『 发现 A M参与了儿童哮喘的急性发作和炎 D Pyi ,07 12 6 :3 1 2 6. hsl 0 ,0 ( ) 26 — 38 o2 性反应过程 , 具有扩张支气管、 解除气道痉挛、 抑制气道炎症等作用。 [ ] Cya B,aaut , ei . l m r o eul vli t t 4 ehnB KrkrSH kmN Pa a de m d lnee a h . s a n il sns m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