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合集下载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急诊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2)影像学检查:立体腹部平片或腹部CT扫描可见小肠、结肠充气扩张,可见液平面。

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本病可见任何年龄段,以术后、年老体弱者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外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2)体征:腹部改变为主,腹部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可有压痛,或可触及包块;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或金属声,或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立位腹部平片或腹部CT可见小肠、结肠充气扩张,可见液平面。

(二)证候诊断1.气机壅滞证:腹胀如鼓,腹中转气,腹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恶心,呕吐,无夭气,便闭。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实热内结证:腹胀,腹痛拒按,口干口臭,大便秘结,或有身热,烦渴引饮,小便短赤。

舌红,舌苔黄腻或燥,脉滑数。

3. 脉络瘀阻证:发病突然,腹痛拒按,痛无休止,痛位不移,腹胀如鼓,腹中转气停止,无夭气,便闭。

舌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涩。

气阴两虚证:腹部胀满,疼痛,忽急忽缓,喜温喜按,恶心呕吐,大便不通,乏力,面白无华,或有潮热盗汗,舌淡或红,苔白,脉细弱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气机壅滞证治法:行气导滞,理气通便。

推荐方药:厚朴三物汤加减。

选用厚朴、生大黄、炒枳实、炒莱菔子、砂仁、川楝子、炙甘草等。

中成药:四磨汤口服液等。

2.实热内结证治法:泄热导泻,通里攻下。

推荐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中医辨治

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中医辨治

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中医辨治肛肠病术后便秘是指肛肠手术后出现排便不畅或困难的症状。

这种病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肛门或肛管扩张、痔疮等后遗症。

中医认为,肛肠病术后便秘的发生与脾胃失调、肝肾不足等因素有关,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中医辨治。

一、中医病因和病机分析中医认为,肛肠病术后便秘的发生与脾胃气虚、肝肾不足等因素有关。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脾胃、肝肾等脏腑,导致脾胃气虚,脾胃失调,肝肾不足等病理变化,进而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排便不畅。

二、中医辨证分型1、脾胃气虚证:患者面色苍白,容易疲乏,食欲减退,口干咽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2、肝肾不足证:患者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口渴,小便短少,舌质暗红,苔黄干燥,脉细弱。

三、中医治疗方法1、脾胃气虚证:补脾益气,解湿化痰,调和胃口,以加强脾胃功能的方法治疗。

可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益气健脾汤等中药方剂。

还可以采用针灸、艾灸、中药泡脚等方法。

2、肝肾不足证:补肝肾,益精气,固元强身,以加强肝肾功能的方法治疗。

可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药方剂。

还可以采用针灸、拔罐、艾灸等方法。

四、注意事项1、慎用泻下药物:在中医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时应慎用泻下药物,以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2、恰当饮食:在饮食上要避免生冷、粘滞、油腻、辛辣等食物,以及过量饮酒等不利于脾胃消化的食物。

3、锻炼身体: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助于加速术后康复,并有助于改善肛肠病术后便秘的症状。

总之,针对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中医辨治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方案进行。

在治疗时,应注意保护患者术后恢复,并避免用药不当或误导患者,以达到治疗效果。

(文末编辑:常松)。

便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便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便秘便秘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解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症状。

主要因饮食不当、思虑少动、素体阳盛及病后体虚所致。

病机总属肠腑传导失常。

病在大肠,与脾胃肝肾相关。

本症可见于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神经官能症及药物所致的便秘。

【诊断】1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坚硬,便下困难,或排出无力,出而不畅。

2 .常兼有腹胀、腹痛、纳呆、头晕、口臭、肛裂、痔疮、排便带血以及汗出气短、头晕心悸等症。

3 .发病常与外感寒热、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起病缓慢,多表现为慢性病变过程。

4 .应除外其他内科疾病中所出现的便秘症状。

5 .纤维结肠镜等有关检查,常有助于部分便秘的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症有虚实之分。

因肠胃积热、气机郁滞者属实,因阳气不足、阴血亏虚者属虚。

邪实者,治以清热泻火、理气导滞、温里散寒为主;属虚者,治当益气温阳、养血滋阴、润肠通便。

1肠胃积热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举例:麻子仁丸加减。

火麻仁、枳实、制大黄、槟榔、郁李仁、瓜萎仁、玄参各IOgo加减: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黄、玄参、麦冬各10g。

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龙胆草6g、桅子10g,或用当归芦荟丸(包煎)6go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麟丸,每次6g,每日2次。

2 .气机郁滞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暧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举例:六磨汤加减。

沉香3g,枳实、槟榔各IOg,制大黄6g,川楝子、乌药、香附、厚朴各10g。

加减: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苓、桅子各10g,龙胆草5g。

若气逆呕吐者,加制半夏10g,旋覆花(包煎)6g,代赭石(先煎)30go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10g,柴胡、合欢皮各6g。

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中医辨治

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中医辨治

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中医辨治肛肠疾病术后便秘是指在肛肠手术后出现便秘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肛肠疾病术后便秘是由于手术后脏躁内结,气血不畅,导致气滞不化,津液不润,肠道功能减退而引起的。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提出了一些辨治方法,以期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肠道功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中医治疗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是辨证施治,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病情特点,如便秘的性质、时间、频率、伴随的症状等。

然后根据不同证候进行辨证施治,常见的证候包括气滞、血瘀、湿热等。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有效地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促进排便的目的。

二、中药治疗中医治疗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的常用中药包括大黄、芒硝、枳壳、郁金、生大黄、芒硝、枳实、木香、白芍等。

这些中药具有疏肝理气、清热泻火、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等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便秘症状。

在选用中药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开出合适的中药方剂,以期收到良好的疗效。

三、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促进脏腑的功能,改善身体的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在腹部的穴位,如中脘、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针刺,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增加排便的频率。

针灸还可以调节肝胆、脾胃等脏腑的功能,改善整体的身体状况,从而对肛肠疾病术后便秘有一定的疗效。

四、推拿治疗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皮肤、筋膜、肌肉、脏腑等组织,以调理人体机能,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推拿治疗肛肠疾病术后便秘主要包括腹部推拿、腰部推拿、尾骨推拿等。

通过推拿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蠕动的频率和力度,改善排便问题,达到治疗的目的。

五、生活调理除了中医治疗,患者在平时还需注意生活调理。

饮食方面,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避免进食过多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慢传输型便秘诊断评估与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慢传输型便秘诊断评估与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其他非药物治疗途径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饮水 ,减少精细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肠道功能,对部分
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运动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 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肠道 蠕动和排便功能。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腹部和相关穴位,可以 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功能,缓解便秘 症状。
症状表现
STC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难排、排便不尽感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腹胀、腹痛等腹部不适 症状。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身体影响
STC患者由于长期排便不畅,容易 导致肛裂、痔疮等肛门直肠疾病 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 康。
心理影响
长期的便秘症状容易导致患者出 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良好、便秘严重的患者,可 考虑结肠全切除术;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或要求保留部分结肠功能的患者,可考 虑结肠次全切除术或回肠直肠吻合术。
围手术期管理优化
01
术前准备
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制定合理的术前准备方案,包括
肠道准备、营养支持等。
伴随症状改善
评估患者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伴 随症状是否得到缓解。
生活质量改善
了解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如 睡眠、饮食、精神状况等。
患者心理状况关注
01
02
03
焦虑抑郁情绪评估
采用专业的焦虑抑郁量表 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 者的心理状态。
心理干预措施
针对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 患者,制定相应的心理干 预措施,如心理疏导、认 知行为疗法等。

肛肠科诊疗方案

肛肠科诊疗方案

目录痔 (2)肛漏 (10)肛裂 (15)肛痈 (19)溃疡性结肠炎 (22)直肠癌 (24)一、痔【诊断】本病种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痔临床诊治指南(草案)》(2006版)进行诊断。

(一)痔的分类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二)痔的诊断1、临床表现(1)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可分为4度。

I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II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III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IV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2)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3)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脱出。

2、检查方法(1)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粘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2)肛管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法。

I、II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III、IV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

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它疾病。

(3)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4)大便隐血试验:是排除全消化道肿瘤的常用筛查手段。

(5)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行全结肠镜检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0.11.02•【文号】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0]53号•【施行日期】2010.11.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0〕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工作安排》中的有关要求,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规范中医诊疗行为,我局研究制定了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等肛肠科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中医医疗机构开展肛肠科疾病临床诊疗工作时参照执行。

请各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试点中医医疗机构根据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情况,在我局印发的中医临床路径基础上,制定试点中医医疗机构具体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并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和建议反馈我局医政司。

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董云龙崔咏梅电话:************59957977二○一○年十一月二日附件: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慢传输型便秘诊断评估与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慢传输型便秘诊断评估与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饮食调整与生活方式改变
饮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饮水,减少高脂肪、高蛋白 食物的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生活方式改变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增加运动量,避免久坐不动,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肠道功能,改善便秘症 状。
推拿疗法
运用推拿手法在腹部操作,促进肠道蠕动和 排便。

整体调节
中医药通过调理脏腑功 能、气血津液等整体调 节方式,改善便秘症状

副作用小
相比西药治疗,中医药 治疗副作用较小,适合
长期使用。
预防复发
中医药治疗不仅关注当 前症状改善,还注重预
防便秘复发。
05
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
要点一
心理治疗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 郁等负面情绪,改善便秘症状。
慢传输型便秘诊断评估与外科处 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30
目录
• 引言 • 诊断评估 • 外科处理 • 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 • 专家共识的解读与展望
01
引言
便秘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 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 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
01
02
03
微生态制剂种类
包括益生菌、益生元等, 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 善便秘症状。
用药时机
一般建议在餐后服用,以 减少胃酸对益生菌的破坏 。
注意事项
微生态制剂需长期使用才 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患 者应遵医嘱坚持用药。

便秘病中医临床路径

便秘病中医临床路径

便秘病(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医临床路径一、便秘病(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病(TCD:BNP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功能性便秘(ICD-10:K59.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便秘病协作组临床诊疗方案(见附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 Ⅲ标准及2007年《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2.分型诊断(1)结肠慢传输型(2)出口梗阻型:包括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3)混合型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便秘病协作组临床诊疗方案(见附件)。

便秘病(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常见证候:(1)肠胃积热证(2)肝脾不调证(3)肺脾气虚证(4)血热津少证(5)脾肾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便秘病协作组临床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便秘病(慢性功能性便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便秘病,且疾病编码为ICD-10:K59.001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

2.除外消化道肿瘤,或其他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如神经肌肉的病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3.除外最近30天内有急性胃肠疾病或外科手术者;4.除外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呼吸系统、造血系统等疾病和恶性肿瘤者;5.除外妊娠、哺乳期妇女;6.除外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者;7.参考《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属重度便秘,需要住院治疗:指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

8.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9.患者同意中医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治探讨(附30例分析)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治探讨(附30例分析)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治探讨(附30例分析)孟荣贵;郝立强;王颢;张卫;李实忠;高章元;喻德洪【期刊名称】《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1999(20)11【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

方法:对部分顽固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等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确诊为结肠慢传输型患者30例,并对其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全结肠切除、回肠与直肠吻合术9例,次全结肠切除、盲肠与直肠吻合术19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

结果: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病理见肠壁神经丛有变性、减少。

回直肠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偏多,多数>3次/d,个别患者难以控制;行左半结肠切除术后的仍有排粪困难;而盲直肠吻合术效果较好,多数患者大便1~3次/d。

结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行次全结肠切除,盲直肠吻合术效果较好。

【总页数】3页(P863-865)【关键词】便秘;结肠慢传输;诊断;治疗【作者】孟荣贵;郝立强;王颢;张卫;李实忠;高章元;喻德洪【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9【相关文献】1.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附84例分析) [J], 刘玉石2.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及其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治 [J], 苑晓陪;哈楠林;田波;余苏萍;潘世友;丁义江3.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评价(附13例报告) [J], 朱顺福;李国伟4.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体会(附44例分析) [J], 彭超;徐加鹤;陈卓;罗兵5.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治探讨(30例慢性传输型便秘分析) [J], 孟荣贵;郝立强;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体会(附44例分析)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体会(附44例分析)

S b o a o e t my wi e o e t n s mo i 1 c s s u tt l c lc o t l o i mo d n tmo i 5 u tt c l c o t c c r ca a a t l h l o ss a e , b oa o e t my wi i s 5 s h e g i a a a o ss 2 l s
彭 超, 徐加 鹤 , 陈 卓, 罗 兵
( 江 市 第 二 人 民 医 院肛 肠 科 , 川 内 江 6 10 ;浙 江 大 学 附 属第 一 医 院 肛 肠 科 ) 内 四 400’

要 目的 : 讨 结 肠 慢 传 输 型 便 秘 的外 科 治 疗 方 法 。 法 : 确 诊 为 结 肠 慢 传 输 型 便 秘 患 者 4 例 进 行 手 术 治 疗 , 中行 探 方 对 4 其
c e ttl oe tmy c s s n p r a c lco 2 a e . s l : l f te 4 p cme s ee n e s a s oa c lco 2 a . d a t l oe tmy c ssRe ut A1 e a i s o 4 s e i n w r u d r h p too ia x miainw ih s o e h t a gin c l ni tsie ee d ce e 。e e eae ra s n. h a lgc e a n t , hc h w d ta n l el i e t sw r e r a dd g n rtd o b e tT e h l o g o s n n s d fc t n o p t nswi u tt oe tmy w t e oe t n so sswa ~ i se ey d y ( a 23 ee ai f ai t t s boa c lco i c c rca a a tmo i s 1 4 t o e h l h l me v r a me n -±

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

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

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老年便秘 TCD编码:BNP0O0西医诊断:老年功能性便秘 ICD-10编码:K59.0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

主要症状:便意与便次减少,排便艰难或排便不畅,或有便质干结。

次要症状:腹胀、腹痛、乏力。

具有主要症状,且符合中医辨证之虚证范畴者,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Rome Committee.Rome criteria[J].Gastroenterology,2006年):必须包括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①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③至少有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④至少有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⑤至少有25%的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辅助(如指抠、盆底支持);⑥每周少于3次排便。

如果不使用泻药,松散便很少见到。

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依据不充分。

患者须在诊断前6个月出现症状,在最近的3个月满足诊断标准。

(二)证候诊断1、中气不足证: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汗出气短,便后乏力,神疲懒言。

舌淡苔白,脉弱。

2、脾肾阳虚证:排便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脉沉弱。

3、津亏肠燥证:大便干结,口渴喜饮,皮肤干燥。

舌红苔燥,脉细。

(三)鉴别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典型症状为与排便异常相关的腹痛、腹胀,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

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中气不足证治法:升清降浊。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生白术、生黄芪、麻子仁、陈皮、当归、枳实、莱菔子、升麻等。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临床路径(试行)一、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病(TCD编码:BNP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ICD-10编码:K59.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便秘》(ZY/T-1994)和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制定。

(2)西医诊断:参照《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Ⅲ国际标准》(2006年)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07年)。

2.疾病分度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量用药;中度:指介于轻度和重度两者之间;重度:指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常规治疗无效。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临床常见证候:肠胃积热证肝脾不调证肺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和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的患者。

2.疾病分度属于中、重度。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不进入本路径。

5.患者合并肠梗阻、结肠扩张等需外科手术治疗不进入本路径。

益气润肠丸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55例

益气润肠丸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55例

益气润肠丸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55例刘全林;刘瑞涛;巩跃生【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润肠丸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11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益气润肠丸(黄芪、生白术、枳实、厚朴、肉苁蓉、桃仁、当归、桔梗、胖大海、火麻仁)1次2丸,1d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3次/d,10 mg/次,口服.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在疗效方面、起效时间及0.5a后两组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润肠丸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5(028)012【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益气润肠丸/治疗应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中医药疗法;临床观察【作者】刘全林;刘瑞涛;巩跃生【作者单位】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肛肠科,河南郑州450004;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肛肠科,河南郑州450004;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肛肠科,河南郑州4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指结肠动力减弱或/和障碍,内容物滞留于内,结肠动力降低,导致内容物推进速度减慢,排空迟缓所引起的便秘。

国内报道STC 占便秘的10.3%~45.5%[1]。

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疗效欠佳。

2008年3月—2013年12月,笔者采用益气润肠丸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55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肛肠科门诊及住院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1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平均(45.2±5.5)岁;病程平均(11.5±8.2) a。

对照组55例,男23例,女32例;年龄平均(44.2±4.4)岁;病程平均(11.2±9.1) a。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通便一号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实热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通便一号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实热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through screening, 60 patients with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excess heat) in Anorectal Department of Jiangx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0 patients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30 patients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ongbian Formula 1, and those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ctulose orally.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28 days in both groups, and the criteria for judging the efficacy were colon transmission function, constipation symptom score, clinical efficacy and recurrence rate.
结果:最终被纳入统计分析的患者共 59 例,包括 29 例治疗组和 30 例对照 组。经过为期 28 天的治疗,59 例患者的便秘症状评分、结肠传输功能改善情况 与治疗前相比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 29 例患者的结肠传 输功能、便秘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的 30 例患者(P<0.05);且两组患 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 29 例患者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的 30 例患者(P <0.05)。

中医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探析

中医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探析

中医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探析发表时间:2020-12-31T02:07:12.57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6期作者:王钧冬1 李远志2 魏雨3 谢红艳1 李燕1 [导读] 功能性便秘中慢传输型便秘占比约为41.5%~50.3%[3],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便秘类型。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2)(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3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四川成都 610016)【摘要】总结中医药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理论认识,系统梳理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药治法,认为大肠传导失常及大肠津液亏乏是引发便秘的主要病因,为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有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手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结肠慢传输;便秘;中医药;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6-0204-02便秘是以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等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疾病[1],其中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慢性便秘可由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及药物等引发[2],其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所导致。

按照病理生理学机制,在《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中将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

相关研究显示,功能性便秘中慢传输型便秘占比约为41.5%~50.3%[3],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便秘类型。

1.中医理论认识在我国古代医学中,便秘也称为便结、燥结、秘结、便坚、大便难、大便硬、脾约等,均指大便干结、坚硬、排便困难之状,按现代医学分类,均可归属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黄帝内经》提出“大便难”的治疗原则“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者内”。

《伤寒杂病论》对便秘提出辨证论治,将其分为阳结、阴结。

《丹溪心法》中将便秘分为虚秘、火秘、湿秘、气秘、寒秘、风秘、津液不足秘七类。

《医学心悟》中认为便秘的四种类型为实秘、虚秘、热秘、冷秘。

肛肠科中医特色诊疗方法

肛肠科中医特色诊疗方法

肛肠科中医特色诊疗方法一、外治法1.隧道法治疗肛瘘适用于单纯性高、低位肛瘘,病程长,瘘管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者。

优势特色:该法治疗彻底,治疗肛瘘有效地保护了肛门内、外括约肌,治愈率高,病程短,患者痛苦小,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

实践证明此法明显优于西医肛瘘切除术。

操作方法:在鞍麻下,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

先以探针自外口经瘘管由内口探出,并将探针留置瘘管内。

再以外口为中心做一长约2~3cm的放射状梭形切口,仔细锐、钝性分离与管壁粘连的括约肌组织,完整切除瘘管。

如为两条以上的瘘管则分别处理。

如遇内口位于直肠环上缘,则将瘘管分离至距内口开口0.5cm处结扎切除。

注意切至内口创面不宜太大,充分结扎止血。

术后使用拔毒膏祛腐生肌以利伤口愈合。

2.指扩法治疗肛裂适用于肛裂Ⅰ~Ⅲ度。

优势特色:简便易行,无需复杂设备,痛苦小,费用低且治愈率高,治愈率可达95%以上,便于推广。

操作方法:截石位,麻醉满意,肛管松弛后,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双手食指伸入肛门,深度达第1、2指间关节处为宜。

背向牵拉(3-9点、6-12点)持续15分钟至肛管可容纳4指时,将双手食指伸入继续做背向牵拉5分钟,以肛管栉膜区纤维狭窄环消失方可。

操作过程中切忌暴力,防止肛管皮肤及直肠粘膜撕裂。

术后使用九华膏、生肌玉红膏以利伤口愈合。

3.注射固脱、出口指扩配合痔炎灵浓缩液内服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我科从2005年1月至今采用注射固脱、出口指扩配合痔炎灵浓缩液内服治疗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型便秘患者410例,其中男23例(直肠内套叠),女387例(直肠前突伴直肠远端内套叠),年龄30-65岁。

治愈358例,治愈率87.3%,显效5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5%。

优势特色:注射固脱配合中药内服使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愈变成可能,尤其口服痔炎灵浓缩液(院内制剂)清热利湿、润肠通便,使中气下陷得以提升,扶正固本使肠蠕动功能得以恢复正常,故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体征减轻,大便困难得到解除。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白术、茯苓、人参、大枣等。

中成药: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

3.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固肾,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四物汤加减。

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八珍丸等。

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山药、枸杞子、牡丹皮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养阴清肝丸等。

5.脾肾阳虚证治法:XXX补肾,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肉桂、附子、干姜、芍药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二)辅助治疗1.膳食疗法:多食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避免过度饮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2.运动疗法: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3.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体内气血运行,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4.泻药疗法:在中医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适当使用泻药,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三、注意事项1.在治疗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惯。

2.避免长期使用泻药,以免引起依赖性便秘。

3.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进食或暴饮暴食。

4.应定期复查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方药包括六磨汤合四逆散加减,其中包括木香、乌药、槟榔、枳实、柴胡、香附、川楝子、白芍、生白术等。

此外,中成药如四磨汤、逍遥丸也可用于治疗便秘。

对于肺脾气虚证,推荐使用黄芪汤加减,其中包括炙黄芪、生白术、陈皮、枳实、升麻、柴胡、葛根、当归尾等。

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芪蓉润肠口服液也可用于治疗。

对于肝肾阴虚证,推荐使用增液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其中包括玄参、生地、麦冬、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山药、黄精等。

中成药如五仁润肠丸、六味地黄丸也可用于治疗。

对于脾肾阳虚证,推荐使用济川煎加减,其中包括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附子(先煎)、干姜、肉桂(后下)、薤白、葛根等。

中成药如苁蓉通便口服液、便秘通等也可用于治疗。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以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便秘”的范畴。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1:38-41)。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1.肠道气滞证: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胸闷不舒,喜善太息,嗳气频作,心情不畅,脉弦。

2.肠道热结证:大便硬结难下,舌红,苔黄燥,少津,少腹疼痛,按之胀痛,口干口臭,脉数。

3.肺脾气虚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4.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迟,腹中冷痛,得热则减,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5.津亏血少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口干少津,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怔忡,两颧红,脉弱。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肠道气滞证治法:顺气导滞。

推荐方药:六磨汤加减。

木香、乌药、沉香、枳实、槟榔、大黄、龙胆草等。

中成药: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肠道热结证2.治法:清热润肠。

推荐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厚朴、枳实等。

中成药:麻仁润肠丸、黄连上清丸等。

3.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润肠。

推荐方药:黄芪汤加减。

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等。

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便秘》(ZY/T001.1-94)和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制定。

长期缺乏便意,便次减少,干燥如栗,依赖泻药且用量逐渐增大;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

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Ⅲ国际标准》(2006年)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07年)。

(1)包括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至少25%的排便需努挣;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块;至少25%的排便有不完全排空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助排便;每周排便少于3次。

(2)不用泻药软粪便少见。

(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4)诊断前至少6个月中最近3个月有症状发作。

(5)结肠传输试验:标志物口服72 h后排出少于20%,弥漫分布于全结肠或聚集在左侧结肠及乙状结肠直肠区。

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用药;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指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常规治疗无效。

(二)证候诊断
1.肠胃积热证:大便干结如栗,便时肛门疼痛,小便短赤,腹部胀满或痛,口干口臭,心烦不寐,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肝脾不调证:大便干结,欲便不下或便而不爽,胸脘痞闷,嗳气频作,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肛门坠胀,舌淡红苔薄腻,脉弦。

3.肺脾气虚证:虽有便意但无力排出,大便或质软,临厕努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神疲,面色白,舌淡苔薄,脉弱。

4.肝肾阴虚证:大便干结如栗,咽干少津,腰膝酸软,面色潮红,舌偏红少苔,上有裂纹,脉细数。

5.脾肾阳虚证:粪蓄肠间,便出艰难,长期依赖泻剂,面色晄白,腹胀喜按,纳呆食少,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腻,脉沉迟。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胃积热证
治法:清热通腑,行气润肠。

推荐方药:润肠丸加减。

枳实、当归尾、桃仁、火麻仁、杏仁、瓜蒌仁、栀子、黄连、黄芩、黄柏等。

中成药:麻仁丸、黄连上清丸等。

2.肝脾不调证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健脾。

推荐方药:六磨汤合四逆散加减。

木香、乌药、槟榔、枳实、柴胡、香附、川楝子、白芍、生白术等。

中成药:四磨汤、逍遥丸等。

3.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脾益肺,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黄芪汤加减。

炙黄芪、生白术、陈皮、枳实、升麻、柴胡、葛根、当归尾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水涵木,培本润肠
推荐方药:增液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玄参、生地、麦冬、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山药、黄精等。

中成药:五仁润肠丸、六味地黄丸等。

5.脾肾阳虚证
治法:补益脾肾,温阳通便
推荐方药:济川煎加减。

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附子(先煎)、干姜、肉桂(后下)、薤白、葛根等。

中成药:苁蓉通便口服液、便秘通等。

(二)针灸治疗
1.主穴:第1组:天枢、气海、上巨虚、足三里、百会;第2组:中髎、下髎、大肠俞、肾俞、脾俞。

2.辨证配穴:肠胃积热证加曲池、尺泽、内庭;肝脾不调证加支沟、合谷、太冲、肝俞、三阴交;肺脾气虚证灸神阙、气海、百会,可加公孙、胃俞、列缺;肝肾阴虚证加三阴交、照海、太溪;脾肾阳虚证灸关元、命门、腰阳关,可加太溪、照海、大钟。

3.操作方法: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

天枢、大肠俞直刺2~2.5寸,得气
后平补平泻;气海、肾俞直刺1.5寸,脾俞直刺0.5~1寸,得气后施补法;上巨虚、足三里直刺1~1.5寸,得气后平补平泻。

中髎、下髎3寸针入骶后孔2.5寸,使针感放射至肛门部。

百会穴低频率、小幅度均匀提插捻转,操作0.5min~1min。

中髎、下髎、天枢、上巨虚配合电针,疏密波,电针频率2/15Hz,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

4.疗程:每日一次,留针30 min,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三)其他疗法
1.中药灌肠:主要采用行气健脾中药如:厚朴、莱菔子、薤白、肉桂(后下)、茯苓等煎水,水液250ml~500ml,采用侧卧位或胸膝位,直肠滴入,保留灌肠,治疗后根据患者症状调整。

适用于腹胀有硬便嵌塞肠道,数日不下者。

2.耳穴压豆:以大肠、脾为主穴,辅以腹、三焦、胃、肝及肺等,嘱患者每日按压耳穴,每次1min~2min,每日5次~6次。

(四)护理与调摄
1.生活调摄:通过健康教育手册指导患者的运动、饮食和定时排便习惯,建立和加强排便反射。

2.泻药使用指导:告知患者今后避免长期服用含有大黄、番泻叶、芦荟、决明子等蒽醌类刺激性成份的药物。

3.腹部按摩:右掌心以脐部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外加压按摩,可在早餐或晚餐后进行,每日1~2次,每次60圈。

4.心理护理:指导患者通过认知、呼吸、音乐、自我暗示等方法调整疾病所致的焦虑、抑郁等情绪,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疑虑,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5.食疗和体疗指导:根据中医体质辨识和患者的日常饮食及营养状况,给予相应指导。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国际慢性便秘症状评分,参与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疗效评价的主要症状包括:排便频率、粪便性状、使用泻剂、腹胀和每次排便时间等。

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记分变化(表1)。

1周以上排便一次(3分)
不借助药物无法自行排便(4分)
粪便性状*
(指自然排便)成条且光软(0分)
成条有裂纹(1分)
硬块但成条(2分)
硬块呈球状散在(3分)
使用泻剂无(0分)
偶尔(1分)
经常(2分)
长期(3分)
使用失效(4分)
腹胀无(0分)
患者主观感觉(1分)
医生客观察觉(2分)
严重导致恶心或呕吐(3分)
每次排便时间1~10min(0分)11~20min(1分)20min以上(2分)
说明:1.本症状评分表计0~16分,正常为0分,1~5分为轻度,6~10分为中度,11~16分为重度,治疗前后比较积分。

2.* 粪便性状:采用Bristol分类法,表中分值0,1,2,3分分别对应下图性状4、性状3、性状2和性状1。

2.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

临床痊愈:患者自然排便,粪便质地柔软,每周>2次,治疗后积分0~1分。

显效:患者多能自然排便,偶用泻药,排便频率、粪便质地、腹胀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积分2~5分。

有效:患者排便频率、粪便质地、腹胀等症状较治疗前好转,泻药使用较治疗前减少,治疗后积分6~10分。

无效:患者排便频率、粪便质地、腹胀等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治疗后积分11~16分。

3.影像学评价
治疗前后结肠传输试验情况。

4.生活质量评价
比较治疗前后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问卷(PAC-QOL)情况。

表2 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
以下所设计的问题是要了解过去两个星期里便秘对你的日常生活中所造成的影响。

每一道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说明:PAC-QOL中文版经Mapi Research Trust组织授权使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评价,可用于中国便秘患者生活质量的测定。

(二)评价方法
1.近期疗效评价方法
在患者进入路径不同时间对主要症状进行评价。

(1)进入临床路径治疗前、第一疗程(10天)后和第二疗程(20天)后按照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标准和证候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2)进入临床路径治疗前和第二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疗效评价和证候疗效评价,行PAC-QOL量表填写比较。

2.远期疗效评价方法
通过长期随访观察,评价临床疗效和复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