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概论 3 液相色谱

合集下载

检验科 液相色谱

检验科 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和分析方法,用于分离和测定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它是基于溶液中分离物质的相互作用力,通过样品溶液在固定相上的流动来实现分离的。

液相色谱是在液相中进行的,相对于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来说,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是固定在柱子中的,而样品溶液则通过固定相之间的间隙进行流动。

液相色谱的分离机制主要有吸附色谱、反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等。

不同的分离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并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固定相和溶剂来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

在液相色谱中,样品溶液经过固定相进行分离后,可以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常见的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等,可以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检测器。

液相色谱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

它可以分离和测定复杂样品中的多个成分,提供准确和可靠的分析结果。

液相色谱技术在检验科中常用于药物分析、毒物分析以及一些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等。

通过液相色谱的分离和测定,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和结构信息,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北京化工大学仪器分析第三章高效液相色谱精品文档

北京化工大学仪器分析第三章高效液相色谱精品文档

检测器
用来连续监测经色谱柱分离后的流出物 的组成和含量变化的装置。
紫外-可见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 电化学检测器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质谱检测器
紫外-可见检测器
单波长UV检测器,光源用Hg灯,加滤光 片 可 以 到 254 , 280 , 313 , 334 , 365 等 。 生化中用到很多。
多波长 光度计类似,光栅或棱镜分光
残留农药和兽药是食品中主要的污染物 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并实施食品安全法规,但是
在美国、加拿大、欧盟以及日本食品安全法规更 加严格的完善。 在食品和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残留农药和兽药的 检测中非常苛刻的。
食品中残留检测
农产品 - 谷物:大米等 - 豆类:大豆、豌豆等。 - 水果:橘柑,苹果,葡萄等。 - 蔬菜:洋白菜(甘蓝)、菠菜等 - 茶叶,种子,蜂蜜等。
全多孔型担体 薄壳型微珠担体
固定相 --- 化学键合
R --- 极性基团 疏水基团 离子交换基团
Si OO
Si
HCO S l iOC HS l i3 ()2 C RHO SiOSi3 ()2 C RH
O
SiOH
SiOSi3 ()2 C RH
固定相的化学构造
非键合相表面
键合相表面
ODC
C18
C8
C1 Phenyl
样品的分析实例
食品 啤酒,清酒,葡萄酒,酱油等
体液 血清,尿等
医药品 肾的透析液,钙制剂等
发酵 微生物培养液,酸奶等
环境 工厂废水等
有机酸标准品的色谱图1
一个分析柱
1. 磷酸 2. 柠檬酸 3. 丙酮酸 4. 苹果酸 5. 琥珀酸 6. 乳酸 7. 甲酸 8. 乙酸 9. 乙酰丙酸 10. 焦谷氨酸

仪器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

仪器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17章HPLC法17.1 内容提要17.1.1 基本概念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气相色谱(GC)的理论,在技术上采用了高压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检测器,使之发展成为高分离速率、高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易称为现代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了高压输液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检测器等装置的液相色谱仪称为高效液相色谱仪。

梯度洗脱──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程序连续的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和极性,使样品中各组分能在最佳的分配比下出峰的操作技术。

也称为梯度淋洗。

低压梯度──又称外梯度,特点是先混合后加压。

它是采用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系统,易称为泵前混合。

高压梯度──又称内梯度,特点是先加压后混合。

它有两台高压输液泵、梯度程序器(或计算机及接口板控制)、混合器等部件组成。

两台泵分别将两种极性不同的溶剂输入混合器,经充分混合后进入色谱柱系统,是一种泵后高压混合形式。

柱外效应──由色谱柱以外的因素引起的色谱峰形扩展的效应。

柱外因素常指从进样口到检测器之间,除色谱柱以外的所有死时间,如进样器、连接管、检测器等的死体积,都会导致色谱峰形加宽、柱效下降。

液固吸附色谱法──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吸附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具有吸附能力,样品分子被流动相带入柱内,它将与流动相溶剂分子在吸附剂表面发生竞争吸附性。

K值大的强极性组分易被吸附,K值小的弱极性组分难被吸附,样品组分因此被分离。

液液分配色谱法──根据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分配,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分配系数较大的组分保留值也较大。

正相分配色谱法──流动相极性低而固定相极性高的称为正相分配色谱法。

反相分配色谱法──流动相极性高而固定相极性低的称为反相分配色谱法。

化学键合相──利用化学反应将有机分子键合到载体表面上,形成均一、牢固的单分子薄层而形成的各种性能的固定相。

(完整word版)仪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仪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试题及答案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一:选择题1.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D )A.提高柱温B.降低板高C.降低流动相流速D.减小填料粒度2.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下列那种操作(C )A. 改变固定液的种类B.改变栽气和固定液的种类C. 改变色谱柱温D.改变固定液的种类和色谱柱温3.在液相色谱中,范第姆特方程中的哪一项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 B )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项C.流动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D.停滞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4. 在高固定液含量色谱柱的情况下,为了使柱效能提高,可选用 (A )A.适当提高柱温B.增加固定液含量C.增大载体颗粒直径D.增加柱长5. 在液相色谱中, 为了提高分离效率, 缩短分析时间, 应采用的装置是 ( B )A. 高压泵B. 梯度淋洗C. 贮液器D. 加温7.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C )A. 组分与流动相B. 组分与固定相C.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 组分与组分8. 在液相色谱中, 通用型检测器是 (A )A.示差折光检测器B.极谱检测器C.荧光检测器D.电化学检测器9. 在液相色谱中, 为了获得较高柱效能, 常用的色谱柱是 (A )A.直形填充柱B.毛细管柱C.U形柱D.螺旋形柱10. 纸色谱的分离原理, 与下列哪种方法相似? ( B)A.毛细管扩散作用B.萃取分离C.液-液离子交换D.液-固吸附二:简答题1. 在液相色谱中,色谱柱能在室温下工作,不需恒温的原因是什么?答:由于组分在液-液两相的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较小,因此液相色谱柱不需恒温三:计算题1. 一液体混合物中,含有苯、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

用气相色谱法,以热导池为检测器进行定量,苯的峰面积为1.26 cm2。

甲苯为0.95 cm2,邻二甲苯为2.55 cm2,对二甲苯为1.04 cm2。

求各组分的百分含量?(重量校正因子:苯0.780,甲苯0.794,邻二甲苯0.840.对二甲苯0.812)。

仪器分析复习内容(重点)

仪器分析复习内容(重点)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3.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解: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van Deemer equation)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N2,Ar),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2,He),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

(3)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

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

(4)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

(5)对担体的要求: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和孔径均匀。

粒度要求均匀、细小(但不宜过小以免使传质阻力过大)(6)进样速度要快,进样量要少,一般液体试样0.1~5uL,气体试样0.1~10mL.(7)气化温度:气化温度要高于柱温30-70℃。

4.试述速率方程中A, B, C三项的物理意义. H-u曲线有何用途?曲线的形状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解:参见教材P14-16A 称为涡流扩散项,B 为分子扩散项,C 为传质阻力项。

下面分别讨论各项的意义:(1) 涡流扩散项A 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的扩张。

现代仪器分析——色谱分析

现代仪器分析——色谱分析

气-液色谱分离原理 —— 两相分配
载气 固定液
迁移
平衡
各成分在固定液中 分离原理
各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能 力不同
溶解-挥发平衡 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大难挥发柱中 停留时间长向前移动慢
3、气相色谱仪
基本流程和主要部件
进样系统 检测器
载气系统
色谱柱
记录、数据 处理系统
气相色谱仪的流程图
1)载气系统
3、高效液相色谱仪
基本流程和主要部件
高压输 液系统
进样 系统
分离 系统
检测 系统
贮液器、高压 泵、脱气器
1.贮液罐(滤棒,可滤 去颗粒状物质) 2.高压泵(输液泵) 3.进样装置 4.色谱柱——分离 5.检测器——分析 6.废液出口或组分收集器 7.记录装置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流程图
主要部件
1) 高压输液泵

2(t R 2 t R1 ) W1 W2
相平衡参数
1、分配系数 ( K )
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 时的浓度值比。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CS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CM
2、容量因子( k )
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色谱柱中达 分配平衡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质量 比——更易测定.
操作 分离效率 分离速度 分析灵敏度
加温操作 高 快 高
Thank you !
汇报结束,欢迎指导。
早期的机械涂层法,易使固定液流失,已淘汰。 化学键合固定相: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将固定液的官能团 键合在载体表面上。 目前应用最广、性能最佳的固定相
特点
(1)传质快,表面无深凹陷,比一般液体固定相传质快;
(2)寿命长,化学键合,无固定液流失,耐流动相冲击, 耐水、耐光、耐有机溶剂,稳定; (3)选择性好,可键合不同官能团,提高选择性。

《仪器分析》作业题解答

《仪器分析》作业题解答

第二章气相色谱法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19.有哪些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1).外标法:外标法是色谱定量分析中较简易的方法.该法是将欲测组份的纯物质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使浓度与待测组份相近。

然后取固定量的上述溶液进行色谱分析.得到标准样品的对应色谱图,以峰高或峰面积为纵坐标,以浓度为横坐标作峰高或峰面积对浓度的标准曲线.该曲线为一通过原点的直线.分析样品时,在上述完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取制作标准曲线时同样量的试样分析、测得该试样的响应讯号后.由标谁曲线即可查出其百分含量.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因而适用于工厂控制分析和自动分析;但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进样量的重现性和操作条件的稳定性.(2).内标法: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份.或试样中所有组份不可能全部出峰时,可采用内标法.具体做法是:准确称取样品,加入一定量某种纯物质作为内标物,然后进行色谱分析.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或峰高)]和相对校正因子.求出某组分的含量.内标法是通过测量内标物与欲测组份的峰面积的相对值来进行计算的,因而可以在—定程度上消除操作条件等的变化所引起的误差.内标法的要求是:内标物必须是待测试样中不存在的;内标峰应与试样峰分开,并尽量接近欲分析的组份.内标法的缺点是在试样中增加了一个内标物,常常会对分离造成一定的困难。

仪器分析9-经典液相色谱法概要

仪器分析9-经典液相色谱法概要

2.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淌相
3〕常用有机吸附剂
① 聚酰胺 为高分子聚合物质,不溶于水、甲醇、乙
醇等常用有机溶剂,对碱较稳定,对酸稳定 性较差,可溶于浓盐酸、冰醋酸及甲酸。
2.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淌相
聚酰胺对有机物质的吸附属于氢键吸附,通 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或酰胺键上的游 离氨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 合而产生吸附。吸附的强弱则取决与各种化合 物与之形成氢键缔合的力量。
2.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淌相
2〕常用无机吸附剂
① 硅胶〔SiO2·H2O〕
硅胶为极性吸附剂,外表主要存在着硅羟基〔硅 醇基〕和暴露于外表的Si-O-Si键,另外还有一些硅 醇基可能与水以氢键键合。硅羟基的外表浓度在吸 附色谱中很重要,由于人们通常认为硅羟基是强吸 附位点,而Si-O-Si则是疏水性的。
氧化铝的活性与其含水量相关。
2.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淌相
氧化铝适宜分别溶于有机溶剂的极性、弱极 性的非强离解型的化合物,尤其适合于分别芳 香族化合物。当样品为碱性化合物时,用硅胶 分别会造成严峻吸附,此时可选用氧化铝进展 分别,但酸性易离解的化合物简洁在氧化铝上 形成死吸附。
氧化铝分别几何异构体力量优于硅胶。
2.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淌相
(3) 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质 1) 离子交换树脂的特性
二乙烯苯
重量交联度:树脂中所合交联剂的百分率。
树脂的交联度越大,则网眼越小,交换时体积大 的离子进入树脂便受到限制。但提高了交换的选择 性;另外,交联度大时,形成的树脂构造严密,机 械强度高。但是假设交联度过大则对水的膨胀性能 差,交换反响的速度慢,因此要求树脂的交联度一 般为8-12%。
2.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淌相

仪器分析第4讲 高效液相色谱法

仪器分析第4讲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经典液相色谱法 75-600 0.01-1.0 1-20 50-200 2-50 1-10
高效液相色谱法 3-50(常用5-10)
20-300 0.05-1.0
2-30 104-105 10-6-10-2
2.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
(l)气相色谱法分析对象只限于分析气体和 沸点较低的化合物,它们仅占有机物总数 的20%.对于占有机物总数近80%的那些高 沸点、热稳定性差、摩尔质量大的物质, 目前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 分析.
3. 柱外效应
由于色谱柱之外的因 素引起的色谱峰的展 宽,例如进样系统、 连接管路及检测器的 死体积等。
3-3 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液—液分配色谱及化学键合相色谱 液—固吸附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色谱 空间排阻色谱
1、 液-液分配色谱
liquid- 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4、 离子色谱
ion chromatography
离子色谱法是由离子交换色谱法派生出来的一种 分离方法。由于离子交换色谱法在无机离子的分 析和应用受到限制。例如,对于那些不能采用紫 外检测器的被测离子,如采用电导检测器,由于 被测离子的电导信号被强电解质流动相的高背景 电导信号掩没而无法检测。
2、 液-固吸附色谱
liquid-solid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分离原理:利用溶质分子占据固定相表面吸附 活性中心能力的差异
分离前提:K不等或k不等
液—固吸附色谱
固体吸附剂主要类型: 极性的硅胶(应用最广) 氧化铝 分子筛 非极性的活性炭
1971年科克兰等人出版了《液相色谱的现代实践》一 书,标志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正式建立。

仪器分析 第三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仪器分析 第三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主要分离机理
吸附能,氢键 疏水分配作用 溶质分子大小 库仑力 立体效应 生化特异亲和力
主要分析对象或应用领域
异构体分离、族分离,制备 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与制备 高分子分离,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 无机离子、有机离子分析 手性异构体分离,药物纯化 蛋白、酶、抗体分离,生物和医药分析
第二节 影响色谱峰扩展及色谱分离的因素
同时消耗样品少。
2、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
(1)速度快-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 min,有些样 品甚至在5 min内即可完成。 ( 2 )分辨率高 - 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 效果。 (3)灵敏度高-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荧光和电化学 检测器可达0.1pg。 ( 4 )柱子可反复使用 - 用一根色谱柱可分离不同的化合 物。 ( 5 )样品量少,容易回收 - 样品经过色谱柱后不被破坏, 可以收集单一组分或做制备。
基本要求: ①流量稳定,其RSD应<0.5%,这对定性定 量的准确性至关重要;②流量准确可调,0.1~10 ml/min, ③输出压力高,一般应能达到 150 ~ 300kg/cm2 ;④液流稳 定,无脉动;⑤ 死体积小,要求小于0.5ml。⑥密封性能好, 耐腐蚀。
泵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①防止任何固体微粒进入泵体,因为尘埃或其它任何杂 质微粒都会磨损柱塞、密封环、缸体和单向阀,因此应预 先过滤除去流动相中的任何固体微粒,泵的入口都应连接 砂滤棒。 ②流动相不应含有任何腐蚀性物质,含有缓冲液的流动 相不应保留在泵内,尤其是在停泵过夜或更长时间的情况 下。如果将含缓冲液的流动相留在泵内,由于蒸发或泄漏, 甚至只是由于溶液的静臵,就可能析出盐的微细晶体,这 些晶体将和上述固体微粒一样损坏密封环和柱塞等。 因此,用后必须泵入纯水将泵充分清洗后,再换成适合于 色谱柱保存和有利于泵维护的溶剂(如对于反相键合硅胶 固定相,可以是甲醇或甲醇-水)。

大学 师范类 化学专业 仪器分析学科 第三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学 师范类 化学专业 仪器分析学科 第三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阳离子交换
- + M++ RSO3 H
H+ + RSO3 M+
-
阴离子交换
Cl X RNR+ + 3
阳离子交换树脂
RNR3 X + Cl-
+

-
3、流动相
水相缓冲液+有机溶剂
调节选择性的 主要参数
盐种类及浓度 pH值
各种阴离子的在阴离子交换剂上的滞留次序:
2 2 2 柠檬酸离子 SO4 C 2O4 I NO3 CrO4 Br
( BH+ RSO3 )m ( BH+ RSO3 ) s
离子对
+ + 通式 B+ + A ( ) ( B B A A )s m 疏水性离子对不易在水中离解而迅速进入有机相中, 存在下述萃取平衡:
X+水相+ Y-水相
[B A ]s [ B A ]s KB A [B ]m [B ]m [A ] m
故要减小He,提高柱效,应采用小颗粒固定 相并填充均匀。
HPLC
2、分子扩散相Hd(纵向扩散项)
cd Dm Hd u
cd :常数
Dm :分子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
u :
流动相流速
Dm 一般很小,当u较大时,Hd很小,Hd可忽略
HPLC
3、传质阻力项
HPLC
(1) 固定相传质阻力项
Hs Cs d f Ds u
硅烷化反应
硅胶
十八烷基 氯硅烷
ODS(C18)键合相 非极性
键合固定相类 型 疏水基团 烷烃(C8和C18)、苯基等 极性基团 丙氨基 氰乙基 醚和醇等

仪器分析(考点总结)

仪器分析(考点总结)

常用方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分析法 (多)2 .气相载气: N2,H2 和 He (多)3.基线:当色谱柱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反应检测器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线。

(名,判)4.基线漂移:基线随时间定向的缓慢变化。

(名)5.基线噪声:由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起伏。

(名,判)6.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名,判)指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名,判)7.调整保留时间: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名,判,单)8.半峰宽度9.分配系数 K: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名,判,单)10.气相色谱分析色谱柱:分配系数大的组分需要流出色谱柱的时间较迟。

(填,判 )11.气相色谱分析原理:不同物质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

(判)12.分配比 k :容量因子或容量比,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名,判,单):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 C g 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 C1 。

(单)13.传质项14.分离度若两组峰高相近,峰形对称且满足正态分布,当 R=1 时,分离程度可达98%:当 R=1.5 时,相邻两峰已完全分开的标志,分离程度可达 99.7%。

(单)15.柱温对于沸点范围较宽的试样,宜采用程序升温。

(填,判,单)16.气相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

(单)17.气相检测器原理分类:浓度型检测器和质量型检测器。

(填,多,单)18.气相检测器分类:热导检测器 ( TCD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 FID ) ,电子俘获检测器( ECD ) ,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 ,单)。

(多)19.气相检测器性能指标:灵敏度 S ,检出限 D,最小检出量 Q0 ,响应时间,线性范围。

(多)20.气相色谱定性根据色谱保留值进行的。

(判)21. 气相色谱分析的特点:高效能,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应用广泛的分析、分离方法。

仪器分析色谱概论

仪器分析色谱概论

2、 色谱得基本概念
(1)死时间
惰性组分从进样至出现浓度极大点时得时 间。反映了流动相流过色谱系统所需得时间, 因此也称为流动相保留时间。
(2)保留时间
被分离样品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该 组分浓度极大值时得时间,也即从进样开始到 出现某组分色谱峰得顶点时为止所经历得时 间,称为此组分得保留时间,常以分(min)为时 间单位。
平面色谱法: (1)纸色谱法
固 定 相 为 滤 纸 的 色 谱 法 称 为 纸 色 谱 ( p a p e r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 P C )
(2)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固 定 相 压 成 或 涂 成 薄 层 的 色 谱 法 , 称 为 薄 层 色 谱 ( t h i n l a y e r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 T L C )
2、 色谱得基本概念
(1)分配系数
在分配色谱中,固定相与流动相中得溶质分
子处于动态平衡时,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
衡,该组分在固定相(s)中得浓度与在流动相(m)
中得浓度之比为一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常表
示为K,即
K cs cm
由物质得热力学性质决 定,给定条件下,就是组分得 特征值。
K在不同得分离机制中分别称为吸附系数、分 配系数、交换常数、渗透系数
概述
最早得色谱就是在1903年,由俄国植物 学家茨维特(Tswett)所创造。她在研究叶 子得组成时,用碳酸钙作固定相 ,把叶子得乙 醚提取物加入到固定相中,用石油醚不断洗 脱,由此而把提取物中复杂得化学成分分离 开来,并命名其“色谱”。
其中: 玻璃管-----色谱柱 碳酸钙-----固定相 石油醚-----流动相

《仪器分析》4-高效液相色谱法

《仪器分析》4-高效液相色谱法
精选课件
(4) 示差折光检测器: 是一种中等灵敏度(10–6 g/mL)的通用型检测器。
是利用纯流动相和含有待测组分的流动相之间折射率的 差别进行检测的。
可分为三类:反射式;折射式(偏振式)和干涉式。常 用前两种。
优点:灵敏度适宜,操作简便是一种通用型的检测器; 缺点:对温度变化敏感,不能用于梯度洗脱。 应用范围:聚合物、糖。还用于分析以紫外检测和荧光
精选课件
药典中的液相色谱检测器
精选课件
常用的检测器:
(1) 紫外光度检测器:是一种选择性浓度检测器,仅 对那些在紫外波长有吸收的物质有响应。
作用原理:基于待测试样对特定波长的紫外光有选择 性的吸收,试样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服从比尔定律。
结构:
1-低压汞灯 2-透镜 3-遮光板 4-测量池 5-参比池 6-紫外滤光片 7-双紫外光敏电阻
精选课件
⑶ 色谱柱 GC柱很长,特别是毛细管柱可长至几十米至上百米,柱效
很高(理论塔板数N = 104~106)。HPLC柱较短,一般为15~25 cm,柱效(理论塔板数N = 103~104),低于GC柱。 ⑷ 检测器
与GC相比,HPLC检测器种类较多。 ⑸ 制备色谱
GC难以制备样品,因为进样量小,难以收集或被破坏。 HPLC可进行制备,即制备色谱。
精选课件
2. 进样系统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常用的进样方式: 高压阀进样:优点是能用于高压,适于大体积进样,重现性
好;缺点是进样阀进样时需排掉一部分试样,不同的进样 量需用不同的定量管,同时峰的扩展也比注射进样大。 微量注射器进样:也可由微量注射器注入取样环少量样品, 即采用较大体积取样环而进少量试样,进样量由注射器控 制,试样不充满取样环,只填充一部分体积。

仪器分析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思考题解答第三章思考题解答1.从分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范围上简要比较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的异同点。

解:二者都是根据样品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相互作用力的差别进行分离的。

从仪器构造上看,液相色谱需要增加高压泵以提高流动相的流动速度,克服阻力。

同时液相色谱所采用的固定相种类要比气相色谱丰富的多,分离方式也比较多样。

气相色谱的检测器主要采用热导检测器、氢焰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等。

而液相色谱则多使用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及电化学检测器等。

但是二者均可与MS等联用。

二者均具分离能力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难以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

而只要试样能够制成溶液,既可用于HPLC分析,而不受沸点高、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的限制。

2.液相色谱中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因素有哪些? 与气相色谱相比较,有哪些主要不同之处?解:液相色谱中引起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为涡流扩散、流动的流动相传质、滞留的流动相传质以及柱外效应。

在气相色谱中径向扩散往往比较显著,而液相色谱中径向扩散的影响较弱,往往可以忽略。

另外,在液相色谱中还存在比较显著的滞留流动相传质及柱外效应。

3. 在液相色谱中, 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解: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的途径主要有:1.提高柱内填料装填的均匀性;2.改进固定相减小粒度; 选择薄壳形担体; 选用低粘度的流动相;适当提高柱温其中,减小粒度是最有效的途径.4. 液相色谱有几种类型?它们的保留机理是什么? 在这些类型的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解:液相色谱有以下几种类型:液-液分配色谱; 液-固吸附色谱; 化学键合色谱;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对色谱; 空间排阻色谱等.其中;液-液分配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多次分配进行分离的。

可以分离各种无机、有机化合物。

液-固吸附色谱是通过组分在两相间的多次吸附与解吸平衡实现分离的.最适宜分离的物质为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的油溶性试样,凡是能够用薄层色谱分离的物质均可用此法分离。

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各章

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各章

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各章第一章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仪器分析的定义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和测量,以获取样品中特定组分的含量、性质和结构等信息的一种分析方法。

1.2 仪器分析的分类仪器分析按照分析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分析、化学分析和生物分析三大类,其中每类又分为多个不同的分支。

1.3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目标分析物的性质和特点,选用合适的分析仪器进行检测和分析。

常用的仪器分析原理包括光谱分析原理、色谱分析原理、质谱分析原理等。

第二章光谱分析2.1 光谱分析的基本概念光谱分析是利用样品对电磁波的吸收、散射、发射或者透射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分析样品中的成分、结构和性质。

2.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AS)是利用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的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是利用吸收特性和比例计算出样品中目标元素的含量。

2.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UV-Vis)是利用样品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常用于测定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的含量和结构。

2.4 荧光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是利用样品对激发光的发射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荧光光谱常用于生物分析、环境分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第三章色谱分析3.1 色谱分析的基本概念色谱分析是利用色谱仪器对样品中的组分进行分离、检测和定量测定的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分析、液相色谱分析和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等。

3.2 气相色谱分析气相色谱分析(GC)是将样品分离为各个成分,再通过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主要用于分析有机物、气体和挥发性物质。

3.3 液相色谱分析液相色谱分析(HPLC)是将样品分离为各个成分,再通过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主要用于分析生物化学物、药物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等。

3.4 色谱联用技术色谱联用技术是将不同色谱方法和检测手段结合起来,以达到更高的分离能力和检测灵敏度,常见的色谱联用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

仪器分析,HPLC复习

仪器分析,HPLC复习

高灵敏度: 10-9g (紫外检测)、10-11g (荧光检测) 所需试样量很少:微升试样足以全分析
试样不被破坏,易回收,分析重现性好 应用范围广泛
可分析80%有机化合物,尤适于高沸点、热不稳定、 相对分子量大(﹥400)有机及生化试样的分离分析
2021/2/4
2
HPLC与GC差别
✓ 相同:兼具分离和分析功能,均可以在线检测 ✓ 主要差别:分析对象的差别和流动相的差别
离子对色谱法特点:
1)分离效果高 2)分析速度快 3)操作简便 4)强极性有机酸、碱等难分离的混合物的分离
2021/2/4
17
五、离子色谱IC
离子色谱是由离子交换色谱派生的一种分离方法
离子交换分离柱后加一根抑制柱(装填与分离柱 电荷相反的离子交换树脂),通过分离柱后的样品 再经过抑制柱,使具有高背景电导的流动相转变成 低背景电导的流动相,从而用电导检测器可直接检 测各种离子的含量。 这种色谱技术称为离子色谱
(1)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又称为:淋洗液,洗脱剂 流动相组成改变,极性改变,可显著改变组分分离状况 (2)亲水性固定液常采用疏水性流动相 极性柱也称正相柱,非极性柱也称为反相柱
2021/2/4
26
2. 流动相类别
按流动相组成分:单组分和多组分 按极性分:极性、弱极性、非极性 按使用方式分:固定组成淋洗和梯度淋洗 常用溶剂: 己烷、四氯化碳、甲苯、乙酸乙酯、乙醇、乙腈、水
经抑制柱后,一方面将大量酸转变为低电导的水, 消除了流动相本底电导的影响。同时,又将样品阳 离子M+转变成相应的碱,由于OH-离子的淌度为Cl离子的2.6倍,提高了所测阳离子电导的检测灵敏度
2021/2/4
19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液流,而使用高压输液泵。
10
(2) 梯度淋洗(洗提)装置
和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一样,给分离带来很大的方便。 流动相中含多种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 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
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k 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11
实现方式 :
内梯度: 利用两台高压输液泵,将两种 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一定的比例送入 梯度混合室,混合后进入色谱柱。
适用范围:适用于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油溶性试样,对具 有不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和异构体有较高选择性。
20
3、离子交换色谱(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固 定 相:阴离子离子交换树脂或阳离子离子交换树脂;
基本原理: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解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
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根据溶质离子对交换剂具有不 同的亲和力而将它们分离。 阳离子交换:树脂—SO3Na + M+ = R—SO3M + Na+ 阴离子交换:树脂—NR4Cl + X- = R—NR4X + Cl-
25
第三节 液相色谱的固定相与流动相
一、液相色谱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s of LC)

26
二、液相色谱的流动相(mobile phases of LC)
1. 流动相特性
(1)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又称为:淋洗液,洗脱剂。流动相组 成改变,极性改变,可显著改变组分分离状况; (2)亲水性固定液常采用疏水性流动相,即流动相的极性小 于固定相的极性,称为正相液液色谱法,极性柱也称正相柱;
作用力,能提高柱的选择性、改善分离度,对分离起
正向作用。(2) 改变流动相极性和pH值也对分离起到 调控作用,当选用不同比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液体作 为流动相也可以增大分离选择性。
4
3.操作条件区别
GC:加温操作 HPLC:室温;高压(液体粘度大,峰展宽小)
5
液相色谱仪(1)
6
液相色谱仪(2)
7
消除了本底
(700μS)
电位电导的
影响。 试样阴离子
H2SO4
Retention time
HF HCl
HNO3 H3PO4
转变为相应 的酸,提高 检测灵敏度
24
Back Ground: H2CO3 (15μS) Retention time
4、空间排阻色谱(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 Pert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1
第一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
特指一种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分析方法。它在经典柱色谱法基 础上,引入了气相色谱法的理论,在技术上采用了高压泵、高效分离柱 、高灵敏专用检测器等新实验技术建立的一种的液相色谱分析法。 特点: 高压:150-350 105 Pa
36
2. 稠环芳烃的分析
稠环芳烃多为致癌物质。 固定相:十八烷基硅烷化键合相 流动相:20%甲醇-水 ~100%甲醇 线性梯度淋洗,2%/min 流 柱 柱 速:1mL/min 温:50 º C 压:70 104 Pa
废液
抑制器
~ ~
Back Ground: Na2CO3 / NaHCO3
(700μS)
Retention time
NaF
NaCl
NaNO3 Na2HPO4
离子色谱未加抑制柱 Na2SO4
Conductivity ~ ~ Conductivity
Back Ground: Na2CO3 / NaHCO3

故液相色谱H-u曲线与气相色谱的形状不同,如图所示:
30
1.1 基础理论:

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 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与气相色谱法 是一致的,但也有不同,区别主要在流动相。
31
1.2 提高柱效的途径
HPLC:H A C u (忽略纵向扩散项后)
高速:1~10 mL/min,一般< 1 h
高效:大于30000 塔板/米,(气相约1000) 高灵敏度:10-9 g (紫外检测)、10-11 g (荧光检测);所需试样少, uL
2
一、HPLC与GC差别
1.分析对象的区别
GC:适于能气化、热稳定性好、且沸点较低的样品;但对高 沸点、挥发性差、热稳定性差、离子型及高聚物的样品,尤其对 大多数生化样品不可检测;
极性或增加选择性,以改进分离或调整出峰时间。
28 28
3. 流动相选择
在选择溶剂时,溶剂的极性是选择的重要依据。 采用正相液液分配分离时:首先选择中等极性溶剂,若组分 的保留时间太短,降低溶剂极性,反之增加。也可在低极性溶剂 中,逐渐增加其中的极性溶剂,使保留时间缩短。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水(最大) > 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 环> 四氢呋喃> 甲乙酮>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 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 (最小)
应用范围:离子及可离解的化合物,氨基酸、核酸等。凡是在溶
剂中能够解离的物质通常都可以用离子交换色谱法来进行分离。
21
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
双柱型离子色谱法: 与离子交换色谱的区别是其采用特制的、具有极低交换容量
的离子交换树脂作为柱填料,并采用淋洗液抑制技术和电导检
测器,是分离测定混合阴离子的有效方法。 在离子色谱的基本结构组成中,与其他高效液相色谱的重要 不同就是抑制器和电导检测器。
29
第三节、影响色谱分离的因素
(factors influenced separation)
1. 基本理论及影响分离的因素与提高柱效的途径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 液体的扩散系数仅为气体的万分之一,则
速率方程中的分子扩散项B/U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即:GC:H=A+B/u+C u

HPLC:H=A+C u
电化学检测器
示差折光检测器 总体检测器 对试样和洗脱液总的物理 或物理化学性质有响应 介电最为广泛,约占70%)
工作原理:基于被分析试样组分对特定波长紫外线的选择性吸 收;组分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遵守比尔定律。
优点: 灵敏度高;线形范围大; 对流动相的流速和温度变化 不敏感; 波长可选,易于操作; 应用最广,对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有响应。 缺点: 不适用于对紫外光完全不吸收的样品
(3)若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则称为反相液液色
谱,非极性柱也称为反相柱。
27
2. 流动相类别
按流动相组成分:单组分和多组分;
按极性分:极性、弱极性、非极性; 按使用方式分:固定组成淋洗和梯度淋洗; 常用溶剂:己烷、四氯化碳、甲苯、乙酸乙酯、乙醇、乙腈、水。 采用二元或多元组合溶剂作为流动相可以灵活调节流动相的
液液分配色谱已极少采用。
19
2、液-固色谱(吸附色谱)
(liquid-solid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基本原理:根据物质吸附作用的不同来进行分离 固 定 相:固体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较常使用的是
5~ 10μm的硅胶吸附剂。 流 动 相:各种不同极性的一元或多元溶剂。
固定相:凝胶(具有一定大小孔隙分布)。 工作原理:按分子大小分离。小分子可 以扩散到凝胶空隙,由其中通过,出峰 最慢;中等分子只能通过部分凝胶空隙 ,中速通过;而大分子被排斥在外,出 峰最快;溶剂分子小,故在最后出峰。
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上述两个极限之间
的化合物,将按照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的 顺序被洗脱。
图 3-3
22
淋洗液抑制技术
P74
举例:待检测物质为NaBr,其首先在分离柱中与阴离子树脂发生 阴离子交换 阴离子交换:树脂-OH- + Na+Br- = R-Br- + Na+OHNaOH溶液洗脱→Na+Br矛盾:洗脱液的浓度要高于Br–才可以洗脱,但同时洗脱液的本 底电位相对洗脱出来的Br–的电位太高,导致灵敏度差。 从分离柱流出的洗脱液,通过抑制柱:
外梯度: 一台高压泵, 通过比例调节阀,将两 种或多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一定的比例 抽入高压泵中混合。
12
(3) 进样装置
将试样“浓缩”地瞬时注入色谱柱上端柱单体的中心,成一个小点。

注射器进样; 流路中为高压力工作状态,通常使用耐高压的六通阀进样装置,
结构如图所示: P85 色谱柱
4 4
准备
工作
讨论: (1)流动相流速对HPLC板高的影响(与GC对比)
u 1cm / s时,H u u H ,n 柱效 ,但t R
兼顾柱效和分析时间,选择u 1ml / min
32
(2)结论
HPLC:H A C u (忽略纵向扩散项后)
1)液体的黏度比气体大一百倍,密度为气体的一千倍,故 降低传质阻力c 是提高柱效主要途径。 2)由速率方程知,降低固定相粒度(使A减小)可提高柱效。
树脂-H+ + NaOH →树脂-Na+ + H2O
树脂-H+ + Na+Br- →树脂-Na+ + H+Br大大提高所测阴离子的检测灵敏度 唯一快速、灵敏和准确分析多组分阴离子的方法。
23
NaF,NaCl,NaNO3 Na2HPO4,Na2S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