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留幽怨向黄昏_朱淑真_断肠词_抒情主人公形象
浅析朱淑真《断肠词》中的自我形象
![浅析朱淑真《断肠词》中的自我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66405d186c175f0e7cd137d2.png)
独 行独 坐 ,独唱 独 酬还 独 卧。伫 立 伤神 ,无 奈轻 寒 著摸 人 。
此情 谁 见 ,泪洗 残妆 无一半 。愁病 相仍 ,剔尽 寒灯梦 不成 。 在 这首 词 中 ,词 人 将深 闺愁 妇 的悲 怆愁 怀表 现得 淋 漓尽 致 。 “ ”字 的连 用 ,展 现 出悲 伤 若狂 的孤 独 女 子 的 形象 ,愁 云 密 独 布 ,又 无处 排遣 ,无人 可诉 ,她 只有 独 自负 担如 此孤 独 与愁恨 , 独 自行走 于天 地 之 间 。而 这 种 孤独 之 感 更 是 如 影 随形 地 伴 随 她 的 “ 肠 ”生涯 ,遥 遥 无期 。行 、坐 、 唱 、酬 、卧概 括 了女词 人 断 整 天 的生 活过 程 ,强 烈地 表现 了词 人 那种 茕独 无依 的 生活遭 遇 和 迷 离 恍 惚 的 愁苦 之 情 。 “ 立伤 神 ” ,正 是 她 在春 机 勃 发 的 伫 环 境 中黯 然 销 魂 的 自我 写 照 , “ 奈轻 寒 著 摸 人 ”词人 侧 重 写 无 对 爱情和生 活 充满憧憬 的娇 羞 少女形 象 《 肠 词 》 是 一个 悲 剧 人 物 的痛 苦心 灵 的呐 喊 ,所 以呈 现 “ ” ,又极 力 反复渲 染她 “ 摸 人 ”。这 是 因为词 人 思及 自己 断 寒 著 在我 们面 前的 是一 个双眉 紧 锁 ;以泪 洗面 的凄 苦 悲伤 形象 。但 是 在婚姻 上 从来 没有 得 到过人 间的丝 毫温 暖 ,尽 管春 天早 已来 临 , 这 不 是词 人形 象的全 部 ,还有 她 天真 烂漫 ,热 情 奔放 的另 一个 侧 但 她 只能 感到 气温 的寒 冷 、现 实 的冷酷 ,这 正 是词人 心 境 的 “ 凄 面 。少女 时期 的朱淑 真 ,生 活优 裕 闲适 , 以游 园 赏花 ,赋 词弄 琴 凉 ”反映 。词 人怨 春 ,是 因 为无心 赏玩 春色 ,而 春 光又 明媚 ,春 为乐 ,性 格开 朗活 泼 。在她 的词 作里 ,洒 脱 开 朗、 自由欢 乐 的少 色又 宜人 ,触 目伤 情 ,只 能 引起 她 更 多的痛 苦 回忆 。词 人怨 春 , 女是 如此 地无拘 无 束 。爱情 是生 活 的一个 重要 部 分 ,在封 建社 会 是因 为丈 夫无 情无 义 ,是 因为 与思 恋着 的 意 中人 不 能相 聚 。所 以 中 ,女性 毫无地 位 又不被 允许 发 挥 自己的才 能 ,爱情 自然 成 为她 她只 能在深 闺 中发出绝 望 的声音 ,愁苦 之情 显得 更深沉 。 总之 , 《 断肠 词 》中 ,不 论写 景 ,还 是咏物 ,其 中处处 闪现 们全 部 的希 望 和 寄托 。朱 淑 真 用她 的笔 记 下 了 她快 乐 的少 女 生 活 ,我们 只 要 读她 的 《 平 乐 ・ 日游 湖 》就 可 以窥 见 她 浪漫 生 着 女 词人 愁欲 断肠 的 自我 形象 。激起 读 者 的 同情 、悲愤 ,深 深地 清 夏 活的一 角 ,其 词 曰: 打动 着人 们 的 心灵 。 《 文心 雕 龙 ・ 诗 》说 : “ 禀七 情 ,应 物 明 人 恼烟撩 露 ,留我 须 臾住 。携 手藕 花 湖上路 ,一 霎黄梅 细 雨 。 斯感 ,感 物 吟志 ,莫 非 自然 。 ” 朱淑 真 的咏 春 词 中, 几乎 篇篇 有景 ,处处 含情 ,名 为咏春 ,实 为抒 发 自己的 愁怀 。 娇 痴 不怕人猜 ,和衣 睡倒 人 怀。 最是 分 携 时候 ,归来懒 傍妆 台。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译文《蝶恋花·送春》鉴赏及赏析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译文《蝶恋花·送春》鉴赏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502ab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6a.png)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译文《蝶恋花·送春》鉴赏及赏析《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所创作的,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蝶恋花·送春》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蝶恋花·送春》宋代: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蝶恋花·送春》译文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这大好的春光,可是春天却只稍稍停留便离去了。
只有柳絮仍然在风里飘飞,随着春风要看春归向何处?一片碧绿的山野间传来一声声杜鹃的啼叫声,杜鹃即使无情,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
举杯送别春天,春天沉默不语,黄昏时分忽然下起了潇潇细雨。
《蝶恋花·送春》注释系:拴住。
青春:大好春光。
隐指词人青春年华。
少住:稍稍停留一下。
犹自:依然。
杜宇:杜鹃鸟。
便作:即使。
莫也:岂不也。
“把酒”句:把酒,举杯;把,持、拿。
送春,阴历三月末是春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浇愁以示送春的习俗。
此句与王灼《点绛唇》“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席卷西山雨”写法相似。
潇潇雨:形容雨势之疾。
《蝶恋花·送春》赏析惜春伤春,留春送春,词中常调。
这首“送春”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
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春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春嫩柳,这样方与送春之旨吻合。
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春”,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
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
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春天。
朱淑真与她的《断肠诗集》
![朱淑真与她的《断肠诗集》](https://img.taocdn.com/s3/m/0711b39adaef5ef7ba0d3ce9.png)
犁膏脉分春垅 , 只慰农桑望眼 中。 春雨滋润 了万物 , 红柳 绿 , 桃 芳草茸 茸 , 一派欣欣 向荣景象 , 使人赏 心悦 目; 而更使农家喜悦 的是风调雨顺 , 农桑长势 良好 , 收成 在望。她诗 中所表达的正是农 民的心声 。 朱淑真还有一首《 日杂咏》 冬 : 爱 日温温正涤场 , 击壤庆 时康 。 老农 水催舂韵捣残雨 , 急枷声带夕 阳。 风 霜瓦晓寒欺酒力 , 月栏夜冷动诗肠 。 厌厌对景无情绪 , 谩把梅花取 次妆 。 这 首诗反 映了农 民丰收时击壤庆 祝的欢 快景象 ,农 民四季辛劳 , 就 盼望秋冬的丰收 , 血汗能够换来 丰硕的果 实。由此我们看到朱淑真是一 位关心农民疾苦的进步女诗 人。 ( ) 三 品评历史人物 朱 淑真受过 良好 的教育 , 她谙熟历史 , 了十首 咏史 诗 , 写 对历史人物 有 自己独到的看法 , 《 羽二首 》 在 项 中认 为项羽不 能重用 范增 , 他失败 是 的主要 原因 , 提出一个重要 问题 , 由此 统治者要想夺取 天下 , 必须重用人 才。 史记》 《 中说 “ 秦始皇游会稽 , 渡浙江 , 梁与籍惧 观。 日‘ 籍 彼可取而代 也 ”I ’ i 了项羽 的卤莽大 意。 1 表现 《 韩信》 一诗 中, 作者赞颂韩信能忍小辱能成大业 , 为楚王 , 吕后杀 后被 害, 作者对他不胜惋惜与同情 。诗末二句“ 漂母人亡石空在 , 不知还肯念王 孙?” 就是借漂母之 口 来表现韩信遭不幸 的结局后无人冷惜的悲惨境遇。 此外 ,她还 写了 《 良》陆贾》《 生》《 张 《 、贾 、董生》 《 、晁错》《 向二 、刘 首》赞扬陆贾 的非凡见识 , , 董仲舒 的博学多才 , 向的政治远见 , 他们 刘 对 不得恩遇反遭不测予 以深切 同情 。 作者身为女子 , 竞纵谈历史兴亡 , 激扬 文字 , 很有男子气概 , 是难能可贵的 。 ( ) 四 描绘 自然景物 朱 淑真写 了很多咏物诗 , 中咏花 的最 多 , 其 但即便是 写花这样美好 的事物色彩仍是暗淡的 、 凄凉的 。 如写雨 : “ 沉沉春雨暗皇州 。 写云 :云 ” “ 暗湖光雨 四重 。 写风 :风倍凄 凉月倍 明。 所咏之物都是 枯萎凋零 的 , ” “ ” 凄 凉暗淡的 , 都显现 了诗人被封建 社会压 抑的忧郁 的感 情色彩 。但是值得 赞扬的是作者并未被这种压 抑泯灭个性 , 依然倔强坚强 , 如这首《 白菊》 : 回旋秋色薄清露 , 凌厉西风洁嫩霜 。 莫作东篱等 闲看 , 清新 曾结广寒香 。 作 者赞颂 菊花傲 霜盛开 的倔强性格 , 淑真 同样爱梅 花 , 梅 花二 看《 首》 其一 : 园林萧索未迎春 , 独尔花开处处新 。 只有宫娃无一事 , 每将施额斗妆匀 。 淑真借梅花表现 自己 , 的性格 傲视霜雪 , 梅 正是诗人倔强 坚强性格 的体现。 朱 淑真不幸 的人 生 、 抑郁 的情 怀使她 的诗词格 调也凄凉悲 苦 , 多含 蓄委婉少 直抒胸 臆 , 多奇 隋 于景物 的作 品。她敢 于追求 自由纯洁 的 更 怀 爱情, 对现实不满发 出的幽怨之音 , 感人心脾 。 “ 女人之于艺术 , 自艺术产生之 日起 , 就成为对象 主体 。从 某种意义 上说 , 没有女 人 , 文学恐怕 就失去 了表现对象 ” ] 【 朱淑真 不须矫饰 和扭 2 曲 自己的女性性灵 即曝光于众 , 并凭藉 其身世境遇 的代表性 、 创作 目的 的纯粹性 、 作品优势 的占有性三大优长 , 为后人提供 了一个 比其他 女作 家所能给予我们 的更深微 、 深挚 、 深婉的女性世界 , 使沉寂 了很久 的女性 文学重新 跃起 , 使女性文学 继《 诗经》 后 , 之 在父系观念 日趋强化 的新 的 时代环境下又一次完成 了内容与形式上��
朱淑真《眼儿媚·元夕》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朱淑真《眼儿媚·元夕》赏析、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859d2583c4bb4cf7ecd147.png)
一、诗文《眼儿媚》——(南宋)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二、作者简介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
生于仕宦之家。
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
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
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
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三、赏析朱淑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而愁绪万端。
上片“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两句,描绘出一幅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
“迟迟春日”语出《经·七月》“春日迟迟”,“迟迟”指日长而暖。
“弄轻柔”三字,言和煦的阳光在抚弄着杨柳的柔枝嫩条。
秦观《江城子》词:“西城杨柳弄春柔。
”“弄”字下得很妙,形象生动鲜明。
对此良辰美景,主人公信步走在花间小径上,一股暗香扑鼻而来,令人心醉,春天多么美好啊!但是好景不长,清明过后,却遇上阴霾的天气,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犹如给女主人公的内心罩上了一层愁雾,使她想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伤心往事。
看来开头所写的春光明媚,并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
不然和煦的阳光与云雾是很难统一在一个画面上,也很难发生在同一时间内。
“云锁朱楼”的“锁”字,是一句之眼,它除了给读者云雾压楼的阴霾感觉以外,还具有锁在深闺的女子不得自由的象喻性。
“锁”字蕴含丰富,将阴云四布的天气、深闺女子的被禁锢和心头的郁闷,尽括其中。
下片着重表现的是女主人公的春愁。
这种春愁是由黄莺的啼叫唤起的。
大凡心绪不佳的女子,最易闻鸟啼而惊心,故唐诗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之句。
试想一个愁绪万端的女子,在百无聊赖之时,只好在午睡中消磨时光,午睡醒来,听到窗外莺声巧啭。
论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论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2793385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3.png)
论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朱淑真词中的女性形象目录一. 朱淑真词中的三种自我形象(一)少女形象:大胆率真、热情奔放(二)思妇形象:感伤幽怨、愁思断肠(三)弃妇形象:孤独落寞、愁病哀戚五个“独”字连用二. 朱淑真词与李清照词的异同正文朱淑真词中的女性形象——兼谈与李清照词的异同一. 朱淑真词中的三种自我形象(一)少女形象:大胆率真、热情奔放《断肠集》中多悲吟,这源于朱淑真不幸的婚姻,但这并不是词人全部的形象,词中还透露了少女时代的她率真洒脱、天真烂漫的一面。
朱淑真《江城子·赏春》鉴赏及译文答案
![朱淑真《江城子·赏春》鉴赏及译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9afc5ecc7931b764ce1536.png)
朱淑真《江城子·赏春》鉴赏及译文答案导读:朱淑真《江城子·赏春》鉴赏及译文答案朱淑真《江城子·赏春》鉴赏及译文答案1《江城子·赏春》宋代:朱淑真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
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江城子·赏春》译文初春细细微微的小风夹杂着小雨还有一点寒意,在酒樽前刚想畅饮,却回忆起以前的欢乐时光。
那时寂寞无欢,只有手拈梨花,任泪水流淌过如花的脸际。
还记得南浦分别时的情景:芳草萋萋,云烟漠漠,他的背影消失在远方。
那一刻,柔肠寸断,泪眼模糊、无语独看高高的青山。
想起昨夜梦中,与伊人喜结重聚之缘,心思缱绻间竟悄然无语。
梦中欢情正如水云渺渺,怎奈突然醒来,愁情恨意仍在。
回思梦中幽欢,面对眼前寒衾,展转反侧,倍觉凄凉,懊恼、嗟呀、哀叹,全然无济于事,于是发出了凄凉绝望的哀鸣:“天易见,见伊难!”《江城子·赏春》注释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
尊前:在酒樽之前。
梨花:梨树的花,代表着唯美纯净的爱情,但是也有谐音“离别”的意思。
阑(lán)干:眼眶。
南浦:情人别离地点的'代称。
夤(yín)缘:连络,绵延。
争(zhēng)奈:怎奈;无奈。
衾(qīn)裯(dāo):指被褥床帐等卧具。
伊:彼,他,她。
《江城子·赏春》赏析这首词写失恋的悲愁,充满作者心灵深处的凄厉哀鸣。
朱淑真在少女时期曾有过一段自由婚恋的幸福,可是后来由父母主婚,强嫁一俗吏,志趣难合,遂愤然离去。
这棒打鸳鸯散的忧伤,这琼枝错插、忍遭摧损的隐痛,萦盘郁结于心,使她在恨、愁、悲、病、酒五字生涯中凄然以终,她的《断肠诗》、《断肠词》真实地铭刻着她心灵上的伤痕。
这首《江城子》算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虽然题作《赏春》,但只不过说明愁恨是因其所触发而已。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0ba0f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2.png)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翻译及赏析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浣溪沙·闺情》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1. 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2. 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
3.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4. 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
5. 一面:整个脸上。
6.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7. 韵:标致。
8. 笺:纸,指信笺、诗笺鉴赏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
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
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
李清照的词作大概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即北宋之末与南宋之初两个阶段。
前者以闺怨相思为主,后者则多表现出消极绝望的情绪来。
但这首词与这两种风格都显然不同,应该属于词人最早一批描写纯真爱情的词作。
当时的词人尚处在少女年纪,对美好的爱情充满向往,落到笔端,也丰富地体现了女性细腻的心思。
起笔便带出了不同寻常的女性之美。
“绣面芙蓉”与下面的“斜飞宝鸭”对举,应也指装饰物。
当时的妇女多有向脸上贴绣画的习惯,其内容以花鸟为多,此处即是说面上绘有芙蓉。
芙蓉一笑而开,变静为动,看似颇为无理,实则更显有情。
本来芙蓉帖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
这种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王唯诗里最有体现,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等。
朱淑真断肠诗词全集(带赏析珍藏版)
![朱淑真断肠诗词全集(带赏析珍藏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f9937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c.png)
朱淑真断肠诗词全集(带赏析珍藏版)朱淑真,号幽栖居士,贯籍说法不一,南宋初年,生于仕宦家庭。
家境优裕,自小颖惠,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与李清照、吴淑姬、张玉娘被称为宋朝四大女词人。
然而人间岂能有如此极致的完美,纵使岁月默许,红尘亦有残缺。
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
其词清新婉丽,情真意切,忧怨悲愤,跌宕凄恻。
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
《断肠词》有明毛晋汲古阁课《诗词杂俎》本、清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等。
因自伤身世,故以“断肠”名其词。
《朱淑真断肠词》《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注解】①寒玉: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如水、月、竹等。
②翠眉:古代女子用青黛画眉,故称。
蹙(cù):局促不安。
③闹蛾:古代一种头饰。
剪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
雪柳:宋代妇女在立春日和元宵节时插戴的一种绢或纸制成的头花。
④烛龙:古代神话中的神名。
传说其张目能照耀天下。
火树:树上挂满灯彩,喻灯火灿烂。
争驰:竞相奔驰。
⑤三五:农历每月十五日。
《浣溪沙·清明》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
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
恼人光景又清明。
【注解】①夭桃:以艳丽的桃花起兴作比,赞美新娘年轻美貌。
绛(jiàng)英:红花。
②湘帘:用湘妃竹做的帘子。
③曲房:内室,密室。
朱户:泛指朱红色大门。
扃(jiōng):关闭。
【赏析】起句便是一句'春巷夭桃吐绛英',似乎很清亮地展示出了一种绯红色的情怀。
显然,这春巷桃花吐蕊绽放,在自幼饱读诗书的朱淑真眼里展示的正是这样一幅热烈美好的景象,引起了她情不自禁的联想。
换上春衣的她洒浴在春光里,看到屋檐下的双双春燕正衔泥筑巢,心头也悄然萌动着这样一种美妙的意蕴:这样的季节里,连燕子都成双成对建起了新家。
浅论朱淑真断肠词(四)
![浅论朱淑真断肠词(四)](https://img.taocdn.com/s3/m/4987aa08f18583d0496459cc.png)
浅论朱淑真断肠词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方向)专业林香梅指导老师:韦晖摘要:南宋著名女词人朱淑真,著有词作《断肠集》,其词清空婉约、情感真挚、婉曲回环。
具有广泛的题材内容如花卉、季节节气、闺怨等题材,她可以自比梨花道尽她因为留不住心上人而默默哭泣、无人安慰的凄凉境况。
也可以“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用一个“独”字写尽自己的闺怨;语言风格浅切直白运用了较多的家常语、俚俗语以及大量运用虚词,却将自己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并运用独特的创作手法,如善于化用前人的词意、善摹景象妙抒情感、含蓄内敛婉曲回环等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美词佳作。
塑造的多是闺怨、断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关键词:朱淑真;断肠词;题材内容;语言风格;创作手法引言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著有作品《断肠诗集》、《断肠词》。
朱淑真与李清照堪称宋代词坛才女中的双璧。
朱淑真的词清空婉约、情感真挚、婉曲回环,具有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是其为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
从古至今研究朱淑真的专著有很多,如黄嫣梨的《朱淑真事迹索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介绍了朱淑真的籍贯、生卒年代、家世、恋爱婚姻等;张璋、黄畲的《朱淑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罗列了朱淑真的诗词作品,并有注解;及缪钺的《论朱淑真生活年代及其<断肠词>》不仅介绍了朱淑真的生平事迹、生活年代还对《断肠词》进行了评析。
其次, 研究朱淑真词的有关论文,通过中国知网查到的有五十余篇,归纳起来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研究朱淑真的生平事迹,介绍女词人的家世、婚姻状况的论文。
如魏秀琪的《朱淑真生平研究综述》、邓红梅的《朱淑真事迹新考》、李伟民的《朱淑真研究六十年综述》。
其二,研究朱淑真诗词中所体现出的爱情观的。
如,黄亚清的《朱淑真诗词爱情心态浅探》,其三,从词人的性别出发,研究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世界及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如,胡元翎的《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特色》、邓姗姗的《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世界及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索洁的《“闺阁气”与“丈夫气”——从朱淑真、李清照的比较看女性文学的独立价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赏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cb403ead02de80d4d840ea.png)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赏析生查子·元夕〔南宋〕朱淑真 / 注:此词也有人列为欧阳修作品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词作赏析】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生卒年不详。
从她的作品内容看,当为北宋末至南宋初人。
出身世宦家庭,喜诗词,工书画,晓音律,是宋代多才多艺的女作家。
她少女时期,性格爽朗,曾有一段美好的恋爱生活。
后由父母主婚,与一俗吏结合,终因情趣不投,愤然离去。
从此长期独居母家,忧郁终生。
后人辑其词集名曰《断肠集》。
上面这首《生查子·元夕》,是她的作品中颇有争论的一首词。
这首词,写得很美,确为词中珍品,脸炙人口,颇有一唱三叹之致!但是,也正由于这首词,引起了后人许多议论。
有人认为朱淑真写出这样的艳词,说明她操行不贞;也有人为她辩解说:这首词根本不是她写的,因此谈不到贞不贞的问题。
前者的代表是明代的杨慎,他在《词品》中说:“词则佳矣,岂良人家妇所宜道耶!”后者的代表是清代的纪昀,他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断肠词》简介中则说:“此本由掇拾而成,其元夜《生查子》一首,本欧阳修作,在《庐陵集》一百三十一卷中,编录者妄行采入,世遂以淑真为泆女,误莫甚矣。
”两种不同看法的焦点,全在《生查子·元夕》一词。
我们论定一个人的品行,不能以一首诗或一首词作为唯一的依据。
要弄清这段公案,还须从她现存作品的大量资料中去寻找线索。
朱淑真尚有三首《元夜》诗,其中一首云:“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乎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长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在这里,她用“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长任月朦胧”的缠绵之辞,把她同恋人幽会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毫无隐晦之处,同上述《元夕》词相比,对爱情的描绘有过之而无不及。
《元夜》诗和《元夕》词,不仅风格相似,而且在时间的叙述上,也是相互衔接的。
《断肠词》
![《断肠词》](https://img.taocdn.com/s3/m/11aacc87d1f34693daef3e74.png)
朱淑真,南宋人,号幽栖居士,著有《断肠集》。
前人评价其词“才力不逮易安,然规模唐五代,不失分寸……唯骨韵不高,可称小品。
”1评价虽不高,但也肯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朱淑真的词虽没有刻意雕饰的痕迹,但感情流露的却是那么自然,仿佛信口吟出,其大胆的表达尝试令人赞叹。
另外,她细腻的观察展现出古代闺阁女性的内心世界。
一、朱淑真及《断肠词》简介据现有史料记载朱淑真出身官宦家庭,南宋女词人,比李清照稍晚。
她能画, 通音律。
词多幽怨, 流于感伤, 也能诗。
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断肠词》三十三阙,其中七首质疑。
1986年,由张璋、黄畲校注的《朱淑真集》,对朱淑真词的编辑是今日所见最完备的朱淑真词集版本。
词的题材单一简练,取材无非就是些西园、小楼、梅窗、水阁等闺阁住所,作品内容也是梳妆、洗浴、试衣、画眉等生活细节的展现,但却表达出了闺阁女性真实生活和情感。
据魏仲恭《朱淑真断肠诗词序》记, 朱淑真“早岁不幸, 父母失审, 不能择伉俪, 一生抑郁不得志,竟无知音, 悒悒抱恨而终。
”魏仲恭在《断肠词》的序中说朱淑真“天资秀发,性灵钟慧,出言吐句,有奇男子之所不知,虽欲掩其名,不可得耳”。
其生前作品被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存一。
但是流传下来的作品和李清照的词一样脍炙人口,在古代文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率性的《断肠词》率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心真实情感的直白传达,读来颇容易感动和相信词人当时真切的所发所感而非卖弄文采耍文玩字;另一方面是字词的不加修饰,口语化的句子,顺其自然的字让人耳目一新。
词义也是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直抒情感、不加掩饰在理学禁锢日深的宋代,朱淑真是一位敢于冲破藩篱、热烈追求个人幸福与表达内心真实所想的女子,勇敢的本着个人的性情,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心血投注到她所耕种的精神园地。
在这块园地里她把自己内心的最真实的情感与情绪波动直接的表达出来。
作为一个官宦闺秀,朱淑真大胆吐露内心的情感,这颇令人纳罕。
'断肠'诗词'断肠'情—论朱淑真诗词的情感特征与审美价值
!['断肠'诗词'断肠'情—论朱淑真诗词的情感特征与审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7b83c217c281e53a5802ffd8.png)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断肠"诗词"断肠"情—论朱淑真诗词的情感特征与审美价值姓名:詹巧玲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谭邦和2000.6.1内容摘要Y35G968t、南宋女诗人朱淑真是充分体现古代纯女性特色的女作家之一,但其“断肠”诗词自问世之日起便毁誉参半,而诋毁的一个重要原因乃是以男性的文学标准去衡量一个女性作家,这不免失之公允。
一本文试图将朱淑真还置于女性更学的领域,以幼稚的女性视角,聚焦于作品的主体情感一一感伤以至断肠,深入分析其诗词的情感特征与审美价伯:“断肠”诗词刻画的“断肠”诗人的自我形象,足以让我们在零星琐碎的背景资料中更深入地了解朱淑真其人,这是一个博学多识的才女的“断肠”,感于自然的诗人的“断肠”和追求爱情、抗争不幸的佳人的“断肠”;诗词丰腴的情感本身则可以让我们颔略集清莹,感伤、苍凉于一体的独特的阴柔之美;诗词中浓郁的以感伤为基调的情感也颇具代表性,它正是和朱淑真一样生活于闰阁的宋代乃至中国古代大多数女性情感生活的展示;而朱淑真没有矫饰的女性性灵的创作所折射的也正是幂代乃至古代纯女性文学创作的特色,其纯正的女性风姿揭示了中国古代纯女性文学的魅力。
关键词:朱淑真“断肠”诗词’情感美女性纯女性丈学、AbstractzhuShuzhen(SongDynasty)wasoneoftheantientwomenwriters,whoseworksdemonstratespurefemalelilcraturecharacteristies.butherversesofHeart-breakingSerieshavelongmetamixedrcceptjon,whilemostcriticismCOmesfromstandardofevaluationWhichiudgesawomanwriterbythestandardOfthemales.ThiSwonldsurelyaffectitsjustice.ThispaperattemptstomakeasystematiCanalysisontheemotionalfeaturesandaesthotjCvalueOfZhu’SversesbyreplacingZhujntolhefield0ffemaleliterature.evaluatingfromtheimmalureviewpoint0ffcmalcsandfocusing0ntheemotionalfeatures~sentimentalandevenheart—breaking.Thepoet’SimageportrayedinZhu’SHeart-breakingSeries,togetherwiththelYagmentarybackgroundmaterials,providesUSadeeperjnsightintoZhUherseJf.thisjSthebrokenheartOfaknowledgeablelady,thebrokenheartofafairlady,braveenoughtopursueloveandtofightagainstmisfortune.TherichemotionsjntheversesalsopresentUS1heuniquecharmOffemalegentlCheSS,whichiScrystal-Clear,sentimentalandbreak.Theemotions,mostlySCntimental,aretypicaloftheancientwomenwhowereCOnfinedWiIhinIheirchambers.Mofever.thecharacteristjCSrefleetedinZhu’SlitcraryworksinSongDynasty.Thepurefemalestylerevealsthecharmofpurefemalelitcratureinancientliines.Keywords:ZhuShuzhenheart-breakingverseemotiOncharmfemalepurewomanlitcraturc“断肠”诗词“断肠”情一一论朱淑真诗词的情感特征与审美价值引言相对于喧嚣的男性文学创作与评论,女性文学的天空显得分外沉寂。
读朱淑真《蝶恋花》_0
![读朱淑真《蝶恋花》_0](https://img.taocdn.com/s3/m/e92a5c2fb52acfc788ebc918.png)
读朱淑真《蝶恋花》拟人写物耐人寻味——读朱淑真《蝶恋花》作者/闻健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朱淑真(一作贞),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世居桃村。
关于她生活的时代,历来有南宋、北宋两说,但一般都定为南宋。
相传她因婚姻不美满,抑郁而死。
她擅长绘画,通晓音律,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词人。
其词主要写闺阁之感,多幽怨之作。
笔调轻柔,形象婉丽。
有《断肠诗集》、《断肠词》。
春天是无限美好的季节。
她为大地带来了生机,为人类带来了希望。
人们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草木绿了……然而转眼之间,柳絮飞了,榆钱落了,蝴蝶匆匆忙忙地在和花儿告别。
正因为春天如此短暂,所以古往今来惜春便成为文人笔下常见的主题。
朱淑真这首《蝶恋花》也是表现这一主题的名作。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唐教坊曲。
《词谱》谓“宋晏殊词改今名”。
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说,“采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朱淑真这首《蝶恋花》一开头就写留春:“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垂杨”,这里是指垂柳。
“系”,拴住,缠住。
“青春”,春天,也兼有青春时光之义。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以上三句有三层含意:一是表现了词人惜春之情,想极力挽回欲逝的春光;二是说将逝之“青春”是不可挽回的;()三是由此而蕴含着词人的惆怅:既然春天是一去不复返的,那么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同样是一去不再来的,所以这里的惜春之意还包含苦闷之情。
尽管春天是留不住的,但是柳絮却不肯罢休:“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犹自”,即仍然。
以上二句意谓,柳絮还是在随风飘荡,好像要尾随春天去探看它的去处。
这里是通过写柳絮的多情,来反映词人留春之意切。
然而,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春天以她轻盈的步伐越走越远了:不觉春姑娘已用绿笔染遍了山川草木。
朱淑真《断肠词》女性情怀探微
![朱淑真《断肠词》女性情怀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0407c6fb6294dd88d0d26be1.png)
而来 , 而非韩僵 的作 品; 《 柳梢青 ・ 玉骨冰肌》 等三 首, 应归于《 逃禅 词》 , 不是 淑真的作 品; 《 菩萨蛮 ・ 湿 云不 动西 桥冷 》, 此 词 是 否 为苏 东 坡 词不 好 断 言 ;
《 绛都春 ・ 寒 阴渐 晓》, 当为存 疑 之作 ; 《 阿那 曲 ・ 梦
去 。犹 自风前 飘柳 絮 , 随春且 看 归何 处。
绿 满 山川 闻杜 宇 , 便作无情, 暮 也 愁人 意 。
把 酒送春 春 不语 , 黄 昏却 下 潇潇 雨。 词 人 自己恋 春 留春 , 却 将 满腔 的心 绪加 之 于 杨
柳, 杨柳 似乎 也懂得 春光 的一 去不 回 , 所 以生 出万 条 丝绦, 想抓 住 “ 青春” 。可 春 天 只 为 之 稍 住 , 转 眼 又
勇气 、 有 魄力 的敢 于反抗 现实 表达 自己的青 春少 女 。
终于, 在 大胆无 畏 的探索 、 勇敢 执著 的追 求过 程
禁意识到春光的美好和易逝, 《 清平乐》 中云:
风光 紧急 , 三 月俄 三 十。拟 欲 留连 计
婚姻 的不 满 与反抗 以及 对 意 中人 眷恋 不舍 的整个 过
《 断肠集序》 中的记载在相 当长 的时间内是 被人认
可 的 。后又 经 历代 学者 的不 断考 证研 究 , 才 华横 溢 , 所 嫁非 偶 , 婚姻 不 幸 , 抱恨而终 , 成 为学 界 对 朱 淑 真
的基本 共识 。
家境 的殷实 , 父母的钟爱 , 使得朱淑真的少女时 代 无忧 无 虑 , 充 满 着 诗 情 画意 。 清 代 况周 颐 在 《 蕙 风 词话 》中写 道 : “ 其( 朱淑真 ) 家有东 园、 西 园、 西 楼、 水阁、 桂堂、 依绿亭诸胜。 ” l 6 缪钺先生《 论 朱 淑 真生活年代及其 ( 断肠词) 中说道 : “ 朱淑真少时居
中考阅读理解:月上黄昏幽独栖
![中考阅读理解:月上黄昏幽独栖](https://img.taocdn.com/s3/m/7343c67305087632301212b4.png)
中考阅读理解:月上黄昏幽独栖——从朱淑真的《减字木兰花》透视其凄独意识《减字木兰花》(春怨)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
其生活年代大约在南宋高宗绍兴至孝淳熙年间,是我国宋代继李清照之后又一位才华横溢成就卓越、且作品在宋代也是最多的女文学家。
朱淑真文名于当世不显。
一生非但“青史”无名,而且连一篇比较完整的生平传记都没有,甚至透过她那一阙阙脍炙人口的佳篇竟然发现背后流露的是无尽凄婉清丽的满目忧愁怨恨,真对魏仲恭以“断肠”这个词对朱淑真一生和其词风准确而妥帖的冠名油然萌生无限的钦佩敬意之情。
之所以“断肠”是贯穿朱淑真词作的主要感情基调,是因为其独具“天资秀发,性灵钟慧”的气质,并在强调“仁则私欲尽去,而心德之全也”和“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常纲盛行的封建社会里保持着“恣逞春性情”、“不管风姨号令严”的坚韧狷傲之姿,最终在“齐大非偶”、“所适非人”的不幸婚姻的催化下,无情地破碎了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种浪漫爱情的憧憬。
这致使无论是春和日暖的溢翠流红,抑或是秋凉萧瑟的孤灯疏雨,都是那么地令人触目伤怀,黯然断肠,并折射出朱淑真在这种脉络经纬里所呈现出的孤寂凄独的精神世界。
在这孤寂凄独的精神世界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凄婉独胜“的风格,进而凝聚成一种凄独意识,并以此为凝聚核和辐射点,把这种情愫的极限——“断肠”悲剧渗透到作品的字里行间。
一、上片直抒胸臆,以“独”写独情自凄此词乃传统题材之一的“闺情”词,朱淑真却一改晚唐、五代由文士为女主人公立言的代言体而直抒情怀,语言流畅,浑然天成。
词作伊始,连叠运用五个“独”字而都妥润自然,确是词人独辟蹊径、自铸新词的妙构。
在愁云密布、紧锣密鼓中,以浓厚的氛围把一个近乎悲伤若狂的女子的凄独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使深闺怨妇的悲怆愁怀展露无遗;五个“独”字逐层铺排,又如现代影视艺术中特定镜头的推映、摇现和叠见,把词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形象鲜明地凸立于纸面,其画外音也相应地丰实而隽永。
女词人朱淑真的作品有哪些
![女词人朱淑真的作品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77ec10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3.png)
女词人朱淑真的作品有哪些女词人朱淑真的作品有哪些朱淑真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朱淑真的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断肠谜朱淑真的作品介绍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这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传世之作。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生于官宦家庭,后嫁于一个小官僚为妻。
这首《断肠谜》是朱淑真在看清丈夫拈花惹草,钱权为先的真面目后所写的。
这是一首闺怨诗,并且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闺怨诗。
与众不同之处有二。
第一,这首词的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如下楼来,金钱卜落,下字去掉卜便是一。
这首词的十句话分别对应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字。
第二,这首词抒发的闺怨并不是忧伤缠绵,凄婉哀怨的闺怨,而是一个女人在被丈夫辜负抛弃后所抒发的悲痛果决,有种刀光剑影,咬牙切齿之感。
也有一种说法,朱淑真嫁与一个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轻离别,所以朱淑真婚后多有哀怨,所写多为闺怨诗词。
朱淑真是唐宋以来留下来作品最多的女诗人之一,浙中海宁人,她自幼聪明多才,博通古今,能写擅描,通晓音律,尤工诗词。
嫁人后郁郁不得志,后抑郁而终,其墓据说在杭州青芝坞。
朱淑真与李清照齐名,俱为宋朝鼎鼎有名,流传千古的女词人。
她的诗词多抒写个人的情感,被后世称之为“红艳诗人”。
眼儿媚朱淑真的作品内容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这首《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为南宋时期的女诗人,朱淑真所写。
据说,朱淑真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所以在写作时常常会带有忧伤之意,而这首《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同样,也带着淡淡的忧愁。
历史上大部分的女诗人所写下的诗词,大都带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而这首诗读起来,更是会叫人在心底环绕着淡淡的愁绪。
朱淑真《清平乐 恼烟撩露》原文及赏析
![朱淑真《清平乐 恼烟撩露》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023df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3.png)
此词写天真少女与恋人相会的喜悦和离别的惆怅。
上片点明留住须臾, 故当时携手情景,藕花细雨历历在目。
下片追写依恋情态,表现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歇拍二句,叙分别时难言的情景,只用“最是”两字,蕴含无限眷恋之情,归来后哪得不怅然若失。
词中点缀夏日风光,使形象更为饱满。
上片写一对男女游湖遇雨,为之小驻。
语序倒是词中常见现象,本词上片即为一个倒装句。
女主人公与男友相约游湖,先是“携手藕花湖上路”,这大约是西湖之白堤吧,那里的藕花当已开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呢。
也许这对情侣最初就是相约赏花而来,不料遇上“一霎黄梅细雨”。
正是这场梅雨及撩拨着人的“烟”呀“露”呀,留他们停步了,总得找个避雨的处所吧留我须臾住”的“我”,乃是复数,相当于“我们二游湖赏花而遇雨,却给他们造成了一个幽清的环境和难得亲近的机会。
真乃因祸得福也。
下片写女主人公大胆的举动及归来后异常的心理。
“一霎黄梅细雨”使西湖谢绝游众,因而在他们小住的地方,应当没有第三者在场。
否则,当人面就搂搂抱抱,未免轻狂。
须知这里“娇痴不怕人猜”之“人。
与”和衣睡倒人怀”之“人”实际上只是一个,都是就男友而言。
当时情景应是这样的:由于女主人公难得与男此词写天真少女与恋人相会的喜悦和离别的惆怅。
上片点明留住须臾, 故当时携手情景,藕花细雨历历在目。
下片追写依恋情态,表现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歇拍二句,叙分别时难言的情景,只用“最是”两字,蕴含无限眷恋之情,归来后哪得不怅然若失。
词中点缀夏日风光,使形象更为饱满。
上片写一对男女游湖遇雨,为之小驻。
语序倒是词中常见现象,本词上片即为一个倒装句。
女主人公与男友相约游湖,先是“携手藕花湖上路”,这大约是西湖之白堤吧,那里的藕花当已开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呢。
也许这对情侣最初就是相约赏花而来,不料遇上“一霎黄梅细雨”。
正是这场梅雨及撩拨着人的“烟”呀“露”呀,留他们停步了,总得找个避雨的处所吧留我须臾住”的“我”,乃是复数,相当于“我们二游湖赏花而遇雨,却给他们造成了一个幽清的环境和难得亲近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第1期(总第72期)中国文学研究Research of Chinese LiteratureNo,1,2004General,No.72[古代文学研究]独留幽怨向黄昏朱淑真 断肠词 抒情主人公形象刘晓林(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8)关键词: 断肠词 抒情形象 创作心迹 艺术意蕴摘 要:朱淑真是有宋一代唯一能与李清照齐名的女词人,她婚姻不幸,身世凄凉,悲伤抑郁,抱恨终生。
只有将无限孤独怨愤,付诸诗词,其词集名 断肠 ,实为自己悲惨身趾的写照。
透过她的词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鲜明生动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
本文以其词为依据,从四个不同的侧面分析其词中所蕴含的艺术形象。
探索词人创作的心理轨迹,从而对 断肠词 的深厚艺术意蕴,有一个更为全面的准确的理解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I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35(2004)01-0065-04Only Leaving the Hidden Bitterness to the DaskA Image of Lyrical Protagonisty in Zhu shuzhen S Heart-broken PoetryLiu Xiao-Lin(Chinese Department o f Hengyang Normal College,Hengyang,Hunan,421008) Key words: Heart-broken poetry Lyrical protagonisty Progress of wri ting Art implicationAbstract:Zhu shuzhen was the only female poet who enjoyed equal populari ty with Li Qingzhao in Song Dynasty.For havin g a sad marriage and a dreary life experience,she lived i n depression and regret all her life.And her poetry which was full of solitary and.indig nation and was called Heart-broken Poetry was actually the portayal of herself.From Zhu shuzhen s poetry,we could see a vi vid female i mage of lyrical protagonisty.According to the poetry,this artical anlynised the art image from four different prospects and explored her progress of wri ting so that we could have more correct and more allround conrehension and judgement to the art i mplication in Heart-broken Poetry .胡云翼先生在 宋词研究 一书中有专节论及南宋著名女词人朱淑真,他说:与李清照同负词名的女词人,有朱淑真。
她约略生在李清照后数十年光景。
( 薰风词话 )说她是北宋人,这未免太离奇了)号幽楼居士,钱塘人,工诗及词。
她的命运比李清照更要酸苦了,嫁与市侩为妻,一生便这样地悒郁无聊,永沦于痛苦里面,消磨她妁青春美景了。
其词署名 断肠 ,正是她生活的缩影 。
这恐怕是对朱淑真身世创作最为全面的考证了。
的确,两宋能与易安居士抗衡的女词人,唯朱淑真一人。
但她的命运比李清照更为悲惨,其生于书家, 天资秀发,性灵聪慧 ,柰父母失审,嫁为市井家妻,丈夫粗俗顽劣,日夕酗酒赌博,词人终生抑郁,抱恨而终。
陷于苦海,无力自拔,只有将无限孤独怨愤,付诸笔墨,其诗词集名白 断肠 ,足见悲伤惨痛之烈。
据 断肠集 序 中所述,身死之后, 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 。
身处下微,故生平身世留下资料极小。
幸有同邑魏仲恭者,感其身世之悲苦,叹其词作之绝妙,于其死后,辑其亡作,汇为一册,并为之序。
朱淑真诗词这传,魏氏之功莫大焉。
朱氏遗词,仅二十余首,这实在是无可补救的遗憾,但是,即便二十余首,就足以见其词之工丽精巧,其情之哀怨婉绝。
她的词作于内容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全为纯抒情之作品。
如魏仲恭所言: 一生抑郁不得志。
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
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寓于诗,以写其胸中不平之气。
[1]正因为如此,所以, 断肠词 中有一个生动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孟子有云;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2]依是理,则又可以说: 颂其诗,读其书,而知其人 。
因为透过作品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了解到作者思想、情感的某些信息,有的甚至是重要的信息。
所以,读 断肠词 ,[收稿日期]:2003-05-10[作者简介]:刘晓林,男,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完全可以把握朱淑真的精神世界,从而更多地了解这个苦命词人的种种不幸。
诗歌是抒情性的文学体载,它不像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故此,我们欣赏诗歌,也决不同于小说欣赏,以抓住人物形象通过形象去认识社会,感知生活。
而诗歌则只是着重抓住情景二字,移情入景,以景索情,故不可能有如小说中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许多诗歌还是有人物形象的,如老杜 石壕吏 中狐假虎威凶狠残忍的小吏,概言之,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二种类型。
一是诗歌描写刻划的客观人物,如 石壕吏 中的小,吏, 卖炭翁 中的烧炭老人等等;另一类则是诗歌中凸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 闻官军收河南北 中 漫卷诗书喜欲狂 的诗人自我画像。
但这类形象往往,缺少具体的描写,没有 心忧炭贱愿天寒 的形象清晰具体。
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少有人论及诗歌人物形象,即便涉及,也大多指第一类型。
但是,透过诗歌文本,慢慢揣摩玩味,不难发现朱淑真在 断肠词 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特别鲜明突出,通过对她的词作阅读,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的诗人站在面前,从外在的相貌特征到内在的精神世界。
究其原由,主要是 断肠词 全为作者血泪抒情之作。
词人生居僻垠,身为莽夫之妻,足难出户,孤守蓬门,终其一生,仅作贫家主妇,生活至为狭窄,情感焉能繁富。
举凡国计民生,羁旅行愁,山河秀丽,送往迎来等等丰富生活社会内容,都未能让词人感受而付诸笔端。
其所咏者,全是自己孤独寂寞怀春伤秋的痛苦呻吟。
这样,词人的形象就很自然融铸在诗词中间,让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应该说是 断肠词 一个显著的特色。
仔细阅读 断肠词 ,联系作者的 断肠诗 ,我们完全可以为词人描画出一个生动鲜明,形神并茂的艺术形象。
一、 夜深无伴倚空楼 :知音难免的孤独寂寞。
如上所述,朱淑真命运悲苦。
才思敏捷,聪慧多情的她,本应如安易之择赵明诚,吟诗作赋,夫唱妇随,即便是家徒四壁,粗粝布衣,但精神愉悦,乐在其中。
亦即便有离愁别苦,但那仍是对幸福生活回味与追求,希望自在其中。
可朱淑真不然,嫁了一个顽冥愚钝的丈夫,他不会也根本不可能读懂朱淑真,不可能给她半点慰藉与温暖。
朱淑真得到的只有残暴的辱骂殴打与无穷的孤独寂寞。
可以想象在朱淑真短暂一生中,是不可能寻觅到一丝欢乐与幸福的,生活之于她,不是物质生活的匮乏,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痛苦。
人生害怕的是心更孤独,而朱淑真正是一颗孤独的心灵。
词人犹如在冥冥黑夜掉入茫芒大海之中,除了死一般的寂静与恐怖之外,连一根救命的稻草也抓不着。
这份无援的孤独与恐怖的痛苦,无不让她形诸笔端。
在 断肠集 中,词人是怎样记录她一年的生活的呢?春天,风和日暖,柳绿桃红,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往返,可词人呢,却是 迟迟花日上帘钩,尽日无人独倚楼 ( 伤春 )。
夏日,佳木葱笼,好鸟鸣啾,无不使人心旷神怡,意清气爽,可词人呢,是 凉生还又捧幽恨;留取孤樽对月开 ( 夏雨生凉 )。
金秋十月,云淡天高,月明朗朗,才子佳人,自有观玩吟赏之乐,可词人形单影只,只能对月伤怀: 独坐小窗无伴侣,可怜霜月向人圆 ( 霜夜 )。
岁之将晚,冬日降临,词人更无心于 玉树琼枝 的雪景,更无缘赏受 围炉饮酒 的乐趣,漫漫长夜,孤衾难暖; 闷怀脉脉与谁说,泪滴罗衣不忍看 ( 冬夜不寐 )。
这就是词人的生活,春夏秋冬,无一日不是孑然一身,无一夜不是孤枕难眠, 孤独 构成了词人全部的生命, 孤独 吞噬着词人凄楚的心灵,她在 断肠词 里痛苦呻吟着: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伤。
剔尽寒灯梦不成。
( 减字栏花 春怨 )。
这不是在写词,而是在撕心裂肝地向世人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词开端二首,一连五个独字,如大河奔泻,如急雨倾盆,淋漓酣畅,触目惊心。
人生世上,都有各样的不幸与痛苦,但如有知心朋友可以倾诉,还尚为一种慰藉与解脱。
最不幸的就是那种有苦无处诉,遍寻无知己的处境,那才是无法解脱的愁,朱淑真正是属于后者。
词人没有知音,没有高朋,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太白孤独,但他还能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他更有 相看两不厌 的敬亭山。
而朱淑真什么都没有。
只有 伫立伤神 ,泪洗残妆。
她连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她根本没有一个心中伊人,游冶他乡。
她的生活根本没有一线希望。
自始至终都是绝望!白天她孤零的一个人,百无聊赖地苦度光阴, 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 生查子 )。
晚上,更是剔尽寒灯,彻夜难眠! 薄衾无奈五更寒,杜鹃叫落西楼月 ( 阿那曲 )。
他人有愁,只是 度日如年 ,而朱淑真,则是 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 伫立伤神 ,紧承上句,写出内心极度的痛苦, 著摸 ,意即 撩拨、沾惹 。
孔平仲 怀蓬阁 诗人云, 深林鸟语流连客,野径花香着摸人 。
写的是深林小径,鸟语花香,春意阑珊,煞是醉人,这是美景引起的愉悦,以致乐而忘返。
朱淑真所言则截然相反,她写的是暮春三月,轻寒料峭,东风无力,百花凋残!词人独立窗前,思念身世,不禁悲从中来,热泪长流。
下阕进一步抒写悲怨之情, 泪洗残汝 愁病交加,她的生活没有任何希望!词到此,一位形象消瘦,黯淡伤神,徘徊踟蹰,坐卧不宁,长吁短叹,以泪洗面的主人公凸现在我们面前。
而结穴 剔尽寒灯梦不成 ,给人物更加上了沉重的一笔,忧思愁怨,彻夜难眠,茫茫人世,如词人者,夫复有谁?正因为 孤独 构成了朱淑真的全部生命,所以在她的诗词中 独 字使用频率特别高,几乎无一诗一词不言 独 ! 孤独 是诗人心灵的全部内容,也是词人的外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