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学科2017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出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
②宋代的讲史平话中,就有了“说三分”的类别,专门讲述魏、蜀、吴三分
天下的故事。
③宋元以来的戏曲舞台上,三国戏常演不衰,丰富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内涵。
④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已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的情节的基本轮
廓。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答案】A

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为防范系统时间被任意
,我们可以借助“系统时间防改工具”这
款软件来加以保护。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
尤其
画山水。
A.遏制 篡改 善于
B.遏制 窜改 擅长
C.遏止 窜改 擅长
D.遏止 篡改 善于
【答案】B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辨析和运用近义词、反义词”,考试的水平层次为“表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要求,全面考查我省普通高中学生语文基础性 学习的省级水平考试。考试着眼于引导高中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为终 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避免出现需要用特殊背景知识进行解答的试题以及偏题、怪题;联系实际的试题 应符合高中学生的生活体验。
2017 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学科的考试范围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 “语文 1”至“语文 5”五个模块。试题中,现代文阅读考查所用的语言材料,如 果涉及教材内容,均选自本《纲要》“附录”中所规定的“课文篇目”;古代诗文 阅读考查所用的语言材料,以本《纲要》“附录”中所规定的“课文篇目”为主。 考试目标是考查高中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考查高中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渗透对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考查,从而来全面考查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A.追溯.(sù)
召.(zhào)唤
锲.(qì)而不舍
B.省.(xǐng)悟 粗犷.(kuàng) 绿草如茵.(yīn)
C.贮.(zhù)藏 花圃.(pǔ)
夙.(sù)兴夜寐
D.搭讪.(shàn) 筵.(yán)席
咬文嚼.(júe)字
【答案】C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正确辨识常用汉字的字音”,考试的水平层次为“识
为“理解分析”。
11.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A.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他所居住的官邸,就多年得不到搬迁。
B.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C.张衡不羡慕当时的权贵,他所居住的官邸,就多年得不到搬迁。
D.张衡不羡慕当时的权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2017 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语文
一、编写说明
《2017 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语文)》(以下简称《纲要》)是 依据教育部 2003 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以及省教育厅有关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教 学实际而制定的。本《纲要》对我省 2017 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学科 的考试性质与目标、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并作出了具体说明。因此,本《纲要》是 2017 年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学科命题的依据,是考查普通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否达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 定的毕业和升学要求的基本依据,也是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之一。
D(表达应用):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在 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考试水平层次,一般指在写作实践中,对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 思考和提炼,获得一定的感悟和认知,并以负责的态度加以描述或作出阐发。例 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充实内容等。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包括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 作四个方面。本《纲要》从这四个方面规定考试内容。每一个方面的内容分解为 “条目”和“水平层次”。其中:“条目”是对本《纲要》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提出 的具体要求;“水平层次”具体地确定了语文内容考查的层次,它与“条目”共同 作为复习和命题的参照。
3 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 筛选并提取诗文中的信息

7 分析概括诗文的内容要点

8 赏析诗文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9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3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序号
条目
水平层次 AB C D
1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意,说明精彩语句在语境中的表 √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语句,做到语意连贯”,考
7
查的水平层次为“理解分析”。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文后问题。
[一]
张衡传(节选)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答案】B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试的水平层次为“理解
分析”。 12.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为“理解分析”。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游于.三辅
③十年乃.成
②虽才高于.世
④遂乃.研核阴阳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8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答案】B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考试的水平层次
【答案】B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考试的水平层次为“表达应用”。 5.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美学大师朱光潜撰写了一部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谈美》,在这部著作中,
他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把高深的美学道理活灵活现地介绍给了广大读者。
A.雅俗共赏 B.举重若轻 C.深入浅出 D.活灵活现
节。
D.由于股市动荡剧烈,今年 5 月份以来入市的散户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
倍。
【答案】B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考试的水平层次为“表达应用”。
7.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短语,恰当的一项是:
林黛玉给人的印象仿佛总是忧郁哀婉,有时又
。其实,她也有开朗宽
厚、柔顺诚恳的一面。当她与宝玉的感情平稳发展时,她的心情就

8 选用、仿用、变换句子

9 扩展语句,压缩复杂的句子

10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序号
条目
水平层次 ABCD
1 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
(常见文言虚词:而、乎、其、且、为、焉、以、因、 于、则、者、之)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
B(理解分析):领会并作解释,能够分析并作归纳,是在识记的基础上提高了 的考试水平层次,一般指从整体角度感知、分析和综合语文材料,并获得抽象认 知,作出自己的判断。例如,辨析近义词、反义词,理清文章思路,围绕中心恰 当地选择材料等。
C(鉴赏评价):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 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考试水平层次,一般指在准确理解文本的前提下,筛选和处 理文本信息,个性化地阅读和品味文本,并能作出思辨性的评价。例如,感悟文 学作品的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鸷
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
;当她
意识到婚姻的无望时,她的心情又像秋风秋雨一样

①欢快轻松 ②尖刻犀利 ③惨淡凄凉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B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语句,做到语意连贯”,考
查的水平层次为“理解分析”。
8. 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罗贯中在《三国志》的基础上,借鉴、吸收有关 解说文中起过渡、照应、总括作用的词语、句子、段 √

3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
4
概括中心意思

5 说明常见修辞方法在语境中的作用

6 指出文中所描写、说明的事物的特征

解说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
7
中的作用

8 解说常见表现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5
A.浸渍 荧火虫 揠苗助长
B.暇想 葡萄架 走投无路
C.贤惠 庇护所 脍炙人口
D.焦灼 吃小灶 出类拔粹
【答案】C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记住常用汉字的字形”,考试的水平层次为“识记”。
3. 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9 解说文中观点与材料的逻辑关系

10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感情,领悟作品的内 涵
11 感悟并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
√ √
简析文章在构思布局、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品味文学
12 作品的语言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探究和评价,
13 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第四部分 写作
序号
条目
1 依据生活经历和体验,准确审题,恰当立意 2 思想感情真实、健康 3 围绕中心,恰当地选择材料 4 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5 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充实内容
达应用”。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黄山莲花峰景点经过几年封闭养护,终于改.头.换.面.,重新笑迎八方客人。 B.《三国演义》刻画的众多人物形象,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C.巴西世界杯赛事令中国球迷热血沸腾,但要熬夜看直播让他们心.有.余.悸.。 D.早春二月,春.意.阑.珊.,许多家庭在休闲之时去郊外散步游玩,观赏风景。
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
五载复还。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B.连辟公府不就.
就:就任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高雅
D.公车特征.拜郎中
征:征召
【答案】C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试的水平层次
语文学科的考试水平分为四个层次:A(识记);B (理解分析);C(鉴赏评价);
1
D(表达应用)。它们的含义分别如下: A(识记):识别和记忆,是基本的考试水平层次,一般指能正确地识别和记住
学过的、能有效提高语文应用水平的语文知识。例如,记住常用汉字的字形,默 写“附录”中“课文篇目”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等。

13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4 字体端正

15 书写正确

16 格式正确

17 卷面整洁

四、例证性试题
例证性试题是为了帮助高中学生理解每个考试水平层次的要求,供高中学生
学习本《纲要》时参考。本《纲要》从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
读和写作四个方面提供例证性试题。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序号
条目
1 正确辨识常用汉字的字音 2 记住常用汉字的字形
水平层次 A BCD √

2
3 辨析和运用近义词、反义词

4 恰当使用关联词语

5 正确使用成语

6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7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语句,做到语意连贯
4
水平层次 ABC D
√ √
√ √ √
6
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 情等表达方式

7 叙述要素完整,材料具体,详略得当,线索清楚

8 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实,层次分明

9 议论要素完整,论据充足,论证有一定的逻辑性

10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11 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12 独立修改文章
【答案】D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考试的水平层次为“表达应用”。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6
A.宁安高铁的通车,缓解了沿线许多城市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
展。
B.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很多影视片往往成了文学作品特殊的、效果极佳的广
告。
C.草长莺飞,杂花生树,阳春三月的杭州、苏州等地方成了江南最美丽的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