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用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过关5狼1

合集下载

文言文《狼》百度汉语

文言文《狼》百度汉语

文言文《狼》百度汉语自古以来,狼是中华大地上最有威望的野兽之一。

狼者,其名为犬科之畏,形为狗而大,色为黑而淑。

其性凶猛,善猎捕,行于群落,多为首领。

而遍游山林,横行河川,啸声悚人。

据古籍记载,狼原生于华夏东部,其体状雄壮,智慧敏捷,敢于征服天地间的危险与艰险。

其气势磅礴,自有一种傲然之态。

而其行为,又充满了野性与霸气。

狼者,狂狷不驯,悍勇无敌,终日历练自身,劲力骄畅。

一般而言,狼擅长狩猎捕杀,胆气过人,有闯荡天下之念。

而其首领之位,更是凶残无比,身手矫捷,智谋卓绝,一跃而上,摧枯拉朽。

狼群中之狼王,号令无穷,所至之处,生灵涂炭。

然狼亦有养性之时,不拘于肉食,而偶尔吃草叶水果。

呜咽间,亦能表达疼爱及寻思,在群体中展示独特的温柔一面,敛去一丝狂狷之色。

狼者,其骤然之时,走入山野,散发出一种宏伟气势,那振聋发聩的呼啸声,实在令人心悸。

纹丝不动,看似平易近人,然既一怒,便可化成狼魂,凌厉无比。

或者,当有生之年,狼者眷视着其群体,看似漫不经心,却时常掩藏着千年万年的诡秘。

古之人云,狼皮狗肉,败坏人心。

实体乃愚惶愚惶之弗,袁令天时周围泰,恍恍无辍,五言七言八言,焉背孕。

宋代周敦颐有言:狼者,天下之大兽也。

披毛扫门,勇猛无伦,瑰姱逸趣,其公如水。

群狼通挫川师,自设祭盋。

对于狼之意象的庄严与神秘,最终曾经激荡人心,耸立于精神世界。

然万物皆有其性,狼者亦有群居之时。

放荡形态,呼吸接吻,更随风通俗一律。

居然诗中,豪情三吴四川,又埋葬盲动携侧身份,未免以声色一流,又恐失约矣。

古人心生,慌悸神迷,以醉心引吭。

狼者,瞬息之间,震慑天地,见一似神秘的仙人。

这种意象之伟力,更照耀光明,跳跃神志。

不可限量,于是身心上的向上开始起反应。

愚人之梦与逸突,事今事后蒙蔽晓义呢词问题,恐管理一说。

至于此刻,狼者尔尔,便散发着一种异样的魅力,似乎是一种生死相搏的灵魂之旅,充满危机而又神秘。

望之瞬间,远掀邂逅擢自然。

古时适逢之典载:狼者,轰沁花落,为了恋里,唯可安享独行其间。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04七年级上册《狼》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04七年级上册《狼》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狼》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狼①蒲松龄一屠②晚归,担中肉尽,止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④。

【注】①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此题下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

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②[屠]屠户。

③[止]仅、只。

④[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

参考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惧,投以骨①。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②。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

【注】① [投以骨]就是以骨投之,把骨头投给狼。

②[从]跟从。

③[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并,一起。

驱,追随、追赶。

如故,跟原来一样。

参考译文:屠夫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大窘①,恐前后受其敌②。

顾③野有麦场,场主积薪④其中,苫蔽成丘⑤。

屠乃奔倚其下,弛⑥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⑦。

【注】①[窘]处境困迫,为难。

②[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

③[顾]看、视。

④[积薪]堆积柴草。

⑤[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

苫蔽,覆盖、遮盖。

⑥[弛]解除、卸下。

⑦[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

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参考译文: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凶狠地瞪着屠夫。

少时①,一狼径去②,其一犬坐于前③。

久之④,目似瞑⑤,意暇甚⑥。

屠暴⑦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⑧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⑨,意将隧⑩入以攻其后也。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课课通《狼》(七年级上册)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课课通《狼》(七年级上册)

2022年中考高效复习之部编版文言文课课通专题04 《狼》(七年级上册)一、文学常识《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二、主旨归纳这则寓言讲述了屠户战胜狼的故事,揭露了狼的贪婪、狡诈、凶恶的本性。

寓意:无论狼多么狡诈阴险,最终都会被机智勇敢的人所战胜。

三、参考译注【译文】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夫。

【原文】少时①,一狼径②去③,其一犬④坐于⑤前。

【注释】①少时:一会儿。

②径:径直。

③去:离开。

④犬:像狗似的。

⑤于:在。

【译文】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原文】久之①,目似瞑,意②暇③甚。

【注释】①久:很久,时间长了。

②意:神情、态度。

③暇:从容,悠闲。

【译文】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原文】屠暴①起,以②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注释】①暴:突然。

②以:用。

【译文】屠夫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原文】方①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②其中,意③将隧④入以⑤攻其后也。

【注释】①方:正。

②洞:挖洞。

③意:打算。

④隧:从通道。

⑤以:来。

【译文】屠夫正要走,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原文】身已半入,止①露尻②尾。

【注释】①止:只。

②尻:屁股。

【译文】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在外面。

【原文】屠自①后断其股②,亦③毙之。

【注释】①自:从。

②股:大腿。

③亦:也。

【译文】屠夫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原文】乃①悟②前狼假寐③,盖④以诱敌。

【注释】①乃:才。

②悟:明白。

寐:睡觉。

④盖:大概,原来是。

【译文】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原文】狼亦黠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②变诈③几何④哉?止⑤增⑥笑⑦耳⑧。

【注释】①黠:狡猾。

②之:的。

③变诈:巧变诡诈。

④几何:能有多少。

⑤止:仅,只。

2022届中考语文【基础·精练·突破】课内文言文高效复习-专题4:狼(学生版)

2022届中考语文【基础·精练·突破】课内文言文高效复习-专题4:狼(学生版)

2022届中考语文【基础•精练•突破】课内文言文高效复习ABC专题四狼X基础回顾.:丹一、原文回顾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儿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二、知识回顾1.通假字止有剩骨().2.古今异义:(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今义:)♦♦(2)只增笑耳。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 文言文基础过关2 陈太丘与友期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 文言文基础过关2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
2.陈太丘与友期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二、古今异义 1.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甲地到乙地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游戏 3.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或量词 4.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常有委派、委任之意
三、词类活用
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四、一词多义
1.不⎩⎪⎨⎪⎧ 尊君在不同“否”,表询问
过中不至没有
2.日⎩⎪⎨⎪⎧
日中不至太阳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天
五、重点实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2.期日中(正午时分)
3.去后乃至(才)
4.下车引之(拉,牵拉)
5.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六、重点句子翻译
1.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七、问题探究
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陈元方、友人。

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2.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写出来。

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

错:入门不顾。

3.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

为人处世要讲礼貌、讲诚信,同时要知错就改。

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过关5狼51

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过关5狼51

狼5.狼一、通假字止有剩骨(同“只”,只有) 二、古今异义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义: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2.盖以诱敌⎩⎪⎨⎪⎧古义: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今义:盖子,覆盖三、词类活用1.一屠晚归(动词活用为名词,屠夫,宰杀牲口的人) 2.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3.一狼洞其中(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通道) 5.恐前后受其敌(名词活用为动词,攻击) 6.止增笑耳(动词活用为名词,笑料) 四、一词多义1.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2.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准备3.以⎩⎪⎨⎪⎧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便盖以诱敌用来4.前⎩⎪⎨⎪⎧狼不敢前上前乃悟前狼假寐前面的5.止⎩⎨⎧止有剩骨同“只”,只有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止增笑耳同“只”,仅,只是6.乃⎩⎪⎨⎪⎧屠乃奔倚其下连词,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副词,才7.之⎩⎪⎨⎪⎧复投之代词,代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久之助词,用于补足音节,无实义五、重点实词 1.担中肉尽(完) 2.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投以骨(用) 4.一狼仍从(跟从) 5.复投之(又)6.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到)7.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旧,原来) 8.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9.恐前后受其敌(遭受)10.顾野有麦场(看,视)11.场主积薪其中(柴草)12.苫蔽成丘(覆盖、遮盖)13.屠乃奔倚其下(靠着)14.弛担持刀(解除、卸下;拿起)15.眈眈相向(凶狠注视的样子)16.少时(一会儿)17.一狼径去(径直)18.目似瞑(闭上眼睛)19.意暇甚(从容、悠闲)20.方欲行(正)21.屠自后断其股(从;大腿)22.乃悟前狼假寐(醒悟,明白;睡觉)23.盖以诱敌(引诱,诱惑)24.狼亦黠矣(狡猾)2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巧变诡诈)六、重点句子翻译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专题05 狼(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5 狼(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5 狼(一)(2023·上海松江·统考二模)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甲】狼(节选)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乙】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

张尝逐一母鹿。

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

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

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

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

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

吾不忍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

”张五闻之,心感动焉。

由是焚网,永不复猎。

1.【甲】文选自《_________》,作者是(人名)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方.欲行( )(2)遂为张五所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画线句。

具以所见告子。

4.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具体描绘了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

B.【乙】文记叙了张五听取母亲劝告不再打猎的故事。

C.【甲】【乙】两文都以生动的故事反映深刻的主题。

D.【甲】【乙】两文都重在体现人与动物的聪明才智。

5.面对危险,屠户和母鹿都急中生智,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屠户的杀狼,到张母的“__________”,再到张五的“__________”,让我们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聊斋志异蒲松龄 2.刚刚(正要、将要)追上,赶上 3.把自己所看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儿子。

4.D 5.屠户背靠积薪,以防前后夹攻母鹿为避免二子被抓,把它们藏在浮土下。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5篇 狼复习 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5篇 狼复习 新人教版

全文理解
一、文意理解 1. 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请找出相关的语句。 【答案】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 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 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 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等。
2. 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文章写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 出来的。“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 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二、文章中心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重点字词 1. 黠: _狡__猾___ 2. 之:_助__词__,__的__ 3. 几何:古义:多__少__,__这__里__是__能__有__几__何__的__意__思__,今义:一 门学科 4. 止:_只__是____ 二、句子翻译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4永州) 【答案】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5. 之: _助__词__,__用__于__主__谓__之__间__,__取__消__句__子__的__独__立__性__ 6. 并: _一__起_ 7. 故: _旧__、__原__来_ 8. 窘: _困__窘__,__处__境__危__急__ 9. 敌: _敌__对__,__这__里__是__胁__迫__、__攻__击__的__意__思__ 10. 顾: 回__头__看__,__这__里__指__往__旁__边__看__ 11. 弛: _放__松__,__这__里__指__卸__下_ 12. 犬:原意为:狗,在句中的意思为:_像__狗__一__样_ 13. 于:介__词__,__在__ 14. 之:助__词__,__凑__足__音__节__,__无__意__义___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狼》巩固练习与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狼》巩固练习与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狼》巩固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家家,他的字是,别号,世称先生。

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

二、解释加粗的词。

1、一屠晚归屠:2、缀行甚远缀: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故:4、屠大窘窘:5、顾野有麦场顾6、苫蔽成丘苫蔽:7、弛担持刀弛:8、眈眈相向眈眈:9、一狼径去径去:10、其一犬坐于前犬坐:11、目似瞑,意暇甚瞑:暇:12、屠暴起暴:13、又数刀毙之毙:14、一狼洞其中洞: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16、止露尻尾尻:17、狼亦黠矣黠: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几何:三、解释一词多义现象:1、止①止有剩骨止:_____②一狼得骨止止:_____2、意①意暇甚意:_____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意:_____3、敌①恐前后受其敌敌:_____②盖以诱敌敌:_____4、前①恐前后受其敌前:_____②狼不敢前前:_____5、之①又数刀毙之之:_____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之:_____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之:_____④复投之之:_____6、以①投以骨以:_____②以刀劈狼首以:_____③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以:_____④盖以诱敌以:_____⑤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_____7、其①恐前后受其敌其:_____②场主积薪其中其:_____③屠乃奔倚其下其:_____④一狼洞其中其:_____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其:_____⑥屠自后断其股其:_____8、故①两狼之并驱如故故:_____②一年未归,妻跑问其故故:_____③故人西辞黄鹤楼故:_____④故使人问之故:_____9、恐①恐前后受敌恐:_____②不治将恐深恐:_____四、重点句子翻译。

1.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五、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屠夫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________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_____,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是要被消灭。

《狼》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全国通用)

《狼》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全国通用)

15、一狼洞其中 16、乃悟前狼假寐 17、盖以诱敌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9、止增笑耳
15、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1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 17、盖以诱敌: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 啊。 19、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
讽刺了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参考译文】楚地的人称老虎为老虫,苏州人称老鼠为老虫。 我在长洲做县令的时候,因为有事到了娄东,住在客栈里,把 烛吹灭后就睡了,忽然听得碗碟叮当有声。我便问看门的童子 是怎么回事,童子答道:“是老虫闹腾。”我是楚地人,(一 向称老虎为老虫,听说是“老虫”,)很是害怕,说:“城里 怎么会有这种野兽?”童子说:“不是别的兽,是老鼠。”我 问他:“老鼠为什么叫老虫?”童子说这是吴地的风俗,世世 代代都这么叫,是这么传下来的。唉!老鼠冒老虎之名,致使 我吓得要逃走,慢慢地思考这件事,真是可笑。然而今日天下 冒虚名以欺世的也真不少。
4. 品读文中的画线句,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犬” 行为异常的原因。
“犬”发现主人丢失了银两,想方设法拦住主人,提醒主人回 去寻找。(意近即可)
5. 读完本文后,有人拟写了一副对联,请结合提示,将空余 的部分补充完整。
上联:孝子____;
下联:____舍弃生命护银。
上联:孝子__搜括囊蓄救父__;
下联:__义犬有个人,他的父亲遭人陷害被关进监狱,快要死去。为了救父,他搜集家中所有的积 蓄,一共有一百两银子,准备到郡府里游说,打通关节。他骑着骡子急匆匆地出了门,这时,他家 里养的一只黑狗跟着他。他连忙呵斥狗,要它回家;但他一走,狗又跟上来了,用鞭子驱逐也不回 去,狗跟随他走了几十里路。他下了骡子,快步走到路旁小便。解完后扔石头打狗,狗这才跑走。 这个人又向前走,那条狗风驰电掣般又追上来,咬那骡子的尾巴和蹄子。这个人发火了,用鞭抽它, 那狗不停地叫。忽然又跳到前面,气呼呼地咬骡子的脑袋,似乎想阻挡他的去路。这个人认为这事 情不吉利,就更生气了,勒转骡头驱赶它。看那狗已经跑远了,才拉转骡头疾速奔驰,来到郡里时, 天已近傍晚了。他一摸腰里的袋子,发现银子丢失了一半。他急得汗流不止,像掉了魂似的。整晚 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忽然想到狗叫必有原因。等到城门开放,仔细地查看来时的道路。又暗自想 这条路是南北的交通要道,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子哪里还有找到的可能呢?他犹犹豫豫地 走到从骡子上下来的地方,见黑狗死在了草丛里,身上出的汗把毛全都湿透了,像刚洗过一样。提 起耳朵一看,发现那丢失的一半银子还完整地压在黑狗的身下。他很为它的义气所感动,便买了口 棺材安葬了它。人们说这是义犬的坟墓。

《狼》比较阅读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

《狼》比较阅读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

质年41■文曹文阅读试题汇编《狼》比拟阅读【甲】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复投之:指示代词,此指代狼B. 一狼泡其中:挖洞。

C.又何间焉:参与D.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3.对以下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一这时才明白面前那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迷惑对手。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一禽兽的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Toc.可以一战一一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广西专用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过关——记承天寺夜游

广西专用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过关——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13.记承天寺夜游一、古今异义1.月色入户 ⎩⎪⎨⎪⎧ 古义:门今义:住户,人家 2.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读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今义:表转折的连词,但是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清闲的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5.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二、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活用为动词,散步)三、重点实词 1.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到;寻找)3.怀民亦未寝(睡觉)4.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四、虚词意义及用法1.相与步于中庭(介词,在)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吾”,即“吾解衣欲睡”)2.倒装句(1)相与步于中庭(介宾短语后置,“于中庭”是“步”的状语)(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闲人者耳”)六、重点句子翻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七、问题探究1.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了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和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豁达的人生观。

2.(2012·朝阳)文中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

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简要说明。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此时张怀民也没睡,随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赏月。

这些都表明二人心意相通、友情深厚。

3.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从“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断月色之清,“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断月光之明。

4.赏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

该句为点睛之笔。

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

专题05《狼》(最新模拟)-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05《狼》(最新模拟)-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05:《狼》(原卷版)最新模拟1.(2023•上海市静安区回民中学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上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投以骨”是“以骨投之”的倒装和省略形式。

B.“顾野有麦场”中的“顾”与“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顾”同义。

C.文章记叙了屠户遇狼、避狼、惧狼和毙狼的全过程。

D.第二段告诉读者,面对狡诈的恶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获得胜利。

2.(2023•上海市松江区二模)阅读下列选文,完成问题。

【甲】狼(节选)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乙】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

张尝逐一母鹿。

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

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

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

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

04《狼》(学生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

04《狼》(学生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

《狼》第一课时:课内文言巩固一、文学常识《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二、文意梳理(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了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2)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翻译:屠户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3)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屠户又扔了一块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追了上来。

骨头已经扔完了。

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他。

(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翻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遭受狼的攻击。

(5)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译: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堆积柴草在麦场中间,覆盖成小山似的。

(6)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翻译:屠户于是奔过去,背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狼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7)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8)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翻译:过了一会儿,这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9)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翻译:屠户突然一跃而起,拿刀狠狠地劈向狼的头部,又连砍几刀将狼杀死。

(10)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翻译:正想要走,转身看到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堆里打洞,打算钻洞过去从背后攻击屠户。

(11)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翻译:狼的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后腿,也杀死了它。

(1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翻译: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1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最新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课件5 狼

最新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课件5  狼
返回目录
续表
字词积累
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前进) (2)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返回目录
续表
倒装句 投以骨(状语后置,应为“以骨投”)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投以骨(“投”后省略宾语“之”) (2)顾野有麦场。(“顾”前省略主语“屠”) (3)场主积薪其中(“薪”后省略介词“之”。与此句 式相同的句子还有“一狼洞<于>其中”“屠乃奔倚<于>其 下”等)
返回目录
(二)文言词汇选择题。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 屠乃奔倚其下/虽乘奔御风 B. 屠暴起/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 转视积薪后/庭下如积水空明 D. 止增笑耳/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1. 【解析】A. 奔跑/飞奔的骏马;B. 突然;C. 堆积,积 聚;D. 罢了。
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34 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返返回回目目录录
基础知识
止有剩骨(副词,仅,只) (1)止
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 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 字词积累 一词多义 (2)敌 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 (3)意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意图,想要)
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3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
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
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
返回目录
续表
第4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阴险狡诈, 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狼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狼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过关5狼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过关5狼

狼5.狼一、通假字止有剩骨 ( 同“只”,只有)二、古今异义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今义:研究空间构造及性质的一门学科古义:表示推断,大体,本来是2. 盖以诱敌今义:盖子,覆盖三、词类活用1.一屠晚归 ( 动词活用为名词,屠夫,宰杀牲畜的人2.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同样)3.一狼洞此中(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4.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 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通道5.恐前后受其敌(名词活用为动词,攻击) 6.止增笑耳(动词活用为名词,笑料)))四、一词多义恐前后受其敌攻击1.敌盖以诱敌敌方意暇甚神态、态度2.意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妄图,准备3.以4.前5.止6.乃7.之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便”盖以诱敌用来狼不敢前上前乃悟前狼假寐前方的止有剩骨同“只”,只有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止增笑耳同“只”,仅,不过屠乃奔倚其下连词,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副词,才复投之代词,代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独立性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久之助词,用于补足音节,无实义五、要点实词1.担中肉尽(完)2.缀行甚远 ( 连结,紧跟 )3.投以骨(用)4.一狼仍从 ( 随从 )5.复投之(又) 6.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到)7.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一同;旧,本来 )8.屠大窘(处境困迫,犯难)9.恐前后受其敌(遭到)10.顾野有麦场 ( 看,视 )11.场主积薪此中(柴草 )12.苫蔽成丘 ( 覆盖、掩盖 )13.屠乃奔倚其下(靠着 )14.弛担持刀 ( 排除、卸掉;拿起 )15.眈眈相向 ( 残忍凝视的样子 )16.少时 (一会儿)17.一狼径去(径直)18.目似瞑 ( 闭上眼睛 )19.意暇甚( 冷静、安闲 )20.方欲行 (正)21.屠自后断其股 (从;大腿 )22.乃悟前狼假寐 ( 觉悟,理解;睡觉 )23.盖以诱敌 ( 引诱,迷惑 )24.狼亦黠矣(狡猾)2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巧变诡诈)六、要点句子翻译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狼
一、通假字
止有剩骨(同“只”,只有) 二、古今异义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义: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
的一门学科
2.盖以诱敌⎩
⎪⎨
⎪⎧
古义: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今义:盖子,覆盖
三、词类活用
1.一屠晚归(动词活用为名词,屠夫,宰杀牲口的人) 2.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3.一狼洞其中(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通道) 5.恐前后受其敌(名词活用为动词,攻击) 6.止增笑耳(动词活用为名词,笑料) 四、一词多义
1.敌⎩⎪⎨
⎪⎧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方
2.意⎩⎪⎨
⎪⎧
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准备
3.以⎩⎪⎨
⎪⎧
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以便盖以诱敌用来
4.前⎩⎪⎨
⎪⎧
狼不敢前上前乃悟前狼假寐前面的
5.止⎩⎨⎧
止有剩骨同“只”,只有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止增笑耳同“只”,仅,只是
6.乃⎩⎪⎨
⎪⎧
屠乃奔倚其下连词,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副词,才
7.之⎩⎪⎨⎪⎧
复投之
代词,代指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久之助词,用于补足音节,无实义
五、重点实词 1.担中肉尽(完) 2.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投以骨(用) 4.一狼仍从(跟从) 5.复投之(又)
6.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到)
7.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旧,原来) 8.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9.恐前后受其敌(遭受)
10.顾野有麦场(看,视)
11.场主积薪其中(柴草)
12.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13.屠乃奔倚其下(靠着)
14.弛担持刀(解除、卸下;拿起)
15.眈眈相向(凶狠注视的样子)
16.少时(一会儿)
17.一狼径去(径直)
18.目似瞑(闭上眼睛)
19.意暇甚(从容、悠闲)
20.方欲行(正)
21.屠自后断其股(从;大腿)
22.乃悟前狼假寐(醒悟,明白;睡觉)
23.盖以诱敌(引诱,诱惑)
24.狼亦黠矣(狡猾)
2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巧变诡诈)
六、重点句子翻译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意图将要穿洞而过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七、问题探究
1.《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__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一只狼,又砍断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它。

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