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第四章 层别法
层别法
![层别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5a921387c24028905fc30c.png)
次数
50
40
30
20 10
厚度值
组 中
5.5 7.0
6.0
6.5
值
次 0 0 1 1 2 8 13 28 34 47 54 43 42 30 25 17 8 7 n=360 数
X=6.35 S=0.28
第四章 层别法 63
08:30 样 本 数
左中右
10:30 左中右
13:30 左中右
时 15:30
2.06%
1.5%
60 品管七大手法 2.直方图的层别:
SL SU
SL SU B生产线
(超出规格甚多) 且非正态分布
B生产线值均在规格内,但A、C生产部分落于规格外,故我们 改善时应以A、C两条生产线为改善重点;而A生产线应提高其 值,C生产应降低其值。
3.控制图的层别:
1.95 1.65 1.35 IX控制图
100% 累计比例 改善 前移 件数 原因 A B C D E F
45 25 13 10 5 2
第四章 层别法 61
100 75 50 25
100 75 50 25 %100 累计比例 B C D A E F
n=5000 np=100件 p=2.0% np=70件 p=1.2% (a)改善前 后
5.特性要因图的层别:
每2小时抽测一次,每次取6段,并测量中心及两侧 的厚度加以控制。最近业务经理反应客户对纸张的 厚度不均会造成纸管卷制问题故常有客户抱怨,总 经理要求质保追查原因。
于是质保经理将近五天的现场抽测数据加以整 理(附表一)并制成次数分配表及直方图如下;并求 出其平均值与标准差。该公司的纸张厚度规格值 6.50.5mm,依据直方图可看出整理后的平均值偏 低、变异非常大,质保经理找不出真正原因所在, 请你帮忙找找看。
层别法
![层别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999e1e650e52ea551898dc.png)
医管研一 杨韵铃
层别法( 层别法(Stratification) )
一,何谓层别法 为区别各种不同原因对结果之影 响,而以个别原因为主体,分别 作统计分析的方法,称为层别法.
二,层别法的功用
层别就是分层别类,依其共通之特性分 为一个层,并使层与层之间能有明确的 区分,故当条件改变或有异常变动时, 能依照层别的种类很快找出变动的地方, 进而有效掌握变异原因,除去异常原因. 所以层别法最主要功用,为透过各种分 层,依各层收集数据以寻找不良所在或 最佳条件,以为改善品质的有效方法.
三,层别的对象与项目
(1)时间的层别 小时别,日期别,周别,月别,上下午 别,日夜别,季节别…. (2)作业员的层别 班别,组别,年龄别,操作法别,教育 程度别….
三,层别的对象与项目
(3)机械,设备的层别 台别,场所别,机型别,年代别,机种 别…. (4)作业条件的层别 温度别,湿度别,压力别,天气别,作 业时间别….
三,层别的对象与项目
(10)制品的层别 新旧品别,标准品或特殊品别…. (11)其他 良品与不良品别,包装别,搬运方法用层别法之目的 2决定层别项目 3搜集数据 4解析原因,比较差异
五,举例
某制药厂使用两个桶制造抗菌物质,7月 1日-15日之力价测定值如下,并分别作 A桶及B桶之层别图
A桶之层别图
平均50.10 kg/力 价 /g g 60 50 40 月日 13 1 5 9
A桶
B桶之层别图
平均54.61 60 55 50 45 1 4 7 10 13 月日 kg力价 /g 力价
B桶
结论 由图可知B桶之力价高约4.5, 因此应追求A桶偏低的原因.
�
工厂生产及质量培训——层别法
![工厂生产及质量培训——层别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fa1058f78a6529647d5351.png)
(Stratification)一.定义将原料.机械或操作人员个别分别搜集数据,以找出其间的差异, 而针对差异加以改善的方法为层别法或分层法.二.层别法的意义影响品质的因素或使制程产生不良品的原因,有时很单纯,但有时可能很复杂,不论原因简单或复杂,如果无法将原因分析出来就无法获得改善.影响品质的原因可能为原料、材料、零件;可能为机械设备;可能为操作人员;亦有可能为操作方法.要明了原因出自何处就有分开观察而搜集数据的必要.又不良品的发生很可能只是其中某种原料或其中一部机械,或其中一个操作人员有了毛病.因而只要能发现某种原料或某一部机械,或某一名操作人员有问题,便可轻易找出毛病所在,而杜绝不良品的发生.同时,如果能找出某一部机械或某一名操作人员所生产的产品,其品质较其余机械或操作人员所生产者为优良的话,便可针对该部机械或该操作人员研究探讨其原因,而改善其余机械或操作方法.由以上可知层别法最主要的功用,在透过各种分类(分层),依各类搜集数据以寻找不良所在或最佳条件以为改善品质的有效方法.三.作法:(一)确定层别的目的在实施层别之前,首应针对某一特定目的而层别,如其目的为解析不良率,或为提高作业效率,或为使作业员的训练适当等,凡此目的必事先作一明确的订定.(二)选定影响品质特性的原因一般影响品质特性的原因计有:时间、原料、作业员、作业方法、机械状况、调节原因等,如层别的基准如下:1.按原料、材料或零件的来源或批别层别.2.按机械的号码或厂牌别层别.3.按生产线别.4.按作业人员或班别层别.5.按时间如日夜班、周别、月别、季别等层别.6.按操作方法层别.(三)制作记录卡每一单位产品均附上一张记录卡,自原料至产品详加记录其经历.如甲厂原料→张三操作员→ A机械.(四)整理数据将甲厂原料与乙厂原料;张三操作员、李四操作员与吴一操作员;A 机械,B机械与C机械等分别整理.(五)比较与检定(六)如系全数检查,将甲、乙两厂原料;张三、李四、吴一操作员;A,B,C机械直接比较.如系抽样检查则宜采用统计检定方法或变异数分析以比较原料、操作员、机械等各个群体间的优劣.四.种类:3—1 时间的层别小时别、日期别、周别、月别、旬别、上下午别、日夜别、季节别…等.(例):制程中温湿度的管理就常以每小时来层别.3—2 作业员的层别班别、组别、操作法别、熟练度别、年龄别、性别、教育程度别、健康条件别、新旧别…等.(例):A班及B班的完成品品质层别3—3 机械、设备的层别台别、场所别、机型别、年代别、机种别、工具别、新旧别、编号别、速度别…等.(例):不同机型生产相同产品以机型别来分析其不良率3—4 作业条件的层别温度别、湿度别、压力别、天气别、作用时间别、作业方法别、顺序别、人工与机器别、人工与自动别、测定器别…等.(例):对温湿度敏感的作业场所应记录其温湿度,以便温湿度变化时能层别比较.3—5 原材料的层别供应者别、群体批别、制造厂别、产地别、材质别、大小别、贮藏期间别、成分别…等.(例):同一厂商供应的原材料也应做好批号别,领用时均能加以层别,以便了解各批原料的品质甚至不良发生时更能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使损失达最小的程度.3—6 测定的层别测定器别、测定者别、测定方法别…等.3—7 检查的层别检查员别、检查场所别、检查方法别…等.3—8 环境、天候的层别气温别、湿度别、风、晴或雨别、潮湿与干燥别、照明别…等. 3—9 地区的层别海岸与内陆别、国内与国外别、南区与北区别、东区与西区别…等.3—10制品的层别新旧品别、标准品或特殊品别、制造别…等.3—11其他良品与不良品别、包装别、搬运方法别…等.*人、机、物、方法,须三者固定,减少变数,再作层别较有意义.五.用途:(一)使用层别观察、掌握事实.1.藉由层别查觉差异,掌握事实2.生产现场常用层别去观察事实.(1)同一物品比较(2)同一动作比较(3)同一生产线比较(4)其他层别项目比较(二)以层别发掘问题1.以层别观察现场2.以层别观察现物3.以层别观察现象五.层别法使用注意事项数据之履历应详细载明.依各种可能原因加以层别,直到找出真正的原因所在.查检表之设计应针对所怀疑的对象来设计.由层别法所获得之情报应付诸实际的行动.实施层别之前,首先确定层别的目的-- --解析不良率?提高作业效率?(1)品管七大手法是解析数据的有利武器,其各手法名称及功能如表:手法名称主要功能1层别观念寻求事象间的差异而发现问题的要因2查检表掌握问题、点检事实统计图从各种简易的统计图形读出数据的内涵3管制图利用两管制线以判别制程异常4柏拉图掌握问题原因的重点5直方图掌握一群数据的特性6特性要因图掌握影响问题的原因7散布图了解两者间关系(2)品管七大手法与解析数据的层次解析层次主要手法第一层运用层别观念、查检表收集、汇总、层别品质数据第二层以简易统计图理解数据内涵而获取情报。
qc七大手法-QC手法及其应用1 精品
![qc七大手法-QC手法及其应用1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26883be60912a216157929c1.png)
+++、△、√、○。
10
四、检查表的制作方法 1 点检用查检表之制作方法:
(1)列出每一需要点检的项目。 (2) 非点检不可的项目是什么?如:非执行不
可的作业,非检查不可的事情……等。 (3) 有顺序需求时,应注明序号,依序排列。 (4) 如可行仅可能将机械别、种类别、人员、
登记的内容。 4 、以Team work 的方式,大家集思广益,切记不可遗漏重要项目。 5 、设计不会令使用者记录错误的查检表, 以免影响日后统计分析作业的真实性。
14
七、检查表的应用 查验表制作完成后,要让工作场所中的人员(使用者)了解,并且做在职训练,
而在使用查验表时应注意下列事项并适时反映。 1、搜集完成之数据应立即使用,并观察整体数据是否代表某些事实? 2、数据是否集中在某些项目,而各项目间之差异为何? 3、某些事项是否因时间的经过而有所变化? 4、如有异常,应马上追究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5、查验的项目应随着作业的改善而改变。 6、事实现物的观察要细心、客观。 7、由使用的记录即能迅速判断,采取行动。 8、查检责任者,明确指定谁来做,并使其了解收集目的及方法。 9、搜集的数据应能获得层别的情报。 10、数据搜集后,若发现并非当初所设想的,应重新检讨再搜集之。 11 、查验之项目,期间计算单位等基准,应一致方能进行统计分析。 12 、尽快将结果呈报您要报告的人,并使相关人员亦能知晓。 13 、数据的搜集应注意样本取得之随机性与代表性。 14 、对于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查检记录,应适当保管,并比较其差异性。 15 、查检表完成后可利用柏拉图加以整理,以便掌握问题重心。
善意识,寻求本身工作方法或推广方法之缺失,谋求改善,在全员努力之下来满足顾 客需求与社会之要求,其管理方法(手段)为应用统计之手法或观念。
qc七大手法-QC七大手法详解-精品
![qc七大手法-QC七大手法详解-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f46c94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d.png)
QC七大手法详解
二、因果图的分类
1、寻求原因型 先列出可能会影响过程的相关因素,以便进一 步由其中找出主要原因,以此图形表示结果与 原因之间的关系。
QC七大手法详解
二、因果图的分类
2、寻求对策型 此类型是将鱼骨图反转成鱼头向左的图形,
目的在于追寻问题点应该如何防止、目标结果应 如何达成的对策,故以因果图表示期望效果与对 策的关系。
②“‖‖ ”棒记号,多应用于品质管理,如次数分配表。
③“○” “×” “△” “√”等图形记录。 ④ 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由谁来收集、多长时间、如何检查等 均
应事先确定。
QC七大手法详解
六、查检表制作要点
在制作查检表时,可配合需求目的来设计,故没有特定 的形式,但仍有几项重点在制作时需特别留意:
1、可先参考他人的格式制作新的查检表,使用时如 不合用就进行改善。
QC七大手法详解
三、如何绘因果图
1、确定结果 在未画图前,首先确定问题或品质的结果是什么。 一般来说,结果可以用零件规格、货款回收率、产品不良率、客户投诉、报 废率等与品质有关或是和成本有关的人员费用、材料费等予以展现。
2、绘制骨架 首先在右方画一方框,内置结果,然后从左到右画一条箭头。
3、确定原因类别 确定原因之后,就开始找出可能的原因类别。原因类别一般包括:人员、 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五大类。
2、越简单越好,因为容易记录,可以用最短的时间 将现场资料记录下来。
3、查检的事项就清楚,使记录人在记录问题的同 时,即能明白所登记的内容。
4、以改善团队方式集思广益,切记不可遗漏重要项 目。
5、设计可防范记录时发生的错误的查检表,以免影响日后统计 分析的真实性。
QC七大手法详解
04 QC七大手法-层别法(实例讲解版)
![04 QC七大手法-层别法(实例讲解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a902f701f69e3142329430.png)
(1)说明: 以数据的共同点、特征为主,将 对象中具有相同
的作业者(人)、机械(机)、原料(料)或作业 方法(法),分成数个集团。
A B
从质量统计学的角度定义:为区分(区别所搜集的数据中)各种不同原因(或特 征、要因)对结果(产生)之影响,而以各别原因(各别特征、各别要因)为主体, 分别(作)统计分析(加以分类,统计)的方法,(这种统计分析的方法)称为层别 法(或分层法)。
②机器别:机器设备工具。可按机型别(设备类型、机械别、机种别。夹具、模具例 : 不同机型 生产相同产品以机型来分析其不良率.) 、机台别(台别)、机号别(编号,号码,模号别,编 号别)、新旧別(新旧程度,年代别,年份别,使用年限)、工具别(工具类型,治具、检具)、 场所别(位置、制造厂别)、速度别、型式,构造…等分类.
比较分析(是把混杂在一起的不同类型的一组数据按一定的性质、范围或目的进行分 门别类,从而归纳成可以分析或具有某种意义的数据表的方法)。因为在实际生产中, 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困素区别开来(质量要因区分),难以得出变 化的规律。
数据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进行分层,按使
异(找出各层间差异),进而有效掌握变异原因加以改善的方法(针对差异加
以改善的方法)。
何谓层别法? 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搜集到(收集来)的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
(根据数据产生的特征,如人机料法环测等)加以分类整理(分成不同的类别,即将 数据划分成若干组或数个项目,以便以后进行比较分析的,以便分析质量问题及其影 响因素)的一种方法。
文件编号: 209030007A 生效日期:2010年1月18日 修改日期:
品质管制(QC)七大手法系列课程四
层别法-简体
![层别法-简体](https://img.taocdn.com/s3/m/64312aca4028915f804dc211.png)
层别法( QC七大手法之四)
是一种把各种要因﹙例如制造要因为人员、材料、方法、设备….等﹚分门别类,加以数据收集和统计比较,然后找出其间是否有差异,再进一步加以改善的方法。
层别法的作法
1. 决定影响品质特性的要因
常用的要因如:不同班别作业员、新与旧的作业方法、几台相同型式的机械间、调节的程度或进给量、不同的温度影响、前后批原料、不同的月份间…..等等
2. 决定层别的方式
依照要因别,设计适当的查检表,使数据的履历明确,如A机→甲作业员→甲原料。
3. 记录特性值
对缺点不良件强度色泽长度等特性值记录数据
4. 整理资料
将甲原料与乙原料,或A机对B机等,分别编成组合,分开整理数据。
5. 比较与检定
比较各组合内要因之数据,是否有差异﹙如A机与B机间﹚,用客观的数据来判断,最好辅以统计学的技巧做判断,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来判断,或用想当然就是这样的来判断。
层别要领
层别可依下列原则分组:。
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27561b69eae009581bec8d.png)
案例:
第四章:因果图
层别法
检查表
柏拉图
QC
七
因 果 图(鱼骨图)
工
具 直方图
散布图
控制图
特意留白
第五章:直方图
层别法
检查表
柏拉图
QC
七
因 果 图(鱼骨图)
工
具
直方图
散布图
控制图
定义: 直方图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所谓直方图,就是将数据按其顺序分成若干间隔相 等的组,以组距为底边,以落入各组的频数为高的若干长方形排列的图。
QC 七工具
QC七工具包括哪些?
层别 法
检查表
柏拉 图
QC
七
因 果 图(鱼骨图)
工
具 直方 图
散布 图
控制图
有关数据的概念
数据
计数型 计量型
不连续的数据,例如一个房间内人的数量 连续的数据,例如测量出的一支铅笔的长度
第一章:层别法
层别法
检查表
柏拉图
QC
七
因 果 图(鱼骨图)
工
具 直方图
散布图
控制图
确定 搜 集资 料
确定 分析
方 法及 负责 人
编制 表格
试用表格
评审修 订表格
归档使 用
检查表类型:
记录用表:把数据分成几个项目类别加以表示的表格和图表。这种调查表实际是
每天的记录用表。如不合格项目调查表、缺陷位置调查表、质量分布调查表等。
检查用表:是指把已事先规定的项目罗列在表格上,并按罗列的项目对事件一一
目的/作用: 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识别质量改进的机会。
制作步骤:
选项目
选单位,例如频 次、成本、金额 等
层别法的四步骤
![层别法的四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967f969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1.png)
层别法的四步骤嘿,咱今儿就来说说层别法的四步骤哈!你可别小瞧这四步骤,那真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好多问题的大门呢!第一步啊,就是收集数据。
这就好比是去菜市场买菜,你得把各种各样的菜都搜罗到篮子里来。
数据就是咱解决问题的“食材”呀,没有丰富的“食材”,咋能做出美味的“菜肴”呢?收集数据可不能马虎,得认真仔细,啥样的数据都得要,就像不能只挑自己爱吃的菜买一样。
第二步呢,是分类。
这就像是把买回来的菜分类放好,青菜放一堆,萝卜放一堆。
把数据按照不同的特性、类别进行划分,这样才能看得清楚,找得明白呀!如果不分类,那数据不就跟一团乱麻似的,根本没法下手嘛。
第三步,汇总统计。
哎呀呀,这就好像把分类好的菜一样一样地称一称,看看每种有多少。
对分类后的数据进行统计,了解各部分的情况,这才能心中有数呀!不然怎么知道哪种情况多,哪种情况少呢?第四步,绘制图表。
这可太重要啦!就如同把做好的菜摆到盘子里,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道菜长啥样。
通过图表把统计的结果直观地展示出来,那多清楚呀!让人一目了然,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四步骤,那解决问题不就跟无头苍蝇似的乱撞嘛!有了这四步骤,就像有了导航一样,能带着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比如说咱要解决一个生产线上的问题,通过收集数据,知道了不同时间段的生产效率,然后分类,看看白天和晚上有啥区别,再汇总统计,得出具体的数据,最后绘制图表,一下子就能看出问题出在哪里啦!这多厉害呀!层别法的四步骤就像是一套组合拳,每一步都不可或缺。
少了哪一步,都好像做菜少放了调料,味道就不对啦!所以啊,咱可得好好掌握这四步骤,让它为我们解决问题出大力呀!这四步骤,真的是超级实用,谁用谁知道!不用可就亏大啦!你说是不是呢?。
层别法
![层别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d7fe0eba1aa8114431d900.png)
性別、職業種額、年齡、性格、嗜好、年收入等
組織別
班、科.課、部、事業處、工廠、地區、分店、營業所等
帳票類別
品名、製作人、設計、尺寸、顏色、編輯方法、記帳周期等
時間別
時間、日、週、旬、月、期、季節、年、上午、下午、星期、日.夜、作業開始之後.終了之前等
商品別
品名、製造商、設計、等級、尺寸、重量、價格、流行等
作業方法、作業條件別
尺寸、批量、抽樣、場所、用途、方式、步驟、新/舊、自動/手動、速度/溫度/壓力/電流/電壓的條件別等
測量、檢查別
試驗機、測量器、測量者、檢查員等
環境、氣氛、天候別
噪音、換氣、照明、風、氣壓、氣溫、溫度、天候等
2.按特性(結果)層別前面是以要因(原因)層別,檢討特性(結果)之不同。在此正好相反,係利用特性(結果)層別,發現要因之不同方法。
流通別
管道、銷售形態、市場、顧客等
地域別
鎮、村、縣、都市、地方、地區、國別等
原料、材料、零件別
製造商、購買對象、產地、品牌、品號、形狀.材質、購買時間、受貨批量、成份、尺寸、零件、貯藏期間、貯藏地點、前工程的製造條件/時期、標準品/特別訂購品等
機器、設備別
製造商、機種、型式、性能、新/舊、工廠、生產線、調整度、修理之前/後、使用夾、工具等
3.靈活之層別應用案例
圖6這個案例係某某汽車出租公司營業處營業課的主控小組,根據「如何配車以消除顧客之抱怨」這個主題,進行改善活動。
層別法(Stratification)
(定義)係針對部門別、人別、工作方法別、原針對此差異加以改善。此法乃是將「資料的分類」的手法。
(對象和項目)
1.使用之層別項目例,如表1所示。
QC七大手法-层别法
![QC七大手法-层别法](https://img.taocdn.com/s3/m/327017ec0975f46527d3e1e3.png)
【品管中心培訓教材】
教材編號 :
Quality
Hale Waihona Puke 版本 : 1.0知識就是力量
班別 項目 產量(件) 不良率(%)
A 10000 0.3
B 10500 0.4
C 9800 0.2
層別法( 層別法(Stratification)
以班別來加以統計,可得知各班的產量及不良狀況,以便 於有依據地採取措施。
六、結語
1.層別法的應用,主要是一种系統概念,即在於要想把相當 復雜的資料進行處理,就得懂得如何把這些資料加以有 系統有目的的加以分門別類的歸納及統計。 2.在品質管理活動中,最重要的是儘早發現問題,使用QC手 法,找出真正要因,訂立確實對策。為達到其目的,層別 是一項不或缺少的珍貴手法。
2.利用特性要因圖層別 4.利用散佈圖層別 6.利用管制圖層別
層別法( 層別法(Stratification)
四、層別時注意事項 1.了解清楚數據的性質及履歷 1.了解清楚數據的性質及履歷 1).了解5W1H 即誰(Who)、甚麼(What)、何時(When)、何處(Where)、 為何(Why)、如何,怎樣(How)等六個基本事項。 2).事先區別以免不同的製品混合在一起。 3).設計配合目的查檢表,以用來收集數據。 4).設計作業日誌、傳票、數據記錄表等,以收集層別后的數 據。
謝謝大家光臨本次課程
祝: 大家工作愉快!
層別法( 層別法(Stratification)
公司质量管理工具培训之层别法
![公司质量管理工具培训之层别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fc7f44c281e53a5902ff02.png)
质管二部品管工具培训—层别法
7
四、示例
周一至周五数据
样本数
左
8:30 中
右
10:30 左中右
13:30 左中右
15:30
时间
左 中 右 位置
1 6.0 6.0 6.1 6.1 6.1 6.3 6.4 5.8 5.8 6.3 6.3 6.5
2 6.2 6.1 6.1 6.5 6.9 5.9 6.5 6.2 6.2 6.2 6.7 5.9
9
四、示例
周一至周五数据
1 6.0 6.1 6.1 6.0 6.3 6.4 6.0 5.9 6.3 6.3 6.3 6.1
2 6.1 6.1 6.1 6.0 5.7 6.4 6.2 5.8 6.3 5.9 5.9 6.3
3 4
6.3 5.8
6.1 6.0
6.1 6.0
6.4 6.8
6.4 5.8
6.3 6.1
2006-2-26
质管二部品管工具培训—层别法
6
四、示例
某造纸厂为控制纸张的厚度,生产线规定每 日班人员须每2小时抽检一次,每次取6段,并 测量中央及两侧的厚度加以控制。因为出现纸厚 不均匀的质量问题,质管部将5天的测量数据进 行了整理如下。该公司的纸厚0
层别法培训到此结束
请各位多多指教 谢谢!
2006-2-26
质管二部品管工具培训—层别法
21
3 5.8 5.8 5.8 6.3 6.3 6.3 6.0 6.3 6.3 6.4 6.4 5.9 周一 4 6.0 6.2 6.2 6.2 6.7 6.4 5.9 5.9 5.9 6.5 6.4 5.8
5 6.0 6.3 6.3 6.4 6.4 6.5 6.3 6.0 6.3 6.0 5.9 6.2
层别法的实施步骤是什么
![层别法的实施步骤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a4f644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3.png)
层别法的实施步骤是什么1. 简介层别法是一种用于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和组织的方法。
它将问题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代表该问题的一个方面或细节。
层别法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问题定义、层次划分、因素权重确定、层次排序和结果解释等环节。
2. 问题定义在实施层别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分析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定义是一个清晰而简洁的陈述,对于层别法的实施过程至关重要。
3. 层次划分层次划分是将整个问题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代表一个方面或细节。
划分层次的原则是将问题分解为易于理解和比较的部分。
•第一层次:问题目标在这一层次,需要定义问题的终极目标,即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第二层次:准则在这一层次,需要确定影响问题目标达成的一些准则,这些准则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第三层次:因素在这一层次,需要将准则划分为更具体的因素,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分。
4. 因素权重确定在层次划分完成后,需要对各个因素进行权重确定,以衡量它们对问题的重要性。
权重可以通过专家评估、问卷调查或数据分析等方式来确定。
5. 层次排序通过比较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可以对层次结构进行排序。
排序可以采用两两比较法、一对多比较法或特征比较法等不同的方法。
6. 结果解释在层次排序完成后,可以将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通过对结果的解释,可以得出对问题的更深入理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行动。
7. 总结层别法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和组织复杂问题的方法。
通过逐步划分、权重确定和层次排序,可以将问题分解为更易于理解和解决的部分。
在实施层别法时,需要明确问题定义,并结合专家意见和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权重确定。
最终,通过结果解释和分析,可以得出对问题的更深入理解,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行动。
以上是层别法的实施步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层别法培训
![层别法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8b257c60a6c30c2259019e9f.png)
TEIYE
4
7、原材料之层别 8、测量之层别 9、检查之层别 10、环境、天候之层别 11、地区之层别 12、制品的层别 13、其它
TEIYE
5
TEIYE
四、层别法的实施步骤
1、先行选定欲调查之原因对象 2、设计搜集资料所使用之表单 3、设定资料之收集点并训练站别员工如何填制表单 4、记录及观察所得之数值 5、整理资料、分类绘制应有之图表 6、比较分析与最终推论
次数
60 50 40 30 20 10
0
组中值 次数
5.5
0
0
1
1
X=6.35
S=0.28
SL
SU
6.0
6.5
7.0
2
8
13
28
34
47
54
43
42
30
25
17
8
厚度值
7 n=360
13
TEIYE
解:(1)先以纸张厚度之测量位置层别之, 即以左、中、右层别之再绘制直方 圆,得下:
SL
SU
次数
( 25
17
TEIYE
在收集数据之前就应使用层别法 在解决日常问题时,经常会发现对于收集来的数据必须浪费相
当多的精神来分类,并作再一次的统计工作.在得到不适合的数 据,如此又得重新收集,费时又费力.所以在收集数据之前应该考 虑数据的条件背景以后,先把它层别化,再开始收集数据。(在做 查检时,考虑适当分类)
12
TEIYE
七、实例演练
﹙例﹚某造纸厂纸厚,制程线规定日班人员须每2个小时抽测乙次,每次 取6段,并测量中央及两侧之厚度加以管制。最近业务经理反映客户对纸张 之厚度不均造成纸管卷制困扰有抱怨,总经理要求品保经理追查原因。 品保经理逐将近五天之现场抽测数据加以整理(附表一)并作成次数分配表 及直方圆如下;并求出其平均值与标准差。该公司之纸张厚度规格值为 6.5±0.5mm,依据直方图可看出整理之平均值偏低、变异非常大,品保经理 找不出真正原因所在,请你帮忙找找看。
层别法实施的步骤
![层别法实施的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e2358d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9.png)
层别法实施的步骤1. 引言层别法是一种常用的问题解决方法,它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层次,从而帮助我们更加系统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层别法的实施步骤,并以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2. 步骤一:确定问题和目标在使用层别法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具体内容和解决的目标。
这可以通过提出明确的问题提问和设定问题解决的目标来完成。
例如,我们需要解决一个关于公司销售下滑的问题,并设定目标是提高销售额。
3. 步骤二:构建层次结构在确定问题和目标之后,接下来需要对问题进行分解,构建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是指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多个层次,每一层次都包含有关问题的特定信息。
构建层次结构的过程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根本原因层、次级原因层、解决方案层。
在以上述销售问题为例,可能的层次结构如下所示:•根本原因层:为什么销售下滑?•次级原因层:有哪些因素导致了销售下滑?•解决方案层:如何提高销售额?4. 步骤三:收集信息在构建层次结构之后,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来支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完成,包括查阅文献、访谈专家、分析数据等方法。
在本例中,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公司的销售数据、分析市场情况和竞争对手的表现等方式来收集相关信息。
5. 步骤四:分析问题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之后,我们可以开始对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层次,并结合收集到的信息,我们可以逐层分析问题并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
在本例中,我们可以分析不同的销售渠道的表现、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策略等因素。
6. 步骤五:制定解决方案基于问题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逐层地制定解决方案。
在每一层次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解决该层次中的问题,以达到提高销售额的目标。
在本例中,我们可以制定改进销售渠道、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优化产品价格等解决方案。
7. 步骤六:实施和评估在制定解决方案之后,我们需要将其付诸实施,并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层别法(Stratification)
一、前言:
为区别我们所收集的数据中,因各种不同的特点而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而以个别特征加以分类、统计;此类统计分析的方法称为层别法(或分层法)。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可发现产品质量因人、时、料、机台……等不同时,会有差异性存在。
如能针对上述各种可以明显区分的因素,在数据收集时,加以适当标注分类;如有不合格品发生时,很可能只是其中一种因素(原料或人或机台)有问题,便可快速寻找症结的所在。
同样质量较优时,也可从分层数据,获得其状况而寻求其他因素或条件的改善。
由以上简述可知,如数据未能适当分层,则当有异常时,往往在调查上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有时甚至最终还是无法寻找到真正原因。
所以,平时的数据收集如能适当分层,就可避免上述情形,而发挥分层法的最主要功能——透过各种分层收集数据以寻求不合格原因或最佳相关条件,以作为改善质量的有利手法。
二、层别的分类:
1.部门层别、单位层别:
生产部门、维修部门、测试部门、采购部门、研究部门、资材部门……等。
2.过程区域层别:
下料区、裁剪区、折弯区、加工区、焊接区、涂装区、组装区……
等。
3.操作员层别:
班别、线别、组别、熟练度类别、操作法类别、年龄别、性别、教育程度分类……等。
4.机械、设备的层别:
机台分类、场所分类、机型分类、年份分类、制造厂分类、工具
分类、新旧分类、编号分类、速度分类…等。
5.作业条件的层别:
温度类别、湿度类别、压力类别、天气类别、作业时间类别、作业方法类别、人工与自动类别、顺序类别、人工与机器类别…等.
6.时间的层别:
小时类别、日期类别、周类别、旬类别、月类别,上、下午类别、日夜类别、季节类别……等。
7.原材料的层别:
供应商类别、群体批类别、材质类别、产地类别、大小类别、成分类别、储存时间类别……等。
8.测量的层别:
测量人员类别、测量方法类别、测量设备类别、测量环境类别……
等。
9.检查的层别:
检查员分类、检查方法分类、检查场所分类……等。
10.环境、气候的层别:
气温类别、湿度类别、晴或雨类别、照明类别、潮湿或干燥类别……
等。
11.地区的层别:
海岸与内陆类别、国内外类别、东区与西区类别、南区与北区类别……等。
12.制品的层别:
新旧品类别、标准品与特殊品类别、制造类别……等。
13.其他:
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类别、包装类别、搬运方法类别……等。
三、层别法的实施步骤:
1.先选定调查的对象。
2.设计收集资料所使用的表单。
3.设定资料的收集点并培训员工如何填写表单。
4.记录及观察所得的数值。
5.整理资料、分类绘制应有的图表。
6.比较分析与最终推论。
四、层别法使用的注意事项:
1.实施前,首先确定分层的目的——不合格率分析?效率的提高?
作业条件确认?……。
2.检查表的设计应针对所怀疑的对象而设计。
3.数据的性质分类应清晰详细记载。
4.依各类可能原因加以分层,以找出真正原因所在。
5.分层所得的结果应与对策相连接,并付诸实际行动。
五、层别法的运用方法:
对QC手法上各种图表均可运用层别法加以分类比对分析;请参照以下范例:
1.推移图的层别
硬
度
值
(碳铁碳含量的层别)
含碳量C%
(孔尺寸不合格的总推移层别)
2.直方图的层别:
(超出规格甚多)
且非正态分布
3.
控制图的层别: S U
B 生产线
1.95 1.65 1.35
IX 控制图 1 3 2 3 3 2 1 2 3 2 1 3 1 2 1 3 3 3 2 2 2 1 1 1 3
0.33 1.15 0 R 控制
图 2.25 0.90 0.55 0.10 IX 控制图
操作者 操作者
操作者 R 控制
图
0.60 0.45 0.30
0.15 0
操作者分层别后的控制图
4.
n=5000 np=100件 p=2.0% n=6000 np=70件 p=1.2% (a)改善前 (b)改善后
5.特性要因图的层别:
累计比例
%100 累计比例
铸造不合格率偏高
6.散布图的层别:
六、实例演练:
<例>某造纸厂的纸厚,生产线规定日班人员须每2小时抽测一次,
每次取6段,并测量中心及两侧的厚度加以控制。
最近业务经理反应客户对纸张的厚度不均会造成纸管卷制问题故常有客户抱怨,总经理要求质保追查原因。
于是质保经理将近五天的现场抽测数据加以整理(附表一)并制成次数分配表及直方图如下;并求出其平均值与标准差。
该公司的纸张厚度规格值6.5 0.5mm,依据直方图可看出整理后的平均值偏低、变异非常大,质保经理找不出真正原因所在,请你帮忙找找看。
Y X
Y X
Y
X
(作为曲线散布)
(正相关)
(负相关)
予以分层别
+
次数 X=6.35
S=0.28
解:⑴先以纸张厚度的测量位置分层别,即以左、中、右分层后再绘制直方图,如下图:
次数
次数
结论分析:以位置类别予分层后,我们发现直方图的散布情形,仍有
超出规格值的现象,且各位置的离散程度与平均值相比,并无明显的差异。
⑵再以测量抽取的时间类别予以分层,即绘制早上0830,1030,与下午1330,1530的分层后直方图,再予以观测。
如下图:
次数
次数 (
S L S U
次数 (
次数
次数 (
第四章层别法 67
结论分析:根据测量时间分层可看出早班上午时段的厚度平均分布偏规格下限较多,又以08:30时的不足厚度最多;所以我们
可判定纸张厚度不够是因生产时间不同差异所引起,并应
从早上的作业情况再予以调查分析,以寻找改善对策。
科建顾问
68 品管七大手法科建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