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引起药疹36例临床分析
抗结核药物致药疹24例临床分析
![抗结核药物致药疹24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1cea24ed630b1c58eeb504.png)
核药物致 药疹发生 率为 26% , 中荨 麻疹型 9例 ( 3.% )麻 疹样 型 8例 ( 3.% ) 多 型红斑 .8 其 占 75 , 占 33 ,
型 1 ( . 6 ) 固定 型红斑型 1 ( . 6 ) 剥脱性皮 炎型 4例 ( 1. % ) 大疱性表 皮松解型 1 例 4 1% , 例 占4 1 % , 占 66 , 例 ( 41% ) 占 .6 。结论 : 随着抗 结核 药物 的临床 应用 日益广 泛 , 口老 龄 化及 人 口流动 性 等 因素 的影 人
被广泛应用 , 口的老龄化 、 口流动性大 、 济 人 人 经 状况 、 婚姻状况 、 环境污染 , 加上普遍存 在滥用现 2 4例 患者 中 , 1 男 0例 , 女 象, 抗结核药物致药疹 己越来 越引起专家们 的重 视。了解抗结核药物不 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
素 , 时 、 效地判 断抗结 核药 物所致 的不 良反 及 有
p o p cie s r e fc tne u r g r a to s i o ptl r s e t u v y o u a o s d u e cin n a h s ia v
定条件下均有诱发 药疹 的可能性 , 不 同种 类 的 但
药物引起药疹 的危 险性各 异 , 一种药 物是 否引起
l 病例与方法
1 1 病例来源 . 20 ~ 0 7年我 院结核 病住 院 0 6 20 病人 88 , 中抗结 核药物诱 导药疹 2 9例 其 4例 , 占 结核病住院病人 2 6 %。 .8
12 药疹的诊断与分型 . 的分型标准 。 药疹 的诊 断依据病史 和临床表现 , 药疹分 型参考《 皮肤病及性病学》 24 致敏药物 与药疹 类型的关 系 .
岭南皮肤 性病 科 杂志
药疹128例临床分析
![药疹128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c0eb99dd88d0d233d46a3d.png)
过敏史 , 占2 7 . 3 %。 1 . 4 致 敏 药物 ( 表 1 ) 表I 1 2 8例 药疹致 敏 药物
2 讨 论
随着人们就 医 的 日益 方便 和新药 的广泛 使 用, 药疹 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 致敏药物的种类也相 应增多 , 几乎涵盖各类临床用药。一般来说 , 最常 见的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包括 : 抗感染药物 、 解热
4 2 6
湖 j c 科 技 学 院 嚷( 医 学 版 ) 2 o l 3 年 第 2 7 蹲5 期 [ J 0 砌a l l o f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
剥脱性皮 炎型 2 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2例
痤疮型 其他 型
3 糖皮质激素3例
2 青霉素1 例, 头孢菌素 1 例
1 . 6 治 疗 与转归
轻型药疹 1 1 4例 , 予停用致敏药物, 中小剂量 糖皮质激素 、 抗组胺及对症治疗 , 全部治愈 。重症 药疹 l 4例 , 经早期大剂量糖皮质激 素( 地塞米松 l 5— 2 0 mg / d , 分两次静 脉滴注 ) 、 防治继发感 染、 加 强支 持疗 法 、 护 理及 外用 药物 等 治疗 , 均痊 愈 。
4 。
妻
抗癫痫药2例, 解热镇痛药8 例, 其他类3例
时间数分钟至 3 2 d , 平均时间 7 . 5± 1 . 2 d 。其
中药注射剂致儿童药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中药注射剂致儿童药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18eea6f524ccbff1218404.png)
$
讨论
$!% 一般情况下 $ 由于男女之间存在药动学和药效
学特点的差异 & 体内激素水平的差异以及因生理需 要导致服用药物上的差异 $ 据报道女性出现 /-0 和
注 #!"! 例病例中有 # 例出现 ! 种以上的 -.-
" !! "
表 !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儿童 "#" 分类及频数分布 ! 前五位 " 序号 药源性疾病名称 全身性过敏反应 药 品 名 称
例 $ 肌肉注射 %, 例 $ 静脉注射 % 例 $ 雾化吸入 % 例 $ 不详 % 例 %
%)+$#& "& 清开灵注射液 !!* 例 $ 占 %$+$*& "& 鱼腥草 注 射 液 !!’ 例 $ 占 %!+$,& "& 双 黄 连 粉 针 !!! 例 $ 占 %"+,(& "!见表 %"% 这可能主要与处于儿童年龄阶段
# 关键词 $
中药注射剂 ’ 儿童 ’ 药源性疾病 ’ 流行病学
# 中图分类号 $ I6J6பைடு நூலகம்4KD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61L.M.J0?N.001O/6P00@.P04
!"#$%&’()(*’+,) ,-,)./’/ (- $01*2’-$13%$ $’/%,/%/ ’- 34’)$0%- 3,1/%$ 5. 607$’6’(-,) 34’-%/% &%$’3’-% ’-8%36’(-/ !" #$%&’%(%#)*+, )$%&-%$.!/0(%123 45%16(7 829:$1(7 #/0(%123 ;<;=><?40$%( " 95/60,36: !"#$%&’($ 7+ QR(S "RT#UR V,T V&+*T T"#WP*,T#URT T*XR’XRX !=E=X "YZ ’,’(Z[*,W )Q% %S*\%]*+(+W*^’( _%’)#"% +_ =E=X *, ^Q*(\"%, ^’#X%\ ‘Z a"’\*)*+,’( 8Q*,RXR bR\*^*,R E,cR^)*+,X !a8bdX"3 )$&*+,- e)’)*X)*^’((Z ’,’(Z[*,W )QR =E=X +_ .0. ^’XRX "RS+")RT S#‘(*^(Z ‘R)fRR, 6??@ ’,\ .00@ ‘Z XR’"^Q*,W *, )QR \’)’‘’XR +_ )QR fR‘X*)R +_ 8FGE3 .$-/0&- g_ )QR .0. ^’XRX #]’(RX ’"R _+#,T ]+"R )Q’, _R]’(RX#’,T )QR *,^*TR,^R "’)R *, ,Rf‘+", ‘’‘*RX *X )QR (+fRX) f*)Q )Q’) *X )QR Q*WQRX) *, ^Q*(T"R, +_ X^Q++( ’WR3 hR’)M^(R’"*,W ’,T TR)+i*^’)*,W a8bdX ’"R )QR ]’*, j*,\ \"#WX )+ ^’#XR =E=X *, ^Q*(\"R,3 aQR *,^*\R,^R "’)R +_ ’((R"W*^ "R’^)*+, *X )QR Q*WQRX) #’,\ ’((R"W*^ XQ+^j *X )QR ]’*, "R’X+, _+" \R’)Q3 1+2%0/-’+2 E, WR,R"’(k )QR =E=X ^’#XRT ‘Z a8bdX ’"R X(*WQ) ’,T ^’, ‘R ^#"RT#‘#) )+ ’&+*T XR&R"R R&R,)X#"’)*+,’( #XR +_ a8bdX XQ+#(T ‘R ,+)RT3 ;%. <(0$/: )"’T*)*+,’( ^Q*,RXR ]RT*^*,R *,cR^)*+,Na8bdO ’ ^Q*(T"R, ’ T"#WM*,T#^RT T*XR’XR ’ RS*# TR]*+(+WZ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fb7e4ff90f76c661371aef.png)
2020-2021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期末非连续性文本专项训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停电公告(19分)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公告上停电的原因?( )(3分)A.电力检修B.用电工程C.市政工程D.居民装修2.下列哪项是公告中的停电时间?( )(3分)A.12月28日B.1月4日C.1月5日D.1月12日3.住在乡下年过八旬的张奶奶想知道这半年自己家里的用电情况,你会推荐哪种办法给她?( )(3分)A.到供电局前台查询B.拨打24小时供电服务热线:95598C.下载“掌上电力2019”D.关注“国网福建”微信公众号4.新罗区铁山镇增坪村的林梅打算1月12日利用上午的时间用洗衣机洗被套,她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请你给她提个建议。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丽妈妈下班回家要煮饭,发现早过了停电公告的时间还没来电,很生气,打算去投诉。
请问她的投诉有道理吗?为什么?(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手机依赖症(20分)【事件回放】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他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的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调查统计】某小学对500名在校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统计表【网友声音】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饭菜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玩着手机。
50例结核药物性皮炎临床分析
![50例结核药物性皮炎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1b4308192e45361066f562.png)
50例结核药物性皮炎临床分析作者:李斌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4期【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皮炎的防治对策,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完成。
方法对50例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药物性皮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本组病例经积极观察和抗过敏治疗预后良好,均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结核药物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确保抗结核治疗疗程的结束,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结核;抗结核药物;药物性皮炎作者单位:450008 郑州,河南省胸科医院内四科药物性皮炎简称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药物性皮炎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本文回顾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50例住院患者,因用结核药物引起的皮疹进行临床分析。
现把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28例。
女22例,男女比例为1.27∶1,年龄18~76岁,平均35.8岁。
痰结核菌涂片阳性18例占36%;阴性32例占64%;血行播散型结核5例(10%),继发性肺结核28例(56%),结核性胸膜炎10例(20%),结核性脑膜炎5例(10%),骨结核2例(4%)。
1.2 诊断方法①结核病诊断明确。
既往有肺结核病史,痰菌阳性;痰菌阴性者根据X线胸片或胸部CT典型表现,PPD结核血清学抗体检查可以确诊。
②药物性皮炎发生在抗结核治疗时,并排除其他药物引起皮疹的可能。
③在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出现的皮疹,须经重复使用而明确所致药物者。
2 结果2.1 50例患者中有单一一种药物引起,亦有两种及以上药物引起,其中利福平15例(30%),链霉素8例(16%),乙胺丁醇6例(12%),吡嗪酰胺3例(6%),异烟肼2例(4%),对氨基水杨酸2例(4%),利福喷丁2例(4%),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1例(2%).两种或以上结核药11例(22%)。
2.2 药疹类型抗结核药物性皮疹,形态可呈多样性,常见有荨麻疹样、猩红热样、湿疹样及紫癜性药疹。
中药不良毒副作用事件汇总
![中药不良毒副作用事件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d4d5307f90f76c660371a89.png)
说起中医药,本草是绕不开的话题,而说起本草,神农和《神农本草经》也是绕不开的话题。
生活在中国这方水土的人们,跨越上万年的历史,一直在探索生命健康的奥秘。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子•修务训》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对于生命对于自然对于生活还处于摸索阶段,劳动力和生产力远远不与现在发达,那时候人们的生活也比较单一,所有的需要的东西都要依靠上天或者大自然的赐予,人们每天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能不饿肚子。
那时候我们的祖先还不知道用火烧水和煮饭炒菜的时候,只能过着吃野菜喝生水的生活,他们也会采树上的果子吃,也能抓到水里的螺蚌,吃螺蚌的肉。
这样的饮食习惯,导致了人们常常会生很多疾病以与被动植物的毒素伤害。
传说神农长着牛头人身,是那时候的部落首领,有着异于常人的智慧。
他开始教百姓播种五谷,而且播种前要对土地进行考察,这块土地是否足够肥沃,湿度是否适宜,土地的高低位置是否适宜种植等等。
因为他在农业上的贡献,人们称他为神农,神农也被尊为农业始祖。
神农还想去更远的地方去探索,是否还有更多的可以供人们食用的东西。
于是他就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他遇到了一座大山,神农氏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制作出了木架爬到了山顶,而这个地方也就是资源丰富的神农架地区。
到了山顶神农看到了各种颜色的花草,十分茂密,于是神农就暂时在这里居住下来。
他每天都尝试着吃这里的植物,终于尝遍了这里的百草,知道了哪些是可以食用的,哪些是对人体有帮助的,比如累了吃了之后能缓解疲劳,渴了吃了能生津等等,哪些是对人体有伤害的,神农都一一整理清楚了。
在尝百草的过程中,也曾经一天之吃到七十多种有毒的植物,但都靠吃茶叶来解毒,这也是中国茶文化的起源。
直到有一天,神农尝到了“断肠草”,这种毒草太厉害了,他还来不与吃茶解毒就死了。
抗结核药物致药疹63例临床研究
![抗结核药物致药疹63例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a934914c5da50e2524d7fca.png)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有较多不良反应,皮疹是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本科于2006年8月至2011年6月共有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疹患者63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患者中男50例,女13例,年龄15~63岁,平均31岁。
其中原发型肺结核1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7例,继发型肺结核40例,结核性胸膜炎9例,肺外结核6例。
初治患者42例,复治患者21例,痰菌涂片阳性36例。
药疹病程3~13d ,潜伏期4~10d ,平均7d 。
全部患者均无既往药物过敏史。
1.2患者入选标准所有入选病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用药前无皮疹,在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药疹,并可排除其他原因者;(2)停用可疑药品后药疹逐渐消退,再次应用而诱发药疹者;(3)出现药疹后次日进行肝功能及血常规检查,排除有其他诱发因素者。
1.3致敏药物的确诊根据用药与药疹发生的关系及药疹治愈后复加抗结核药物等进行综合分析,本组63例均确诊为抗结核抗结核药物致药疹63例临床分析吴燕廷,张锡林(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方法对63例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疹的类型以麻疹样药疹及猩红热样药疹多见。
致敏药物中以利福平最多见,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最少见。
药疹在诊疗后3~13d 消退,平均7d 。
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疹是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积极治疗,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关键词】抗结核药;药疹;不良反应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5-0743-02中图法分类号:R758.25文献标识码:B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3月15日第28卷第5期J Mod Med Health ,March 15,2012,Vol.28,No.5药物引起的药疹。
药疹患者122例临床
![药疹患者122例临床](https://img.taocdn.com/s3/m/f8633828aaea998fcc220ecc.png)
药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
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和上市,药疹患者有增加趋势,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本科2008~ 2010年住院药疹患者共122例,作者对其情况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住院患者122例,男69例,女53例,男女比例为1.3∶1,年龄4~78岁,平均(42.25±11.45)岁。
其中有58例(47.54%)明确由1种药物引起,这些患者药疹发生前曾使用单一品种药物或联合用药中有一种是常见引起药疹的药物,其他是长期使用的药物,其余64例(52.46%)用药2种以上。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药物,大量饮水、静脉滴注,促进药物排泄,对轻症者给予抗组胺药、维生素C治疗,对中度者除抗组胺药物,再给予地塞米松5~10mg/d,对重症药疹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5~30mg/d,同时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控制感染,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单独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病情仍不能控制者,联合应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400mg/(kg·d),可缩短病程,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和不良反应。
2结果2.1致敏药物的种类引起药疹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解热镇痛药、血清及生物制品类、中(成)药等。
抗生素56例(45.90%),包括青霉素18例,头孢菌素类22例,喹诺酮类5例,大环内酯类4例,磺胺类3例,其他抗感染类药物4例(其中异烟肼3例,氨苯砜1例);解热镇痛药19例(15.57%);血清及生物制品类15例(12.30%),包括破伤风抗毒素6例,精制抗狂犬病血清8例,干扰素1例;中(成)药类11例(9.02%);抗癫痫类8例(6.56%),全部为卡马西平;抗痛风类9例(7.38%),全部为别嘌呤醇;其他类4例(3.28%),包括拉莫三嗪1例,地芬尼多2例,甲巯咪唑1例。
2.2药疹的类型药疹的类型有9种,主要致敏药物与皮疹类型的关系,见表1。
药疹386例临床分析
![药疹386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91c265b84ae45c3b358c95.png)
药疹386例临床分析张勇,吕艳(桓台县人民医院,山东桓台256400)[摘要]对致敏药物明确的386例药疹患者进行分析。
男:女=1.2:1,年龄以21岁~60岁最多。
最常见的致敏药物是抗生素类和解热镇痛类,皮疹类型以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固定型药疹和荨麻疹型最为常见。
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类药疹呈逐年上升趋势,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药疹的发生。
[关键词]药疹;临床分析;措施[中图分类号]R758.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5098(2008)14-1827-02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灌肠等途径进入体内后引起的皮肤黏膜上出现的炎症性皮疹,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症状。
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推广应用,临床上药疹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也有了较大变化,现将我们2000年3月至2008年1月治疗的致敏药物明确的386例药疹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86例药疹患者均来自皮肤科门诊和病房,致敏药物明确。
其中男211例,女175例,男:女=1.2:1。
年龄10个月~83岁,平均年龄38.2岁;其中10个月~10岁17例(4.4%),11岁~20岁39例(10.1%),21岁~30岁86例(22.3%),31岁~40岁129例(33.4%),41岁~50岁43例(11.1%),51岁~60岁25例(6.5%),61岁~70岁26例(6.7%),71岁以上21例(5.4%)。
1.2药疹类型按《皮肤病学》[1]分型,致敏药物按《新编药物学》[2]分类。
2结果2.1潜伏期首次发病者335例,皮疹出现时间为用药后2 d~31d,平均7.3d。
再次或多次发病者51例,多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部分患者在数分钟内发病。
2.2致敏药物(1)抗生素类164例(42.5%),其中头孢菌素类63例,青霉素类58例,喹诺酮类18例,氨基糖甙类2例,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23例。
药疹68例临床分析
![药疹68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411f7fa417866fb84a8e73.png)
论
药 物 过 敏 反 应 在 临 床 诊 治过 程 中 时 有 发 生 。过 去认 为 _药 l 一 疹 的 致 敏 药 物 常 见 为 解 热 镇 痛 类 , 胺 类 、 静 安 眠 类 、 生 素 磺 镇 抗 类 。而 本 组 致 敏 药 物 排 在 前 三 位 的 依 次 为 : 生 素 类 、 抗 生物 制 品
2 结 果
发 病 率 已经 超 过 青 霉 素 类 , 在 首 位 。究 其 原 因 , 们 认 为 可 能 排 我 是 临 床 工 作 中 普 遍 对 青 霉 素 类 过 敏 非 常 重 视 , 取 了 有 效 的 防 果 例
治, 另外 , 着 青 霉 素 耐 药 性 的 增 加 , 床 应 用 也 在 相 应 减 少 。 随 临 而对 头孢 类 、 诺 酮 类 的 过 敏 认 识 尚不 足 , 随 着 头 孢 类 、 : 喹 故 第
类 、 热 镇 痛 类 及 中 草 药 类 。组 问 比较 , 敏 药 物 已 经 发 生 了变 解 致 化 。在 抗 生 素 类 中 , 以 往 报 道 不 同 的 是 , 孢 类 、 诺 酮 类 的 与 头 喹
12 敛 敏 药 物 的 确 定 本 组 病 例 发 疹 前 , 有 明确 的 服 药 史 , 、 均 坩 药单 一 的 病 例 , 致 敏 药 物 易 确 定 。对 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用 药 其 者 . 据 皮 疹 发 生 与 用 药 的关 系 加 以 分 析 , 定 致 敏 药 物 , 以 根 确 难 确 定者 , 时应 用 的 药物 均 列 为可 疑 。 同
2 1 致 敏 药 物 、 疹 类 型 及 关 系 ( 1表 2 . 药 表 、 ) 表 1 致 敏 药 物 、 疹 类 型 及 关 系 药
中西药联合外用治疗手足皲裂36例
![中西药联合外用治疗手足皲裂36例](https://img.taocdn.com/s3/m/36976cd876a20029bd642d25.png)
[ ] 培 英 .皮 肤 病 药 物 治 疗 学 [ .北 京 : 民卫 生 出 版 2靳 M] 人
社 ,0 49 . 2 0 .6
[] 3 夏梅 , 秦志英 .黄连 、 黄柏 浸出液湿 敷治疗 渗漏性 静脉炎 的疗 效 观察[ ]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0 4 2 ( ):2 2 0 ,0 9 5 . [] 4 陈瑞华 , 叶显纯 , 王爱芬 .实用 中药手册 [ .上海 : M] 上海科学 技
医学 杂 志 ,97,9 3 :8. 19 1 ( ) 13
[] 8 陈芬娟 , 许文红 .中药熏蒸 治疗 湿疹护 理体会 [ ] J .中国 中医急
症 . 0 4.3 1 ) 7 1 20 1 ( O :l.
中西药 联 合 外 用治 疗 手足 皲 裂 3 6例
张 枫 ( 南 偃 市 医 皮 科 4 9 ) 河 省 师 中 院 肤 7 0 10
术 出 版社 ,9 93 2 18 .2 .
[] 5 殷全珠 .苦参治疗 I型变态反 应性疾病 的机 理研究 [ ] J .北京医 科大学学报 ,95,5 2 :4 19 2 ( ) 8 . [] 6 孟爽 , 高颖 , 程凤兰 .中药湿敷治 疗面部湿疹皮炎 8 O例疗效 观察 [] 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 志,0 3,( ) 1. 20 2 1 :8 [] 7 刘涛 , 张燕萍 .中药 湿敷治 疗急性 , 急性湿疹 14例 [ ] 亚 3 J .宁夏
途径 , 熏蒸时产生大量 的中药蒸汽 分子 , 增加了局部皮肤药物
3 讨 论
吸收的浓度 , 皮肤更有 效的吸收药物成分 。由于温 热作 用 , 使 加速了血液循环 , 降低 了神 经 的兴奋性 , 而达 到治 疗 目 从 的 。中药汽疗仪熏蒸治疗安全 、 有效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成药合理使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中成药合理使用与不良反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ae0edaf12d2af90342e620.png)
中成药合理使用与不良反应分析目的观察我院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情况,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表现,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统计的近2年发生中成药不良反应102例,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将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分类进行总结。
结果在102例不良反应中中成药联合用药率较高,同时存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由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可发生在患者的各个系统,其中最为严重的属于皮肤及附件损害。
结论随着中成药在临床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升高,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中成药的组成,按照使用说明书合理使用,并做好不良反应的监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标签:中成药;合理使用;不良反应;科学合理近年来,中成药在临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中成药在我国历经多个朝代,经过多个医药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理使用中成药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1]。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总结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是研究其发生、临床特征、防治措施的重要方法,是ADR监测的重要内容,对临床安全用药和ADR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选取近2年我院使用中成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2例,其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5岁,所有患者均确定为使用中成药产生的不良反应。
1.2方法对所有患者的联合用药、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按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
2结果2.1 102例不良反应中联合用药情况共有80例患者为联合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占78.4%,其中一种药物应用60例,占总例数的58.8%;两种药物联合应用15例,占总例数的14.7%;三种药物联合应用5例,占总例数的4.9%。
异丙嗪不良反应36例分析
![异丙嗪不良反应36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b060e3551810a6f52486c2.png)
2 不 良反应 临床分类及 机制
2 1 神经系统 反应 . 本 组常规使 用共有 2 8例 出现神经系
悸 和 口干 , 未特殊处理 ,后 出现血压下降及药疹 ,排除 由其
他药物 引起 的可能 ,予抗 过敏药 物后 缓解 。
3 预 防
统反应 ,临床症状多样 ,其 中 1例在肌 内注射后 1 h合并有 精神症状和锥体外系反应。异 丙嗪化学结构 与氯 丙嗪 、阿托
验证实还具有负性频率 的作用 。与 中枢神经抑制药 ,特别 是麻醉药、巴比妥类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或三环 类抗抑郁药
同用 ,可增加异 丙嗪效 应 ;与抗 胆碱类 药物 ,尤 其是 阿托
例 出现锥 体外 系反应 ,最短为 0. h,最 长 5 5 h,主要 表现 为坐立不宁 ,不 自主斜 颈、头面部肌 肉阵发痉挛性抽动 、双
在 20 0 6年 , 国食 品和药物管理 局就发表药 物安全警告 , 美 指 出 2岁 以下患儿 不宜服用 或者 注射含有 盐酸异 丙嗪的抗
过敏 药 物 。文献 有 较 多关 于儿 童 发生 锥 体 外 系反 应 的报
道 【,应 引起重 视 。 3 ] 3 2 避免 与某 些药物 的相 互作用 异 丙嗪 除具有 组胺 H . 受体阻断作用外 ,尚具有抗胆碱 、抗 5一羟 色胺 的作用 ,实
以患儿 能耐受 的热度 为宜 。 理疗 的 同时予局部按摩 ,按摩 时 以拇指指腹 由内而外做环 形按 摩 ,节奏缓慢 、动作轻柔 、着
力均匀 ,可以与理疗同时进行 ,也可以单独按摩 , 每次 1 ~ 0
1 5分钟 ,每 日2~4次 。经过 治疗 ,1周 后患儿皮肤 钙化灶
变软 、缩小 ,2周后 大部分 消退 ,留有一 点色素沉着 ,患儿
药疹317例临床分析
![药疹317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028121cfc789eb172dc808.png)
药疹317例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58.2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64-02药疹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通过注射、口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
随着新药的不断应用,引起药疹的药物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并出现与之相应的临床、治疗特点,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317例药疹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17例患者均是2005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住院的患者。
男167例,女150例;平均年龄(48.5±16.9)岁。
1.2 临床表现:①致敏药物:引起药疹的药物中以青霉素类最为常见(92/317),其中大部分为口服半合成青霉素类引起;其次为解热镇痛类(61/317)、头孢类(42/317)、卡马西平(34/317);别嘌吟醇(32/317)、镇静类(29/317)和中药(27/317)也较常引起过敏。
②粘膜损害:伴有粘膜损害53例,除重症药疹外其它类型的药疹也可出现口腔粘膜糜烂损害。
③皮疹类型:麻疹样和猩红热样型最为常见(206/317);其次为多型红斑型(37/317)和荨麻疹型(30/317);重症药疹31例,以剥脱性皮炎型多见(16/31),大部分伴有口腔粘膜糜烂(29/31),没有口腔损害的1例为剥脱性皮炎型,死亡1例为大疱性表皮松懈型;其它类型:包括急性发热脓疱性皮病3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2例、紫癜型和固定型各1例。
④皮疹类型与致敏药物的关系:皮疹类型与致敏药物没有明确的关系,部分轻型药疹因处理不当发展为重症药疹。
1.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①血常规:wbc高于正常117例,从11.1-38.9×109不等;wbc低于正常45例,在2.0~3.9×109之间;其余在正常范围;白细胞分类中性比例升高187/317例,占58.99%,而嗜酸性比例升高仅15例,占4.7%。
第36例:临床表现皮疹、干咳、憋气、双下肢水肿
![第36例:临床表现皮疹、干咳、憋气、双下肢水肿](https://img.taocdn.com/s3/m/0471f29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d.png)
第36例:临床表现皮疹、干咳、憋气、双下肢水肿白洁菲;陈未;方理刚【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杂志》【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301-303)【关键词】皮疹;心力衰竭【作者】白洁菲;陈未;方理刚【作者单位】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患者男性,66岁。
因“皮肤变红、瘙痒1年余,干咳、憋气、双下肢水肿10 d”于2013年5月21日入院。
2012年初患者无诱因出现全身皮肤变红、增厚,伴瘙痒、脱屑,未诊治。
2012年7月触及腋窝包块,最大直径4 cm,质韧,活动度可,无触痛。
2012年10月因皮肤病变加重就诊我院,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18×109/L,嗜酸粒细胞(EOS)计数4.39 ×109/L,血红蛋白(HGB)113 g/L,血小板计数488×109/L;肝肾功能均正常,乳酸脱氢酶676 U/L;血沉22 mm/第1小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10.30 mg/L;总免疫球蛋白E (T-IgE)631 kU/L;抗核抗体、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均阴性;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B-SPOT)阴性;粪便寄生虫3次阴性;FIL1P1-PDGFRA基因阴性;外周血涂片示EOS 35%,异形淋巴细胞3%;骨髓涂片示增生活跃,EOS比例升高至25%,片中见个别SS细胞。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9次/min;超声心动图示心肌病变,室壁运动普遍减弱,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2%。
胸腹盆腔CT见右肺下叶磨玻璃密度影,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腹膜后及肠系膜区多发小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符合皮病性淋巴结炎;行皮肤活检,病理示真皮全层血管周围较多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未见EOS,皮肤TCR基因重排(-),诊为红皮病,予甲基泼尼松龙片48 mg/d治疗,患者皮肤发红及瘙痒逐渐改善,淋巴结缩小。
中药非静脉途径给药123例不良反应报告分
![中药非静脉途径给药123例不良反应报告分](https://img.taocdn.com/s3/m/a8b58d69a45177232f60a29a.png)
中药非静脉途径给药123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中药非静脉途径给药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1996~2004年《中国中药杂志》中报道的123例中药非静脉途径给药所致的不良反应病例,从性别、年龄、药品名称、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23例不良反应无性别、年龄差异。
非静脉途径给药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以口服途径为最高,占81.3%。
不良反应类型中,以变态反应为主,占39.8%。
3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14.6%。
123例不良反应涉及药物达80种,以原药材引起不良反应为最多,达29.3%。
结论:使用任何一种药物,无论是何种剂型、何种给药途径,都必须保持警惕,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给药途径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近年来由于其临床应用与研究越来越广泛,其不良反应报告也越来越多,因此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也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药非静脉途径给药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上中药非静脉途径给药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和方法检索1996~2004年的《中国中药杂志》,共获得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s)病例271例,其中静脉途径给药的为148例,非静脉途径给药的为123例,本研究以123例非静脉途径给药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病例为统计分析数据,自行建立数据库,设定编号、性别、年龄、药物名称、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用药至发生不良反应时间和不良反应类型等字段,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2.1性别与年龄123例中药ADRs中,男60例,女50例,性别不详13例;年龄最小为7个月,最大为83岁,具体分布情况:0~20岁的29例,占23.6%;21~40岁的35例,占28.4%;41~60岁的39例,占31.7%;60岁以上的14例,占11.4%;不祥的6例,占4.8%。
阿莫灵胶囊引起药疹98例临床分析
![阿莫灵胶囊引起药疹98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923ff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d.png)
阿莫灵胶囊引起药疹98例临床分析
戴德珍;黄宏俊
【期刊名称】《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1999(000)004
【摘要】我院从1995年开始使用阿莫灵胶囊(香港澳美制药厂生产),共发生因服用阿莫灵胶囊而引起药疹98例,现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1.198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7例,女性对例。
15~20岁12例,21~3O 岁万例,31~40岁39例,41~50岁门例,sl~60岁4例,61一70岁1例。
98例患者均为口服阿莫灵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
潜伏期<7天34例,7~14天55冽,15~对天9例。
98例患者中,有青霉素过敏史5例,解热镇痛药过敏史2例,矿胺类药过敏1例,其余gO例无药敏史。
1.2皮疹表现:麻疹样型64例,多形红斑型29例,尊麻疹型5例,面部潮红水肿7例。
麻疹样型皮报表现为四肢
【总页数】1页(P256-256)
【作者】戴德珍;黄宏俊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中医院!3222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100例服用阿莫仙胶囊引起药疹的调查分析 [J], 李建清
2.异维A酸软胶囊引起光敏性药疹4例 [J], 于秋明
3.阿莫西林胶囊引起药疹85例临床分析 [J], 吴贵;孙文智
4.阿莫仙胶囊引起药疹100例临床分析 [J], 戴君来
5.经血宁胶囊引起药疹59例临床分析 [J], 顾小平;陈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有病例立即停用致敏药物 , 同时采用皮质类 固 醇激素与抗组胺药治疗 , 方法 : 1 常选用地塞米松 5 ()
—
1mg 5 静脉滴注 ,病情严重的用 甲基强地松龙突击
药成分复杂 , 难以确定药疹是其 中的哪一种成分引起 的, 如再次服用含同一成分 的其他 中药 , 则易发生药 疹。
2( .6 ) 55 % 2 (.6 ) 55 % 2 (.6 ) 5 5% 1( .7 2 7 %)
一
一
一
感 冒清
合计
一
2
3 (0 % 6 10 )
收稿 日期:00—0 —3 21 6 O 作者简介 : 中华( 94 )女 , 汪 17 一 , 湖北黄冈人, 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讲师 , 主要从事药理学 的教学及药学研究 。
湿疹 型
多型性 红斑 型
紫癜 型
固定 型
一
合计 例 ( ) %
1 ( 8 8 %) 4 3 .9
4( 1 1 1 .1 %) 4 (1 .1 %) 1 1
2
六神 丸
一
一
4( 1 1 1 .1 %)
茵栀黄 注射 液
大活络 丸
天麻 =七 片
一
3( .3 ) 83 %
检查均无异 常。
1 治疗 及 愈 后 . 4
为黄芩甙 、 绿原酸等 , 具有广谱抗菌 、 呼吸道合胞病 抗
毒、 流感病毒等作用 , 呼吸系统感 染性疾病疗效显 对
Hale Waihona Puke 著 心, 且价格适 中, 不需作皮试 , 故临床应用较多 , 加 之绿原酸对机体有致敏作用 , 以发生药疹也相应增 所
加。 一般反应并不严重 , 多在使用 中即开始 出现皮疹 , 症状轻微 , 对人体损害小 , 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可很快 恢复正常。 本组 1 4例有药物过敏史 ,再次发生药疹的原 因 可能有 中 ( ) 中有些成分的分子结构与 以往过敏 成 药
本组中( ) 成 药所致药疹一般不严重 , 未见重症多
疗法 , 0 / , —5 8mgd 3 天后视皮疹情况迅速减量 , 改用
地塞米松静脉点滴或强地松 口服。 2 选用 1 种抗 ( ) —2 组胺药联合使用。 3 用葡萄糖酸钙或硫代硫 酸钠静 () 脉点滴。4 抗感染治疗 , () 重症患者支持疗法后维持水 电平衡。6例患者全部治愈。 3
9 2
摘
要: 目的 : 讨 引起 药疹 的致敏 药物 、 探 药疹 的疹型及 对人 体造 成的危 害程 度 。方法 : 3 例 药疹 病例进 行 综 对 6
合分析。 结果: 发现致敏 的药物有 9 , 种疹型, 种 6 所致的药疹一般 不严重 , 病程短 , 出疹后尽早治疗基本可以治愈。 结 论 : 床工作 中使用中药时应详细 了解药物的药理、 , 临 药化、 药剂等知识 , 避免再次发生药疹。一旦发生过敏 , 应在适 当
第 5 期
汪中华 : 成 ) 中( 药引起药疹 3 例临床分析 6
3 3
1 . 3实验室检查及伴随症状 药疹患者体温与皮肤严重程度往往呈正 比。 发热 患者 占 5 %, 0 体温 3— 3. ̄之 间。 7 98C 常伴有头痛 、 腹 泻、 恶心 、 食欲不振 、 乏力 等症状 。 0 8 %以上患者有不 同程度瘙痒 , 部分荨麻疹患者伴腹痛 、 腹泻 、 闷、 胸 气 短。l 例患者在发生药疹后出现 白细胞增高 、 l 中性及 嗜酸性粒细胞 比例增加 , 肾功能未见异常 。2 肝 例患 者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蛋 白。 所有患者胸透 、 心电图
的 时间进行 相 关检 查 , : 贴试验 等 , 量查 明具体过 敏 成分 。 如 斑 尽
关键词 : 成 ) 药疹 中( 药; 中 图分 类号 : 8 . R2 5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8 0 4 2 1 0 —0 3 1 0 —9 0 ( 0 0)5 0 2—0 2
2 讨 论
型红斑 、 剥脱性皮炎等重症药疹 , 也未见 内脏系统伴
随症状 , 病程短 , 出现后尽早治疗基本都可以治愈 。 但 由于 中( ) 自身理化性质的特殊性 , 成 药 许多成分 尚未
1 . 1一般 资 料
例 ;有 2 例用药种类单一 ,或用 同一药物后多次再 3 发, 从而确认致敏药物 , l 例}现皮疹前用药在两 另 3 n 种或两种以上 , 根据停用某药后皮疹迅速 消失而确认 该药为致敏药物 。 因此 , 要详细询问发疹 1 天前的用 0 药情况 。
1 . 2致敏药物与疹 型
第 1 7卷 第 5 期
v0 .7 No 5 1 1 .
鄂
州 大
学
学
报
21 0 0年 9月
S p.0 0 e 2 1
Ju n l f z o iesy o r a o h uUnvri E t
中( ) 引起药疹3 例 临床分析 成 药 6
汪 中华
( 州职业大学 医学院, 鄂 湖北 鄂 州 4 60 ) 30 0
87 岁 , .0 潜伏期 05 . h~7天 , 首次用药潜伏期 4~7 天, 再次用药 05 . h~4h 其 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 1 8。 4
表 1 致 敏药 物与疹 型 3 例 6
致敏药 物
双黄连 粉 板蓝根 注射 液 牛黄解 毒 丸
一
荨 麻疹 型
麻疹样 或猩 红热样 型
药疹是药物通过不 同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 的皮 肤粘膜反应 ,是皮肤科常见 的疾病 。随着新药和 中 ( ) 成 药制剂的不断 现 , 近年来我市发生由新药和中 ( ) 成 药引起的药疹逐渐增多 , 现将我市妇幼保健 院在
20 年 1 08 月至 2 0 年 l 月 由中( ) 08 2 成 引起的 3 例药 6 疹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致敏的药物有 9 , 种疹型( 种 6 见表 1 。 )其中双黄 连粉针 1 ( 88%) 占同期妇幼使用 双黄连粉针 4例 3 . 9 , 人数的 03 其次为板蓝根注射液 , .%, 牛黄解毒丸及六
神丸 , 占 l.l 各 1 %。 1
3 例均为门诊病人 , 6 其中男 l 例 , 2 例 , 3 女 3 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