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6ca36cf6137ee06eff918cb.png)
F D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 因和发病机 病 制至今 尚未清楚。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指出 : 有消 化不 良症状的 H p感染者可归属 F D的范畴 , 其发病 机制可能与内脏感知过敏、 高胃酸分泌等多种 因素有 关 , 且可 能 与 H 并 染有 关 l。我 国 F 的发病率 p感 3 J D 为2 .%E , D伴抑郁、 35 4 F ] 焦虑症状发病率为 2.%E。 36 S ]
38 2
G a g i dc l o r a , r 2 1 V 13 No 3 u n x Me ia u n lMa . 0 2, o. 4, . J
F D伴焦虑者其临床症状较 为严重, 治疗上有其特殊 性。陆福山等 通过抗抑郁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地控 制F D伴焦虑 的焦虑情绪, 明显改善躯体症状 , 认为 胃动 力 障碍 和 精神 心理 因素 , 是其 主 要 因素。徐 亮 从 生 理 一心 理 一 会模 式进行 研究 , 社 认为 F D症 状的严重程度与抑郁、 焦虑及恐惧等有关 。笔者采用 胃黏 膜快 速尿 素酶试 验 检测 5 0例 F D伴焦 虑 患者 的 H 感染情况 , p 并与 5 0例 F D无焦虑患者进行 比较 , 结果 F 伴 焦 虑组 H D p感 染 率 高 于 F 无 焦 虑 组 D ( 00 ) P< .1 。表明 F D伴焦虑患者易感染 H , p 其机制 可 能 与 焦 虑 时 脑 一 肠 轴 和 脑 一肠 肽 ( ri.u ba gt n ppfe 的病理生理有关 。脑 一 e—d ) i 肠轴是 胃肠道中的 肠神经系统 , 是一种独立于中枢神经系统之外的神经 结构 , 它能合成和释放多种脑 一 肠肽。脑 一 肠肽同时 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 , 兼有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双重 作 用 , 一 肽是 脑 中枢神 经 与 神 经 内分 泌 、 神 经 脑 肠 肠 系统 和免疫 系统 相联 系的双 向交通 通路 的分子 基础 。 在抑郁 、 焦虑状态下这些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双重作用 引起 F 的病理 生理 变化 , 然 这些 脑 一肠 肽没 有 特 D 虽 定的作用部位 , 但可以通过对 胃肠生理、 内分泌和免 疫 功能 的影 响而发挥 作用 , 而诱 发 F 4。F 从 D_ D伴 焦 J 虑发病时产生脑 一 肠肽神经递质和激素 的双重作用 导致 胃的运动功 能与 分泌 功能减 弱 , 功 能严重 失 免疫 调从 而 容 易 引 起 H p感 染 。罗 彩 凤 等 报 告 H p感 染、 心理 应激在 引起 胃黏膜 损伤 的过程 中是 两个相 互 独立的因素 。支胜利等 报告 , 胃十二指肠黏膜炎 症、 消化性溃疡伴发抑郁、 焦虑患者绝大多数伴发 H p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性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d429e1ccc7931b765ce154d.png)
分析 总结 ,探 讨对功 能性消化 不 良患者
进 行幽 门螺杆 菌f Hp ) 感 染 重 点 检 查 的 必 要 性 。 方 法 :对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3 3 7 例
黏 附活性 ,与黏膜细胞 紧密接触 ,继而 损 坏 胃黏膜 屏障和黏液 屏障 。有 很多研
的 治疗 途径 ,又 能 防 止 Hp 的感 染 引 发 慢 性 活 动 性 胃炎 、消 化 性 溃 疡 、 胃 癌 等 相
1 1 0 m g ,1 次/ 日口服 ,疗 程 2 8 天 ;阿莫
西林 胶囊 1 . 0 g ,2 次/ 日I 5 1 服 ,克 拉 霉 素
关 键 词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幽 门螺 杆 菌
患者 3 3 7 例 ,现 报 告 如 下 。
资料 与 方 法
治疗 1 个 月 后 , 临床 症 状 消 失 8 8
片2 0 ag r ,2 次/ 日口服 ,枸 橼 酸 铋 钾 颗 粒
率1 0 0 %。 结论 :有 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症 状
的 患者应 及早 进行 Hp的检 查 ,并早诊
断 、早 治 疗 ,以 减 少 因 Hp 感 染 引发 的 相
关 疾病 。
的发病 机制。而功 能性消化 不 良患者 与 无症状患者相 比,Hp 感染率也较 高 ,提
论著 ・ 临床论坛
C H f N E S E C O M M U N I T Y D O C T O 只 S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张 小 洲
电 子 胃镜 、B超 检 查 以及 血 常 规 、尿 常
4 1 %( 4 6 / 1 1 2 ) ,慢 性 萎 缩 性 胃炎 病 理 表 现 5 4 %( 6 0 / 1 1 2 ) 。越 来 越 多 的研 究 表 明 , 胃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c3b3a7027284b73f242501a.png)
对 于功 能性消 化不 良药物 治疗效 果不太 令人 满意 , 目 前 为止 没有任 何一 种特 效 药 可 以使 症状 完 全缓 解 。症 状 的改善 也可 能与 自然病程 中症 状的 时轻时重 有关 , 或 者是 安 慰剂 的作用 。在症 状 加 重时 , 药物 治疗 可 能 会 有帮 助 , 但 应尽 量减少 用量 , 只有在有 明确 益处 时才可 长期使用 。 1 饮 食调 理
1 4
现代医院 2 0 1 3年 9月第 1 3卷第 9期
专 业 技 术 篇
Mo d e m Ho s p i t a l S e p 2 0 1 3 V o l 1 3 N o 9
功能性消化不 良治疗研究进展
梁翠萍 龚四堂
E V0 L VE ME N T OF RE SE ARCH ON TR E AT ME N T OF F UNC TI ONAL D YSP E P SI A
推荐功能性消化不 良患者初治时需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 关检测 , 并 进行 根除 治疗 。 2 0 1 2年 M A A S T R I C H T I V共 识 也推荐 功能性 消化 不 良患 者根 除幽 门螺杆 菌治疗 。
3 组 胺 H: 受体 拮抗剂 有人 曾对 时 间跨 度为 1 9 6 6— 2 0 0 6年 的若 干 随机 对 照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3 3 2 X. 2 0 1 3 . 0 9 . 0 0 5
功 能性 消化不 良( F u n c t i o n a l D y s p e p s i a , F D ) 是指 来 源
一
项对 1 9 5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功能性消化不 良患者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f644a19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9.png)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对照组(常规治疗,50例),观察组(添加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50例),分析两组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与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嗳气(0.84±0.13)分、反酸(0.79±0.10)分、腹胀(0.72±0.12)分、恶心呕吐(0.69±0.11)分、上腹痛(0.73±0.1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2±0.17)分、(1.56±0.15)分、(1.34±0.19)分、(1.38±0.20)分、(1.46±0.21)分;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的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在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过程中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有助于患者各个症状的缓解。
【关键词】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效果;症状积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失衡,通常与胃排空延迟、精神压力过大、幽门杆菌感染等有关,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食欲不振、嗳气等症状。
有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已达30%,该疾病的病程较长,可反复发作,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还需尽早治疗[1-2]。
有学者提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键在于解决幽门杆菌问题,采用根除幽门杆菌治疗方案对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大的帮助[3-4]。
鉴于此情况,本文就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对此类疾病患者恢复的影响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纳入100例发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
对照组(n=50)男20例、女30例;年龄在4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12±3.69)岁;病程:3~10个月,均值:(6.59±1.31)个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的相关研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的相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7b0e6b01a37f111f1855be3.png)
重 庆 医学 20 0 9年 1月 第 3 8卷 第 2期 Βιβλιοθήκη ・临床 研 究 ・
幽 门螺旋 杆 菌感 染与 功能 性 消化不 良关 系的相 关研 究
孙 建 , 李 雯
( 南省漯 河市 中心 医院 河 42O ) 6 0 O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 D 及 其 临床 分 型 与 幽 门螺 旋 杆 菌 ( ) 染 的 关 系 。方 法 选取 F 患者 9 F ) HP 感 D 7例 , 照 对 组 8 5例 、 康 医务 人 员组 9 健 5例 及 十 二 指 肠 溃 疡 ( U) 者 l 2例 , 测 其 HP感 染 情 况 , 9 例 各 类 型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患 者 的 D 患 l 检 对 7
wi u d n l le ( t d o e a e r DU)we es u i d b a b n 1 r a b e t e t Ni e y s v n p t n swi y p p i y t m a s d b a h u r t d e y c r o 一 4 u e r a h t s . n t — e e a i t t d s e sa s mp o c u e yv — e h r u a t rwe e iv si a e . s l Th o i v a eo n F g o p n i s fc o r n e tg t d Re u t o s e p st er t fHP i D r u sa d DU r u swhc a e r a l if r n e P< i g o p ih h d r ma k b ed fe e c ( 0 0 )wa ih r t a h t fc n r l r u s a d ci ia p r o s wh c a o d fe e c . s ls s o d t a y mo i t y e .5 s h g e h n t a o to sg o p n l c l e s n ih h d n if r n e Re u t h we h td s b l y t p o n i a d u c r t p a i h r HP i f c in r t s 6 n l e y e h d a h g e n e t a e ( 5 o ad7 . n 0 5 r s e tv l )t a E r fu y e P< 0 0 ) Bu h r s n e p c ie y h n G- e l x t p ( . 5 . tt e e wa o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的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fc20b85f01dc281e53af0f5.png)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的研究进展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现今医院常见的脾胃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烧灼及疼痛感、餐后腹胀感以及早饱感,常可伴见嗳气、恶心、呕吐、纳差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本病不仅在医院常见,即使在未就诊人群中,本病仍有约20%~40%的发病率,可见本病发患者数众多,且经常未被重视。
本文就笔者在临床用药的效果做一简单阐述,并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做一简要概括。
标签: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研究进展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加、生活越来越不规律,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现今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烧灼感、疼痛、餐后饱胀以及早饱感,常可伴见嗳气、恶心、呕吐、纳差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即使在未就诊人群中,本病仍有约20%~40%的发病率[1],其病因、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2]。
本文就本病的诊治情况略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1.1诊断标准根据罗马Ⅲ标准,FD的诊断标准为:①病程≥6个月,且最近3个月至少出现一项以下症状:上腹烧灼以及疼痛的感觉、餐后觉胃胀以及早饱感;②经胃镜等实验室检查后显示:可排除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肿瘤及肝胆胰相关疾病等。
1.2鉴别诊断①FD与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
两者临床表现相似,但通过钡餐透视可发现消化性溃疡可见突出到胃壁内的影像,胃镜检查可更直接的诊断疾病,并且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程度。
②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有些慢性胆囊炎患者可有反复发作的非慢性上腹部绞痛病史。
通过腹部B超以及胆囊造影检查,结合患者病史、病情及发病症状常能作出诊断。
③胃癌: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多不明显,可以通过相关检查确诊,因此常发生误诊、漏诊的情况。
但由于病情的不断加重,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其症状可能与本病相似,但胃癌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可同时伴见体重减轻、疲乏、贫血等消耗性症状,可以通过胃镜、PET-CT等检查确诊。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7d0b25915f804d2b16c1c8.png)
过, 在近 曲小管 被重 吸收 并降解 。肾脏是 清 除循 环
C y s C的惟一 器 官 , 因此血 清 C y s C的浓 度就 由肾小球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然其病 因和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
阐明, 是否可以联合检测 V E G F 及抗体 、 T N F - 仅 、 C y s C 、 脂联素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功能的改变临床诊
断 的新 方法 , 有待 于 体外 实 验 研 究 和 临床 研 究 的进 一
步证实 。
参 考 文 献
[ 1 ] B e l g o r e F M, B l a n n A D, L I - S a w — H e e F L, e t a 1 . P l a s m a l e v e l s o f v a s c u -
B i o p h y s R e s C o mm u n , 2 0 0 4, 3 1 6 ( 1 ): 1 6 5 - 1 6 9 .
调节使脂联素在脂肪组织的合成和分泌入血增加 以减 轻D N进展 期 的微 血 管损伤 有关 J , 说 明脂联 素在
D N发生、 发展中起积极作用。
中国实用医刊 2 0 1 3年 2月 第 4 0卷 第 4期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F e b .2 0 1 3 ,V o 1 . 4 0 , N o . 4
・
8 3・
作用 , 刺激血管细胞的增殖 , 最终导致眼 内新生血管形 成。@T N F . 0 【 可诱导胰岛素抵抗 , 从 而促进糖尿病及 其并 发症 的 发生 、 发展 。
医学临床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 2 0 0 5, 2 6 ( 3) : 1 6 8 - 1 7 2 . [ 5 ] K o s h i m u r a J , F u j i t a H, N a r i t a T, e t a 1 . U i r n a r y a d i p o n e c t i o n e x c r e t i o n
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50d23de195f312b3169a51f.png)
F D发病机制不是 以 H 感染为主 , p 可能与 胃肠 道运动功 能障碍 有关。Ja km ie L等 研究还发现 , p阳性患者 F aki annR H D的发 病率是 H p阴性患者 15 2 , p . — 倍 H 根除后的 F D患者 消化 不 良
症状 改善者是未根除组的两倍 。这些证 据均提示 H p感染 可能 与F D发病有关 。但这些研究没有充分考 虑年龄 、 种族 、 会经 社 济情况 等潜 在影响因素 , 甚至没有考 虑消化 不 良是 功能性 的还 是器质性 的 , 结果容易 出现偏倚 , 结论 的可靠 性下降。
[ 文献标识码] A [ O ]036/. s.01 072 1.108 D I1.99jin10- 5.011.2 s 9
[ 中图分类 ̄ ] 544 -R 7 .
[ 关键词 ] 幽 门螺杆菌 ; 功能性消化不 良
功 能性消 化不 良( D 曾经 被命 名 为 非 溃疡 性 消化 不 良 F)
精神心理因素和幽 门螺 杆菌 (H ) p 感染等 因素 有关 , 目前一 但
系列针对 F D的对症治疗手段反映 了 F D发病机制 尚不确定 , 尤
小时 胃窦 动力指数较 H 阴性 F p D患者明显下 降 ; 例 H 2 6 p阳性
F D患者 中,2 患者餐后 胃窦低动力 , 1例 另有 1 因技术 困难未 例 测 出, 2 而 4例 H p阴性 F D患者 中餐后 胃窦低动力的仅 有 4例。 经 Hp 除治疗后 , 根 餐后 胃窦 动力下 降 明显 改善 。这些 临床 及基础研究都 提示 了 H p感 染 可能 与 胃窦收 缩异 常有 关。但
(U , N D) 是指具有 由 胃十二 指肠功 能紊 乱引起 的症 状 、 经检查 排除引起这些症 状 的器 质性 疾病 的一组 临床 综合 征 。虽 然研 究认为 F D的发 生与 胃肠 动力 障碍 、 内脏 高敏感 性 、 胃酸分 泌 、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分析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0088d8240c844769eaee74.png)
毒力 , 侵袭 力的变化 , 不典型病例愈来 愈 多 , 往表 现为支 气 往 管肺炎 或大叶性肺 炎 的症状 , 掩盖 病情 造成 严 重 的并 发症 ,
笔者认 为肺部 感染是一种伤寒肠 道外 表 现 , 如遇肺 部感染 经 常规 治疗高热不退 要 考虑 伤寒 可能 , 一 步检 查 明确 诊断 , 进 伤寒 杆菌亦可 能是呼吸系统常 见致病 菌 , 寒诊断要 行血 清 伤 学检查 , 有条件的 医院行血 培养 、 骨髓 培养避免漏 诊 、 诊。 误 参 考 文 献
18 32 9 8: 8
1 季平, 主编 .传染 病学 .第 l O版 .上海 : 海科 学 林 出 版社 , 上 2 黄大有 。 主编 . 实验诊 断的理 论基础 及 临床 意义 . 京 : 京 人 北 北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95 3 18 :9
3 钱氏 , 郑伟 . 临床症状学鉴别诊断学 . 海 : 上 上海 科学林 出版社 ,
伤 寒是 由伤寒 杆菌引起的 以持续 菌血 症 、 网状 内皮 系统 受 累、 远端 回肠 微脓 肿 及 溃 疡形 成 为基 本 特 征 的肠 道 传 染 病, 典型表 现为持续 高热 、 腹痛 、 便秘或腹 泻 、 肝脾 肿 大 、 白细 胞 低下 、 瑰疹 、 玫 相对缓 脉等 。由于机 体免 疫 力及 伤寒杆 菌
19 2 9 0:
收 稿 日期 2 0 0 2—0 3 5—0
( 辑 编
二才 )
抗幽 门螺杆 菌感染 治疗功 能性 消化不 良临床 分析
李淑敏 周长 勤 1江苏省徐州 医学 院附属 医院
幽 门螺杆菌感染 ( e ebc r H loat i e , P 与功 能性 消 化 H)
维普资讯
医学理论 与实践 20 02年第 l 5卷第 l 0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7b93107240c844768eaeeb5.png)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发表时间:2017-05-23T11:41:26.31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9期作者:黄华丽[导读] FD作为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疾病之一,常发病于胃肠道、十二指肠溃疡等组织器官。
(宁明县中医医院广西崇左 532599)【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其发病的原理和机制尚不清楚。
在以往的医学研究中认为,该病的发病与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内脏敏感性增加、以及患者精神和心理因素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但是,上述的任何一种原因都无法将该病的病因进行全面性的概括。
因此,目前一致的观点认为,该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基于此背景下,本文就近年来FD的发病机制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FD(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发病机制【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001-02 FD作为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疾病之一,常发病于胃肠道、十二指肠溃疡等组织器官,患者一旦患病,就会持续性、反复性的发作、病程通常大于1个月,或在一年之中反复发作超过12次,且发病时多伴随上腹痛、腹胀、恶心等临床症状表现。
该病虽然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但是发病的机制和原理目前尚缺乏合理解释。
因此,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展开研究,有利于找到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目前的医学研究中将胃肠道动力障碍和感觉异常作为FD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其中,胃电节律紊乱、胃窦动力指数降低、胃排空下降等共同构成了胃肠运动功能障碍。
胃肠功能运动障碍是诱发FD的重要因素,但是却不能涵盖胃肠疾病的所有发病的机制。
正常人在空腹时,胃肠收缩活动的变化情况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此类型的周期性变化,通常将其称为消化间期移动性运动复合波,通常在餐后1.5~2小时内出现,在这个期间胃内的积聚消化液以及未被消化的固体食物会一起进入到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动性运动复合波对于幽门、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胆管运动的协调性都将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相关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6026cb6137ee06eff91879.png)
后行 阑尾切 除术 , 对照 组给予 传统 的手术 方式 , 患 者推人 手
术室取平 卧位 , 给予常规消毒铺 巾, 以麦 氏点为切 口, 一般长 约5  ̄7 c m, 分离各层 组织 , 找 到阑尾 根 , 使其 暴 露并 切 除 阑 尾, 结 扎残端 , 行荷 包缝 合 , 查 看是 否有 出血 , 确定 无 出血 后 包扎缝合 , 依 据患者 出血及炎 症情 况确 定 是否 使用 引流 条。 其 中行单纯 阑尾切除术 2 4例 , 行 阑尾切除联合腹腔 引流术 8
效提 高临床治疗效果 、 提高 了治愈率 、 很适宜 老年患者 , 值得
临床 推 广 采 用 。
种 手术 方式治疗以后 , 两组患者术后 腹痛 症状均有 不 同程度
的改善 , 复查 白细胞均下降 , 但观察组 临床疗 效优于对 照组 ,
两 组患者疗效 比较有明显差异 ( P <0 . 0 5 ) , 详见表 1 。
2 0 0 9, 2 ( 2 0 ): 8 3 .
2 . 2 随访情 况 术者 出院后 3个 月给 予 电话 随访 , 对 照组 中1 个 月后 复发 2 例, 占总人数 的 5 . 8 8 , 观察组无 异常 。
3 讨 论
[ 3 3 刘杰 , 李葆. 老年腹部外 伤患者腹 腔镜诊治 选择 [ J ] . 中华创 伤
例, 行 阑尾周 围脓 肿切 开并 引流术 2例患者 。观察组行腹 腔 镜 阑尾切除术 , 术 前明确诊 断后要求行 腹腔镜 术者 2 6例 , 因 腹部炎症需行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l 2例 , 合 并卵巢囊 肿 2 例, 合并胆囊切除 4例 。 1 . 3 观 察指 标 术者安返病房 后依据患者病情 分别给予 6 h
已发展成熟 , 不仅提 高 了手 术时 间 , 而且 降低 了因切 口导致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490415fc4ffe473368ab28.png)
・
论著.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蔡 和利 ,郑卫 ,马善 美
( 福建 省N ̄I I ' 市第七 医 院 ,福建 福州 30 0 ) 50 1
【 要】 目的 评价根除幽I螺杆菌 ( p 摘 ’ 1 H )阳性的功能性 消化不良 (D F )患者的疗效。 方法 将 52 4 例幽门螺杆 菌 ( p 性 H )阳
性 丙 型 肝 炎 患 者 中患 甲 状 腺 功 能 减 退 症 的 比 例 f 3 ( I% n=
(): 1 - 1 . 5 3132
1】 孪庭 赞, 6 吴建成 . 对肝纤维化 动物模 型 甲状腺功能 的观察 … . 江
苏 医 药 , 9 8 2 (): 8 . 19 , 4 8 54
状 ,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 的器质疾病 的一绀 临床综合征
收 稿 日期 :20 — l0 修 回 日期 :2 1— 9 1 09 1 一 9 000—6
内症状满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断标 准。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清楚 ,其 中部分与幽
门螺 杆 菌 ( p H )感 染 因 素 密 切 相 关 。不 仅 影 响 患 者 的 生 活 质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 nt nl yp s ,F f c oa dsei D)是 指 具 有 上 腹 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 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症状 u i a 痛 ,上 腹 胀 ,早 饱 ,嗳 气 ,食 欲 不 振 , 恶 习 , 呕 吐 等 不 适 症 可持续或反复发作 ,在诊 断前 至少存在 6个月 ,诊断前 3个月
9 余金 英, 等. f Ⅱ 肝损害的程度 。但苏会璇等 l 1 7 认为抗 甲亢药物引起的肝损害 f1 林英, 邓豪余. 慢性 重症肝 炎患者 l 清甲胎蛋 白与 甲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5f140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8.png)
VS
医生可以撰写病例报告,详细介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等。
经验分享
医生可以分享自己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医生提供参考。
病例报告
病例报告和经验分享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05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遗传学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免疫学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道微生物
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趋势分析
要点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学研究
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如焦虑和抑郁。
要点一
要点二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社会学研究
探讨了社会因素如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工作压力等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关注细胞生物学过程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如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
情绪管理
心理干预
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干预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规律饮食
选择细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粗糙、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软食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适当控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饮食结构合理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增加运动和锻炼,避免焦虑和压力过大。
生活方式调整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根据罗马IV标准,FD可分为三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上腹疼痛综合征(EPS)和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混合型。
定义与分类
1
流行病学研究
2
3
FD是一种常见疾病,全球患病率约为10%-30%。
FD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民族、地理区域、饮食习惯、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FD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b8aaebe561252d381eb6e32.png)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熊仕兴发表时间:2018-03-15T13:51:32.4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4期作者:熊仕兴[导读] 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为十二指肠功能紊乱,患者周围的环境温度。
(重庆市梁平区中医医院重庆 405200)【摘要】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于本院2017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25人。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法。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症状积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数据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过程中,采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餐后饱胀不适感,根除上腹灼伤感和上腹疼痛感,提升患者的恢复效率,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值得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177-02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
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为十二指肠功能紊乱,患者周围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饮食习惯也会对工程型消化不良患者的发病产生一定影响。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感、上腹灼伤感和上腹疼痛感,部分患者会出现失眠和焦虑等症状。
现阶段,幽门螺杆菌成为致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提升患者疾病的恢复效率。
基于此,本次研究随机选取了本院2017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观察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流程报道如下[1]。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相关临床分析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相关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e14b17fc4ffe473368ab96.png)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相关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相关性。
方法将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98例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hp阳性组随机分为根治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莫沙比利和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治疗,疗程为10天,根治组疗予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疗程为10天。
结果 pds 组hp根治组和eps组hp根治组与对照组4w疗效比较,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上病例均在纳入前1月未接受抗hp及抑酸治疗,无hp根除治疗史,排除糖尿病、神经肌肉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胃肠手术史;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和精神疾病。
所有纳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两组对照组均给与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莫沙比利5mg,3次/d,餐后0.5h口服;复方消化酶胶囊2粒,3次/d,餐后0.5h口服;pds组hp根治组和eps组hp根治组均予以: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g,2次/d,疗程为10天。
1.2.2 fd症状的评估根据2006年罗马ⅲ诊断标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w从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4项症状对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其中,pds组评估餐后饱胀不适和早饱的症状,eps组评估上腹部疼痛和上腹部烧灼感的症状。
疗效判断显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症状改善。
无效:症状无改善。
显效、有效例数之和与总数百分比为总有效率。
1.2.3 hp根除率 hp感染根除组患者于治疗停药后4w后行组织学检查和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
两项检查均为阳性例数与总例数百分比为hp根治率。
1.2.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pds组hp根治组与对照组治疗后4w疗效比较,hp根治组总有效率81.8%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f46e9b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e.png)
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史淑利;杨雁慧;许彤丽;范红云【摘要】目的探讨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消化科就诊的Hp阳性的FD 1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对照组给予三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胶体果胶铋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Hp根除率、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胃灼热、反酸、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嗳气和临床症状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FD可提高Hp根除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年(卷),期】2018(030)011【总页数】4页(P78-80,84)【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胶体果胶铋;治疗结果【作者】史淑利;杨雁慧;许彤丽;范红云【作者单位】100039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消化科;100039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消化科;100039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消化科;050000 河北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4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以腹痛、腹胀、嗳气、恶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器质性疾病引发的上消化道症候群,每年发作时间超过1个月,症状一般反复或持续发作[1]。
FD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18.29%~23.50%,且该病呈逐年增加趋势,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治疗以经验性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效果差异较大[2]。
近年来文献报道,FD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相关性,该类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人,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FD患者根除Hp治疗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治疗效果[3]。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fb778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8.png)
㊃综述㊃通信作者:黎敏,E m a i l :85105993@q q.c o m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段姝婷1,刘文滨2,丁瑞峰2,黎 敏2,包瑞玲1(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 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 D )是临床诊疗中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现有研究表明F D 的病因学是多因素的,并提出了胃肠运动异常和内脏高敏感㊁幽门螺杆菌感染㊁脑-肠轴功能紊乱㊁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机制㊂本文就F D 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㊂关键词:消化不良;螺杆菌,幽门;胃肠活动中图分类号:R 5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9)10-0958-03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9.10.0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 u n c t i o n a ld y s p e p s i a ,F D )是极为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也是临床诊疗中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㊂F D 在全球发病率约为11%~29.2%[1]㊂我国约占内科门诊11.5%,占消化科门诊约52.85%[2]㊂F D 临床表现以餐后腹胀㊁早饱感㊁上腹痛㊁上腹烧灼感为主㊂近期发布的罗马Ⅳ标准对F D 提出了新的诊断标准:即符合上述症状的其中一项或多项,无可以解释的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诊断前上述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㊂按其临床表现可将F D 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 D S )和上腹痛综合征(E P S )两大类[3]㊂F D 且具有多样化,发病率高,反复发作㊁慢性迁延等特点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造成了负面影响㊂目前F D 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表明F D 的病因学是多因素的,并提出了胃肠运动异常和内脏高敏感㊁幽门螺杆菌感染㊁脑-肠轴功能紊乱㊁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机制[4]㊂本文就F D 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㊂1 胃肠运动异常多项研究表明胃肠运动异常为F D 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其内容包括移行性复合运动(m i g r a t i n gm o t o r c o m p l e x ,MM C )Ⅲ相异常,胃容受性舒张受损㊁胃排空延迟等,临床中50%F D 患者有上述表现㊂消化间期胃和小肠的主要运动形式为移行性复合运动,并将肠内容物及致病菌机械性的移行向远端肠道,是控制上段小肠细菌生长的重要机制㊂F D 患者MM C Ⅲ相受损或不协调Ⅱ相动力减弱,这些可能引起或加重F D 患者餐后消化不良的症状[5-6]㊂胃容受性舒张由一氧化氮介导的迷走神经反射调控,一氧化氮可以使胃肠平滑肌收缩受到抑制,降低近段胃的张力增加胃容积,迷走神经受损会导致胃容受性舒张受损,从而引起F D 患者早期饱腹感[7]㊂胃排空延迟被认为是F D 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且与消化不良症状密切相关㊂2 内脏高敏感目前有学者研究发现F D 患者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为内脏高敏感性增加,F D 患者中内脏高敏感性的约占35%~50%[8-9]㊂能引起内脏疼痛或不适刺激的阈值降低㊁内脏对生理性刺激产生不适的感觉或对伤害性的刺激反应强烈的现象称为内脏高敏感㊂F D 患者内脏高敏感表现为对胃肠道刺激如酸灌注㊁气囊扩张的疼痛阈值降低,甚至对正常胃肠道功能状态的敏感性增高㊂并与内脏相对应的躯体牵涉痛范围扩大[8-9]㊂5-H T 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疼痛感觉信号的传递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并且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中5-H T 信号系统的改变同样会引起内脏敏感性增高㊂研究发现,近端胃黏膜中肠嗜铬细胞增多㊁5-H T 合成增加及肥大细胞数量增加㊁脱颗粒增多可能引起F D 患者胃的敏感性增高,并且有观点认为是5-H T 始动一系列级联反应,最终导致感觉过敏[8-9]㊂另有一些研究显示富含于辣椒素(C A P )敏感传入神经纤维中作为一种初级传入痛觉递质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 G R P )可以使大鼠疼痛阈值降低,表明在内脏高敏感中C G R P 有一定作用[10]㊂另有研究表明胆汁酸可以提高内脏高敏感反应程度,而且胆汁酸在p H<3的环境中能加剧黏膜表面黏液的洗脱作用[11]㊂在大量动物或人体实验中研究发现对于内脏高敏感的发病精神心理应激起着关键性作用㊂发现精神心理应激致内脏高敏感的关键部位在大脑中枢,尤其是高级中枢致敏㊂多项研究总结中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异常释放㊁边缘系统和蓝斑-N E系统㊁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表达㊁相关神经生长因子等在内脏高敏感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2]㊂3炎症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表明炎症或幽门螺杆菌感染与F D发病有关,相关研究发现F D患者症状发生的主要部位位于十二指肠,且发现F D患者十二指肠嗜酸细胞增加[13]㊂有学者指出F D患者十二指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增加[14]㊂F D患者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与显微镜下低度炎症有显著相关性㊂此外,十二指肠中的细小神经纤维与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和低度炎症程度显著相关㊂幽门螺杆菌存在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它可能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至能引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发病㊂在发达国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0%~40%,在发展中国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11%~70%[15]㊂目前认为F D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相关性,可能与胃泌素释放增多,从而引起胃酸分泌过多有关㊂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抑制胃饥饿素分泌,导致食欲减退和胃排空能力减弱[16]㊂F D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关系,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F D患者的症状及生活有重要意义㊂4脑肠轴功能紊乱目前F D的发病被认为与脑肠轴功能紊乱有关,胃肠道由中枢神经系统㊁肠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共同支配,脑肠轴是联系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的双向通路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可以直接调节胃肠道㊂此外,还可以将信息以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信号的形式由迷走神经㊁脊髓上传,再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整合分析后传递到胃肠道,对胃肠道进行调节,这一过程也被称为脑肠互动㊂研究发现脑肠肽的分布与分泌紊乱与F D的发病相关,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可出现脑肠互动㊁脑肠肽分泌异常而使患者引起消化不良症状[17-20]㊂多项研究表明自主神经参与了F D的形成,自主神经紊乱引起胃肠道运动等从而引起F D患者的相关症状㊂另外,F D患者中有抑郁㊁焦虑状态更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受损[21]㊂还有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着胃肠道的分泌㊁运动等功能,当受到精神心理因素的刺激后,可使迷走神经张力减低,从而导致胃肠感觉的高敏感性,进而引起有关F D的相关症状㊂5精神心理因素F 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是典型的身心疾病,该疾病病程较长,病情容易反复,F D患者常伴有焦虑㊁抑郁㊁失眠等精神症状㊂F D患者常反复就医,但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致使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研究显示12.4%的F D患者正常工作及学习受到影响,也使得大量的医疗资源被消耗㊂且精神心理因素与消化道症状互为因果,彼此影响[22]㊂随着人们对精神心理因素越来越多的关注,发现精神心理因素与F D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其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精神心理应激通过中枢C R F异常释放㊁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表达㊁相关神经生长因子等引起内脏高敏感性,从而使F D患者引起相关症状㊂(2)精神心理因素产生的不良情绪扰乱正常中枢神经的生理活动,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引起胃肠功能的不协调运作造成了全身各系统的紊乱[23]㊂(3)有研究发现F D患者有明显的精神质㊁内向性及神经质等人格特点[24]㊂(4)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可能造成胃肠道免疫功能紊乱,另一项研究表明,在精神心理影响下十二指肠肥大细胞活化及释放相关的介质对F D患者产生影响[25]㊂F D是一种慢性㊁迁延性功能性疾病,且病情易反复,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负面的影响㊂随着越来越多人对F D的研究,有些新的观点被提出,通过多项研究指出F D患者以变形菌门为主的特征性唾液菌群结构组成,F D患者唾液属水平中奈瑟菌属比重最高[26]㊂这对于F D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㊂另有研究指出代谢综合征与F D的发病有相关性,高血糖症㊁高血压㊁脂肪肝等可能是F 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7]㊂临床中对于血糖㊁血压等的控制对F D的诊治提供帮助㊂综上所述,F D的研究虽然具体病因尚未阐明,但目前的研究结果给临床诊治的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F D的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减轻了患者的身心及经济负担㊂也将为我们进一步对病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㊂相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对F D更多的关注,会给未来F D的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可能㊂参考文献:[1] F o r dA C,M a r w a h aA,S o o dR,e t a l.G l o b a l p r e v a l e n c e o f,a n d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u n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d y s p e p s i a:am e t a-a n a l y s i s[J].G u t,2015,64(7):1049-1057.[2]S c h m u l s o n M J,D r o s s m a nD A.W h a t i sn e wi nr o m eⅣ[J].JN e u r o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M o t i l,2017,23(2):151-163.[3]S t a n g h e l l i n iV,C h a nF K,H a s l e rW L,e t a l.G a s t r o d u o d e n a ld i s o r de r s[J].G a s t r o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6,150(6):1380-1392.[4]崔二丽,王智昊,王丽波,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564-2568.[5]黄燕妮.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消化酶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6.[6]黄燕妮,王承党.米曲菌胰酶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的治疗[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29(3): 316-321.[7] A s a n oH,T o m i t aT,N a k a m u r aK,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o f g a s t r i cm o t i l i t y d i s o r d e r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f u n c t i o n a l d y s p e p s i a[J].JN e u r o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M o t i l,2017,23(3):392-399. [8]李培彩,张声生,吴震宇,等.枳实总黄酮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39(12):1027-1032.[9]崔立红,彭丽华,杨云生.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5):488-491. [10]胡容,彭燕.辣椒素及T R P V1与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4):295-298.[11] C h e nS L.Ar e v i e w o fd r u g t h e r a p y f o r f u n c t i o n a ld y s p e p s i a[J].JD i g D i s,2013,14(12):623-625.[12]吴萍,许树长.精神应激诱发内脏高敏感的中枢作用机制研究[J].胃肠病学,2014,19(8):507-510.[13]黄燕妮,王承党.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3):241-244.[14] W a n g X,L i X,G eW,e t a l.Q u a n t i t a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d u o d e n a le o s i n o-p h i l sa n d m a s tc e l l si na d u l t p a t i e n t s w i t hf u n c t i o n a ld y s pe p s i a[J].A n nD i a g nP a t h o l,2015,19(2):50-56.[15]樊民强,李寿勋,黄志成.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6):36-37. [16]赵红珍,王盖昊,王兆林,于晓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1):110-114.[17]覃佩兰,成泽东.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针灸对肠道菌群调节的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1):2712-2714. [18]毛兰芳,汪龙德,张宏伟,等.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脑肠肽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4):570-576. [19]刘钰,汪良芝.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㊁焦虑状态患者脑功能检查的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17,32(9):770-773. [20]刘洪娜,苏少慧,胡义亭,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状态与血清白介素6水平的相关性[J].临床荟萃,2017,32(8):699-702.[21]赵丹,毛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15):2880-2882. [22]曹火留,张璋,黄学勤.黛力新联合维生素B6治疗伴负性情绪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研究[J].医学信息,2018,31(22):60-63.[23]杨昌妮,刘纯伦.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5,44(15):2129-2131. [24]熊娜娜,洪霞,赵晓晖,等.功能性消化不良共病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9):641-645.[25]卢娅,刘露路,王珏,等.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及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6):2489-2492.[26]陈瑜,刘婉薇,李良芳,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唾液菌群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13):1789-1791,1796. [27]宁琳,韦良宏,陈海东,等.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J].医学研究杂志,2019,48(1):122-126.收稿日期:2019-08-27编辑:武峪峰。
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109ba27e2bd960590c677f5.png)
摘要 : 功能 性 消化 不 良( D 与 胃排 空延缓 、 F ) 近端 胃容 受性 障碍及 内脏 高敏 感性 密切 相 关 , 年 来研 究发 近 现 幽 门螺杆 菌( ) Hp 感染 可能是 F D发 病的相 关 因素之 一 。此文 就 Hp感 染 与 F D发 病 的关 系, Hp根 除在
中是 否需要 根除 Hp仍存 在争议 。本 文就两 者在发
病和 治疗方 面 的关 系作一 综述 。
1 lp感 染 与 F 的 发 病 机 制 i D
一
HI感染 也可能是 导致 胃敏 感性 异 常 的原 因之 )
。
国外学者 观 察 发 现 , Hp 阳性 的 F 患 者 胃黏 D
膜 中感觉 神经 肽水 平 显著 升 高 , 者对 胃容 量扩 张 患 的感觉 阈值 明显 低 于 正 常 对 照组 l 。此 外 , _ 9 ] Hp感 染导致 的 胃酸 及 胃泌素 的分泌 异常 可 能在 F 的发 D 病 中也有 一定 的作 用 , 一些 证 据 显示 Hp相 关 的消 化不 良是 由于细菌 增 加 胃酸 分 泌 , 空腹 和 餐 后血 清 胃泌素 水平升 高 。与 Hp阴性 的无症状 对照组 患者 相 比 , 有 Hp感 染 的 NUD 患 者 胃酸 分 泌 增加 4 伴 倍 , 予 根 除 Hp治 疗 后 , 一 改 变 消 失 。这 提 示 在 这 F D也许是 Hp相 关 疾 病 之 一 , 能 是 无 症 状 带 菌 可
阶段发 展至 消化性 溃疡 的中 间时期口] 。。
2 lp根 除 在 F i D治 疗 中 的 价 值
目前 , D的治疗 手段 比较 有 限 , 是 以经验 性 F 仍
步研 究 发 现 ]通 过 分析 1 2例 HI 阳性 患者 的 , 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垦匿塑丝瘟盘查!!!!生!旦箜垫鲞箜!塑!!!』堡g垡!:里生!些!!!!:!!!!:∑!!:!!:堕!:!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宋菁婧孟立娜・综述・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胃排空延缓、近端胃容受性障碍及内脏高敏感性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能是FD发病的相关因素之一。
此文就Hp感染与FD发病的关系,Hp根除在FD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茵;发病;治疗DOI:10.3969/j.issn.1673—534X.2010.01.007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同时除外可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主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之一种或几种,且病程超过半年,近三个月来症状持续。
既往对非器质性消化不良有多种名词,如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原发性或特发性消化不良等,罗马Ⅲ标准不再推荐这些概念不确切的名词,而使用概念性更明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E23。
FD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公认的包括胃排空延缓、近端胃容受性障碍及内脏高敏感性等,近年来大量关于FD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研究发现,Hp是FD发病的相关因素之一。
有研究显示FD患者中20%~60%Hp阳性[3j,在FD治疗中是否需要根除Hp仍存在争议。
本文就两者在发病和治疗方面的关系作一综述。
1Hp感染与FD的发病机制关于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倾向于认为是多因素所致的综合征,病理生理机制与胃排空延缓、近端胃容受性障碍、内脏高敏感性等有关。
Hp感染是否是FD的病因以及如何参与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Bazzoli等H1的文献提到,虽然有Meta分析发现,FD患者与无症状对照组比较,其Hp感染率较高,但其中一些试验组和对照组部分基线资料如年龄、社会经济特征等在两组间不一致,因此认为尚不能提供明确证据。
此外,流行病学方面的证据也尚未能证实Hp感染与FD密切相关¨。
另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Hp可能参与了FD的发病,并引起病理生理改变。
Keohane等¨1认为Hp可能是FD发病机制之一,持续感染可能改变作者单位:310053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通信作者:孟立娜,Email:mln6713@163.eorll胃动力和感觉生理学。
对Hp感染与其病理生理机制相关性的研究显示,肥大细胞(MC)可能参与FD的病理生理过程。
Hall等[7]证实Hp阳性的FD患者胃体、胃窦部MC数量增多,并提出MC可能通过改变脑一肠轴信号参与FD的病理生理过程。
进一步研究发现[8],通过分析122例Hp阳性患者的胃组织活检标本,结果显示Hp可促进胃上皮细胞释放IL一8,表达幽门螺杆菌中性粒细胞活化蛋白(Hp—NAP)或者间接激活MC引起胃窦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胃黏膜炎症可导致胃感觉和运动异常。
同时MC可分泌促凋亡分子,如糜酶、TNF-a或间接通过中性粒细胞迁移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影响胃黏膜完整性的维持,导致消化不良症状产生。
Hp感染也可能是导致胃敏感性异常的原因之一。
国外学者观察发现,Hp阳性的FD患者胃黏膜中感觉神经肽水平显著升高,患者对胃容量扩张的感觉阈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
此外,Hp感染导致的胃酸及胃泌素的分泌异常可能在FD的发病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一些证据显示Hp相关的消化不良是由于细菌增加胃酸分泌,空腹和餐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
与Hp阴性的无症状对照组患者相比,伴有Hp感染的NUD患者胃酸分泌增加4倍,在予根除Hp治疗后,这一改变消失。
这提示FD也许是Hp相关疾病之一,可能是无症状带菌阶段发展至消化性溃疡的中间时期口0|。
2Hp根除在FD治疗中的价值目前,FD的治疗手段比较有限,仍是以经验性治疗以及基于症状的改善为主,疗效也不满意,症状的缓解期短且易反复发作。
因此,FD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是否获益,症状能否得以改善以及根除治疗的成本一效益比优势如何,尤为重要。
目前,针对这一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是,各项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多数仍支持FD患者进行Hp根除万方数据垦隧煎丝遁盘查垫!!堡!旦筮i!鲞蔓!塑!!!』里壅望!:里生!塑!z!!!!!!!:!!!:i!:盟!:!・19・治疗。
2.1Hp根除在FD治疗中的疗效分析一项随机对照试验随访了118例Hp阳性FD患者6个月,结果显示,HI,根除治疗与短期抑酸治疗在改善FD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DiMario等[121报道Hp根除后FD症状仅轻度改善,且细菌根除后症状改善者会再次出现FD症状。
然而,其他大规模试验结果证实FD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是获益的,消化不良症状能得到改善。
Koivisto等[131将Hp阳性的216例消化不良患者列入研究资料,结果显示在根除治疗成功后,消化不良症状减少了29%~32%。
Lane等¨41纳入1558例Hp阳性的FD患者,随访2年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两年后因消化不良症状要求就诊者试验组较对照组减少35%(55/787比78/771,OR=0.65,95%CI=0.46~0.94;P=0.021)。
Talley等[31分析了以往的系统回顾资料(评价抑酸治疗、促动力药物,Hp根除治疗等对FD患者的疗效),认为对于FD患者而言,有确定疗效的是Hp根除治疗。
Moayyedi等[151的综述搜集FD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其中包括17个随机试验(共纳入3566例患者),18个对照试验(三联疗法比安慰剂)等,结论是Hp阳性的FD患者进行根除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
此外,一些小规模的研究结果也显示Hp根除治疗可使FD患者在症状改善方面获益。
Suzuki等[1阳对68例FD患者行Hp根除治疗,提示Hp根除治疗可以改善FD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腹痛、消化不良等主要症状。
Ang等[171随机选取了符合罗马Ⅱ标准的130例存在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进行随机双盲研究,结果显示Hp根除治疗可以使2/3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得到改善,症状改善于第6个月出现,可持续1年。
一项随机前瞻性研究观察了48例Hp感染的FD患者根除Hp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其结果显示予根除治疗6~12个月后。
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02)[1引。
Maconi等[19]电话回访了1996年1月至1997年6月成功根除Hp的55例FD患者和49例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这次回访的平均持续时间是(6.6±0.5)年,结果为36.4%的FD患者、49%的DU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得到完全缓解(P=0.271),因此提示予Hp根除治疗后,FD患者和DU患者有着相近的长期症状缓解情况。
2.2国际重要指南的意见罗马Ⅲ在涉及FD患者是否进行根除Hp治疗时指出,根除治疗可能对部分伴有Hp感染的FD患者有益[2…,但是。
需在仔细评估患者利益和风险的情况下,考虑对FD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
《MaastrichtⅢ共识报告》[21]中对Hp阳性的FD患者根除Hp治疗的科学证据等级为1a,推荐级别为A,并提出根除H声感染可使NUD患者获得适度而显著的益处,而且一次治疗可使其长期症状得到改善。
2.3Hp根除在FD治疗中的成本一效益比优势除了把重点放在改善症状上,根除治疗的成本也需要考虑在内。
Hp阳性FD患者行Hp根除治疗是否有成本一效益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支持。
Chiba等[223观察294例H户阳性FD患者,平均随访19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Hp根除治疗组比安慰剂组更有效(RR减少14%,NNT=7,95%CI=4~63),Hp根除治疗能减少每例患者每年的治疗成本平均为53美元。
加拿大的基层医疗选取了加拿大36个家庭中Hp阳性的FD患者,进行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根除治疗可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每例治疗成功的患者花费是387加元,这意味着较低的花费即可获得治疗成功[231。
Talley等b1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根除Hp较具成本一效益比优势的方案,因为一次治疗可以获得长期症状缓解。
基于以上这些数据和资料,倾向于认为Hp根除治疗具有成本一效益比优势。
2.4Hp根除在FD治疗中的其他作用根除Hp还可使患者在以下方面获益:可消除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减轻慢性炎症,并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发生或发展[24|,从而降低胃癌发生率心引。
Hp感染的FD患者中小部分可发生消化性溃疡,由于根除Hp消除了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因此根除Hp还可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3结语与展望综上所述,Hp在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有待病理生理、流行病学以及循证医学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FD患者是否需要给予Hp根除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到个体化、综合性评估。
Hp根除治疗除可缓解症状,减少其他药物使用量,降低治疗费用外,尚能改善胃黏膜组织学变化,预防消化性溃疡,并可能降低胃癌万方数据・20・里匾塑丝塑墨查垫!!堡!旦笙塑鲞箜!塑!坐』墅曼望!:兰!!!塑鲨!!:!!!!:∑!!:垫!盟!:!发生率。
目前,FD的治疗仍是以抑制胃酸分泌药和促胃肠动力药为主,但总体效果并不满意,因此,迫切需要治疗方法的进一步拓展,随着研究的深入,Hp根除在FD治疗中的地位也许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2346789101213参考文献TackJ,TalleyNY,CamilleriM.eta1.Functionalgastroduode—haldisorders.Gastroenterology,2006,130:1466—1479.罗金燕.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再认识一罗马Ⅲ标准解读.中华内科杂志,2009,48:104-105.TalleyNJ,VakilNB,MoayyediP.Americangastroenterologi—ealassociationtechnicalreviewontheevaluationofdyspepsia.Gastroenterology,2005,129:1756—1780.BazzoliF,DeLucaL,PozzatoP.eta1.Helicobacterpyloriandfunctionaldyspepsia:reviewofpreviousstudiesandcommen—taryonnewdata.Gut.2002。
50(Suppl4):33-35.SmithML.Functionaldyspepsiapathogenesisandtherapeuticoptions—implicationsformanagement.DigestiveandLiverDis—ease,2005,37:547—558.KeohaneJ,QuigleyEM.Functionaldyspepsia:Theroleofvis—ceralhypersensitivityinitspathogenesis.WorIdJGastroen—teroI,2006,12:2672—2676.HallW,BuckleyM,Crott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