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学案2 中图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逝捡学校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1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练习 1

逝捡学校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1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练习 1

捐损州都哲市逝捡学校济承功学校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1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练习中图版必修11.詹森在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带来了新突破,这是因为他( )A.制造了第一台显微镜B.第一个发现了细胞C.第一个提出了细胞的概念D.创立了细胞学说解析:选A。

詹森把两块凸透镜安装在一个适当长度的长管两端,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为后来的生物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2.根据细胞学说的内容,所有的细胞来源于( )A.无机物B.有机物C.先前存在的细胞D.培养皿培养解析:选C。

细胞学说的内容之一为: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故所有的细胞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5.下列有关细胞发现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詹森制造的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小昆虫的具体结构B.罗伯特·胡克所观察到的小空洞不是真正的细胞C.列文虎克观察到了鲑鱼的红细胞D.现代显微镜的分辨率都在1 μm以内解析:选A。

詹森制造的显微镜可以观察一些小昆虫的整体形态,但观察不到其具体结构。

6.对细胞进行命名的是( )A.詹森B.罗伯特·胡克C.列文虎克D.施莱登解析:选B。

罗伯特·胡克在观察木栓结构时,发现木栓薄片是由一个个形状像蜂巢式的小空洞组成的,就把观察到的小空洞命名为“cell”——细胞,他是第一个对细胞进行命名的科学家。

7.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的生物是( )A.原核生物、原生生物B.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一部分真菌C.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原生生物和一部分真菌D.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原生生物解析:选C。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的绝大多数生物和真菌界的一部分生物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

8.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解析:选B。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细胞的概述 第二节 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教案 中图版必修1-中图版高中必修1

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细胞的概述 第二节 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教案 中图版必修1-中图版高中必修1

第二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目标导航 1.结合实验和实例,说出细胞的多样性。

2.结合实例,简述细胞形态与功能的统一性。

一、细胞的形状和大小(阅读P7-8)1.形状(1)单细胞生物一般是单个细胞独立生活,具有自己特有的形状。

草履虫形如鞋底,衣藻呈卵形且带有长鞭毛。

(2)多细胞生物中,常见的细胞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方形、扁形、棱形、多角形等,也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2.大小(1)有机体的各种细胞的大小差别很大,如鸵鸟卵细胞直径可达5cm,而支原体只有0.1~0.3μm。

(2)一般说来,动植物细胞的体积大于微生物细胞,高等动物的卵细胞大于体细胞。

(3)卵细胞是一类特殊的细胞,它含有许多供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卵黄,从而使体积大了许多倍。

二、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的统一(阅读P8)细胞是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形态和功能的统一,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尤为明显。

三、细胞的观察工具——显微镜(阅读P8-9)1.光学显微镜(1)主要组成:聚光器、物镜和目镜。

(2)光源:可见光。

(3)分辨率:最高只能达到0.2μm,放大倍数最高为1_000倍左右,可以进行细胞的显微结构观察。

2.电子显微镜(即电镜)(1)原理: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

(2)结构:由镜筒、真空系统和电源三部分组成。

(3)放大倍数:最高可达几百万倍,可以看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甚至分子领域。

判断正误:(1)单个细胞可以独立生活。

( )(2)细胞都非常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

( )(3)动植物细胞的体积一般比微生物细胞小。

( )(4)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一般是相统一的。

( )(5)显微镜主要由聚光器、物镜和目镜组成。

( )(6)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最高可达几百万倍。

( )(7)电子显微镜比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高。

( )答案(1)√(2)×(3)×(4)√(5)√(6)×(7)√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密切关系举例2.生物体(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就会有与其相适应的功能,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同,执行的功能也不同,细胞功能以一定的物质和结构作基础,细胞结构决定细胞功能,二者是相统一的。

1.1细胞概述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

1.1细胞概述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

1.1细胞概述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课标要求1•通过学习细胞发现的过程,列出有关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就。

2•细胞学说的内容,需要正确理解记忆。

3.识记生物的分界。

•课标解读1•简述细胞发现的过程。

2•说出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概述生物的分界,举例说明细胞和有机体的关系。

•教学地位细胞学说的建立使生物科学进入细胞水平,虽然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很少涉及,但是它为以后一系列细胞内的生命活动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法指导1・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可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以时间为线索列出有关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就,特别注意几个特点:①细胞是谁命名的。

②细胞学说是谁建立的。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的表1 - 1 - 1,识记五界生物和它们的代表生物,另外识记病毒的特点。

•新课导入建议「通过PPT展示四幅学生在做作业时绘制的细胞结构图即青蛙上皮细胞、水绵细胞、酵母菌细胞及洋葱鲜片叶表皮细胞,让学生去思考这四幅图,说明这些生物都是由什么构成的?2•在我们的周围有动物、植物,还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尽管它们或动或静,或大或小,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自主探究:阅读教材 P 3〜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 1、2”。

?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本节课题。

]?步骤2 :教师通过【正误判断】,以学生抢答的方式检查课前预习效果。

—| ?步骤3:结合教材,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 1,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利用例 1巩固提 咼。

?步骤7:通过【当堂双基达标】进行当堂检测验收,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6: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 课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然后识记结论语句。

?步骤5: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 3,帮助学生认识生物探究实验的程序及“变量”理论,利用例3巩固提高。

2019-2020年高中生物《人类对细胞的认识》教案26 中图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人类对细胞的认识》教案26 中图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人类对细胞的认识》教案26 中图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三、板书设计: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1、细胞的发现过程2、细胞学说的建立二、细胞的结构层次四、教学过程:导入:大自然中的生物有大有小,形态特征各不相同,生活方式也不尽一样,但是它们都和一类一样,并且绝大多数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有关细胞的发现和细胞的构成。

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阅读课本【探究活动】回答下面问题:1.詹森发明的显微镜并没有观察到细胞,你认为它的贡献是什么?2.列文胡克的观察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细胞学说的内容比较简单,与初中学过的内容相比,只增加了“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教师可以和盘托出。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讨论下列问题:1、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现只有哪些特点?2、细胞学说主要是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3、细胞学说的地位和意义为什么如此重要?说说你们的理解。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从科学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问题探讨]xx年春夏之交,非典在我国流行爆发,部分城市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商业停业的现象,很多与非典患者共同工作和生活的人被隔离在家。

为什么人们对非典这么恐惧呢?教师展示SARS病毒的结构示意图,SARS患者肺部的X光照片。

提问:1、结合初中所学病毒的知识,你认为SARS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2、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3、SARS病毒主要侵害了人体哪些部位的细胞?4、如果离开了活细胞,病毒能够很好地生活和繁殖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素材2中图版必修1081156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素材2中图版必修1081156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素材2中图版必修10811561.细胞的发现发现细胞的人——罗伯特·虎克人类在很长的时期内,都是依靠肉眼来观察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的。

但是,人眼能够看到的物体,极限只有0.1 mm。

公元1世纪时,罗马学者曾谈到装有水的水晶器皿可以放大字母。

16世纪中期,瑞士的一位博物学家用放大镜描述了蜗牛壳和原生动物。

1610年,伽利略(G.Galilei,1564—1642)根据望远镜倒视时有放大物体的特点,制成了一台显微镜,并对昆虫进行了观察。

以后,自制显微镜的人日益增多,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Robter Hooke,1635—1703)就是其中的一个。

1665年,虎克从一小块清洁的软木上切下光滑的薄片。

当他把它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时,似乎看到了一些小的空洞,但并不十分清楚。

虎克切下的极薄的切片是白色的,他便把它的下面衬上一片黑色的木板,再用一个凸镜投光其上,于是他清楚地看到了薄片全部是多孔多洞的,像一个个蜂窝。

虎克当时研究软木的目的,是为了阐明软木轻而具有弹性和疏水性等特点,结果却发现了很多的小孔或小室。

虎克首先把这些小孔叫做细胞。

细胞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1677~1678年,荷兰的显微镜学家雷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1632—1723),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浸泡胡椒的水中有许多小动物。

与雷文虎克同时期从事显微镜观察研究的,还有意大利和英国科学家。

他们分别对植物细胞、原生动物、细菌、红细胞等进行了观察和描述。

作为早期的显微镜学家,虎克和他们记录下许多重要的观察结果,第一次在一个新的水平上揭示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十分复杂的生物界。

细胞学说的建立在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的薄片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误认为细胞壁是细胞的主要部分。

1671年,英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同时发现了活细胞的内部充满了黏稠的物质,他们把这种黏稠的物质叫做“黏质”,但不知道这就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2018年中图版生物必修1 第1单元 第1章 第1节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

2018年中图版生物必修1 第1单元 第1章 第1节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
提示:(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的支持。 (3)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相结合。 (4)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探讨2:19 世纪建立的细胞学说,它的内容是否阐明了所有生物都以细胞为基 本单位?
提示:不是,它阐明的是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单位。
知 识 点 一
当 堂 即 时 达 标
第一章
知 识 点 二
细胞概述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第一节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
1.识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重点) 2.概述生物的分界,举例说明细胞和有机体的关系。(难点)
细 胞 的 发 现 和 细 胞 学 说 的 创 立
1.细胞的发现 詹森:发明显微镜→观察到小昆虫 的整体形态 ↓ 罗伯特· 胡克:观察木栓结构→发现并命名细胞 ↓ 列文虎克:观察到原生生物、细菌、红细胞、精子
2.细胞学说 (1)创立者:徳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 (2)主要内容 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 构成的。 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 的基本单位。 ③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 而来。 (3)意义:在细胞 这个结构基础上统一了复杂的生物界。
[合作探讨] 探讨1:我们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有何领悟?
【答案】 B
细 胞 和 有 机 体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1.生物的五界真菌界 植物界 动物界
注:病毒属于特殊的一类生物,没有细胞结构 。
2.细胞是有机体(除病毒 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的生殖 、 发育和遗传等 生命现象都以细胞为基础。 3.认识细胞和有机体的关系(连线) ①单细胞生物 ②多细胞生物 ③非细胞生物 a.藓类、鸟类、蘑菇 b.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 c.细菌、绿眼虫、衣藻、酵母菌

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 有机体中的细胞 第一章 细胞概述 第一节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教案 中图版必修1(2

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 有机体中的细胞 第一章 细胞概述 第一节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教案 中图版必修1(2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教案中图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概述细胞发现的历程,阐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意义。

2.分析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

3。

概述生物的分界,并能列举出代表种类.4。

举例说明细胞和有机体的关系5.简述病毒的组成与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在分析细胞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通过讨论细胞学说的创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细胞的发现过程2。

细胞学说的形成过程,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思和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细胞发现过程及细胞学说的形成。

对细胞的发现历程及其与显微技术进步的关系,学生了解不多,因此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分析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体验人类对细胞发现和逐渐深入的发展历程中,提高自己分析资料和现象的技能。

对于细胞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因此比较有利于接受这部分知识,能够从自己的感性认识过度到细胞学说内容及意义上来。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讲述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水平的发展,依赖于一些科技产品的使用。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细胞的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教案中图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细胞的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教案中图版必修1

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目标导航 1.结合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说出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2.结合实例,简述细胞与有机体之间的关系。

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阅读P3-4)1.细胞的发现(1)1604年,荷兰人詹森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10~30倍,可观察一些小昆虫的整体形态。

(2)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观察到木栓薄片由许多小空洞构成,并命名为细胞。

(3)1674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观察到了池塘水中的原生生物、牙垢中的细菌、鲑鱼的红细胞以及人和哺乳动物的精子等。

(4)细胞发现的意义:开创了细胞研究的新领域。

2.细胞学说的创立(1)创立者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

(2)主要内容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3)意义使复杂的生物界在细胞这个结构基础上统一起来,连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自然选择学说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二、细胞和有机体(阅读P5-6)1.整个生物界的生物可以分为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另外,病毒属于一类特殊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

2.细胞是有机体(除病毒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等生命现象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

3.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单独存在时不能繁殖,也没有生命活动。

判断正误:(1)荷兰人詹森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观察到细胞。

( )(2)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 )(3)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 )(4)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5)生物界包括: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 )(6)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 )(7)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蓝藻、酵母菌等。

( )答案(1)×(2)√(3)√(4)×(5)√(6)√(7)×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1.细胞学说内容的拓展(1)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高中生物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同步练习 中图1

高中生物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同步练习 中图1

德钝市安静阳光实验学校【创新设计】高中生物1-1-1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同步练习中图版必修1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1、2、3、9、11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4、5细胞和有机体6、7、8、10 12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叙述不符合生物学事实的是( )。

A.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罗伯特·胡克制造的显微镜比詹森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要高C.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观察到的人和动物的精子是真正意义上的活细胞D.罗伯特·胡克和列文虎克的发现开创了细胞研究的新领域,能清楚地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并且陆续地观察了一些不同类型的细胞解析动植物大都是由多细胞构成的,真菌界的一部分生物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而大型的真菌则是由多细胞构成的。

罗伯特·胡克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比詹森制造的显微镜的10~30倍的放大倍数要高,列文虎克的显微镜可放大到300倍,观察到了真正的活细胞。

罗伯特·胡克和列文虎克开创了细胞研究的新领域,陆续观察了一些不同类型的细胞,但由于当时显微镜放大倍数和清晰度不够,分辨率不高,是无法看清细胞的内部结构的。

答案D2.19世纪30年代创立的细胞学说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

A.证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B.使人们对生物体的结构认识进入微观领域C.证明生物在结构基础上存在统一关系D.发现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答案C3.根据细胞学说的内容,所有的细胞来源于( )。

A.无机物B.有机物C.先前存在的细胞D.培养皿培养答案C4.除病毒外,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结构基础是( )。

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B.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C.完整的具有生活能力的细胞D.由细胞构成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答案C5.下述生物在结构上与其他三种显著不同的是( )。

A.病毒 B.蓝藻 C.大肠杆菌 D.酵母菌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蓝藻、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酵母菌属于真菌界,均由细胞构成。

最新-高中生物《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学案5 中图版必修1

最新-高中生物《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学案5 中图版必修1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例题】五界说在生物发展史方面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

这三个阶段依次是()A.单细胞→群体→多细胞B.原核细胞阶段→真核细胞阶段→多细胞阶段C.原核细胞阶段→真核细胞阶段→真核多细胞阶段D.原核细胞阶段→真核单细胞阶段→真核多细胞阶段解析:整个自然界的生物可以分成五界。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和一部分真菌界的生物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它们都属于真核单细胞生物),植物界、动物界的所有生物及大型真菌则是由多细胞构成的(它们都属于真核多细胞生物)。

答案:D地球上的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逐步形成了不同类群的生物。

随着人们对不同类群生物的认识不断加深,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分界学说。

1969年,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真菌和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五界。

目前,分类学上较为广泛应用的就是五界分类系统。

【例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蛋白质包被的一个核酸分子(DNA 或RNA)构成;近年来发现的类病毒和朊病毒更简单,类病毒只由一个RNA分子构成,朊病毒只由蛋白质分子组成。

我们却把它们都列入生物界中,你认为其主要理由是……………………………………………………………………………………………()A.由有机物组成B.都具有细胞结构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D.能复制产生自己的后代思路:该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要判定某一物体是不是生物的主要依据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题目给出的四项供选答案中只有D项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馒头含有机物,但它不是生物;汞、亚硝酸盐能使人致病,也不是生物;细胞仅仅是绝大多数生物的结构基础。

答案:D【例2】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

不可能的原因是…………………………………………()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D.未换目镜思路:使用一个性能正常的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被检物体,当在低倍镜下看清楚以后,需要仔细观察物像的某一部分时,首先应当将物像置于视野中央,转换高倍物镜,即可看到放大的物像。

高中生物《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学案6 中图版必修1

高中生物《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学案6 中图版必修1

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一、学习目标: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学习重点](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解决方法](1)教师结合教材图示,在操作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操作步骤,才能更好地完成观察细胞的任务;同时提供足够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P10-11材料,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学习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解决方法](1)教师先采用“顾名思义”的方法,从字面上分析这两类生物的最主要区别在于细胞核。

“原核”即原始的细胞核,“真核”即真正的细胞核。

(2)充分利用细菌、蓝藻细胞的模式图,总结出二者的区别三、知识结构:观察细胞1、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学说的建立生命活动离不细胞细胞2、从生物圈到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四、典型例题: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精子细胞、神经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是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不断更新②硝化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③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④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⑤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⑥人体内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46个DNA分子⑦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细胞一定处于分裂间期A ③⑥B ②③⑥C ②③⑤D ③分析:精子、神经细胞不能连续分裂,因此不具有细胞周期;原核与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DNA、RN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蓝藻、光合细菌)不具有叶绿体;不再分裂的细胞核中有46个DNA分子,但细胞质中还有一定的DNA;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内质网与细胞中的有机物的形成有关;细胞分裂间期要进行DNA复制和RNA的合成。

高中生物人类对细胞的认识 备课资料 中图版 必修1

高中生物人类对细胞的认识 备课资料 中图版 必修1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背景知识互动]知识链接1.一切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细胞是谁发现的?2.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组成,请举出几种生物的例子。

答案:1.一切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他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片,看见许多蜂窝状的小格子,他给这些小格子取名叫做细胞(cell)。

实际上,胡克当时看到的这些小格子是一些死细胞的细胞壁。

2.原生动物门的所有动物;另外一部分藻类植物,如衣藻;所有细菌;真菌中的酵母菌。

以上这些生物都是单细胞的生物。

初中生物学已经建立了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的观点。

这一点还要在本节中通过探究活动深化。

单细胞生物在初中生物学中分别属于几类生物。

[典型例题探究]【例题】五界说在生物发展史方面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

这三个阶段依次是()A.单细胞→群体→多细胞B.原核细胞阶段→真核细胞阶段→多细胞阶段C.原核细胞阶段→真核细胞阶段→真核多细胞阶段D.原核细胞阶段→真核单细胞阶段→真核多细胞阶段解析:整个自然界的生物可以分成五界。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和一部分真菌界的生物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它们都属于真核单细胞生物),植物界、动物界的所有生物及大型真菌则是由多细胞构成的(它们都属于真核多细胞生物)。

答案:D 规律发现地球上的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逐步形成了不同类群的生物。

随着人们对不同类群生物的认识不断加深,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分界学说。

1969年,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真菌和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五界。

目前,分类学上较为广泛应用的就是五界分类系统。

[教材习题研讨]方法点拨巩固提高:1.解析:显微镜是人类各个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

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

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

高中生物 第1单元 第1章 第1节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同步备课课件 中图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1单元 第1章 第1节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同步备课课件 中图版必修1

双 基
设 尽管它们或动或静,或大或小,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各不 达


相同,但是它们都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并且绝大多数都
是由细胞构成的。












菜单
ZT ·生物 必修1
课 ●教学流程设计





法 分 析
•课前自主探究:阅读教材
动 探

P3~6,填写【课前自主导
教 学 方
学】,完成“思考交流1、
堂 双 基


计 高。







主 导

能 检


菜单
ZT ·生物 必修1






法 分 析
•步骤4:结合教材,通过
动 探 究
【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
教 学
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五界及
当 堂


案 设
代表生物,利用例2巩固提
基 达


高。








导 学

检 测
菜单
ZT ·生物 必修1
2.细胞学说
互 动
分 析
(1)创立者:徳国植物学家_____施__莱_和登动物学家_____施_。旺
探 究
(2)主要内容
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_____构成的。
教 学
②细胞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的细基胞本单位。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1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精编版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1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精编版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背景练习1.一切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细胞是谁发现的?2.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组成,请举出几种生物的例子。

答案:1.一切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他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片,看见许多蜂窝状的小格子,他给这些小格子取名叫做细胞(cell)。

实际上,胡克当时看到的这些小格子是一些死细胞的细胞壁。

2.原生动物门的所有动物;另外一部分藻类植物,如衣藻;所有细菌;真菌中的酵母菌。

以上这些生物都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识链接初中生物学已经建立了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的观点。

这一点还要在本节中通过探究活动深化。

单细胞生物在初中生物学中分别属于几类生物。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例题解析【例题】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这个学说的科学价值主要是……………………………………………………………………………………………()A.告诉人们所有的生物均有细胞构成B.证明了生物彼此间存在着亲缘关系C.说明了动植物细胞是一样的D.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它告诉人们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不是所有生物,例如病毒就没有细胞结构;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一学说使人们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深入到细胞这个微观领域,并非分子水平。

答案:B点评: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是本节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要做到的是准确记忆,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分析和推论。

如:A项中的“所有生物”不等同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组成”,不同于“动植物细胞一样”;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基础,根据这一共性的存在,我们可以推断,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规律总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细胞的发现历程和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并对细胞和有机体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从中我们体会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技术的进步与生物科学发展的关系。

2019-2020年高中生物《人类对细胞的认识》教案26中图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人类对细胞的认识》教案26中图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人类对细胞的认识》教案26中图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三、板书设计: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1、细胞的发现过程2、细胞学说的建立二、细胞的结构层次四、教学过程:导入:大自然中的生物有大有小,形态特征各不相同,生活方式也不尽一样,但是它们都和一类一样,并且绝大多数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有关细胞的发现和细胞的构成。

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阅读课本【探究活动】回答下面问题:1.詹森发明的显微镜并没有观察到细胞,你认为它的贡献是什么?2.列文胡克的观察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细胞学说的内容比较简单,与初中学过的内容相比,只增加了“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教师可以和盘托出。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讨论下列问题:1、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现只有哪些特点?2、细胞学说主要是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3、细胞学说的地位和意义为什么如此重要?说说你们的理解。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从科学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问题探讨]xx年春夏之交,非典在我国流行爆发,部分城市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商业停业的现象,很多与非典患者共同工作和生活的人被隔离在家。

为什么人们对非典这么恐惧呢?教师展示SARS病毒的结构示意图,SARS患者肺部的X光照片。

提问:1、结合初中所学病毒的知识,你认为SARS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2、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3、S ARS病毒主要侵害了人体哪些部位的细胞?4、如果离开了活细胞,病毒能够很好地生活和繁殖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高中生物《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学案3 中图版必修1

高中生物《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学案3 中图版必修1

第一章 细胞的概述第一节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课标要求]1.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归纳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知识梳理][复习指要] 本节课复习时以细胞的发现作为一条主线学会对材料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复习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细胞学说的创立者是谁?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 整个自然界如何被划分为五界的?单细胞生物分别属于哪界? 3.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什么?它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典题解析]1. 经下关于细胞发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詹森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但与细胞的发现无直接关系 B. 第一个发现活细胞的人是罗伯特·胡克 C. 罗伯特·胡克制造的显微镜已经能观察到细胞的所有细微结构 D. 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已经能观察到细胞的所有细微结构解析:细胞的发现与显微镜的发展是密分的。

真正观察到活细胞的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他用自己制作的放大倍数达300倍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池塘中的原生动物,蛙肠内的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后又在鲑鱼的血中看到了红细胞的核,在牙垢中看到了细菌,但是这台显微镜没有看到细胞内的所有结构,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亚显微结构。

答案:A 2. 以下几项中,最能体现细胞学说的是( )。

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③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产生 ④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⑤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基本相同 ⑥细胞是生物活动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①③⑤⑥解析:细胞学说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答案:C [聚焦高考]1、(2004北京高考题)以下描述中,可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区别的是( )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C.具有寄生性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自我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 在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高中生物 第一章 走进细胞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一章 走进细胞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进细胞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走进细胞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阅读教材1619页,完成《优化方案》713页(注:“基础盘点三“和”考点二“不做)1、能够准确说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区分各种元素和化合物在细胞干重和鲜重中的比例。

2、复述出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的原理及过程。

前置学习检测姓名:班级:1、甲图为细胞中元素的分类图示,乙图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请完善下图甲图乙图1、由甲图分析:(1)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类是依据元素在生物体内的,而不是。

2、由乙图分析:(1)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

(2)差异性:尽管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可以找到,但与无机环境中的相应元素的又有一定的差别。

(3)细胞统一性和差异性的体现:不同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但在不同生物体内同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组织细胞中各元素的含量。

2、下图为原生质的组成成分,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生质的各种化学元素,则A应该是什么?如果该图为原生质的化合物,则A 应该是什么?如果该图是已经完全脱水后的原生质,则A应该是什么?()①碳②氧③水④无机盐⑤葡萄糖⑥蛋白质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4、下列关于“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出现砖红色B、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75%的酒精洗去花生子叶表面的苏丹Ⅲ浮色C、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经改造后,可用于唾液淀粉酶的鉴定D、鉴定豆浆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加入等量的CuSO4溶液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基础训练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B、人、硝化细菌和烟草花叶病毒所含有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中的含量总是最多D、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都能在体内合成2、奥运吉祥物福娃外材料为纯羊毛线,在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有霸王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学案2 中图版
必修1
【例题】
五界说在生物发展史方面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

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单细胞→群体→多细胞
B、原核细胞阶段→真核细胞阶段→多细胞阶段
C、原核细胞阶段→真核细胞阶段→真核多细胞阶段
D、原核细胞阶段→真核单细胞阶段→真核多细胞阶段解析:整个自然界的生物可以分成五界。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和一部分真菌界的生物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它们都属于真核单细胞生物),植物界、动物界的所有生物及大型真菌则是由多细胞构成的(它们都属于真核多细胞生物)。

答案:D地球上的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逐步形成了不同类群的生物。

随着人们对不同类群生物的认识不断加深,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分界学说。

1969年,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真菌和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五界。

目前,分类学上较为广泛应用的就是五界分类系统。

【例1】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蛋白质包被的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构成;近年来发现的类病毒和朊病毒更简单,类病毒只由一个RNA分子构成,朊病毒只由蛋白质分子组成。

我们却把它们都列入生物界中,你认为其主要理由是……………………………………………………………………………………………()
A、由有机物组成
B、都具有细胞结构
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D、能复制产生自己的后代
思路:该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要判定某一物体是不是生物的主要依据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题目给出的四项供选答案中只有D项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馒头含有机物,但它不是生物;汞、亚硝酸盐能使人致病,也不是生物;细胞仅仅是绝大多数生物的结构基础。

答案:D
【例2】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

不可能的原因是…………………………………………()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未换目镜
思路:使用一个性能正常的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被检物体,当在低倍镜下看清楚以后,需要仔细观察物像的某一部分时,首先应当将物像置于视野中央,转换高倍物镜,即可看到放大的物像。

从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时,如高倍物镜焦点平面不与低倍物镜焦点平面重合,就不可能看到低倍物镜下所看到的物像。

选项C正确。

再者,低倍物镜放大倍数小,视野大;高倍物镜放大的倍数增高,视野缩小。

如果在转换物镜前,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即使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焦点平面一致,仍可能看不到物像。

因此,选项A正确。

当将切片放在载物台上准备观察时,有的同学由于粗心可能将切片放反,载玻片在上面,盖玻片在下面。

低倍物镜与切片间工作距离大,尚可看到物像,而高倍物镜与切片间工作距离小,当切片放反时,看不到物像,甚至物镜碰撞切片而损坏镜头,因此选项B也正确。

D项不是题中要求的正确选项。

目镜只是将放大的物像进一步放大,最后成为倒立的虚像。

转换物镜后看不到物像与目镜无关。

答案:D[知识应用自测]解析
1、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大肠杆菌
B、变形虫
C、衣藻
D、噬菌体解析:生物体除了具有共同的物质组成外,还具有严整有序的结构,而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但是并非所有的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病毒就不是由细胞构成的,它是无细胞形态的生命。

本题选项中A项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属于细菌,虽无真正的细胞,但仍具有细胞的结构,B项变形虫属于原生动物,整个身体是一个细胞,也具细胞结构,C项衣藻是单细胞藻类,有细胞结构。

答案:D←此题主要考查对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的理解。

2、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大肠杆菌
B、艾滋病病毒
C、草履虫
D、变形解析:病毒属于一类特殊的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草履虫、变形虫属于原生动物,是真核生物的范围,不管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都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答案:B←考查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知识。

3、五界说中的五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解析: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五界说在生物发展史方面,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原核细胞阶段、真核单细胞阶段和真核多细胞阶段。

五界说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自然界的实际,因而得到了多数生物学家的认同。

五界说也存在着一些有争议的地方,如未能妥善安排非细胞生物病毒,原生生物界比较庞杂等。

1979年,我国动物学家陈世骧等提出了另一种分类系统:由蓝藻界和细菌界构成原核总界,由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构成真核总界,非细胞的病毒独立出来成为一界,从而把生物界分为两个总界和六个界。

而原生生物界所包含的原生动物和一些藻类等,则分别划归动物界和植物界。

答案: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植物界动物界←掌握五界说中的五界的具体内容。

4、19世纪自然科学有三大发现,其中生物学占了两项,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解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和自然选择学说一起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它大大推进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步。

答案:细胞学说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对科学发现的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