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发星形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内肿瘤CT影像诊断
![颅内肿瘤CT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13f9d1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a.png)
神经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 A.CT平扫见左颞枕叶边缘不规整的均匀低密度区,范围较广 B.增强扫描后无强化,仅见轻微占位效应
神经胶质瘤
囊性星形细胞瘤 A.CT平扫右额顶叶边界清楚的囊性低密度区,其内见高密度点状钙化(T),肿瘤且累及对侧,占位效应较显著; B.增强扫描近中线处见肿瘤实性部分呈不规则强化
神经胶质瘤
【CT表现】 1)CT平扫多见位于第四脑室内的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边缘不光整呈分叶状。 2)瘤内常见散在分布之小斑点状钙化和低密度囊变区。 3)位于第四脑室、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内的肿瘤均可引起脑积水。 4)位于脑实质内瘤体多见于顶枕叶,较大的实性肿瘤常伴一较大的囊变区。 5)增强扫描肿瘤多呈不均匀性中度强化。 6)鉴别诊断: (1)脉络丛乳头状瘤:轮廓多不规则,可产生过多脑脊液引起交通性脑积水。 (2)髓母细胞瘤:囊变和钙化较室管膜瘤少见,第四脑室多呈“一”字形前移。
神经胶质瘤
3)胶质母细胞瘤: (1)多位于幕上,最多见于额叶和颞叶,呈浸润性生长,常侵犯数个脑叶并可累及对侧大脑半球。 (2)好发年龄40~65岁,男女之比为2:1~3:1。 (3)肿瘤为高度恶性生长快,易发生颅内种植转移,多数患者自出现症状后3个月之内就诊。 (4)发病急,脑水肿广泛,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 (5)因肿瘤出血而出现脑膜刺激症状,约33%有癫痫发作。术后极易复发,预后差。 4)其他检查: (1)腰椎穿刺: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对已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患者腰椎穿刺应视为禁忌。 (2)脑电图检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局灶性低幅慢波,部分表现为广泛的中度或重度异常。 (3)X线平片:仅可显示颅内压增高和钙化灶。长期颅内压增高可见蝶鞍扩大,鞍背变薄等征象。 (4)MRI检查:良性胶质瘤表现为T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瘤周水肿轻微,增 强扫描时强化不明显。恶性胶质瘤TWI和T2WI信号不均匀或呈混杂信号,瘤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肿瘤 强化越明显表示恶性程度越高,肿瘤内可有坏死、出血和囊变。
[神经影像]“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
![[神经影像]“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1824615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8.png)
[神经影像]“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脑转移瘤【临床表现】脑内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临床多有原发肿瘤病史,以肺癌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为顽固性进行性加剧的头痛而脑膜刺激征阴性,有时表现酷似脑卒中,预后差。
【MRI表现】(1)多表现为灰白质交界处的多发占位性病变,是特征性表现之一,单发病灶也可见。
瘤周多伴有明显水肿,即“小病灶、大水肿”,占位效应多明显。
不过至小脑的转移瘤可无明显水肿(系小脑的细胞外间隙紧密所致)。
(2)实性成分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多呈高信号。
中心常见呈长T1、长T2信号的坏死、囊变区,内壁多不光整,而外壁相对光整,囊壁多厚薄不均,有时还可见壁结节(图1)。
(3)病灶内出血常见于黑色素瘤、绒毛膜癌、甲状腺癌、肺癌及肾癌的转移,多呈T1WI上点片状高信号影。
来源于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黑色素瘤、绒毛膜癌的脑转移还可出现弥漫性脑膜浸润,即癌性脑膜炎。
(4)在T2WI肿瘤表现为低或等信号者,多半是来源于胃肠道的黏液腺癌、骨肉瘤及黑色素瘤。
(5)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环形明显强化或结节状强化。
较多来源于腺癌的转移瘤在增强扫描时可见病变内缘细小毛刷样征象。
图1脑转移瘤A、B.分别为横断面T1WI及T2WI,左颞叶皮髓交界处小囊性占位,呈长T1、长T2信号,囊壁呈等信号,瘤周重度水肿,呈“小病灶、大水肿”;C.DWI,病灶囊壁呈高信号,内部囊变及瘤周水肿呈低信号;D.冠状面T2 FLAIR,病灶囊壁呈等信号,囊变区呈低信号,瘤周水肿呈高信号,右额叶见片状水肿;E、F.增强扫描横断面,脑内多个大小不等的环形强化【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皮、髓质交界区的多发病灶,呈现“小病灶、大水肿”征象,占位明显。
增强扫描时肿瘤常因坏死、囊变呈现不均匀环形强化。
2.鉴别诊断(1)星形细胞瘤:体积较大的单发转移瘤与恶性胶质瘤难鉴别。
脑转移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
![脑转移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7919cf89eb172ded63b759.png)
脑转移瘤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颅 内肿瘤 , 男性最 常见的原发
肿瘤是肺 癌 , 性则 为乳腺癌 , 女 此外乳腺 癌 、 绒毛膜上皮 癌 、 甲
状腺癌 、 肾癌 、 黑色素瘤等也较常见 , 有少数 患者虽 经各种检 查
仍无法找到原发瘤『 多经血行转移至脑 , 1 ] 。 亦可直接侵犯 或经 脑 脊液循环种植转移 。 1 资料与方法
方面的探测 : 可以显示胎 头 、 胎体 、 位 、 胎 胎心 、 胎盘 、 死胎 、 异位
51 诊断 B超对肠道等空腔脏器病变检查 易漏 诊。其清 .
晰度 、 分辨率方面较 C T低 。抵抗气体干扰的能力差 , 一旦遇到
气体干扰 , 就会影响检查结果 。 5 诊断 B超检查时 , 时需 要改变体 位 、 . 2 有 屏气 , 于有 对
普 勒技 术监 测血 液 流量 、 向, 而辨 别脏 器 的受 损性 质 和 方 从
程 度。
面的信息 , 使得对活体进行无创 伤功能研究成为 了现实。
3 诊 断 B超 的 应 用 范 围
按照人体不同部位分成 以下三个方面 : ①对人体 内部脏 器
的轮廓及 其 内部结 构方 面的探测 : 肝 、 、 、 、 如 胆 脾 胰 肾及 肾上 腺、 膀胱及输 尿管 、 前列腺等的外形及其 内部结构 ; 可区分 肿块 性质 , 浸润性肿块病变往往无 边界或边缘不 光滑 , 若为局 限性
【 关键词 】脑转移 瘤 C T 诊断
鉴别
或低 密度影 4 O例 占 7 .%, 高密度影 8例 占 1.%, 55 呈 51 呈混 杂
密度影 5例 占 94 其 中有 1 . %, 例瘤内伴钙化 。增强扫描后均 出 现不同程度强化 , 呈环状强化 3 6例 , 均匀结 节状强化 7例 , 不 均 匀强化 l 例 。 O ②瘤周水肿 大多数 明显 , 本组病例仅 1 例无灶 周水肿 , 例轻度水肿 , 5 以中重度水肿居多。水肿大部分呈指套 样 改变 , 幕上病灶表现侧脑室受压变窄 , 中线结构移位 。 幕下病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e8d1046f7ec4afe04a1df51.png)
【】 黎喜 . 6 3 5例 单 发 性 脑 转 移 瘤 的 C T诊 断 与 鉴 别 诊 断 [] 东 医 学 院 学 ,5 ̄:6 .
[】 朱 均 . 转 移 瘤 5 7 脑 7例 的 c T诊 断 与鉴 别 诊 断 [ . 国 社 区 医师 ,0 99 J中 】 20,
或 压迫 脑 室 、 脑池 , 使得 受压 变小 , 甚至 移位闸 瘤体 周边 水肿 。 以及 只表 现 为 大 片水 肿 的转 移 瘤 . 占位效 应 更 明 显 . 起 常受
压 迫 的 脑 室 、 池 以 及 脑 沟 、 裂 , 是 引 发 头 痛 、 吐 、 物 脑 脑 也 呕 视
回顾 分 析 2 0 0 5年 1月 ~ 0 0年 5月 我 院 临床 和 C 21 T诊 断 的脑转 移瘤病 例 1 9例 。 中 , 性 7 1 其 男 6例 , 女性 4 3例 ; 龄 年 最大 7 O岁 , 小 3 最 0岁 , 均 5 平 0岁 ; 脑 转移 瘤 1 小 3例 , 大脑 半 球为 16例 , 中 , 0 其 单发 5 7例 , 发 4 多 9例 。 采用 常规 平 扫 , 其 中单发 5 2例行 平扫 后加增 强扫 描。 大多数患 者 的临床表 绝 现 与肿 瘤 的 占位效 应 有关 , 主要 有头 痛 、 吐 、 呕 视物 不 清等 。
20 ,16:6 . 0 81 () 3 8
化, 瘤体 周边 伴有 大片 水肿 区 , 常与 瘤体 大 小不 相 等 . 与 原 而
发 灶 的 性 质 可 能 有 关 联
32脑 转 移 瘤 体 CT 表 现 .
[] 高 德 培 . 鳞 癌 、 癌 脑 转 移 C 4 肺 腺 T影 像 对 比分 析 【. 射 学 实 践 ,0 31 J放 】 2 0 ,8 () 7 . 7: 5 4 []杨 贵 昌. 癌 单 发 脑 转 移 瘤 的 C 5 肺 T诊 断 『. 国 医 学 影像 学 , 0 ,27: J中 ] 2 41() 0
单发性脑转移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单发性脑转移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f632e68caaedd3383c4d3f5.png)
转 移瘤 明 显轻 于大 脑 灰 白质 交 界 区 , 能 源 于对 大 脑 引 流 静 可 脉 产 生 的 不 同 影 响 之 故 [ 。本 组 病 例 中 有 小 肿 瘤 大 水 肿 的 1 ] 典 型表 现 , 位 于灰 白质 交界 区 。 多 数 肿 瘤 表 现 为 瘤 灶 伴 不 多 同 程度 水 肿 , 有 5例 结 节 型 瘤 灶 周 围 无 明 显 水 肿 , 别 位 亦 分 于小 脑 、 底节 、 干 及 侧 脑 室 室 管 膜 , 分 人 口 认 为 瘤 周 有 基 脑 部 无 水 肿 与 瘤 灶 的 发 生 部 位 有 关 。另 有 3例 仅 见 额 叶 【 献 标 识 码】 B 文 【 章 编 号】 1 7—1 0 2 1 )80 7—2 文 635 1 (0 0 1 —0 20 占1 O例 , 此 , 高 度 怀 疑 单 发 脑 转 移 瘤 , 无 原 发 瘤 症 状 因 对 又
患 者 , 部 影 像 学 检 查 是 必 要 的 , 免 漏 诊 或 延 迟 准 确 的 诊 肺 避
至颅顶。
2 结 果
多发生于 幕上 , 灰 、 以 白质
交界处最 多 , 组 为 2 本 3例 , 与 大 脑 皮 层 血 供 丰 富 , 血 动 这 供 脉在灰 、 白质 交 界 区 突 然 变 细 , 移 性 癌 栓 大 多 被 阻 于 该 处 转 有 关 。瘤 灶 的形 态 多 样 , 】 ] 以结 节 居 多 , 可 呈 环 形 或 不 规 亦 则 囊 实 性 , 两 者 可 能 与 肿瘤 的 出 血 和 坏 死 有 关 。平 扫 时 单 后 发 转 移 瘤 多 呈 等 密 度 , 可 为 低 密 度 或 高 密 度 。其 C 值 取 也 T 决 于肿 瘤 的成 分 、 死 及 囊 变 的程 度 , 无 出 血 , 化 以 及 供 坏 有 钙 血 情 况 等 因 素 。C 增 强 扫 描 有 助 于 单 发 脑 转 移 瘤 的 检 ] T
脑星形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脑星形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006463224b73f242336c5f26.png)
邬 红 蓉 王 万 碧 (1重庆三峡 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04020) (2 重 庆 市 忠县 人 民 医院 CT 室 404300)
[摘 要]目的 对 4O例经手术及病理证 实的脑星形细胞瘤 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 CT对星形 细胞瘤的诊断及
鉴 别诊 断 。方 法 对 2004年 10月 ~2008年 3月 收 治 的脑 肿 瘤 患 者行 CT 检 查 。结 果 根 据 瘤体 的部 住 、形 态大 小 、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星形细胞瘤起源于星形神经胶质,是神经系统最常见 的肿 瘤,占胶质瘤的 70%以上,可发生于脑和脊髓各部,成人多发生 于幕 上 ,儿童 多位 于幕 下 。最 常 见于额 叶,幕 下好 发于小 脑半球 。 一 般而言,有两种分类法:一种为三类法 ,即 “良性”或低度恶 性星形细胞瘤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另一 种为四类法,即星形细胞瘤 级,1~2级相当于 “良性”或低度 恶性星形细胞瘤,3级相 当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4级相当于多 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占星形细胞 瘤的 25% ̄30%,占颅内肿瘤的 12 ̄17%。平扫为低、等及混杂密 度 ,可有出血、坏死 、囊变、钙化、瘤周水肿 ,边界清或不清 。
瘤周水肿、 占住效应及增 强特点来进行 CT诊 断。结论 CT检查可以对 星形细胞瘤定性进行较 准确诊断。
中图 分 类 号 :R739.91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1 672-5085 (2008)6-0633-02
脑星形细胞瘤是胶质瘤中最常见的肿瘤 ,本文对 40例经 手术及病例证实 的星形细胞瘤 的 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以提 高对星形细胞瘤 的 CT影像诊 断及鉴别 诊断能力,现报告如 下。 1 资 料 与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单发脑转移瘤的CT诊断(附33例分析)
![单发脑转移瘤的CT诊断(附33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b0acd2ad51f01dc281f1e7.png)
癌 2例 , 肠 癌 2例 . 管 癌 、 结 食 肾癌 、 癌 及 前 列 腺 癌 各 l ) 绒 例 。 本组男 2 5例 . 8例 . 女 之 比 为 3 l : , 龄 2 女 男 、 l 年 3 7~ 8 l 岁 , 均 5、 平 6 6岁 , 中 2 其 l例 > 5 O岁 。 出 现 脑 部 神 经 症 状 病 程 在 周 内 共 l 例 ( 2 ) 4 4 .4 ,而 病 程 在 一 周 以 上 共 8 例 (4 2 )无 脑 部 症 状 行 术前 体 检 发 现 1 2 . ; 1例 ( 3 3 ) l 3 . , 5例 (55 ) 经 系统症 状 先 于原 发肿 瘤所 在 部位 的症 状 。 4 . 神 全 部 患 者 均 使 用 GE l 0 i 8 0 CF机 横 断 或 部 分 冠 状 扫 描 , 所 有 病例 先 行头 颅 C 平 扫 , 行 l0 欧 乃 派 克 增 强 扫 描 , T 再 0 ml 层 厚 、 距 均 为 1 mm , 灶 中 心 层 面 均 加 扫 2 层 0 瘤 mm 或 5 mm 薄 层 , 条 件 为 l 0 V、 s或 3 3 、 0 l 0 2k 5 . s 6 4 0 mA, 4位 有 经 验 的 C 室 由 T
② 囊伴 结 节型 ( 5 6 : 罔 、 ) 4例 ( . ) 灶 大 部 分 坏 死 囊 1 1 病 2 变 , 壁 结 节 , 扫 C 值 4 . HU, 强 呈 单 环 及 壁 结 节 明 显 有 平 T 05 增
脑部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脑部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49381d455270722182ef75f.png)
左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CT平扫
CT增强
MR平扫
MR平扫T2
MR增强
CT平扫
MR平扫MR增强Fra bibliotek静脉窦成像
女,67岁 CT平扫
MR平扫
MR增 强
鉴别诊断
脑结核病变 脑内肿瘤:胶质瘤、转移瘤等 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
垂体瘤(pituitary tumor)
垂体瘤绝大多数为垂体腺瘤,按其是否 分泌激素可分为非功能性腺瘤和功能性腺瘤。 功能性腺瘤:泌乳素、生长激素、性激素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等。
增强扫描: 无强化、轻度强化、明显强化、环状 强化、结节性强化
CT平扫
左侧颞叶星形细胞瘤 CT平扫及增强
CT增强
CT平扫
右侧额叶星形细胞瘤 CT平扫及增强
CT增强
右侧额叶星形细胞瘤 MR平扫及增强
胶质母细胞瘤CT平扫及增强
胶质母细胞瘤MRI平扫及增强
胶质母细胞瘤 MRI平扫及增强
星形细胞瘤MRI平扫及增强
区。用于减少手术损伤。 评价手术结果,有无肿瘤残留、复发。
MRI限度: 同影异病,同病异影;少见或复杂肿瘤定性困难
二、脑肿瘤MR成像检查方法
普通扫描 增强扫描 MRS 弥散成像 灌注成像
三、常见脑肿瘤的MR诊断
星形细胞瘤(astrocytic tumors)
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 按照肿瘤的组织学分为6种类型: 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Ⅰ级)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Ⅰ级)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Ⅱ级)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Ⅱ级)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级) 胶质母细胞瘤(Ⅳ级)
直径小于10m者为微腺瘤,大于10m者为 大腺瘤。肿瘤易发生出血、坏死、囊变。
单发脑转移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单发脑转移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4bbc33e4aeaad1f346933f7c.png)
单发脑 转湖南 省邵 阳市 中心 医院 C T室 ,湖南 邵 阳 420 ) 200
摘
要 :目的 探讨单发脑转移瘤的 C 表现 , 高对单发脑转移瘤的诊 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 r 提
单 发脑 转移 瘤病 灶 多位 于大脑
ay ia T n n s Co cu i n CT n i g fS tp c lC f d g . i i n lso i f d n so BM a e c r i h r ce sis h v e t n c aa tr t -whc sh l f n te d a — a i c ih i epuli ig h n ss a d d f rn a ig o i fsn l ri tsa i . o i i e e t d a n ss o i ge b an mea tss n i l Ke r s: Br i Mea tt i ; y wo d an; t aa s s s X —Ra mp td d a n s yc o ue g oe i
w l 0 0 l e n.Mo to e e w i c o a id w t r e y rp i .T e d g e f y r p i a eae e ec l I y se ' mn 1 s ft s e' a c mp e h ma k h d o s h e n i d a h e re o d o s w s r lt h a d i h t i fl i w t e s eo so h t e n.D f rn e ree h c me t a h w n e a c d C l c s s Mio t f B h d i e e t ge n a e n ss o e o n n e T i a a e . n r yo M a d n w d h n l i S
胶质瘤鉴别诊断
![胶质瘤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7583f94bb307e87101f696b5.png)
性生长,早 期趋向粘液性改变,继而形成 •
• 单个大囊或无数小囊。 CT: 园形或椭园形低密度区. 10-15%钙 化 ,一般不增强. MRI: 很少形成囊变.水肿轻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二、少枝胶质瘤
较少见.占5-7%大多数位于于額叶及 額 、颞叶,少数起自大脑深部,位于室
管膜附 近,形成室管膜下.少枝胶质瘤. 可分为低度及间变性。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CT、MRI表现
C T:边缘不规则肿块,等密度,有多发条带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oma)分类
级别
I级 II 级 III 级
名
称
局限型,良性,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等; 星形细胞瘤,广泛浸润,但分化良好; 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 , 局限或弥漫性间变 , 细胞数增多.非典型性及核分裂活跃,属恶性;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除有三级特征外,尚伴 有明显坏死.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CT、MRI表现
• 多形性黄色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位
于大脑皮层表浅部位.
• CT:50-60%囊性,+c囊内有结节增强,可
见钙化及出血.
40%实质性,85%可见增强.
• MRI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Ⅱ型星形细胞瘤(Ⅱ/WHO)
CT、MRI表现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b0edf5da5727a5e9846a6182.png)
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 占位效应显著
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可呈不规则环状或花环
状强化,在环壁上可见
瘤节,若沿胼胝体向对
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
右额叶星形细胞瘤(Ⅲ-Ⅳ级)
精选ppt
22
MR表现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病灶信号不均匀,多见 囊变、坏死、出血,呈 混杂信号
病灶边缘不规则,边界 不清,可跨胼胝体向对 侧扩散
肿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瘤 鞍区肿瘤 病 理 局部肿瘤的扩延
.4 癌 Carcinoma
分 转移性肿瘤
类 未分类肿瘤
精选ppt
14
中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枢 颅神经和脊髓神经肿瘤 神 经 脑(脊)膜肿瘤 系 淋巴瘤和造血细胞肿瘤
统 生殖细胞肿瘤
肿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瘤 鞍区肿瘤
病 局部肿瘤的扩延 理 分 转移性肿瘤 类 未分类肿瘤
类 未分类肿瘤
精选ppt
11
中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枢 颅神经和脊髓神经肿瘤 神 脑(脊)膜肿瘤
.1 拉克氏囊肿 Rathke cleft cyst .2 表皮样囊肿 Epidermoid cyst .3 皮样囊肿 Dermoid cyst .4 第三脑室胶样囊肿Collid cyst of
经 系
淋巴瘤和造血细胞肿瘤
the third ventricle .5 肠生性囊肿 Enterogenous cyst
统 生殖细胞肿瘤 肿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6 神经胶质囊肿 Neuroglial cyst .7 粒细胞瘤 (迷离瘤, 垂体后叶细胞 瘤) Granular cell tumor (Choristoma,
.2 浆细胞型 Protoplasmic
神经胶质细胞瘤的CT诊断
![神经胶质细胞瘤的CT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13f0853858fb770bf78a55df.png)
诊断要点
本病好发于成人,病程进展缓慢。癲痫、神经障 碍、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 肿瘤多发生于大脑的周边,以额叶为多,其次是 顶叶和颞叶,其他部位少见。CT表现以混合密度 多见,亦可为低密度,少见高密度或等密度。水 肿轻、强化少。钙化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特征, 表现为点片、条索、团块或脑回状。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钙化少,水肿重,可有囊 变、出血,强化明显。 诊断价值比较:由于其钙化多见,CT显示钙化较 MR直观,目前对肿瘤的定性诊断仍CT较MR好。
分化良好:多位于大脑半球白质,少数可位于灰质并 向白质或脑膜浸润。无包膜,有时可向邻近脑叶或对 侧半球发展。肿瘤多呈灰白,少数可呈灰红色。可有 囊变,囊变可单发或多发,内含黄色液体。肿瘤血管 近于成熟。 分化不良:呈浸润性生长,形态不规则,与脑实质分 界不清。半数以上有囊变,易发生大片坏死和出血。 肿瘤血管形成不良,血脑屏障结构不完整。肿瘤一部 为囊性,囊变境界清。一部分为实性,浸润性生长, 无明显边界。
神经胶质瘤的CT诊断
布尔津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戴蓬勃 2008.04
神经胶质瘤又称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 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瘤、 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等,是最常见的原 发性脑肿瘤,约占全部颅脑肿瘤的40%~ 50%。在影像学检查中,平片与血管造影诊 断价值有限,主要靠CT和MRI。
(一)星形细胞瘤
临床表现
局灶性或全身性癲痫发作是星形星细胞肿 瘤最重要的临床表现,确诊前数年就可以 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常常在 病变后期出现。
幕上Ⅰ、Ⅱ级星形细胞瘤CT表现
平扫:幕上均匀低密度病灶(18~24HU ), 少数为混合密度病灶,大多边界欠清,钙化 常见(1/4 ),大多(90%)无水肿或较轻。 占位效应相对较轻。 增强:Ⅰ级大多无明显强化,仅增加2-3HU, 少数囊壁及囊内间隔可轻微强化。 Ⅱ级可呈 环形强化,少数可有囊壁结节强化及花环状 强化。 Ⅱ级为良恶交界性肿瘤,既可良性征 像居多,亦可表现出恶性征像。
星形细胞瘤ct诊断要点
![星形细胞瘤ct诊断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81224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d.png)
星形细胞瘤ct诊断要点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起源于星形细胞,通常发生在大脑的星形细胞区域。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以CT为基础的星形细胞瘤诊断要点。
一、CT扫描的基本特点在CT扫描中,星形细胞瘤呈现出一些特征性的表现,这对于其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星形细胞瘤在CT图像上呈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的肿块,与周围正常的脑组织相比较。
其次,星形细胞瘤可出现边界清晰或模糊的情况,这与瘤体的浸润性生长有关。
此外,星形细胞瘤还可能伴有囊变、出血和钙化等病理改变,这些改变在CT图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二、星形细胞瘤的分类与分级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标准,星形细胞瘤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Ⅰ级和Ⅱ级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Ⅲ级和Ⅳ级为高级别星形细胞瘤。
CT扫描可以帮助确定星形细胞瘤的等级,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三、星形细胞瘤的位置与形态星形细胞瘤可发生在大脑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部位是脑室周围、额叶和颞叶。
在CT图像上,星形细胞瘤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边界清晰或模糊。
其大小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
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形态特点,可以对星形细胞瘤进行初步的鉴别诊断。
四、星形细胞瘤的强化特点CT增强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可以增加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准确性。
星形细胞瘤在CT增强扫描中的强化特点与瘤体的血供和血管通透性有关。
一般来说,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强化程度较轻,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强化程度较重。
此外,星形细胞瘤的强化模式还可能呈现出环状、结节状或斑点状等不同的形态。
五、星形细胞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星形细胞瘤的生长方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密切相关,这在CT图像上可以得到体现。
当星形细胞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时,往往提示肿瘤为低级别,有利于手术治疗。
相反,当星形细胞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或出现浸润性生长时,往往提示肿瘤为高级别,预后较差。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81a7a77727284b73f242509c.png)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贵州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福泉550500)【摘要】目的:对脑转移瘤患者的ct表现及鉴别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通过对2006年 1 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脑转移瘤患者的ct影像进行回顾分析,对ct 诊断结果和鉴别诊断过程中影像学特征和相关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脑转移的发生几率同原发肿瘤发病部位存在一定的联系,脑转移瘤患者的ct 表现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结论:根据临床实践,ct能够及时的将脑转移瘤进行正确诊断,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关键词】脑转移瘤;ct 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中国分类号】r73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31-01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脑转移瘤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肺癌脑转移是各种恶性肿瘤中占主要部分。
通常来说大多数患者脑转移瘤ct表现均有明显的特征,通常有瘤周广泛水肿的现象发生,病症大多处于大脑皮层或皮层下灰白质交界处。
就目前基层医院来说,ct是对脑转移瘤检查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必要时配合mri的使用,效果更为明显。
笔者针对2006年以来我院共收治的106例脑转移患者进行临床ct资料对比,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32-88岁不等,患者平均年龄为60.5岁。
经过ct检查确诊61例为肺癌患者,8例乳腺癌,4例胃癌,2例食道癌,2例黑色素瘤,2例直肠癌,2例腮腺癌。
另外25例为原发瘤不明者。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恶心、头痛以及语言、肢体、神志意识障碍,患者大多数以呕吐、恶心、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有语言、肢体、神志意识障碍等。
其中,19例患者以脑部作为首发症状,40例患者脑部症状缺乏,47例患者有视乳头水肿现象发生。
脑星形细胞瘤的分级与CT诊断
![脑星形细胞瘤的分级与CT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d74471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7.png)
脑星形细胞瘤的分级与CT诊断
冯友权;刁志光
【期刊名称】《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年(卷),期】1999(008)003
【摘要】目的:探讨CT对星形细胞瘤分级定笥诊断的价值,以提高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定性的准确率。
材料和方法:分析了10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与CT表现,其中Ⅰ级20例,Ⅱ级60例,Ⅲ,Ⅳ级20例。
年龄5-75岁。
结果:Ⅱ级星形细胞瘤在发病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瘤周水肿及CT表现上与Ⅰ级星形细胞瘤存在显著性差异,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无显著性差异,并具有复发及转移特性。
【总页数】4页(P132-135)
【作者】冯友权;刁志光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旄嵊;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旄嵊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0.4
【相关文献】
1.43例脑星形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 [J], 何雨洁;钟云龙
2.DKI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应用及与Ki67的相关性研究 [J], 李波良;张辉;王效春;谭艳;秦江波;雷颖;吴晓峰;王乐;张磊
3.脑星形细胞瘤的CT诊断(附21例分析) [J], 唐明礼
4.脑星形细胞瘤的CT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J], 郑祥武;吴恩福
5.脑星形细胞瘤CT诊断及分级的探讨 [J], 么中玉;卢泽;张连君;邱建武;祝春生;王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 、 e g包 被 板 、 壳 剂 、 n A HB A 开 H c g—HR P结 合 物 、 物 液 底
T MB等 。③ 16例 I A 2 - g阳性样本均 来 自我院 住院 和门诊 ms 患者 , 平均 年龄 3 ( 4 2岁 )I A 2岁 1 ~5 ;ms g阴性健 康对 照 3 - 0 例, 均为 来我院健 康体 检人员 , 平均 年龄 3 0岁 , 乙肝病 毒 无
感染史 。
以 H V N 检 测 结 果 为 金 标 准 , E IA 法 检 测 B D A 则 LS
HB A 的 灵 敏 度 为 8 % ( 4 10) 特 异 性 为 6 . % ( 6 eg 5 9 /1 , 40 1/
12 方法 : F V NA及 I A . ① I D B - g检 测均 严格 按 照仪 器与 ms 试剂盒说 明书操 作 。HB D A≥ 1 cp / 为 阳性 ,IV V N 3 0 o yml F B D A<13o y ml 阴性 。 ̄H  ̄ g检测 。 N 0cp / 为 r. A 13 标本 处理 : 血 清 检测 。① 乙肝 病 毒 D n 颗 粒 的 分 . 取 ae 离: I A 将 - g包被板 用蒸 馏水 洗 2次并拍干 , ms 每孔加样本 、 阴 阳性对照 血 清各 l t ( 白对 照孔 不 加 )用 封 片 纸封 好 , o d空 , 4 ℃温育 3 mi。弃去孔 内液体并 用蒸馏 水洗 7次并 拍干 。 5 0 n ②加开壳剂释 放 出 HB A : 上述 的 I A e g将 - g包 被板 每孔 加 ms 入 10d 空白对 照孔 不加 )置 4 ℃ 温育 3 mi。③ 中和抑 0 t( . , 5 0 n
3 讨 论
16例 H sg阳性 血清 中,1V N 阳性 率 为 踟 .%, 2 Bh FB D A 1 H c g阳性率为 8 . %, na 73 两项同阳性率为 8 .%, 5 0 说明二者显 著相关 。血清 H VD A定量 P R法可真实乙肝病毒感染 及 B N C
复制 程 度… 以 H V N 1, B D A检 测 为 复 制 金 标 准 。在 1 1例 0
转移 5d 至相应 的已用蒸馏水洗 2次并拍 干的 HB A 0 e g包被
板 中 ( 意 每份 样 品 要 更 换 1个 吸 头 , 注 以防 交 叉 污 染 ) 然 后 ,
每孔加入 珈BA 一酶结合 物 5 ( 白对照孔不加 ) 混匀并 cg 0 空 , 封板 , 4 ℃温育 3 ri, 置 5 0 n 弃去 孔 内液体并 用蒸 馏 水洗 7次 a
of为 阴性 。 f, 2 结 果
活动的情况 , 用于临 床检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适 易于推广 和普及 , 尤其适 用 于 未开展 H VD A检测的单位 。 B N 同时还可作 为 F V D A阴性 I B N
的补 充 检 测 。
参考文献
1 王平中 , 周永兴 , 白雪 帆 , . 等 乙肝病毒 定量检测 及意 义[ ] 中 c .
华医学会第十次全 国病毒 性肝 炎及 肝病 学术 会议 论文 汇编 ( 西
安 )2 0 14 ,00:9 .
C tf值 , uof 为阳性 ; A值 >C t u.
16例 I A 2 - g阳性 血 清 , 中 FB D A 阳 性 1 1例 , ms 其 IV N 0
2 王虹, 万成松 , 省良, .乙型肝炎患 者 HB D 王 等 V NA定量测定 与
维普资讯
・
3 - 6
哈尔滨 医药 20 0 7年第 2 7卷第 2期 F V A阴性 l ( 2 7 %) 1 I DN B 4例 1 .0 ;6例 I ̄A - g阴性 中, B t H V D NA阳性 l例 ( .0 。3 6 2 %) 0例 m 6 g阴性 健 康 对 照 组 A
F VD A阳性血清中 , B A I B N H c g阳性率为 8 %;IVD A阴性 5 F B N 的2 5例血清 中, A Ⅶ g阳性率 为 4 .% , H g阳性检 出 00 而 A 率 8 .%( 1 /2 ) 73 10 16 大于 H VD A阳性率 8 .%(0 /2 ) B N 0 1 11 16 。 原因可能是少数病毒 } g颗粒 在内修饰酶的不断修饰作用 { A I 下, 大量 R A前基 因组未被装 配到核 心颗粒 中, N 导致核 心颗 粒无 F V N Cl因而 H c g阳性率 高于 H V N I D A , B 2 na B D A。上述 结果说 明 E IA法检测 } A LS 珏 g能判 断 乙肝病毒 复制 和病程
阴性 2 5例 ; e g阳性 10例 。 HB A 1 阴性 1 6例。 11例 FB 0 IV DN A阳性中 。me g阳性 9 l a - 4例 (5 ; 5例 FB D 8 %) 2 IV NA阴
并拍干 。④显色 : 上述 的 B A 将 c g包 被 板每孔 中加底 物液 A, B各 5 v, 匀 。 温 放置 1 0a 混 室 0~2mi , 0 n 每孔 加 入 终 止液 (m l S 4 5v , 匀 , 择波 长 4 0 m, 白孔调 零 , 2 o/ L、 O )0a混 选 5n 空 上酶标仪测 A值 。⑤结果判定 :uof ( C tf值 界限值 ) =阴性对 照 A均值/ .) 2 1 。标 本 A值
制 法 检 测 珈BA : 上 述 的 I A c g将 - g包 被 板 每 孔 中 的 开 壳 液 ms
2 ) 阳 性 预 示 值 为 9 .% ( 0 / 1 , 性 预 示 值 为 5, 18 1 1 10) 阴
1 . %(4 9 )检 测有效 率为 8 3 1 0 16 。 4踯 1 /4 , 7.%(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