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招聘考试专题练习全国教师招聘考试专题练习 教育与人的发展(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生理发展制约和影响着心理发展,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理因素中的()。

A.运动系统
B.生殖系统
C.大脑和神经系统
D.血循环系统
2.关于人的发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发展是指人的个性倾向性的发展
B.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道德发展
C.人的发展过程是在家庭、社会和学校影响下,通过个人的实践实现的
D.人的发展是个体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或消极变化过程
3.以下不属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铄论的是()。

A.强调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对儿童的影响
B.强调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对儿童的促进作用
C.强调对儿童的控制和规训
D.强调人的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从身心发展动因的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说法反映了()的观点。

A.多因素作用论B.白板论C.内发论D.外铄论
5.“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 )。

A.教育万能论
B.环境决定论
C.多因素作用论
D.遗传决定论
6.“龙生龙凤生凤”、“居必择乡,游必就士”的认识体现了儿童发展观中()。

A.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教育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外因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7. 在人身心发展的动因上,以下代表人物所持的观点一致的是()
A.孟子、弗洛伊德、柏拉图
B.柏拉图、洛克、荀子
C.孟子、华生、洛克
D.弗洛伊德、华生、荀子
8.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直接动因,这一矛盾是()
A.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矛盾
B.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矛盾
C.个体反映客观要求而产生的新的需要与其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D.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对立统一矛盾
9.个体发展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被决定了。

赞同这一观点的是()。

A.施太伦
B.董仲舒
C.吴伟士
D.老子
10.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是由()提供的。

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
11.“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

”这一观点源于()。

A.《早期儿童心理学》
B.《教育漫话》
C.《遗传的天才》
D.《爱弥儿》
12. 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

A.社会本位论
B.环境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论
D.教育万能论
13.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体现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学校教育
14.人与动物发展的显著性区别之一在于人是有意识的,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性是通过人的()表现出来的。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活动
15.制约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的因素是人的()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实践
16. 许多地方出现的“狼孩”事件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A.教育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遗传素质
17. “少年得志”“大器晚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规律B.阶段性规律
C.个别差异性规律D.互补性规律
18.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

这反映了()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B.家庭背景C.社会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
19. 在小学,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进入中学以后则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

A.不均衡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个体差异性
20. 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的作用。

这体现了()
A.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的发展
B.遗传素质本身具有可塑性
C.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的决定作用
21. “同流而不合污”说明人对环境的影响具有()。

A.依赖性
B.改造性
C.可塑性
D.能动性
22.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源于学校教育的()
A.正规性
B.公益性
C.特殊性
D.方向性
23.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

A.要抓住发展的最佳期B.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C.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D.不要“一刀切、一锅煮”
24. 印度狼孩8岁回归社会,用了4年才勉强学会走路,其主要原因是()。

A. 其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
B.失去了可塑性
C. 错过了学习走路的最佳期
D.未能经历实践性
25. 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的表现。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26.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稳定性
D.不均衡性
27.“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一说法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具有()的特征
A. 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8.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均衡性是指个体发展具有的非等速、非直线的特性
B.在同一方面的发展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不均衡
C.同一个体在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D.注意对个别学生采取弹性教学制度等教学组织形式
29. 一个生来就聋的人难以成为歌唱家;一个无脑畸形儿,无论教育条件多么优越,都无法使他得到正常人应有的心理发展。

这说明( )
A.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B.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C.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D.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30. 巴甫洛夫的理论往往强调的是()的观点。

A.内发论
B.多因素论
C.外铄论
D.综合论
31. “不陵节而施”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3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33. 科尔伯格认为,个体道德按照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的发展而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4. 在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中,当前西方的心理学学者普遍赞成的()的观点。

A.施太伦
B. 吴伟士
C.霍尔
D. 华生
35.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以下反映了这一点的是()
A.工艺师的微雕绝活
B. 六岁入小学学习
C.盲人通过触觉认识人民币
D. 天生肢体残缺难以成为优秀的运动员
3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这反映了()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B.家庭因素
C.环境因素D.主观能动性
37.人的发展动因的外铄论存在着缺陷,最主要表现为()
A.忽视了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
B. 否认心理反应的能动性
C.未能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的发展因素
D. 陷入唯心主义的境地
38.以下不属于“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论”代表人物的是()。

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
C.第斯多惠D.凯洛夫
39. 以下不是属于学生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是()
A.人定胜天
B.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应老师要求做笔记
D.自学成才
40. 在思维活动方面,神经过程灵活性高的人比神经过程不灵活的人,在解决问题上可以快几倍;在知觉广度方面,神经过程强而灵活的人的知觉广度比较大。

这说明()
A.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41.让四岁的孩子学习高等数学是很难成功的,这充分说明()
A.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B.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C. 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D.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42.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这体现了人的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43.格塞尔所做的孪生儿的爬梯比较实验说明了()
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B.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C.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44.教育对人的身体发展难以起到主导作用,这说明()
A.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
B.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受到学生内在因素的制约
C.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受到人的自然因素的限制
D.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45.大脑各区之间成熟有先后之分,其顺序为:运动区→体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四个区的神经系统。

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二、多项选择题
1.身心发展中的生理发展主要有()。

A.身体的结构形态的健全发展B.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
C.人的情意方面的发展D.生理机能的增强
2.以下可以归入人的发展动因中的外铄论的有()。

A.荀子强调人性本恶
B.洛克强调教育万能
C.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D.柏拉图的性三品
3.以下体现了遗传决定论的有()。

A.洛克“白板说”
B.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C.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D.生而知之
4.以下可以划入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有()。

A.爱尔维修
B.威尔逊
C.荀子
D.孟子
5.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以下属于环境因素的有( ABD )。

A.胎内环境B.自然环境
C.客观因素D.社会文明的整体水平
6.以下代表人物与教育思想的匹配正确的有(ABD )。

A.霍尔、格赛尔——内发论
B.凯洛夫、马卡连柯——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论
C.华生、洛克——环境决定论
D.董仲舒——遗传决定论
7.关于环境给人的发展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环境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B.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和潜移默化的
C.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D.环境对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8.关于二因素论,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二因素论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B.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与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是代表人物
C.两个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D.在西方的心理学学者中,持“相乘说”观点的比较普遍
9.关于主观能动性,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B.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主观能动性是遗传因素提供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因素
D.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10.关于人的身心的阶段性,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指人的身心发展中由质变引起的阶段性特征
B.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C.阶段性一般是不能够跨越的,并且还表现为各个阶段互相衔接
D.阶段性要求教育教学时抓关键期
11.学校或老师的以下做法与互补性规律相关的有()。

A.拒绝残疾学生的入学要求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C.允许加速或减速学习D.教学中注重长善救失,增强学生自信心
12. 以下做法符合个别差异性规律的有()。

A.应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引渡工作
B.采取能力分组或组织兴趣小组
C.不要“一锅煮”
D.采取弹性教学制度等教学组织形式
13.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不均衡性规律要求教育抓最佳期
B.这主要是指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C.个体感知觉先成熟,而思维后成熟,这体现了不均衡性
D.不均衡性是身心的发展会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CDCD 6-10 DACBA 11-15 ACBDA 16-20 DCDBC
21-25 DCCCD 26-30 DDDDC 31-35 BCBBD 36-40 CBCCB
41-45 BCBAC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ABC
3.CD
4.BD
5.ABD
6.ABCD
7.BCD
8.ABCD
9.ABD 10.ABC
11.AD 12.BD 13.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