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
![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f4b0e7a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3.png)
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宏观调控则是指国家通过调整经济运行中的各项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平衡和稳定发展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的相关概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概念和目标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来引导经济运行的总体方向,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就业增加和改善社会福利等宏观目标的政策体系。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1. 经济增长:通过促进投资、鼓励创新等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价格稳定:保持通货膨胀率在合理区间内,确保物价的相对稳定,防止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情况。
3. 就业增加:通过扩大内需、引导产业升级和增加劳动力需求等手段,提高就业水平,减少社会失业人口。
4. 收入分配公平:通过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等,实现收入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合理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5. 外汇平衡: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防止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流或外汇储备不足的情况。
二、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主要包括:1. 货币政策: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的流动性,以影响市场利率和信贷规模,进而对经济产生调控作用。
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税收政策和财政投资等手段,以实现对经济总需求的调节,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3. 产业政策:国家通过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4. 外贸政策:国家通过制定进出口政策、调整关税和汇率等措施,以调整国际收支,促进对外贸易平衡,改善国际竞争力。
5. 社会保障政策:国家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等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在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宏观调控力度面临放缓
![中国宏观调控力度面临放缓](https://img.taocdn.com/s3/m/972240f94693daef5ef73d97.png)
; 宣意 中 翻 倘 圈 将推 勤 圈隙 金 融 改革 。在 一些 分 析 . 味 著 , 央封 宏 魏政 策 璎 境 的 燮 j藤减 , 望 情绪 渡 厚 , 若 再造 一 步 化 十 分警 惕 。一位 分 析 人 士 ,富 紧 缩 ,真 的把 房 地麈 市 埸 打厘 得 歇 下 人士 看 柬 , 锦涛 的表 熊 , 是 封 主 胡 既 到颈柬 中央 又得再救市 了 。 要经 漕 大 圜的 希 望 t 更是 给 中 圜市 前至 少在如 下三倜 方面存在 雨鞋 同题 : 去 了 ・ 埸 聪 的 。逭 些最 新 的 法 意味 著 ,目
经漓裤赧德 3 7 1 0期
熟 黠 透 祝
也 I J 09 债 磅 危檄 , 投 资 者 檐 心 将 舍 影 辔 世 月以 来罩 日最 大 跌 幅 , 畲 下 了 2 0 析 攘 界 短 漕 的 / 。圜 除 资 本市 埸 已经 封 年 5月以 柬 的新低 。 傻 此 做 出 强 烈 反虑 ,全 球 股 市 近 日普遍 1 8佃 月 的新 低 , 以美 元 僵 的商 品 债
的红 僮 有 ~ 步之 遥 , 年 期寅 隙 存 民 升值 的呼 聱 一直 不 绝 於 耳 ; 另 一 但
中 分 析韶 , 固今 年 的 宏觏 政 策 款 利 率 也建 绩 三 佃 月 负 ,圜 内通 服 一 方 面 - 圜封 外 部 瑗境 的菱 虑仍 是 中
市埸预期加息再次升温 : 的泱 策 本 束 就是 相 檄抉 挥 , 多 内外 座力更大 , 褚
捷 。
二是 模市词 控是否 加碥的 左右
鞋。 4月 以 来 ,圜耪 院 接 速 出 来 控
外部瑗境的燮化
圜 内外最 新形 势 的 燮化 使 得 中圜
宏觏词控 的雨鞋
效 要 在 封於 温家 黉 日前在 天 津 研 畴 模 市 的 新政 , 果 仍 有 待 靓 察 , 遏 短 漕决 策 的梭 稚性 增 加 。 外部 瑗 境
透视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
![透视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33553b61ddccda38376baf72.png)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认为,提出防通胀,就是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物价水平相对稳定本身就是经济平稳增长和投资稳定的一个外在条件。
由于采取了上述宏观调控措施,中国物价水平从今年5月份开始呈现出涨幅走低的趋势,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局的稳定。
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此后,国家出台了一揽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
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表示,中国政府大手笔、高效率的举措不但是对面临的国内外经济挑战所作出的回应,也是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具体行动。
张立群等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动力和市场空间,只要迅速贯彻落实上述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对中石油、中石化影响“中性”
·不法分子冒用他人身份申领84张信用卡恶意透支被捕
·上海:10天严打黑车400余辆
·重庆拟打造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
“保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世界金融危机,西方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的风险不断加大,国内房地产、钢铁、汽车等重要支柱产业产销大幅度下滑。保证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财政货币政策大转向 力保经济平稳增长
随着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和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出现衰退,外需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进一步扩大内需就成为中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所在。
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 题:审时度势 果断决策——透视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
宏观调控案例
![宏观调控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8c9171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6.png)
宏观调控案例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对整个经济运行状况进行调整和控制的一种手段,旨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控制通货膨胀、调节收入分配和改善社会福利。
宏观调控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通过这些手段来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宏观调控案例来深入了解宏观调控的实施和效果。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面临着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金融风险等多重挑战。
为了稳定经济增长,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其中,货币政策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央行通过降息降准、适时投放流动性等手段,推动资金成本下降,鼓励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消费。
此外,财政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加大了对民生领域的支出,增加了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和对基层的扶持力度,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拉动了内需。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创新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
产业政策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中,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增强了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通过这些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逐渐回稳,并在2017年取得了6.9%的经济增速,经济运行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同时,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房地产市场泡沫得到有效控制,金融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化解。
总的来看,宏观调控在中国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综合运用,有效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良性循环。
当然,宏观调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政策执行的滞后性、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等,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但可以肯定的是,宏观调控对于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宏观调控的实践与思考
![宏观调控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39cb44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a.png)
宏观调控的实践与思考宏观调控是指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整个经济体的总量进行调整和控制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实践与思考两个方面,对宏观调控进行探讨。
一、宏观调控的实践宏观调控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功地应对了多次重大的经济危机。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宏观调控的实践经验。
1.经济萧条的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全球,我国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例如加大投资力度、实施稳增长措施、加强银行信贷支持等。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适当的货币政策,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增加银行资金供应,刺激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支持。
在这种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在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了反弹,并于2010年实现了快速的增长。
2.产业升级的促进我国的政府不仅致力于增长速度的提升,还十分注重经济结构的升级,于是,政府提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即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新发展阶段。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健、可持续的措施,例如制定了发展战略、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支持科技创新等,以提高经济结构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
3.全球性风险下的宏观调控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所以,我国在宏观调控时既要考虑国内形势,也要考虑国际形势。
而且,当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或者出现危机时,我国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例如,2018年金融紧张局势加剧,我国通过降息、加大稳健力度等措施,成功地应对了金融风险。
二、宏观调控的思考从以上实践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除了考虑国内需求之外,还需考虑国际经济环境的因素。
宏观调控还需要考虑到政策落实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宏观调控。
1.政策的科学性政策的科学性意味着政策必须符合社会需求,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和政策目标的变化进行调整。
透视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
![透视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42361200581b6bd97f19eae3.png)
退 税率 由1%提高到 1% 。 1 3
站 等 一 批 建 设 项 目, 定 加 快 南水 北 调 施 。 决
东 8 月初 , 行 调 增了全 国商 业银 行 信 中、 线一期 工程建 设进 度 。 央
贷规模 , 以缓 解 中小 企 业 融 资 难和 担 保
l月1 日, 1 9 国务院 常务会 议研 究确 定
基 金 组 织 发 表 报 告称 , 明 两年 中国经 协调发 展。 今 济增 速仍有 望达 到97 E .% 。 .%¥1 3 尽管 出 9 与 此 同时 , 洋彼 岸 的 次 贷 危机 不 大
中国社科 院 金 融研 究 所 货 币理 论 货 断加深 , 中国出口、 对 金融 领域 的影 响逐
口增 长放 缓 , 受 投 资和 消 费 稳定 增 长 币政 策 研 究 室 主任 彭 兴 韵 认 为, 出防 步显现 , 但 提 国内许 多外 向型 出口企业 经营 出
推动 , 中国经济 仍将保 持活力。
通胀 , 是 为了经济 的可持 续发 展 。 价 现 困难 , 就 物 出口持 续 出现下滑 势头 。
项 同 日, 为稳 定 出口, 政 部 、 财 国家 税 了促 进轻 纺 工业 健 康 发 展 的 6 政 策措
难 问题 。 随后 , 行又决定 从9 6 起下 务总 局 宣布 , 央 月1 E l 从今 年 11 1 月 日起 , 当调 施 , 适 进一 步加 大扶 持力度 , 助轻 纺企业 帮 渡过 难关 。 调 人 民币贷 款基 准 利 率和 中小 金融 机 构 高纺 织品 、 装、 具等 劳动 密集 型商品 克服 困难 , 服 玩 人 民币存 款 准 备 金率 , 解 决 中小 企 业 和高 技术含 量、 附加值 商品的 出口退税 以 高
对宏观调控法的理解
![对宏观调控法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6f080b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c.png)
对宏观调控法的理解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采取各种经济政策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的一种经济管理方式。
它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和外汇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宏观调控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其中,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在经济下行周期时,可以适当增加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过热时,可以减少财政支出,抑制通胀压力。
货币政策则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通过适度扩大或收缩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水平,可以对经济进行调控,以实现稳定的增长和物价稳定。
产业政策则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和促进产业发展等手段,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在宏观调控中,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和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政策组合和措施。
例如,在经济下行周期时,可以采取扩大财政支出、降低税收负担、降低利率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过热时,可以采取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收负担、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胀压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推动结构性改革、鼓励创新创业等手段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宏观调控的实施需要政府具备科学决策、有效监管和灵活应对的能力。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决策体系和执行机制,加强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能力,及时调整政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共识,凝聚共同力量,推动宏观调控工作的顺利实施。
宏观调控的实施还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
国际经济形势、国内经济结构、产业发展阶段等因素都会对宏观调控的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政府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动态,及时调整政策,做出正确决策。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保护国家利益。
宏观调控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方式,对于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和宏观经济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5bfa476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6.png)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发展路径。
在这一体制下,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有效发展的重要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合理分配。
首先,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作用是维护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通过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调整,可以有效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冲击,保持经济增长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经济合理分配。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共同富裕,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引导和调节的作用,推动收入分配的公正与合理。
通过税收制度、社会保障机制和财政支出政策等手段,宏观调控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还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和转型升级,而宏观调控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科技创新政策等手段,引导资源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同时,宏观调控还可以通过引导企业行为和市场主体的发展方向,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实践。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宏观调控需要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数据支撑。
在一个复杂多变、庞大而繁杂的经济体系中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有准确可靠的指标和数据支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次,宏观调控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和稳定预期。
在实施宏观调控时,需要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和社会预期的稳定,以免因过度干预而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宏观调控需要科学透明的机制和规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保障调控政策的科学性、透明性和可预测性,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和稳定的环境。
我国十年内的财政宏观调控具体政策
![我国十年内的财政宏观调控具体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481874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f.png)
我国十年内的财政宏观调控具体政策【知识文章】我国十年内的财政宏观调控具体政策1. 背景介绍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的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和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十年内财政宏观调控的具体政策,以及这些政策所取得的成就。
2. 充分就业我国在财政宏观调控方面一直把充分就业作为首要目标。
在过去十年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就业优先的政策,包括减税降费、扶持中小微企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有效地稳定了就业形势,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3. 结构调整财政宏观调控在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政府引导资金投向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实施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带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4. 财政透明度另外,政府在财政宏观调控中始终强调财政透明度和法治化。
加强了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建立了现代财政制度,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确保了财政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5. 个人观点我认为我国在财政宏观调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的体系和机制,加强政策的前瞻性和精细化,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总结我国在过去十年内的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还为结构调整和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个人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通过以上文章的撰写,我希望您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我国十年内的财政宏观调控具体政策,并且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6. 产业结构调整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政府加大了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宏观调控概念权威解读
![宏观调控概念权威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c40ed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b.png)
宏观调控概念权威解读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利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
膨胀、促进就业和改善收入分配等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管理手段。
它是国家对经济运行的总体调控,旨在实现宏观经济平衡和社
会稳定。
首先,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平衡。
这包括控制
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等。
通过调节货币供
应量、调整利率水平、运用财政政策等手段,政府可以影响整个经
济的总体运行状况,以达到宏观经济平衡的目标。
其次,宏观调控还包括促进就业和改善收入分配。
政府可以通
过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调整税收政策、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来提
高就业率和改善收入分配,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此外,宏观调控也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政府可以通过
引导产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等方式,来调整
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宏观调控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以实现经济平衡、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它需要政府具备一定的预测和决策能力,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实现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73552e2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b.png)
国家的宏观调控引言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以达到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宏观调控在现代经济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宏观调控的定义、目标、手段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宏观调控的定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政府行为对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调整和控制,以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包括调整短期经济波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稳定、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等。
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包括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稳定物价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福利、防范经济风险等。
1. 维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调整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以维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
这有助于实现经济平稳发展,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经济周期。
2. 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宏观调控可以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加大对创新、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向高端、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变。
3. 稳定物价水平:宏观调控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价格管制等手段,维持物价的稳定。
这有助于保护人民的购买力,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4. 增加就业机会: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和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就业稳定。
5. 改善社会福利:宏观调控可以通过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民生支出等手段,改善社会福利,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6. 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宏观调控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经济风险,保护经济的稳定运行。
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措施,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风险稳定等,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
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等。
1. 货币政策: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信贷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可以调控通货膨胀、增加市场流动性、促进投资和消费等。
中国2024202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中国2024202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8d563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1.png)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2024—2024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梳理(一)2024年1、经济背景1)2024年,在持续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主动改变,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GDP年均增长11.9%.2)20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3)2024年,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主动进展,初步形成了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4)2024年期间,世界经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进而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
5)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从过快偏热快速下滑,GDP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0.6%快速回落到第三季度的9.0%,为2024年其次季度以来的最低增幅。
2、经济目标2024年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上,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
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限制在4.8%左右一一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较大,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限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加大。
3)城镇新增就业100O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限制在4.5%左右。
4)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化为明显通货膨胀。
5)年中,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状况下,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限制物价过快上涨”。
3、经济政策D政策名称与方向年初规划: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坚决实施主动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政策工具稳健的财政政策:A.变动政府支出:财政支出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削减国家建设型支出,缓解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
B.加大保隙措施,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C.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再就业政策体系,实施主动的就业政策。
D.实行措施,抑制物价持续上涨。
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四个文件,概括起来有10个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207594f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3.png)
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宏观调控指对整个经济体进行调控,旨在实现经济增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它具有调整经济结构、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平衡、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维护公共利益、抑制通货膨胀、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总体调节。
宏观调控把目光放在一定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系统上,秉持“把握大局、调整结构、缓解压力、促进发展”的原则,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一般来说,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稳定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其次,宏观调控要努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协调作用,减少外部环境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
再次,宏观调控要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以更高的效率实现经济增长。
最后,宏观调控要抑制包括通货膨胀、资源环境污染、金融风险等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不良因素,促进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调节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消费、调节投资、调节国家债务和调节税收等改革措施。
财政政策可以使经济运行更加稳定,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其主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维持货币稳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因此,货币政策通常采取储备调控、利率调控、外汇管理等措施,以降低通货膨胀压力、扩大货币供给量、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等。
三是金融政策。
金融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主要是通过控制金融机构的活动,控制金融活动,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金融政策的措施包括信用政策、资本流动管控以及货币政策的联动,以防止和遏制金融风险,促进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四是结构性改革。
结构性改革是宏观调控中重要的一种政策,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社会生产力。
宏观调控中的结构性改革主要包括改变财政政策、改变宏观经济结构、改变贸易政策、改变资源配置以及改善法律法规等。
宏观调控措施
![宏观调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4cdb65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1.png)
宏观调控措施1. 概述宏观调控是指通过政府采取各种政策手段,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方向和速度,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经济稳定的目的。
宏观调控措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稳定国民经济、推动经济增长、防范经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 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平衡。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2.1 经济增长目标宏观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是通过调整各种经济政策手段,推动经济正常增长,并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既要考虑经济增长的速度,还要考虑经济增长的质量,即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2.2 就业目标宏观调控的就业目标是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就业率,改善就业结构,减少劳动力的闲置。
就业目标的实现不仅可以增加人民收入,推动内需扩大,还可以提升社会稳定性。
2.3 价格稳定目标宏观调控的价格稳定目标是通过控制通货膨胀和防止通货紧缩,维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价格稳定对于保持社会和谐、预防经济危机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4 平衡国际收支目标宏观调控的平衡国际收支目标是通过调整汇率、贸易政策和资本流动等手段,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
平衡国际收支对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宏观调控措施的分类宏观调控措施根据其倾向性和调控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类别。
3.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手段,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目的。
主要的货币政策措施包括:调整存贷款利率、准备金率和政府债券发行等。
3.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债务水平等手段,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以达到调节经济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社会福利的目的。
主要的财政政策措施包括:调整税收政策、财政支出和财政投资等。
3.3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和支持产业发展等手段,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以调整产业布局、提升技术水平和增强竞争力的目的。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d808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c.png)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1.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的。
在经济下行周期时,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以促进经济增长。
而在经济过热时,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过热经济。
2.货币政策调整: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的。
在经济下行周期时,可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和消费。
而在经济过热时,可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以抑制过热经济。
3.结构性调整:结构性调整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来影响经济运行的。
在经济下行周期时,可以采取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就业水平的措施,以推动经济增长。
在经济过热时,可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以增加经济活力。
4.对外开放政策调整:对外开放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进出口贸易和吸引外国投资来影响经济运行的。
在经济下行周期时,可以采取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增加进出口贸易和外国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
而在经济过热时,可以采取限制对外开放的政策,以控制经济过热。
5.产业政策调整:产业政策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发展来影响经济运行的。
在经济下行周期时,可以采取产业转型升级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长。
在经济过热时,可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和限制产能过剩的政策,以抑制经济过热。
6.就业政策调整:就业政策是指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
在经济下行周期时,可以采取扩大就业的政策,增加就业机会,以促进经济增长。
在经济过热时,可以采取调整劳动力市场和提高技能水平的政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总之,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整、对外开放政策、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的调整。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调整方法,可以实现对经济运行的有效调控,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保持物价稳定的目标。
谈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谈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56f2483c0b4e767f5acfceef.png)
谈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摘要: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它能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本文着重讨论应该宏观调控的手段与可能产生的问题。
关键字: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手段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目标1、必要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2、重要性: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它能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二、我国的宏观调控仍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宏观调控业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
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投资增幅仍然偏高,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比较明显。
二是基本建设贷款继续增加,贷款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三是煤电油运供求关系依然相当紧张,电力迎峰度夏的形势严峻。
四是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依然较大。
五是粮食供求总量和品种结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粮食库存下降较快。
上述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之所以反复出现,是有其深层次的历史原因的。
这些“深层原因”归纳起来,就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体制不完善,机制转换滞后,增长方式粗放。
不真正解决结构、体制和增长方式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投资盲目扩张的冲动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就不能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就随时可能再度出现。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历次宏观调控实践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历次宏观调控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cc62fc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c.png)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历次宏观调控实践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历次宏观调控实践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一共经历了8次宏观调控实践,其中7次是反通胀的紧缩性调控、1次是反通缩的扩张性调控。
按时间顺序排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时期:时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1978-1981 行政和计划手段对经济进行整顿1985-1986 紧的紧的1989-1990 紧缩紧缩1993-1997 适度从紧适度从紧1998-2003 积极稳健2004-2007 稳健稳健2008 稳健→积极从紧→适度宽松2009—扩张适度宽松1、1979-1981年的宏观调控:刹住“一拥而上”1978 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社会迸发出极大的建设热情,各地出现一拥而上和宏观经济的过热情况,1978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1.7%,产品供不应求,投资出现过热现象,消费品价格上涨。
当时宏观经济运行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宏观经济运行增速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地接近于零。
1979 年、1980 年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其中1980 年通胀达到6%,这就是第一轮的经济过热。
1979年3月,李先念、陈云就财经工作写信给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现在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相当严重,要有两三年的调整时期。
同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用3年时间进行国民经济调整。
4月,召开了专门讨论经济问题的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用3年时间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实行新八字方针,即“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然而,在1979年、1980年两年中,从中央到地方对调整的认识并不统一,贯彻执行不力,基建总规模并没有降下来,地方和企业财权扩大后盲目上项目,财政大量赤字,货币发行过多。
为此,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再次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经过1979年和1980年两年调整之后,1981年对国民经济进行进一步的大调整。
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cdb5eaf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8.png)
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从而维护经济稳定和发展。
宏观调控的目标通常是维持物价稳定,提高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平衡发展。
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收入和支出改变经济活动的一种调控手段,它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可以改变经济的供求状况、影响价格水平,以及实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1、调整政府收入政府收入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通过调整税收结构、调整税率以及实施附加税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调控。
2、调整政府支出政府支出也是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可以帮助政府控制经济活动,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内政支出、调整社会保障支出以及实施公共投资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政府支出的调整。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政策手段来调整经济的现金流,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标。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货币发行政策和定期利率政策等。
1、货币发行政策货币发行政策是政府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货币发行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来调节经济的现金流,从而改变经济的结构和运行状况。
2、定期利率政策定期利率政策是政府控制银行机构的贷款利率的政策,其目的是改变银行机构的贷款和存款的利息收入,从而促进银行的融资活动和调节经济的现金流。
综上所述,宏观调控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它的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提高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平衡发展。
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政府收入、支出和货币发行政策以及调整利率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调控。
宏观调控的十三条措施
![宏观调控的十三条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9108b2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64.png)
宏观调控的十三条措施1.加强财政调控。
包括增加财政支出、减税降费、加大对重点领域投资的支持等,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2.货币政策调控。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经济的总量和流动性,以避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问题。
3.加速推进产业升级。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等措施,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质量。
4.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民经济发展、鼓励城乡资金流动等方式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5.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通过加大对铁路、公路、水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来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和便利性。
6.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
通过实施“绿色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环境保护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7.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该加强对各类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出现市场垄断和欺诈行为。
8.培育新兴市场。
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新兴市场的发展,如消费金融、在线教育、智慧城市等。
9.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0.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
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有关劳动力、银行业、国际贸易、城市化等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11.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它们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12.加强对经济风险的防范。
政府应该预测并防范各种经济风险,如金融风险、地方债务风险等。
13.优化政府职能。
政府应该优化自身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以推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发挥作用
![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发挥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ead7cb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7.png)
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发挥作用宏观调控政策是指政府利用经济手段对整个经济进行引导和管理,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手段。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等。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调控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首先,宏观调控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过快或过慢的经济增长都会对社会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宏观调控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税收政策和货币供应等手段,能够有效地控制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向,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
例如,在经济放缓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大财政支出或降低利率的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则可以采取紧缩财政政策或提高利率等手段来抑制过快的经济增长。
通过这些调控措施,宏观调控政策能够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经济保持良性循环。
其次,宏观调控政策在保障经济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济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宏观调控政策能够保持价格稳定、就业稳定等,进而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
例如,通过合理调整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的稳定,能够维护市场秩序,防止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情况;同时,通过实施就业政策,政府能够刺激企业投资,促进就业增长,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稳定社会就业局面。
通过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宏观调控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经济增长和维护经济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时,也需要注意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为经济环境和发展阶段会发生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此外,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还与政策执行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密切相关,需要政府具备科学的制定能力和有效的监管机制。
只有政府能够正确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并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才能够确保这些政策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经济工作如何,对全局影响重大。
当前经济形势良好,但不容忽视严重的一面,做好经济工作要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带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关系,同时要抓住重点,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经济形势经济环境实施宏观调控改革和发展2000年是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一年,是世纪交替之年。
这一年经济工作做得如何,对全局影响重大。
最近中心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形势,提出了奋斗目标,部署了200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需要我们认真把握,狠抓落实,继续奋发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新世纪的经济腾飞创造良好的开端。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定(一)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1999年以来,在中心采取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办法的功能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头9 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1~10月,工业增加值增长9.1%,增长速度比较平稳;农业收成稳定,粮食总产量大体接近上年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缓,全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6.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下降0.9%,房地产投资增长17.4% ;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领域的扩大,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增幅比上月提高1.6 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出现回升态势,9 月份出口增长20.2% ,10月份出口增长23.8%.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 ~10月比去年同期增长19.4% ,增收1300多亿元,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金融形势比较平稳,到10月末,m1、m2分别增长15.1% 、14.5%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已超过1500亿美元。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10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9270 亿元,同比增长13.4%.从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望达到7%甚至略高一些。
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相当高的。
值得注重的是,当前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摘要:(1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
1 ~9 月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去年同期提高7 个百分点,其中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1 个百分点,总资产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提高0.2 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8 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7 个百分点。
1 ~9 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20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80 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 倍。
(2 )外贸出口进一步回升。
随着亚洲周边国家的经济复苏、需求增加,我国对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出口增长加快;同时国家加大了出口退税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
从7 月份开始,出口增长开始回升。
7 月、8 月、9 月、10月出口增长分别为7.5%、17.8% 、20.2% 、23.8%.预计全年出口增长可达5%左右。
(3 )物价下降出现减缓的迹象。
8 月份,受季节性因素和肉禽价格进一步回升的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比去年同月下降1.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区调整学杂费、房租、水电费价格以及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2%,比去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7%,比去年同月下降2.8%.10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降幅均比上月缩小0.2 个百分点。
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品市场回暖,工业品价格降势也在趋缓。
业品原材料购进价格分别下降3.4%、3.3%、1.8%.(二)经济环境日趋严重的一面不容忽视以上三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好转的趋向,目前还不能作出经济增长出现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定。
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是逐步好转还是比较严重?还有待观察。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长,但由于美国股市出现一定的泡沫成分,美元对欧元、日元出现一定的贬值趋向,不排除出现股市动荡、外资抽逃、消费萎缩、使经济增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
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由于日本内需市场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
美、日gdp 占世界gdp 的40% ,美、日经济走向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大。
欧盟经济正在稳步增长,但由于欧元的实施,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
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开始复苏,即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好转,对我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也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
综合以上一些情况,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即使经济增长快于1999年,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对我国经济形成竞争的不利因素在增加。
从总体上看,2000年我国外需压力还是很大,外贸顺差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利用外资也有可能会下降,外贸外资的减少,需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内需来弥补。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
目前市场需求依然疲软,大多数工农业产品生产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民间投资不振,银行贷款行为趋于谨慎,资金供给趋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等等。
当前经济新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通货紧缩趋向仍在发展和蔓延。
到1999年9 月份为止,全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续24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8 个月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连续42个月负增长。
按照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负增长,就可视为通货紧缩。
我国实际上已经达到这一标准。
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从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从中长期因素看,多年来的重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这次通货紧缩,实际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和中长期的结构不合理因素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压力。
我国这一轮经济增长下滑的周期最长,从1992年算起,至今已长达7 年,目前下滑的趋向仍在发展。
非凡是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功能,但仍未从根本上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向。
2000年国内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重。
二、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2000年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预计这年经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提高0.2 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8 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7 个百分点。
1 ~9 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20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80 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 倍。
(2 )外贸出口进一步回升。
随着亚洲周边国家的经济复苏、需求增加,我国对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出口增长加快;同时国家加大了出口退税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
从7 月份开始,出口增长开始回升。
7 月、8 月、9 月、10月出口增长分别为7.5%、17.8% 、20.2% 、23.8%.预计全年出口增长可达5%左右。
(3 )物价下降出现减缓的迹象。
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区调整学杂费、房租、水电费价格以及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2%,比去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7%,比去年同月下降2.8%.10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降幅均比上月缩小0.2 个百分点。
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品市场回暖,工业品价格降势也在趋缓。
7 月、8 月、9 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2.5%、2.3%、2.1%,工业品原材料购进价格分别下降3.4%、3.3%、1.8%. (二)经济环境日趋严重的一面不容忽视以上三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好转的趋向,目前还不能作出经济增长出现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定。
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是逐步好转还是比较严重?还有待观察。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长,但由于美国股市出现一定的泡沫成分,美元对欧元、日元出现一定的贬值趋向,不排除出现股市动荡、外资抽逃、消费萎缩、使经济增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
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由于日本内需市场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
美、日gdp 占世界gdp 的40% ,美、日经济走向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大。
欧盟经济正在稳步增长,但由于欧元的实施,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
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开始复苏,即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好转,对我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也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
综合以上一些情况,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即使经济增长快于1999年,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对我国经济形成竞争的不利因素在增加。
从总体上看,2000年我国外需压力还是很大,外贸顺差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利用外资也有可能会下降,外贸外资的减少,需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内需来弥补。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
目前市场需求依然疲软,大多数工农业产品生产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民间投资不振,银行贷款行为趋于谨慎,资金供给趋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等等。
当前经济新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通货紧缩趋向仍在发展和蔓延。
到1999年9 月份为止,全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续24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8 个月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连续42个月负增长。
按照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负增长,就可视为通货紧缩。
我国实际上已经达到这一标准。
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从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从中长期因素看,多年来的重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这次通货紧缩,实际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和中长期的结构不合理因素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压力。
我国这一轮经济增长下滑的周期最长,从1992年算起,至今已长达7 年,目前下滑的趋向仍在发展。
非凡是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功能,但仍未从根本上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向。
2000年国内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重。
二、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2000年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预计这年经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为7%左右,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但仍然要付出艰巨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