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10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7fccf00581b6bd97f19ea25.png)
糖 注射 液 2 0 l分组 静 滴 1次/口。② 0m , 阴 虚血 瘀 证 , 见 : 闷 隐 痛 , 心 烦 热 , 症 胸 五
口干 梦 多 , 晕耳 鸣 , 惕 潮 热 , 质 暗红 眩 惊 色
其他疗法 : 止 痛 : ① 速效 救心 丸或 麝
香 保 心 丸 含 服 或 苏 合 香 丸 嚼 碎 含 化 。② 般治疗 : 意休息避免情绪波动保证 充 注
⑤心』 瘀阻证 , 见: f 『 L 症 胸部刺痛定处 , 面晦 唇青 , 忡不 宁 , 质紫 暗或见瘀 斑或舌 怔 舌
下 脉 络 紫 胀 , 涩 或 结 、 、 以 活 血 化瘀 脉 代 治 通 脉 , 以血 府 逐 瘀 汤 随 证 加 减 , 心 宁 予 冠 注 射 液 2 m +5 葡 萄 糖 注 射 液 20 , 0l % 0 ml
冠 心 Ⅱ号 方 随 证 加 减 , 红 注 射 液 2 m 丹 0| + % 葡 萄 糖 注 射 液 2 0 l 滴 1次/日。 5 0m 静
WH O制定的冠心 病心 绞痛 诊断标 准 , 及 全国高等医药 院校教材 从 内科 学作 为诊 断 依 据 , 有 小 同程 度 的胸 闷 、 痛 等 症 均 胸
痹 活 血 化 瘀 予 以炙 甘 草 汤 合 丹 参 饮 随 证 加减 , 附 注 射 液 2 4 ml % 葡 萄 糖 参 0~ 0 +5 注射液 2 0 , 丹 注射 液 2 ml %葡 0 ml香 0 +5 萄 糖 注 射 液 20 l 分 组 静 滴 1次/日。 0m , ④ 痰 浊 闭塞 瘀 阻 心 脉 证 , 见 : 闷 痛 痞 症 胸 满, 口黏 乏 味 , 呆 脘 胀 , 重 身 困 , 多 纳 头 痰
足睡 眠 饮 食 清 淡 , 娴酒 。 戒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https://img.taocdn.com/s3/m/eba770fcf61fb7360b4c656c.png)
经络不通 , 可针刺健侧 , 去人中、 地仓 , 加百会、 承浆
等穴 位 。4 后 遗症 期 ( 病 1 月后 )多 因失 治 、 ) 发 个 : 误
治引起病程较长 , 病情缠绵难治 , 正气亏虚 , 表现为
面部无力 、 麻木 、 风、 怕 面部痉挛等症状 。“ 足之 阳
4 z
, 、
新疆 中医药
西 药 以抗 病 毒 , 加 免疫 力 , 除 增 消
面神经管水肿为原则。口服强的松片2 m ,每 日1 0g 次 ,天后停药 。 5 静脉滴注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注射液 ( 湖北何普药业有限公司)每瓶( , 含阿昔洛韦0 5 ) . g 2 加 10 L 0 m 平衡液稀释 ,按体重1 ~1m /g1 次5 0 g , 日3 k 次, h 隔8 滴注 1 , 次 每次滴注时间在 1 以上 , h 连续 给 药7 1天 ; ~ 0 胞二磷胆碱0 5 . 及能量合剂 , 日1 , 7 每 次 静 脉滴 注7 1天 ; 肉注 射 维 生 素 B注 射 液 、 ~4 肌 。 维生 素 B 。 注射 液 l g每 日1 , m, 次 连续 1天 。 O 2 针刺治疗 病程分急性期、 . 2 稳定期、 恢复期、 后 遗症期。1急性期又称水肿期( ) 发病1 )病位 比较 周 : 表 浅 , 表 在络 , 在 急性 期 避免 针 刺治 疗 , 以加重 面神 经水肿。对面瘫一侧用特定电磁波 (D ) T P 局部照射 ( 患者侧 卧 ,患侧眼睛加物遮盖 )每 日1 ,每次 次 3 mi, 用 1 。2 稳 定期 ( 0 n连 周 ) 发病 12 )病情 处 于 ~周 ; 稳 定状 态 , 邪 之 气 属 于相 持 阶段 , 刺 采 用平 补 正 针 平 泻 法 , 患侧 攒 竹 、 白透 鱼腰 、 竹 空 、 白、 取 阳 丝 四 迎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https://img.taocdn.com/s3/m/a1f50f87a0116c175f0e483c.png)
要控制炎症 、 水肿 , 改善局部循 环 , 少神经受 压 , 西医早期 采 减 故
用 大 剂 量 。 腺 皮 质 激 素 治疗 , 早 控 制 炎 症 、 肿 , 以 B族 维 肾上 尽 水 辅
生素支持营养受 压神经和促进受损神经修复 , 复传 导功能。祖 恢 国医学称之为“ 吊线 风” 由于人体气 血不 足 , 阳不 固, , 卫 络脉 空 虚, 风寒或风热外邪入侵 , 邪中 阳明、 阳或少 阳以致气血 阻滞 , 太 肌 肉失其濡养 , 纵缓不 收而成 面瘫 。治疗应 以祛外邪 、 气血、 调 行
[] 2 邬建卫 , 刘涛. 八段锦 》 《 第六式. 成都 : 四川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
2 9: 2. 00 7
下行 , 在此处 椎问孔与神 经根周 围有一些血 管和蜂窝 组织 , 伴随 神经根 的脊膜囊及其根囊部 分在下腰 部均较长 , 神经 根较粗 , 因 而椎 问盘突出多易在侧 隐窝处对神经根产生压迫 , 引起 神经 根及
连 用 1 。中药 : 藜 1 、 附 子 5g 全 蝎 5 g蜈 蚣 5g 防 风 周 蒺 0g 白 、 、 、 1 、 辛 3g僵 蚕 2 、 衣 5g地 龙 1 、 0g细 、 0g蝉 、 0g 红花 1 、 芎 1 、 0g 川 0g
当归 1 、 5g 赤芍 1 、 5g 熟地 2 , 0g等 随证加减 , 或牵正散 ( 僵蚕 、 全 蝎、 白附子等份研末) 吞服 , 3g 3次/ , d为 1 d7 疗程。针刺 : 局部取
1 1 一般 资料 .
7 岁 , 位, 侧 3 8 部 左 6例 , 侧 2 右 0例 。临 床 表 现 : 突然 发 病 , 常见 晨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36例](https://img.taocdn.com/s3/m/3371dca80029bd64783e2ca8.png)
激, 并指导患者 自行热敷面部 , 做面部保 健操 , 闭眼训 如 练、 眉训练、 耸鼻训练 、 示齿训 练、 努嘴鼓腮 训练、 轮刮 眼 睑、 指擦鼻翼、 揉颊车及地仓等。饮食 忌辛辣、 煎炸、 燥热
疹病毒引起的面瘫为多见 。中药可活血通络, 西药可消炎 抗病毒 、 营养神经, 针灸可祛风邪 、 通经络 , 驱邪扶正通络。
实 用 中 医药 杂 志 2 1 00年 1 第 2 O月 6卷 1 0期 ( 第 23期 ) 总 1
J 瓜 NAL 0F 0I PRACT CAL TRADI ONAL I TI CHI NES M EDI NE 2 1 12 . 0 E CI 0 0 Vo. 6No 1
不适 , 例多 汗 。分 析 与 激 素使 用 无 关 , 可 自行 缓 解 。3 1 均
组均未 发现全 身严重 不 良反应 。
5 讨 论
葡萄球 菌 、 流感 嗜血杆 菌 、 脓 杆 菌 等有 一定 抑制 作用 , 绿 并 有 明 显 的解 热 祛 痰作 用 , 减 少 炎 性渗 出 、 除 支气 管 痉 可 解
消失等。如为疱疹病毒引起的面瘫 , 则患侧面部或耳廓会
出现 数个散 在或 簇 集 性 水 泡 , 且 红 肿 、 痛 。排 除 中枢 并 疼
无效: 患侧面颊筋肉迟缓 、 口眼歪斜 , 不能作蹙额、 皱眉、 露 齿、 鼓腮等动作 , 露睛流泪, 患侧额纹 、 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4 治疗 结果
李 天慧 叶承莉 ,
(. 1重庆市总工会 南温泉疗养院, 重庆 4 14 ;. 0 362 重庆市中医骨科 医院, 重庆 40 1 ) 002
[ 中图分 类 号 ] 75 1 [ R 4 .2 文献标 识码 ] [ B 文章 编号 ]04— 84 2 1 )0— 9 0 10 2 1 (00 1 69— 1
中西医结合治疗静止期周围性面瘫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静止期周围性面瘫30例](https://img.taocdn.com/s3/m/fd58a61bbed5b9f3f90f1c58.png)
西 医 治 疗 :发 病 初 期 即 用 药 物 治 疗 。 强 的 松 3 0 mg ,日1 次 ;甲 钴 胺 5 0 0 g , 日3 次 ;地 巴 唑 5 mg , 日3 次 。强 的松 连 服7 天 后 逐 渐减 量 ,其 余 药 物 不 间断 , 连服至痊愈。 中医治疗 :① 电针 :选穴 为患侧攒竹 、阳白透 鱼 腰 、丝竹空透太阳 、太 阳、颧髂 、四白、迎香 、地仓 和
中西医结合治疗静止期周 围性面瘫3 O 例
周丹凤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 医院门诊针灸科 ,广东 广州 5 1 图分类号 ] R 7 4 5 . 1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 0 0 4 — 2 8 1 4( 2 0 1 7) 0 6 — 0 6 9 9 — 0 1
颊车 ,健侧合谷。得气后加疏密波 ,以自觉电针处肌肉 微微有跳动而无不适为度 ,留针3 0 mi n 。如额 纹完全 消 失 ,蹙眉不能者 ,取 阳白穴行傍针刺或齐刺 ,即阳白旁 开1 寸处加 1 针或左右各加 1  ̄ t - ;如鼓腮 漏气严 重 ,呲牙 不能者 ,予患侧嘴唇上下各加 1 针 ,透 向地仓 ;耳后疼 痛者加翳风穴。②面部走罐 :电针结束后于面部涂润滑 油 ( 液体石蜡 ),用闪火法在患侧额头及面颊 区走罐 , 其中面部走罐从下 向上 ,至面部潮红为度。③调护 :嘱 避风寒 ,注意休息 ,减少用眼。患侧局部可 以热敷 ,并 进行适 当的面肌运动的康复训练如反复做皱眉 、皱鼻 、 闭眼睛、鼓腮 、撅嘴 、咀嚼等动作 。电针配合面部走罐 隔 日1 次 ,1 0 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休息1 周 ,如提前痊愈
周围性 面瘫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 患侧额纹消失或变浅 、眼睑闭合不全 、眼裂扩大、眼睑外 翻、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完成蹙眉、皱 额 、鼓腮 、 露齿、噘嘴和吹 口哨等动作。 2 0 1 6 年6 月至 1 1 H ,笔者用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静 止 期周 围性 面瘫 疗 效颇 好 ,报道 如 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82例的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82例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bc4fc1210a6f524ccbf853c.png)
[ 文献标识码 ] B
学科 分类 代 码 : 30 3 6 .0
肌 肉注 射 , 1次/ , 减 轻 急 性疼 痛 或 减 轻 残 留 的 面 肌 瘫 痪 , d可 急性期不主张热敷与按摩 , 复期可应用按摩患侧 面部每 日 恢 2次 , 次 l 每 0分钟 , 助 于 促 进 瘫 痪 的 肌 肉 活 动 , 止 其 挛 有 防
缩。 4 治 疗 结 果
疗效标 准: ①痊愈 : 面瘫症状 完全消失 , 患者面部功能完 全恢复正常。②好转 : 面瘫症状基 本消失 , 者面部功 能基 患 本恢复 , 但笑时可见 口角微歪斜。③ 无效: 面瘫痪 症状 虽有 改善 , 但仍未消失。
8 周围性面瘫痪患者治愈 6 2例 1人 , 转 2 好 O人 , 效 1 无 人, 治愈率为 7 .% ; 44 总有效率为 9 .8 ;0岁以下 5例均 87% 1 治 愈 ;0~ 0岁 3例 , 中 2例治 愈 , 例 好 转 ;0— J 5 1 2 其 1 2 4 D岁 3 例, 其中 4 7例治愈 , 6例好转 ;0—6 4 4岁 2 l例。其 中 l 7例 治 愈, 3例好转 , 1例无效。
1 rg t , t B 2 mg t 地 巴唑 2 mg, d V tBl 0 g td 0 ,i Vi l0 ,i a d . d, 0 t , i 2 0 ̄ ,i i . 5
5 1 周 围性_ 神经麻痹 ( e . 虚 B U氏麻痹 ) 的病理改变是颞骨神 经 管内神经水肿性 肿胀 , 原因多 系微 循环 障碍及 病毒感 染 等 , 近有 文 献 报 道 , 柔 氏螺 旋 体 属 感 染 与 该 病 有 关 ; 最 包 遗 传 、 血压 、 尿 病 等 均 与 B U 氏麻 痹 有 关 系 。 笔 者 认 为 高 糖 e B H氏麻 痹 主要 是 由于 r 神 经 的 非 特 异 性 炎 症 引 起 的 神 经 e 面 肿 胀 , 通 过 神 经 管的 部 分 受压 缺 血 。 目前 对 用 刺 激 等 治 使其 疗 B U氏麻痹仍有争议 , e 多数人认为大剂量应用激素等治疗 是有效 的, 本文 6 例治愈, 7 .9 1 占 4 3 %。 5 2 中医认为 , 围性面 瘫, 由脉 络空 虚, 邪 ( 寒 ) . 周 多 外 风、 侵袭脉络 , 以致经气 阻滞 , 筋肌失养 , 筋肌纵缓不 收而 发病。 《 林 改 错》 载 :若 壮 盛 之 , 半 身 不 遂 , 然 口 眼 歪 斜 , 医 记 “ 无 忽 乃 受 风邪 阻 滞经 络 症 ” 内经 》 :颊 筋 有 寒 , 急 引 颊 移 。《 云 “ 则 口” 风 为百病 之 长 , , 四季 皆可 伤 人 , 邪 引起 之 病 , 有 发 病 风 既 快 的特 点 , 围性 面 神 经 麻 痹 , 周 也是 一年 四 季发 病 , 多 数 患 且 者 突然 发生 。寒 虽属 冬 天之 主气 , 亦可 见 于其 他 季 节 , 但 风寒 相搏 , 使经气凝滞 , 贼邪不能外出 , 或左 、 或右引起发病 , 用活 血通络法 , 以当归 、 川芎、 红花 、 桃仁等药人血系 , 扩张外周微 循环 , 使经气得以濡养 ; 用全蝎 、 蜈蚣 、 僵蚕 , I I 虫类药物善入 天 络 搜 邪 , 以钩 藤 平肝 解 痉 , 除 阻滞 之 经 气 。 用湿 热 敷 法 , 辅 消 同 时忌 生 冷 食物 及 注 意 寒 冷 刺 激 , 以图 祛 风 散 寒 之 功 效 , 诸 药 合 用 , 服 法得 当 , 只要 可使 气 血 调合 , 络 通 利 , 歪得 正 , 经 口 f 转第 6 页 】 下 1
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e64198cb9d528ea81c7793d.png)
孔 内 面神 经 发 生 非 特 异 性 炎 症 所 致 周 围 性 面 瘫 ( 称 面 瘫 ) 主 简 ,
要 以 口眼歪 斜 为 特 征 ,多 为 单 侧 发 病 ,四 季 均 可 发病 ,好 发 于 2 ~ O岁 , 病 急 , 重 者 可 影 响 饮 食 、 言 功能 等 。 病 及 时 有 04 起 严 语 本
荷 、 草 : 患侧 舌 前 23味觉 减 退 或 消 失 、 觉 过 敏 为 病 及 阳 甘 如 / 听
明 胃腑 , 加 石 膏 、 母 、 黄 ; 耳 后 、 下 疼 痛 , 觉 过 敏 , 则 知 大 兼 耳 听 甚 至见 疱 疹 为 病 及 少 阳 , 加 龙 胆 草 、 子 、 丹 皮 、 蓝 根 、 则 栀 牡 板 甘草 。 急性 期 应 合 理 应 用 西 药 治 疗 , 以尽 快 消 除 局 部 水 肿 , 量 减 轻 神 尽 经 损 害 程 度 。 止 期 ( 病 8 1d 是 疾 病 治 疗 的 最 佳 时 期 。 刺 静 发 -5 ) 针 以 局部 取 穴 为主 , 配 以 远部 取 穴 。 取 翳 风 、 白 、 白 、 车 、 并 穴 阳 四 颊
中 国 中 医急 症 2 1 年 8月 第 2 01 0卷 第 8期 J T M. g 2 1 . o. 0 N . E C Au .0 1 V 12 . o8
・
1 9・ 28
针 法 。该 手法 将 热 补 法 激 发 的 经 气通 过传 导源 源 不 断地 通 向病
[ ] 李 伟 , 鸿 霞 . 阳还 五汤 加 味配 合 温针 治 疗 面 神 经 炎 3 4 吴 补 8例 疗 效
忍 冬藤 、 瓜 络 、 胡 、 芩 ; 高 血 压 病 加 钩 藤 、 决 明 。 部 治 丝 柴 黄 兼 草 全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10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10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15f59cf58f5f61fb73666bb.png)
33 面部护理 .
人中、 阳白、 四白、 地仓 、 听会 、 车等穴 , 颊 教会患者 自行对镜 做 皱额 、 闭眼、 口哨 、 吹 示齿等动作 , 日2 每 ~3次, 每次4 n ~6mi。
沟变浅 , 口角歪 向健 侧 , 皱眉 、 眼、 闭 噘唇 、 露齿 、 颊 障碍 , 鼓 食
物残 留齿颊间歇 中 。可伴 有患侧 泪 液分泌 减少 , 觉过敏 或 听
星 , 除经络 顽痰 ; 涤 若久 病 口眼歪 斜 、 肌瞒 动 者加 天麻 、 面 钩
藤、 石决 明、 白芍 以平肝熄风 , 活血舒筋 。 2 2 西 医治疗 给予 低分 子右旋 糖酐 2 0mL, . 5 丹参 注射 液 3 OmL, 静脉滴注 , 日 1 。强 的松 1 / g d顿服 ( 每 次 k. mg 带状疱 疹 禁用) 维生素 B 注射液 0 1g肌注 , E 1次 , 、 l . 每 l 维生素 Bz 注射液 5 0 g肌注 , 日 1次。 0u 每
4 结果
上述综合治疗及 护理后 , 1 在 ~2个疗 程 中, 患侧 额纹恢
全蝎祛风痰 , 通经 络 ; 有风 热表证 , 去羌 活 、 若 可 防风 、 当归等 辛温之品 , 加桑叶 、 菊花 、 薄荷以疏风清热 ; 年老体 弱加黄芪 以
益气扶正 ; 2个月仍未恢 复者去羌活 、 若 防风 , 穿山 甲、 加 胆南
做好基础护理 , 保持病区环境安静 、 整洁 、 空气流通 , 温度 适宜 , 利于患者休息 。吸氧患者保证有效吸氧 , 保持呼吸道通 畅。发热患者 , 忌汗出当风 ; 情志 护理 : 情志 不畅 、 忧愁 思虑致
脾俞 、 俞 、 。 足三里、 肾 三阴交 。中药封包 或热奄包 , 胃脘 、 腰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9e64c87727284b73f242505d.png)
2 . 2药物治 疗 : 代研 究认 为 面瘫 多 由病 毒引 起[ 现 3 应用 抗 病毒 1 。① 药物: 阿昔洛 韦 、 毒唑 。 应用 神经 营养 药 : 生素 B、 ③应 4 小 结 病 ② 维 B 。 用激 素治疗 : 的松 , 塞米 松 。 应 用扩 血管 药 物 , 善微循 环 : 强 地 ④ 改 中 医认 为 , 围性 面 瘫 多 因面 部 经脉 感 受 风寒 之 邪 , 血 运 周 气 复方丹 参 、 血栓 通 。 行不 畅 , 脉 失于 濡 养 , 不 收 所致 , 经 纵缓 治疗 当以祛 风散 寒 , 经 通 2 . 3中药治 疗 : 寒 型选牵 正散 加 减 ; 风 风热 型 选小 柴胡 汤 加减 。每 活络 , 益气 活血 为原 则 。以针 灸 为主 , 以药物 治疗 。护理方 面加 辅 E 1 , 煎服 。 t 剂 水 强症 状 护理 , 节 情 志 , 意饮 食 调 节 , 康 指 导工 作 , 患者 掌 调 注 健 使 3 护 理 握一 些 自我 防护知 识 , 配合 治疗 和 护理 。 过临床 实践 , 积极 通 笔者 31 . 情志 护理 : 者大 多 突然起 病 , 外貌 的 改变 、 言 障碍 、 患 因 语 进食 认 为 , 期 积 极治 疗 是关 键 , 优 质 的护 理 是提 高 面瘫 病 人 临床 早 而 困难、 社会能力下降 , 担心疾病预后等多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焦虑、 治愈 率 、 少并 发症 的重要 措施 。 减 恐惧、 忧郁、 紧张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年龄 、 文化程度、 参考 文献 病情 轻重 , 针对 性地 耐心 向患者 解 释本 病 的病 因 、 程 、 病 的 … 有 病 疾 1田永泉. 鼻咽 喉科 学『 】 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0. 4 35 耳 M. 北 人 2 1 8— 8. 0 3 预后 , 关心病 人 , 同情 以缓解 患 者 的恐 惧 心理 , 强 战胜疾 病 的信 [ 陆 国琴 , 伟. 增 2 】 张建 面瘫 的针 灸治 疗 与 心理 护 理m . 放 军护 理杂 解 心, 以最佳 的心理 状态 , 主 动配 合治 疗 。 积极 志 ,0 32 ( ) 3 2 0 ,0 4 : . 9 【 黄 选 兆 . 鼻 咽 喉 科 学【 ] 四 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3 ] 耳 M. 第 北 人 无锡 市 中西 医结 合医 院耳鼻 喉科 (10 1 244 )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b0e30ce75ef7ba0d4a733b7c.png)
【 关键 词 】 中西 医结合 疗 法; 面神 经 瘫痪 ; 疗效 【 中途 分类 号 】 7 51 2 R4. + 【 文献 标识 码 】 B 【 章编 号 】6 2 2 2 (O 10 — 2 9 0 文 17 — 5 32 1 )8 0 5 - 2
周围性面瘫俗称 口眼歪斜 ,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发作性单
1 一般 资料 此 次 作为 研究 对象 的 7 例 周 围性 面瘫 患者 均 为 . 1 2 我 院神 经 内科 于 20 0 9年 1 一2 1 月 00年 2月 收 治 的 门诊 及住 院
料比较采用组间 t 检验 ,用药前、后比较采用 自身对照配对 t 检 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x 检验,< . 有统计学意义。 2 PO5 0
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P 00 ,具有显著性 <. 5
差异。 2 不 良反 应 两 组患 者在 治疗 过程 中均未 见不 良反应 。 . 2
3 讨 论
侧面颊患病者 1 , 7例 右侧面颊患病者 l 例。 5 两组患者的性别 、 年
龄 、 状态 等情 况 的差 异 经用 统计 学方 法处 理后 无 统计 学意 义 疾病
> .) 0 5。 o
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神经节苷脂 ( 2 m 神经节苷 . 2 葡萄糖注 0 l 0gL 1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评价标准 痊愈: . 3 患者眼睑闭合、 鼓腮正常、 双侧额纹和鼻唇
沟对称 , 且主观感觉面部表情正常。显效: 患者外观基本正常( 只
有 在做 表情 时 , 面部有 轻度 的不 对称 )主观 无 明显不 适感 。 转 : , 好 患 者 的 主观感 觉 好转 , 睑能 闭合 , 遗 留 口角歪 斜 的症 状 。无 眼 只 效 : 面静 止时 , 不对 称 、 额无 运动 、 患者 面部 上 眼不 能完 全 闭合 、 口 仅有 轻 微 的运 动 。 1 统 计 学方 法 以统 计软 件 S S 1. . 4 PS3 0软件 包处 理数 据 , 资 计量
面部三病(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面部三病(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9797297f7fd5360cba1adb40.png)
常有扳机点及痛性抽搐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鉴别诊断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可因多发性硬化、延髓 空洞症、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底肿瘤所致。 表现为三叉神经麻痹(面部感觉减退、角 膜反射迟钝等)并持续生疼痛,常合并其 他脑神经麻痹; 牙痛:牙痛一般呈持续性钝痛,局限于牙龈 部,可因进食冷、热食物而加剧,X线检 查有助于鉴别。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又简称面神经炎或 Bell麻痹 (Bell palsy),是因茎乳孔内 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 面瘫。
面神经 Facial nerve
(一)起止、走行、分布
面神经核 上泌涎核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延髓脑桥沟外侧 (小脑中脚下缘) 内耳门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面神经
孤束核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味觉)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起病者占 70~80%女略多于男,约2:1~3:1 发病部位以第二、三支最多见,大多为单侧 发作性剧痛,为时短暂 表现为面颊、上颌,下颌及舌部电击样、针刺 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的剧烈疼痛。 常有扳机点,口角、鼻翼、颊部和舌部 为敏 感区,轻触即可诱发
分期针刺
• 急性期:浅刺加灸,不通电。具体为:针刺患侧阳 白、地仓、牵正、四白、迎香、颊车、翳风和对侧 合谷穴,同时艾灸患侧翳风穴, 所有穴位均浅刺0.5 寸,针用泻法,每5min运针1次,留针30min, 每天1次。 • 静止期:透刺加电。具体为:患侧地仓、颊车相互 透刺,阳白透刺鱼腰, 四白透刺迎香。前两组分别通 以低频疏密波脉冲电流, 针刺患侧翳风、牵正穴和 对侧合谷穴,留针30min,每天1次。 • 恢复期:透刺配合巨刺,不通电。具体为:患侧地 仓、颊车相互透刺,阳白透刺鱼腰, 四白透刺迎香, 不再通电针,针刺健侧阳白、地仓、颊车、合谷、 牵正、四白、迎香,留针30min,每天1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98fbbd949649b6648d74716.png)
疗 ,治疗四周后 观察疗效 。结果 :中西医结合 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 。结论 :在西 医常规治疗周 围性面神经麻痹 的基础 上加 用针
刺 、按摩效果更 为显著 ,临床的针刺治疗组 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且经济实用 ,几乎无毒副作用 。
【 关键词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西医结合治疗 ; 针刺 ;按摩 【 中图分 类号 】R4. + 75 1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7— 57 (02 6 00 0 0 8 1 2 1)1 — 1 0 0— 2
c mb n n a i o a h n s n e t r d cn ,i h o t lg o p b s d o h o i e i c p n tr o i i g t d t n lC i e e a d w se me ii e n te c nr r u a e n t e c mb n d w t a u u cu e,ma s g h r p r i n o h sa etea y c mp e e sv r ame t r ame tatra o n b e v h u aie e e t r s ls c rt e e e to o ii g t d t n l i e e o r h n ie te t n .T e t n f u d o s r e t e c r t f c. e u t : u ai f c f mb n n a i o a n s e r v v c r i Ch a d w se d cn r ame ti b t rt a u e w se dc n o to r u . o cu i n: se d cn o t e t ame t n e t r me ii e t t n s et h n p r e t r me ii e c n r lgo p c n l so we tr me i ie ru i r t n n e e n n n e p rp e a a ilp r lssb s i c p n t r ,ma s g n e efc smo e sg i c n ,ci ia c p n t r o p ci ia u a e i h r fca a ay i a i w t a u u c u e l s h s a ea d t f t r inf a t l c a u u cu e g u l c c r — h e i i n l r n l t e efc s b t rt a h o t lgo p,a d e o o c a d p a t a ,amo t o sd f c . i f ti et n t e c nr r u v e e h o n c n mi n r ci l l s n i e ef t c e Ke r s p r h rlf ca as y wo d : e p e a a i p y;C mb n rd t n h n s n e tr d c n r ame t c p n t r ;ma s g i l l o ie ta i o a C i e e a d w se n me ii e t t n ;A u u cu e i l e sae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c3bdba80029bd64783e2cf6.png)
[ ] 胡坚 勇. 围性 面瘫 的综合 康复 _ . 国康 复 , 0,04 :l—24 4 周 J中 ] 2 52()24 1. 0
口 ]
]
]
]
]
]
中 国康 复 ・ 0 0年 4月 ・第 2 21 5卷 第 2期
97
r t d p o en k n s , x r c l lr sg a 一 e u a e i a e a e r t i i a e e ta el a i n 1 g l t d k n s / u r
明显 优 于 对 照组 ( 1 6 、0 ; 2 . 、 7 6 , 5 . 1 0 与 5 8 7 . P<O 0 ) / 0 .5 。
穴 位 注 射 面 瘫 是 综 合 穴 与 药 的 两 大 效 应 , 而 使 整 体 治 疗 从
效 果 提 高 。本 文 观 察 组 选 择 与 面 神 经 主 干 关 系 较 为 密 切 的 穴
少 ; 拿 手 法 可 起 到 改 善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 进 神 经 肌 肉 功 能 推 促
恢 复 , 持 肌 肉 张 力 , 主动 运 动 作 准 备 。经 过 3个 月 治 疗 , ]维 为 本 文观 察 组 患者 临床 疗 效 明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示 中 西 医 结 合 进 提
【 考文献 】 参
[ ] 王 维 治 , 袒 明. 1 罗 神经 病 学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2 M] 北 人 20.
牵正散与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
![牵正散与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https://img.taocdn.com/s3/m/cab89c7027284b73f242509a.png)
牵正散与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面瘫,学名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吊斜风”、“面神经炎”、“歪嘴风”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努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1 临床表现1.1多数病人往往在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1.2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引起的面瘫。
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如桥脑下部、面神经管、中耳或腮腺等。
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
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等,可有听觉改变、舌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特点,其中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即贝尔麻痹)。
中枢性面瘫是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瘫。
由于面神经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枢性面瘫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中枢性面瘫无论中西医治疗效果都较差,以下病例讨论的都是周围性面瘫。
2 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同期共诊治面瘫患者77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15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150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4b4aa16a300a6c30c229fe2.png)
使 用 禁 忌 时 改 用 生 理 盐水 2 + 七 叶 皂 苷 钠 2 ,均 为 1 Om1 0mg
次 / ,1 日 0日为 一 疗 程 。
2 孙 红 .中 西 医结 合 治疗 周 围 性 面 瘫 2 4例 疗 效 观 察 E ] 山东 医 J.
药 , 2 0 , 4 ( 3 :7 . 09 9 2) 4
3 黄 显 兆 ,汪 吉 宝 .实 用 耳 鼻 咽 喉 头 颈 外 科 学 E . 北 京 :人 民 M]
卫 生 出 版 社 , 2 0 :1 31 5 0 8 0 0 .
【 键 词 】 周 围性 面 瘫 ; 中西 医结 合 疗 法 关 【 图分 类号 】 R7 5 1 【 献 标 识 码 】 B 【 章 编 号 】 1 0 — 6 0 2 1 ) 10 3 — 1 中 4 . 2 文 文 0 22 0 ( 0 0 0 — 1 90
面瘫 称 周 围 性 面 神 经 炎 ,是 针 灸 科 常 见 病 ,多 发 病 之
发于右侧 8 6例 ,左 侧 6 4例 。伴 舌 前 三 分 之 二 味 觉 障 碍 1 1
例 ,伴 同 侧 听 觉 过 敏 1 5例 ,伴 耳 后 乳 突 部 疼 痛 1 9例 ,伴 1
同侧 带 状 疱 疹 者 5 。 例
2 治疗 方 法
选 择 患 侧 口腔 牙 合 线 附 近 黏膜 怒 张 的 静 脉 血 管 和 阳性 反
面 神 经 主 干从 面 神 经 管 穿 出 茎 乳 孔 ,分 为 颞 支 、颧 支 、 颊 支 、下 颌 缘 支 、颈 支 5 分 支 共 同 组 成 面 神 经 颅 外 段 ,主 个 司 同 侧 面 部 表 情 肌 。周 围 性 面 瘫 的 最 常 见 诱 因 为 颞 骨 内病 变 ,其 机 制 为 引 起 面神 经 出 血 、贫 血 、炎 症 水 肿 、受 压 、牵 张 、断 裂 及 碎 裂 等 ,进 而导 致 面 神 经 麻 痹 。治 疗 上 应 以改 善
中西结合治疗面瘫
![中西结合治疗面瘫](https://img.taocdn.com/s3/m/187da58f08a1284ac85043f7.png)
治疗
急性期治疗( 7-14d ) 1.消炎
地塞米松5-10mg/d静滴,或泼尼松20-30mg /d晨服一次; 注意患者血糖、血压及电解质情况
2.营养神经 维生素B1100mg及维生素B12 500ug,每日肌肉注射一次;
3.抗病毒 若有带状疱疹者,加用阿昔洛韦0.2~0.8g,每日五次口服,并可使用阿 昔洛韦软膏外用。
发病特点
• 1.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男性略多; • 2.常有受凉史; • 3.绝大多数为一侧性病变; • 4.与季节无关; • 5.通常急性起病; • 6.可于72小时内达到高峰; • 7.一般不伴有其他脑神经的症状。
临床表现
下部面肌瘫痪:1.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面部牵向 健侧,面部肌肉运动时明显;2.发生流涎、鼓腮漏气 ,饮水时漏水,进食时食物滞留于病侧的颊龈沟内。
中医治疗
治疗
1.针灸治疗。 2.中药:穴位注射、皮肤针、刺络拔罐或手术等。
治疗
• 针灸治疗
• 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
• 处方:
局部选穴:阳白 四白 颧髎 地仓 颊车 翳风
远端选穴:合谷
• 加减:
风寒证加风池祛风散寒;风热证加曲池疏风泻热;抬眉 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 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谢谢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
概念
•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新面神经麻痹,亦称贝尔 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 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病因
确切病因尚不明确
• 病毒感染学说 • 血运障碍学说 • 免疫学学说等
部分病人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膝状神经节 炎
• 面神经水肿
病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57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57例](https://img.taocdn.com/s3/m/c9e1a44bbe1e650e52ea99ea.png)
1 一般 资料
痊愈 : 面部 肌 肉运动 时无 明显 口角歪斜 , 双侧 鼻唇 沟对 称, 额纹存 在且双恻对称 , 双眼 闭合 对称 。好转 : 面部肌 肉静 止状 态下 , 侧 口角 、 双 鼻唇 沟 、 额纹对 称 , 部肌 肉运 动时 出 面 现上述解剖标 志的 不对称。无效 : 状 、 症 体征较 治疗前 无 明
全面恢复有更好疗效。
表 2 7 周围性面瘫治疗结果 5 例
组 别
诊断标准 : 突发性 1角歪斜 , ① : 3 患侧 闭眼困难 , 流涎 。②
无头面部外伤史 。③体格检查可见患侧 鼻唇 沟变浅 , 额纹消
失, 口角偏 向健恻 , 不能鼓 腮 。④无其他痰 患。
2 治 疗 方 法
兰 ! 竺
・
3 - 4
显改 变。
全部 5 7例周 围性 面瘫病 人 均为单 侧 , 我 科就诊 前均 来
未经其他特殊治疗 。采用 随机 分组 的方 式分成 西药 治疗组
和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两组。见表 1 。
表 1 5 例周 围性面瘫 一般资料 7
5 例周 围性 面瘫 治疗 结果 见表 2 7 。两组 病例 显效 时间 无 阻显差异 , 可能提示在 西药 治疗基 础上加 用 中药 治疗对 这 面神经损伤早期作 用不 明显 。治疗 3 , 0d后 西药 治疗组有敢 率为 8 .9 中西药结合治疗组有效 率达 1 %, 7 1 %, 0 两组 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提示 中西药结合组更能保证疗敢。 5, 西药治疗蛆 治愈率 为 7 .7 , 4 0 % 中西药 结合 治疗组 治 愈率为 9 .3 P<0 0 )提示 中西 医结合 治疗对保障 面神经功能 3 3 %( 1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46ceb3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5.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案】课题: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一、研究背景及目的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困扰。
传统的中医以及西医疗法都在治疗该病上有一定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
本研究旨在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询相关医学数据库(如PubMed、CNKI等),收集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献,以了解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2. 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面向医生和患者的问卷,以了解他们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认知和态度。
在中国多个医院和临床中心进行调查,并分析回收的数据。
3. 临床实验:选择一定数量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其不同的病情和病因,在中医和西医的协作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实施治疗,跟踪患者的疗效,并记录相关数据。
4. 数据分析:对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临床实验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和问题,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三、方案实施情况1. 文献综述:收集和阅读了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相关文献,包括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专家经验总结等,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
2. 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包括中医和西医在内的多个领域专家的问卷,共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其中包括100名医生和100名患者的回答。
3. 临床实验:选择了30名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实验,其中半数接受中医治疗,半数接受西医治疗,并在治疗期间进行跟踪观察和数据记录。
【数据采集和分析】1. 文献综述:将收集的文献按照治疗方法、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分类,梳理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和疗效评价。
2. 问卷调查:分析医生和患者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认知和态度,发现他们对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价的差异及其原因,解读调查结果并提出建议。
3. 临床实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面部肌力的恢复程度、面部表情的改善程度等指标的数据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 中,每 l 0天一个疗程 ,休息 3天再进 行下 一个疗程 。一 个疗程后 ,超短波及 T P治疗可停用 ,其余治疗 同上 。 D
( ) 迁 延 期 ( 病 2个 月 以上 ) 3 发
示为最佳选择 ] 。
短 7天 。
全部患 者均来 自我院康 复科及 神经 内科 门诊 ,其 中男 6 4例 ,女 4 4例 ;年龄最大 7 8岁 ;病 程最短 1天 ,最长 2 0 天。所有患者均 排除 中枢性 面瘫及 外伤 性 面瘫 。临床 表现 为起病 突然 ,一侧 面部表 情肌瘫 痪 ,额纹 消失 或变 浅 ,眼 睑闭合不全 , 口角 向健侧歪 斜 ,不 能作 皱眉 、鼓腮 、露 齿 动作 ,进食时食 物停 留于患侧 齿颊 之 间,或 伴有 耳后及 乳 突部疼痛 ,舌前 2 3味觉障碍等。 /
杨 瑞 丰
湖 南 省 衡 阳市 中心 医院 康 复 科 ,湖 南 衡阳 4 10 201
【 关键词 】 中西医结合 ;治疗周 围性面瘫 【 中图分类号 】R 4 . + 75 1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57 (00 3 0 8 一 1 0 7 8 1 2 1 )2 — 11 O
参 考 文 献
[ ]陶云遵 ,l 床常见疾 病治疗标准 [ ] 1 } 缶 S .北 京 :北 京医科 大学协 和 医科 大学联合 出版社 ,19 :12— 1 93 1 16 [ ] 黄冬娥 ,吴 强. 2 吴炳煌教授针灸治疗 面瘫 的经验 [] J .福建中医学 院学
报 ,20 ,1 ( ) O 3 . 0 6 6 1 :3 一 1
若病情迁延不愈 至 2个 月 以上 ,则 要停用 电针 ,可 采
取先面部 隔姜灸 ,待面部 发红后 ,用透 针疗法 ,针 后 加用
面部闪罐疗 法 ,加用 梅花 针患侧 面部 叩刺 ,隔 日 1次 。足
三里 、三阴交直刺 15寸 ,补法 ,留针 3 . 0分钟 ,隔 日1次 。 3 治疗效果 参 照 19 陶云遵 主编 《 9 3年 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 准》 制
[ ]罗和平 ,林 天东 ,蔡敏 ,等.面瘫针 刺治疗方 案的优 选 [ ] 中 国针 3 J.
灸 ,2 1 0 0,3 ( ) 0 2.
( 收稿 1期 :2 1 7 0 ) 3 0 00 .9
作者简介 :杨瑞丰 ( 90~),女 ( 17 汉族 ) ,湖南衡阳人 ,副主任医师 ,E i:j ngol a
钟 ,日2次 。再予 以地 巴唑片 1 g口服 ,每天 2次 ,维生 0m
素 B 片 2 g口服 ,每天 3次 ,维生素 B 2针 50 足三 1 0m 1 0 g
里穴位注射 ,每天 1 。 次 ( )恢 复期 ( 病 7 ~3 ) 2 发 0天 发病 7天后 ,患侧 面部 诸穴 位均 采用 透刺 疗法 :阳 白 透鱼腰 ,颊车透颧 ,承 浆 、水 沟、地 仓 均 向患侧 水平 透 刺 。其它穴位 常规针刺 。然后在 面部 穴位加 用 电针 ,选 用
( )急性期 ( 1 发病 7天 内)
患 侧 面 部 取 攒 竹 、丝 竹 空 、鱼 腰 、颧 、四 白 、水 沟 、 地 仓 、 颊 车 、 承 浆 浅 刺 , 不 运 针 , 留 针 3 分 钟 ,风 池 0
理变化主要为 面神 经水肿 ,营养 面神经 的微 血管痉 挛 ,引 起 局部组织缺 血 、缺氧 。故早期 以改 善局 部血 液循 环 ,消 除面神经水肿 为主 。多 年 的临床经 验提 示 ,针刺 治疗周 围 性面瘫的最 佳 时机 为 急性 期 ,而 且 时 间越 早 ,疗 效 越好 , 病程越短 ,治 愈率 越高 。在 1周 内及 时予 以针束 治疗 ,使 0 受压 的神 经产 生兴奋 ,加速 面部神 经炎 症局 部 的淋 巴和 血 液循 环 ,促进 炎症 水肿的吸收 ,缩短 神经受压 时间。 同样 ,
疏 密 波 , 以患 者 耐 受 为 度 , 留针 3 0分 钟 , 日 1次 。治 疗 过
阻止面部神经 进一 步损 害 。周 围性 面瘫 属 经筋病 症 ,故针 刺手法宜浅不 宜深 ,采用 透穴最 好 ,透 穴可 以提高局 部神 经肌 肉和 中枢神 经 的兴 奋性 , 而促进 面神 经和 面部表 情 从 肌功能的恢复 [ 。急性 期 主张不 宜 电针 ,否则 可能遗 留面 2 ]
2 治 疗 方 法
4 体 会 祖 国 医学 认 为 本 病 多 因 正 气 不 足 ,络 脉 空 虚 ,卫 外 不
固,风寒之邪 侵入 阳明 ,少 阳之 脉 ,侵袭 面部 筋脉 ,以致
气血阻滞 ,经筋 失 常 ,肌 肉纵 缓不 收而致 病。现代 医学 认
为 周 围性 面 瘫 系 乳 突 孔 内 急 性 非 化 脓 性 炎 症 引 起 ,早 期 病
笔 者于 2 0 08年 2月 ~2 1 0 0年 2月采用 中西 医结合分期 治疗周 围性 面瘫 18例 ,现报告如下 。 0
1 临 床 资 料
定 ] 。临床治 愈 :面部症 状 全部 消失 ;显效 :面部 表情基
本 自然 ,眼裂 能闭合 但不 完全 ,鼻 唇沟 变浅程 度减 轻但 不 对称 ,口角基 本无 歪斜 ,额 纹恢 复但 不对 称 ;有 效 :面部 表情 不 自然 ,眼裂 能闭合 一半 ,鼻唇 沟变浅 不对 称 ,口角 略歪斜 ,额纹 尚未 完全恢 复 ;无效 :面部 症状无 明显 改善 。 经上述综合治疗后 ,总有效率 9 . %。最长 治疗 9 34 2天 ,最
临 床 研 究
Cl i a e e r h i c lFsac n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jun feh o dcn n tnp am c hn s o ra o tnmei e ad eh ohr ay l i ・I l ・ 8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周 围性 面 瘫 1 8例 0
T P及 超 短 波 治 疗 也 可加 速 血 液 循 环 ,消 除 神 经 炎 症 水 肿 , D
( ) 双 、合谷 ( ) 双 、足三 里 ( ) 双 ,针 刺 1 .5寸 ,泻 法 , 留针 3 0分钟 , 日1次。五官超短波耳后 乳突部 位治疗 ,每
次1 5分钟 , 日2次。T P法治疗 照射患侧 面部 ,每次 2 D 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