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针灸治疗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配合功能训练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
疗效 有 显 著 影 响 。 关键词: 周 围性 面瘫 ; 功 能训 练 ; 心理 护 理
中图 分类 号 : l 7 3 . 3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3 ) 1 2 — 0 0 9 5 — 0 2
周 围性 面瘫 是 由 于 面神 经 核 或 核 以下 周 围神 经 受 损 所 致 的
8 Ke r n H,Bo ne o mpa g n i S ,Ro s s i n i K,e t a 1 .L o n g -t e r m d e ne r v a t i o n
用机 制 【 J 】 . 中 国康 复 医学 杂志 , 2 0 0 7 , 2 2 ( 2 ) : 1 0 3  ̄ 1 0 6 .
2 田德 虎 , 赵峰, 张 英 泽, 等. 分 米波 对 大 鼠周 围神 经慢 性卡 l p a r a l y s i s [ J ] .N e u r o s c i R e s , 2 0 0 4 , 5 0 ( 2 ) : 1 5 3 - 1 5 9 .
上, 转 圈按 摩或 上 下按 摩 各5 m i n , 会有 更 明 显的 效果 。 2 . 1 . 2 恢 复 期 的功 能 训 练 当神 经 功 能开 始 恢 复 时 , 即 可对 镜 练
程忠美 : 女, 中专, 主管护师
收稿 曰期 : 2 0 1 3 — 0 1 — 0 4
当代护 士2 0 1 3 年1 2 月 下 旬 刊
. - 9 7. .
心 理 护 理 配 合 功 能 训 练 在周 围性 面瘫 中的应 用
程忠 美 刘学军 李凤 云
摘要 总 结 了4 0例 周 围性 面 瘫 患 者运 用 心 理 护 理 配 合 功 能训 练 的 治 疗 效 果 。认 为运 用心 理 护 理 及 功 能 训 练 对提 高周 围性 面 瘫 患 者
护理因素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护理因素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疗效评价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许多因素会影响面瘫的治疗效果,其中护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护理因素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疗效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一、面瘫的护理原则1. 保持病人心情舒畅,减少不良情绪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2. 每天给予面部按摩,增加面部肌肉血液循环。
3. 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疲劳。
4.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
5. 避免外界刺激,维持环境安静。
二、护理因素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疗效1. 心理护理面瘫患者常常因为面部不能表情丰富而情绪低落,情绪不稳定。
护士应该通过耐心地开导、鼓励和安慰,帮助面瘫患者树立自信心,调整心理状态。
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面瘫的康复至关重要,心理护理是面瘫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 面部按摩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肌肉麻木、僵硬是常见症状。
定期进行面部按摩有助于增加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恢复和修复,提高面部肌肉的灵活性。
面部按摩还可以有效减轻面瘫疼痛,改善面部肌肉的张力,减少肌肉萎缩。
面部按摩是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 营养支持营养不良会影响面部肌肉恢复,阻碍面瘫的康复。
护士应该合理安排病人的饮食,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增加面瘫患者的抗病能力,为面部肌肉恢复提供营养支持。
护士还需要引导患者饮食上的注意事项,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胃肠道的健康。
4.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加重面瘫的症状,护士应该引导患者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护士还需要指导患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面部肌肉的营养供应和康复速度。
5. 定期康复评估面瘫康复过程中,护士需要定期对病人进行康复评估,了解病人的康复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方案,确保病人的康复效果。
定期康复评估还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病人康复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康复出现倒退现象。
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果 ,缓 解患 者不 良情绪 发生 ,提 高患 者生 活质 量 ,具有 显著 的 临床效 果 ,值得 推广 。 f 关键 词】 周 围性 面瘫 ;针 灸护 理 ;临床 效果 ;分 析 选择2 0 0 4 年9 月一 2 0 1 2 年9 月 就 诊并 治 疗 的周 围性 面 瘫 患 者 1 0 6 例 ,对 其 中5 3 例 在常 规 护理 的 基 础上 给 予针 灸 护理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临床效 果 ,现报 告 如下 。 2 . 3 两组患 者不 良隋绪 的 比较 :对两 组患者不 良情 绪的分析发现 ,
表 1两组 患者治疗 效果的 比较分析【 例 ( %) ]
了更好的临床效果。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在针
灸 护理 前 ,首先 了解 患 者是 否有 针刺 禁忌 、疲 劳 、饥饿 等情 况 , 另 外将 针灸 的过 程 告 知 患 者 ,使 其 处 于 舒适 体 位 ,减 轻 其 心理 压 力 ,心平 气 和 的接 受治 疗 [ 5 ;② 针灸 过 程 中 ,为 防止扎 针 处受 风 ,为 患者加 盖 毛 巾。并 且 实时 监测 患者 由 于疼痛 、出血及 其他
2 结 果
3 讨论
周围性 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的面神经损伤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
现 为 口眼歪 斜 、额纹 消失 、眼睑 闭合不 全等 症状 [ 2 _ 。主要 是 由于 患 者受 到风 寒或 者 病毒 感染 后 引起 的气 血麻 痹 、脉络 失养 导致 的 面瘫 ,严 重 影响着 患者 的正常 生活 和工作 。 在 本研 究 中发现 ,和对 照组 相 比 ,采取 针灸 护理 的患 者取得
评分 和治 愈 时间 的分 析发现 ,对 照组 5 3 例 患者 中 ,p o t r ma n  ̄分 为 ( 9 . 0 2 + 2 . 3 6 ) 分 ,治愈时间为 ( 1 6 . 9 5 - 2 . 6 7 ) d ;观察 组5 3 例 患者 中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
2 . 2药物治 疗 : 代研 究认 为 面瘫 多 由病 毒引 起[ 现 3 应用 抗 病毒 1 。① 药物: 阿昔洛 韦 、 毒唑 。 应用 神经 营养 药 : 生素 B、 ③应 4 小 结 病 ② 维 B 。 用激 素治疗 : 的松 , 塞米 松 。 应 用扩 血管 药 物 , 善微循 环 : 强 地 ④ 改 中 医认 为 , 围性 面 瘫 多 因面 部 经脉 感 受 风寒 之 邪 , 血 运 周 气 复方丹 参 、 血栓 通 。 行不 畅 , 脉 失于 濡 养 , 不 收 所致 , 经 纵缓 治疗 当以祛 风散 寒 , 经 通 2 . 3中药治 疗 : 寒 型选牵 正散 加 减 ; 风 风热 型 选小 柴胡 汤 加减 。每 活络 , 益气 活血 为原 则 。以针 灸 为主 , 以药物 治疗 。护理方 面加 辅 E 1 , 煎服 。 t 剂 水 强症 状 护理 , 节 情 志 , 意饮 食 调 节 , 康 指 导工 作 , 患者 掌 调 注 健 使 3 护 理 握一 些 自我 防护知 识 , 配合 治疗 和 护理 。 过临床 实践 , 积极 通 笔者 31 . 情志 护理 : 者大 多 突然起 病 , 外貌 的 改变 、 言 障碍 、 患 因 语 进食 认 为 , 期 积 极治 疗 是关 键 , 优 质 的护 理 是提 高 面瘫 病 人 临床 早 而 困难、 社会能力下降 , 担心疾病预后等多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焦虑、 治愈 率 、 少并 发症 的重要 措施 。 减 恐惧、 忧郁、 紧张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年龄 、 文化程度、 参考 文献 病情 轻重 , 针对 性地 耐心 向患者 解 释本 病 的病 因 、 程 、 病 的 … 有 病 疾 1田永泉. 鼻咽 喉科 学『 】 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0. 4 35 耳 M. 北 人 2 1 8— 8. 0 3 预后 , 关心病 人 , 同情 以缓解 患 者 的恐 惧 心理 , 强 战胜疾 病 的信 [ 陆 国琴 , 伟. 增 2 】 张建 面瘫 的针 灸治 疗 与 心理 护 理m . 放 军护 理杂 解 心, 以最佳 的心理 状态 , 主 动配 合治 疗 。 积极 志 ,0 32 ( ) 3 2 0 ,0 4 : . 9 【 黄 选 兆 . 鼻 咽 喉 科 学【 ] 四 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3 ] 耳 M. 第 北 人 无锡 市 中西 医结 合医 院耳鼻 喉科 (10 1 244 )
针灸配合心理干预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本 组 7 例 均为住 院 患者 , 中男 3 7 其 6例 , 4 女 1例 ;
年龄 1  ̄6 4 3岁 , 均 3 平 8岁 ; 程 1 3 , 均 1 ; 病 ~ 0d平 2d
进针、 安全无 痛 的情 况下 进 行 的 , 患者 不 必 担 心 ; 接下 来 的 针灸 过 程 医师 会 用 力 轻 柔 、 作 迅 速 , 动 以减 少 疼 痛 ; 患 者 看 所 用 的 针灸 针 具 , 患 者更 加直 观 的印 给 给
以 不 同手 法 , 以 起 祛 风 通 络 , 和 气 血 之 效 , 效 确 可 调 疗
切 。
1 2 2 针灸 治疗 ..
1 2 2 1 取 穴 取 患 侧 穴 位 阳 白 、 白 、 谬 、 仓 、 . . . 四 颧 地
颊 车 、 正 、 池 、 风 、 关 、 香 、 维 、 阳 , 谷 牵 风 翳 下 迎 头 太 合 ( 侧取 穴) 风寒 型 加风 池 、 谷 、 缺 、 双 ; 合 列 外关 ; 风热 型
为主 , 1次/ , d 每次 留针 3 i, 灸诸 穴 ; 止期 和恢 0r n 悬 a 静
复期 : 深刺 可 透 穴 , 加 电 针 ( 8 5针 灸 治 疗 仪 ) 1 酌 G6 O , 次/ , d 每次 留针 3 n 悬 灸 诸 穴 ; 遗 症 期 : omi, 后 针后 选 择 3 ~5个穴 位 隔姜灸 , 1次/ , 次 留针 3 i。 d每 0r n a
B l麻 痹 , e l 可发生 于任何 年龄 , 是临 床上 常见病 和多 发
疗组 按 心理需 求进 行 心 理 干预 , 照组 常 规 针 灸 治疗 对
准备 。
病 。据流 行病 学调查 , 围性 面瘫 在 我 国 的发 病 率 高 周
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
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一侧肌肉麻痹或无力,造成面部表情不对称。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针灸已经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随着对中医药和针灸疗法的深入研究,人们对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研价值。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中医药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应用与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传统观点,总结其疗效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
2. 探讨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作用机制,深入理解针灸对面瘫病理产生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3. 分析中医药与针灸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对患者的影响和疗效,为日常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4. 探讨中医药与针灸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规范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分析,我们希望为中医药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并展望其未来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1.3 研究意义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麻痹,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药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疗效,进一步总结和完善中医药与针灸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操作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对象,均接受针灸治疗。
将其随机分组,针灸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和针灸治疗效果。
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可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有利于积极配合治疗,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灸;周围性面瘫;护理效果周围性面瘫又称贝耳麻痹,是一种急性发作的特发性单侧面神经麻痹,其具体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已有的临床研究认为与受凉、劳累、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采用针灸治疗可促进面部肌肉、神经功能的恢复[1]。
针灸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效果的疗效产生直接的影响。
本研究分析了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对象,包括男性44例,女性54例;年龄21岁~65岁,平均年龄(43.64±11.75)岁;病程1d~15d,平均病程(6.52±1.76)d;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例、大专20例、高中34例、初中24例、小学19例。
所有患者均有突发性面部肌肉瘫痪症状,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进行皱眉、闭眼、露齿、鼓颊等动作,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
研究对象剔除精神异常、智力低下、交流障碍、严重皮肤疾病、控制不良的糖尿病、妊娠期妇女等患者。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49例,实验组患者49例。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针灸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
组 。结 论
针 灸 配合 心 理 干 预 治 疗 周 围性 面 瘫 可 明 显 缩短 病 程 , 降低 致 畸 率 , 效 优 于 单 纯 针 灸治 疗 , 一 种 值 得 推 疗 是
广的治疗方法。
[ 键 词 ] 周 围性 面 瘫 ; 理 干 预 ; 灸 疗 法 ; 理 关 心 针 护 [ 图 分 类 号 】 R 7 . 中 435 [ 献标 识 码 ] B 文
救 。安 全型 静 脉 留置 针 的 针 刺 伤 的 发 生 率 很 低 , 具 有 自动 它
启 动 的保 护 夹 , 针 芯 从 留 置 针 导 管 中 拔 出 时 可 以 自行 封 锁 当 针 头 , 以 最 大 限 度 地 减 少 可 能 出 现 的针 刺 伤 , 降 低 针 刺 伤 可 对
滑 出 , 全 性 等 , 适 合 于 在 急 诊 抢 救 中使 用 。 安 更
3 1 普 通 金 属 头 皮 针 本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通 头 皮 针 发 生 皮 . 普 下 血 肿 和 针 头 脱 出 的几 率 均 大 于 静 脉 留 置 针 。普 通 头 皮针 的 材 质 是 钢 质 , 面 锋 利 、 直 , 刺 破 血 管 , 成 穿 刺 局 部 损 斜 笔 易 造 伤 ; 情 骤 变 时还 可 能 因为 没 有 有 效 的 静 脉 通 路 而 导 致 抢 病
・
22・ 1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 dr ora o Itg tdTaioa C ieeadWetr Mei n 0 2Jn 2 ( ) oenJunl fner e r t nl hns n s n d ie2 1 a , 1 2 a di e c
表 1 2组 静 脉 穿 刺 的效 果 比较 例 可 以 在 血 管 中 保 留 , 手 术 、 重 抢 救 患 者 可 以 做 到 随 时 输 对 危 液 , 留 静 脉 通 道 的 作 用 , 利 于 院 内 临 床 用 药 和 紧 急 抢 保 有
周围性面瘫中医外治及临床护理进展
入 。劳逸结合 ,适当体育锻 炼 ,增强机体 免疫力 ,预防
本病发生 。
等 ,有隔 姜灸 _ 6 J ,雀 啄 灸 】 ,温 电针灸 等。④ 放 血疗 法 。放血能祛除外 邪 ,除去 瘀 血 ,恢 复气 血 的 畅通 运 行 ,
使局部经脉得 以濡养 ,恢 复肌 肉的正常 收缩功 能 ,达到治
并缩短其受压 时间。改善受 损神经 和面 肌的 营养 状况 ,使 麻痹 的面 神经 和面 肌兴 奋性 增强 ,利 于其 功 能 的恢 复 。 针灸取穴 :主穴取 太阳 、地 仓 、颊 车 ,配穴取攒竹 、阳 白、
接受现实 、面对现 实 ,利 用听音 乐 、交谈等 方法使 患者 转
移注意力 ,减轻其焦虑情 绪 j 。治疗 中,及 时指 出其一 点
周 围性 面 瘫 中医外 治 及 临床 护理 进 展
廖庆华 黄 玉娟
田东 5 3 1 5 0 0 广西壮族 自治区 田东县中医院,广西
【 关键词 】 周围性 面瘫 ;中医外治法;护理 【 中圈分类号 】R 7 4 5 . 1 + 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3 )0 7— 0 0 6 4— 0 3
疗疾病 的 目的 。⑤梅花针 。梅花针 叩刺可 以疏 导脉络 经 气 、调和气血运行 。梅 花针 叩刺还具 有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 、 消除炎性水肿 、提高免疫功 能等作用 。⑥ 穴位注射 。穴
位注射是通过多种 治疗 因素共 同作 用于 机体 ,其 既有药效
的作用 ,又有对局 部感受器 刺激 而产生 兴奋 ,并 因兴奋 而 发生 冲动 ,沿神经 末梢干 传至 中枢 神经 系统 ,产 生调节 功 能 ,从而获得双重功效” 。注射药 物选用有 V B 1 2注射液 、 加兰他敏注射液 、甲钴胺 注射液 穴 1 3 , 1 4 , 1 5 ] 等 。⑦穴 位贴敷 。
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
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其主要症状是面部肌肉的突然无力或麻木,导致面部表情失调,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表和生活质量。
目前,西医学通常采用口服药物或物理治疗等方法来治疗周围性面瘫,但效果并不理想,且易出现药物的副作用或耐药性。
而中医药与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临床疗效。
中医药理论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于表情神经受到外邪侵袭或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针灸治疗则可以调节经络气血,恢复面部神经功能,从根源上治疗面瘫的病因。
中药的药物成分可以促进面部神经再生和修复,加速康复过程。
中医药与针灸联合治疗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通过对中医药配合针灸治疗在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和优势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推广这种传统疗法的价值,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疗效与推广价值,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有效性和优势,通过分析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和病理生理,中医药治疗的理论基础以及针灸治疗的应用情况,进一步评价中医药与针灸联合治疗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疗效和优势。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周围性面瘫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为该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也旨在推广中医药与针灸联合治疗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面瘫是由于面神经受损引起的一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但是效果有限且易复发。
中医药配合针灸治疗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备受关注。
护理服务调节周围性面瘫病人情绪的临床效果
护理服务调节周围性面瘫病人情绪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2-09-12T08:02:15.739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9期作者:陶亚洁[导读] 目的研究采用护理服务调节周围性面瘫病人情绪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2018.5-2019.5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病患,按陶亚洁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目的研究采用护理服务调节周围性面瘫病人情绪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2018.5-2019.5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病患,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
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前后进行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比较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进行护理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均有所降低,说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均有所改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后,实验组的评分要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护理服务进行调节,可改善病人情绪,可进行推广。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情绪护理;护理服务;面神经功能周围性面瘫作为临床面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单侧发病特点,其具体因素包括过度劳累、感染、受寒等原因[1]。
主要临床症状有口眼歪斜、无法完成闭嘴、抬眉等面部肌肉牵拉动作,直接影响病患面部美观与生活质量,容易因他人语言行为产生烦躁、不安、恐慌等情绪。
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有效改善面部肌肉恢复正常,缓解面部神经水肿。
而周围性面瘫病患因疾病严重影响面部容貌,对治疗预后较担心,从而产生不良情绪,降低治疗依从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睡眠障碍问题,不利于恢复机体健康,因此,为恢复周围性面瘫病患不良情绪,减少因疾病产生心理压力,本文研究护理服务调节周围性面瘫病人情绪的临床效果,现将详细内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5-2019.5期间,研究对象为我院100例周围性面瘫病患,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50例。
中医护理技术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进展
中医护理技术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进展摘要:中医护理技术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是传统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自古以来,中医学就注重通过艾灸、熨烫、刮痧等手段来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功能,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而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中医护理技术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由于面神经损伤导致面部肌肉麻痹的疾病创伤,通常会由于头部外伤或手术损伤等原因导致病变,此外还会因为血管病变、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导致病变,此种疾病通过其他的治疗方式难以根治,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将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进展,并探析当前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些应用分支。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周围性面瘫;刮痧;熨烫;艾灸周围性面瘫,中医亦称为“卒口僻”,是以一侧口眼斜为主症的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周围性神经麻痹,以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蹙额、皱眉、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 2/3感觉消失、听觉过敏等症[1]。
在中医理念中,周围性面瘫属于“口僻”范畴,主受经络空虚、面部受风寒外邪入侵影响,使得经脉气血阻滞,筋肌出现收缩障碍。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每年的发病率为0.8%, 目前我国约有600万人数[2]。
周围性面瘫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60岁的成年人是最常见的患病人群。
虽然西医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使得该疾病的治疗仍然面临许多困难。
而中医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具有独特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的优势,因此中医护理技术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探究。
1.当前中医护理技术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应用分支刮痧是一种源自中国的传统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刮痧板在患者皮肤表面进行刮擦,以达到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瘀血等目的[3]。
针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12 方 法 .
所 有 患 者 在 接 受 神 经 内科 药 物 治 疗 的 同 时 配 合 针 灸 治 疗 。 针 灸 治疗 取 穴 : 以手 足 阳 明 经 穴 为 主 , 足 少 阳 经 穴 手
( . %) T e t a e e t e rt w s 1 00 4 6 . h o l f ci ae a 0 . %. Co cu in B c u e o sc rt e e e t i l i n e e d es e cin ,a u u c r t f v n lso e a s fi uai f c ,s t v f mpi t a d fw ra v re ra t s c p n t e cy o u
n r i g M e h ds S x y fv p te t wi p rp e a f c a p r l ss u sn . to it - e ai n s i t h eih r l a i l a a y i we e r ae b o r h n ie r a me t , i c u i g c p n t r r te t d y c mp e e sv t t n s n l d n a u u c u e, e
[ 键 词 ] 周 围性 面 瘫 ; 灸 ; 理 关 针 护
[ 中图分类号] R 7 . [ 4 33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 — 2 3 2 1 )9 0 4 - 2 [ 6 1 8 8 (0 00 - 0 2 0 DOI 1.9 9 i n17 - 2 3 0 0 90 8 ] 03 6  ̄.s.6 18 8 . 1. .1 s 2 0 [ src ] 0bet e T bev h l ia e cc fpr hrl ai aayi b o pe es eau u c r ram n n oi i Abta t jci oo sreteci cl f ayo ei ea fca prl s ycm rhni c p nt et te tad hlt v n i p l s v u e sc
针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62例的护理体会
关 键 词 :针 灸 ;面 瘫 ;护 理 中 图分 类 号 :1 1 2 4 8 文 献 标 识 码 :B
D OI :1 0 . 3 9 6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9 , 3 4 8
世界 最新 医学信息 文摘 2 0 1 3年 3月第 1 3卷第 9期
・
4 4治疗周 围性面瘫 6 2例 的护理体 会
( 内蒙古乌 兰浩特市兴安盟 人民医院 中医科 ,内蒙古 乌兰浩 特 1 3 7 4 0 0 )
李文艳
摘要 :目的 针灸综合疗法配合整体护理 治疗 周围性 面瘫 的 临床 疗效。方 法 选择 中医科 周围性面瘫患者 6 2例 ,采用 穴 位针 刺、电针 、注射 、T D P治疗仪等综合的 治疗 方法,同时 ,结合 实施情志护理 、健康教 育等整体护理措施护理病人。 1次 /日,5次为 l 疗程 ,共治疗 4 ~ 6个疗程。结果 治愈 率达 8 9 %,总有效率为 1 0 0 %。结论 针 灸综合 疗法配合整体
指 导患者 面部肌 肉功 能锻炼 , 如 对着镜 子做皱 额 , 闭眼, 鼓 腮 ,供 口哨 ,漏 齿 等运 动 ,嘱病人 避 免 冷 水洗 脸 ,可 做 面 部 热 敷 ,用 温湿 毛 巾热 敷 于 面 部 ,每 日 2 — 3次 ,以改 善 血 液 循 环 。按摩 患 侧 面部 ,按 至穴 位 处 ,如 可适 当增加 按 摩 力度 和时 间 ,这 样对 于 防 止麻 痹 肌 肉 的萎 缩既 促 进康 复 是非 常重要 的,有利 于减少并 发症 和后遗症 。
2 . 3 . 3 饮 食 护 理教 育
1 临床 资 料
2 0 1 0年 3月至 2 0 1 3年 3 月 ,我 科共 收治 周 围性 面瘫患 者 6 2例 ,其 中男 性 4 2例 ,女 性 2 0例 ,年 龄 2 0岁 ~ 6 2岁 , 平 均年 龄 4 1岁 ,起病 时 间 2天 2 4个 月 。所有 患 者在 接受 针 灸治 疗 的 同时 ,也配 合疏 通 血管 ,营养 神 经等 药物 治疗 , 并且 ,对 初起 患者 ,先用 药治疗 一周后 方接 受针灸 治疗 。
周围性面瘫治疗中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研究
周围性面瘫治疗中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其病因复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多由于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原因引起,因此中医护理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有一定的疗效。
随着中医治疗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护理对周围性面瘫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对于中医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还相对不足,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总结和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和效果,验证中医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中医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研究还旨在评估中医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效果与优势,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丰富和完善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手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中医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为促进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系统性的病例观察和研究分析,评估中医护理在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康复的作用。
研究结果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正文2.1 中医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采用中医药治疗、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气血不通、寒湿困脉、气机郁滞等原因导致的,因此在治疗中会注重调理气血、祛寒化湿、疏通经络等。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气血运行,恢复面部肌肉功能。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来刺激面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方法经验。
方法:对10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穴位针灸临床治疗方法,同时在治疗适当期针对不同面瘫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肌肉锻炼等康复训练手段。
以5天为1疗程,共治疗4~6个疗程。
结果:本组10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治愈93例(88.6%),显效9例(8.57%),有效3例(28.6%),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
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康复训练【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81-01周围性面瘫,中医称口眼外斜、口僻等,又称贝耳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常见病。
感染性病变、耳源性疾病、颅底肿瘤、外伤、中毒或血管机能不全等都可引起周围性面瘫[1]。
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初期,进行以针灸为主的临床治疗,目的在于恢复神经的功能,而后期治疗,目的在于设法纠正畸形和改善面部器官功能,恢复不满意。
本文在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基础上,结合心理生活护理、面肌锻炼等康复训练手段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针灸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
其中男55例,女5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平均44.8岁。
全部病例病程均超过3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①起病突然,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高峰;②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眼睑不能闭合,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③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健侧,因口轮匝肌瘫痪而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④伴有同侧感觉障碍;⑤排除标准:因中枢性面瘫、颅脑骨折、颅内肿瘤等因素造成的面神经损伤。
远红外线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148例的心理护理
面瘫 , 称 “ 眼歪 斜 ” 中 医学 称 之 为 “ 俗 口 , 口眼 喁 斜 ” 《 。 灵 枢 ・ 经筋 》 “ 口 僻 , 者 目不 合 。 该 病 多 因 脉 络 空 虚 , :卒 急 ” 风 寒 、 热 之 邪 乘 虚 侵 袭 面 部 筋 脉 , 气 血 阻 滞 , 肉纵 缓 不 收 , 风 致 肌
王 晓华 , 东云 , 宏雨 , 秀华 王 张 张
( 北省 迁安 市人 民 医院 , 北 迁安 040 河 河 6 4 0)
[ 要 】 目的 探 讨 心 理 护 理 在 周 围性 面瘫 针 灸 治 疗 中的 作 用 。 方 法 对 4 摘 8例 周 围 性 面瘫 患 者 在 针 灸 治 疗 前
用 捻 转 提 插 法 刺 激 穴 位 , 理 水 道 , 针 1 2 i , 疗 2~ 调 留 5~ 0m n 治
3h可 自行排 尿 。 27 药物治疗 . 遵 医 嘱 肌 注 新 斯 的 明 1 0m ; 口服 金 钱 草 . g或
尿 道 括 约 肌 痉 挛 , 生 放 射 性 排 尿 困 难 和 尿 潴 留 。 中 医 认 产 为 尿 潴 留 多 与 膀 胱 及 三 焦 气 化 不 利 有 关 。《 问 ・ 兰秘 典 素 灵 论》 :膀胱者 , 都之 官 , 液藏 焉 , 化则 能 出矣 。肛 门 日 “ 州 津 气 ”
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疗 中有 重 要 作 用 。
通 过 有 效 的 心理 护 理 可 使 患者 很 好 地 配 合 治 疗 。 结论 心 理 护 理 在 面 瘫 的 针 灸 治
[ 键 词 ] 面 瘫 ; 灸治 疗 ; 理 护 理 关 针 心
[ 中图 分 类 号 ] R 8 . 4 75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文 0 8—8 4 ( 0 0) 3— 9 5— 2 892 1 2 27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在针灸治疗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1-09T10:56:36.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作者:刘琼
[导读] 周围性面瘫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刘琼(长沙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410002)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147-02 周围性面瘫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常见病。
祖国医学称 “口眼歪斜”,西医称“周围性面神经炎”,其发病与受凉、等因素有关[1]。
从中医辨证的角度看,本病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面部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
我院
采取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 其中男38 例, 女22 例。
年龄 16~ 62 岁。
诊断标准:(1)起病突然, 初起有耳后或乳突区疼痛, 继而出现面颊部表情肌瘫痪。
(2) 病侧口角歪向健侧, 额纹消失,眼裂扩大, 眼睑不能闭合;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不能作蹙眉、蹙额、闭目、漏齿等动作, 鼓腮漏气。
(3)可伴有多泪, 舌前 2/ 3 部味觉障碍。
(4) 排除中枢性面瘫。
1. 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按中医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汤剂口服,以牵正散加减;配合“三通四联”综合疗法治疗为主,取穴以患侧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针灸并用。
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足三里、关元等穴采用补法,面部采用斜刺,躯干四肢采用直刺。
处方如下: 四白、丝竹空、鱼腰、地仓、承浆、颊车、承泣、风池、阳白、迎香、人中、合谷, 关元、气海等上穴予以平补平泻手法, 每日一次;结合温针,隔姜灸以温通经络、祛风散寒。
面部穴位采用隔姜灸法,躯干部位穴位采用温针治疗
1.3 护理方法
(1) 一般护理: 所有患者予以面瘫护理常规,告其注意面部保暖、避受风寒、适当休息,避免劳累,进食营养和易吸收食物,忌烟酒及辛辣刺激之品;眼睛闭合不全者,注意避免强光照射,并予珍珠明目液点眼。
( 2) 心理护理干预:
①入院后员应仔细问询患者病史,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解答其关于疾病诊疗的疑惑,选择合适的语言向其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②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分析,观察并记录其情绪变化,针对患者紧张、恐惧、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正确掌握放松训练的方法,释放焦虑情绪,保持轻松愉快的健康心态,以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③出院后。
健康教育的工作对病人的病情恢复及防治复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此病好发于冬春两季,因这两季的气候较冷且变化无常,病人容易着凉以至生病故要嘱咐病人局部避免受寒吹风必要时可戴口罩防护面部注意保暖,用热水洗脸及刷,牙耳后部及病侧面部行温热敷早晚各一次。
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病情及心理变化,积极疏导患者心理,严重者可建议配合心理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病诊断标准 [2] 。
痊愈: 双侧额皱纹、鼻唇沟恢复对称, 闭眼正常, 鼓腮时口角不漏气, 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 说话时口角不歪斜, 面部表情正常。
好转: 双侧额皱纹、鼻唇沟基本对称, 闭眼欠实, 鼓腮时口角不漏气, 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 说话时口角略有歪斜。
无效: 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方法统计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出现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 以 P<0. 01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 疗效痊愈42例,好转18例,无效 0 例。
2. 2 不良情绪统计治疗过程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干预之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出现率比干预之前明显降低。
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不良情绪统计见表 1。
表 1 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不良情绪统计 [ 例( % ) ]
3、讨论
面瘫即周围面神经麻痹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研究发现,与病毒感染或局部营养精神的血管受风寒有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 20~40 岁多见,起病急,患者常于第 2 天起床时发现一侧面部麻木,继而出现耳后疼痛或“歪嘴”等症状。
突然的容颜改变使患者感到惊恐,难以接受现实;病情的发展使患者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加上一些外界因素的作用,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不良情绪可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免疫系统, 导致面瘫病情加剧, 并延缓受损神经的恢复。
《内经》云 “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本文临床观察也发现,由于面瘫起病急骤,患者发病后,多因视物、咀嚼困难,面部表情畸形等问题出现恐慌、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导致面瘫病情加剧,影响到受损神经的恢复。
故我们对于面瘫患者临床上除积极有效的基础治疗外,对面瘫患者存在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有对性地加以心理疏导,进行疾病健康教育,使患者接受已病的事实,并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使其积极配合尽早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疗效[3]。
参考文献
[1]黄冬娥,吴强,陈传红.吴炳煌教授针刺治疗面瘫经验撷要[J].中国针灸[J].2008,28(3):225-227.
[2]程永红.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13-1714.
[3] 孙毅.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及心理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 2013,7(3):32。